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收到来自宁同学拟录取的喜讯,20考研四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专硕,最终收到了理想院校的拟录取通知。我特别想和21考研的同学们分享下这种喜悦。宁同学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考研四年,从未放弃。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四年的时间,三次失败,真的值得吗?”上周六学长学姐系列讲座中,选择二战吉林大学并成功上岸的小月同学也有提到“只有当你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考研之后,你才能够全力以赴”。宁同学的上岸,不仅是因为自己一年又一年的付出时间去努力备考,而且取决于他面对前三次失败不放弃的毅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有的同学在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的状态。想要二战又不敢二战,觉得自己‘’第一年在学校复习都考不上,毕业之后真的有时间有精力准备考研吗?”作为一个金融专硕和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的辅导老师,我除了可以教给大家专业课应试重难点、复习技巧、答题策略等知识外,我还想告诉大家:一次考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考研失败不能够代表你没有能力不能够代表你不适合继续深造不能够代表你是生活的失败者请不要再否定自己给自己点信心和勇气就算不再选择考研生活中同样有其他值得期待值得去挑战的事情等待着你如果你选择二战甚至三战/四战不要再怀疑自己不要再暗示自己不行你需要做的是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然后在这一年加倍付出,加倍努力如果你想成功如果你已然明确自己为何考研你需要一个可以帮助你取得高分的复习规划留言或私信即可获得针对性二战复习规划
考研金融专业有多热门,竞争有多大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吧,但是不是随随便便报个金融学,未来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的。如果要报金融学,这几点你一定要知道!一、不要轻信难度排名考研专业难度排名、学校难度排名都是一搜一大把,很多考生在最初也许就会用这些排名作为报考指导。其实每个学校的难度是有自己不同特征的。清华经管,其难度在于对数学的要求,初试要数一。清华五道口,其难度则在于总分。北大四院的难度则在于专业课。复旦经院的初试分数高得吓人,管院分数虽低但全英面试会让你觉得掉了一层皮。所以与其纠结于各校考研难度的排名,不如深化理解学校的培育方向能否与本人对将来的规划相契合。二、学校名气越大越好在金融这一行,学校的要素有时以至大于才能的要素。一方面金融硕士与本科不同,在学习中除了学问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课内容各个学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优秀教员资源可以带来更新的资讯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十分考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学或在某个地域呈主导,或在某个范畴占优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假如本人实力足够,那么就瞄准北清复交上财央财等能够辐射全国的名校;假如保险起见,就以就业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为目的范围。三、高校就业侧重点不同由于本身定位及历史缘由,不同的高校所对应的就业途径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华二院为例:倾心于学术,那么CCER是首选;想到外资工作,光华或清华经管会更有优势;五道口则在国企、一行三会上面校友实力雄厚,固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强的人脉汇丰则在深圳如鱼得水。再如课程设置上,北大经院着重于经济理论的剖析、经济模型的研讨,而光华则更注重商业研讨;道口偏宏观偏政策,经管偏微观偏应用等,不一而足。四、择校择专业眼界放宽开设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绝非仅仅是经济或管理学院。例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里面也有独具特征的金融信息专业,招不够的时候靠从北大四大经济学院调剂。很多理工科大学的金融学开展也势头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强大的工科实力,近几年在不动声色中开展得十分良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经济金融实力也属于少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讨生院、社科院研讨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讨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学校的特征专业,例如北京工商大学固然学校并不出众,但其期货方向的实力则是傲视群雄。择校择专业的时候眼界一定要宽,由于在很多名校,经济学硕士(除却思想史等比拟冷门的研讨方向)与金融学硕士的就业程度是差不多的,有时分去挤金融的阳关道,还不如挑个同校的经济学专业。五、校友是第一手资源由于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在20多年中以迸发式开展所构成的,再加上中国自古十分考究同窗、同乡友情。在一个校友圈子内,他们会互相协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两三年的课本所学。以至在某种水平上能够以为,考金融硕士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其校友资源。假如想在市场而非事业单位就业,无论你愿不愿意,和校友的交际是生长的必修课,由于你的实习以至将来的工作靠的就是他们。曾有专题报道提到,中国的投资界逐步构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复旦、五道口、央财、上财、西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六、金融读研≠高薪金融真正能拿到传说中高薪的大都是国际投行或咨询公司,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清北复交的硕士,而且大券商还十分看重本科背景,所以仅仅是名牌学校的硕士还不一定够。银行、保险、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不过相对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也有不少金融硕士选择一行三会的公务员,这个岗位相对以上要更稳妥但薪水更低。所以,总体金融专业的硕士薪水要高一些,但一方面没想象中的那么高,另一方面收入总与付出成正比,千万别梦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就手到钱来。
个人情况介绍我本科就读于河南某211学校,三跨考生,今年第二次考研。一战报考中山大学,总分395落榜。二战北大初试397,终于上岸。两年间伴随着多次的考试、出成绩、等成绩,情绪上也经历过无数次大起大落。这篇文章希望拨开考研路上的心酸与感慨,也暂时搁置新传的专业情怀,从赤裸裸的应试技巧角度给考生一些建议。2复习进度安排我本人二战备考是从2020年8月中旬正式开始的,一战落榜后从5月份开始在一家数据咨询公司实习了3个月。从备考时长来说,不建议考生模仿任何一位上岸学长学姐的备考时长安排。有的声音会告诉你清北复交这样的学校至少要从大二开始花两年时间备考,也会有神仙告诉你他是花了几个月备考就考上了。每个人的基础和背景不同,以我个人为例,因为有一战备考的底子,所以我“放心地”给政治、英语安排了更晚、更短的复习时间,但是真正备考时却发现大片的知识遗忘得非常彻底,要重新看书、从头听课,占用比想象中更多的时间。我以为就像一战一样,专业课参考书目一周就能读完一本并整理好笔记,等到11月背笔记就可以,但实际诸如《网络社会的崛起》等较为难懂的书目,一周是不可能读完的。我发现如果自己整理全部的笔记,时间上完全来不及,于是入了现成整理好的新传笔记来解决燃眉之急。▲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千万不要只抱着现成的笔记背,你依然要做自己的笔记,你通过任何渠道获取的学习资料将成为你考试战场上的有力武器,但不应该是你的全部铠甲。