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被北大录取,却被调剂到考古专业,该不该上?合而成体

被北大录取,却被调剂到考古专业,该不该上?

被北大录取,却被调剂到自己不怎么喜欢的考古专业,这就好比在马路边看到一大叠的人民币,而这叠人民币的上面有一些便便……这些钱要不要捡起来?如果是马云这样的土豪我是不太清楚的,但换做我,则肯定要捡起来!在北京大学这个金字招牌面前,专业这两个字好像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厚重。陆文轩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影响他卖猪肉了吗?孙俊峰从北大社会学系毕业,影响他当装修工了吗?……考上北大,毕业后哪怕卖猪肉,也能成为一本万利的“猪肉王”;北大毕业生,毕业后哪怕搞装修,也会成为大红大紫的“王牌装修工”。陆文轩被北大录取,别说被考古专业调剂录取,哪怕被烤肉专业或者烤串专业录取,我也建议你硬着头皮去上!如果你今年是北大的博雅计划的特殊照顾对象,你就更应该连夜赶过去报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选择复读的话,而且如果你的裸分无法达到一定的境界,估计明年想进北大的热门专业十有八九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北大考古系是全国最好的考古专业,也是一个非常有“钱途”的专业。被调剂的专业是考古系,相信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考古系毕业后是干嘛的?在很多人看来,考古专业只是一个毕业后刨他人祖坟的盗墓专业,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人更是担心毕业之后坟挖多了遭报应。有这种顾虑的考生大可以放心,因为考古专业的毕业生不一定毕业后只能在墓地工作,这种想法是对考古专业的一大误解。考古实践盛世古董乱世金,太平盛世考古专业还是很有搞头的:北大考古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很可能成为鉴定文物的专家,也可能成为大学考古系的教授讲师,还可以成为各级研究所、博物馆、文物局之类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当然,偶尔参与野外实践活动调节一下心情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你都不喜欢怎么办?那你从大一开始就拿出高考前夕的拼劲认真学习,这样就有机会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申请转专业。如果大二之时转专业未果,也不必灰心,至少在大三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还有一个考研的机会,你可以在考研的时候获得第二次转专业的机会。北京大学复读一年前途未卜和拼搏一两年成为北大双料学子,哪个性价比更高,不言自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写下您的高见,谢谢。

丹心令

676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争议,现在整个考古圈实力“护犊子”

8月20日湖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收到了9家考古所、博物馆寄来的礼物。9个包裹重近50斤,堆了满满一桌子!曾经,她以676分的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热议。现在,她是一个把梦想当作事业的考古圈新晋“团宠”!还记得之前《湖南留守女孩高分考上北大,选择最冷门考古专业》被推上热搜吗?当时网络上热评不断,甚至褒贬不一,很多网友评论说为什么不去XX学院,去学XX专业?现在,这个女孩被无数考古圈学者、博物馆关注并送上祝福,被网友戏称考古圈的“团粉”。小编想反问诸位一句,咱们经历了12年的寒窗苦读,闯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的中高考,度过了4年的大学时光之后步入社会只是单纯的为了就业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在与周成刚的“论道”中曾这样说过:中考、高考只是一种对孩子来说未来发展的一个渠道而已,实际上更加要让孩子明白的是,我为什么要学习好?我为什么要上最好的高中?我为什么要上最好的大学?绝对不是因为进入了好的大学你就会有一份好的工作,其实进入好的大学并不一定必然会有好的工作。为什么要学习好?我为什么要上最好的高中?我为什么要上最好的大学?小编认为,中考也好,高考也好,上最好的大学也罢,最重要的就是拥有可以去选择的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可以去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巅峰迎来虚假的看客,黄昏才能见证真正的信徒!现今真的太需要一颗为了梦想而炙热的心脏来融化这冰冷的物欲!其实湖南女孩钟芳蓉,在坚守追梦的道路上并不孤独,曾经爆红网络的“北大最孤独的单人毕业照”2010年北大考古专业的薛逸凡、以及2016年毕业的薛逸凡的师弟安永睿,都是奔跑在这条打破世俗,捍卫梦想之路上的卫道者!每个人未来的一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东西?考试的分数尽管很重要,但是真的不如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的期待或去做自己真的很喜欢的事情更加的重要。亦如为了敦煌坚守一辈子的樊锦诗先生,将一生都奉献给自己珍视的事业……亦如支持钟芳蓉的十省考古界的老先生们……相信当钟芳蓉收到樊先生的来信与鼓励时,她的眼中的激动真和心中的澎湃是送给她坚持下去最好的动力!现在,新晋的考古圈“团宠”正式上线!同时小编也相信每一个把梦想当作事业的人,在未来真的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画中人

真的傻了吗?女孩676分报考北大考古系?

