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牛!他从四川农大考研到北大!每天坚持手绘、学英语,阅读专业书籍养气

牛!他从四川农大考研到北大!每天坚持手绘、学英语,阅读专业书籍

“这届毕业生都很牛”系列报道▼白勋,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6级学生,曾获校级“优秀学生”、陈育新优秀学生奖学金;在专业竞赛方面,获得两项“园治杯”国际大学生竞赛二等奖、“岭南园林杯”西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铜奖、“2019雄安城市家具设计方案征集”公开组三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十一项奖项,现已获得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录取资格。“旅行就是从你熟悉的环境到未知的环境中去,其实学习的过程也是这样的。”大学期间,白勋经常利用假期进行户外旅行、城市旅行。四姑娘山、巴谷多峰、都江堰赵公山、雅安二郎山红岩顶、宝兴县萨伊拉姆神山以及北京、南京、苏州等地的中国古典园林及知名现代公园都留下了白勋驻足流连的身影。一次次从熟悉迈向未知的旅程,带给了白勋许多新鲜的体验,也提升了阅历、改变了他既有的观念。因为曾在山顶一览众山小,所以以后每一次面对学业、比赛、考研的压力时他的选择都不是绕道。每当脚步所丈量的世界更多一寸,白勋对世界的认知便又多了一分。而最大的收获是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他登上皑皑雪山看太阳升起,他奔向辽阔草原看云卷云舒。每一次旅行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与感悟。可每当他再次回到城市,又会被满眼的钢筋水泥拉回现实。“我们生活的城市缺少了大自然的气息,我希望我能够创造一个绿色温情的生活环境。”就这样,白勋下定决心要转入风景园林专业。成功转入风景园林专业后,更大的挑战还在等待着白勋。由于专业政策规定,白勋需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多出其他同学近两倍的课程。而加上自己绘画基础薄弱、设计思维单薄,最初的学习让白勋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就是走出舒适圈,探寻一个又一个未知的领域,带着这一信念,他整理好自己的心态,开始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绘画基础薄弱就自己买画板画架在寝室练习、参加课外辅导课程;设计思维单一就利用大二暑假游览多地的古典园林以及城市公园,将自己放在一个专业的环境中,去体会创作者的用心,去学习别人的优秀之处。就这样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在大三学年白勋取得了必修课加权专业第二的好成绩,完成了漂亮的“登顶”。在攀登风景园林“这座大山”的路上,白勋更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风采。在大三,白勋开始尝试参加专业类比赛。引水方知开源不易,参加第一场比赛“岭南园林杯”时,因为在各方面都属于新手,所以白勋必须得一边学习景观设计方案、软件,一边将所学运用到比赛中。而在参赛期间,他遇到的最棘手的事情便是软件的操作。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寻找解决方案,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白勋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对于不懂的地方,他首先会在网上查询相关步骤,自己学习。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则会向身边的师兄师姐或者同学请教。“走出舒适圈”是其成功的关键。涉及到知识盲区时,白勋选择在网上学习、向前辈请教;积极参加各类比赛以此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设计思维、提高策划方案能力。最终他取得了“岭南园林杯”西部高校景观规划设计大赛铜奖的好成绩,也获得了 “园治杯”国际大学生竞赛二等奖、“2019雄安城市家具设计方案征集”公开组三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奖项,这些都是属于他自己的勋章。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白勋没有就此停下脚步,目光所及是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大三暑假,白勋参加了北大主办的校园营造联盟工作坊,在这一周里他与全国各地优秀的同学一起互相交流。体验了北大自由、热情的学习学术氛围之后,白勋报考北大风景园林硕士的念头便更加坚定了。由于参考书目众多,加上转专业的原因他在大四上学期仍有三门课程需要修读,留给白勋备考的时间格外紧张,这时,时间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前期,白勋每天大约学习10个小时,每周会给自己放一天或者半天的假,放松自己;到了后期每天学习13至15个小时,并且根据自己身体状况,灵活地安排时间放松。白勋将需要大量记忆的政治安排在早上,下午雷打不动地学习英语,有着不间断时间最长的晚上用来学习专业课。“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坚决不打疲劳战。”学习的成果在于有效学习时间,杜绝“假努力”很重要。(右一为白勋)因为疫情,考研的复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复试的形式、不确定进入复试的人数比例,并且由于自己初试的排名不太靠前,不知道能否有翻盘的机会。所有的问题都让白勋十分的焦虑。但焦虑之后,白勋意识到,在自己无法把控的事情上过度的焦虑只会让本就紧张的时间白白流失,只要抓住自己能够把握的就足够了。调整好心态以后,白勋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每天坚持手绘、学习英语,阅读专业书籍,关注行业热点……因为热爱与坚持,白勋终于如愿收获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熟悉的环境走到陌生的环境”,大学四年白勋努力走出舒适圈,不断突破自我。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录取资格。这些年没有辜负学业、没有辜负旅程、没有辜负比赛,认真冷静地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成就了今天的白勋。未来他将在北京大学继续深造,继续热爱他的专业。大学四年,转专业、参加各种比赛、完成学业,一次又一次成功登顶。这个勇于攀登的男生,将在未来攀上一座又一座更高的山峰……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图片:本人提供 文字:陈美琳 编辑:刘娟如 胡雨婷 叶珊 冯韵豪 责编:袁凤钦

