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古冷门专业?北大这个专业更厉害,一年仅一个毕业生秧歌

考古冷门专业?北大这个专业更厉害,一年仅一个毕业生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消息刷爆网络,有网友觉得考古这么冷门的专业,不适合家庭贫困的学生学习,将来就业也是很大的问题,还不如报北大的经管专业。不过,在北大还有一个比考古“更厉害”的专业,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连续六年,每年只有一个毕业生,可谓一脉单传。而且这个专业可能只有贫困的农村学校才会出现的现象,老师比学生还要多。但是在北大这专业还有一栋专门教学楼,想想一栋楼只有一人的情形,听着都不可思议。这个专业就是北大元培学院开设的古生物专业。大家可能会想既然没什么人学,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多资源开设这个专业呢?其实呢北大古生物专业由来已久,曾经因为某些缘故也被撤销,但是在2008,北大元培学院又重新开设这一专业供学生选择。既然曾撤销,为何又从新开设?主要还是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生命特征、生命的起源以及演变历程和生存环境变换过程,对社会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这算是大家眼里非常冷门的专业了吧,但是这个专业却没有我们说的不好就业什么的,基本是供不应求。只不过这个专业对于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颇高,学生基本都是硕博连读。而离现在最近的一位让人所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还是16年毕业的安永睿,毕业时直接保送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方向直博生。在他之前毕业的10级的薛逸凡,当时因为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毕业后到了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如今的她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读生物医学信息博士。这样看来,这个专业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惨”吧!