什么样的孩子值得父母骄傲?每个家长心中也许有着不同的答案。什么样的孩子会取得成功,该怎样教育引导?每个家长或许也有很多的设想。也曾听说过一句话“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真的是这样,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没有那么多顾虑。前段时间一个湖南女孩钟芳蓉,被推上了热搜。作为留守学生,钟芳蓉在今年高考中,以676分的成绩成为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当时得知高考成绩后,校长带着全校50多位老师连夜奔赴几十里到钟芳蓉所在的小村庄报喜。镜头下,钟芳蓉平静脸庞下微有波动的眼神,和她父亲激动的泪水,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欣慰。然而,随着专业志愿的填报,钟芳蓉的选择又一次在网上引发热议。对于她填报北大考古系的选择,很多网友并不理解。有人说:爱好考古不一定非要干考古,一会墓穴一会海底,一个女孩能坚持住吗?有人说:一个家庭条件有限的农村女孩,不去想办学多赚点钱,选考古太不懂事。有人说:即便现在选择了学考古,未来到就业之前就傻眼了,才几条就业的出路?有人说:之前很多对考古十分喜爱的孩子,半道都选择了转专业,输得一塌糊涂。钟芳蓉回应表示,自己从小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面对质疑,钟芳蓉依然坚定。上北大考古系是她的梦想。可能很多人对于传统观念的坚持。考古工作中的实地发掘的确比较辛苦,一会墓穴一会海底也是事实,但是咱们坚持不住,她未必就坚持不住;家庭条件不好是事实,可是干考古还真未必就不赚钱但是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中国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家庭已经有了相对富裕的物质基础,工作就是为了解决“一日三餐”、工作就是为了发家致富,已经不是现在这代年轻人的第一追求了。父辈们的努力和给这一代人带来的物质上的沉淀,使得他们更有底气和勇气去追求他们喜欢的东西,从事他们喜欢的工作。这么多人不理解,但是身后还有一大众人在鼓励她。果然,得知消息,全国多省博物馆、考古研究院,排队给她打call,花样送出了各家的礼物,隔屏高呼:妹子,加油!你只管轻装上阵,爱你所爱,选你所选,忠你内心。不久后,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也回应了!她和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一起,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还写信鼓励钟芳蓉:“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钟芳蓉收到樊锦诗亲笔签名的书和信,非常激动,连夜写信表示。“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去选择北大,选择为考古献身, 也希望得到心灵的归处。”也许,樊锦诗先生在自传中的一句话,适合放到这个事件上:“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因为热爱, 所以坚定。因为坚定,所以能够一步又一步踏实向前,兴趣本身就是是最好的老师。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愿每位家长都能用心呵护孩子心中的热爱,鼓励孩子坚定地为了梦想而努力!愿每个孩子都能一往无前,为了心中的热爱,更加奋力拼搏!

干吉

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那些读了冷门专业的同学,后来怎么样了

北大的考古专业,是非常冷门的。前些天,湖南一位留守女孩,高考成绩不错,却以高分填报了北大的考古专业,引发了众网友的热议。对此,女孩自己只用了一句话回复同学们:我自己喜欢呀,喜欢不就够了!言外之意,考古专业虽然冷门,不符合潮流,但是,个人的喜欢,已经足够了!是的,在这个动辄都在追捧热门专业的时代,就连高考状元们,都在趋之若鹜去填报金融,而这位留守女孩,却犹如一股清流,让我们看到了一份执著与坚定,真的想为她点赞!那么,那些坚持读了冷门专业的同学,后来都怎么样了呢?同学A:高考结束后,想要填报比较冷门的跨境电商,结果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为了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位同学依然按照自己的心意填报了高考志愿,同时,大学四年,自己去挣钱交学费,没有问家里人要一分钱,后来,兼职收入提升,他还把多出来的钱也孝敬给了家人,终于得到了家人们的谅解和理解。现在,在跨境电商行业,这位同学做得风生水起。同学B:高考分数不错,可以读南京大学,但是呢,由于一直以来喜欢哲学,想要报考川大的哲学系。还好,家里人十分支持这位同学,让她自己选择大学和专业。结果,大学四年,这位同学一直坚持学习,后来,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取了人大的研究生,目前是在读硕士生。同学C:一直喜欢历史,本来高考后想填报历史专业,但是呢,由于出身寒门,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因此,最好只好填报了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毕业以后,却一直耿耿于怀,对找到的工作,也不是很上心。后来,毅然决然放弃了工作,重新考研,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心情一下大好,对于任何事情,也不再抵触了。看来,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还是非常重要的。同学D:心心念念想要读冷门的地震专业,完全是出于爱好,虽然家里人也比较反对,但是呢,却说服了家长,最终 ,填报了地震专业。这位同学,后来在地震预测行业,算是小有所成,关键是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专业,想要做出一定的成绩,这种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同学。能够坚持选择冷门专业的同学,都是有理想,而且愿意付出的同学。对于这类同学,我们表示钦佩,也十分敬仰。毕竟,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而这些选择了冷门专业的同学呢,无非就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那个专业,想要在哪个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这种精神,才是这个时代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同学,您说呢?

