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吟目前是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博士,天津姑娘,她本科不是北大的,而是南开大学的,她说她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所以没能进入自己的理想学府-北京大学,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一直很刻苦,连续四年全年级第一,最后保送到北京大学的直博生,在读书期间曾任北京大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并作为北大博士讲师团执行团长赴高中进行学习分享。梦吟是一个长期保持学习热情的一个很好的故事。她说她小时侯特别贪玩,上高爬低,父母也管理得很宽松,让她和妹妹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了,她和妹妹是双胞胎,都非常优秀,她的妹妹本科和硕士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她们的优秀离不开她妈妈的一个合理的引导。她的妈妈呢是一个小学老师,比较懂得如何引导孩子的学习,她的经历对我们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是很有启发和学习参考价值的,她说她妈妈从来不会要求和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从小学到高中从来也没有让她们姐妹两上过一次课外辅导班。她的妈妈如何做的呢,下面我们听听她自己是如何说。何其有幸,我拥有一个不望女成凤的母亲。在我刚出生的时候,我的母亲对我有三个愿望:首先是健康、其次作为一个女孩儿,母亲希望我能漂亮一些、最后是聪明。正是在这种培养愿景下,我开始了我快乐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同妹妹满屋子爬,同小伙伴玩儿泥沙,抓蚂蚁中度过的。小的时候我胆子非常大,当然,除了疯玩儿,母亲也会陪我玩儿益智类玩具,根据我的爱好帮我报舞蹈班、书法班。总之,我的学前生活被各种玩耍充斥着。快乐的玩耍并没有因小学的开始而停止。小学阶段,我的母亲从来不要求我学习多么刻苦、成绩多么优秀,但是母亲要求质量,要求效率,要求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要求做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地高效做到最好。也正是在小学阶段,我开始接触了一直影响我后续阶段学习的自主学习方法以及对自我负责的做事态度。我的母亲是一名教师,很擅长引导性学习。我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引导我去自学《奥数急先锋》的那本书。那本书是预习比较简单的一本用书,因为它在前面对每种类型的题目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在这个详解的例题后面,会紧跟相应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就是我们前面讲解的例题的一个照猫画虎的翻版,所以我基本上看完讲解,然后照葫芦画瓢就可以把后面的习题做出来,是非常简单的。在五年级暑期的时候,我的母亲给我拿到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书,跟我说,六年级的数学有点复杂,你先自己预习一下吧。当时那个暑假,预习六年级的书真是非常痛苦地,打开书一看,简直就跟看天书一样,什么都看不懂。我就跑去跟妈妈抱怨。妈妈就说,你回去,不着急,慢慢看。没办法,我只能拿回去硬着头皮看。最开始真的举步维艰,概念都看不懂怎么办?我的母亲引导我说,概念不懂没关系,你可以先看看相应的例题。当然概念都看不懂,例题更是做不上来了,我就直接去看这个例题的答案。那么通过例题答案的讲解,我就慢慢的会对这个题目有一点体会,再反过头来看书上的概念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领悟了。就这样,通过例题和我们的书上的概念不断的穿插,不断的反复揣摩的过程当中,我对书上的大部分的概念都能够做到有一定的理解了。所以在六年级这一学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因为有了前期的预习,所以六年级整个的数学学习是相对来说很轻松的。尝到甜头之后,在六年级暑假的时候,我就跟妈妈说,让妈妈提前帮我借到了初中的数学书,开始了我正式的预期生芽。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从玩再慢慢的学习走向一个稳定的阶段。我的母亲不仅教给我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还用自身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告诉我做人做事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我小学开始,母亲就告诫我,学习是为自己学,是自己的事情。告诉我出了问题要尽快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抱怨别人,教导我遇事多分析自身原因,改变自己。这种态度鼓励着我,让我觉得只要努力就会前进,只要我转变,外界也会因我而变,只要我反省,就会有提升。而我的母亲也从来不看重我的成绩,她看重的是我能否高效快乐的学习。我相信这样快乐而高效的学习状态也是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家长所追求的。
近日,知乎上一则题为「如何看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强基计划 6 年本博连读的火箭计划」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短短时间内就已经收获了超过 100 个回答。一如问题的火爆,这个被大家关注的「火箭计划」确实也十分劲爆,具体而言,这次被网友们热议的北大物院强基计划「3+X」培养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加速计划,本博共计 7 年;另一种是火箭计划,本博共计 6 年。两个计划的共通之处便是本科缩短为 3 年,保研申请从大三结束的暑假提前至大二结束的暑假,区别在于火箭计划拿到博士学位只需要 3 年。试想一下,大家本科毕业需要 4 年,再读个硕士需要 3 年,加起来一共七年,而坐上火箭的北大物院学生,已经喜提博士学位。听起来,可不是真香吗?本博计划「真香」的背后,却是强基计划的遇冷6 年时光,拿到两个学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自然求之不得,但与看起来「真香」的培养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校「强基计划」的集体遇冷。2020 年 1 月 15 日,《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自 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启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简称「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将招生专业局限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且探索本硕博连读,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即便存在上述这些优惠政策,试点高校「强基计划」的首届招生还是遭遇了大范围「的遇冷」,不少大学都发布了强基计划的补招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补招 9 个专业共 46 人,补招比为 21.9%;北京理工大学:补招 4 个专业 67 人,补招比为 44.6%;西安交通大学:补招 5 个专业 71 人,补招比为 33.8%;兰州大学:补招 6 个专业 65 人,补招比为 30.9%;南京大学:补招 6 个专业,补招人数不超过 69 人......