总之,如果你现在还有半年,甚至一年半的时间备考,那么恭喜你还有很多时间去挖掘甚至设计自己的优势。但哪怕你现在还有不到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从当下开始立刻认真着手备考也不会晚。3应试技巧与思路训练备考建议从真题出发,不要从参考书出发(并不是说参考书不重要)。我在二战中曾走过这样的弯路,官网的参考书看了很多本,经验贴列出的书单也看了很多并整理了笔记,但是拿着真题依然茫然,感觉自己明明已经看了很多书,但不知道在答题中该如何使用。因此建议考生,备考从研究真题开始。1.英语我的二战备考是直接从英语一真题开始的(我考的是英语二,一战83分,二战79分),单词优先背真题里的生词,直到真题里的生词背熟,再背考研单词书里的单词。但是光有单词量是远远不够的,无论英语一还是英语二,都会有单词都认识但题就是做不对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答题技巧出了问题。关于具体的答题技巧,建议考生听唐迟的阅读课和刘晓燕老师的课,B站上有免费的,或者去闲鱼查查。把阅读技巧一条一条记录下来(一共就10条左右),在做题时有意识地去运用。记录下来,思考过后还没完,因为即使是自己整理的东西也会忘记。所以我给自己安排了复习错题的任务,例如一周内把所有错题过两遍来保持题感。坚持到还剩4、5套真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当遇到一道新题时,你会自动联想到它是不是自己的易错题型,自己当时是怎么错的,这道题的选项中要格外留心哪几个地方,它们可能是出题老师设计的混淆陷阱。(我的英语错题集)关于英语作文,安利刘晓燕老师的作文课。她会帮助你把历年真题作文分类(其他老师也会,你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分类),然后提供大量句子素材。▲ 我个人不建议背市面上的模板,建议考生花一个月时间给整理自己的万用模板(7、8篇左右)。以上就是我在英语备考中的复习过程。总之高分从你的错题中来(虽然我第二次的分数不高)。2.政治习题全程肖秀荣,听课跟徐涛。徐涛老师会在课程中帮助大家做时间规划,比我个人的时间安排更合理些。政治备考最苦恼的问题是,第一遍听完知识点觉得自己会了,题也能做对,过了几天发现题又不会做了,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又开始拎不清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一战期间会在去食堂、去图书馆、回宿舍的各种路上在喜马拉雅听徐涛的课,专门挑自己薄弱的部分反复听。徐涛老师的课还是非常幽默的,路上听听还能缓解下心情。3.专业课专业课的备考,建议大家不要一上来就啃参考书。我个人备考过程中的第一件事也是搜集参考书,会看到神仙级的学长学姐除了官网指定参考书之外,还补充列出了其他长长一串书单。并不是说读参考书不重要,而是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时间和备考的目的。接下来我会从真题题型的角度,来说明下各类题型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要准备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了准备到这种程度,该如何有所侧重的选择学习资料。关于名词解释,你需要在作答时呈现:谁、哪一年、在哪本著作中提出、这个名词的大致内容、特点、评价;关于简答题,你的作答要包含但不限于: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发展情况、a对b好的影响、坏的影响、评价等。这两部分的准备,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通过自己看书、自己整理,这种方式好处是理解的会更加深刻,不足是耗时很长,而且自己无法确定整理的是否全面。另外一种方式是借助考研公号或机构。关于论述题,你需要在作答时呈现:包含权威数据或案例的首段、亮眼的小标题、论述过程中包含丰富数据、案例和理论链引用、包含名人名言或者中规中矩的尾段。这意味着除了阅读参考书目,你需要整理自己的数据库、案例库。比如第45次CNNIC我国互联网用户人数数据几乎可以用在90%论述题中,无论是开头、结尾还是段落中间;又比如媒体大脑作为一个答题案例,它可以用在有关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媒介融合、新媒体题等几乎各种论述题中。而对于获取这部分学习资料,参考书的帮助可能非常有限。至于到底要不要报名考研课程,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理智选择,这部分会在本文第4部分和大家详细说明。4一战落榜教训我的一战初试成绩是395分,乍一看也是高分,但只排了21名。落榜之后也常常反思,自己亲自整理了所有笔记,光是《社会心理学》44页A4纸的笔记我至少背了11遍,和人家考了440多分的神仙相比,在答题上到底差在了哪里,最终总结了以下几点: 名词解释不能只回答是什么。谁,哪年,在哪本著作提出的,特点,评价一定要齐全,凑够5~6个得分点。我在一战中,整理笔记时把提出者、时间等信息全部删掉了(我当时觉得这不会是重点),一道名词解释作答只写了4、5行,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傻。论述题小标题写的太随意,只结合了理论,而且是想到哪个理论写哪个理论,没有丰富的热点案例、数据。直到二战报了课程,才发现原来高分答案是那样的。(整理自己的答题模板和数据引用)5参考书目与学习资料正如上文所讨论的那样,参考书目远远不是万效药,甚至可以不全部读完。很多书目如果不清楚它能在考试中如何使用,但你又很感兴趣,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建议考完再读。参考书以外的资料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免费资料关注胡师姐公号,有任何不会的东西直接在微信搜一搜,你将获得他们已经整理好的版本,以及参考文献。把它们复制粘贴到你自己的笔记中(这个过程比较耗时,可以让男朋友帮帮忙)。比如我自己的传播学、新闻学笔记、热点案例整理,90%复制粘贴、交叉使用各公号的文章,并以胡师姐蓝皮书作为补充。 付费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版笔记以及视频课程。我个人研究方法笔记主要使用胡师姐蓝皮书,并自己补充了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中的内容。论述专题部分我有报班学习,对我个人确实有所帮助,但个人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班,也不要完全原封不动使用课程里面的提到的案例,避免答案扎堆雷同。要不要报班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尝试梳理自己院校和其他学校的论述题,把它们归为8~10个专题类别,如新技术类、新媒体类、媒介融合、亚文化等等; 尝试自己整理每类专题的热点案例和相关数据,找到那些可以跨多个专题使用的案例/数据。 尝试总结属于自己版本的“万能答题模板框架”和“理论链”,如5w框架、背景内容特点影响启示框架等。如果你在以上尝试中一头雾水,面对很多真题(论述题)仍然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建议报班学习。胡师姐蓝皮书,可作为自己的笔记补充6心态调整如何对抗遗忘遗忘会折磨考研的每个人。认认真真读完并做了手写笔记的书,过了三个月之后就像没读过一样陌生;前一天还能完整默背下来的理论,第二天再背已经忘了50%;哪怕是背过七八遍的内容依然感觉自己在遗忘……背不完、背了又忘往往是大多数人考研中情绪崩溃的一大痛点。面对遗忘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复,刚背过的内容至少在2天之内重新背一遍。要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对抗遗忘,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性地结合使用艾宾浩斯计划表。但要注意的是,它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在备考中的部分背诵内容上用到,就已经非常棒了,不必过于苛求运用在所有科目的备考上,也不必把过多注意力用于盘点自己忘记了多少内容,你只需咬着牙坚持自己定下的复习频率,时间会把你遗忘的东西都转化成考场上的题感。如何与负面情绪相处我个人暴躁的时候会去B站搜一些考研鸡汤视频看,每隔3~4天会给自己留出半天放肆地刷刷视频(这点请谨慎使用,避免短视频上瘾)。情绪不好时往往很难保证高效的学习状态,不如花上点时间整理好心情再学习。7结语作为一个二战考生,“二战太难”与“二战其实也没那么可怕”这样的对立想法其实都会在考研路上的某个瞬间、某个角落突然出现,只要考上了,备考期间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蒙上一层粉色的滤镜。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正在一战或二战的你一些鼓励和方向。祝大家此战成硕!