漫漫看

名校名专业:北大考古专业,中国第1个考古学专业,每年招40-50人

今天名校名专业带领大家走进的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怀抱田野,重建历史!考古出土的器物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无字天书”,一个真正的考古学者肩负着透物见人、重建古史的艰巨任务。北京大学在1922年即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可以说是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下面让我们走进考古文博学院,追溯风雨兼程、成果斐然的历史,了解现况与展望未来。走进考古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很古老,但它其实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迄今尚不足百年。可以说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前身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于1921年底,后改名文科研究所,其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1922年在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源头。1952年设置历史系考古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1924年9月北大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1983年,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随后,北大考古不断迎来新的发展。1988年,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并开始招生。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考古文博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2002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考古文博学院。1998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与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合作办学协议上签字直至今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经过几代学者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样态,为中国考古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一代代行走在田野上的考古人,亦在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北大的精神。九十载春秋,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培养了两千余名优秀的专业人才,承担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丝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研究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学院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6人。其中,大部分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具有很高的科研素质、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学者互访、实施共同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学院经常邀请国际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学院的教师也经常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及合作研究。近年来,学院每年平均主持召开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现代人起源”、“农业起源”、“早期文明进程”、“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关乎人类历史的重大课题上,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广泛和深入的对话。此外,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野外实习基地、教学博物馆、实验室、资料室、标本室等齐全的配套设置,在国内高校首屈一指。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馆藏达到13000余件,对于高校博物馆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它是教学实践场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托;是北大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多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都曾莅临视察;也是校园文化的展示场所。2016年赛克勒博物馆第一次举办了毕业展,自此成为北大毕业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外景科技考古实验室:拥有大型检测分析仪器设备19台套,价值1158万元。目前,实验室主要开展年代学、古代遗物的成分分析、冶金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承担学院科技考古的教学任务。文物保护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十余台套。开展石质文物、丝绸、纸张和漆木器等有机质文物土遗址的保护研究,承担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学任务。文化遗产记录与监测实验室:承担了实践和研发文化遗产记录和监测技术的任务,该实验室将为各类型文化遗产的精细化记录和常态化监测,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障。资料室:有3.5万册中文书籍、5000册外文书籍、8700种古籍藏书,255种中文、53种外文学术期刊,是全国高校中学科图书资料最完整的图书资料室。2014年至今,先后举办了“最早的中国——追踪《二里头(1999-2006)》”以及“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 北京大学首站”等系列活动,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和学术推广方面更具专业特色,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也被评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优秀分馆。标本室:设有包括陶瓷、石器、体质人类学、动植物等六个门类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标本室,其中,古代瓷器标本尤成系列,为国内高校仅有。实习基地:学院极重要的校外教学设施,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挂牌十余处基地,满足考古学不同历史时段、文物建筑、陶瓷考古、文物保护规划及保护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实习教学需要。特色教学活动: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从2008年开始,学院就面向全国所有高二学生组织了中学生考古夏令营,也就是现在的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暑期课堂为期十天左右,将由学院教授和所在地考古研究专家讲授相关的知识;由学院教授、研究生及考古一线学者全程带领参观相关博物馆,当面聆听学者的讲解,近距离接触古代文物,亲身感受古代文明;以及和考古学家一起踏查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实践,深入了解考古学的方法及学科特征,培养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很多优秀中学生由此而有了零距离了解考古学的机会,很多人也因此选择了考古学。学科简介考古文博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40-50人,目前分为2个系: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系,下设5个本科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文物保护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建筑方向)、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考古学方向)。考古学考古学专业创建于1922年,是北京大学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除招收来自国内外的本科生外,还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并有博士后在站工作。