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第一名北大汇丰学姐新传考研经验贴不过满腹

第一名北大汇丰学姐新传考研经验贴

阅读提示1 作息2 参考书目3 时间分配4 笔记5 手机6 框架7 论文8 理论联系实际9 考前考研过程中其实有很多个坚持不下去了的瞬间,就会开始幻想自己考上后给学弟学妹们写经验贴的光辉时刻(……),现在开始写了却发现很多过程中的细节其实都忘了,但我会尽力把自己当初很迷惑,想从学长学姐经验里看到的东西写出来~(也安利你们这个方法,每次不想学习就想想自己考上了朋友圈怎么发之类之类的就会动力满满哈哈哈,(///▽///)也不是虚荣吧,人本来就是社会人啊~)插入一段背景介绍。我本科是某985小语种,大学期间吃喝玩乐,绩点一般,四六级一般,新传方面零基础。报考专业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排名第一,初试分数:政治72,英语89,专业一130,专业二139,总分430。一、作息备考时间大致是从2017年4月开始,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划开了几个部分。4月~5月底:我在2017年的寒假最终决定报考北京大学汇丰财经传媒,但是因为懒又拖到了4月才开始。正式开始复习之前只看过一遍郭书,但是看完也就什么都忘了,可以说是零基础。由于本专业课程仍然很多,这段时间每天只能保证每晚3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周末偶尔会全天学习,但是吃喝玩乐这个时候还是正常进行的~5月底~6月底:期末考试到来,复习被迫完全中断,包括英语。7月~8月底:狠狠心留在学校开始了全天复习的生活。但是每天开始学习和结束学习的时间都很随意,大致是9:00~11:30,15:00~18:00,19:30~21:30,一天不到八小时。这段时间看电影下馆子的次数已经极速减少了。但是晚上回宿舍还是完全不碰跟学习有关的事的。9月~考前一周:9:00~12:00,14:30~18:00,19:30~21:30,这个学期我还有每周十四小节的本专业课程必须得上,由于专业特色时不时还得准备pre,除了这些不得不做的事之外,我基本都在图书馆。作息来说跟上一阶段差别不大,但是慢慢能够静心学习,也找到了很多乐趣,效率高了不止一点两点,不再需要借助类似forest之类的工具来强迫自己学习,隔三差五罢工在宿舍躺尸的频率低了很多,也逐渐养成了晚上躺在床上看每半小时剧或者刷半小时微博的空档看几篇相关推送的习惯。最后一周:8:30~11:30,14:00~17:30,18:30~21:30,为了适应考试时的时间安排强行调整作息,因为心态其实有些崩,晚上回宿舍也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了,不完全统计这小七八天晚上十一二点几个小时在床上看了200多篇论文……考前一晚还破天荒地熬夜背了个肖四。去年这个时候我刚刚开始兵荒马乱地准备考研,也是我像寻宝一样疯狂翻看学长学姐们的考研经验的一段时间。当时大部分帖子给出的建议是类似“刚开始复习时时间不要花太多,保证每天五小时以上就够了”,把每天撑死只能保证三小时的我吓得够呛。其实作息这一块真的因人而异,你们需要关注的不是每天花了多少时间,老师不会因为你每天起床早睡得晚就多给你几分。真正关键的是复习的质与量,以及你是否会因为别人的复习状态而受干扰这两项变量。就我本人而言,我自我定位是学习效率较高,而且心态特别不羁,就算在群里看见别的小伙伴又复习到两三点也觉得考上的必须是我(……),加之多次尝试早起反而影响精神,所以我就没有强求每天的复习时间有多长了。如果你们对自己的复习状态不放心,又很棒棒能早起,或者容易受别人影响,那完全可以适度拉。二、参考书目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这本书我都不知道自己看过多少遍,写得很简单容易懂,适合跨考入门。而对于考研后期,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的框架十分清晰,以及知识点比较全。当然相对来说深度就有所欠缺啦。2.《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相对来说理论解释得比较深入,我自己从头到尾翻了两遍,另外技术学派和批判学派以及效果研究的部分理论在磨炼论述题的过程中时常拿出来回顾。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弗林是官方参考书里传播学类最好懂的一本了,我看的太迟了,只是粗略地过了一遍,记录了一些其他书里没有的知识点,但是当时很后悔没有早点看。4.《传播学概论》许静个人觉得精华应该在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等这里部分。5.《网络社会的崛起》卡斯特从往年真题中可以看出来卡斯特的理论非常之重要了,不管今年会不会考到,把他的理论运用在论述题的回答里也是很好的哇~建议不要留在十月之后看,因为这本书比较难懂,有大量的数据,看完花的时间很多,且会产生“我看了个啥”的懵逼感,最好在暑假左右,给出比较紧凑的一段时间一鼓作气看完,并配合论文加深理解,整理其中的理论,比如信息资本主义、第四世界理论、大众自我传播等等。6.《新闻写作教程》徐泓其实科班出生的同学应该就不用看啦,但对于我这样的跨考党来说还是挺有必要的。我应该是四月看完的,大概花了一周,每天一小时,很好读,但是其实关键在于自己学着写啦。7.《新闻社会学》舒德森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写新闻学,可以配合传播学里的控制研究板块整理同时服用。8.《社会研究方法》1巴比 2风笑天比较早开始复习的同学其实可以以奥利奥式复习法,先看风笑天打基础,再看巴比加深理解,补一些知识漏洞,最后复习记忆再用风笑天。但是如果你比较迟才开始的话,选择一本就好啦,巴比的书写的也很好懂,还有大量有趣的例子,但是框架不太适合记忆,风笑天的书就可能更适合考研复习一些了。9.《网络传播概论》(最新版)彭兰收获非常之大的一本书,不仅是内容,还可以好好研究其中的小标题,看看是从哪些角度分析新媒体,会对简答论述有很大的提高。10.《新闻学概论》李良荣新闻学我只看了这一本书,新闻史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跳过,建议第一遍看就可以以名解的形式整理笔记,比如“新闻来源”“硬新闻”“新闻价值”“两个新闻场”等等,之后就只看笔记就行了。11.《陈力丹带你读传播学经典》我自知自己看过的专著少,且时间有限,就走了这么个捷径,看完整理了一下每本名著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也有了不少自己的感悟。