考研是掌握自己人生的一次机会,考研成功收获的不仅是学历,还有这两年(或三年)的不断充实的见识和不断扩大的人脉。择校是决定你是否能够成功上岸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同的付出和努力下,有的人只比国家线高一分考上了北京地区的211,有的人考了三百八九十分却只能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不少已上岸的学长学姐在经验分享中都有提到,择校时要对自己的能力(自律程度、抗压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充分预估,选对学校更容易上岸。择校是一门艺术,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院校,考上的几率也会大很多。不少同学在择校时会觉得一定要先选好院校,才能正式开始复习。其实不然,大部分院校金融学综合试卷考察范围都差不多,一般来说考查金融、国际金融、公司理财,公司理财学好了,不用担心考投资学。后期换学校也不会影响复习。但是!!!下面这两所院校,如果你想要报考的话,是没有退路的,考察内容和大部分院校不一样。如果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如果爱请深爱!北京大学07:10注:北大汇丰21年金融专硕考察内容有所改变,不再考察公司理财和投资学,只考察宏微观了。
金融专业,是所有专业中最好的专业,没有之一。在所有推荐专业中,金融首当其冲,另外推荐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临床口腔。电子信息等。金融专业是最好的专业,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金融专业是所有专业中的专业,其他专业都是为工业服务,工业最顶级的体现就是金融,因为金融是为钱服务,所以金融也是所有行业王冠中的明珠。美国为啥这么牛,工业牛,军事牛,但是这一些都是为了美国的金融服务,为美国的美元霸权服务,金融霸权可以轻松收割其他国家血汗。上个月这个发生的国际油价的跳水,国内的投资者一夜被收割将近300亿,不仅亏光了本金,甚至还要倒贴中国银行钱,也不怪投资者“哭爹喊娘”了,这就是中行这群认对金融一窍不通的结果。所以一个国家强大不强大,最终是看金融强大不强大,当然金融强大是靠强大的国家实力做后盾。因此在所有行业中,金融行业是最挣钱的,也是地位最高的。不过金融行业和计算机,医学还有一个差别,那就是,金融行业很认院校,一般的985院校金融毕业基本不管用。国内金融行业基本只认:清北复交,两财一贸,南开厦大,其他基本都不认,或者说只有清北复交才是真正的金融强校。最牛的肯定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俩大学是国内最顶级的大学,学校牛,所以金融不牛也牛。不过清华北大里面搞金融的也分三六九等。第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最牛的就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大学的金融毕业,那毕业就等着年薪百万吧。当然这个学院的金融专业基本都是保送生和各省的状元,不是状元基本进入光华管理学院的几乎为0。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北大清华学生在你们普通人眼里像神一样,其实在清华北大普通专业学生眼里,光华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因为其他学院的学生想转专业到光华管理学院,可能性为0%,第一条要求就是:当年分数线必须高于光华学院在该省的录取专业分数线,另外还要本专业成绩前1%。光华学院里面有应用经济学系、金融学系、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会计学 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及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金融是最牛的,最难考的。第二,清华大学五道口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牛,不过清华大学的金融嘛,以前不能说不牛,反正在国内不是顶级的,但是清华大学是牛校,所以金融自然牛了,什么学科评估根本不管用。清华大学的金融牛在清华大学合并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那就是现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五道口作为原央行的研究生部,绝对的金融行家院校。下嫁给清华大学都亏了。央行+清华,金融能不牛?因为搞金融还是央行厉害,原财政部院校搞金融还差那么点。五道口金融学院没有本科生,只有研究生,这一点和光华管理学院不一样。第三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大经济学院其实历史比光华学院牛,光华还是从经院分出来的呢,但是目前名气不如光华管理学院。北大经济学院也有金融专业,凭借北大金字招牌,毕业也是牛得很,具体懒得说了,反正难考程度仅次于光华管理学院。第四名: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4年,源流可以追溯到192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清华大学金融毕业,前途大大的,反正综合实力不是顶级的,但是就业确是很牛。比前面三个差点。第五名:北大汇丰商学院北大汇丰商学院在深圳,也是顶级的商学院,不过因为不在本部,只能在顶级金融学院里面倒数第一名了。汇丰商学院的金融专业也不错,清华北大金融里面是最差的,但是平均北大的牌子,吊打其他高校。其他高校金融行业,清华北大都占了5个名额,其他高校基本在顶级金融行业几乎渺茫,如果说其他高校还有点机会的话,那就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了。上海交大也很多金融学院,最牛的是上海高级金融管理学院,虽然年轻目前名气仅次于清华北大。不比复旦大学差。上海高金人家收入31.9万,怎么样,让你们看看上海高金的生源,保送三分之一都是清华北大的金融毕业生。上海高金,2019年研究生录取75人,保送65人,考取难度和清华北大金融专业一个档次,不信你试试?其他金融学院,今天就懒得说了。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2020年7月3日至6日,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金融论坛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学院严格落实北京大学和深圳市各项防控要求,精心准备,妥善安排。近140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各大顶尖学府的优秀学子,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邀参会,与北大汇丰展开了一场来之不易的线下相约。为期四天的论坛中,同学们亲身参与论文展示、个人面试、素拓活动、师生座谈、才艺表演等活动,真切地体会到北大汇丰的多元与包容。“我们不一样”——北大汇丰初体验7月3日下午,参会同学陆续抵达酒店办理入住与报到手续,随后出发前往学院。到达学院大楼后,同学们在辅导员学长学姐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照片墙、金融实验室、未来媒体实验室、马车轮等“著名景点”加深了同学们对北大汇丰的了解,同学们也领略到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感受到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酒店入住参观学院晚上7点,论坛交流会在学院大楼501教室举行。