然而,没有补招的高校也不等于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信息介绍,该校今年强基计划指标 120 人,但只录取了 64 人。至于北京大学这样的「世一大」是否招满了人数,由于没有公布招生计划,我们并不得而知,但是大家可以从 842 这个数字中自行品味一番。在「强基计划」招生遇冷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制定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培养计划也未尝不可,要是对来年的招生产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影响,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不止「火箭计划」,这些年来加速的博士培养对于博士培养而言,「火箭计划」无愧于火箭二字,6 年完成本博,喜提学位,除了北大物理学院之外,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也有类似的政策。根据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世强介绍,「鹿鸣书院强基班」将打通本硕博 3 个教育阶段,通过「3+5 本博直通」项目探索我国自主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方案,虽然需要 8 年才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是考虑到生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8 年也算是一个很快的速度了。对于「鹿鸣书院强基班」的本科生而言,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实验室轮转;大二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学院提供相当于硕士生的研究和学习条件以及奖学金;大四通过博士开题报告后,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享受优越的博士奖学金。事实上,不止是「强基计划」的各种政策,近些年来,我国的博士培养计划一直在加速,硕博连读、直博生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硕博连读: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一般在硕士二年级时进行选拔。复旦大学直博生:全称为本科直博生,指在应届本科毕业后,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图片来源:北京大学相比于本科毕业(4 年),再读完硕士(3 年),申请博士(4/5 年)而言,硕博连读(5-6 年)和直博(5 年)在培养时间上已经大大缩短。除了通过直博、硕博连读缩短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一些高校还明文缩短了博士生的最长有效修业年限。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今年 9 月份,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具体而言,自 2021 级起,将博士生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 8 年改为 6 年。随着「强基计划」培养计划的出炉,博士培养进一步加速,结果孰好孰坏,仍未可知。新学制:「真香」?还是加速「内卷」?制定培养方案是学校或者学院的职责,但是读本、攻博的还是学生本人,对于这样一个火箭般的培养计划,选择之前,着实需要好好权衡一番。毕竟,计划虽然香,但是真的可以按时毕业吗?可能,但是不要太过于乐观。在美国,博士生入学后十多年才毕业也是很正常的事。图片来源:NSF而在我国,根据一项调查数据,2011 年以来,北京大学每年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率均超过 40%,更有甚者,根据厦门大学 2015 年的官方数据,博士生延毕率超过 60%,这意味着许多博士生没有办法在规定的基本年限内达到毕业要求。除了可能的延毕问题,将 8 年乃至 10 年的本科、博士培养压缩到 6 年完成,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可想而知。近年来,博士生的心理状况一直是一个被大家热议的话题。2017 年,Science在线报道了一项精神健康调研的结果,发现 51% 的研究生存在轻度心理压力,32% 的研究生有罹患常见精神疾病的风险;图片来源:Science2019 年,Nature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 6300 名研究生中,有 36% 的研究生曾因为压力导致的抑郁寻求过外界的帮助,中国学生存在抑郁的比例甚至超过 4 成。对于「强基计划」培养的本科生而言,过大的学业压力是否会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虽然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依旧希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未来的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英才。抛开可能的延毕、抑郁问题,「火箭计划」的快速培养或许可以在未来的数年里培养出一批 23 岁、24 岁的博士,相比于其他培养渠道培养出的博士,这些「小博士」们争出了 3-4 年时间。要知道,对于就业而言,无疑是很大的优势。以厦大南强青年拔尖人才为例,计划明确对应征者的年龄做出了规定,B 类人才不超过 33 周岁。图片来源:厦门大学还在为毕业苦苦挣扎的诸位,闻到内卷的气息了吗?
在我国说到学霸级人物,一般人来讲都会联想到别人家孩子的类型,而且在众多人眼中和很多高考状元的容貌来看,学霸往往颜值并不出众,甚至还会出现一些颜值低的人物出现,所以这就常常造成了这样的一个错觉,那就是学霸中没有美女和帅哥。而持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这只是一种偏激的看法,仅从19年的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来看就已经打破了习惯看法,可以看到这位不到20岁的小伙子,不仅高考成绩惊呆了众人,而且容貌上来看与国内和韩国的多位明星有着相似,大大的眼睛,十分有神。其实在学霸当中,一直都有男神女神出现,就好比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北大女博士就是十分典型的代表,她颜值之高甚至有人误以为是一位混血儿或者是来自少数民族的姑娘,不仅如此,虽然在高考的时候失利考上了一所211,但是经过了在大学四年的认真努力奋斗之下,最终进入到了北大读研读博算是逆袭吧,如今作为一名网络学习红人,甚至全网各类平台粉丝已经超过了500万,她就是来自于四川的杨慧琴,自己则在各类视频中习惯让人称其为慧琴学姐。