另外想提醒大家并不是书看得多就好,比起看了多少书,更重要的是你在看一本书的过程中把多少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再次三、时间分配关键其实也在于个人定位,所以这一部分我不会给出建议,而是给出我怎么确定自己时间分配的思考过程,你们也可以按照这几点来审视一下自己~跨考与否:因为我是跨考,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专业课上,4月到8月底每天除了用百词斩背一下单词只看专业课,9月开始政治和英语的正式复习,政治隔一天一小时,英语每天一小时,多花一分钟都很心疼。即使是考前最后一周其他人都结束看论文阶段开始狂背政治的时候,我也在继续看论文,每天只抽出两个半小时背肖四,。结果证明我的公共课还是可以的,并没有拉后腿。英语水平:我高考英语147,大学英语成绩不太高主要是因为听力差一点,而考研不考听力,所以我的策略是英语尽量不花时间,9月开始复习英语后每天背单词外,先看了一遍丁晓钟的英美外刊超精读,然后每隔一天一小时解决一张真题卷(不包括作文),第二天一小时思考错题,完成作文。(我应该是属于极端派了,因为考研过程中不清楚自己跨考专业课到底是怎样的水平,一点时间也不敢少花,当然你们之中的跨考党不一定要像我这样,毕竟公共课真的也很重要了。)专注能力:我每天的时间分配特别的零散,都是以一小时断开的,因为我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看一本书久一点就烦,而换着看就更容易保证高效率。这也是为什么一本书我经常要看一个多月(每天都只看一小时)。当然这种做法也是有利有弊的,身边也有同学。四、笔记笔记真的很重要!一定要自己做,不要依赖学长学姐的笔记!做笔记其实不仅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还决定了你最后背书阶段手头资料的质量。我自己的笔记没有按照传统5w框架来,而是分成了名词解释部分和简答论述部分,名解是从传播学、新闻学、研究方法多本书以及新媒体、技术方面中搜刮来的一些概念、理论。这个笔记是要全部背诵没商量的。简答论述笔记则是整理了很多我觉得自己可以用上的理论。另外,用自己熟悉且擅长的方式做笔记,有人喜欢打字,有人喜欢手写,有人能做漂亮的思维导图,有人只能记些潦草的要点……都没关系,只是切忌形式大于内容。五、手机我的考研过程中依旧极度依赖手机,但是强迫自己每完成一个小时的复习任务才能玩一会儿手机。适度的放松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直玩手机也是绝对考不上的啦。另外一定要向大家安利微信搜索,非常好用。不管你想查论文查理论查任何一切,只要在微信搜索里输入都能找到,还能过滤非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在一众新传考研公众号的相关推送里寻找需要的东西。六、框架这应该是每一个考上的人都会极度强调的东西。单独成段以示重要。(另外这应该也是我在班里收获最大的东西了?)七、论文看论文也是应试的一条捷径。在看的过程中关注三点:一是提出的观点、理论;二是行文逻辑;三则是专业的表述,包括小标题的设置、学术化的语言。八、理论联系实际每一届的学长学姐都会告诉你们,不要背,背书是上不了北大的。但在我的备考过程中,我发现背诵与记忆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初期的刷书过程中,单独的背诵没有必要,重在理解,可以以多次阅读加深记忆。但是在复习后期,背诵必须是一个单独成块的日常任务,且依自己记忆能力不同,不能开始的太迟,否则非常影响最后冲刺期的心态以及大量公共课复习任务的完成。以理解的姿态记住理论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怎么用。我高中的地理老师特别爱说“死去活来”地学习: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去灵活地运用,这才是我们复习中需要达成的成就。生活中基本每一件,我们所遇到的、近期的热点新闻、看的电影……都可以用传播学理论或者更广范围,社会学的思维来解释,总学术化的语言来阐释,并形成自己的套路。这不仅可以帮你应对名词解释中不熟悉的考点,还可以助你在简答论述题中迅速解剖分析对象,形成有逻辑贯连的几个答题点。比如“贿赂”(当然不会考这个)如何解释呢?比较基本的有以下几点:1主体:社会经济地位有差别的两者;2动机:以经济资本交换社会、文化、政治等资本;3行为表现:送礼、送钱;4定性:非正常,不利于社会系统有序运行。如果是简答论述把每一点列出来后就可以开始头脑风暴搜集和这一点有关的理论,使论述显得更有力量。九、考前心态最近疯狂痴迷吃鸡,我这样实力不太强的小白通常都选择打野,在最后进入决战圈之前猥琐发育,给自己积攒充裕的装备,为最后一战提供最佳状态。考研其实也是这么一个过程,按我喜欢的一个作家小姐姐的话来说,漫长的备考期间,我们都是在悬崖下练功的女侠(或者少侠)。而我要强调的是,不仅要练功,我们还要为最后决胜局积累两个装备。第一个是资料包。我自己的资料包很多但不杂,分为:1用来背诵的名词解释笔记,囊括了几乎所有传播学、新闻学、互联网、社会研究方法提到的概念。2论述题中可以当作特约嘉宾出场的理论,包括受众研究、效果研究、批判学派、结构功能主义、符号学等部分。这一部分不用来背诵,而是反复看加深记忆,达到看到对应的题目能灵活调用的水平。3新媒体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板块,涉及大量简答论述中可能考到的考点,比如去年的“短视频”“共享经济”。4时事。这一块做两用,首先可以成为你的论述过程中的论据出现,展现一种通古博今的气质;其次时事可能充当论述中的题眼或者评论的话题出现。这两个用处要求时事资料包中不仅包括是什么,还要有为什么、怎么处理/解决等进一步分析过程。第二个是心态。在备考过程中,一定做到:克服懒惰,克服不自信,克服拖延症。可以通过给自己设置每星期或者每两星期、每月一次的休息时间,奖励自己并舒缓一些不对劲的情绪。但是备考过程中每一次心态爆炸其实都只是小怪物,别扭一会儿就又可以继续学习了。但考前很有可能会迎来大boss,具体表现为:我这样怎么可能考上?要不明年再考算了?背不完了怎么办啊!考砸了考砸了……我在考前陷入了无法被他人肯定拯救的自我怀疑中,甚至差点没去最后一门考试,但是你们看啊,我还在这儿给你们写经验贴呢。所以一定不要相信自己在非正常状态下作出的主观判断,考前只要相信自己很棒就ok。我想说其实没有任何人在任何一场考试前会觉得自己是完美地准备好了的,但是考试来了,我们躲不开,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相信自己,把自己已经学到的展示在卷子上就够了。每个考研人心里都有一个一定得考上那儿的理由。一定要好好保护好这个理由,不要让自己最初的梦想被旅途中的尘土蒙上。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亚裕