皆重失之

考古冷门专业?北大这个专业更厉害,一年仅一个毕业生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消息刷爆网络,有网友觉得考古这么冷门的专业,不适合家庭贫困的学生学习,将来就业也是很大的问题,还不如报北大的经管专业。不过,在北大还有一个比考古“更厉害”的专业,大家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专业连续六年,每年只有一个毕业生,可谓一脉单传。而且这个专业可能只有贫困的农村学校才会出现的现象,老师比学生还要多。但是在北大这专业还有一栋专门教学楼,想想一栋楼只有一人的情形,听着都不可思议。这个专业就是北大元培学院开设的古生物专业。大家可能会想既然没什么人学,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多资源开设这个专业呢?其实呢北大古生物专业由来已久,曾经因为某些缘故也被撤销,但是在2008,北大元培学院又重新开设这一专业供学生选择。既然曾撤销,为何又从新开设?主要还是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生命特征、生命的起源以及演变历程和生存环境变换过程,对社会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这算是大家眼里非常冷门的专业了吧,但是这个专业却没有我们说的不好就业什么的,基本是供不应求。只不过这个专业对于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颇高,学生基本都是硕博连读。而离现在最近的一位让人所知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还是16年毕业的安永睿,毕业时直接保送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第四纪地质方向直博生。在他之前毕业的10级的薛逸凡,当时因为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毕业后到了美国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如今的她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读生物医学信息博士。这样看来,这个专业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惨”吧!