考古学专业设有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明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科技考古等专业方向,体系完备、门类齐全,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学科建设方面,2019年QS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先后有19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获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针是“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科学和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和田野考古工作技能,完全胜任考古、文物和博物馆等专业工作,也能够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方面的工作。考古学专业毕业生应对传统文化常怀敬畏之心,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立志高远,力争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实习已有六十年的传统,底蕴深厚,技术顶尖,成果众多。本科田野考古实习由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三个教研组的老师轮流负责,在大三的秋季学期进行实地考古发掘,学生经历完整的“田野发掘——室内整理——田野调查——编写发掘报告”的全过程,培养独立开展考古工作的基本能力。文物与博物馆学本专业为了适应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在1988年创办。专业创办至今,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拥有一支博物馆学的专业教师队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开设了博物馆学方面的课程,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两级教学体系。同时,还聘请了多位在京的中国博物馆学和文物研究的知名学者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员和研究生导师,科研和教学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博物馆展览策划、公众教育、藏品管理及博物馆运营等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扩充历史学、考古学、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艺术史的相关知识。除了参加大三上学期田野考古实习之外,博物馆专业的同学还需在大四上学期参加博物馆专业的实习,以更深刻的了解博物馆行业。文物保护技术考古文博学院面向理科招生的本科专业按奇偶年轮替,2019年的招生专业为文物保护技术,2020年为文物建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化学类专业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还要理解和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以文理综合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融合运用,建立对文物的多元理解与认识,培养从事文物保护研究与文物保护修复实际工作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能根据文物保护原则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拥有自己的文物保护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分析仪器及研究设备,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考古学(文物建筑方向)文物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产物与载体,是与社会生活接触最为紧密的文化遗产类型,兼具着历史性与现代性。1998年,北京大学在考古学系增设文物建筑专业方向,建构起建筑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培养具备文物建筑研究、保护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形成了突出研究、突出田野和突出实践的教学特色。自创立以来,文物建筑专业培养的本、硕、博学生一百余人,大部分毕业生供职于国内外的文物考古研究、文化遗产管理及展示、高等院校相关院系和文化遗产相关工程设计单位,从事着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教育、管理、利用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在大三下学期,文物建筑方向的学生会进入实习,前往全国各地调研。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考古学方向)该专业方向将在一年级下学期经过二次招生择优录取。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历史和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和田野考古工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深入认识该语种地区的历史、考古研究。本年度招收的语种为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朝鲜语、德语、法语、日语、印地语、越南语。名师寄语北大考古学科致力于培养卓越的“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也就是说,保护、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北大考古人的天职,我们每一个毕业生,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孙庆伟,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学考古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以后发展的方向。考古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李伯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致学存乎心,补拙莫如勤。 ——宿白,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考古发现总有惊喜,也有迷茫。魅力就在惊喜与迷茫之间。——严文明,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学生风采崔秀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2级本科生,修习中国语言文学系双学位。2013-2014学年绩点名列考古专业第一名,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大学期间曾获北京大学“ESEC”奖学金、新华都奖学金。曾任文物爱好者协会外联部长,先后参加过文物爱好者协会、北大剧社、北大轮滑社、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北京大学服饰文化交流协会等社团,并且多次参与调研活动与志愿活动。本科毕业后,崔秀琳在考古文博学院汉唐考古方向读博深造。由于机缘巧合,高考结束后的崔秀琳接触到了关于新疆鄯善洋海古墓群的系列纪录片,从这以后,崔秀琳就深深地被考古迷住了。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崔秀琳认为自己之前对于考古的认识很感性,考古不仅很有意思,而且还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拥有考古的情怀很好,但也应该有一分资料说一分话。考古文博学院的每个专业都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即“文理兼修,贯通古今”。日渐深入的学习让她觉得考古知识丰富多彩,也意识到如果想进一步从事考古工作,本科四年的学习只能算是一个入门学习,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补充。另外,对北大的感情也让她觉得四年的时间太短了,因此决定继续在学院读博深造。谈及北大带给她的收获,崔秀琳动情的说道:“北大给人最大的一点就是情怀,真的是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中所说的那样,让人非常激动。有一次我轮滑训练到了晚上12点以后,回去的路上路过百周年纪念讲堂门口,看到有的学生在拍着乐器唱着歌,让我非常有触动——北大人就是这样,有情怀,憧憬自由。另外,北大教会了我既要尊重权威,又要敢于质疑权威。在这个园子里,我听过不同的讲座,感受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身边的同学们并不是对所有的观点完全认同,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向老师提出疑问,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还有一点就是北大给予我了自信心。曹文轩老师就曾讲过这样一次经历,他出去吃饭没有带钱,向服务员说下次带钱过来,并且说自己是北大的老师,对方便非常客气地对亮出身份的曹老师说没有问题。这就是北大给予我们的自豪感。每个进入北大的学生在接触到优秀的师生之后会更有底气,也会被赋予一种特有的自豪感。”“透物见人,重建古史”是每个北大考古人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国考古学重要源流之一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久弥新,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研究,加强国内外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考古学的魅力。学院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继续为中国的考古事业输送人才,发光发热。这个九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期待你的到来!来源:北京大学 图片来源:考古文博学院编辑:陈思美编:赖雯燕审校:王睿临、张欣睿

