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怪尸案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采用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以下简称“直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招生方式。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直博,报名时间、报名办法和流程等相关要求与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相同。本校在学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申请办法参照研究生院的规定和院系选拔说明。“申请-考核制”的申请人须按照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我院的相关要求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经我院招生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核评估以及对符合条件者通过考核后择优录取。“申请-考核制”具体办法如下:1、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2、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②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③ 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术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者,须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已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5名));3、身心健康状况符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要求。报考本院经济学博士的申请者在满足以上条件同时,还须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至少具备等同于中级微观和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经济学知识。同时欢迎对经济学研究有浓厚兴趣的理工科学生报考。2、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能够熟练运用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统计学基础。3. 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博士课程使用全英语教学。需提供大学英语六级、托福或者雅思成绩。应具备利用英语进行科研、论文写作以及学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科研能力。5. 品质优秀,能力突出,思维敏捷,能够认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2、申请流程1.报名申请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4日中午12:00—12月6日中午12:00,申请人应在院系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北大研招网(网址:https://admission.pku.e.cn/applications/)进行报名并上传相关材料,网上报名具体办法详见博士研究生报名公告(网址:https://admission.pku.e.cn/zsxx/bszs/bssqkh/index.htm);报名费每个报考志愿200元,须在北大研招网在线支付;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用不予退还。2、提交报名材料申请者须于2019年10月15日12:00-2020年1月10日17:00之内,向我院硕博项目办公室寄(送)达以下十项申请资料。每份材料如超过两页纸,请自行装订,各项材料请按①-⑩的顺序排列统一装入自备信封,请选择EMS、顺丰进行材料邮寄。①北京大学202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网上报名并缴费成功后,可在报名网站下载报考登记表,打印后须在第2页和第3页上签署本人姓名。②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时须提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入学前须补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到注册;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者,报名时须提交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获得者,报名时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③ 身份证复印件。④ 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论文目录等)、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⑤毕业院校的正式成绩单原件。⑥中英文个人陈述(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3000字左右,下载网址:https://admission.pku.e.cn/zsxx/bszs/bssqkh/index.htm)。⑦两封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下载网址:https://admission.pku.e.cn/zsxx/bszs/bssqkh/index.htm)。⑧5年内的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复试时携带原件进行确认。如该项外语水平证明存在有效期,则提交的外语水平证明还须在有效期内,有效期从入学年的9月1日起向前推算(至少任意一项,每项成绩具体要求如下):⑨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⑩ 个人简历(中英文)。3、申请者请登录汇丰商学院“博士项目交流会”申请系统,在线申请并提交上述材料:http://ss.pkusz.e.cn/phbs_phd_forum,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6日,申请时请一并选择交流会场次。交流会基本安排为:第一批:2019年9月7日(直博),北京,校本部第二批:2019年11月10日(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深圳,汇丰商学院第三批:2020年2月22日(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深圳,汇丰商学院申请者须于2020年1月10日17点前,向我院硕博项目办公室寄(送)达申请资料。申请人须确保个人信息的真实、准确,纸质材料一经提交,不予退回。只有同时完成网上申请和纸质材料提交,方可具备材料审核资格,建议申请者尽早完成完整申请材料的递交(网申+纸质版)。4、申请者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一经发现申请者不符合申请条件将不予录取,已录取者取消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申请者本人承担。2.学院初审学院结合申请人的网报信息和纸质材料,对照上述报考条件要求,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查。3.专家小组审议通过初审后,学院专家小组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评议,并根据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择优确定复试名单。入选名单将在2020年3月前通知到申请者本人。4.复试1、复试采取专业课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差额甄选,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以及申请人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等进行考察。① 笔试:申请者须参加“基本能力测试”笔试,由学院统一出题。考题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共2小时,主要考察申请者掌握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学应用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能力测试笔试是确定申请者能否进入面试的选拔门槛。只有笔试及格的考生才能进入面试环节,笔试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50%。② 面试:获得面试资格的考生须向面试组作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的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面试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占复试总成绩的50%。2、申请人须在笔试合格后参加专业面试,专业面试一般安排在笔试第二天举行。3、笔试、面试任何一项考核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复试及格者按照总成绩排名依次录取,拟录取名单报经研究生院批准后公示十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预计发放时间为2020年6月。3、学费与奖助学金1.学费博士生须按照北京市发改委、教委、财政局审批的学费标准缴纳学费。2.奖助学金奖助学金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招生说明的规定执行。除了丰厚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博士生奖学金(每年45000元 – 72000元)外,学院还将增设两个特别奖学金类别:① 海闻奖学金之“特别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20万元,用于鼓励具有国际化视野、科研和学术能力突出、志向远大的杰出学生。② “国际交流特别奖学金”:资助上限高达10万元,用于为博士生在海外交流期间的学习、生活等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4、监督机制我院招生强调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过程。确保招生过程的严肃性,同时体现择优录取和宁缺勿滥的原则。招生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需要通过正常的和公开的程序处理。我院成立由学院研究生教学主管院长为组长,各学科专业负责老师为成员的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的招生工作,包括制定学院内部的招生程序、规则等有关规定。5、其它事项1、学习年限、毕业就业、学生住宿按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招生说明的规定执行;2、有关招生指导教师的情况可参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网站有关导师的介绍;3、如发现申请人提交虚假材料、作弊及其它违纪行为,将根据学校规定严肃处理。包括取消录取资格及学籍等。4、录取学生的户口(除北京地区散居户口)和档案须转入北京大学。5、录取学生应在报到日提供学历、学位证书原件进行核查,无学位证书者不予报到注册。持国(境)外学位证书者,还须同时提交由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高地方

从中山大学到北大汇丰 | 邱惠民的大学经验分享(真诚全面、值得收藏)