买衣服

名校名专业:北大考古专业,中国第1个考古学专业,每年招40-50人

今天名校名专业带领大家走进的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怀抱田野,重建历史!考古出土的器物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无字天书”,一个真正的考古学者肩负着透物见人、重建古史的艰巨任务。北京大学在1922年即成立了考古学研究室,可以说是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下面让我们走进考古文博学院,追溯风雨兼程、成果斐然的历史,了解现况与展望未来。走进考古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很古老,但它其实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迄今尚不足百年。可以说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前身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于1921年底,后改名文科研究所,其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1922年在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源头。1952年设置历史系考古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1924年9月北大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1983年,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随后,北大考古不断迎来新的发展。1988年,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并开始招生。1998年,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办学成立考古文博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2002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考古文博学院。1998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与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合作办学协议上签字直至今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经过几代学者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样态,为中国考古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一代代行走在田野上的考古人,亦在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北大的精神。九十载春秋,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培养了两千余名优秀的专业人才,承担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丝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研究项目”等多项重要研究课题,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学院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6人。其中,大部分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具有很高的科研素质、国际化的视野和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外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许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并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学者互访、实施共同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学院经常邀请国际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知名学者前来讲学。学院的教师也经常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及合作研究。近年来,学院每年平均主持召开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现代人起源”、“农业起源”、“早期文明进程”、“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等一系列关乎人类历史的重大课题上,与国际学术界展开广泛和深入的对话。此外,学院教学设施完善,拥有野外实习基地、教学博物馆、实验室、资料室、标本室等齐全的配套设置,在国内高校首屈一指。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高校中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馆藏达到13000余件,对于高校博物馆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它是教学实践场所,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托;是北大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多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及外国元首都曾莅临视察;也是校园文化的展示场所。2016年赛克勒博物馆第一次举办了毕业展,自此成为北大毕业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外景科技考古实验室:拥有大型检测分析仪器设备19台套,价值1158万元。目前,实验室主要开展年代学、古代遗物的成分分析、冶金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承担学院科技考古的教学任务。文物保护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十余台套。开展石质文物、丝绸、纸张和漆木器等有机质文物土遗址的保护研究,承担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学任务。文化遗产记录与监测实验室:承担了实践和研发文化遗产记录和监测技术的任务,该实验室将为各类型文化遗产的精细化记录和常态化监测,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保障。资料室:有3.5万册中文书籍、5000册外文书籍、8700种古籍藏书,255种中文、53种外文学术期刊,是全国高校中学科图书资料最完整的图书资料室。2014年至今,先后举办了“最早的中国——追踪《二里头(1999-2006)》”以及“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 北京大学首站”等系列活动,在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和学术推广方面更具专业特色,考古文博学院图书馆也被评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优秀分馆。标本室:设有包括陶瓷、石器、体质人类学、动植物等六个门类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标本室,其中,古代瓷器标本尤成系列,为国内高校仅有。实习基地:学院极重要的校外教学设施,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挂牌十余处基地,满足考古学不同历史时段、文物建筑、陶瓷考古、文物保护规划及保护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实习教学需要。特色教学活动: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从2008年开始,学院就面向全国所有高二学生组织了中学生考古夏令营,也就是现在的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暑期课堂为期十天左右,将由学院教授和所在地考古研究专家讲授相关的知识;由学院教授、研究生及考古一线学者全程带领参观相关博物馆,当面聆听学者的讲解,近距离接触古代文物,亲身感受古代文明;以及和考古学家一起踏查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实践,深入了解考古学的方法及学科特征,培养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很多优秀中学生由此而有了零距离了解考古学的机会,很多人也因此选择了考古学。学科简介考古文博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40-50人,目前分为2个系: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系,下设5个本科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文物保护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建筑方向)、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考古学方向)。考古学考古学专业创建于1922年,是北京大学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除招收来自国内外的本科生外,还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并有博士后在站工作。考古学专业设有旧石器考古与古人类学、新石器及夏商周考古、汉唐宋元明考古、佛教考古、中外文化交流考古、陶瓷考古、田野考古学、科技考古等专业方向,体系完备、门类齐全,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学科建设方面,2019年QS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30。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多项重要科研课题,先后有19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获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针是“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科学和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和田野考古工作技能,完全胜任考古、文物和博物馆等专业工作,也能够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各相关方面的工作。考古学专业毕业生应对传统文化常怀敬畏之心,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立志高远,力争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实习已有六十年的传统,底蕴深厚,技术顶尖,成果众多。本科田野考古实习由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三个教研组的老师轮流负责,在大三的秋季学期进行实地考古发掘,学生经历完整的“田野发掘——室内整理——田野调查——编写发掘报告”的全过程,培养独立开展考古工作的基本能力。文物与博物馆学本专业为了适应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在1988年创办。专业创办至今,在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下,已经拥有一支博物馆学的专业教师队伍,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开设了博物馆学方面的课程,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两级教学体系。同时,还聘请了多位在京的中国博物馆学和文物研究的知名学者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员和研究生导师,科研和教学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博物馆展览策划、公众教育、藏品管理及博物馆运营等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扩充历史学、考古学、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艺术史的相关知识。除了参加大三上学期田野考古实习之外,博物馆专业的同学还需在大四上学期参加博物馆专业的实习,以更深刻的了解博物馆行业。文物保护技术考古文博学院面向理科招生的本科专业按奇偶年轮替,2019年的招生专业为文物保护技术,2020年为文物建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化学类专业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还要理解和掌握考古学、博物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以文理综合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融合运用,建立对文物的多元理解与认识,培养从事文物保护研究与文物保护修复实际工作的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能根据文物保护原则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拥有自己的文物保护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分析仪器及研究设备,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考古学(文物建筑方向)文物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产物与载体,是与社会生活接触最为紧密的文化遗产类型,兼具着历史性与现代性。1998年,北京大学在考古学系增设文物建筑专业方向,建构起建筑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培养具备文物建筑研究、保护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形成了突出研究、突出田野和突出实践的教学特色。自创立以来,文物建筑专业培养的本、硕、博学生一百余人,大部分毕业生供职于国内外的文物考古研究、文化遗产管理及展示、高等院校相关院系和文化遗产相关工程设计单位,从事着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教育、管理、利用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在大三下学期,文物建筑方向的学生会进入实习,前往全国各地调研。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考古学方向)该专业方向将在一年级下学期经过二次招生择优录取。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历史和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考古学专业知识和田野考古工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深入认识该语种地区的历史、考古研究。本年度招收的语种为阿拉伯语、俄语、西班牙语、朝鲜语、德语、法语、日语、印地语、越南语。名师寄语北大考古学科致力于培养卓越的“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也就是说,保护、研究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北大考古人的天职,我们每一个毕业生,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应该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孙庆伟,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学考古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以后发展的方向。考古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李伯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致学存乎心,补拙莫如勤。 ——宿白,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考古发现总有惊喜,也有迷茫。魅力就在惊喜与迷茫之间。——严文明,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学生风采崔秀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2级本科生,修习中国语言文学系双学位。2013-2014学年绩点名列考古专业第一名,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大学期间曾获北京大学“ESEC”奖学金、新华都奖学金。曾任文物爱好者协会外联部长,先后参加过文物爱好者协会、北大剧社、北大轮滑社、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北京大学服饰文化交流协会等社团,并且多次参与调研活动与志愿活动。本科毕业后,崔秀琳在考古文博学院汉唐考古方向读博深造。由于机缘巧合,高考结束后的崔秀琳接触到了关于新疆鄯善洋海古墓群的系列纪录片,从这以后,崔秀琳就深深地被考古迷住了。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崔秀琳认为自己之前对于考古的认识很感性,考古不仅很有意思,而且还是非常严谨的一门学科:拥有考古的情怀很好,但也应该有一分资料说一分话。考古文博学院的每个专业都需要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即“文理兼修,贯通古今”。日渐深入的学习让她觉得考古知识丰富多彩,也意识到如果想进一步从事考古工作,本科四年的学习只能算是一个入门学习,还需要更加深入的补充。另外,对北大的感情也让她觉得四年的时间太短了,因此决定继续在学院读博深造。谈及北大带给她的收获,崔秀琳动情的说道:“北大给人最大的一点就是情怀,真的是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中所说的那样,让人非常激动。有一次我轮滑训练到了晚上12点以后,回去的路上路过百周年纪念讲堂门口,看到有的学生在拍着乐器唱着歌,让我非常有触动——北大人就是这样,有情怀,憧憬自由。另外,北大教会了我既要尊重权威,又要敢于质疑权威。在这个园子里,我听过不同的讲座,感受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身边的同学们并不是对所有的观点完全认同,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向老师提出疑问,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还有一点就是北大给予我了自信心。曹文轩老师就曾讲过这样一次经历,他出去吃饭没有带钱,向服务员说下次带钱过来,并且说自己是北大的老师,对方便非常客气地对亮出身份的曹老师说没有问题。这就是北大给予我们的自豪感。每个进入北大的学生在接触到优秀的师生之后会更有底气,也会被赋予一种特有的自豪感。”“透物见人,重建古史”是每个北大考古人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国考古学重要源流之一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久弥新,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研究,加强国内外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考古学的魅力。学院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继续为中国的考古事业输送人才,发光发热。这个九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期待你的到来!来源:北京大学 图片来源:考古文博学院编辑:陈思美编:赖雯燕审校:王睿临、张欣睿