桃咲

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系引争议,该专业真的这么没前景吗?

【文/观察者网 郭肖】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经历舆论几番“博弈”后,已基本落下帷幕,那些对于其“没有钱途”的担忧在“人家可是北大呀”、“梦想不该用钱来衡量”等发问中几近失声。然而,对于想深入了解事实的普通人来说,考古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专业?该专业学生们的现状究竟如何?他们毕业之后又去了哪里呢?对此,观察者网采访到了国内考古专业的三名大学生。先来说说北大考古系,众所周知,北大考古学是全国第一。刚刚被保送到北大考古系读研一的一名学生告诉观察者网,自己选择考古系的原因是比较喜欢历史,从小爱看历史故事,读研也是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前几年,《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作品大火,曾引发过一段“考古热”,在一些段子中,考古被形容成“科学盗墓”,对于这种说法,该同学直言,“盗墓是对宝贵文化遗产的破坏”。那么,考古系都学什么呢?他介绍,考古系有非常多的研究方向,涉及到古代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们会学习断代考古(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等等)、科技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等。专业课之外,大家往往会做一些田野调查、发掘等工作,这就涉及到实习的地方,北大考古系官网资料显示,该校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山东临淄桐林、河南邓州八里岗、山西曲沃曲村、陕西扶风——岐山周原暨周公庙等遗址处,建有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北大官网显示,考古学院每年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学生约200余人,截至2015年,学院培养出各类毕业生约2000余人,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的第一线,成为当地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力量。我们采访的学生介绍,就他身边的案例来说,毕业之后,大家工作的范围确实主要是集中在研究所、高校、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不过,因为他还是研一,所以对以后就业的具体工资水准并没有关注太多。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考古学为A类的仅有3所院校,西北大学位列第二。依托西北地区,和如今比较知名的中亚考古队,该校在教育、实习资源方面享有天然优势。正在该校就读的一名同学告诉观察者网,他是因为喜欢历史学了考古,虽然上了大学发现,考古和原本自己理解的不一样,“但的确帮助我们了解了古人,这是很强的吸引力,从民族感情来说,我们也希望做好中国考古,并且致力于走出去。”然而,就业和待遇上的落差难免会让人有点失落。他介绍,考古这行的工作并不是找不到,只是存在拿不拿得到编制、上升空间以及现有待遇的问题。比如,虽然身在陕西,学校的实习机会也多,但是实习工资低:去工地本科一天50,研究生80,去掉伙食费,一天也拿不到多少。而且,多年来,毕业生们的工资也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该同学介绍,他报考志愿时就查过,陕西考古毕业生的工资大概是3000多,现在,他已经读研究生了,工资还是这个水平。虽然也有一些与考古相关的商业公司在对外招生,但对专业水平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这又变成了一个“谁都可以干”的工作,对考古专业的就业没有产生多少影响,“许多博物馆有月薪三千多的那种岗位,如果家在本地,那就能省掉很多开支,可能勉强能过下去,但是我们这行经常是背井离乡的,还就这点钱,就真的难了。”“留下来做考古,没有一点情怀就真的很难坚持。”但该学生表示,自己还是会继续走下去,“还是那种探索古代社会的成就感吧,就业的话,我看能不能再读个博,起码多了条进高校的选择。”此前,在湖南女生报考该专业后,有人担心北大考古系不好就业。据人民政协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透露,其实仅从就业率方面来讲,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考古专业的就业率几乎是100%。“田野考古、博物馆、文化出版机构等都需要考古专业人才。我培养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没毕业就被‘抢’走了,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我今年培养的5名硕士,均已在杭州、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就业,都比较理想。”贺云翱坦言,我国高层次考古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博士全国都缺。他举了个例子:多年前他培养的一位福建籍博士,竟然是该省某省级博物馆第一个考古专业博士。目前,全国几千所高校中拥有考古专业的高校仅二十几所,而这些高校该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基本上100%能找到满意工作,而且基本都进了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报考专业时,每个人的考虑都不同,况且不少人也表示,当年报考专业时如果没有专业人指导,好像也没有把就业率看得那么重。来自复旦文博专业的一名学生表示,他当年报考志愿问了家里人,确实考虑到了现实问题,上海的文化产业在兴起,毕业的时候会有需求量,不过,由于文博专业往年一直都是复旦压线的分数,所以也有一些学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才报考的。然而学了这个专业之后,他才发现与想象中不太一样,“考古专业学习的技能太有针对性了,只能去文博工作,再扩大一点,就是文化传播。”所以,他身边很多朋友都转行了,“其实也没觉得工作和专业需要对口吧,比如我出来做了记者,文博的背景反而在应聘的时候帮了我很多忙。”湖南考生钟芳蓉在报考考古系被人质疑后,曾回答“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且受到樊锦诗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北大考古系回应,“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在我们的采访中,几个学生有人因为热爱,即便工资低也坚持留下,也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别的爱好所以离开,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现象不仅仅出现在考古专业,大概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经历这样的时刻。毕竟,在这个价值观和利益多元化的时代,“钱”途并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何有

北大考古系没前途?你一定是不了解这些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儿钟芳蓉因报考北大冷门考古专业而频上热搜,引起网友们吃瓜围观。部分网友因考古专业"冷门"、"吃苦"、"没钱途"......质疑钟芳蓉的选择,由此引发全国各个考古机构和相关工作者的全力支持,他们为钟芳蓉送上专业考古书籍、实习机会、文物周边等新手大礼包,在全国人民面前"狠狠地"秀了一把存在感。以往"小透明"一般的考古专业,在网友们眼中顿时变得高深莫测,仰之弥高。那么考古学究竟是个什么专业呢?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这里指的实物遗存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和建筑等。而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创建于1922年,现今作为国家该领域的重点学科,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一个华丽又厚重的专业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有网友会说:"还是挖土的"、"还不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行业"、"翻翻破碗烂罐头而已"。实际上这都是网友们不了解的偏见而已。你认为的考古是这样的:实际上考古也有这样美丽的:(多图警告)还有这样的新奇的:更有这样"土豪"的:这些多姿多彩的文物,不仅是惊艳世间、价值连城的物品,它们的背后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脉络。而考古工作,就是对中华文化中的挖掘、解读、还原和传承。考古工作者寻找着文明发展史上许多被遗忘的记忆,丰富着人们对于过去的认知。而考古的发现使得我们的历史更加全面而多彩,强化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个能"进"能"退"的专业从现实来看,考古专业的确远不如金融、人工智能等专业"热门",在就业发展和薪酬回报上,确实也难以"大富大贵"。但目前,考古的就业待遇并不低。"进"可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潜心学术,驰骋于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执笔著文,为历史写生;具备相当水准后,执教授课,桃李满天下。而"退"可进入古所和博物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等相关事业单位,薪资水平跟当地的普通公务员对等,不存在收入过低的问题。要知道,许多地区人们对于公务员这类"铁饭碗"职业都是趋之如骛。考古虽不能让你暴富,但体面、稳定、自由。“十年,我见证了考古专业从‘调剂专业’到‘网红专业’的飞跃历程。”与部分同学被调剂到考古专业不同,主动申请转至考古专业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奚牧凉如是说道。北大考古实力相当“硬核”,在全国排名第一,课程体系设置丰富而完备,奚牧凉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考古梦。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专业穷"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孙璐说:"看薪资不能只看眼前,考古是一种通才,通才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45岁才是通才的成熟期。每一个专业都有起伏,谁能保证报的专业到你毕业的时候还是热门呢?"考古还有如甲骨文等研究等学科,看上去非常"冷门",却关系到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根基,因此也逐渐从"冷"变"热"起来。今年启动的"强基计划",明确将古文字学专业列入招生和培养范围,首批试点招生的36所高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制订了古文字学专业的招生培养计划。也许未来的哪一天,考古学就会成为一门热门专业。