赫默尔

北京大学“雨水花园”改造计划,荒地变身休闲广场

北京大学学生公寓30号楼前原是一片杂草荒芜的空地,一到雨天,内涝严重,蹚水湿鞋是常事。经学生社团营建社规划、设计后,建造成的“雨水花园”,已成为校园里的“网红打卡地”,10月22日,营建社在雨水花园组织落成仪式时。11月4日北京大学团委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雨水花园”设计阶段,校团委指导学生社团进行了充分的意见征集和调研,共计开展4轮,2000余人次参与,通过吸纳意见凝聚共识,争取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可。雨水花园开工一个月,张浩(左)和卓康夫基本上每天都会来盯着,和施工工人对细节进行打磨。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比写论文难多了”10月22日,营建社在雨水花园组织落成仪式时,吸引了包括学校副校长王仰麟在内的多位领导参加。雨水花园从筹备到建成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作为学校营建社社长的张浩,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二在读学生,也是雨水花园建设的主要参与者。过去一年的经历,张浩对北大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没想到学校会这么支持。中间需要与房地产管理部、总务部和校团委等部门沟通,但我们得到非常多的帮助,一切都很顺利。”张浩在2018年入学后即加入营建社,那时候就听师哥师姐提起雨水花园的计划,“因为30号楼前是一片洼地,一到下雨天雨水集聚排水不畅,楼顶上的水也顺管道排到路上加剧了内涝,同学们来来往往不方便,戏称‘燕园’变‘淹园’。”正因“不方便”,营造社成员有了将其改变的想法。8月21日,雨水花园项目正式开工,张浩在北京大学公寓30号楼下等来施工队后,一整天都没离开。这也是他24岁生日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此后一个月,他们每天都在现场,一方面了解建设的进度,一方面也方便与建筑工人随时沟通,“施工的时候发现,我们此前有不少设想是难实现的,工人有非常多经验和技巧,反过来能给我们更改设计很多实用的指导。”比如,为一个雨水导流槽契合不严的问题,卓康夫和工人争论很久,工人建议换一种材料,而卓康夫觉得把金属切割的严丝合缝就可以解决问题。类似的情况很多,张浩和卓康夫都是第一次正面接触工地上的事,“比写论文难多了。”9月底,主体施工完成后,张浩带着营建社的小伙伴们动手种上绿植,拆除了此前工地围挡,雨水花园基本成型。10月4日北京的一场秋雨,虽雨量不大但足够让营建社所有小伙伴兴奋起来,营建社另外一位骨干张坤一早就跑到雨水花园,看见下沉绿地流水潺潺。她兴奋坏了,立马拍视频发到群里。此时,在张浩手机上,14个感知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储水罐水位、光照度等指标的传感器也在稳定工作着,记录着雨水的到来时的实时变化,“成了!就是这样。”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雨后屋顶积水会通过引流收集到下沉绿地中暂存,一部分经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另外一部分则进入储水罐,通过太阳能水泵供喷泉使用,同时浇灌植物。这样,屋顶雨水被截断不再直接流到路面,以往泥泞的路面也就不会再出现。张浩(左)和卓康夫基本上每天都会来盯着,和施工工人对细节进行打磨。他们发现这事儿“比写论文可难多了”。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社团多次改造校内公共区域成立于2016年的北京大学营造社是学校里的年轻社团。发起人是当时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读研的黄彬凌。现在谈起成立社团的事,黄彬凌仍然觉得是水到渠成。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位于燕园未名湖畔的红四楼,四周树木繁茂,古朴静谧,但楼北侧一处空地荒芜杂乱,了无生机。“太浪费了,”黄彬凌闪过要去改造的念头。他约了几个同学,除杂草,开荒地,从工地上拉回些被弃的碎石,再从生活区捡来些摆件,没花一分钱,燕园就多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面积虽然不大,却被学生们视作 “心头好”。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其照片和位置后,小花园立即上了校园热搜。这让黄彬凌感到意外,同时也满心欢喜。现在,坐在位于国贸一座写字楼的办公室里,黄彬凌对当时小花园的改造仍记忆犹新。小花园被广泛熟知后,学校万柳公寓负责人找到他,希望让他们去设计改造公寓楼内的一处公共空间,打造一个“客厅”。校长办公室也发来邀请,希望他们对贝公楼二层北侧的空间进行改造。这样,黄彬凌身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6年底,营造社通过学校审批成为一个正式的学生社团。2018年硕士毕业后,他把动手改造校园做成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在中小学生根发芽。雨水花园建成后,雨水收集再利用的原理被做成图示立在水系边。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荒地变身休闲场地到张浩接手社团时,社团已经完成了几次小有名气的校园改造:二教“树下空间”粉笔涂鸦墙、国关图书馆玻璃房、万柳公寓、中关园食堂、二教地下极客实验室门厅等。改造的项目大多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不适感”区域,在广泛征集民意和利用专业知识设计规划后,让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加舒适。相较之前的项目,雨水花园涉及的区域更广,难度和工程量也更大。“把过去大家想绕道走的荒地变成都喜欢来的休闲场地,核心思路是把困扰人的雨水变废为宝。”主要设计成员之一卓康夫说。因为雨水花园位于30号楼楼下,最直接影响的将是在30号楼居住的女生,“花园内应该设计座椅还是长凳?有没有必要增加一个凉亭?女孩子们还希望有哪些设施?”设计之初,卓康夫在30号楼门厅设置了展板,来征集大家的意见。果然,30号楼的女生们想的和卓康夫并不一样,她们并不希望楼下有过多人的空间,因为那会干扰到宿舍的安静;她们也并不希望有凉亭,反倒是一个俏皮的秋千更招人喜欢,“设计方案反复修改了有十几次”,卓康夫从展板对话中逐渐了解到女孩们的心思。11月4日北京大学团委回复新京报记者表示,“雨水花园”项目是在校团委的发展基金支持下进行的,造价16万元,是该基金的单笔最高资助。设计阶段,校团委指导学生社团进行了充分的意见征集和调研,共计开展4轮,2000余人次参与,通过吸纳意见凝聚共识,争取到了同学们的支持和认可。建设期间,校团委与总务、基建等部门通力合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雨量巨大时还有另外一套对应方案,”张浩说,雨水花园随时等着更大雨水的检验。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校对 何燕