20跨考北大汇丰深财一战上岸:分享深度焦虑患者的考研自救手册

六月过半,大多数小伙伴的复习工作都会进入胶着状态,刷完基础书目和官方书目,却抬头四顾心茫然。恭喜你,如此迷茫焦虑会伴随你度过接下来的备考岁月(当然也会有心态平稳的佼佼者)。反观我自己,在过去备考日子里也一直焦虑,也曾无数次幻想上岸后写经验帖的场景,并且逐渐拥有那种想要把自认为好的学习方法留存下来的迫切心情——如今想来,或许这份心情就可以体现为一种进步吧。本人一战跨考深财,虽然上岸,但成绩对我来说过于一般,然而经历过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答案(客观题只拿29分)心态崩溃还坚持考完专业课,也经历过仅一周准备复试,我相信考研除了一股脑儿的努力,还需要技巧,当然也需要运气。总之,一路以来就如小马过河,许多学长学姐的经验帖就如指引,对我复习备考时候的读书方法、笔记方法有很大帮助,在迷茫时被我拿出来一看再看。我希望下面的长篇大论也能给小伙伴们带来帮助。除了经验帖常见的如传统艺能般的学习方法,我还会针对我个人所经历过的极限操作,从心态建设、思维与工作、学习习惯进行说明。一、“传统艺能”篇01 备考四阶段:布局—提升—蓄能—突破首先说明备考进度,因为具体学习方法是围绕学习节奏,也就是备考进度来展开的。仅供参考,每人学习节奏各异。第一阶段,即是打地基阶段,主要工作就是通读教程、打好知识基础的全面布局任务。三月份:由于跨考,我首要就是把基础书目通读一遍。三月份时,我就开始着手读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李彬《传播学引论》、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这些书算是让我踏进了传播学大门,虽然都是侧重基础知识,但是每本书风格各异。后面读书部分会提到每本书的特点。一开始读书,我没有刻意去抓重点,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而是拿着铅笔在书上给那些能让我迸发思想火花的语句或观点做标记。四月份:三月份开始着手的书当然不是一个月内读完的,这段时间我依然在读上面提到的书。有趣的是通过不同基础书目的阅读,我可以看到不同学者对同一理论或假说的表述侧重、表达风格、思路逻辑都有不同。通过这样的比对,我对具体知识点的了解角度更多元。此外,还加上了曹林《时评写作十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五月份:五月前半段,我陆陆续续完成对传播学、新闻学基础书目阅读;五月后半段,我自认为读完基础书目就可以应试了,所以就开始迫切想要练题。因此,我就去拿真题洋洋洒洒作答,当然答案多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但这个时期的答题可称为“答题思维的萌芽”,每每作答完毕,我都会看一遍,发现自己不少问题:没有分点作答、没有清晰明了的角度、语言措辞不出彩等等。或许这个时候要写出一篇精彩答案很难,但这种实践之后的反思让我对满分答案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样形成的认识我认为比通过参考优秀答案来形成答题思路更为深刻。六月份:这个月的工作直接促成了我对知识掌握上的质变,也就是开始着手做基础知识的笔记。经历了答题初尝试的受挫和复盘,我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掌握上仍然不成体系、不够扎实。这个时候我才认识到经验帖中提到的笔记的重要性。通过比对框架较为清晰的教程目录,了解学科研究的切入角度,我建立了基础知识的框架体系。此外,汇丰财经格外重视对社会研究方法的考察,所以我还读了风笑天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由于此书框架清晰、知识点相对简明扼要,所以我以此书为框架做了早期比较粗糙的研究方法笔记。第二阶段,即是基础夯实阶段,主要就是整理笔记、补充阅读以巩固提升的工作。七月份:简单说,这个时期工作仍然是读书、做笔记、练题。主要补充阅读了彭兰老师《网络传播学概论》、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此外,历经六月份的学科框架梳理,我开始通过笔记整理来进行知识全面掌握和巩固。早期在不同书目的对读工作中我觉得收获颇丰,因此围绕一个知识点、理论、假说做笔记的时候,我也常常拿出不同教程来对读和整理。此处安利董璐老师的《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这本书就像一本辞典,我可以根据需求调取相关知识点来补充笔记。每日to do list,做完后涂黑,复盘时会有成就感!八月份:主要任务仍如七月份,但工作质量一直在提升。在这个月份里,逐渐焦灼的心态促使我每天睡前醒来记忆基础知识:在手机日历里简明扼要地默出昨天学的知识点,以背景、提出者、研究及其观点结论、意义与批评、发展为骨,以关键词为肉(也就是所谓的得分点,老师改卷时乍一眼望过去所抓取到的信息)。手机日历中的每日复盘由于汇丰财经之前都考过实务评论,所以这个时候我也开始练习评论写作。每天我都边吃饭边看公号评论(值得关注的评论公号推荐见下文)。读评论时,主要抓取的信息一般是主旨句、行文中的分论点,还有总结升华。在摄入的基础上,我尝试着围绕新闻时事模仿输出评论,并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互相提出意见。这样的工作让我练笔同时还能保持对新闻时事的敏锐度。这段时期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整理,我也开始思考规划专题笔记。起初我也是一头雾水,随意挑了一个专题“网络民族主义”便展开,直到做了一两个专题后才意识到不成体系的问题,才真正开始着手规划出自己的专题笔记大纲。因此,我认为不论基础知识或是专题,大纲框架都是重中之重,在考场上体现为一种答题逻辑,即明晰的答题维度。对于公共课部分,八月份我才开始读肖大大的政治教材;而从三月份到八月份我一直坚持每天背诵300个单词,把考研必背单词刷了两三遍。在暑假前期,我完成了英语一的阅读真题一刷,大概一篇错2-3道;在暑期后期,我两天1篇地二刷英语一阅读,保证全对无误。扇贝单词每日打卡,偶尔也有偷懒第三阶段,即是提升蓄能的量变阶段,主要是整理专题笔记的工作。九月份:主要工作是整理专题和补充阅读。经过对汇丰财新的所有真题的梳理分类,我根据这些类别整理专题,主要参考论文和公号文章。此外,由于自知在社会研究方法仍薄弱,我就补充读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也逐步完善了这方面的笔记。有时因为没有专题思路急得抓耳挠腮,我就在学校图书馆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书架前看书来缓解焦虑。这段期间囫囵吞枣读了很多著作,一旦遇到令我能够迸发我思想火花的观点,我就记录下来。陆陆续续读了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和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等等。十月份:这个月我继续重复着专题整理工作,同时也复盘、记忆基础知识,定期进行实务训练。对于专题工作我在这个时期已相对熟悉,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现状+原因+影响+意义”来展开,并且注重实例和名言补充。而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主要是用自己做过的笔记highlight和批注。此外,公共课占用时间的比重也随之增大。政治成绩不佳,客观题仅29分,此处不作赘述;英语我开始每1周限时训练1-2篇英语二真题阅读,做完之后我都会花一两天的时间来复盘,画出篇章结构的mind map,此外还把错题归纳出来,分为细节题、主旨题和词义题等。如此一来,我逐渐能够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拆解题干并抽出它的原本面貌。第四阶段,即输出突破的质变阶段,主要工作是复盘、补充笔记和限时模拟。十一月份:这时我把电子笔记都打印出来,每天花2小时复盘基础知识:我用上1小时回归参考董璐老师《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手写补充知识细节,在这一小时里面不会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脑海中梳理每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抓取细节与关键词。通过这样知识补充和理解,合上笔记,趁热打铁地完整默写出刚才所复盘的知识点,也是用上1小时的时间。专题笔记部分我也继续做完善,主要是完善分类和专题内的细节,让专题本身更贴合论述题答案的要求,也就是名言引入或升华、新鲜实例支撑,和全篇的结构调整。公共课英语进入到作文复习阶段。大概了解作文结构之后,我通过对真题写作练习和比对范文,完善自己的作文。此外,还会参考广为流传的亮点句子,给自己的作文增色。最后修改得较为满意了,我就把作文拿给一些英语好的小伙伴,让他们帮我提意见。而这样工作是按照作文题材类别展开的,最后基本每一种题材都有一篇我自己定制的“范文”。此外,针对限时模拟,我还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在模拟考班的督促下我终于开始限时完成卷子,虽然成绩一般,但这样练习无形中给我初试模拟的约束力。往往我一下午三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做完题抬头才发现天色已经黑了。十二月份:这时笔记补充已经告一段落,我开始追求效率地复盘和输出。这个时候的复盘除了默背基础知识,我还进行每天大概2-3个专题复习,同样地没有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又趁热打铁地默画出导图,画在每个专题的首页的空白处,作为一个大纲、目录。由此所有专题的框架都烂熟于心。同时,我还留意并记忆了专题中的名言或者实例,在吃饭或睡前在手机中把它们默出。通过模拟考班,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这两种题型上的短板,于是我每天晚饭后7点就开始花半个小时完成1道简答题或者5道名词解释,再参考答案找出自身弊病。 这段期间手写练习量达到高峰,后来考完收拾资料时才发现已积累了厚厚的一沓练习纸。