14个小组分别上台进行小组自我介绍,同学们脑洞大开,结合才艺展示,展现出“‘95后’不一样”的青春风采。随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具体情况。海闻从一组数字带领大家初窥学院概况,从“能智体德”全面发展、塑造扎实基本功等方面展现了北大汇丰“不一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小组风采展示海闻介绍学院情况“高手过招”——论文展示见真招7月4日上午9点,论坛正式开幕,汇丰商学院冯艳教授致开幕辞并介绍了与会领导和老师。本次论坛设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微观金融市场及银行、宏观经济及政策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网络金融经济与其他和媒介与社会研究七个议题。此次论坛为全英文展示与交流,同学们认真准备并以最饱满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论文展示,与参会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分论坛的同学认真聆听发言,积极探讨学术问题。论坛现场“青春无敌”——素拓联欢显风采在素质拓展训练中,大家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在完成团队协作任务的过程中增进了友情,也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新奇有趣的小游戏、严肃又不失风趣的教官,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月5日晚7点,联欢晚会正式开始。各个论坛的同学们都献上了精心编排的节目。悦耳动听的歌声、律动十足的舞蹈、叹为观止的朗诵,“学霸”们脱下正装,向老师与同学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自己。青春有你你要喝Mojito吗?“后会有期”——师生相约再相聚7月6日上午的教师见面会环节,来自经济、金融、管理、财经传媒领域的教师代表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验,并介绍了学院的各项目。教师见面会下午的论坛闭幕式上,汇丰商学院马琳琳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肯定了参会同学优秀的学术能力,更将“research”拆分为“re”和“search”两个词源,强调研究需要不断探寻,不断打磨。马琳琳发言第三论坛的王思祺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达了对北大汇丰各位领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学长学姐的感谢,并分享了这四天的难忘经历。王思祺发言海闻、汇丰商学院副院长朱家祥、马琳琳为本届论坛中表现出色的三个小组颁发了最佳团队合作奖、最具学术风采奖和最佳创新精神奖,并为各个论坛颁发了优秀论文奖。最具学术风采奖最佳团队合作奖最佳创新精神奖优秀论文奖四天三夜,老师与同学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排除万难,相约北大汇丰。在这场“不一样”的相约中,学霸们“高手过招”,展现出“青春无敌”,短暂而充实的活动让同学们锻炼了能力,挑战了自我,收获了友谊。青春有你,未来可期,期待未来再相遇。大合影信息来源: 汇丰商学院文字:王紫蕾| 摄影:陈茁、孙静
六月过半,大多数小伙伴的复习工作都会进入胶着状态,刷完基础书目和官方书目,却抬头四顾心茫然。恭喜你,如此迷茫焦虑会伴随你度过接下来的备考岁月(当然也会有心态平稳的佼佼者)。反观我自己,在过去备考日子里也一直焦虑,也曾无数次幻想上岸后写经验帖的场景,并且逐渐拥有那种想要把自认为好的学习方法留存下来的迫切心情——如今想来,或许这份心情就可以体现为一种进步吧。本人一战跨考深财,虽然上岸,但成绩对我来说过于一般,然而经历过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答案(客观题只拿29分)心态崩溃还坚持考完专业课,也经历过仅一周准备复试,我相信考研除了一股脑儿的努力,还需要技巧,当然也需要运气。总之,一路以来就如小马过河,许多学长学姐的经验帖就如指引,对我复习备考时候的读书方法、笔记方法有很大帮助,在迷茫时被我拿出来一看再看。我希望下面的长篇大论也能给小伙伴们带来帮助。除了经验帖常见的如传统艺能般的学习方法,我还会针对我个人所经历过的极限操作,从心态建设、思维与工作、学习习惯进行说明。一、“传统艺能”篇01 备考四阶段:布局—提升—蓄能—突破首先说明备考进度,因为具体学习方法是围绕学习节奏,也就是备考进度来展开的。仅供参考,每人学习节奏各异。第一阶段,即是打地基阶段,主要工作就是通读教程、打好知识基础的全面布局任务。三月份:由于跨考,我首要就是把基础书目通读一遍。三月份时,我就开始着手读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李彬《传播学引论》、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这些书算是让我踏进了传播学大门,虽然都是侧重基础知识,但是每本书风格各异。后面读书部分会提到每本书的特点。一开始读书,我没有刻意去抓重点,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而是拿着铅笔在书上给那些能让我迸发思想火花的语句或观点做标记。四月份:三月份开始着手的书当然不是一个月内读完的,这段时间我依然在读上面提到的书。有趣的是通过不同基础书目的阅读,我可以看到不同学者对同一理论或假说的表述侧重、表达风格、思路逻辑都有不同。通过这样的比对,我对具体知识点的了解角度更多元。此外,还加上了曹林《时评写作十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五月份:五月前半段,我陆陆续续完成对传播学、新闻学基础书目阅读;五月后半段,我自认为读完基础书目就可以应试了,所以就开始迫切想要练题。因此,我就去拿真题洋洋洒洒作答,当然答案多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但这个时期的答题可称为“答题思维的萌芽”,每每作答完毕,我都会看一遍,发现自己不少问题:没有分点作答、没有清晰明了的角度、语言措辞不出彩等等。或许这个时候要写出一篇精彩答案很难,但这种实践之后的反思让我对满分答案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样形成的认识我认为比通过参考优秀答案来形成答题思路更为深刻。六月份:这个月的工作直接促成了我对知识掌握上的质变,也就是开始着手做基础知识的笔记。经历了答题初尝试的受挫和复盘,我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掌握上仍然不成体系、不够扎实。这个时候我才认识到经验帖中提到的笔记的重要性。通过比对框架较为清晰的教程目录,了解学科研究的切入角度,我建立了基础知识的框架体系。此外,汇丰财经格外重视对社会研究方法的考察,所以我还读了风笑天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由于此书框架清晰、知识点相对简明扼要,所以我以此书为框架做了早期比较粗糙的研究方法笔记。第二阶段,即是基础夯实阶段,主要就是整理笔记、补充阅读以巩固提升的工作。七月份:简单说,这个时期工作仍然是读书、做笔记、练题。主要补充阅读了彭兰老师《网络传播学概论》、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此外,历经六月份的学科框架梳理,我开始通过笔记整理来进行知识全面掌握和巩固。早期在不同书目的对读工作中我觉得收获颇丰,因此围绕一个知识点、理论、假说做笔记的时候,我也常常拿出不同教程来对读和整理。