生而美者

这些985院校,去年很多专业没招满,适合捡漏

全国共有39所985院校,竞争可是非常激烈。全国的好学生无数,能考入985院校的屈指可数,在这种大环境下,你能想象到很多知名的985院校还存在招不满的现象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都在这个行列里面!由此可见,其实很多好学校都存在招不满的现象,有的学生可能怕滑档所以不敢报,而有的学生心气高,分数不够又被滑档,这些就导致了很多知名学校的专业都招不满。而且很多考研的学生也因为胆量小,导致一些985院校还在招收调剂的考生。这也正是给我们捡漏的机会了!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些985院校招不满的专业,快去捡漏吧!1.北京大学全国数一数二的院校,口碑、师资力量都不用说了,几乎是所有学生向往的院校吧!但这样的学校,也存在招收调剂生的现象呢!共有五个学院:1. 国际关系学院。接受公共管理硕士,但必须是报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的考生,且分数必须达到基本的录取分数线(综合120分、外语55分,总分200分)。2. 工学院。其中的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都有调剂名额,以上专业共剩余指标3个,拟接受调剂6人进入复试。3. 城市与环境学院。该学院中的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有两年接受调剂了。其接受校内调剂,报考专业必须是北京大学的专业,且分数要达到北大理学的录取线。共有3个名额,拟接收5名同学进入复试。4.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该学院的风景园林非全日制存在招不满的现象,而且其调剂的要求比较严苛,必须是报考该专业全日制的考生才有调剂的资格。5.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该院有三个专业都没招满: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波技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一共有10个调剂名额,但均是校内调剂。2、 清华大学与北大齐名的学校,也是中国最好的高校之一。其共有十五个学院有调剂的名额。1. 深圳研究生学院、材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工程系。均招收调剂。2.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该学院已经连续好几年都有调剂的名额了,不过该专业学费偏高,而且对英语成绩有很高的要求。3. 微电子与纳电子学院。去年该院的集成电路技术与管理剩余的录取名额非常多,这是可以重点注意的选择。4. 软件学院、精仪系。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和精仪系的仪器仪表工程领域都是连续两年没招满,相关专业并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可以重点留意。5. 航天航空学院、工程物理系、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系、教育研究院、网络研究院。均为两年都有调剂名额。6. 化学系。化学生物学在去年共招收了9名调剂考生,但其位于深圳研究生院。7. 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3、 中国人民大学1. 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化学系。均招收调剂。2. 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硕士在去年招收调剂的是非全日制法硕。3. 物理学系。这个专业已经连续几年招收调剂考生了,而且还针对于校外招收。这是因为人大的物理学系实力较弱,所以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可以捡漏的专业。其大多数都有几个特点,一是仅招收校内甚至院内调剂。二是分数要求极高。所以在捡漏的同时,还要满足调剂的条件,其实想考上还是非常难的。首先考试成绩就很难达标,所以我再为大家总结几个985院校中,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考生普遍对于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对专业课要求高。清华大学中的设计学类、美术学类以及艺术史论都需要美术加试,不过其招收人数非常多,设计学类就招收170名学生,相对来说已经非常理想了。所以,想要报考该专业的同学就要抓紧了,家长不妨可以在孩子小时候利用在线美术给孩子学习画画,1对1 的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可以快速提高绘画技能,提升应对应试考试的能力,还能留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要么,在线下辅导班学习画画,这样就是会比较耽误时间。总而言之,专业课非常重要!2. 北京大学的考古学和小语种专业考古学在每个学校一般都是分数较低的专业,一是很多学生不感兴趣,而是就业比较难,发展不太理想。但如果你是有名校情结或者更看重学校口碑的学生,可以留意这个专业。小语种类专业,一般除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这种特色学校外,都属于录取分数较低的专业,热爱学习语言的同学可以重点留意。3. 医学类专业同样除了专门的医科大学外,医学类专业一般在各个学校都是分数较低的专业,毕竟学习时间比较长,本科五年才能毕业。而且,想做一名好医生还是必须要考研的,这也让很多学生都"敬而远之"。因此,录取分数相对来说都会比较低。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建议,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缪拉