死气沉沉

北大考古专业没前途?你怕是有什么误解……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部分网友认为考古是“冷门”专业,不仅工作没有保障,更没有“钱途”……面对此类评论,钟芳蓉以一句“我觉得喜欢就够了”作出回应并表达决心。也有人大力支持,认为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钟芳蓉的选择也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针对所谓冷门专业的热议,选兴趣还是选收入?冷门专业值得报考吗?未来真的会没有“钱途”吗?考古专业太冷?那可是北大的考古啊!首先,从全国的招生人数以及报考人数上来看,与经济学、管理学等“报考大户”的热门专业相比,考古专业确实偏冷门。但是,钟芳蓉选择的可是北大的考古专业啊!且不论北大的名校光环,单单说考古专业,为钟芳蓉分数可惜、担心其毕业找不到工作的网友真是ck(大可)不必操这份心,熟知的人都知道,北京大学的考古学是全国第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考古学为A类的仅有3所院校,而北京大学的考古学是A+。 从一流学科角度来看,考古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院校也仅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2所。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曾说,中国考古学在北大。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最早设立了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北大成立中国高校中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大考古的历史,和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而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则是全国高校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学院已培养出各类毕业生约2000余人,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的第一线,成为当地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力量。海外学生学成回国后,更成为所在国家地区开展中国考古学教学研究的主力。考古专业太冷?报考古的都是学霸钟芳蓉让考古专业再次“出圈”,很多人说,676分报考古有点可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除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这三所高校设有较为领先的考古专业外, 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以可查询到的2017-2019年高校在山东省招收文史类考生的数据为例,2019年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安阳师范学院等在山东省招收考古专业,且其投档分数线不亚于同校其他热门专业。从2017-2019年北京大学在各省招收考古学专业的招生计划和录取分数来看,每年全国仅有20多人能进入北大考古学专业,且录取分数并不低。近三年,北大考古学在湖南省的录取最低分数也在660分左右。考古专业太冷?“兴趣”与“钱途”见仁见智冷门专业,人们通常简单理解为就业没“钱途”,专业小众,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录取把握较大的专业;热门专业则多与社会当下最火,最缺人才的、最有“钱途”的职业相关,报考考生较多,竞争激烈。 但“冷”与“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专业本身更没有好坏之分。 2014年北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因为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引发网友关注。她所在的古生物专业自2008年设立以来,仅培养出5位学生,可谓“冷门中的冷门”。 本科毕业后,薛逸凡选择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之后硕士毕业的她又前往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读生物医学信息博士。提起当初的选择,薛逸凡说:“我就是特别想学习这个专业,我来元培学院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古生物。”随时代与观念的变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报考专业时更偏向于“兴趣”,而非“收入”。据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发布的《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往年较为冷门的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在最感兴趣的人文专业榜单中位列前三;心理学、法医学、数学和应用数学则占据了最感兴趣的理工专业榜单前三甲。而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金融学、投资学等曾被各界看好的经济、金融类专业却被归入了最不感兴趣榜单。专业也存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规律。以前,财经类高校、专业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而近几年财经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十分惨淡,逐渐“跌落神坛”,当然也与相关行业的衰落相关。 有些专业看似“冷门”,但对于国家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的意义非凡。近些年,传统文化类节目、影视剧、纪录片大火,如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让大众了解到文物修复工作者平凡却又不凡的职业精神,如2017年首播的《国家宝藏》,唤起了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当然,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系列书籍和影视剧的大火,也让不少人对考古产生了向往和兴趣。据北大微信公众号,近年考古的“死忠粉”越来越多,甚至有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填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个志愿,而且“不服从调剂”。还有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学科,看上去非常“冷门”,却关系到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根基,因此也逐渐从“冷”变“热”起来。今年启动的“强基计划”,明确将古文字学专业列入招生和培养范围,首批试点招生的36所高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制订了古文字学专业的招生培养计划。此外,回到此次争论的焦点“未来就业问题”,其实这些学科专业性强,职业选择相对较窄,但就业前景无需担心,基本毕业就能拿到“铁饭碗”。钟芳蓉的选择,收获了考古圈的纷纷欢迎和祝福,多省份考古研究单位联动送去礼物和心意,以表支持与鼓励。北大校友樊锦诗先生更送去口述自传,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北京大学也送上欢迎和祝福:“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还未入学就就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团宠”!想问那些曾发出质疑的人,现在你还会觉得钟芳蓉选择错了吗?