你是否经历着迷茫,抑或纠结?大学生的回答里,十有八九是肯定的。这很正常,不怕。过来人都经历过。当我采访一些大学期间,十分成功的过来人,问他们,是什么让你们的大学如此精彩呢?他们的回复大概都包含“我在大一时,就了解到某个师兄/师姐,如何如何,我也希望像他一样”没错,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过去几周,我联系了很多优秀的在校学生,请他们来小旭这里做分享,开讲座。我相信,认真了解完这些嘉宾经历的读者,心态上,会有极大的提振,求学上,会有指导性的帮助。小旭首先邀请的嘉宾是邱惠民。他是我近两年遇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抛开下面即将罗列的各种奖项和荣誉,他的为人更让我钦佩。与他谈话,你会感到自然舒服,请他帮忙的事情,就两个字,特别放心。惠民即将去北大读研了,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老板们,如有需要,多多联系小旭,给如此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份合适的实习机会,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下方是正文,很长很全面,包涵心态、学业、实习、保研的方方面面。读完想和惠民深入聊聊,或听精简版分享的同学,可参加周日晚的线上分享会。我来主持,惠民主讲。参加方式见文末。分享者简介邱惠民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15级本科生GPA4.22/5.0,金融学专业4/175以学院第一名的成绩保研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分享内容大一进入学校后的心态?大二开始做哪些准备?在大学把握的哪些机会是对你至关重要的?大一到大四,认为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事是什么?能否详细描述一下保研的过程?对新生有什么建议?PS:小旭可推荐靠谱留学机构解疑答惑,帮助申请私信supergaoxiaoxu, 或者后台留言即可1、大一进入学校后的心态?进入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高中时所有人都有既定的目标“高考”,那便只需要义无反顾地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争取考个好大学即可。而到了大学,不再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大学生活。而对我而言,进入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虽然在学校上离我最初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便在刚入大学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转专业到岭南学院,而这也是在大一激励着我刻苦学习每一门课的动力之一(最根本的动力是经济学专业是我最喜欢的)(后来自己主动放弃申请转专业去岭南学院了,这主要是因为我觉得我个人更适合国际金融学院的培养体系,国金可以带给我更多的资源、成长等)。除了学习以外,我也做了辅导员助理和学院团委干事去探索自己其他方面的可能性,希望在大一时期能拓宽自己的方向。对于学生工作和社团我觉得心态一定要摆正,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获得什么东西。如果是想要获得“工作”上的锻炼和成长,那社团给予你的也许是从“无”到“有”的经历,而不会是从“有”到“丰富”这么一个过程,毕竟社团里面很多工作是具有重复性质的;但如果你希望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能一直有坚实的友谊,那么一个你感兴趣且有好朋友的社团是非常值得投入精力的。于我个人而言,大一经历过学生工作和工作类社团经历后,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学,因此便果断放弃,将经历投入到学习和其他自己更喜欢的事情上。2、大二开始做哪些准备?在大一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并且明确了保研的目标后,大二便继续努力向保研的要求看齐,大二所做的所有事情实际上都是为了让我的简历变得更加出彩。而在简历中能反映一个本科生优秀与否的主要内容为科研、实习等经历(当然,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在科研方面,大二开始,我便申请担任我们学院副院长黄新飞教授的助教和助研,参与到学术科研中,每周参加Workshop学习国内外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并多次作为主讲人进行论文讲解,此外,我还两次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交换方面,考虑到自己并未考托福和雅思,难以申请交换项目,因此我把握了我们学院“逸仙海外游学”的短期项目的机会,成功申请到该项目并在大二寒假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游学丰富自己的交换经历。在实习方面,大二下学期我便开始积极找实习,找实习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首先要写一份自己的完整的简历,其次需要搜集求职信息,我还记得在大二下学期时,顶着学习的繁忙和压力,我每日都在微信公众号、求职网站、公司官网等渠道投递简历,前后总共投递了50多个岗位的实习但也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最后是通过我们中大管院的一位研究生师姐的内推,帮助我成功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作为第一份实习是极具含金量的实习),至今我仍非常感恩师姐当初对我这个小白的帮忙~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有三点:第一,找实习并不是易事,需要海投广撒网,且可能还不一定有非常理想的结果,需要耐心和不断地总结经验;第二,是若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还得自身实力要卓群,运气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第三,要善于去交际、获取资源,大胆向朋友、师兄师姐、校友寻求帮助。(在实习这一部分我想插入一个题外话,借用一位中大13级,北大17级师姐找实习的例子:“很多实习的机会都是一步一步的经验攒起来的,比如类似麦肯锡这样的公司,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就算一个大的阶梯,你什么经验都没有想拿下它还是有困难的。但你可以想办法将这个大台阶化成几个小台阶来实现。我大一的时候就很想做咨询,那时无比迷恋麦肯锡,当时我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和这家公司有交集。但我不觉得这在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决定把这个无比高的阶梯分解成一个一个小阶梯,然后一步一步爬上去。我将它化成了如下的几个小台阶:拿到麦肯锡实习资格=相关咨询行业的实习经历+好的成绩+好的文凭+个人能力(面试时候的表现等)。等号右边的“相关咨询行业的实习经历”对于大一的我来说依然是难以实现的,没关系,可以更加化小一些:相关咨询行业的实习=好的学校社团活动经历+其他实习经验(比如银行,四大)。这样化小了一看,对于大一的我来说,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做好手边能把握的事。于是我先是因为还不错的社团活动经历和成绩加入了普华永道俱乐部,这是我跨的第一个阶梯。凭着这个阶梯,我又在大三上拿到了埃森哲公司的PTA机会,这是我跨的第二个阶梯。凭着这个,我尝试的报了麦肯锡的暑期实习生,我通过了网申,但是遗憾的在笔试中失败了。但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虽然最后没达到愿望,但至少方向是对的。失败了只能说我离麦肯锡之间还差着某种阶梯,没关系我可以再继续分解它,然后慢慢努力。”)3、在大学把握的哪些机会是对你至关重要的?我觉得我大学每一步走来,这个过程中把握的所有机会都对我是至关重要的。个人认为这倒不是我分不清轻重缓急,也不是我夸大其词,而是我会选择最适合我的、对我价值最大的路,每一步路都是规划好且努力去实现的,一环扣一环,从而才有了现在的成就,这其中有运气,但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去抓住那些可能掉在你头上的机会。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几个对我来说比较重大的机会。第一,刚步入大学就成为辅导员助理。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做辅导员助理就是处理学院的一些闲杂事务,并不能收获太多东西,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在做大一担任辅导员助理时,我帮助了学院非常多同学和师兄师姐,尽心尽力帮他们处理他们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能认识更多的人,我们学院同级有300多人,在一年过去后我认识了200多人,这对于我来说有友谊也是未来潜在的人脉,并且我也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师兄师姐。相比于部分同学在大学期间,班里同学都认不全,显然我在担任这一职务过程中找到了它的价值。此外,因为担任辅导员助理,在刚入学负责了部分奖学金评选的工作,因此了解了学院奖学金评选的准则和方案,我便能更好地去做到它的要求,最后我也在成绩没有达到最好的情况下,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人脉和奖学金应当是我大一期间获得的比较重要的机会。第二,在大二时成为学院副院长黄新飞教授的助教和助研,参与到学术科研中,每周参加Workshop学习国内外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并多次作为主讲人进行论文讲解,此外,我还两次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这个对于一个本科生而言是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大家可能觉得助教不是一般是研究生吗?做学术科研不应该是硕士博士才做的吗?但对于我的导师黄新飞教授而言,他一直坚信本科生能做这些,甚至可能做的比研究生更好,也正是因为黄新飞教授的理念,让我放弃转专业去岭南学院,而希望留在国际金融学院并成为黄老师的助教和助研,幸运的是,我做到了,成功抓住了这个机会,这对于我整个大学的学术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帮助。第三,是关于实习,刚才提到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在大二的暑假,通过中大管院的一位研究生师姐的内推,帮助我成功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作为第一份实习是极具含金量的实习)。事实上,在一开始我与这位师姐完全不认识,师姐在某一个找实习的500人大群中提到她可以帮忙推荐某券商研究所的实习工作,而我看到后就主动添加师姐微信,并附言“师姐您好!我是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2015级的邱惠民。希望向师姐了解实习工作。”在大约两小时后师姐添加了我的微信,师姐告诉我:加她好友的有30多个,但她通过好友的只有5人,在申请时备注了中大且做了自我介绍的她才通过了。在一番交涉后、师姐看了我的简历后决定把我推荐给老板,再后来通过电话面试我也成功获得了第一份实习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我想说明的:第一,找实习时应尽可能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我在那时关注了“中大内推圈”、“Candy实习吧”等极具含金量的公众号,并且加入了部分500人群去获取实习信息,以求减少信息不对称;第二,运气虽可遇不可求,但机会往往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群中看到一位陌生的师姐提到可以帮忙内推实习着实是幸运的,但能否抓住这个机遇那就完全凭借你的本事了,如何成为那5/30的人?又如何成为1/5的人?这需要礼貌、良好的素养,优秀的基础(提前准备好的充实的简历),这些部分是个人行为习惯养成,也有部分是大学期间努力的成果。总而言之,若想抓住机遇,你需要做的也许比你常规想的更进一步。俗话常说,万事开头难,而我在成功找到第一份实习后,往后两份实习也都是凭借自己积累的人脉(师兄师姐,甚至直接是公司岗位的正式员工领导等)内推获得的。所以师姐内推的第一份实习对于我而言是我职业路上乃至人生之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机遇。第四,大学本科四年间可以说影响我最深、最久的【“逸仙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让我经历了“本土情怀”(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支教和调研)、“中国力量”(中国发达地区的调研和企业参访)、“国际视野”(美国InternationalLeadership Conference),还收获到了最最最真挚的友谊和最最最优秀的思源伙伴。事实上,作为一名已经大四的老人家,我愈发觉得一句话的正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思源便是这么一个地方,让我除了本科的培养,进一步体悟和学习了《大学》中所提到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许你们现在问我大学学了什么专业知识,某些课程讲了什么,我可能都忘记的差不多,只记得一些简单的概念,让我去考大一大二的课可能都会不及格。但本科期间,中大、中大思源计划、各位老师同学对我博雅的培养则是使我受益一生的。