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荣获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

北京时间10月8日20时,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颁奖典礼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荣获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设立分会场。受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委托,校长郝平出席颁奖典礼并为俞孔坚颁奖。副校长黄如,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典礼。郝平为俞孔坚颁奖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杰里科爵士奖提名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Gareth Doherty介绍了2020杰里科奖评审过程:本次评审通过层层筛选、严格评比,最终决定将2020年杰里科爵士奖授予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会议播放了视频,来自世界各地的景观设计界学者对俞孔坚教授表示祝贺。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主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James Hayter宣布奖项。James Hayter祝贺俞孔坚教授获得杰里科爵士奖,介绍了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成绩。James Hayter表示,俞孔坚教授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景观设计师之一,设计作品、巡讲与教育活动极大影响了专业人士、学生以及广大民众,积极改变了人们对景观设计行业的认知。James Hayter致辞郝平在致辞中首先对俞孔坚教授获得这一殊荣表示祝贺,他高度评价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他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更加促使我们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途径,景观设计学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郝平表示,北京大学将发挥学科体系完备的优势,推动景观设计学科不断提升水平,为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为构建更加和谐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俞孔坚以“我的治愈地球之旅”为题发表演讲。他首先感谢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和评审委员会。他表示,作为一名北大教师,能够荣获杰里科爵士奖,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际同行对北大、对中国在景观设计学术研究领域的肯定。在演讲中,他从成长背景、求学经历、设计案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主要学术观点,分享了自己对景观设计学科的独特理解。俞孔坚发表演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中。俞孔坚及他所带领的团队吸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践行基于自然的解决途径,20多年来为中国及世界1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城市设计和实施建成了500多项优质工程,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实践者,并让中国智慧服务于全球可持续行动,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同行的充分认可。杰里科爵士奖是世界人居环境建设和风景园林领域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被称为“人居环境和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诺贝尔奖”。附:俞孔坚简历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罗马大学名誉博士,挪威生物科学大学名誉博士。199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创办了《景观设计学》期刊并任主编。为中国城科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俞孔坚把城市与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生态优先的国土空间规划途径和海绵城市及海绵国土理念,提出通过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城乡生态与环境问题。获31个国际专业领域权威奖项,曾13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5次获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2次获美国建筑奖,并获U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全球杰出奖和中国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大学专业教材。信息来源: 融媒体中心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文字: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思伽| 摄影:刘月玲