芭芭拉

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那些读了冷门专业的同学,后来怎么样了

北大的考古专业,是非常冷门的。前些天,湖南一位留守女孩,高考成绩不错,却以高分填报了北大的考古专业,引发了众网友的热议。对此,女孩自己只用了一句话回复同学们:我自己喜欢呀,喜欢不就够了!言外之意,考古专业虽然冷门,不符合潮流,但是,个人的喜欢,已经足够了!是的,在这个动辄都在追捧热门专业的时代,就连高考状元们,都在趋之若鹜去填报金融,而这位留守女孩,却犹如一股清流,让我们看到了一份执著与坚定,真的想为她点赞!那么,那些坚持读了冷门专业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呢?同学A:高考结束后,想要填报比较冷门的跨境电商,结果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为了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位同学依然按照自己的心意填报了高考志愿,同时,大学四年,自己去挣钱交学费,没有问家里人要一分钱,后来,兼职收入提升,他还把多出来的钱也孝敬给了家人,终于得到了家人们的谅解和理解。现在,在跨境电商行业,这位同学做得风生水起。同学B:高考分数不错,可以读南京大学,但是呢,由于一直以来喜欢哲学,想要报考川大的哲学系。还好,家里人十分支持这位同学,让她自己选择大学和专业。结果,大学四年,这位同学一直坚持学习,后来,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取了人大的研究生,目前是在读硕士生。同学C:一直喜欢历史,本来高考后想填报历史专业,但是呢,由于出身寒门,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因此,最好只好填报了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毕业以后,却一直耿耿于怀,对找到的工作,也不是很上心。后来,毅然决然放弃了工作,重新考研,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心情一下大好,对于任何事情,也不再抵触了。看来,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还是非常重要的。同学D:心心念念想要读冷门的地震专业,完全是出于爱好,虽然家里人也比较反对,但是呢,却说服了家长,最终 ,填报了地震专业。这位同学,后来在地震预测行业,算是小有所成,关键是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想要做出一定的成绩,这种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同学。能够坚持选择冷门专业的同学,都是有理想,而且愿意付出的同学。对于这类同学,我们表示钦佩,也十分敬仰。毕竟,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而这些选择了冷门专业的同学呢,无非就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那个专业,想要在哪个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这种精神,才是这个时代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同学,您说呢?