卡特琳

那个报考“北大考古系”的女孩

2020年的高考注定特别,特别之中又显得无比隆重,隆重是因为单单“高考”二字就足以看到其中的重量。这一关,将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或者说是改变无数家庭的命运。一个来自湖南耒阳的女孩今年高考考了676分,是湖南省文科第四名。这样的成绩足以进入中国最高学府读书。一直以来,通过高考考上清华北大,那是很让人高兴而又充满期待的学校。只要在学校努力学习,完成课业毕业。那毕业之后,想找到一份工资高点的工作不是什么难事。对于来自农村或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这是一个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家庭命运的机会。于是选择专业显得更为重要,它关乎未来就业的方向,更加影响着未来的人生走向。最后这个来自湖南的女孩选择了北京大学的考古系。这个选择,几乎让众多网友炸了锅。让太多太多的人意想不到,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怎么会选择了这样一个冷门专业---考古专业?据说网上有4亿人在讨论这事,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影响力。其实个人觉得,选择怎样的专业,是个人的事。能引起外界如此之大的关注,也说明大学生选择专业给未来人生的影响。当然,心中怀着“以后毕业了能挣大钱”的念头无可厚非,没有错,毕竟十年寒窗苦读,目的之一为了挣钱也很正常。但读过大学的人很多都有同感,那就是如果一个专业或者说一个领域,你通过努力学习,精益求精,达到一定高度一定境界了,想通过这能力去挣钱去改变命运,也不难。而这其中所谓的高度,境界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它需要你真正的喜欢,发自内心的喜爱。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绝对有一定的道理。湖南女孩选择考古专业,个人觉得不是一时的冲动所作出的决定,而是来源于内心深处长久以来的兴趣,喜欢。听从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一大幸事。再说,她父母顶住外界的压力选择去尊重孩子的决定,这是了不起的勇气。相信她通过努力学习,日积月累,精益求精,会在日后能为考古事业作出贡献。人的一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事内心深处渴望的事业,是件幸福的事。多少人的一生,都没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祝福她在北大开始新的生活,也祝福她越来越好,越来越棒。(谨以此文献给坚定信心,勇敢做自己的每一个人)