因此我对于我能加入思源计划这个幸运也是非常感恩的,对我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其他很多很多重要的机会,但受限于篇幅,我未能一一列举。但我想各位同学从上面的四点分享中便能知道很多事情是一环扣一环的,我今天所收获的果实是一点一滴浇灌培养出来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所希望告诉大家的,每一件事里面或许都有一些值得大家去学习,但最核心的还是找准自己的目标,做好准备,去迎接每一个可以属于你的机会。4、大一到大四,认为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事是什么?回想了一下大学前三年的时光,觉得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人,也未曾觉得自己有什么事情是能让自己觉得做的最成功的。相比于每年的清华特奖得主(包括特奖提名奖得主),觉得自己相去甚远,每每看到他们的经历都敬佩不已,觉得自己仍然不够努力,还有很多需要加油的方面。在这一道问题上,我觉得我无法谈成功的事情,但我想说两点我认为我一直做的很对的事情。第一,找准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一直在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和奋斗。我是一个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兴趣点在哪里的人,在初中时就明确了自己大学要学习经济学相关的专业,因此在高考志愿选择上我没有丝毫犹豫,进入大学后也一直在这个方向上拓展自己的深度。相比于部分同学不知道想要什么,一直处于迷茫状态,碌碌无为,无疑我是非常幸运的。对于各位同学而言,我觉得大学可以是一个摸索式前进的过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开始就找准目标,但我希望大家的摸索过程能快且准,在大一上学期便尽可能去试错,而在大一下学期之前就成功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此同时,放弃掉与自己目标不相干的其他东西。第二,期望能帮助更多的人,传承一切我力所能及的东西(知识、资料、经验等),我希望能Pay It Forward,而接受过我帮助的人能进一步Pay It Forward。在大一刚入学时,我得到了非常多优秀师兄师姐的帮助,指点我如何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告诉我在大学中什么最重要(当然是GPA最重要),给我分享国金的学习资料等等。或许我难以报答比我更优秀的师兄师姐们,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像他们一样,继续帮助我能帮到的人,实现Pay It Forward,对我而言,我不仅仅帮助思源的朋友、同学院的师弟师妹,我在实习过程中认识的实习伙伴如果他们在找有留用的工作等等我都会给予我力所能及的帮忙。关于助人我想表达的总结起来有两点:第一,希望大家也能尽自己所能,不吝啬地帮助更多的人(例如局限于只帮助同一个社团的小朋友);第二,就我而言,虽然我会帮助我所有认识的人,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无差异的帮助,对于他人,与我关系亲密、交集更多的人我会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内推实习等等),那如何有更深的交集呢?我觉得可以在不过多打扰(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但又不能因为怕而什么都不问)师兄师姐的情况下,多与他们交流,甚至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如果你和师兄师姐平常很少交流,他们都不一定能认识你,那又谈何来帮助你呢?5、能否详细描述一下保研的过程?为什么要保研?首先是认为金融这个专业对学历要求较高,而自己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继续读硕士。选定自己要升学深造后,在保研、考研和出国三条路中,考虑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国内高校发展越来越好等因素,我选择了国内保研。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项目对于保研条件的要求都会有所差别,一般要求包括:学校、专业排名(对于专硕而言排名尤其重要)和奖学金;科研论文(对学硕及直博要求很高)及实习(对专硕十分重要);英文水平(很多项目六级550分是底线,最好是600分以上);竞赛获奖(学术、数学建模、商赛等,多参加高级别、有认可度的竞赛);综合素质(海外交流经历、社团干部任职、公益等材料有加分作用)。那么看了以上的要求,保研应当从何时开始准备呢?越早越好!最理想的应当是从一进入大学便开始了,保研并不单单是申请期半年的工程,更是大学三年努力的总结。尽早确立了保研目标后,在大一大二首要的任务便是刷高绩点,排名越前越好,如果说保研哪一项指标是最重要的话,那一定是GPA(专业排名)。而对于其他要求的准备,实际上是对简历内容的填充,你希望在简历上突出哪一方面的特点,那么就该在这个方面更加努力。在拥有了成绩、科研论文和一定的实习经历后,可以开始着手进行具体夏令营的申请。申请的材料主要包括:成绩证明、个人简历、个人陈述、推荐信和各项获奖证明,以上材料尽早准备(各大高校为提前抢占优质资源,大多数项目除夏令营外还推出了春令营,在每年3月份便会陆续开始招生),尤其是简历、陈述和推荐信材料。其中个人简历和个人陈述尽早写完,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沟通,反复修改,依据不同项目的要求进行一定的修改;推荐信材料尽早邮件联系老师,能够避开推荐信签名的高峰,以防止老师没有时间及时签名导致错过某些夏令营的截止时间。【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金融论坛(夏令营)】考核形式:论文答辩+单面+数学笔试(笔试仅对直博生重要)北大汇丰商学院的经济金融论坛入营是最为困难的,但只要入营了,比较大概率(70%左右)都能获得offer。北大汇丰经济金融论坛是我参加过最最有趣、收获最多的夏令营,压力不大,也深刻认识了很多又有才的小伙伴们,有聚餐、企业参观、素拓活动、文艺晚会等等丰富多彩。汇丰的夏令营被称为经济金融论坛,十分重视学生的英语和学术能力,申请材料需要提交一篇英文论文,制作英文PPT,答辩也都是全程使用英文。答辩:10分钟论文展示,同一组5-6位同学全部展示完一起答辩20-30分钟,答辩问题有样本选择性偏误、工具变量的选择依据、模型推导以及研究意义和论文创新性等问题,对于我们学院的学生而言,学术基础都相对较好,只需要对自己的论文很熟悉那么这些答辩通常不会是太大的问题。本科生的论文难免会有漏洞,老师只是想要通过你的回答了解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方法,只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思路讲清楚即可,没有必要刻意掩饰论文中的硬伤。要想在答辩中做到游刃有余,首先要对自己的论文非常熟悉,从选题到参考文献,论文写作中的每一步都要能在脑海中过上一遍;其次,多多练习。事先可以请老师、师兄师姐给自己的论文多提提建议,同学之间互相mock,了解自己的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准备充分即可。单面:2018年加入了单面10分钟,1-2分钟自我介绍,接下来对你的自我介绍和简历进行发问,这里就需要大家在自我介绍做好引导,引导老师往你熟悉的领域去发问~单面问题可能涉及到实习、未来研究计划、时事等等。总之还是要加强英语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呀!笔试:微积分、线代、概统。成绩只对直博同学有意义,对其他同学无意义,无需特别准备。更多的关于保研经验分享可以多去逛“保研论坛(百度搜)”,“RUC思享(公众号)”、“思享菌的求学杂货铺(公众号)”等一系列关于“思享”的公众号搜集关于保研(三者都有)和出国(后两个公众号)相关资料,非常全。6、对新生有什么建议?对于大一新生的建议,首先是关于就读专业,如果被录取到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起来很痛苦,那我建议尽早去了解转专业的时间、考核方式、自己喜欢哪些专业等等,只有做、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是有动力的,否则只能是浪费时间。第二,关于自己的定位、目标和方向的问题。这一点我在上面有提到,我觉得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可以是一个摸索式前进的过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开始就找准目标,但我希望大家的摸索过程能快且准,在大一上学期便尽可能去试错,而在大一下学期之前就成功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此同时,放弃掉与自己目标不相干的其他东西。有的同学可能会看到其他同学加入多个社团(工作类,艺术兴趣类,体育运动类等等),与此同时还参加比赛,准备一些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证券从业等)等等,这个时候部分同学可能会有从众心理:自己如果不像他一样去做这些是否就落后于别人了呢?对此,我的想法仍然是如果是与自己目标方向一致的,当然可以去参加尝试,但如果是不一致的,完全不用惋惜,果断放弃便是。以我自己为例,大一我只加入了学院团委这一个社团,在工作一年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工作方式便选择离开了社团(但仍然和社团的朋友们密切交流关系很好)。对于比赛,大一为了综合测评加分更多,我是参加了一些相对没有意义的比赛,但所幸时间成本不太高,到了大二我就优化了自己的比赛选择,只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以及一两个含金量较高、知名度高的商赛、调研比赛来锻炼自己,而不再参加那些没有含金量、无锻炼意义的比赛。关于考试,我一个考试都没有报名、参加过,有些同学可能说你去了券商公司实习也没有考证券从业资格证吗?确实没有。事实上,实习并不是看你考了一个证就让你去实习了,别人也不会因为你没有这个证而拒绝一个优秀的人去实习,所以考证这个东西,还是挑对自己有用的去参加即可,没必要从众。第三,很多大一新生肯定会对效率和时间安排有困惑,这是正常现象,我也一直有这个问题。实话实说,我不擅长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人,我平日里喜欢看股票、NBA直播等等,这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我分心,上课、学习没有效率,而我的解决办法是想看的时候还是看,但在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减少频次,并且拿出更多其他的时间让自己前往自习室学习,并且每天晚上可能是某些同学玩游戏的时间,而那个时候一般也是我认真学习的时间(我不玩游戏)。在第二点中我提到的所有课外活动的参与都是得先保证学习(GPA)为首位的情况下再去参加,如果你连上课都听不太懂,作业不太会做,那完全没有必要再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其他活动,而应该更多用到学习上,分清主次很重要。针对这个问题,可能我很难给正确的、有指导性的答案,有其他师兄师姐很善于规划时间的可能会更好地解答关于效率的问题,而我自己只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自己欠缺的效率。第四,明确自己的出路,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工作?继续深造的话是国内保研还是去香港、英国、美国等境外读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第二个问题的延伸。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应该在大一结束时便有了初步的答案,且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了,如在国内保研,那就按照保研要求去做;如果要出国,那就要开始考虑了解出国的信息,考英语等。但这并不是要求你立马决绝的做出选择,而永远放弃另一条路,因为选择的另一面意味着放弃,你选择了一条路肯定意味着你得放弃另外一个。虽然有时候人确实精力有限,不得不放弃一些,然后全心全意投入到某个方面的事情上。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可以全部拿下的,全部兼顾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很多路要想走得好,要的条件都是差不多的(无论保研、出国,事实上各个学校的要求都是想要一个优秀的人,差别就在于是否要考英语成绩;那实际上是可以两手准备的)。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一开始就做了选择,从而在自己想要改变心意的时候显得被动。所以给师弟师妹们的建议是:不要过早的,去轻易放弃什么选项,每一次都做最好的选择,尽量兼顾。如果觉得自己难以把握出路,就多和老师(辅导员、上课的老师),各个出路的师兄师姐去讨教经验,了解他们的情况来辅助自己的判断。7、下一步有哪些打算?关于我自己的打算,大四希望能好好学英语,因为研究生去的学校是全英文的上课,而自己英语水平尤其是听和说都很一般,还是得加强练习。其次的话,可能会再找一份实习工作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关于CPA、CFA这些考证我目前也还未考虑好是否要投入经历去考,未来向师兄师姐请教一番再做定夺吧(笑)。- 讲座分享 -时间: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晚 8:00-9:00主讲人:邱惠民主持人:小旭- 参与方式 -转发此文到朋友圈or 新生微信群后截图发送至管理员审核通过后邀请入群- 历史文章 -想成为极少数人,就要过极少数的生活努力四年,能有多大改变?别让专业限制了你的选择致师弟师妹- 关注小旭 -在这里,你能找到各种努力的动力