祖乙

北大考古专业真的很糟糕吗?毕业后都去哪工作

湖北留守女孩钟芳蓉因676分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引来了众人的热议,一场关于梦想和钱途的争论就此拉开。钟芳蓉选择坚持自己童年的梦想,而这与世俗的观点完全不符。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主导着人们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钟芳蓉能够坚持梦想,我认为她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关心,选择考古专业的她,未来找工作是否真的很困难?北大考古专业今后的就业真的有那么不堪吗?钟芳蓉北大考古专业翻开历史的书页,时间来到20世纪初期,当时欧美和日本的探险家及学者在中国西北开展考察活动,以考古、探险为名行盗掘之实,这大大的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20世纪初期借助国内的“三大发现”——即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明清大内档案的发现,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加入近代考古学研究的行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学科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或者博物学的,2002年中国教育部将考古学类为一级学科。【北大考古,业界第一】北大考古专业作为该领域的重点学科,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拥有顶级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钟芳蓉为什么想要报考古专业影响钟芳蓉一生选择的是一位叫做樊锦诗的老人,曾获得过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公布获奖名单,“正能量奖。建国70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上这位老人获颁“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她也被人们尊称为“敦煌守护神”,一个最了解敦煌的人。1962年,24岁的她和另外3名同学因为实习分配到敦煌,来到的第一天她就被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佛像雕塑,密密层层的洞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精美绝伦的壁画震撼了。对敦煌的一见倾心让这个25岁的姑娘,在这里一干就是50余年,负责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女儿”,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在她工作期间,致力于敦煌保护,积极谋求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工作的国际合作;不断探索科学保护之路;推动敦煌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奠定了钟芳蓉的考古梦。考古专业的未来今年的热点专业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专业,今年的冷门专业也不一定是明年的冷门专业,考古专业的发展还要看未来的大形势,看社会对于此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那考古专业的大形势是怎样的。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按照此政策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以现有的考古人才供给,必定是供小于求。考古专业的就业情况,看看过来人怎么说:2008年上大学,南方某985考古专业,本科班13个人本科学历1人在某市考古所;硕士学历1人在某市文物局,1人在某市博物馆;博士生4人都签了高校/博物馆/考古所,就业率100%,其中60%以上都做了本行。也许考古专业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况且有北大名校作为光环,未来钟芳蓉的就业应该不是问题。【考古毕业之后的去向】我们对考古专业的印象可能就是每天拿着铲子、铁锹挖古墓找文物,其实考古学的工作可不仅限于此,文物鉴赏、法老的诅咒、神秘的地下宝库都是考古学的接触范围。考古专业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所以考古专业很枯燥,考验人的性格和耐力。但我想对坚持梦想的女孩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考古专业就业去向一般分成几种:博物馆,考古所和其他科研单位,高校,还有一些勘探公司。高校博士可以考,博物馆、考古所和文保中心一类的科研机构,硕士可以考,(地市级单位比省级单位好考)有些文博事业刚刚起步的地方,本科生可以考。对于这个姑娘来说,只要她坚持自己的热爱,她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考古圈也来了一场大联动,纷纷为钟芳蓉送去祝福和礼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汇:赠《山西珍贵文物档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赠《#发现湖南#系列丛书》一套 +湖南文物贴布绣一套尤其值得高兴的是,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也给留守女生送去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用北大的一句祝福语作为本篇结尾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她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

妄作孝弟

女孩676分去北大考古系,专业确实冷门,但真的没前途吗?

女孩676分去北大考古系,专业确实冷门,但真的没前途吗?在高考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考高分,然后进入那些好的学校,选一个好的专业。在长辈眼里看来,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学校,仿佛是神圣般的存在,如果家里的孩子考上了其一,那就是光宗耀祖啊!可是就在近日,湖南有一名留守女孩文科考了676分,因为选了北大考古系,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小编也是看了不少的留言,很多人都觉得她选这个专业太可惜了,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应该要选那些容易就业的好专业。而考古这个专业,明显是很冷门,而且就业也挺难的,要是学不精的话,那就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啊。在采访的时候,该女孩称之所以会选择这个专业,纯属是因为太热爱了,并表示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女孩父母也很支持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吧,小编个人觉得,专业并没有冷门和热门之分,如果你学精了的话,走到哪里都是可以混到饭吃的。女孩自己的选择,也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这样的人才是人才,那些跟风选专业的,能混几年的饭吃?只要自己有兴趣,不管什么专业都能做出成绩;考古算什么冷门?我之前喜欢玩虫子,所以选了个昆虫专业,博士毕业后就一直做相关的研究,现在每天可开心了,一放假就全世界旅游,钱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从事自己的爱好。对此,大家是怎样的一个看法,如果你们考了这样一个高分,会选择热门专业还是自己喜欢的冷门专业呢?不妨在下方留言讨论。