除了专业课的训练,之前留存不动的2018、2019的英语二真题我也拿出来限时模拟。等到考前一周,我才在发现汇丰财新老师1月份发表的论文,才急急忙忙做出对应论文的移动范式专题,并且印象格外深刻。所以我认为,考研复习没有必要每个人进度一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信息摄入效率。有的同学可能等到考前才做完专题,没有我的复盘环节,但是TA的熟悉程度可能跟我复盘之后差距不大甚至更好。至于每日作息时间,不同于其他考研人,我相当有规律地熬着夜。我不提倡熬夜的,但是长久以来的熬夜习惯我也没法改变是吧。那时候我手机里也没有太多娱乐消遣app,只有听歌app,所以对我而言熬夜也不完全都是在玩,大多是记录对学习态度、对今日见闻的反思。具体作息如下:02 笔记:酝酿十月,一朝应试回首备考的日子,这里我想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备考十月仿佛是怀胎养胎、产子的过程,胎就是笔记,子就是练习与考场上的输出。可见笔记质量直接决定了答题质量,并且可以说是贯穿备考的始终。从以上详述内容上看,我的笔记生产进度大致是“基础框架梳理—全面扫描基础与细节补充”与“专题框架梳理—专题补充”,笔记利用步骤大概是“复盘与逻辑演练—输出默写或做导图”。生产阶段决定了笔记质量,后期利用阶段决定了熟悉程度。此外,笔记最终目的是为了应试,所以一定是要自己理解、消化过的东西,才能够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迅速调用笔记内容。由此,笔记必定是因人而异的。针对笔记生产,每个上岸的师兄师姐都会强调框架的重要性。我把自己的笔记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基础知识,一类是专题笔记。下面我会给出我自己对传播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框架梳理。首先是宏观梳理学科框架,我由几本基础教程出发来做。最基础的引入即是李彬《传播学概论》,由此我大概算是在传播学门口转了一圈。接着参考比较全书组织较成体系的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同时对读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做了以5w模式为框架的笔记。此外,通过刘海龙《范式与流派》和罗杰斯《传播学史》这两本书,我梳理了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和各个学派的前世今生。由此也算是踏进传播学大门了。如今反思,我认为入门一个学科,要先纵向地理解各个流派的学术源流、流派特点和知名学者和观点;此外,就是横向地了解,寻找学科研究切入点,就如以5w模式来理解传播。从不同角度切入做成的笔记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找到自己最能够理解掌握的角度来进行切入。除了对学科有个基础理解之外,接着就是从微观与中观层面梳理基础知识。中观地看,就是理解每一知识点或理论假说背后的角度,比如传播流研究是把受众置于群体当中来开展,而知沟假说就是把受众置于社会阶层看。每个具体研究的切入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可以有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个人心理等等。如果微观地看具体知识点,比如知沟假说,除了理解它的切入点,还要理解它的研究背景、研究如何展开、具体观点与结论、这个假说的特点与意义、批评和发展(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发展)。大概经典效果研究都是以这几个维度作为框架进行整理。至于专题笔记,这更是个性化产物,我又想打看似不恰当而自认为生动有趣的比方,每个人的专题笔记就如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宝宝,都长得不一样。需要强调的是,专题是丰富思想且应试的,专题框架可以说就是论述题的框架。专题工程之初,就是做出专题分类与规划。我主要是通过钻研真题的方法,总结出真题考察的方向,并以各个方向作为专题类别。像去年出了一道我完全不会的关于文化维度的题,它涉及到心理学和社会学,而我所做的专题并没有直接覆盖。但通过对过去真题总结,我做了有关新媒体与社会和社会学基础专题,由此我迅速在脑海里检索专题,通过“牵强附会”直接调取相关专题的知识点,最终也勉强写出具有框架逻辑的答案,不至于留空。因此,我认为,愈加细致全面的专题分类对于应试便更加有保障,但相应地工程量就愈大。基础知识笔记;新媒体专题中的细分项03 信息资源:设置个性化的信息环境笔记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大多数选手都是充分调用资源,来实现信息摄入与笔记生产的。关于信息资源这部分,我会围绕书目、期刊与网络资源和师长朋辈这些信息源展开。1、读书 书目部分,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书目,一类是用于呈现亮点观点的书目。下面我会简要介绍读过的基础书目的特点,方便各位看官食用,主要是依照建议的阅读顺序排列。李彬《传播学引论》:我个人认为这是跨考者必读的书目。首先体例相对完备、框架清晰,对入门者十分友好,印象中主要框架是[传播学+5w模式+批判学派]。其次,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但这样的框架和措辞就使得这本书对学派源流与发展的陈述相对不够细致,读完没有振聋发聩的感觉。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大多数新传学子都会读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由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展开,即从人内传播到全球传播,还有附带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简单讲述。这本书不论在我前期入门还是后期复习的时候,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大众传播章节的阐述让我对传播学历史上的经典研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它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传播学的书,书中一上来就介绍信息技术,让我有点蒙。主要介绍了传播技术,又涉及到传播研究模式、传播学中的符号学、心理学,也有经典的大众传播研究。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我相对艰难地把中文译本读完了。这本书很厚重,覆盖面广,观点也不拘于经典研究,而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引申。不过建议有英语基础的同学还是看原版好了,中文本实在难懂。后附有名词解释,可以作为基础概念的概览与理解,但不建议作为应试名词解释的答案参考。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罗杰斯《传播学史》:我个人十分推荐这两本书搭配阅读,先读前者,再读后者。前者可以说也是传播学子的必读书目,对学术源流与发展着墨甚多,帮助理清初学者的混乱思绪;后者则主要是从学科历史切入,配合刘书使用的话,就对传播学史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两本书读完便会真正认识到,传播学作为十字路口的学科的特点,她的历史就社科的历史。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关于新闻理论方面,我首先读的是这本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新闻学的认知。由于这本书的结构并不是那种传统严谨的教程框架,而是抛出新闻学中的关键词作为篇章名并进行解读。一方面,这就使我脑海中对新闻学认识仍是以那些关键词作为出发点的结构;另一方面,读起来相对其他新闻学书目有趣。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一本标准化的新闻学教材,对于建立新闻学的框架结构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当时跨学科追求新鲜感的我,过于标准化的论述有些乏味,而一些相对有趣的论述在传播学相关书目中有涉及。曹林《时评写作十讲》: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过去在书架旁匆匆翻看过的评论教材都是中规中矩,而这本书却像曹林老师在面前嬉笑怒骂,语言通俗且尖锐。看完这本书的收获不仅是学习了时评写作方法,还有认识到时评中应该体现的社会情怀。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可以说是一本辞典,我建议前期与后期都使用这本书。前期使用可以帮助你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有全面细致的认识;后期使用可以用于参照名词解释思路、补充丰富笔记。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其体系能够让初学者对社会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宏观认识,十分推荐社会研究方法零基础的小伙伴阅读。阐述措辞适应中国人思维,但覆盖面不广;能帮助我们建立体系,但具体知识点阐述不够深入。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语言相当的平实通俗,读起来相当顺畅。然而读完可能仍对社会研究方法一头雾水,因此我推荐先读风书。这本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是覆盖面广,援引例子甚多,能让社会研究方法在初学者脑海中有更为生动的认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这本绿皮的书也是我偶然在书架上看到的。