冤冤相报

考研金融类专业全面解析汇总(报考、择校、复习、就业等解读)

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是考研的重要一步。考研小伙伴一定要做好人生和职业规划,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及专业,今天给大家解析下金融学专业从报考常识、择校指南、复习策略、就业前景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解析,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第一、关于金融学专业1、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主要有以下几个:1.货币银行学 2.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 3.投资学 4.保险学 5.公司理财(公司金融)第二、哪些人适合报考金融学?1、从简单的文理分科的角度来说,大部分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专业都应划归为文科(财经类专业)。一般来说,金融学本科毕业生报考金融学研究生是最合适的,但是金融专业考研还存在着大量跨专业报考的现象,甚至有些跨专业的考生在研究生阶段显得比本专业的学生更为适应。2、在很多高校里,其他财经专业的数学课程开设的是相对简单的经济数学,而金融类专业开设的则是高等数学。由此可见,金融类专业对同学们数学的要求大都非常高,尤其是证券、保险类,其中保险专业会涉及到保险精算师的职业资格考试。第三、金融学专业院校选择指南(1)金融硕士择校“连连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城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读研,会让自己心情更加愉悦,也会更快的进入角色,提高读研的效率。二看: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考虑到金融专业的特点,报考金融专硕的同学应该尽量选择经济较发达地区,例如,津京唐地区、环渤海经济圈、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等。三看:报考院校就业情况一般来说,名校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是高就业率的保证。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等一批金融强校。四看:报考院校资源优势金融专硕在读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学校一个导师、校外一个导师,导师资源非常重要。五看:报考院校的实际考试难度选择学校的时候既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又要冷静的分析一下目标院校的实际考试难度。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名校不一定是最难考的,一般的院校也不一定是最简单的。大家要认真分析目标院校的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招生人数、大致的报录比,以及复试的考察方式、差额复试比例、复试权重等等相关的重要信息,不要一味的听信传言,感觉好考或是难考,要有科学理性的分析。金融专硕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参考的备考经验较少,因此得信息者得天下,正确全面地收集信息有助于高效的复习。六看:专业基础和知识水平报考金融专硕的同学本科大多是学经济类管理类的,也还有一些是数学或者其他专业的。因此,大家在选学校的时候就要首先学会了解自己,可以借助外界的帮助测评一下自己的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基础,然后在根据复习时间做出适合自己的院校选择。比如,有同学数学的基础不太好,建议你最好选择考察经济类综合综合能力联考的学校,来确保自己考研成功。(2)根据金融方向职业发展规划走向金光大道1.对于进入大型国企或者国有银行总行工作:北京院校占优势目前,在大型国企和国有银行总行人脉关系和影响力很突出的院校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科所研究生部,中央财经大学等。由于大型国企总部和总行机构一般设立在北京,所以北京的院校很占优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毕业的学生,只要愿意,几乎都可以毫无悬念的进入人行总行或者国内商行总行。但是,五道口考研难道很大,录取比在15:1到20:1之间,所以风险也不能忽视。财科所研究生部目前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毕业学生一大批进入国有银行总行机构已经五矿,中粮,中移动等很牛的国企,而且难度也小得多,近几年的录取比在6:1左右。另外,央财凭借在北京的地理优势和名气,进入这些国有金融机构也比较容易。重点推荐央财金融系或者央财金融发展研究院。2.进入基金或券商的投研部,或者其他的投资公司工作:理工科本科 + 名校经管硕士进入基金或者券商的投研部,是一条非常好的职业路径,职业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但是,进入这些部门,对学校和专业的要求近乎苛刻。一般都是要求理工科本科 + 名校经管硕士。当然,纯理工和纯经管的优秀学子也是有机会进入的。3进入外资投行和咨询,和外资商行工作:考虑北大汇丰和复旦国金外资投行和咨询对应聘者的本科绩点和研究实习经历非常看重。而且对英语综合能力和国际学习经历要求很高。建议大家报考北大汇丰和复旦国金。北大汇丰拥有北大和港大双硕士学位,很受外资欢迎,而且还有去伯克利分校暑期游学等国际交流的机会。复旦地处金融中心上海,教学也很国际化,一直都是麦肯锡,贝恩,雷曼等外资机构的重点目标院校。从目前看来,北大汇丰由于学费很高,所以考试难度比复旦国金小一些,建议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报考。4出国读博深造:考虑北大CCER和厦大WISE如果你对于研究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且自身条件很优秀,建议报考北大CCER和厦大WISE。北大CCER对本科背景和成绩要求很苛刻,但是将来出国前途也非常好。厦大WISE,难度较小,出国的学校要差一些,但是也很值得考虑。5对于本科数理功底很强,成绩优秀,但对职业目标很模糊的同学,建议交大安泰经管和交大高级金融学院交大安泰经管和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非常喜欢数理功底深厚的学生,而且将来的职业前景非常不错。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刚开始招生,将来的前景说不定会超过五道口,希望大家多多留意。6对于本科成绩较差,但想跨专业转入自己喜欢的金融领域,又担心风险,害怕实力不够的同学,切忌好高骛远去报考名校。如果你有强烈的转入经管领域的意愿,又害怕风险,我建议你不要好高骛远去报考名校。因为考上名校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去当炮灰的。只要能顺利转入你喜欢的领域,然后再研究生阶段加倍努力,也一定会有很好的职业前景的。例如,中南财大,西南财大,北航经管学院,深圳大学等,都是不错的学校,而且风险也低很多。决定报考金融学硕士后,首先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所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有关情况。这些情况是考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时应当予以考虑的因素,并以此作为选择的依据。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报考条件、各名校历年招生情况、考试科目、指定教材、专业概况、导师情况、试题特点等,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1)查阅招生简章。(2)向往届的研究生咨询。(3)向导师或研招办咨询。导师对本专业的情况,特别是指定教材、试题特点、考试范围等情况非常熟悉,向他们咨询这方面情况将受益匪浅。其次,结合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考生在了解有关院校及专业的基本情况后,还要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等因素,以最终确定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因此,考生要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考研机会、择业去向等因素,全面权衡,慎重挑选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确保报考成功,这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再次,认清录取线与考研难度的关系考研优秀学员认为在选取学校的时候,不能以录取分数来简单的划分学校的难度,像人大,北大的专业课分数很少给高分(极个别人除外),像外经贸,联考那样给出的近140分几乎不可能,一般的分数都集中在100-120之间(最后考上的),所以这几个学校的录取线低于联考学校在情理之中,但并不是说他们容易考。就算在联考学校当中,专业课的阅卷也不能保证是同样的标准,所以说出现某学学校的分数高于南开等名校也并不一定说明南开等学校容易考,他们的实力不行。专业课是变数最大的一门了。近些年很多公共课成绩优秀的考生都是栽在专业课上。由于对于北大,人大,清华和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来说,专业课不过线的风险很大,相比之下,联考的专业课题更基础,给分也很高,有利于理工科学生跨专业考试。个人认为,如果公共课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专业课水平很强的话,放弃联考参加专业课比较难的学校的考试还是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因为可能会有很多总分比你高的同学专业课过不了,被刷了。而联考学校有一个特点,只要在总分复试线以上,极少有人专业课过不了线。在进行经济学择校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些信息,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综合性的考虑,方才是正确的择校观。第四:金融学复习策略策略1:基础知识至关重要考研金融硕士每门课考试比重差不多,到了考研冲刺末期,大量做新题练习是不明智的做法,这个重要的时期还是要以看教材为主,反复多看几遍,看教材的重点是理解,很多同学在看教材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汇率和国际收支部分刚看有点晕,但坚持下去,多看几遍,看透了理解了就能很好的应用到答题过程中了。策略2:梳理知识点为重,强调知识框架重要性剩下的不多的复习时间段里,同学们最主要的工作应当是知识梳理和巩固升华。一份考卷实际上就是一件作品,如果说以前所做的是按照知识点来为最后一考积累素材,那么先阶段要做的就是强化以知识储备为基础完整顺畅的完成一篇考卷的能力。策略3:真题练习不可废,内藏考试原题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考研金融硕士初试应该会很难,但事实上往年的考试难度并没有同学们想象的那么高,并且有学生后来介绍说,往年的真题里面就出现了原题,当然,也不是完全的原题,主要是题型基本一致,属于换汤不换药的范畴,和原题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同学们在真题练习中遇到了这种类型的题,相信在考场上再遇到时,不但能够顺利解答,同时对于增强考试信心也有很大的推动力。策略4:强化卷面工整性,增加阅卷老师印象分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提醒同学们这一阶段还需要关注一下自己卷面情况,事实上,这个不经意的细节很可能会让同学们赢得考试或者输掉考试,切莫轻视。考研金融硕士这样的科目仍属于偏文科性质,工整的卷面有助于提升卷面分,相反,卷面太乱,反而令分值降低,这一点同学们要切记。第五:金融学就业前景1、六大领域:银行业: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2007年以后,我国金融业完全对外开放,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竞争不可避免,改革和发展必然给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带来施展拳脚的机会。证券业:证券业主要由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协会及金融机构组成。我国证券行业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想在证券业工作必须有从业证和执业证。保险业:主要职种有:寿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核保人员、理赔人员、产权调查人员、寿险精算师、保险代理人。基金业:我们通常所说的基金指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信托业:在《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之后,众多境外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对中国信托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称其为“蒙尘的珍珠”。据麦肯锡公司分析,目前我国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大概1.2万亿元,未来十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5%,到2020年,受托资产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资产管理业: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等改制中的资产流动业务,以及企业的合并、重组、资产出售、转让、抵押等资本经营管理业务日益频繁,高素质的资产评估人员和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需求日益增多。2、九大通道:1、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如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4、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5、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6、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7、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8、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9、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注: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部分来源于网络,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打扰,请联系。