第二章

“考古学”实力最强6所大学,就业强势,北大并列第一性价比突出

近日,因报考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而登上热搜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引发关注。作为全省文科第4名、总分676的顶尖学霸,在北京大学能够选择任意专业,然而执着于理想和坚守,她坚定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高考学子在报考专业时,经常会考虑就业是否满意,薪资是否有“钱途”,往往忽视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和真正的兴趣,尊重自己、尊重内心,才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对于钟同学而言,北大考古无疑是她的理想之地。作为全国排名第一,拥有悠久学科渊源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相信也能够为钟同学的发展提供沃土。考古学向来是一门冷门学科,即便专业实力强劲的高校,也往往在专业录取分数线中排位靠后。即便如此,能够在专业全国顶尖的高校就读,不论什么专业,都能在业界取得一方天地。今天洛老师同各位分享我国考古学实力最为强劲的6所大学,为执着于理想和目标的高考学子们提供参考和借鉴。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作为一门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学科,发展时间不过百年,但已经形成了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学研究团队,其中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拥有最强的实力,是我国考古学专业的并列第一。而西北大学对于高考学子,尤其是南方考生而言,性价比非常之高,平均只要达到580分,就能被录取,考古专业的提档线,也并不会高出最低分数线很多。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是考古领域的第3至6名。我们不难发现,考古学实力强劲的高校,清一色全部是老牌综合高校,这些高校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文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考古学本科毕业能够进行田野考古的情况不多,因为想要进入考古所,一般至少需要硕士学历。而本科考古专业从事历史教师和博物馆工作的相对较多。如果能够完成硕士甚或博士阶段的学习,并在老牌名校接受深造,考古学的就业是非常强劲的,待遇也很稳定,如果能和当前互联网+相结合,大胆创新,会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对于高考学子而言,报考大学和专业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学科兴趣,这样进入大学后才能目标明确的为了个人的职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准备和规划,也能够开心快乐地完成个人学业,开启事业人生。

捕鼠记

一脉单传,北大考古专业终于后继有人,有网友却这样回应

谈起考古专业,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模糊的。因为大家都不了解考古,就单纯的觉得是风吹日晒去刨坑的,也就使得大众对考古专业敬而远之。久而久之,这个专业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冷门专业,就连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名校,每年都面临着考古专业招不到生的难题。照古代门派的术语,这就叫做一脉单传。但是今年可算是出了一件喜事,7月23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随后,她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并透露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面对网友的热情,她说:从小就非常喜欢历史与文物,受“敦煌女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留守女生考上北大却选择考古专业#8月2日,北京大学特地就此事向钟同学发了祝词:“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 愿你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一句“找到毕生所爱”触及了多少人的心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就在这条祝福微博的评论里,竟然还有酸到不行的网友出来酸言酸语:“考古专业这么冷门,怕是连工作都不好找吧?”不知这位网友的角度何至于如此偏颇。先不谈专业,只谈理想。试问有多少人,在人生最重要的拐角处能够对自己的理想有选择权。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在大学时就能坚定自己,追逐梦想。我没有做到,但是钟同学做到了,这就值得尊敬。第二,我现实一点回答这个网友:朋友,人家连北大都考上了,会不好找工作?你是在做梦吧。不要说考古了,只要能让我上北大,什么专业都行。(这里是我庸俗的想法哈,这样说起来有点玷污为理想选择专业的朋友们)第三,北京大学回应钟同学的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博物院、考古研究院纷纷向钟同学送上祝福和礼物。霎时间如此多的机构、组织向钟同学祝福,你还在担心她的未来吗?其实我认为,考古作为一项发掘和保护我国历史文物的行业,其价值时独一无二的,它能够通过引发大家对历史的共鸣,促进民族和谐,提高国民凝聚力。也是防止盗墓贼的存在的最有效的办法。从现实角度去看,冷门,也代表着其人才稀缺,去了就是香饽饽,何乐不为?从钟同学的角度看,努力的考这么高的分数,不就是为了选择自己的梦想吗?有机会追逐热爱和理想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呀!最后立个flag,我坚信钟同学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