在基础社会研究方法之上,还谈了研究方法如何应用于传播学研究,也引用了不少传播学研究的例子。在后期这本书也帮助我丰富了社会研究方法部分的笔记。相对非基础的、观点可用于论述题的书目,由于每个人书单最后都大不相同,此处我就不作赘述。如今回顾,我发现这方面的阅读可以根据真题方向或者是专题类别来进行。当时我的阅读并无章法,除了阅读官方推荐书目,其他书我都是在新传书架上随意拿一本便读。有些细读,有些囫囵吞枣。书单如下,按本人阅读细致程度排序:彼得斯《交流的无奈》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赵曙光《媒介经济学》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齐美尔《货币哲学》《陌生人》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詹姆士·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2、期刊与网络资源 当时我也是参照了上岸师兄师姐的经验帖去看一些期刊,然而论文都是做专题笔记需要参考时通过关键词或者新传大咖作者检索的,没有特别定期读期刊。我经常看到的期刊有:《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 《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此外,利用后网络资源也十分重要。现在大多数人的信息接触都是通过手机实现,所以利用好电子产品上的信息首要就是先设置自己的信息环境。微信上可以关注一批公号,养成空闲时浏览的习惯,比如:全媒派、清博舆论、36氪、虎嗅APP、华尔街见闻、钛媒体、北大新媒体、新京智库、CNNIC互联网研究、财经、丽水路观察、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风声评论,红辣椒评论等等。浏览器上可以建立书签来收藏网站,让信息信手可得。此处我要安利豆瓣书评。备考过程中,我常常通过参考高质量书评,借他人力量来理解一些晦涩的专著。这样自己一边读一边参考他人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就会更多元。当然,摄入信息不一定全是硬核的,不然可能负荷过重,因此我也会在休息消遣时上小破站看鬼畜,有时也看“巫师财经(有抄袭之嫌)”“Lindsay说”“硬核的半佛仙人”等等。3、师长朋辈之间的帮助 还在校园里的应届生就可以尽量利用教学资源,多多去图书馆翻书,多去请教新传专业的老师。还有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多去请教师兄师姐或者身边的大佬级别同学,在此我(li)要(xing)感(gong)谢(shi)一路为我耐心答疑的小王和师兄师姐。此外,还推荐大家可以多看看清北人复交的bbs或专用于校友经验分享的公号,比如“RUC思享”。这一部分内容就不局限于考研,但可以从中多体会一下大佬们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态度。04 输出:应试秘诀在于反复练题上面提到笔记生产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接下来这部分便是至关重要的输出环节,也就是练题。我具体的练题分为两个时期——答题思维萌芽期(7、8月)和成熟期(11、12月)。前者练题是不限时的,只是围绕题干写上自己的思考;后者是限时模拟训练,这一部分对于初试而言十分重要。11月时我开始为没有限时模拟和批改而焦灼,毕竟拿着一套卷子做3小时对于不太自律的我来说有点困难,最后我去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卷子是由胡师姐给出的,题型设计有专硕与学硕区分度,且在讲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对真题理解上的失误(比如研究设计题),发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答案的框架思维不够巩固。此外,每次考后的排名分层相对稳定,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和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悄咪咪地说一句,感觉那时排名和上岸排名情况有点相似)。虽然发现问题可以经由模拟考班帮助,但是解决问题、谋求进步还是得靠自己。通过胡师姐模拟训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我够对症下药,每天都花上1小时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答题思路和优秀答案之间的区别。除了内容质量过关,时间把控也很重要。我往往3个小时都是手不停地写,才勉强完成。可见,实现速度的首要是大量的思维训练,也就是练成即时反应能力,具体操作就是上文已提到的通过专题来训练。实现不留白也需要好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名词解释30-35分钟,简答题40分钟,剩下时间都给论述题。初试时我由于看错时间,造成时间安排上的失误,所以题目也答得不是非常满意。练题工具除了手表,还有就是网上可买到的答题纸。用这样的答题纸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可以适应和熟悉初试现场的答题手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初试考场上的焦虑。上考场之前务必带好工具,比如小刀橡皮等等。考场上我橡皮突然不见了,十分感谢隔壁的、上岸同专业的小L同学借了我橡皮。二、“抽象圣经”篇01 动机:参与到世界中,学习才是目的这里要谈谈明晰动机的重要性。如果要找出报考院校的优点,我们逛逛官网便可以列出清单。然而动机止步于此就太过单薄。不知何时起,身边刮起一阵热爱学习的风潮:社交平台晒学习成果,直播平台直播学习,视频平台发布学习vlog。人们举起终身学习的大旗,喊着热爱学习的口号,甚至考研帖里许多人说要一天学10+个小时。但实际上,明确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了什么比跟风苦干更重要。明确自己的动机与手头工作,首要的是真正参与到世界当中。我们无法突破现实信息秩序,但却可以从中谋求力所能及的改变——动用可能的网络资源、用心挖掘馆藏资料、勇敢去请教师长。切断无意义的交流,会减轻精神负担。在备考期间我频繁关注与反思互联网市场动态,在鹅厂实习时更加切身体会卡斯特所说的网络社会;备考期间关闭朋友圈,减少约局,却比以前更加充实。探寻、反思从而明晰动机比被动接受信息而涌入大流更容易实现目标,前者受到外在阻力较少。学校天桥,饭后放松身心的场所人是封闭的,在框架内接收一切信息;但又可以是谋求开放的,我们挣扎着打开自己的思想,即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并非达成目标的工具,而是目的本身。上岸是外在结果;备考期间的学习才是每个人所真正期望的目的。02 心态:淡化目标,保持勇敢我也是被焦虑困扰的选手,常常在初试备考期间为此接受无用信息。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选择题答案时,我差点弃考第二天的专业课;知道自己擦线进复试时,我颓废了几个月;直到复试前两天,我还在妄自菲薄,觉得自己简历过于一般。即便百般焦虑,极限操作还是在我身上发生了:初试第二天我还是冷静完成了专业考试,这时考场上考同专业的同学位子又空了好几个;复试前一周即便知道模拟会让我心态崩溃,我还是一遍遍找人模拟,发现问题并完善自己的答案库;复试前一天,我没有复习或焦虑,而是平静悠闲地度过这一天,第二天复试留给老师好的状态。经反思,我认为缓解焦虑有两个步骤:一是淡化目标。焦虑多是因为过分在意结果。回想自己逆风翻盘的经历,在紧要关头我算是心无旁骛的,以至于忘记焦虑与结果。二是保持勇敢。如果无法淡化结果而继续焦虑,就先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一次。当然,真正解决焦虑的唯一途径就是实干。实干使人专心致志且充满自信。03 思维与工作习惯:海纳百川,制心一处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一直想要学习养成的。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喜欢反思而不愿名状的人。而在当下社会中,恰恰需要语言才能解放自我。在闭塞的个人房间逗留注定找不到出路,所以还是要勇敢走出房间。而这就需要如上文提到的“真正参与到世界中”。这并不是指成为善于社交的人,而是对自身精神世界进行一场场艰难的改革,让自己能够在每一观点上找到落脚点,或是让自己成为拥抱所有思想小河的大海,忘记接纳或拒绝本身。也是通过备考我才慢慢认识到,工作习惯即是能力。面对文本时迅速抓取出关键信息,再组织并有逻辑地输出,即是做事通则。比如打LOL的辅助位,既要盯住敌方,又要留意视野,在紧急关头下决定怼出哪个技能或是默默发育。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学习工作以及吃喝玩乐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大佬,我认为大佬级别的人物都是具备出色能力的,即便是玩,也玩得出色。虽然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但仔细品味,有效输入再到有效输出的做事通则就等于专注本身。在限时情况下迅速决策,正是需要专注;而耗时长且受到冗余信息困扰,多半是三心二意所致。是否制心一处决定了工作效率,而克服思维惰性本身就需要时间。这时意识到问题所在的我们不妨对自己耐心一点,引导自己按部就班运用“通则”,而不需盲目地打无意义的持久战。最后分享一首备考期间多次被我用以缓解焦虑的歌。求学的确是许多人的人生要事之一,但这不意味着要汲汲营营而无暇体察自我。再引一句“看清尽头的虚无才能享受过程的壮美”,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妨丰富一下今年目标,考研不仅为了上岸,而是为自己的独特性赋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事法则,努力让自己成为容纳百川的大海。