亲兄弟

676分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考古遭群嘲,父亲霸气回应

最近,湖南农村留守女孩钟芳蓉频频上热搜,这不仅因为她以676分成功考取北大,更是因为她的专业——考古。#留守女生考上北大却选择考古专业#父母外出打工,钟芳蓉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个弟弟。虽然家境一般,但她没有选择大热专业,而是相对冷门的考古。很多人大惑不解,甚至断言“白瞎了这个分数”“毕业就会后悔了”。当然也有网友认为用热爱主宰人生就是成功,根本用不着为小钟操心。就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时,小钟的爸爸出面回应了。他专门问了村里的大学生,知道这个专业冷门,就业面窄,挣钱少。但他依然尊重女儿的选择:“她金钱看得比较淡,我也认为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更开心!”一句话就暴露了这个小学毕业的父亲,眼界格局远在许多人之上。他知道女儿并非任性,而是基于一贯的梦想和兴趣。就算不能大富大贵又如何?就算风吹日晒、早出晚归又如何?人生漫漫,唯有热爱可抵岁月长。诚然,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走向。但不是所有成功都叫年薪百万,也不是所有的幸福都建立于有房有车。只要一个人有坚持、有热情、有梦想,灵魂就永远是充盈而快乐的。教育专家黄静洁说:中国的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点看得更多,面少了;结果看得更多,过程少了;孩子看得更多,自己少了。为什么会造成这三个局限?还是跟格局有关。教育的终极目标,绝非只是换一份高薪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挖掘内心的火种,点燃它,这一路才会走得稳当、坦然。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的格局高低,决定了孩子未来之路的宽窄。格局大的父母,保护孩子的热情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生命全部的成功和快乐,都来自于人在某方面的热情和痴迷。 就像小钟的父亲鼓励女儿将“喜爱”作为选专业的首要标准,好的父母,不会要求孩子为了所谓的现实利益,熄灭热情的种子。上海华东师大附中校长龚德辉,曾带出一个12个复旦、11个交大的“学霸班”。然而,这些学霸几十年后的发展状况却千差万别。有的孩子远赴美国、以色列研究高精尖科技,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有些孩子却表现平平,泯然众人。这两类学生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真正热爱着数学物理,这种热情不断推动他们往更艰深处开拓,终于达到令人瞩目的顶峰。而后者呢,只不过为了在高考时搏高分和热门专业,放弃了真正的热望,也舍弃了别处更精彩的可能。 龚校长还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个女生明明有实力考世界顶级名校,却对校长说“我能不能不去牛津剑桥?”她想去麦吉尔大学兽医系,照顾退役生病的赛马,送它们终老。在某些人眼中她可能天真到不可理喻,但校长和父母没有阻拦,任凭她在兽医领域挥洒才华。 或许她无法大富大贵,但是沉浸学术、忘乎所以的快乐,以及善待生命的满足感,才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那些说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擅长什么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适合他们的事情做,所以什么事都做,到头来一事无成。”现实中,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不计回报的热爱。但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是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将热情的火种弄丢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幸运地找到了火种,请不要嘲讽TA的天马行空,不要用所谓现实给TA压力。教育的目的,不是用现实淘汰梦想和创造力,而是用成人的担当和坚守,保护孩子成长的热情和欲望。请好好珍惜孩子心中升起的小火苗,或许某一天,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格局大的父母,敢于陪孩子探索世界好的教育,不是将孩子隔离在无菌室里,而是教他分辨是非,规避风险;更不是一味说教、下达命令,而要以身作则,谆谆善诱。格局小的父母,会武断地下判断、贴标签,一棍子打死,剥夺孩子探索的机会;格局大的父母,会陪孩子了解新鲜事物,交流感受,辨析是非,用长远眼光看待世界。很多时候,孩子能不能成长,取决于父母愿不愿意拓宽自己的格局。成为孩子并肩同行的伙伴吧,手挽手,肩并肩,一起探索这美好而未知的世界。孩子的未来和格局,都藏在父母的言行里。勇于接纳,思想开阔,眼光长远,孩子才可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我,健康长大;鼠目寸光,患得患失,就会将孩子囿于狭小的格局中,扼杀本可以创造的奇迹。愿所有父母都能记得: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父母进步一小步,孩子进步一大步。与孩子同行,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