斯而析之

20跨考北大汇丰深财一战上岸:分享深度焦虑患者的考研自救手册

六月过半,大多数小伙伴的复习工作都会进入胶着状态,刷完基础书目和官方书目,却抬头四顾心茫然。恭喜你,如此迷茫焦虑会伴随你度过接下来的备考岁月(当然也会有心态平稳的佼佼者)。反观我自己,在过去备考日子里也一直焦虑,也曾无数次幻想上岸后写经验帖的场景,并且逐渐拥有那种想要把自认为好的学习方法留存下来的迫切心情——如今想来,或许这份心情就可以体现为一种进步吧。本人一战跨考深财,虽然上岸,但成绩对我来说过于一般,然而经历过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答案(客观题只拿29分)心态崩溃还坚持考完专业课,也经历过仅一周准备复试,我相信考研除了一股脑儿的努力,还需要技巧,当然也需要运气。总之,一路以来就如小马过河,许多学长学姐的经验帖就如指引,对我复习备考时候的读书方法、笔记方法有很大帮助,在迷茫时被我拿出来一看再看。我希望下面的长篇大论也能给小伙伴们带来帮助。除了经验帖常见的如传统艺能般的学习方法,我还会针对我个人所经历过的极限操作,从心态建设、思维与工作、学习习惯进行说明。一、“传统艺能”篇01 备考四阶段:布局—提升—蓄能—突破首先说明备考进度,因为具体学习方法是围绕学习节奏,也就是备考进度来展开的。仅供参考,每人学习节奏各异。第一阶段,即是打地基阶段,主要工作就是通读教程、打好知识基础的全面布局任务。三月份:由于跨考,我首要就是把基础书目通读一遍。三月份时,我就开始着手读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李彬《传播学引论》、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这些书算是让我踏进了传播学大门,虽然都是侧重基础知识,但是每本书风格各异。后面读书部分会提到每本书的特点。一开始读书,我没有刻意去抓重点,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而是拿着铅笔在书上给那些能让我迸发思想火花的语句或观点做标记。四月份:三月份开始着手的书当然不是一个月内读完的,这段时间我依然在读上面提到的书。有趣的是通过不同基础书目的阅读,我可以看到不同学者对同一理论或假说的表述侧重、表达风格、思路逻辑都有不同。通过这样的比对,我对具体知识点的了解角度更多元。此外,还加上了曹林《时评写作十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五月份:五月前半段,我陆陆续续完成对传播学、新闻学基础书目阅读;五月后半段,我自认为读完基础书目就可以应试了,所以就开始迫切想要练题。因此,我就去拿真题洋洋洒洒作答,当然答案多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但这个时期的答题可称为“答题思维的萌芽”,每每作答完毕,我都会看一遍,发现自己不少问题:没有分点作答、没有清晰明了的角度、语言措辞不出彩等等。或许这个时候要写出一篇精彩答案很难,但这种实践之后的反思让我对满分答案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样形成的认识我认为比通过参考优秀答案来形成答题思路更为深刻。六月份:这个月的工作直接促成了我对知识掌握上的质变,也就是开始着手做基础知识的笔记。经历了答题初尝试的受挫和复盘,我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掌握上仍然不成体系、不够扎实。这个时候我才认识到经验帖中提到的笔记的重要性。通过比对框架较为清晰的教程目录,了解学科研究的切入角度,我建立了基础知识的框架体系。此外,汇丰财经格外重视对社会研究方法的考察,所以我还读了风笑天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由于此书框架清晰、知识点相对简明扼要,所以我以此书为框架做了早期比较粗糙的研究方法笔记。第二阶段,即是基础夯实阶段,主要就是整理笔记、补充阅读以巩固提升的工作。七月份:简单说,这个时期工作仍然是读书、做笔记、练题。主要补充阅读了彭兰老师《网络传播学概论》、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此外,历经六月份的学科框架梳理,我开始通过笔记整理来进行知识全面掌握和巩固。早期在不同书目的对读工作中我觉得收获颇丰,因此围绕一个知识点、理论、假说做笔记的时候,我也常常拿出不同教程来对读和整理。此处安利董璐老师的《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这本书就像一本辞典,我可以根据需求调取相关知识点来补充笔记。每日to do list,做完后涂黑,复盘时会有成就感!八月份:主要任务仍如七月份,但工作质量一直在提升。在这个月份里,逐渐焦灼的心态促使我每天睡前醒来记忆基础知识:在手机日历里简明扼要地默出昨天学的知识点,以背景、提出者、研究及其观点结论、意义与批评、发展为骨,以关键词为肉(也就是所谓的得分点,老师改卷时乍一眼望过去所抓取到的信息)。手机日历中的每日复盘由于汇丰财经之前都考过实务评论,所以这个时候我也开始练习评论写作。每天我都边吃饭边看公号评论(值得关注的评论公号推荐见下文)。读评论时,主要抓取的信息一般是主旨句、行文中的分论点,还有总结升华。在摄入的基础上,我尝试着围绕新闻时事模仿输出评论,并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互相提出意见。这样的工作让我练笔同时还能保持对新闻时事的敏锐度。这段时期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整理,我也开始思考规划专题笔记。起初我也是一头雾水,随意挑了一个专题“网络民族主义”便展开,直到做了一两个专题后才意识到不成体系的问题,才真正开始着手规划出自己的专题笔记大纲。因此,我认为不论基础知识或是专题,大纲框架都是重中之重,在考场上体现为一种答题逻辑,即明晰的答题维度。对于公共课部分,八月份我才开始读肖大大的政治教材;而从三月份到八月份我一直坚持每天背诵300个单词,把考研必背单词刷了两三遍。在暑假前期,我完成了英语一的阅读真题一刷,大概一篇错2-3道;在暑期后期,我两天1篇地二刷英语一阅读,保证全对无误。扇贝单词每日打卡,偶尔也有偷懒第三阶段,即是提升蓄能的量变阶段,主要是整理专题笔记的工作。九月份:主要工作是整理专题和补充阅读。经过对汇丰财新的所有真题的梳理分类,我根据这些类别整理专题,主要参考论文和公号文章。此外,由于自知在社会研究方法仍薄弱,我就补充读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也逐步完善了这方面的笔记。有时因为没有专题思路急得抓耳挠腮,我就在学校图书馆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书架前看书来缓解焦虑。这段期间囫囵吞枣读了很多著作,一旦遇到令我能够迸发我思想火花的观点,我就记录下来。陆陆续续读了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和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等等。十月份:这个月我继续重复着专题整理工作,同时也复盘、记忆基础知识,定期进行实务训练。对于专题工作我在这个时期已相对熟悉,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现状+原因+影响+意义”来展开,并且注重实例和名言补充。而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主要是用自己做过的笔记highlight和批注。此外,公共课占用时间的比重也随之增大。政治成绩不佳,客观题仅29分,此处不作赘述;英语我开始每1周限时训练1-2篇英语二真题阅读,做完之后我都会花一两天的时间来复盘,画出篇章结构的mind map,此外还把错题归纳出来,分为细节题、主旨题和词义题等。如此一来,我逐渐能够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拆解题干并抽出它的原本面貌。第四阶段,即输出突破的质变阶段,主要工作是复盘、补充笔记和限时模拟。十一月份:这时我把电子笔记都打印出来,每天花2小时复盘基础知识:我用上1小时回归参考董璐老师《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手写补充知识细节,在这一小时里面不会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脑海中梳理每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抓取细节与关键词。通过这样知识补充和理解,合上笔记,趁热打铁地完整默写出刚才所复盘的知识点,也是用上1小时的时间。专题笔记部分我也继续做完善,主要是完善分类和专题内的细节,让专题本身更贴合论述题答案的要求,也就是名言引入或升华、新鲜实例支撑,和全篇的结构调整。公共课英语进入到作文复习阶段。大概了解作文结构之后,我通过对真题写作练习和比对范文,完善自己的作文。此外,还会参考广为流传的亮点句子,给自己的作文增色。最后修改得较为满意了,我就把作文拿给一些英语好的小伙伴,让他们帮我提意见。而这样工作是按照作文题材类别展开的,最后基本每一种题材都有一篇我自己定制的“范文”。此外,针对限时模拟,我还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在模拟考班的督促下我终于开始限时完成卷子,虽然成绩一般,但这样练习无形中给我初试模拟的约束力。往往我一下午三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做完题抬头才发现天色已经黑了。十二月份:这时笔记补充已经告一段落,我开始追求效率地复盘和输出。这个时候的复盘除了默背基础知识,我还进行每天大概2-3个专题复习,同样地没有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又趁热打铁地默画出导图,画在每个专题的首页的空白处,作为一个大纲、目录。由此所有专题的框架都烂熟于心。同时,我还留意并记忆了专题中的名言或者实例,在吃饭或睡前在手机中把它们默出。通过模拟考班,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这两种题型上的短板,于是我每天晚饭后7点就开始花半个小时完成1道简答题或者5道名词解释,再参考答案找出自身弊病。 这段期间手写练习量达到高峰,后来考完收拾资料时才发现已积累了厚厚的一沓练习纸。除了专业课的训练,之前留存不动的2018、2019的英语二真题我也拿出来限时模拟。等到考前一周,我才在发现汇丰财新老师1月份发表的论文,才急急忙忙做出对应论文的移动范式专题,并且印象格外深刻。所以我认为,考研复习没有必要每个人进度一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信息摄入效率。有的同学可能等到考前才做完专题,没有我的复盘环节,但是TA的熟悉程度可能跟我复盘之后差距不大甚至更好。至于每日作息时间,不同于其他考研人,我相当有规律地熬着夜。我不提倡熬夜的,但是长久以来的熬夜习惯我也没法改变是吧。那时候我手机里也没有太多娱乐消遣app,只有听歌app,所以对我而言熬夜也不完全都是在玩,大多是记录对学习态度、对今日见闻的反思。具体作息如下:02 笔记:酝酿十月,一朝应试回首备考的日子,这里我想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备考十月仿佛是怀胎养胎、产子的过程,胎就是笔记,子就是练习与考场上的输出。可见笔记质量直接决定了答题质量,并且可以说是贯穿备考的始终。从以上详述内容上看,我的笔记生产进度大致是“基础框架梳理—全面扫描基础与细节补充”与“专题框架梳理—专题补充”,笔记利用步骤大概是“复盘与逻辑演练—输出默写或做导图”。生产阶段决定了笔记质量,后期利用阶段决定了熟悉程度。此外,笔记最终目的是为了应试,所以一定是要自己理解、消化过的东西,才能够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迅速调用笔记内容。由此,笔记必定是因人而异的。针对笔记生产,每个上岸的师兄师姐都会强调框架的重要性。我把自己的笔记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基础知识,一类是专题笔记。下面我会给出我自己对传播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框架梳理。首先是宏观梳理学科框架,我由几本基础教程出发来做。最基础的引入即是李彬《传播学概论》,由此我大概算是在传播学门口转了一圈。接着参考比较全书组织较成体系的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同时对读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做了以5w模式为框架的笔记。此外,通过刘海龙《范式与流派》和罗杰斯《传播学史》这两本书,我梳理了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和各个学派的前世今生。由此也算是踏进传播学大门了。如今反思,我认为入门一个学科,要先纵向地理解各个流派的学术源流、流派特点和知名学者和观点;此外,就是横向地了解,寻找学科研究切入点,就如以5w模式来理解传播。从不同角度切入做成的笔记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找到自己最能够理解掌握的角度来进行切入。除了对学科有个基础理解之外,接着就是从微观与中观层面梳理基础知识。中观地看,就是理解每一知识点或理论假说背后的角度,比如传播流研究是把受众置于群体当中来开展,而知沟假说就是把受众置于社会阶层看。每个具体研究的切入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可以有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个人心理等等。如果微观地看具体知识点,比如知沟假说,除了理解它的切入点,还要理解它的研究背景、研究如何展开、具体观点与结论、这个假说的特点与意义、批评和发展(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发展)。大概经典效果研究都是以这几个维度作为框架进行整理。至于专题笔记,这更是个性化产物,我又想打看似不恰当而自认为生动有趣的比方,每个人的专题笔记就如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宝宝,都长得不一样。需要强调的是,专题是丰富思想且应试的,专题框架可以说就是论述题的框架。专题工程之初,就是做出专题分类与规划。我主要是通过钻研真题的方法,总结出真题考察的方向,并以各个方向作为专题类别。像去年出了一道我完全不会的关于文化维度的题,它涉及到心理学和社会学,而我所做的专题并没有直接覆盖。但通过对过去真题总结,我做了有关新媒体与社会和社会学基础专题,由此我迅速在脑海里检索专题,通过“牵强附会”直接调取相关专题的知识点,最终也勉强写出具有框架逻辑的答案,不至于留空。因此,我认为,愈加细致全面的专题分类对于应试便更加有保障,但相应地工程量就愈大。基础知识笔记;新媒体专题中的细分项03 信息资源:设置个性化的信息环境笔记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大多数选手都是充分调用资源,来实现信息摄入与笔记生产的。关于信息资源这部分,我会围绕书目、期刊与网络资源和师长朋辈这些信息源展开。1、读书 书目部分,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书目,一类是用于呈现亮点观点的书目。