陈三两

北大院长:我们的城市建设,简直让人寸步难行

风景园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正如诺曼·T·牛顿教授所言,它不仅是对大地、空间以及其间各类物体进行规划布置,也更是基于满足人类安全、有效、健康、愉快的使用目的。事实上,我们城市的风景园林或城市规划设计,放眼望去,随时随地都能发现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归因于城市太拥挤和土地有限所致。而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城市建设,简直让人寸步难行。反人类设计让人寸步难行不知道,平时走在街道上,你是否注意到,走到十字路口,旁边就有一个报刊亭。作为卖报纸期刊以及一些饮料食品,报刊亭给予人们不少便利,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可是,我们常常觉得有的报亭所处的位置,占了人行道,让路走起来不方便;另一方面有的挡住了拐角处的视觉,让开车的司机们备感无奈。连北大副院长李迪华也表示,面对十字路口突然出现一个报刊亭,你会感觉很方便,但尽管它能带来一些好处,更希望它能搬到绿地去,那样规划更合理,却发现要进行这样的搬迁需要十分繁琐的手续。报刊亭不仅报刊亭,随着共享自行车的兴起,你会发现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同时产生不方便之处。尽管相关部门给画线规划好停放区域,但有的就放在公交站边上,甚至有的就放在等候区以致等公交的乘客没地方站。遇到过这样情况,有位孕妇背着个包,结果包的带子被自行车给挂住了,人也随之摔倒,所幸人没事。随着健身意识的增强,城市公园的地面设计越来越朝着健身养生方面考虑。只要稍微注意,就不难发现随处可见鹅卵石铺的“养生步道”。有人光着脚在上面上,表面上好像能起到按摩穴位的功效,实则不是每一个人都适用,老年人经常走这样的步道反而会得神经痛病。而有的道路用磨得非常光滑反光的石材铺面,结果遇到刮风下雨或下雪,行走在上面的人再小心也难防摔倒。诸如报刊亭、共享自行车、鹅卵石养生道等这样的设计,常常给人一种假象,真的是方便又利民,但实际在体检过程中,不少人又觉得存在不合理的感觉,实则上不是我们不够注意,从本质上就是城市或景观规划不合理,设计脱离了人这个主体,这就是反人类设计。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是发展根本以人为本,这个词一点也不陌生,上至国家层面,下至企事业单位,时常宣传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重视人的主体存在,需要满足和发展为中心,以人本身为目的思想或观念。城市规划,更应顺应时代发展,重视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设计。其实,在100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我们平时用的鼠标键盘,现在无不在广告宣传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在的相机、家电以及智能手机,几乎都不用看说明,就能轻松上手使用,这些无不贯穿“人本”的理念。我们的城市,也在不断地向“以人为本”理念靠近,比如现在有的地铁在设计方面,会考虑老弱病残,如绿色通道、无障碍升降电梯;甚至残疾人专位的扶手下方还有便于固定轮椅的伸缩式安全带。“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起点,现在大众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力度也越来越大,这或许是我们城市设计理念也更多地考虑城市居民的发展需求。城市文化建设应尊重古人,聚集今人,兼顾后人。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城市更加现代化,也更应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很多时候,哪怕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让生活更加美好。城市建设中,如果我们从站在人的角度上,更能注重合理化设计,而不是设计出让群众吐槽的形象工程。再美好的事物,如果只起到花瓶的作用,还不如没有,至少不存在也就不会对行人造成危害。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群众的声音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也在逐步变得更加人性化。人性化的城市建设更宜居城市过去存在不少不合理设计,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时常调侃,外国人一个电话,丢失的一个钱包,报警很快就能找回。副院长李迪华就讲过类似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外国人在杭州摔倒,打了市民热线电话,结果让全民意外,杭州做出街道改造工程的决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城市的设计也提出了很多有利的建议,比如有的十字路口红绿灯闪亮时间不合理,要么过长要么过短,这些经过调整后,保证了所有交通参考者都能分配到合理的通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交通堵车。国家在为群众发表看法,提供了不少好平台。如地方留言,各种投诉平台,让群众在发现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平台,这些都是人性化利民举措。回到城市建设,我们应向老外学习,看到设计不合理的地面、道路或阶梯,积极发表看法,相信在得到足够关注时,相关部门也会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现在只要我们网上随便一搜索,就会发现在地方留言网上或其他政务网上,有不少群众留言关于公交线路设计不合理,打车难,道路拥堵,道路上无斑马线,公路规划等问题,这些声音虽微不足道,至少让相关部门注意到原来的设计可能不合理,会进一步采取措施。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人人参考到城市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城市建设才会越得越来越人性化。城市建设不合理,不仅仅是设计师的问题,也可能是有人误解了它的用途,比如专门为坐轮椅者设计的地铁直梯里的按钮都很低,如果站着的成人使用会觉得不方便,所以我们在应理性看待城市建设,不是以个人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满足广大群众或特定人群的需求出发。毕竟,任何一款个性化产品的设计,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当然,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问题,在原本就不宽的道路上设计绿化,虽然给道路两旁增添一道绿色风景,但伴随之的拥挤人行道却制造另外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人不得不走在车道上,这有可能导致车祸,因此,若能能稍作调整将一举多得。无论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发展时代,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其他产品设计将会越来越让群众满足与点赞。未来,相信不再是寸步难行!