19年考研最难的4个专业,就业和考研都是煎熬,学姐:咬牙坚持

前两天,2018考研分数已经能够查询了,真可谓是瞬间几家欢喜几家愁啊,小伙伴们考得怎么样呢?面对准备二战和今年打算考研的小伙伴,今天小编就来聊聊2019年考研中最难考的4大专业,小伙伴们要是有新的意见欢迎留在评论区哦!19年考研最难的4个专业,就业和考研都是煎熬,学姐:咬牙坚持一、医学俗话说:学文穷一生、学医毁三代啊。很多学医的同学都会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吧,就算临床比别人多读一年,又苦又累也依然只是学会一点皮毛,连博士生都如此难进的三甲医院,本科生又该如何?这就导致了百分之九十的医学生跻身于考研的行列,僧多粥少啊伙伴们二、法律法律硕士是专硕,法学硕士是学硕。法律硕士共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由于法学专业的学科知识十分庞杂且深厚,所以为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同学选择报考法律硕士,而法律硕士属于全国联考的行列,无论是考试的题目还是备考书都是统一的,对于一些跨考的伙伴们来说就更加的困难一些了。三、高级翻译学对于本科学习语言类专业的小伙伴们来说,考研的第一选择基本上都是翻译,而更加出众的就是高级翻译了。据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级翻译学院毕业生基本都到了国家的各个部委,良好的就业情况使得这一专业成为了报考的热门。而报考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即便是进了复试,被录取也是相当难了,所以报考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慎重考虑啊!~四、心理学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心理医学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心理学专业一般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的广,考研程度是相当难了!以上便是小编认为的当前考研最难的四大专业,不知道小伙伴们认为难考的专业是什么呢?欢迎留言讨论。

荷尔蒙

考研难度有多大?来看看我的分析吧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研究生考试报名每年的增加都在20%左右,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研究生招生名额的速度。那么我们从数字就能看出考研的竞争的残酷,仔细想想10个报名的人中只有大约3个人能够有机会读研,而且还不一定是自己目标院校,那么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从报考人数来看,考研报名人数增幅较大初步猜测在2021年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考研人数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幅。因为,社会整体的方面会更加注重工作稳定性,而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国企等的人数会显著增加,而这些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将来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首先就是报名人数会增加,而且为了能够更具有优势,很多人会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胜出的几率,因此考研的人数也会增加。那么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在录取率没有同步提高的背景下,考研的难度会很大的提升。因为2020年扩招的影响,可能会给大家一个扩招的预期,从而导致报名人数增加,这会进一步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的话总体上看最近10年比2000-2010年这10年的考研难度低。但从我们身边的情况看,就仅以我所在学院来分析,考研录取率并不理想。初试在考研初试复习阶段中,最难得是每天之中日复一日的复习,有一些知识点需要反复的练习,就得要忍受重复的工作,还要耐着性子去核对已熟悉的知识点,确保在哪一个过程都不会出现纰漏。在备考的一年里,每天都要坐在自习室内,就算是室内温度闷热,每天都要在固定的座位汗流浃背的做题,背诵。就算是吹着电扇也得坐在那,因为只要你休息一下午,那么所有的计划都会打乱,然后第二天就无法按部就班了,还要重新计划,重新安排,耗时耗力。而且在自习室内,你不可以去聊天,因为你抬起头,就能看到所有人都在埋头复习。安静的自习室内,再怎么不耐烦的人都不舍得打乱这份安静,都不忍心打扰这些为梦想奋斗的人。仔细想想,考研难,其实同样是难在坚持,难在能够坚持到考研结束,难在坚持每天都按计划复习。复试通过初试之后,高校就会按照1:1.5或者1:1.2的进入复试,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为10人,就需要有15或者12个人进入复试。而且这些复试的考生排名相邻的基本上的话分数也差不多,随时都有可能被后边的人超越的可能,所以心理压力很大。而且院校复试一般会考英语听力,这个考核是大部分考生的弱项,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在这一项薄弱,这样一来就会无限放大内心恐惧,让考生在整个复试过程中都非常紧张。而且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这样一来考生更是心里没有底,面对这些无形的要求,难度可想而知。考研总体上还是很难的,因为这一次的考试和高考不同(高考有老师、家长的叮咛、监督),考研是完全自发的,是自己来复习,这要求绝对的自律。再加上现在本科生的考研热情比以前更加的高涨,大家都想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来提升学历。另一个方面,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职场人士也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来换工作,这也是导致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最后不管你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选择考研这条道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么就请一定要坚持下去!另外,身体健康和基础知识也是考研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身体不好,那么在考研的过程中,一次小小的感冒就会导致中断好几天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心情大受影响。所以,在这一年中保证良好的身体是关键!最后呢,我对考研成功的看法是:坚持(50%)+基础知识(25%)+身体健康(25%),如果你具备了以上条件,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加油吧,考研人!