下面我会简要介绍读过的基础书目的特点,方便各位看官食用,主要是依照建议的阅读顺序排列。李彬《传播学引论》:我个人认为这是跨考者必读的书目。首先体例相对完备、框架清晰,对入门者十分友好,印象中主要框架是[传播学+5w模式+批判学派]。其次,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但这样的框架和措辞就使得这本书对学派源流与发展的陈述相对不够细致,读完没有振聋发聩的感觉。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大多数新传学子都会读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由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展开,即从人内传播到全球传播,还有附带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简单讲述。这本书不论在我前期入门还是后期复习的时候,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大众传播章节的阐述让我对传播学历史上的经典研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它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传播学的书,书中一上来就介绍信息技术,让我有点蒙。主要介绍了传播技术,又涉及到传播研究模式、传播学中的符号学、心理学,也有经典的大众传播研究。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我相对艰难地把中文译本读完了。这本书很厚重,覆盖面广,观点也不拘于经典研究,而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引申。不过建议有英语基础的同学还是看原版好了,中文本实在难懂。后附有名词解释,可以作为基础概念的概览与理解,但不建议作为应试名词解释的答案参考。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罗杰斯《传播学史》:我个人十分推荐这两本书搭配阅读,先读前者,再读后者。前者可以说也是传播学子的必读书目,对学术源流与发展着墨甚多,帮助理清初学者的混乱思绪;后者则主要是从学科历史切入,配合刘书使用的话,就对传播学史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两本书读完便会真正认识到,传播学作为十字路口的学科的特点,她的历史就社科的历史。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关于新闻理论方面,我首先读的是这本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新闻学的认知。由于这本书的结构并不是那种传统严谨的教程框架,而是抛出新闻学中的关键词作为篇章名并进行解读。一方面,这就使我脑海中对新闻学认识仍是以那些关键词作为出发点的结构;另一方面,读起来相对其他新闻学书目有趣。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一本标准化的新闻学教材,对于建立新闻学的框架结构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当时跨学科追求新鲜感的我,过于标准化的论述有些乏味,而一些相对有趣的论述在传播学相关书目中有涉及。曹林《时评写作十讲》: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过去在书架旁匆匆翻看过的评论教材都是中规中矩,而这本书却像曹林老师在面前嬉笑怒骂,语言通俗且尖锐。看完这本书的收获不仅是学习了时评写作方法,还有认识到时评中应该体现的社会情怀。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可以说是一本辞典,我建议前期与后期都使用这本书。前期使用可以帮助你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有全面细致的认识;后期使用可以用于参照名词解释思路、补充丰富笔记。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其体系能够让初学者对社会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宏观认识,十分推荐社会研究方法零基础的小伙伴阅读。阐述措辞适应中国人思维,但覆盖面不广;能帮助我们建立体系,但具体知识点阐述不够深入。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语言相当的平实通俗,读起来相当顺畅。然而读完可能仍对社会研究方法一头雾水,因此我推荐先读风书。这本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是覆盖面广,援引例子甚多,能让社会研究方法在初学者脑海中有更为生动的认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这本绿皮的书也是我偶然在书架上看到的。在基础社会研究方法之上,还谈了研究方法如何应用于传播学研究,也引用了不少传播学研究的例子。在后期这本书也帮助我丰富了社会研究方法部分的笔记。相对非基础的、观点可用于论述题的书目,由于每个人书单最后都大不相同,此处我就不作赘述。如今回顾,我发现这方面的阅读可以根据真题方向或者是专题类别来进行。当时我的阅读并无章法,除了阅读官方推荐书目,其他书我都是在新传书架上随意拿一本便读。有些细读,有些囫囵吞枣。书单如下,按本人阅读细致程度排序:彼得斯《交流的无奈》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赵曙光《媒介经济学》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齐美尔《货币哲学》《陌生人》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詹姆士·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2、期刊与网络资源 当时我也是参照了上岸师兄师姐的经验帖去看一些期刊,然而论文都是做专题笔记需要参考时通过关键词或者新传大咖作者检索的,没有特别定期读期刊。我经常看到的期刊有:《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 《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此外,利用后网络资源也十分重要。现在大多数人的信息接触都是通过手机实现,所以利用好电子产品上的信息首要就是先设置自己的信息环境。微信上可以关注一批公号,养成空闲时浏览的习惯,比如:全媒派、清博舆论、36氪、虎嗅APP、华尔街见闻、钛媒体、北大新媒体、新京智库、CNNIC互联网研究、财经、丽水路观察、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风声评论,红辣椒评论等等。浏览器上可以建立书签来收藏网站,让信息信手可得。此处我要安利豆瓣书评。备考过程中,我常常通过参考高质量书评,借他人力量来理解一些晦涩的专著。这样自己一边读一边参考他人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就会更多元。当然,摄入信息不一定全是硬核的,不然可能负荷过重,因此我也会在休息消遣时上小破站看鬼畜,有时也看“巫师财经(有抄袭之嫌)”“Lindsay说”“硬核的半佛仙人”等等。3、师长朋辈之间的帮助 还在校园里的应届生就可以尽量利用教学资源,多多去图书馆翻书,多去请教新传专业的老师。还有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多去请教师兄师姐或者身边的大佬级别同学,在此我(li)要(xing)感(gong)谢(shi)一路为我耐心答疑的小王和师兄师姐。此外,还推荐大家可以多看看清北人复交的bbs或专用于校友经验分享的公号,比如“RUC思享”。这一部分内容就不局限于考研,但可以从中多体会一下大佬们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态度。04 输出:应试秘诀在于反复练题上面提到笔记生产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接下来这部分便是至关重要的输出环节,也就是练题。我具体的练题分为两个时期——答题思维萌芽期(7、8月)和成熟期(11、12月)。前者练题是不限时的,只是围绕题干写上自己的思考;后者是限时模拟训练,这一部分对于初试而言十分重要。11月时我开始为没有限时模拟和批改而焦灼,毕竟拿着一套卷子做3小时对于不太自律的我来说有点困难,最后我去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卷子是由胡师姐给出的,题型设计有专硕与学硕区分度,且在讲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对真题理解上的失误(比如研究设计题),发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答案的框架思维不够巩固。此外,每次考后的排名分层相对稳定,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和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悄咪咪地说一句,感觉那时排名和上岸排名情况有点相似)。虽然发现问题可以经由模拟考班帮助,但是解决问题、谋求进步还是得靠自己。通过胡师姐模拟训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我够对症下药,每天都花上1小时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答题思路和优秀答案之间的区别。除了内容质量过关,时间把控也很重要。我往往3个小时都是手不停地写,才勉强完成。可见,实现速度的首要是大量的思维训练,也就是练成即时反应能力,具体操作就是上文已提到的通过专题来训练。实现不留白也需要好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名词解释30-35分钟,简答题40分钟,剩下时间都给论述题。初试时我由于看错时间,造成时间安排上的失误,所以题目也答得不是非常满意。练题工具除了手表,还有就是网上可买到的答题纸。用这样的答题纸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可以适应和熟悉初试现场的答题手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初试考场上的焦虑。上考场之前务必带好工具,比如小刀橡皮等等。考场上我橡皮突然不见了,十分感谢隔壁的、上岸同专业的小L同学借了我橡皮。二、“抽象圣经”篇01 动机:参与到世界中,学习才是目的这里要谈谈明晰动机的重要性。如果要找出报考院校的优点,我们逛逛官网便可以列出清单。然而动机止步于此就太过单薄。不知何时起,身边刮起一阵热爱学习的风潮:社交平台晒学习成果,直播平台直播学习,视频平台发布学习vlog。人们举起终身学习的大旗,喊着热爱学习的口号,甚至考研帖里许多人说要一天学10+个小时。但实际上,明确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了什么比跟风苦干更重要。明确自己的动机与手头工作,首要的是真正参与到世界当中。我们无法突破现实信息秩序,但却可以从中谋求力所能及的改变——动用可能的网络资源、用心挖掘馆藏资料、勇敢去请教师长。切断无意义的交流,会减轻精神负担。在备考期间我频繁关注与反思互联网市场动态,在鹅厂实习时更加切身体会卡斯特所说的网络社会;备考期间关闭朋友圈,减少约局,却比以前更加充实。探寻、反思从而明晰动机比被动接受信息而涌入大流更容易实现目标,前者受到外在阻力较少。学校天桥,饭后放松身心的场所人是封闭的,在框架内接收一切信息;但又可以是谋求开放的,我们挣扎着打开自己的思想,即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并非达成目标的工具,而是目的本身。上岸是外在结果;备考期间的学习才是每个人所真正期望的目的。02 心态:淡化目标,保持勇敢我也是被焦虑困扰的选手,常常在初试备考期间为此接受无用信息。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选择题答案时,我差点弃考第二天的专业课;知道自己擦线进复试时,我颓废了几个月;直到复试前两天,我还在妄自菲薄,觉得自己简历过于一般。即便百般焦虑,极限操作还是在我身上发生了:初试第二天我还是冷静完成了专业考试,这时考场上考同专业的同学位子又空了好几个;复试前一周即便知道模拟会让我心态崩溃,我还是一遍遍找人模拟,发现问题并完善自己的答案库;复试前一天,我没有复习或焦虑,而是平静悠闲地度过这一天,第二天复试留给老师好的状态。经反思,我认为缓解焦虑有两个步骤:一是淡化目标。焦虑多是因为过分在意结果。回想自己逆风翻盘的经历,在紧要关头我算是心无旁骛的,以至于忘记焦虑与结果。二是保持勇敢。如果无法淡化结果而继续焦虑,就先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一次。当然,真正解决焦虑的唯一途径就是实干。实干使人专心致志且充满自信。03 思维与工作习惯:海纳百川,制心一处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一直想要学习养成的。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喜欢反思而不愿名状的人。而在当下社会中,恰恰需要语言才能解放自我。在闭塞的个人房间逗留注定找不到出路,所以还是要勇敢走出房间。而这就需要如上文提到的“真正参与到世界中”。这并不是指成为善于社交的人,而是对自身精神世界进行一场场艰难的改革,让自己能够在每一观点上找到落脚点,或是让自己成为拥抱所有思想小河的大海,忘记接纳或拒绝本身。也是通过备考我才慢慢认识到,工作习惯即是能力。面对文本时迅速抓取出关键信息,再组织并有逻辑地输出,即是做事通则。比如打LOL的辅助位,既要盯住敌方,又要留意视野,在紧急关头下决定怼出哪个技能或是默默发育。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学习工作以及吃喝玩乐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大佬,我认为大佬级别的人物都是具备出色能力的,即便是玩,也玩得出色。虽然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但仔细品味,有效输入再到有效输出的做事通则就等于专注本身。在限时情况下迅速决策,正是需要专注;而耗时长且受到冗余信息困扰,多半是三心二意所致。是否制心一处决定了工作效率,而克服思维惰性本身就需要时间。这时意识到问题所在的我们不妨对自己耐心一点,引导自己按部就班运用“通则”,而不需盲目地打无意义的持久战。最后分享一首备考期间多次被我用以缓解焦虑的歌。求学的确是许多人的人生要事之一,但这不意味着要汲汲营营而无暇体察自我。再引一句“看清尽头的虚无才能享受过程的壮美”,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妨丰富一下今年目标,考研不仅为了上岸,而是为自己的独特性赋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事法则,努力让自己成为容纳百川的大海。