老物件

获颁景观设计师最高终身成就奖,北大教授俞孔坚讲了这个故事

10月8日晚,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揭晓,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荣获该奖项,这是国际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界授予具有杰出贡献的景观设计师和学者的最高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俞孔坚以“我的治愈地球之旅”为题,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北大校长郝平为俞孔坚颁奖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颁发,是国际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界授予景观设计师的最高荣誉,也是为了纪念IFLA荣誉主席杰弗里·杰里科爵士的杰出贡献而设。此奖设立于2004年,最初每4年颁发一次,2010年后改为每年一次,每次在世界范围内评出一名杰出风景园林师。今天的颁奖典礼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IFLA杰里科爵士奖提名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Gareth Doherty介绍了2020杰里科奖评审过程,IFLA主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James Hayter宣布奖项。今晚,北大多名师生齐聚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北大校长郝平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委托,为俞孔坚颁奖。郝平在致辞中对俞孔坚及其团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更加促使我们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途径,景观设计学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郝平表示,北京大学将发挥学科体系完备的优势,推动景观设计学科不断提升水平,为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为构建更加和谐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简短的颁奖之后,身穿深灰色西装、打着红色领带的俞孔坚走上主席台,发表半个多小时的全英文主题演讲。借助113张图文并茂的PPT,他分享了自己的“治愈地球之旅”。北大教授俞孔坚发表主题演讲一切从童年说起。俞孔坚来自浙江农家,白沙溪和乌江交汇处的东屿村是他的故乡。那里有潺潺小溪、丛丛森林和茂密的大樟树,年少时,他在村子里捕鱼、游泳、放牛。他记得,村子里农作物丰富,土地和水很珍贵,但天气可能无法预测,“因此我们必须明智地设计和管理农田,顺应自然的循环,不浪费任何东西,并进行适应以谋生。”村民们敬拜地球之神、水之神和传说中的禹帝,也知道如何管理水和规划土地。得益于恢复高考的政策,俞孔坚在公社工作了17年后,于1980年考上北京林业大学,学习园艺。“对于我和我的父母来说,离开乡村的肮脏土地并在城市中建立美丽的花园无疑是一个梦想!”但是,完成大学学业并开始为城市建造美丽花园的职业生涯时,他发现,家乡的村庄被毁了,神圣的森林和樟树被砍伐并出售,小河本身已成为采石场,鱼也消失了,“我开始问自己,我是想做更多的事情吗? 那我的村庄和我的村民呢? 花园墙和城市墙以外的土地又该如何呢?”上世纪90年代,他来到哈佛大学读博,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国外寻求新的灵感。当时的俞孔坚对三种对立紧张关系着迷,即“层饼式”模型与景观生态学方法的空间模型之间的关系,以自然与设计为政治程序的设计以及生态与艺术的关系。自那时起,不断思索的两个问题,一直驱动着俞孔坚的整个职业生涯,即在土地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明智的保护和发展计划?可持续性与美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将生态与艺术结合起来?毕业后,俞孔坚被美国SWA集团录用。他研究蓬勃发展的亚洲市场,豪华房地产和新城市发展项目。与此同时,他发现,家中的土地正在遭受苦难,旧建筑被拆毁,山丘被推平,湖泊和湿地被污染,河渠、大坝被随意建造,广场和林荫大道被建造成庞大的规模,“这与我所学到的‘好城市和好风景’完全相反。”而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挑战。俞孔坚选择直面挑战,1997年,他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为了恢复被摧毁的“桃花源”,他尽一切努力将景观建筑恢复作为“生存的艺术”,并提出“逆向规划”的概念。他还意识到,做出错误的决定仅仅是因为错误的审美感受,于是,他开始提倡进行“大脚革命”,这包括三个层面的行动,跨尺度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利用设计和工程创建生态基础设施,以及设计生态的艺术。回顾过去,俞孔坚总结,“我的乡村景观体验融合了现代的景观和城市主义概念,可持续性和美学观,并且处在巨人的肩膀上,使我有能力应对当今行业所面临的一些常见挑战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他认为,这正是值得我们清醒地反思人类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之间关系的时刻。但他也相信,疾病的流行以及气候变化,也凸显了景观的重要性,景观不仅可以治愈身心还可以治愈地球本身。人物名片: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兼职教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他于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主持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并走向世界。俞孔坚是被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推动当代世界景观设计学科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领袖人物,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自然的力量”。他提出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并付诸实践,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生态示范工程,包括对生态防洪、水生态净化、雨洪生态管理、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海岸带和绿道设计、生产性景观和绿色建筑等课题,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的模式,并在国内外200多个城市推广。

红宝石

北大教授俞孔坚获“人居环境和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诺贝尔奖”

来源:澎湃新闻北大教授俞孔坚获“人居环境和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诺贝尔奖”北大校长郝平(右)受委托为俞孔坚(左)颁奖 北大供图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北京大学获悉,北京时间10月8日20时,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Sir Geoffrey Jellicoe Award)颁奖典礼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荣获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杰里科爵士奖是世界人居环境建设和风景园林领域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力,被称为“人居环境和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诺贝尔奖”。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杰里科爵士奖提名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Gareth Doherty介绍,本次评审通过层层筛选、严格评比,最终决定将2020年杰里科爵士奖授予北大教授俞孔坚。俞孔坚于1995年获哈佛大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创办了《景观设计学》期刊并任主编。他还身兼中国城科会副理事长、景观学与美丽中国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据北大相关负责人介绍,俞孔坚及其所带领团队吸取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践行基于自然的解决途径,20多年来为中国及世界1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城市设计和实施建成了500多项优质工程,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实践者,并让中国智慧服务于全球可持续行动,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同行的充分认可。俞孔坚已获31个国际专业领域权威奖项,曾13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5次获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次获国际建筑奖、2次获美国建筑奖,并获ULI国际城市土地学会全球杰出奖和中国第十届中国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有20多个作品被收入欧美大学专业教材。颁奖当天,在北大设立的分会场上,受世界景观设计师与风景园林联合会委托,北大校长郝平出席颁奖典礼并为俞孔坚颁奖。郝平向俞孔坚表示祝贺,并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更加促使我们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途径,景观设计学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使太子先