火葬场

国内公认的最难考试前五名,考研最简单,第一名太多人想都不敢想

我国最难考的5类考试,公务员只排在第4,能过第五类证都是大神!第五名、研究生考试提到考研,大多数人会告诉你考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考研可以让自己脱离本科出身,提升学历,并且还能拓展人脉,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考研是一个选拔性考试,无论你考多高的分数,总有人在你分数之上,这是一个高淘汰率的考试,哪怕初试得了第一名,那么复试也不一定能顺利过关。虽然国家还在不断增加研究生的名额,但是远远不及报名的增长人数。但是相对于后面几个考试来说,考研真的是最简单的了!第四名、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之所以热门,那是因为公务员这个职业非常稳定,稳定的收入、中上等的社会地位,让公务员群体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处在社会的中等偏上的地位。在各地省级公务员考试中,不同职位的竞争不同,从历年的省考招考公告来看,所招录的职位大部分分布在县级、乡镇的基层单位,少部分职位分布在省直单位和市直单位。而在大城市生活过四年的毕业生,很多不愿意回到落后乡镇工作,纷纷挤着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单位,这些单位竞争通常比较大,难度比较高。而如果你选择报考乡镇单位,那考试难度就低很多。所以考公务员只能排第四名。第三名、高考高考还是比较难的,难就难在孩子多竞争压力大,所以就会显得比较难。学校方面的竞争压力,父母的期望上的压力,孩子之间的攀比的压力,邻里之间攀比的压力,四方来的压力,所以会让孩子局促不安。还有就是高中学习的知识点,只要你一个环节弄不清楚的话,我相信剩下的环节你是很难弄清楚的,所以高考就很难了。难度系数排名第三名。第二名、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证书一直财会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之一,因为其门槛很低以及报名费用白菜价,报考注会的考生逐年增加,2017年报考注册会计师的考生竟多达115.9万人。然而,正因为考试的含金量高、门槛低、报名费用白菜价,考试的难度就非常大,每年的通过率都很低,目前也只有24万人成功取得注会证书。所以它的难度系数排名第二。第一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最后一个,法考被广大考生称为“中国第一考”,由此可见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难底到底有多大。我国实施法考17年来,全国有将近700万人次报名,截至目前有九十多万人通过法考。最初通过率10%,2007年之前法考的通过率在10%-15%,在2007时年开始出现明显的转折,到2008年大概是27%的通过比率,在2010年以后,法考的通过率再次下降稳定在10%-15%。以上5种最难的考试,你考过几个呢?

日凿一窍

我国考研最难的一所财经类大学,没实力不敢报,380分都悬?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本科学历含金量已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人,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竞争中,博得些许的优势。2018年考研的报名规模已经达到了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37万人,考研也越来越难,研究生的总体录取率在30%左右,这其中包括了保研、名校的人数,因而,对于二三本大学来说,考研成功率确实不高。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多达几百万,大学毕业证也越来越没有值钱,找工作压力让很多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喘不过气。面临于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用考研,期望经过考研再多学一些,多考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证书,大学毕业之后才更轻易找到工作。而财经类院校向来都是考研党心目中的香饽饽院校,当然分数也要求很高。我国考研最难的一所财经类大学,没实力不敢报,380分都悬?上海财经大学是国内众多财经类的大学中数一数二的,也是很多经济类专业的同学梦寐以求的大学。除了财经类的专业优势突出之外,上海财经大学在国内众多大学中综合实力也是不俗的,拥有多个重点学科。这样一所优秀的名校自然门槛也是很高的,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难度都很大,从历年的考研分数线来说,许多专业的复试线都在380分以上。是国内最好的财经类大学之一,是211工程大学,学校占有面积826亩,但是在校人数却接近2万人,是每年考研的热门大学,竞争激烈。每年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量人才,尤其是财经类专业,考取难度大。但是只要能考取该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前景很广阔。因为该校在本地的知名度较高,所以毕业之后找工作也根本不用愁。上海财大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开设的商科,这也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研究商学的高等学府,可谓是历史非常悠久了。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率高达97%,而且就业岗位大多是律师事务所和国内各大银行,可以说就业前途是非常好的。截至2017年9月,学校设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826亩;有专职教师1043人;各类在校生20419人,其中全日制15159人;从学生分类看,本科生8041人,硕士生6053人,博士研究生1166,学历学位留学生826人。坐落在中国的经济中心,上财的发展可谓近水楼台,如鱼得水,势头猛烈。截止至2019年5月,学校共有一级学科17个,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财政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二级学科)6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4个,上海高校高峰学科2个;设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所位于金融魔都上海的财经高校,更是具有实力和名气双高的定位。不是顶尖的学霸,基本上就无缘这所高校的研究生。作为经济类专业的热门考研院校,上海财大的王牌专业金融学和会计学每年都有无数学子报考。但是能够考上上海财大的研究生,未来基本都能够在金融领域的顶尖领域工作,并且上海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对此,你怎么看呢?

大刀记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出分,对于一本考研学生真的有这么难吗?