夜碎

哪些大学的学生易被推免进入北大?第一是本校,第二很多人想不到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愈多的考生选择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既能缓解自身的就业压力,同时可以提高自己未来工作的筹码。考研的很多学生都朝着“名校名专业”去的,很多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成为考研学生首选。北京大学作为国内的最高学府,其管理学、理学等专业更是大受考研学生青睐,光华管理学院、北大汇丰商学院每年都被考生挤破了头,但其中一批学生却因为各种原因享受到了被免试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的待遇,真是让“硬考”的人羡慕不已。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下国内毕业生最容易免试进入北京大学读研的十强高校名单,估计很多在读并且准备考研的本科生要偷着笑了。从该十强榜单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本校保送学生妥妥站了第一位,很多人说北大的学生要么出国要么深造要么创业,如果保送研究生估计也真是看不上其他高校,只能是本校了,所以本校人数最多,绝非校内保护那么简单,毕竟人家本身的学生最好,何必把大把名额给别的学校。清华大学不在其列,也是正常不过,原因各位自己脑补。排名第二的学校竟然是武汉大学,确实让很多人没想到,这主要是北大、武大在专业上的相似性较多,并且最近几年二者的交流合作项目很多。这十所高校都是清一水的名牌大学,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所以考研本科出身还是至关重要滴。最后,请大家讨论下,到底怎么才能获得保送名牌大学研究生的资格呢

散则成始

金融专业最强的有哪些大学?这些学校才是内地大学金融top5!

专注高考、大学、考研及读博欢迎关注:博雅燕园国内那些大学的金融专业最强?首先需要界定一下金融专业的实力包含的范围。在小编看来,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的整体实力,应该是指金融学这个学科及相应的专业的整体状况,应该既包括本科阶段的金融学各个方向及金融工程方向,也包括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型的金融学、金融工程硕士,以及专业型的金融硕士(MF)和金融学博士的水准和实力。这样界定以后,就可以把一些金融名气很大但整体实力其实并不太强的学校“摘”出来。比如上海交大,其高级金融学院自建立后,十年来,发展很快,使得交大的金融实力突飞猛进,但其实力主要体现在专业型的金融硕士领域,名气虽然越来越大,就业极好,但如果从金融整体实力来看,还是显得“单薄”,完全无法与传统的北大、人大等金融强校相抗衡。目前,内地大学金融整体实力最强的几所学校主要是:北大、清华、人大、南开、西南财经大学。从最近四十年的历史发展来看,北大、人大、南开、西财都是比较传统的金融强校。本世纪之前,人大、南开、西财都是金融领域响当当的角色,尤其是人大,一直都被公认为是内地金融第一强校。南开和西财各自也实力不俗。那些年没有学科评估,但这几所学校在金融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是公认的。不过,随着本世纪以来,高校的重新调整和洗牌,金融强校之间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并且增加了金融专业硕士这样一个大的类别,进一步加剧了各自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在于北大和清华的迅速崛起。北大的金融底蕴一直很强,但在本世纪之前,整体实力尚不及人大。但北大以自身的优势地位和强大的平台实力,在本世纪以来,搭建了光华学院、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生院、深圳汇丰商学院的强大金融组合平台,并且各自发展很快,整体性实力大涨,已经超越了人大,而位居第一。清华在本世纪之前金融实力不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尚不及南开和西财。但本世纪以来的接近二十年时间里,以清华的平台和影响力,不但搭建了清华深圳研究院的新平台,其本身拥有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实力迅速增强,已经几乎可以与北大光华学院相抗衡。更重要的是,清华吸收合并了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也就是现在的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这个学院虽然没有本科生,但研究生(包括硕博)实力极为强大,行业内的影响力更是顶级的。由此,清华金融实力大增,虽然目前整体实力似乎依然不及人大,但影响力则似乎犹有过之。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传统金融强校受到冲击,人大虽然被北大超越,尚能基本保持实力和影响力,南开和西财则有下滑的趋势,实力和影响力均有退步,不过,直到今天,这些学校依然算是金融强校。如果非要给出内地大学金融实力top5,则排名依次应该是:1、北大;2、人大;3、清华;4、南开;5、西财。北大作为内地大学中金融最牛的学校,应属公允。你对此怎么看?