此处安利董璐老师的《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这本书就像一本辞典,我可以根据需求调取相关知识点来补充笔记。每日to do list,做完后涂黑,复盘时会有成就感!八月份:主要任务仍如七月份,但工作质量一直在提升。在这个月份里,逐渐焦灼的心态促使我每天睡前醒来记忆基础知识:在手机日历里简明扼要地默出昨天学的知识点,以背景、提出者、研究及其观点结论、意义与批评、发展为骨,以关键词为肉(也就是所谓的得分点,老师改卷时乍一眼望过去所抓取到的信息)。手机日历中的每日复盘由于汇丰财经之前都考过实务评论,所以这个时候我也开始练习评论写作。每天我都边吃饭边看公号评论(值得关注的评论公号推荐见下文)。读评论时,主要抓取的信息一般是主旨句、行文中的分论点,还有总结升华。在摄入的基础上,我尝试着围绕新闻时事模仿输出评论,并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互相提出意见。这样的工作让我练笔同时还能保持对新闻时事的敏锐度。这段时期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整理,我也开始思考规划专题笔记。起初我也是一头雾水,随意挑了一个专题“网络民族主义”便展开,直到做了一两个专题后才意识到不成体系的问题,才真正开始着手规划出自己的专题笔记大纲。因此,我认为不论基础知识或是专题,大纲框架都是重中之重,在考场上体现为一种答题逻辑,即明晰的答题维度。对于公共课部分,八月份我才开始读肖大大的政治教材;而从三月份到八月份我一直坚持每天背诵300个单词,把考研必背单词刷了两三遍。在暑假前期,我完成了英语一的阅读真题一刷,大概一篇错2-3道;在暑期后期,我两天1篇地二刷英语一阅读,保证全对无误。扇贝单词每日打卡,偶尔也有偷懒第三阶段,即是提升蓄能的量变阶段,主要是整理专题笔记的工作。九月份:主要工作是整理专题和补充阅读。经过对汇丰财新的所有真题的梳理分类,我根据这些类别整理专题,主要参考论文和公号文章。此外,由于自知在社会研究方法仍薄弱,我就补充读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也逐步完善了这方面的笔记。有时因为没有专题思路急得抓耳挠腮,我就在学校图书馆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书架前看书来缓解焦虑。这段期间囫囵吞枣读了很多著作,一旦遇到令我能够迸发我思想火花的观点,我就记录下来。陆陆续续读了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和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等等。十月份:这个月我继续重复着专题整理工作,同时也复盘、记忆基础知识,定期进行实务训练。对于专题工作我在这个时期已相对熟悉,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现状+原因+影响+意义”来展开,并且注重实例和名言补充。而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主要是用自己做过的笔记highlight和批注。此外,公共课占用时间的比重也随之增大。政治成绩不佳,客观题仅29分,此处不作赘述;英语我开始每1周限时训练1-2篇英语二真题阅读,做完之后我都会花一两天的时间来复盘,画出篇章结构的mind map,此外还把错题归纳出来,分为细节题、主旨题和词义题等。如此一来,我逐渐能够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拆解题干并抽出它的原本面貌。第四阶段,即输出突破的质变阶段,主要工作是复盘、补充笔记和限时模拟。十一月份:这时我把电子笔记都打印出来,每天花2小时复盘基础知识:我用上1小时回归参考董璐老师《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手写补充知识细节,在这一小时里面不会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脑海中梳理每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抓取细节与关键词。通过这样知识补充和理解,合上笔记,趁热打铁地完整默写出刚才所复盘的知识点,也是用上1小时的时间。专题笔记部分我也继续做完善,主要是完善分类和专题内的细节,让专题本身更贴合论述题答案的要求,也就是名言引入或升华、新鲜实例支撑,和全篇的结构调整。公共课英语进入到作文复习阶段。大概了解作文结构之后,我通过对真题写作练习和比对范文,完善自己的作文。此外,还会参考广为流传的亮点句子,给自己的作文增色。最后修改得较为满意了,我就把作文拿给一些英语好的小伙伴,让他们帮我提意见。而这样工作是按照作文题材类别展开的,最后基本每一种题材都有一篇我自己定制的“范文”。此外,针对限时模拟,我还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在模拟考班的督促下我终于开始限时完成卷子,虽然成绩一般,但这样练习无形中给我初试模拟的约束力。往往我一下午三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做完题抬头才发现天色已经黑了。十二月份:这时笔记补充已经告一段落,我开始追求效率地复盘和输出。这个时候的复盘除了默背基础知识,我还进行每天大概2-3个专题复习,同样地没有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又趁热打铁地默画出导图,画在每个专题的首页的空白处,作为一个大纲、目录。由此所有专题的框架都烂熟于心。同时,我还留意并记忆了专题中的名言或者实例,在吃饭或睡前在手机中把它们默出。通过模拟考班,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这两种题型上的短板,于是我每天晚饭后7点就开始花半个小时完成1道简答题或者5道名词解释,再参考答案找出自身弊病。 这段期间手写练习量达到高峰,后来考完收拾资料时才发现已积累了厚厚的一沓练习纸。除了专业课的训练,之前留存不动的2018、2019的英语二真题我也拿出来限时模拟。等到考前一周,我才在发现汇丰财新老师1月份发表的论文,才急急忙忙做出对应论文的移动范式专题,并且印象格外深刻。所以我认为,考研复习没有必要每个人进度一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信息摄入效率。有的同学可能等到考前才做完专题,没有我的复盘环节,但是TA的熟悉程度可能跟我复盘之后差距不大甚至更好。至于每日作息时间,不同于其他考研人,我相当有规律地熬着夜。我不提倡熬夜的,但是长久以来的熬夜习惯我也没法改变是吧。那时候我手机里也没有太多娱乐消遣app,只有听歌app,所以对我而言熬夜也不完全都是在玩,大多是记录对学习态度、对今日见闻的反思。具体作息如下:02 笔记:酝酿十月,一朝应试回首备考的日子,这里我想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备考十月仿佛是怀胎养胎、产子的过程,胎就是笔记,子就是练习与考场上的输出。可见笔记质量直接决定了答题质量,并且可以说是贯穿备考的始终。从以上详述内容上看,我的笔记生产进度大致是“基础框架梳理—全面扫描基础与细节补充”与“专题框架梳理—专题补充”,笔记利用步骤大概是“复盘与逻辑演练—输出默写或做导图”。生产阶段决定了笔记质量,后期利用阶段决定了熟悉程度。此外,笔记最终目的是为了应试,所以一定是要自己理解、消化过的东西,才能够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迅速调用笔记内容。由此,笔记必定是因人而异的。针对笔记生产,每个上岸的师兄师姐都会强调框架的重要性。我把自己的笔记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基础知识,一类是专题笔记。下面我会给出我自己对传播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框架梳理。