北大在高考中有多么难考,其实杨慧琴曾经在视频中已经提及,自己坦言高考的时候作为一名四川考生一直把北大作为自己的梦想,甚至高考的时候曾认为自己可以没有太大问题考上这所高校,但是高考却因为发挥失利,最终杨慧琴去了北京的另外一所211重点高校北交大,虽然有人认为这似乎和北大的差距有些大啊,但是可以从历年的录取分数来看,北交大作为首都的另外一所211高校,其实收录分并不低,因为实力不错加上区位优势,让这所大学比很多的985分数还高,也足以证明了杨慧琴能力还是很强的。因为不服输,所以她在大学四年一直都十分努力,最终获得了保研到北大就读的机会,后来还一口气从硕士读到了博士,这位今年20多岁的女孩本可以靠着颜值吃饭,却偏偏发挥了自己的高智商。其实作为一名教育类的网红,在此之前她已经火了,而且还参加过山东卫视等电视台的综艺比拼节目,甚至如今还可以翻出一些当年参赛的照片。在去年的时候杨慧琴有幸去了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交流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她通过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在美国的读书生活通过了自己的视频传递给了很多人,让不少人获益颇丰。因为常常在自己的直播和视频中分享学习上的经验,所以有很多粉丝跟着学习,甚至在500多万粉丝当中,曾经还有一位一直以来在班级里面成绩倒数的高中孩子,通过她的分享经验,最终在一次的考试中拿到了班里头名,十分的开心。我们对网红局限在了一些吃播或者其他类型当中,其实杨慧琴另辟蹊径,向我们传递出来了另外一类教育网红的正能量,也希望她可以在北大顺利读完博士,未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来源:考博圈 作者:洲洲本人普通二本,硕士北京211、985高校,本硕皆为英语专业,跨考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现已成功上岸。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仍旧充满了不真实感。回想自己从读研时期爱上学术,到备受挫折远走他国,再到重返故土奋力一搏。期间的各种心酸不易,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机缘巧合地被北大中文系最知名的教授之一录取,深感自己幸运,也深叹功不唐捐。故而将我的考博经历和心路历程与还未上岸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愿各位能从中获取一二经验,早日圆梦。我是在读研期间接触到了现在从事的研究方向,那时便深深为之吸引,立下了深造的宏愿。因本人英语系出身,当时学院老师都鼓励我出国念书。谁知道在成功陶瓷,写完研究计划,得到老师的offer之后,我没能申请到奖学金。因家境普通,实在无法在经济上支持我完成学业,于是我只好放弃。参加了学校某项目远赴欧洲一年。期间学术梦想始终无法泯灭,于是毅然回国考博。北大中文系是我的夙愿,我现在的导师曾是我不敢企及的梦想。因此虽然心之所向,但是仍旧不敢冲动,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还是稳妥的报考了我硕士学校的中文系,选择的专业是文艺学。因为之前便有雅思成绩,研究计划也是早已写好的,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报考了北大中文系。从去年九月至疫情前,我除了去旁听北大报考导师的课(每周3小时),便一直在复习文艺学。此时我已经算是半工半读,一边需要一定的收入保障生计,同时也抓紧时间复习,找导师。借助地理位置优势,我面见了报考的两所院校的老师,老师不会许诺什么(尤其是文科),只是说欢迎报考,鼓励好好复习。因为博士生考试没有参考书,我找到了自己报考的老师录取的博士,询问了一下他们当时看过的书,又买到了历年真题的回忆版(北大没有),以供参考。在这样知己知彼之后,我便安下心来全力投入复习。复习基本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专业课基础书目,尤其针对跨专业的我而言,硕士入学的参考书都需要重新阅读一遍,拎出该领域的研究架构和历史脉络。这一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月即可完成。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学科架构之后,深入重点,反复阅读几本书(具体书目可以咨询心仪导师的博士生当年的备考书目),并且有条理有逻辑地做笔记。这一阶段相当于二轮复习,要深入,反复研读,做笔记是重中之重!博士考试不在知识点本身,而在于你的思辨、批驳和表达能力。所以二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点的串联,逻辑框架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对大的理论和问题的整合性思考。这一阶段过后,是输出环节。博士生考试是表达能力的考核,需要谨记书面写作能力是考核一个博士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多写,多练,把思考化作笔尖的文章。试着自己给自己提问,并且让自己限时作答。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一方面,它能让你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有些知识点记忆不深,有时逻辑不够清晰,理解不够到位等;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你练就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因为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表达,都将是博士生入学考核的关键。而如果是申请制的录取制度,研究计划和论文发表则是重中之重。因为我是转专业考试,所以本身没有并没有该领域的研究作品。此前在外语系成绩平平,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幸而今年北大的初试是以研究计划为考核标准,不参考背景,所以非常公平。研究计划的写作虽然大概只有三四字,但实则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独立思考。个人总结下来,研究计划的写作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一个好问题,即一个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老师在这个阶段考察的是你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问题的发现一定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拓展。这就使得文献阅读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大概确立研究对象之后,要快速检索相关文献,迅速筛查做出判断。再根据不同研究视角分类打包,按重要性标记阅读等等,都是做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技能。阅读之后记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最终以此形成自己的问题,设定自己的研究步骤。针对我的学科和报考导师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意识便是研究计划致胜的关键。而研究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阐述你的问题,并且详述该研究的意义和合理性,以此说服导师你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种种为考试所做准备都没能如我所愿的派上用场。