爱之岛

考676分女孩报北大考古专业,她的选择真的是“浪费分数”吗?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吴桂华执教于浙江省天台平桥中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育格言:不忘教育初心,追求诗意课堂,守望幸福教育。主编:王涛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 / 美编:赵宝茹编者按留守女孩,寒门学子,冷门专业,湖南女孩钟芳蓉以高分的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无疑给这个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凉。对于钟芳蓉的选择,网络上有各种质疑声——为什么不选择“热门”专业,有“前景”的专业——而这样的质疑也非常符合当下社会的现状。但面对世俗的偏见,钟芳蓉还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根据兴趣选择专业是对自己人生道路负责的表现,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主见的灵魂追逐自己热爱之事业的自由模样。别用世俗眼光看待“报北大考古专业”(标题即观点,祈使语句,态度鲜明。)①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优异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据《成都商报》报道,7月30日,钟芳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规划的考虑,她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还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一时间,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呢?对此,钟芳蓉的父亲回应称,女儿把金钱看得淡,一直很有主见。②网友为钟芳蓉感到惋惜,可能并非虚情假意,也没有什么不良用心,而是出于自身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认为钟芳蓉留守多年,其父母长期为了生活在外打工,一家人过得极不容易,既然高考成绩这么好,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应成为其挑选专业的首要目的。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考古专业不仅要坐冷板凳,而且没“钱”途,因而为她感到惋惜。(开篇由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优异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一事引发网友热议入题,网友为其感到惋惜并给出原因。)③这么多网友“真心为她好”,说明这一观点在社会上比较普遍,高中生轻文科重理科、高考后热门专业广受追捧等,都是这类观点的具体体现。其实,近年来部分专业由热迅速转冷是常见现象,正因如此,所以在报考专业时才不能盲目跟风,这也几乎成为专家每年都要提醒的一句话。即使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追捧热门专业、看低考古等冷门专业,也是目光短浅之举。因为现在的选择可能会关涉到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职业道路,所以更需要慎重,需要冷静,需要发自内心。原因很简单,只有你感兴趣、有爱好的专业领域,你才能更好地投入,更好地付出。(现实性分析。钟芳蓉事件背后折射出高中生轻文科重理科、追捧热门专业和看低考古等冷门专业的社会现实。)④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并提高个人幸福指数。很多人一生都在从事自己不太喜欢的工作,虽然可以赚更多的钱,但过得并不十分幸福,时常会流露出些许遗憾。相比之下,如果个人爱好能与工作紧密结合,那么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更何况冷门专业竞争不太激烈,再加上个人的兴趣浓厚,愿意积极进取,就比较容易在这项工作上取得成功。⑤我国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坐冷板凳、下“笨功夫”,且很多人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比如“两弹一星”功臣,现在的大型飞机、航母、深海探测器、天眼、北斗系统的设计者,以及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等科学家无不如此,假如他们当初带着世俗的观念来选择专业,认为搞中医、农业、地质等专业,或者整天坐在办公室画图纸,既难以出名又没“钱”途,就无法取得当前的巨大成就。(重要性分析。以屠呦呦、袁隆平和黄大年等人为例,指出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可以提高个人幸福指数,比较容易在工作上取得成功。)⑥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而选择考古专业,这样的远大志向不仅不应该引来惋惜之声,反而应该大加赞誉。比起立志长大当主播、当“网红”的年轻人来说,钟芳蓉就如一股清流。追星就要追科学与文化名流,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文末点题,充满期待。)【时代警语】兴趣是学好专业的原动力,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能给人以莫大的成就感,并提高个人幸福指数。追星就要追科学与文化名流,选择专业就应该以兴趣优先,不能人云亦云,完全被世俗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像钟芳蓉这样,勇敢而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思维串联】【相关链接】选择的自由才是一个健康社会最该被珍视的价值近日高考填报志愿,一则消息被坊间热议。留守家庭的姑娘钟芳蓉考出676分、位居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却在众多可选择的志愿里,挑中了北大考古系——一个在一些人眼中很“冷门”“没钱途”的专业。虽然遭到一部分网友的质疑,但热议的各路文章几乎都肯定了钟芳蓉的选择,某些文章还批评了一些家长为了就业而一窝蜂选择更“高大上”的专业是急功近利。社会大众从功利角度自由选择更容易就业、更有“钱途”的专业,本无可厚非,这样的“大多数”不需要被设个靶子来进行道德批评;但与此同时,依照个人爱好进行的职业选择,也是应该得到社会尊重与支持的。毕竟,一个社会能够良性运转,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来从事,每个行当都有其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我们赞扬钟同学的选择,不是因为她选择了一个“高贵高尚”的人生方向,而是因为出身普通的她,能够抛开外界纷扰,不从社会功利出发,不以家庭物质所需,而是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志趣所向的专业,这是一种社会进步和变迁。这个与以往相比看起来很有“新闻性”的个案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此。在以往整个社会物资匮乏的年代,普通家庭条件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家庭生计的考量,被逼要么早早辍学、早早进入职场,要么就会选择更容易就业、更有“钱途”的专业。正因如此,钟芳蓉如今的选择才更显珍贵,让我们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感受到了温暖和鼓舞,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次的“个案”,在不久的将来会变为“常态”,从而不再成为“新闻”引发围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的社会物质财富逐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国家扶贫攻坚,大面积惠济最边缘弱势人群。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财富增加,迭代知识,眼界开阔和拓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志趣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氛围更宽松、自由、开放,大家不必再千军万马挤在少数约定俗成的社会职业与上升通道中。钟同学报志愿一事引发全社会巨大关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因此显得特别有意义。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我们追逐的“中国梦”,就在于让无数个钟同学这样普通家庭的学子不需要过多考量家庭经济,不需要受社会惯性的流俗价值排序,而只是因为“我喜欢”,就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业、职业、事业、人生方向!这份选择的自由,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最值得被珍视的价值。