推动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确立并走向世界 北大教授俞孔坚获杰里科爵士奖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昨晚,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20年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揭晓,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获奖,这是国际景观学与风景园林界授予具有杰出贡献的景观设计师和学者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在颁奖典礼上,俞孔坚以“我的治愈地球之旅”为题,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生涯。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颁发,设立于2004年,最初每4年颁发一次,2010年后改为每年一次,每次在世界范围内评出一名杰出风景园林师。昨晚,北大校长郝平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委托,为俞孔坚颁奖。郝平在致辞中对俞孔坚及其团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更加促使我们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途径,景观设计学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郝平表示,北京大学将发挥学科体系完备的优势,推动景观设计学科不断提升水平,为改善人居和生态环境、构建更加和谐美丽的世界作出新贡献。颁奖典礼上,俞孔坚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全英文主题演讲,并借助113张图文并茂的PPT,分享了自己的“治愈地球之旅”。俞孔坚生于浙江农村,1980年考上大学,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主持创办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他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并走向世界。他还提出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并付诸实践,主持完成了一系列具国际影响的城市生态示范工程。

不言而出

2021考研相对容易的几个专业,过国家线即易被录取,考研党的福音

随着报考研究生人数的逐渐增多,考研的竞争性也逐步加大,预计到2021年考研,人数将骤增至400多万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各大招生单位都进行了扩招,但不难看得出来招收的专业多以工科为主,比如医生等技术型人才。这样的考试,不亚于高考了。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职场竞争力,不少人会选择考研,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如何确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很重要的问题。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想拿一个研究生文凭,就不要报特别难考的专业。以下几个专业相对来说容易录取,招生简单,值得大家做一个参考。一、农学专业在如今一年比一年人数增加的考研大军中,农学一直处于不太被关注的地方,大家都觉得农学扣上了“与土地打交道”的帽子,会很枯燥,学农学=当农民=靠天吃饭的想法深入了太多人的心导致很多同学都不会把农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考研分数线,文学偏高,农学的复试线往往比文学会低100分左右,即使同样分数不高的工科,也比农学高了20分左右。在国家的统考中,近几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一直是A区255,B区245。专业优势院校: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北京师范大学就业:农业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农艺师,园艺景观设计二、考古专业“寻龙分金看盘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如有八重险,不出阴阳八卦形”,相信有很多人看过《鬼吹灯》之后对考古专业有了莫大的兴趣,其实本科开设本专业的院校就很少,研究生院校则少之又少。相比于理科专业,属于文科专业中的考古学在文科生考研择专业的过程中一般处于末流,在考研阶段,报考文科类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的考古学专业,除了34所自划线院校外,一般只要过线就可以录取,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专业优势院校: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就业:社科院考古所,国博考古院、中科院双古所或者省市级博物馆三、哲学百度词条搜索,哲学,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听上去十分的有“玄学”的感觉,大部分同学对于哲学只停留在哲学考研不考数学、专业课背得多这一个基础之上。其实哲学细分之后还包括很多专业,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美学,部分院校还开设有国学。而且就业面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窄。专业优势院校: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就业:高校老师、辅导员为主,部分同学会选择去当政治老师四、MBAMPAMEM(管理类)管理类专业作为近两年的大热专业,由于其特有的性质,给予报考同学不少良性回馈,不少在职党纷纷报考了该专业。说到这个专业可能很多同学不理解,作为报考热门专业,为何会容易考呢?其实对于在职同学来说,很多院校都会开设提前面试,只有通过提前面试的人,在复试中才能群占鳌头,很多院校甚至有只要通过提前面试,管理列联考只需要过国家线就可以。当然,部分名校清华北大的MBA还是很难考的,毕竟对报考生的硬性条件有规定。专业优势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各行各业的管理系列人才。

李克

本硕博横跨三个专业是种怎样的体验?