但是深感功不唐捐,不管是比较文学还是文艺学,学习的方法、能力,以及学科本身便是相通的,这使得我在面临北大的面试机会时,能迅速重拾之前读过的书,写过的东西,快速掌握比较文学的学科架构和历史发展,最终成功被北大录取!记得面试结束的时候,在场的诸位老师为我是英语系出身而研究了中国问题而吃惊,更没曾想我的哲学(文艺学)知识了解如此详实。因此印证了硕士导师曾说的,博士需要的是独立研究和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导师的首要考量,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离成功便很近了!最后仍旧想给未上岸的准博士们说,其实无论如何备考,如何报考,愿大家坚持心中所爱,勇敢追梦。在我看来,对学术最真挚的爱,对报考专业的执念,对报考导师的认同和钦慕,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你要相信,只要不断走在进步的路上,最好的、最对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边。祝各位都得偿所愿。事事皆尽力,则好运常相伴!
16岁裸分考入北京大学连续斩获两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考取最难攻克的教育学博士戴韵,这个90后美女学霸用自己惊人的成长速度,向我们展示了她非比寻常的人生。超级学霸的开挂人生:平凡,但不平庸戴韵的人生就像开挂一样精彩,但是如果回顾她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她和很多孩子没什么区别: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戴韵跟不识字的外婆一起生活。4岁提前入小学,不是因为她在那时就已经展示出惊人的天赋,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姐姐入学,戴韵没有了玩伴,所以干脆把她一起送入学校。虽然提前入学,但是戴韵完全跟得上学校的课程。到了高中,她的文科成绩不仅在班上,在全市都是出类拔萃。那么自然而然,高考时选择北大,也成功考取北大。在北大修读完广播电视编导和经济学的双学位后,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北大与南加州大学合作创办的“世界课堂”项目时,戴韵萌发出国读博的想法。平均需要8年时间才能读完的教育学博士,戴韵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提前读完。在通常情况下,一篇博士论文也需要准备一年半载的时间,所以戴韵读博时的艰辛可见一番。举个例子: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她需要4周的时间就读完60本书,写出3篇文献综述,同时还要完成答辩。正如她自己所说,那个时候要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就不想要睡觉了。”对于这些辛苦,戴韵自己想得很明白:博士既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和名声,想要获得它的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就想要承受得到它所必需承受的压力。总结来说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为此,她还找了不少调节自己心情的方法,比如散步、做饭。她在美国的状态或许可以总结为:疯狂学习的时候整夜整夜看文献、做课题,偶尔忙中偷闲,做美食、漫步赏花,享受忙碌之后的慵懒时光。最终,戴韵完成了这个看上去是那么不可思议的“壮举”。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博士后研究生。同时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担任“世界课堂”项目经理。从上面的故事中很容易发现:戴韵不是天才。看她的成功故事,或许我们要总结的也不是天才孩子的培养方法,而是学会这些能让普通孩子享受学习乐趣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不需要有太刻意的安排现代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发重视,为了促进孩子的提升,为他们报考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没有入学之前还要进行学前教育,更有人甚至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在尝试各种胎教。这些当然并不是坏事,很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针对不同的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太过死板和刻意。在故事中,戴韵的父母对她的教育就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因为自己太忙,让她从小就跟着没有什么文化的外婆一起生活。父母决定让她提前入学,也只是因为一个简单到有些随意的原因——让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未免太过孤单。当戴韵在学校里抱怨晚自习太过无趣时,父母还主动向学校申请不参加,帮助她减轻课业的压力。业余时间也很少给她报什么兴趣班,但戴韵说喜欢的东西父母会非常上心。这种做法在有些人看来,这对父母可能还有点“不负责任”。实际上,孩子喜欢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戴韵的成功不是说是幸运,而是她的父母巧妙利用了这一点,培养孩子自发学习能力从而喜欢学习送戴韵提前入学后,她的父母也是抱着放松、豁达的态度,觉得:就算女儿跟不上同学的学习速度也没关系,也没有强硬的为她做好各种学习规划。同时父母鼓励戴韵尝试自己为自己制定目标,在她自己设立目标并努力过后,父母最后才来检验“成果”,并给出他们的评估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戴韵可以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来自父母的鼓励也让她越来越尝试到学习带给她的快乐。所以,培养孩子自发学习,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愿意学习。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非生硬的强迫式、命令式教学,或许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比起过多的直接干预,戴韵父母选择的是,通过自身行为对她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戴韵父母喜欢读书,家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柜,这个书柜也一直对戴韵保持开放。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在还不识字的时候,戴韵就喜欢倒弄、整理书柜,担任小图书管理员的角色。等到戴韵慢慢懂得读书,也慢慢喜欢上读书,和父母一起读书,读到精彩的段落,还会和他们一起分享。从儿童读物到世界名著,书本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口,不仅丰富了她课本之外的知识,还扩增了她的眼界和思维,为她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和文学基础。