其与光也

北大考古专业真的很糟糕吗?毕业后都去哪工作

湖北留守女孩钟芳蓉因676分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引来了众人的热议,一场关于梦想和钱途的争论就此拉开。钟芳蓉选择坚持自己童年的梦想,而这与世俗的观点完全不符。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主导着人们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钟芳蓉能够坚持梦想,我认为她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关心,选择考古专业的她,未来找工作是否真的很困难?北大考古专业今后的就业真的有那么不堪吗?钟芳蓉北大考古专业翻开历史的书页,时间来到20世纪初期,当时欧美和日本的探险家及学者在中国西北开展考察活动,以考古、探险为名行盗掘之实,这大大的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20世纪初期借助国内的“三大发现”——即殷墟甲骨文、敦煌藏经洞、明清大内档案的发现,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加入近代考古学研究的行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学科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或者博物学的,2002年中国教育部将考古学类为一级学科。【北大考古,业界第一】北大考古专业作为该领域的重点学科,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拥有顶级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和“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中心”。钟芳蓉为什么想要报考古专业影响钟芳蓉一生选择的是一位叫做樊锦诗的老人,曾获得过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公布获奖名单,“正能量奖。建国70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上这位老人获颁“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她也被人们尊称为“敦煌守护神”,一个最了解敦煌的人。1962年,24岁的她和另外3名同学因为实习分配到敦煌,来到的第一天她就被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佛像雕塑,密密层层的洞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精美绝伦的壁画震撼了。对敦煌的一见倾心让这个25岁的姑娘,在这里一干就是50余年,负责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敦煌女儿”,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在她工作期间,致力于敦煌保护,积极谋求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工作的国际合作;不断探索科学保护之路;推动敦煌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奠定了钟芳蓉的考古梦。考古专业的未来今年的热点专业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专业,今年的冷门专业也不一定是明年的冷门专业,考古专业的发展还要看未来的大形势,看社会对于此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那考古专业的大形势是怎样的。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按照此政策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以现有的考古人才供给,必定是供小于求。考古专业的就业情况,看看过来人怎么说:2008年上大学,南方某985考古专业,本科班13个人本科学历1人在某市考古所;硕士学历1人在某市文物局,1人在某市博物馆;博士生4人都签了高校/博物馆/考古所,就业率100%,其中60%以上都做了本行。也许考古专业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况且有北大名校作为光环,未来钟芳蓉的就业应该不是问题。【考古毕业之后的去向】我们对考古专业的印象可能就是每天拿着铲子、铁锹挖古墓找文物,其实考古学的工作可不仅限于此,文物鉴赏、法老的诅咒、神秘的地下宝库都是考古学的接触范围。考古专业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所以考古专业很枯燥,考验人的性格和耐力。但我想对坚持梦想的女孩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考古专业就业去向一般分成几种:博物馆,考古所和其他科研单位,高校,还有一些勘探公司。高校博士可以考,博物馆、考古所和文保中心一类的科研机构,硕士可以考,(地市级单位比省级单位好考)有些文博事业刚刚起步的地方,本科生可以考。对于这个姑娘来说,只要她坚持自己的热爱,她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考古圈也来了一场大联动,纷纷为钟芳蓉送去祝福和礼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考古汇:赠《山西珍贵文物档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赠《#发现湖南#系列丛书》一套 +湖南文物贴布绣一套尤其值得高兴的是,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也给留守女生送去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用北大的一句祝福语作为本篇结尾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愿她在北大考古,找到毕生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