首先是宏观梳理学科框架,我由几本基础教程出发来做。最基础的引入即是李彬《传播学概论》,由此我大概算是在传播学门口转了一圈。接着参考比较全书组织较成体系的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同时对读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做了以5w模式为框架的笔记。此外,通过刘海龙《范式与流派》和罗杰斯《传播学史》这两本书,我梳理了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和各个学派的前世今生。由此也算是踏进传播学大门了。如今反思,我认为入门一个学科,要先纵向地理解各个流派的学术源流、流派特点和知名学者和观点;此外,就是横向地了解,寻找学科研究切入点,就如以5w模式来理解传播。从不同角度切入做成的笔记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找到自己最能够理解掌握的角度来进行切入。除了对学科有个基础理解之外,接着就是从微观与中观层面梳理基础知识。中观地看,就是理解每一知识点或理论假说背后的角度,比如传播流研究是把受众置于群体当中来开展,而知沟假说就是把受众置于社会阶层看。每个具体研究的切入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可以有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个人心理等等。如果微观地看具体知识点,比如知沟假说,除了理解它的切入点,还要理解它的研究背景、研究如何展开、具体观点与结论、这个假说的特点与意义、批评和发展(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发展)。大概经典效果研究都是以这几个维度作为框架进行整理。至于专题笔记,这更是个性化产物,我又想打看似不恰当而自认为生动有趣的比方,每个人的专题笔记就如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宝宝,都长得不一样。需要强调的是,专题是丰富思想且应试的,专题框架可以说就是论述题的框架。专题工程之初,就是做出专题分类与规划。我主要是通过钻研真题的方法,总结出真题考察的方向,并以各个方向作为专题类别。像去年出了一道我完全不会的关于文化维度的题,它涉及到心理学和社会学,而我所做的专题并没有直接覆盖。但通过对过去真题总结,我做了有关新媒体与社会和社会学基础专题,由此我迅速在脑海里检索专题,通过“牵强附会”直接调取相关专题的知识点,最终也勉强写出具有框架逻辑的答案,不至于留空。因此,我认为,愈加细致全面的专题分类对于应试便更加有保障,但相应地工程量就愈大。基础知识笔记;新媒体专题中的细分项03 信息资源:设置个性化的信息环境笔记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大多数选手都是充分调用资源,来实现信息摄入与笔记生产的。关于信息资源这部分,我会围绕书目、期刊与网络资源和师长朋辈这些信息源展开。1、读书 书目部分,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书目,一类是用于呈现亮点观点的书目。下面我会简要介绍读过的基础书目的特点,方便各位看官食用,主要是依照建议的阅读顺序排列。李彬《传播学引论》:我个人认为这是跨考者必读的书目。首先体例相对完备、框架清晰,对入门者十分友好,印象中主要框架是[传播学+5w模式+批判学派]。其次,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但这样的框架和措辞就使得这本书对学派源流与发展的陈述相对不够细致,读完没有振聋发聩的感觉。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大多数新传学子都会读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由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展开,即从人内传播到全球传播,还有附带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简单讲述。这本书不论在我前期入门还是后期复习的时候,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大众传播章节的阐述让我对传播学历史上的经典研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它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传播学的书,书中一上来就介绍信息技术,让我有点蒙。主要介绍了传播技术,又涉及到传播研究模式、传播学中的符号学、心理学,也有经典的大众传播研究。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我相对艰难地把中文译本读完了。这本书很厚重,覆盖面广,观点也不拘于经典研究,而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引申。不过建议有英语基础的同学还是看原版好了,中文本实在难懂。后附有名词解释,可以作为基础概念的概览与理解,但不建议作为应试名词解释的答案参考。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罗杰斯《传播学史》:我个人十分推荐这两本书搭配阅读,先读前者,再读后者。前者可以说也是传播学子的必读书目,对学术源流与发展着墨甚多,帮助理清初学者的混乱思绪;后者则主要是从学科历史切入,配合刘书使用的话,就对传播学史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两本书读完便会真正认识到,传播学作为十字路口的学科的特点,她的历史就社科的历史。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关于新闻理论方面,我首先读的是这本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新闻学的认知。由于这本书的结构并不是那种传统严谨的教程框架,而是抛出新闻学中的关键词作为篇章名并进行解读。一方面,这就使我脑海中对新闻学认识仍是以那些关键词作为出发点的结构;另一方面,读起来相对其他新闻学书目有趣。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一本标准化的新闻学教材,对于建立新闻学的框架结构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当时跨学科追求新鲜感的我,过于标准化的论述有些乏味,而一些相对有趣的论述在传播学相关书目中有涉及。曹林《时评写作十讲》: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过去在书架旁匆匆翻看过的评论教材都是中规中矩,而这本书却像曹林老师在面前嬉笑怒骂,语言通俗且尖锐。看完这本书的收获不仅是学习了时评写作方法,还有认识到时评中应该体现的社会情怀。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可以说是一本辞典,我建议前期与后期都使用这本书。前期使用可以帮助你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有全面细致的认识;后期使用可以用于参照名词解释思路、补充丰富笔记。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其体系能够让初学者对社会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宏观认识,十分推荐社会研究方法零基础的小伙伴阅读。阐述措辞适应中国人思维,但覆盖面不广;能帮助我们建立体系,但具体知识点阐述不够深入。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语言相当的平实通俗,读起来相当顺畅。