很多父母父母拼命地按着孩子的头,说“你给我学”。不如换个方法,拿起一本书,告诉孩子“你学,我们一起”。人生速成主要是因为积累的结果现在每每谈起戴韵,多数人都是感叹、赞叹她人生的速成,在她26岁时就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的目标。但是这样速成的人物,我们既无法模仿、复制,更加没有必要强求。戴韵只用了18个月就攻克了“史上最难度博士”,这既是一种速成,更是她过往学习知识积累的结果。正如她自己在事后所说,博士论文其实一直是在准备的过程中,而她的博士学习,也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因为有了过去的有关教育学的实践,以及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包括过往的一些思辨,才让自己顺利考取博士学位。比起刻意追求人生的速成,更加应该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回顾戴韵,反观我们的孩子,每一次成功都不会容易,但正是这份努力和拼搏才是人生最好的色彩!努力向前,我们在成为最好的父母,孩子也在成功成才路上前进!
同样是学习,有人将学习作当作乐趣和爱好,有人却将学习当作华丽变身的跳板。有这么一个人,他高考考入四川大学,2002年进入北大读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创办了学而思,做起教育事业——中小学课外辅导,与此同时,他的学业也算是一帆风顺。然而,在2007年读博士研究生时,却从北大主动退学。他就是如今坐拥440亿,位居胡润榜59位的张邦鑫。2010年10月,他掌控的学而思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其成为国内第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张邦鑫以44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59位。 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303位,财富值57亿美元。 对于80后的张邦鑫,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本科从四川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期间便于自己的同学合伙创办了奥数网,同时在线下开办了数学小班授课,在北大读研的第1年,他先后做了7份兼职,有3份是家教,而另外2份则是辅导班,另外还有一个是网站和网校答题,这一期间的张邦鑫几乎是在拼命,这或许就是创业的艰辛。2009年,他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位,2018年3月,张邦鑫被聘为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如今,成立于2003年的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众多城市均有自己的分校,年培训40万人次,而在2013年8月,学而思正式更名为好未来,似乎预示着以后的事业要蒸蒸日上。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张邦鑫还不忘记学习,他也是湖畔大学第二届学员,而且还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不得不说张邦鑫非常成功,而且在成功之余,不忘记自己的母校,为四川大学捐款。“捐赠只是第一步,未来除了出钱出力,更要用心奉献。希望我这股涓涓细流,能够融汇入海,为海纳百川的母校贡献全部力量。”张邦鑫的经历也告诉了我们,其实上大学的目的是多样的,是因人而异的。有人适合搞科研,就应该努力地学知识,而有人适合搞交际就应该发挥这方面的特长,而对于张邦鑫来说,能够在读博士的路上突然止步,这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不仅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更要有足够的智慧。因此,我们上大学更多的是要先要有自我的认知,明白自己到底能够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上什么大学从来不是决定你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真正决定你能否成功,其实是自我的认知。大学给予学生的也不只是知识,其中包含了很多资源,充满了无限的机会和可能。而有人失败,有人却成功,其实这都是源于一点:那就是一定要清楚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地定位,这或许是那些国际风云人物,从名校主动退学,却能够取得成功的秘密吧!学习从来不应束缚我们的思想,而是要让思想碰撞出火花,有时候自我认知要比知识更为重要,而这最终决定自己是卖猪肉,还是搞企业。
编者按:我们一谈到教育,就很容易想到孩子的成绩,诚然,成绩虽不是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但应是决定孩子学习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虽然成绩不是唯一,但不可能说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差,家长会高兴、会满不在乎的,因而我们还是希望孩子在学业方面成绩优秀,品行方面更加优良,各方面都能全方位发展。在谈到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会想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在学校学习主要还是智力方面,因为老师主要负责的便是知识的传授。综合起来讲,教育是汇集各方面的一个综合结果,不仅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要全方面平衡发展,也是需要我们家长共同做出一些努力的。我听过一位“差生”父亲的演讲,他和他妻子都是北大博士,但是孩子学习上出了问题,于是在家长会上做了一次演讲,这次演讲引起了当时很多在场家长的沉思。下面我就对该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些汇总,全文分享出来,如果您的孩子也面临着学业压力,建议您一定要好好看看。演讲内容:我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吃了很多亏,大家不要以为我们是高学历家庭,我和妻子都是北大博士,难道就教不好一个小学生?然而,上次期中考试的成绩却让我陷入了沉思,是深深的沉思,孩子语文考了70分,数学45分,班级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的那名同学是因为考试的时候闹肚子,没能答完题,不然我儿子就倒数第一了。我听到班主任给我的这个考试结果后,当天晚上想了一晚,没有睡觉,难道是我家孩子笨吗?我觉得不是笨,我跟妻子都是北大博士,孩子怎么可能笨呢?而且我观察到他脑筋清楚,思维活跃,一点迟钝的现象都没有,有时反而比我们反映都还灵活,怎么会笨呢?于是,我跟妻子商量,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决定辞职在家带娃,专门负责孩子的各科学习,妻子也同意了。我是个高学历者,对教育学也有了解,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我都不信我读了那么多书,攻克了那么多的难关、难题,学术上那么高的造诣,我的计划、实践能力那么清晰有力,怎么就教不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来!