由于自幼习画,有所专长,加上一直以来父母和自己都重视学业,所以自打入学以来从重点小学到重点中学,一路顺风顺水。高考也是相当平顺,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某985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打算捡起自己绘画的技能,将来成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一切都被父母规划得极好,却不想我走上了另外的道路。多彩·本科本科入学,我立马被五花八门的学生组织和活动吸引了过去,白天在学院学工组忙活,晚上就和社团的小伙伴玩轮滑排节目,一年下来专业课没怎么上心,勉强拿到了个二等奖学金。看到,室友拿了特等奖学金,心中有些羡慕和不甘,这时候也意识到需要花心思在专业上了,决定大二好好努力。大二期间,专业实习在校外采风,半个月下来除了画画,什么别的也没干,心境特别安宁,顿时也发现了自己对其他方向的兴趣。在建筑学课程的学习中,我忽然感到似乎自己对于建筑的热情要比景观更甚,课程成绩也更加出类拔萃,于是我萌生出将来转行做建筑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三上学期我终于获得了励志奖学金,心中无比激动,拿到这笔奖金,趁着假期去北京租了房子,在某设计事务所实习,希望将来能留在北京工作。父母有些反对,不希望我一个人离家那么远在外辛苦打拼,我再三保证工作五年就回家乡就业,这才让他们放心一点,我也终于能够无所顾虑的准备好好工作了。就在一切看似被我安排妥当之后,身边的同学们纷纷出国或是准备考研深造。虽然自己私下里也考虑过,但又想到自己的专业更看重实践经验并且考研也存在很大风险就早早地放弃了这个想法。这时候,学校开始选拔推免生,我并不抱特别大希望的提交了申请,在材料审核和复试之后,成功拿到了保研资格。虽然名次不太靠前,但由于和好几个专业课老师有过项目合作,我鼓起勇气去找了其中一位建筑学专业的副教授,打算跨专业保研到他门下,学习建筑。因为我们学院之前也没有跨专业保研的先例,学院教学部门和建筑系各种开会折腾,包括我自己和老师几次争取,终于,在大四的上学期我确定了建筑学学硕的保研名额,如愿以偿,就此开始我的建筑学深造之路。迷茫·硕士大四下学期除了完成自己本科毕业设计,我还在疯狂的弥补建筑学基础,暑假也完全没有休息,一直在导师工作室实习。我导师从事的是历史建筑修复与研究,算是建筑学领域内比较冷门的一个方向,与我之前热爱的现代建筑设计大相径庭,所研究的内容也比我设想的更加晦涩。在研一一整年的课程学习和测绘调研之中,我不断的和师兄师姐沟通,不断的问自己内心的选择,不断的在自己的专业学习倾向上斟酌。思前想后并没有很大收获。导师鼓励我研二就外出实习,告诉我将来也不一定非得从事他研究领域的工作,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真正的兴趣。我仿佛醍醐灌顶,之前的纠结也渐渐放下,找到一个比较对口的规划设计院,既能够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也有保护规划研究可以参与。在设计院,讨教了许多业内前辈的经验和教训,实习半年参与了三个项目,幸运的是规模都比较大成果也比较完整,直系领导十分重才贴心,不要求实习生加班,还支持大家提高效率,腾时间锻炼身体或是组织团建活动,无论人际还是工作都非常愉快。再次回归到校园,我获得了更多历练和对自我更全面的认知。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前期研究的重要性,于是抓紧时间跟进导师的课题,结合自己实习的项目,研究生期间发了1篇cssci,1篇北大核心和1篇会议论文。导师在一次次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发现了我的科研潜力,询问我有没有深造的意向,我一口回绝了,考虑到自己生活其他方面的打算,实在不想也不敢读博,仍然期望在硕士毕业后,实现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职业梦想。由于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的是北京历史街区的保护研究,导师帮忙联系了北京高校同方向的一位教授,帮忙指导我的论文,于是又跑到教授的研究室呆了近半年,做自己的研究论文,偶尔给研究室的项目帮帮忙。准备回自己学校的时候,教授突然说起自己接下来要开展的课题和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关系密切,我的专业背景也能在研究室有用武之地,问我能不能留下来做研究,可以给我读博名额,我受宠若惊,和自己的导师父母都商量了一番,又考虑到自己一直有在北京发展的想法,最终答应了教授,也因此成为了城市规划专业的一名博士生。抗争·博士博士入学并没有再像硕士那般忐忑和迷茫了,因为手上有自己的课题,也确定了自己大论文的方向,一开始似乎要轻松得多,每天都有事可做。博一课程无比繁重,项目压身也非常吃力,自己的课题进展并不怎么样,到了博二下学期,才好不容易出了1篇ssci,学校对专业的毕业硬性条件卡得紧,要求有sci才能毕业,但我们专业并不适用这样的要求。于是,我们学院的博士联合起来一起给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写申请,到了我博三开学,才正式下文,允许学院划定重点期刊,再上报学校审核确定。心中一块大石落下,我的ei论文也终于尘埃落定。回首自己博士的前三年,也算有2篇拿得出手的小论文,目前手头上的a&hci在稳步终审,大论文二稿已经完成,虽然时间仍然很紧,但是想到将来可以留在导师新创立的研究所成为骨干,还有希望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不由得心生快意。从风景园林学士到建筑学硕士,再到城市规划博士,我横跨三个专业,也许并不够精进,但开拓了自己的格局和视野。仿佛这一路的跌跌撞撞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命运的考验,一步步将我引入更广阔的人生。读博只是一种经历,一次尝试,这期间的挣扎,对自己极限不断地挑战,心理和阅历上的都比论文要更有价值。所以不必担心,也不必害怕,想读就读,该跨就跨,希望奋战在读博之路上的行路人都能顺利顺利,从心所学,学有所获!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