然而读完可能仍对社会研究方法一头雾水,因此我推荐先读风书。这本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是覆盖面广,援引例子甚多,能让社会研究方法在初学者脑海中有更为生动的认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这本绿皮的书也是我偶然在书架上看到的。在基础社会研究方法之上,还谈了研究方法如何应用于传播学研究,也引用了不少传播学研究的例子。在后期这本书也帮助我丰富了社会研究方法部分的笔记。相对非基础的、观点可用于论述题的书目,由于每个人书单最后都大不相同,此处我就不作赘述。如今回顾,我发现这方面的阅读可以根据真题方向或者是专题类别来进行。当时我的阅读并无章法,除了阅读官方推荐书目,其他书我都是在新传书架上随意拿一本便读。有些细读,有些囫囵吞枣。书单如下,按本人阅读细致程度排序:彼得斯《交流的无奈》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赵曙光《媒介经济学》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齐美尔《货币哲学》《陌生人》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詹姆士·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2、期刊与网络资源 当时我也是参照了上岸师兄师姐的经验帖去看一些期刊,然而论文都是做专题笔记需要参考时通过关键词或者新传大咖作者检索的,没有特别定期读期刊。我经常看到的期刊有:《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 《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此外,利用后网络资源也十分重要。现在大多数人的信息接触都是通过手机实现,所以利用好电子产品上的信息首要就是先设置自己的信息环境。微信上可以关注一批公号,养成空闲时浏览的习惯,比如:全媒派、清博舆论、36氪、虎嗅APP、华尔街见闻、钛媒体、北大新媒体、新京智库、CNNIC互联网研究、财经、丽水路观察、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风声评论,红辣椒评论等等。浏览器上可以建立书签来收藏网站,让信息信手可得。此处我要安利豆瓣书评。备考过程中,我常常通过参考高质量书评,借他人力量来理解一些晦涩的专著。这样自己一边读一边参考他人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就会更多元。当然,摄入信息不一定全是硬核的,不然可能负荷过重,因此我也会在休息消遣时上小破站看鬼畜,有时也看“巫师财经(有抄袭之嫌)”“Lindsay说”“硬核的半佛仙人”等等。3、师长朋辈之间的帮助 还在校园里的应届生就可以尽量利用教学资源,多多去图书馆翻书,多去请教新传专业的老师。还有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多去请教师兄师姐或者身边的大佬级别同学,在此我(li)要(xing)感(gong)谢(shi)一路为我耐心答疑的小王和师兄师姐。此外,还推荐大家可以多看看清北人复交的bbs或专用于校友经验分享的公号,比如“RUC思享”。这一部分内容就不局限于考研,但可以从中多体会一下大佬们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态度。04 输出:应试秘诀在于反复练题上面提到笔记生产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接下来这部分便是至关重要的输出环节,也就是练题。我具体的练题分为两个时期——答题思维萌芽期(7、8月)和成熟期(11、12月)。前者练题是不限时的,只是围绕题干写上自己的思考;后者是限时模拟训练,这一部分对于初试而言十分重要。11月时我开始为没有限时模拟和批改而焦灼,毕竟拿着一套卷子做3小时对于不太自律的我来说有点困难,最后我去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卷子是由胡师姐给出的,题型设计有专硕与学硕区分度,且在讲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对真题理解上的失误(比如研究设计题),发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答案的框架思维不够巩固。此外,每次考后的排名分层相对稳定,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和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悄咪咪地说一句,感觉那时排名和上岸排名情况有点相似)。虽然发现问题可以经由模拟考班帮助,但是解决问题、谋求进步还是得靠自己。通过胡师姐模拟训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我够对症下药,每天都花上1小时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答题思路和优秀答案之间的区别。除了内容质量过关,时间把控也很重要。我往往3个小时都是手不停地写,才勉强完成。可见,实现速度的首要是大量的思维训练,也就是练成即时反应能力,具体操作就是上文已提到的通过专题来训练。实现不留白也需要好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名词解释30-35分钟,简答题40分钟,剩下时间都给论述题。初试时我由于看错时间,造成时间安排上的失误,所以题目也答得不是非常满意。练题工具除了手表,还有就是网上可买到的答题纸。用这样的答题纸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可以适应和熟悉初试现场的答题手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初试考场上的焦虑。上考场之前务必带好工具,比如小刀橡皮等等。考场上我橡皮突然不见了,十分感谢隔壁的、上岸同专业的小L同学借了我橡皮。二、“抽象圣经”篇01 动机:参与到世界中,学习才是目的这里要谈谈明晰动机的重要性。如果要找出报考院校的优点,我们逛逛官网便可以列出清单。然而动机止步于此就太过单薄。不知何时起,身边刮起一阵热爱学习的风潮:社交平台晒学习成果,直播平台直播学习,视频平台发布学习vlog。人们举起终身学习的大旗,喊着热爱学习的口号,甚至考研帖里许多人说要一天学10+个小时。但实际上,明确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了什么比跟风苦干更重要。明确自己的动机与手头工作,首要的是真正参与到世界当中。我们无法突破现实信息秩序,但却可以从中谋求力所能及的改变——动用可能的网络资源、用心挖掘馆藏资料、勇敢去请教师长。切断无意义的交流,会减轻精神负担。在备考期间我频繁关注与反思互联网市场动态,在鹅厂实习时更加切身体会卡斯特所说的网络社会;备考期间关闭朋友圈,减少约局,却比以前更加充实。探寻、反思从而明晰动机比被动接受信息而涌入大流更容易实现目标,前者受到外在阻力较少。学校天桥,饭后放松身心的场所人是封闭的,在框架内接收一切信息;但又可以是谋求开放的,我们挣扎着打开自己的思想,即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并非达成目标的工具,而是目的本身。上岸是外在结果;备考期间的学习才是每个人所真正期望的目的。02 心态:淡化目标,保持勇敢我也是被焦虑困扰的选手,常常在初试备考期间为此接受无用信息。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选择题答案时,我差点弃考第二天的专业课;知道自己擦线进复试时,我颓废了几个月;直到复试前两天,我还在妄自菲薄,觉得自己简历过于一般。