接着我开始力图对孩子的学习加以辅导,我抱定诱导、启发、激励、保持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原则,坚持不在外报辅导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结果呢,孩子作业经常要忙到11点,我看到自己在跟孩子进行一场拉锯战,跟网上发布的那些陪孩子做作业的其他家长一样,我觉得这孩子就是上天派下来专门治我的。有时候实在被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的情形搅得急火攻心了,就不得不独自走到另一个房间,嘶吼、怒骂,真的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就这样我在现实当中败下阵来,我发现于我而言,孩子的教育问题反而比攻克世界重大科研难题还要难,这简直就是一个颠覆我认知的重大事件!我放弃了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着呵斥、不满和哭泣。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易躁,黔驴技穷的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每当打孩子,心里就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墙角一角落,我感觉自己比他还难受,他是我的儿子,打在他身上,痛在我心里。我感觉到难受,继而开始自责,明知打孩子没有理由,无非是宣泄自己的无能,无知,无用,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就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绪当中,有一种难以明说的痛苦。我不想多说。但是多年的教育让我回归理性,一味的抱怨、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我试图去总结,反思,多向其他家长请教,多问老师,慢慢地我得出了一条最为宝贵的经验:我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韧。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1. 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你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我们说造化神奇,也明白造化弄人,这里面有不可测的因素,或者是不可控制的部分。比如优秀的父母生下来的孩子就一定优秀吗?平庸的父母生下来的孩子就一定平庸吗?不一定的。我们学了遗传学,就知道基因有遗传,也有变异。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是上天的,并非我所有,孩子为父母所养,但是孩子最终会长大,我们是没有所有权的,他的未来还是他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到父母的责任,好好教育他,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是需要我们承担起的责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就要尽我们所能给予孩子父母的爱,我们就只能最爱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2. 教育孩子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我陪学前期就是因为太急了,觉得自己计划如何如何,一切实施得如何如何,本以为可以在半个月内就出现效果,但是当我陪着他学习了10天以后,自己就先崩溃下来了,我丝毫看不到任何的效益,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归零了,因此异常沮丧和愤怒。关于成功有三大定律,荷花定律、竹子定律和金禅定律。荷花定律就是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但是在第29天荷塘里的荷花才开一半,也就是说另一半的荷花在第30天那一天竞相开放。竹子定律和金禅定律也是类似的解释。其实,从我陪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就发现这本身就是一次漫长的旅程,前期几乎是看不到多少效果,但并不代表最终的结果,凡事也有转圜的余地,所以更要有耐心。中国有句老话“行百里半九十”,就是说走一百里路,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很多人坚持到九十里就放弃了。这些道理都告诉我,教育孩子这件事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3.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我们父母经常难免会有这种想法,隔壁家孩子如何如何,他能考多少多少分,为什么你都不能?其实,在很多事情上还真不具有可比性。我们喜欢说“见贤思齐”,其实见贤思齐是要在同质上的事物上去做才好。比如,我看到姚明打篮球打得好,于是我就要我儿子跟他一样,于是拼命去打篮球,才发现他根本不是那块料!再比如看到别人家钢琴弹得好,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一样。在根本没有同质的事物上盲目地“见贤思齐”、去跟人家学,这就没有结合自己的特性,浪费了时间,孩子本该做的事情反而没有做,这当然是百害无一利的。因此,我也就明白了,世界上不是只有一条路走,父母给子女一个方向之后,要让他自己去选择发展的道路。孩子学习成长期间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其他孩子不存在,或者一下子就解决了,但是自己孩子却迟迟不能改进,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跟姚明比打篮球、跟郎朗比弹钢琴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4. 学会“顺其自然”。有些孩子这方面可能差一点,那一方面可能会强一点,所以凡事我也不强求,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不要跟谁比。我于是也自我调整了教育孩子时的心态,孩子喜欢玩就先让他玩,玩到什么都不想玩了,只想读书了,那比什么都好。认识会变动的。很多人开始读书成绩并不好,后来却成为了大学问家。还有人开始对某个事情没有兴趣,但是过两年又喜欢上了,所以一切都不必马上断言。我清楚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是不一致的,而且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也不一样,于是我就坦然多了,能要求到孩子的是让他时刻自我进步,要与自己比,每一天都要有收获,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这个过程我也在时刻调整自己的观念,既不放任自流,也不随时严阵以待,把气氛弄得特别紧张,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我调整了心态,孩子也开始配合起来,就这样我们在按计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我相信只要这样坚定地走下去,总有天清月朗的那一天。