北大今年的分数线北大今天公布了19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我报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软件工程,去年的分数线也就300左右,那个时候还有非全,今年软微取消了非全。一些考研机构都在鼓吹北大的分数线,300就可以上北大,但现实是这几年考生质量也比以往好,分数也在逐渐提升。北大研究生分数线给我的感觉,今年分数都有一定的提高,可能说今年题目简单,19年是单数年,难度要比双数年容易。而对于一个一本,还是双非性质的院校,想往高点的地方搏一搏,难道真的难吗?这个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难与不难在于自己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真的用心在准备了。我今年考研失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考研没有全心全意的备考,杂事太多,没事处理这个没事处理那个,而不知道考研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考研其他的最好不要想。这也是第一次考研,什么不懂,一心就只管冲,肯定想冲击一波名校,谁都理解,但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匹配,最后导致失败,那是肯定的!考研不是儿戏,随随便便考就可以随随便便上,那是不现实的,又不像专升本那么简单的考的目标院校越大,报考人数也多,相应的分数,优秀的学员也就越多。总之,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碰到鬼,实现了也是不可能的,要想冲击好的学校,就拿出真心去准备,那样才有机会上,也让你的考研青春不后悔!

三代殊继

考研难不难,相信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考研是非常难的?为什么?

考研难不难,相信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考研是非常难的?为什么?考研难不难,相信经历过的人都知道,考研是非常难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几点原因。首先,考研是孤独的奋战。到了大三下期,同学们就要开始去思考自己未来该走一个什么路,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考研,不管是自己有坚定想法想考研的,还是说跟风的想考研,总之,根据数据显示现在是越来越来的人去考研了。但是真正去学习后,同学会发现,尽管周围考研的人有很多,但是对于自己,是没有任何的约束能力的。不像我们在读高中的时候,有着父母与老师的催促。在大学,一起就只有靠自己的坚持,就算自己在图书馆玩一天的手机,也不会有人劝说自己的。所以考研是一场孤军奋战,没有任何的援军,更多是路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其次,考研是难攀的高峰。相信学习过考研课程都知道,考研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深。尤其是理工学子的噩梦——高数,相信,学过高数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不仅仅是高一学的一点点皮毛。难以应付考研,并且在需要考高数的类型中,每天花的时间最多就是高数,但是每年被高数打败的也少了。还有就是英语的单词量是非常大,每天背英语,必不可少,但是也是常常忘记,因此重复单词书花费的时间很多。每年的英语也是难倒很多的学子。政治的大量世界、历史视角的观点,每年都更新的更是让许多学子抓耳挠腮!所以考验是非常难的。还有,考研是易被打乱的计划。大部分来说,考研的学子很多都是应届生,因此,在学校,会有很多的事(不要以为大学就真的玩了),比如课程的考试结业,课程的作业,期末的报告等等都成为了计划的破坏者。想想做好的计划总是被各种的因素打乱,心里就会越来越乱,复习计划越推越远,到考试还有很多计划做不完。造成了心里的困惑等。让自己还没有开始考,就自信心减半了。最后,说不定还有各种其他的意外让动摇自己坚定的心。考研很难,但是我一直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从一个二专学校,爬到排名400左右的学校读本科,再爬到排名前80左右的学校读研究生。我就是凭着这句话走到今天,相信以后还会走得更远!所以考研难!但坚定的加油,再难也不再难!

老剃刀

普通二三本生考研进“985”有多难?毕业学姐说出4句话!完美逆袭

从二三本考入985到底有多难,成功学姐告诉你4句话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的大学等级划分是非常的严格的。一般来说,是分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大类的学校的。而本科又大致的分为重点“985”类的本科和普通的一些二本三本类别的本科,并且这两类学校在实力上的差别也是相当的大的。因此大家都想着要去更的“985”学校进行学习深造,所以说就有好多的二本和三本的学生报考“985”学校的研究生,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来进入这些重点学校,来提升培养自己的能力。但是也有好多的学生会担心,普通二本三本的学生进入“985”学校会很难。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达不到学校所规定的线,而且还担心就算初试过了复试可能也因为自己是二本三本的学生而不能被录取。其实陈默老师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不要太过担心这些东西,只要是你做好的充分的准备,在考试中做到足够优秀,考入“985”也是有很大希望的。今天陈默老师就和普通二三本的学生分享几句话,为大家的考研之路推波助力。下面讲为大家具体的进行讲述:普通二三本生考研进“985"有多难?毕业学姐说出4句话!完美逆袭。NO.1树立自信现在二本三本的学生报考“985”类学校的研究生,其中一个最大的阻碍就是自己心里面不够自信。总是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二三本的学生,门槛太低学历不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同那些来自名校的学生去竞争,并且认为一些学校可能在复试中更倾向于招收名校学生,然后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对自己的考研学习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是非常不利于考研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首先来说,只要是认真学习,在各个科目上都取得足够优秀的成绩,初试就完全可以通过,所以说这和自己是否为二三本的学生关系不大。其次,现在的考研复试一般都是主要看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不是光卡名校学历的,所以说大家放心即可。一定要树立起来自信,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NO.2 不要排斥专业调剂很多同学在考研的时候,非常排斥被调剂,总认为被调剂的专业都是不好!其实这个观念是不够客观的,尤其是对于二三本生,如果分数线恰好过了的话,不妨多了解一下被调剂专业的就业前景,多方面评定一下调剂的可行性!NO.3获奖实践经历很重要如果说在考研的初试里面,主要就是卡的学生个人的分数。那么在考研的复试当中,就不仅仅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了。一般来说,“985”类的学校更看重的是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标准也是相当之多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学生在就读本科时候的竞赛获奖和实践经历。如果学生在之前有着比较多的高级别竞赛奖项和一些知名社会实践经历,那么在复试中就会受到导师的青睐和看重。被录取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就算是考生来自一些普通二三本学校,导师也不会对此太过在意的,因为这些奖项和经历已经充分的展现了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说,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多参加一些竞赛实践还是很有必要的。NO.4了解意向院校动态很必要所谓的了解意向学校动态,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了解考研意向院校的研究生招考标准,和意向学校在复试中对于学生考核的特点和倾向领域。这样就能很轻松的掌握到,自己应该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在综合素质提升和复试准备上就能更加的有针对性,以便于在各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以上就是陈默老师为想要考取“985”学校的二三本学生推荐的几句考研箴言,希望对大家能够有一定的帮助。普通二三本学生如何考上985研究生?成功学姐支出这4招!苦尽甘来!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理欲

考研今年上岸到底有多难?录取比例告诉你!

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增幅21.8%,预估2020年考研人数将增至340万左右。考研人数增加,但招生数额并不会有增长,预计与2019年持平,录取率将不足百分之21。也就是说2020年考研情况来看,预估将有270万考生无法成功“上岸”。而情况更难的是推免生的比例预计也会进一步增加,这将导致各招生院校统考录取的人数进一步减少,无形中更加大了考研的难度。听了考研小先生这么说,是不是准备考研的小伙伴很紧张了,其实也不必要,因为在你准备的考研过程中,单纯的人数增加并不一定能够对你产生影响,只要你能坚持,自信,足够优秀,研究生录取的机会仍然很多,几率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要相信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20年想考一所名校研究生现在就可以提前准备了,可以看一看之前的文章写得一些准备计划。考研先生预祝大家成功上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