目识

四战北大汇丰金专终上岸!二战的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昨天早上收到来自宁同学拟录取的喜讯,20考研四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专硕,最终收到了理想院校的拟录取通知。我特别想和21考研的同学们分享下这种喜悦。宁同学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考研四年,从未放弃。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四年的时间,三次失败,真的值得吗?”上周六学长学姐系列讲座中,选择二战吉林大学并成功上岸的小月同学也有提到“只有当你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考研之后,你才能够全力以赴”。宁同学的上岸,不仅是因为自己一年又一年的付出时间去努力备考,而且取决于他面对前三次失败不放弃的毅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有的同学在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的状态。想要二战又不敢二战,觉得自己‘’第一年在学校复习都考不上,毕业之后真的有时间有精力准备考研吗?”作为一个金融专硕和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的辅导老师,我除了可以教给大家专业课应试重难点、复习技巧、答题策略等知识外,我还想告诉大家:一次考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考研失败不能够代表你没有能力不能够代表你不适合继续深造不能够代表你是生活的失败者请不要再否定自己给自己点信心和勇气就算不再选择考研生活中同样有其他值得期待值得去挑战的事情等待着你如果你选择二战甚至三战/四战不要再怀疑自己不要再暗示自己不行你需要做的是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然后在这一年加倍付出,加倍努力如果你想成功如果你已然明确自己为何考研你需要一个可以帮助你取得高分的复习规划留言或私信即可获得针对性二战复习规划

鬼三惊

考研:金融学实力强大的名校主要有哪些?专业课试卷难度怎样呢?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金融专业最近十年来一直是热门专业,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在向“后工业时代”迈进的过程中,金融行业作为“经济的血液”,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应地,对金融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专业逐渐热门起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预计,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人才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不过,从现实看,这些年金融专业的热门,使得很多高校也大规模增加了招生和培养力度,特别是2010年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金融硕士(专业型,MF)的出现,更是从制度上做出了大力培养应用型的金融人才的举措,金融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在近年来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很多大学新增了金融专业,大大扩充了金融方面的人才培养。因而,从当前的供需总体来看,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有供大于求的趋势。自然,如果选择学金融,就需要从高端着手,也就是进入金融名校,获得专业的良好训练。实际上,金融行业本身属于服务业,学习该专业本来就需要“高大上”,名校背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筹码。国内拥有比较强势的金融专业的名校,主要有两类:一是985综合性名校,二是知名的财经类专业院校。按照人大经济论坛的视角来看,国内金融学科及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主要是如下这些学校。从综合性大学来看,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北大、南开、复旦、中山、武大等人文社科类强校,具有强大的金融学科实力;从专业型院校看,主要是西南财经大学、两财一贸等院校的金融实力强大。值得一提的有4点:1、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实力强大,是传统的金融强校,南开、西南财经大学等学校也是传统实力强劲的金融强校。2、近年来,北大以光华学院、经济学院、深圳汇丰商学院三驾马车,方阵式的发展下,金融学科实力,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都实力强大,已经有凌驾于中国人民大学之势。3、清华大学在经管学院和五道口的强强组合下,也实力强大;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蓬勃发展,影响力日增;这些学校虽然以前不以经济金融类见长,但基于它们本身强大的平台优势,在大力提升经济金融方面很有优势,获得了迅猛发展,在金融领域影响力越来越大。4、从就业来说,金融还是以名校+学科实力为主要衡量标准,特别是名校优势很重要,所以,北清复交及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很大优势,是国内属于第一梯队,而南开、厦大、武大、两财一贸等属于第二梯队,西南财经、中南财经、东北财经等属于第三梯队。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打算考名校金融研究生,主要以第一二梯队为主,尤其是第一梯队,认可度最高。从专业课试卷难度来看,一般来说,认可度越高的学校,专业课难度越大,所以,第一梯队的北清复家及中国人民大学难度最大,这一点,可以从它们的历年专业课试卷中看出来。试卷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灵活性较高,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往往多以主观题的方式大分值考察,很容易丢分;二是阅卷标准比较严,往往有“压分”现象(名校压分是常态)。因而,如果考名校金融研究生,跨专业考生需要适度谨慎报考,因为对跨考生而言,专业的思维框架往往没有建立起来,考这类名校,专业课方面容易吃亏。你觉得金融专业好就业吗?你打算考名校研究生吗?

黑头发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办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金融论坛

2020年7月3日至6日,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金融论坛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学院严格落实北京大学和深圳市各项防控要求,精心准备,妥善安排。近140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各大顶尖学府的优秀学子,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邀参会,与北大汇丰展开了一场来之不易的线下相约。为期四天的论坛中,同学们亲身参与论文展示、个人面试、素拓活动、师生座谈、才艺表演等活动,真切地体会到北大汇丰的多元与包容。“我们不一样”——北大汇丰初体验7月3日下午,参会同学陆续抵达酒店办理入住与报到手续,随后出发前往学院。到达学院大楼后,同学们在辅导员学长学姐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照片墙、金融实验室、未来媒体实验室、马车轮等“著名景点”加深了同学们对北大汇丰的了解,同学们也领略到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感受到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酒店入住参观学院晚上7点,论坛交流会在学院大楼501教室举行。14个小组分别上台进行小组自我介绍,同学们脑洞大开,结合才艺展示,展现出“‘95后’不一样”的青春风采。随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具体情况。海闻从一组数字带领大家初窥学院概况,从“能智体德”全面发展、塑造扎实基本功等方面展现了北大汇丰“不一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小组风采展示海闻介绍学院情况“高手过招”——论文展示见真招7月4日上午9点,论坛正式开幕,汇丰商学院冯艳教授致开幕辞并介绍了与会领导和老师。本次论坛设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微观金融市场及银行、宏观经济及政策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网络金融经济与其他和媒介与社会研究七个议题。此次论坛为全英文展示与交流,同学们认真准备并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论文展示,与参会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分论坛的同学认真聆听发言,积极探讨学术问题。论坛现场“青春无敌”——素拓联欢显风采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大家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在完成团队协作任务的过程中增进了友情,也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新奇有趣的小游戏、严肃又不失风趣的教官,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月5日晚7点,联欢晚会正式开始。各个论坛的同学们都献上了精心编排的节目。悦耳动听的歌声、律动十足的舞蹈、叹为观止的朗诵,“学霸”们脱下正装,向老师与同学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自己。青春有你你要喝Mojito吗?“后会有期”——师生相约再相聚7月6日上午的教师见面会环节,来自经济、金融、管理、财经传媒领域的教师代表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验,并介绍了学院的各项目。教师见面会下午的论坛闭幕式上,汇丰商学院马琳琳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肯定了参会同学优秀的学术能力,更将“research”拆分为“re”和“search”两个词源,强调研究需要不断探寻,不断打磨。马琳琳发言第三论坛的王思祺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达了对北大汇丰各位领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学长学姐的感谢,并分享了这四天的难忘经历。王思祺发言海闻、汇丰商学院副院长朱家祥、马琳琳为本届论坛中表现出色的三个小组颁发了最佳团队合作奖、最具学术风采奖和最佳创新精神奖,并为各个论坛颁发了优秀论文奖。最具学术风采奖最佳团队合作奖最佳创新精神奖优秀论文奖四天三夜,老师与同学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排除万难,相约北大汇丰。在这场“不一样”的相约中,学霸们“高手过招”,展现出“青春无敌”,短暂而充实的活动让同学们锻炼了能力,挑战了自我,收获了友谊。青春有你,未来可期,期待未来再相遇。大合影信息来源: 汇丰商学院文字:王紫蕾| 摄影:陈茁、孙静

伊角

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5大生源地,山东高居第一,北京遗憾未上榜

北京大学据了解,北京大学2020年共迎来了9301名研究生新生,其中硕士生6333人,博士生2968人,研究生新生当中,内地生有8541人,港澳台生160人,留学生600人。01.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校区分布今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中,在校本部(燕园校区)学习的同学有5806人,在深圳研究生院学习的新生有1254人,在医学部学习的新生有1435位,在大兴校区学习的新生有806人。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校区分布大兴校区主要是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深圳研究生院是北大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国际法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2.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学习形式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全日制研究生6137人,非全日制1729人,北京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在双一流高校中还是比较高的,这些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分布于光华管理学院和汇丰商学院。北京大学研究生新生学习形式北大2020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中,有3923人为专业学位(硕士生3870,博士生53),有3943人为学术学位(硕士生1727,博士生2216),硕士生专业学位新生规模是学术学位新生的2倍有余,博士生则以学术学位培养为主。03.北大研究生新生生源地及主要毕业院校2020级研究生新生中,山东籍新生有801人,高居北大生源地第一,河南籍新生有619人位居第二,河北籍新生有534人位居第三,湖南籍新生有397人位居第四,江苏籍新生有393人位居第五,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河北省稳居前三,第四和第五位在江苏、湖南、湖北三省之间来回变化。比较意外的是,北京是北大本科生的第一生源地,但却不在研究生新生五大生源地之中。北京大学研究生各省新生人数TOP5从新生本科毕业院校来看,北大本校的学生最多(1572人),占比约20%,除了北京大学以外, 研究生新生来源比较多的3所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185人、南开大学162人、中国人民大学161人,这三所名校都是工科实力相对较弱,但人文社科和理学学科实力比较强,这和北大的学科优势也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