结语:这篇演讲文章分享到这里了,教育路上相信有很多“艰难困苦”,我们都理解,也许跟学历、财富无关,更多是“心”的交流,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也许坚持是我们唯一可行的路。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近日,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名单。浙江财经大学A类科研创新团队—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协同培养的首届5名16级硕士研究生何红亮、徐杨炳、戴紫薇、范燕丽、钱琪全部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985/211名校的博士研究生,考博率达100%。何红亮等5名研究生在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跨学科导师组的协同指导下,潜心学术研究,读硕期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荣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SSCI检索论文10篇(1A论文8篇、1B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主持省新苗计划课题4项,在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和全国三等奖2项,获校“研究生卓越之星”称号1人次,校优论文1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次,研究生一等奖学金8人次,泰隆奖学金、正泰奖学金、浙农奖学金各1人次。何红亮信工学院16级管理统计学录取学校及专业: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再次明确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断摸索并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本次考博率100%的我校A类科研创新团队—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为例,由于相关研究涉及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因此自2016年起,信工学院张文宇、张帅教授与财税学院张雷宝教授等牵头组建了跨学科、跨学院的经济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创新团队,依托我校财经优势学科,开展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为背景的经济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研究,致力于提升我省经济运行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我省经济运行管理与决策的高端智库。团队推行了“研究生精细化协同培养”模式,坚持学术成果国际化导向,狠抓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依托多学科导师协同和本硕协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团队实施了“优硕攻博”计划,积极引导硕士研究生树立投身科研事业、勇攀学术高峰的远大志向。针对有明确读博意愿的优秀硕士生予以全方位的学术指导,为研究生考取名校博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矢志考博在团队中已经蔚然成风。徐杨炳信工学院16级管理统计学录取学校及专业: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该团队探索了一套严格、高效的研究生精细化协同培养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术兴趣和创新兴趣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寒暑假留校”制度、“菜鸟先飞”计划、“本硕连培”计划、“优硕攻博”计划等多项举措,对研究生整个学习和研究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开展全面的学术指导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果。戴紫薇信工学院16级企业管理录取学校及专业: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寒暑假留校”制度——为了提高寒暑假的利用率,能够保证有整段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团队的思路和对策是:参照浙大等985高校的普遍做法,实施“寒暑假留校“制度。除了寒暑假各放一个星期的探亲假外,其余时间要求研究生全部留校开展学术研究。“菜鸟先飞“计划——团队考虑到他们的部分研究生是从非计算机和信息类专业调剂过来,没学过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专业知识,属于典型的“菜鸟”。所以,每年三月研究生录取名单公布后,团队就动员研究生新生提早几个月到课题组报到,提前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术研究创造良好条件。范燕丽财税学院16级财政学录取学校及专业: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硕连培”计划——生源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团队决定,鼓励团队老师带的本科生积极报考课题组研究生,同时提前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开展学术研究训练,协助研究生完成理论模型的编程实现和结果验证,为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成果创造良好条件。“优硕攻博”计划——考博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考博率,团队从研一开始就不断向学生讲解考博和读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投身科研事业、攀登科研高峰的远大志向。对于那些有明确考博意愿的优秀研究生,则进一步加大科研训练的力度,强化学术国际化导向和SCI英文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同时,团队还设置了考博专项资助基金,对报考国外知名大学或国内985、211高校的研究生予以专项资助,以提高研究生的考博率。财税学院16级财政学录取学校及专业:中国石油大学管理专业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在实施了研究生精细化协同培养模式后,团队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学术兴趣、创新兴趣得到了全面的激发,包括寒暑假在内研究生投入到学术研究的时间平均每天超过10个小时,潜心学术、矢志考博在团队中已蔚然成风。团队研究生在读硕期间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荣誉,他们在读硕期间平均发表SCI/SSCI检索期刊论文3篇(1A论文2篇、1B论文1篇)。近三年该团队培养的10名硕士毕业生全部考取985/211或海外名校博士,升博率达100%。另外,他们还在学校举行的各类创新论坛和评奖评优中屡创佳绩。例如,我校研究生最高荣誉—研究生“卓越之星”,历年全校共8名研究生获此殊荣,其中3名是本团队的研究生。又如,在5月份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共决出全国一等奖19项,本团队研究生摘得其中2项。来源:浙江财经大学新媒体中心 信工学院、研究生院 编辑 | 段清怡 责审 | 徐萃文
自北大1898年创办至今,早已度过了风雨百年,一路发展、创造辉煌,令人慨叹不已。身为我国名校的门面招牌之一,北大底蕴深厚、实力强劲,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不知是多少学子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学府。在北大百年校庆时,曾展出这样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对北大具有重大意义——一张编号为001的博士证书。001,意味着这张证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北大签发的第一张证书,它的主人叫做张筑生,也是从北大走出的第一位博士。张筑生1940年出生于贵州,1978年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83年拿到了北京大学的第一张博士证书。这个时刻,实在是意义非凡。毕业之后,张筑生选择留在北大任教,成为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一名教授。在那个年代,高材生的数量还相当稀少,能够拿到北大博士学位并且任教于北大,在常人看来已经相当厉害,不可估量的辉煌前途就摆在眼前。张筑生教授也的确有着极高的学术天分和创造才能。早在他当年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就曾经把著名数学家Smale提出的“四大猜想”中的一个给“干掉”了,引起不小的轰动。而他的学术研究也一直走在学科前沿,并且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和文学造诣,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学生深奥晦涩的数学内涵。因此,有许多学生都非常崇拜他。但张筑生似乎却并不在意名利之类的身外之物,而是甘于潜心从事最最基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他一生清贫,勤勤恳恳奋斗在岗位上,最后却连博导都未能评上。很多人都叹息,张筑生的一生,似乎都在做着“傻事”。【“吃力不讨好”,依然接下编写教材任务】众所周知,大学教师想要取得更高成就、得到晋升,就必须有过硬的科研成果。因此,大学教授的主业大都是由教学和科研两部分组成的。而张筑生却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的课题研究,接下了当时编写教材的任务。编写教材,难度不小,却并不能算入所谓的科研成果之中。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一件非常“吃里又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张筑生却完全不在意,而是放下手头学术课题,白天教学、晚上整理书稿和讲义,花费整整五年时间、倾注大量心血,于是有了《数学分析新讲》三册的问世。随后,张筑生还编写了《微分动力系统原理》、《微分拓扑讲义》教材,都倾注了大量时间精力。编写教材,无论讲得多好,都不算学术成果。能够这样用心投入地编写教材,是非常非常难得的。而这套书也被众多名教授予以高度好评,至今还是数学系的首选教材之一。【查出鼻咽癌,却依旧担任中国奥林匹克国家队主教练】接着,张筑生又干了一件人们眼中的“大傻事”。早在1990年就已经被查出患有鼻咽癌的张筑生,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理想。他要接受十分痛苦的放疗,并且长达数十年;癌症病变转移到了肝部,同时还患有严重结肠炎。而张筑生却依然接下了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的主教练的工作,并且一干就是五年。说他太傻,是因为这项工作难度高、强度大,不仅累还非常艰苦;付出无数,到头来还算不上学术科研,甚至连教学工作量都不包含在内。但他却依然全心全意地担任好主教练之职,甚至差点将命都搭进去。张筑生教授拖着病体,却带领数学奥赛国家队接连斩获五届总分第一,赢得学生们由衷的崇敬和佩服。在身体状况很糟糕的情况下,他还能够每年拿出几十道奥数级别的新题给学生训练,甚至为学生培训讲到口腔溃疡、唾腺损坏,严重时每天只能吃些流食。拖着半身癌细胞,张筑生创造了一个奇迹,也成为学生们心中永远的“丰碑”。【为教师开课长达八年,分文不取】此外,张筑生还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办“数学教师研讨班”,为老师们授课教学一讲就是八年,并且一开始分文不取、不计报酬,直到后来才拿一些授课费。整整八年,左手残疾的张筑生,就单手骑着自行车穿行在路上,风雨无阻地坚持授课。他面容清瘦,衣着简朴,完全看不出一丝“北大名教授”的样子。许多人都难受得看不下去,劝他“不要这么拼”,领导想让他全休养病,他不同意。张筑生说,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忘掉痛苦,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在思考中享受快乐。而他,也的确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所热爱的数学事业,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2002年2月6日,张筑生与世长辞。北大校园网上贴满了对张筑生教授的悼念,无数学生痛哭流涕。《光明日报》更是出了一期张筑生教授为头版头条的报刊,赞扬他的学术天分和才能堪称楷模、在基础教学上的无私情怀令人敬佩。一辈子不争成果、争头衔,不计回报地为教育真心付出,心中永远只装着数学工作与自己的学生们。张筑生教授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怀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北京大学!部分学院博士研究生学费一览表!最低4万,最高24万!】又到一年考研季,研究生收费的高低是很多考研学子所关心的话题。那么,知名大学北京大学费用情况如何?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下,供各位考研学生参照:一、北大博士研究生学费的基本情况1、全日制博士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基本4年,分为专业博士和学术博士。其中学术博士每年学费1万元,合计4万元起;全日制专业博士:比如教育专业博士,每年学费2.5万元,总共学费100000元。2、非全日制博士非全日制专业博士:非全日制电子信息专业博士,全程学费24万元,但并不是平均每年6万元。而是第1年8万元,第2年8万元,第3年6万元,第4年2万元。总体来看,非全日制费用高于全日制博士,博士研究生学费低于硕士研究生学费。看来考上博士,顺利毕业,费用也不低,这也可能是教育产业化的弊端,你认为呢?我是@再启航,专注于教育相关,【关注我们】,可提前系统了解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升学、生涯志愿、考研就业】等相关的事,少走弯路!可分享、转发给需要加速成长的孩子!免责声明:数据来自教育部门,资料、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认实际出处。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