即便百般焦虑,极限操作还是在我身上发生了:初试第二天我还是冷静完成了专业考试,这时考场上考同专业的同学位子又空了好几个;复试前一周即便知道模拟会让我心态崩溃,我还是一遍遍找人模拟,发现问题并完善自己的答案库;复试前一天,我没有复习或焦虑,而是平静悠闲地度过这一天,第二天复试留给老师好的状态。经反思,我认为缓解焦虑有两个步骤:一是淡化目标。焦虑多是因为过分在意结果。回想自己逆风翻盘的经历,在紧要关头我算是心无旁骛的,以至于忘记焦虑与结果。二是保持勇敢。如果无法淡化结果而继续焦虑,就先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一次。当然,真正解决焦虑的唯一途径就是实干。实干使人专心致志且充满自信。03 思维与工作习惯:海纳百川,制心一处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一直想要学习养成的。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喜欢反思而不愿名状的人。而在当下社会中,恰恰需要语言才能解放自我。在闭塞的个人房间逗留注定找不到出路,所以还是要勇敢走出房间。而这就需要如上文提到的“真正参与到世界中”。这并不是指成为善于社交的人,而是对自身精神世界进行一场场艰难的改革,让自己能够在每一观点上找到落脚点,或是让自己成为拥抱所有思想小河的大海,忘记接纳或拒绝本身。也是通过备考我才慢慢认识到,工作习惯即是能力。面对文本时迅速抓取出关键信息,再组织并有逻辑地输出,即是做事通则。比如打LOL的辅助位,既要盯住敌方,又要留意视野,在紧急关头下决定怼出哪个技能或是默默发育。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学习工作以及吃喝玩乐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大佬,我认为大佬级别的人物都是具备出色能力的,即便是玩,也玩得出色。虽然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但仔细品味,有效输入再到有效输出的做事通则就等于专注本身。在限时情况下迅速决策,正是需要专注;而耗时长且受到冗余信息困扰,多半是三心二意所致。是否制心一处决定了工作效率,而克服思维惰性本身就需要时间。这时意识到问题所在的我们不妨对自己耐心一点,引导自己按部就班运用“通则”,而不需盲目地打无意义的持久战。最后分享一首备考期间多次被我用以缓解焦虑的歌。求学的确是许多人的人生要事之一,但这不意味着要汲汲营营而无暇体察自我。再引一句“看清尽头的虚无才能享受过程的壮美”,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妨丰富一下今年目标,考研不仅为了上岸,而是为自己的独特性赋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事法则,努力让自己成为容纳百川的大海。
金融学一直是考研热门专业,每年报考的人数居高不下,招生院校也很多,今天我们了解一下金融专业实力最强的那些院校。第一梯队1、北大光华北大光华在北大校内是怎样的存在?嗯,可以和剑桥大学里面的圣约翰学院类比(约翰学院非常有钱。。)光华在北大也有如此地位:本科招生分数基本最高,在光华扔块砖头砸到的不是省状元基本就是市状元。初试400;报录比 3%以内,专业课极难,公共课改卷压分,就业极好,但学费很高。难度极大,复试比较公平,偏好理工科背景。2、上交高金一般400+以上,报录比为4.5%,但差额比例为2:1,师资极强,国际化程度全国第一招生人数少,而且复试刷人令人发指!不是顶尖大学的本科,基本复试被刷!而且偏好理工科背景!3、北大CCER一般370+,报录比为4%出国质量最好,复试刷人厉害,难度极大!不太公平,对本科学校要求很高!而且偏好理工科背景!4、北大汇丰一般370+,报录比5%!双学位极具吸引力,就业前途非常好!学费最贵!5、清华经管金融只招收金融硕士(专业硕士),名额为97人,而且在深圳校区,学费和光华看齐!但第一年的报考人数不是很多!难度一般!而且偏好理工科背景!估计今年清华经管要调剂生源!以前清华经管招收1名左右的统考生,分数线在360+,报录比5%,考数一。6、复旦经管一般招20人,报1000人,报录比比光华还低,就业极好。复旦的就业不比北大清华差,在上海的声望超过清华!但复试很公平,很多二本学生都不会被刷!7、复旦管院2011年新的金融工程和财务工程项目和国外顶尖大学合作培养,第一年的生源一般!极具吸引力,今后的生源看涨!8、上交安泰400+左右,报录比4%,很不公开透明,复试当然极其的黑!但国际化程度极高,就业极好(每年都有去高盛的),分数线很高,而且复试刷人非常厉害!而且偏好理工科背景!9、北大经院370+左右,报录比4%,就业一般,学术落伍,但复试极其公平。第二梯队1、五道口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无疑是国内金融硕士的天堂,学校里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官,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据说每年该学院研究生复试的时候,门口都挤满了人,不是进入复试的人多也不是送考的人多,而是,任意被刷下来的研究生都是其他院校拉拢的重点对象。牛啊。。清华大学金融硕士每年招生人数都稳定在30人左右,复试分数线也高得可怕,如有实力的考生,加油一试,没有实力的,还是努力备考其他院校吧。一般360+左右,报录比4%,但主要实力集中在货币市场(银行),在资本市场(券商)上表现不佳!就业还可以,但与四大名校还是有差距!偏好科班!2、人民大学360+,难度很高,就业有局限性!偏好科班!3、上海财大390左右,报录比为4%,难度看涨,而且偏好理工科背景!4、南京大学390左右,报录比5%,金融联考分数线仅次于复旦和上财!第三梯队1、中央财经分数很低,一般340左右!但北京公共课压分,而且央财专业课给分极低,导致分数线不是太高,偏好科班!2、对外经贸分数不高,两个学院招200+人,分数340左右,但北京压分!报录比9%!难度其实很大!当然就业很好,对英语要求特高,专业课都要求考专业英语!3、南开大学360左右,天津也压分,但南开的难度也就和央财差不多!4、中山大学390左右,岭南学院的分数极高,管理学院分数也较高!5、厦门大学:360左右的金融联考,师资很强,但位置偏远!6、武汉大学:370以上,但试卷简单!第四梯队1、华中科大:350+,报录比8%,有高人坐镇,分数很高!2、浙江大学:一般在360分,浙江分数放水,浙大金融没有博士点,导师都是原杭州大学的老师,项目都是省级项目,就业基本是浙江省内的分行,偏好科班!有5%的录取人数将会分配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本)联合培养!3、西南财大:招生人数多,但靠着校友积淀,就业不错!4、西安交大:很难!5、暨南大学:华南老二
“只要肯动心思,排名再差也可以逆袭的~”基本信息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业:金融学排名:4/161(前五学期),5/161(九月综排)英语:四级652,六级556,雅思6.5科研:挑战杯专项赛国家级三等奖,大创两次国家级立项,博文结项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都不是主持人)比赛:北大光华案例分析大赛最佳表现奖(因此拿到MF第三批面试资格),建模国赛省三等奖,华中建模省二等奖,校级求职类比赛实习经历:四大审计,券商行研(*2),券商FA(保研后),券商债融(保研后)学生工作:金融1501班长,学习委员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两次,鸿儒奖学金海外经历:LSE暑期课程,巴厘岛国际志愿者其他:金融学院辩论队副队长,创立知识类公众号,总阅读量约达40000申请情况申请项目:北大光华金融专硕,北大汇丰专硕,清华经管金融专硕,复旦经院金融专硕,上交安泰会计专硕,人大汉青金融专硕入营&参营项目:北大光华金融专硕第三批(因为案例大赛获得资格),清华经管金融专硕第二批,复旦经院金融专硕,上交安泰会计专硕春令营获得offer:清华经管金融专硕(九月补录),复旦经院金融专硕(基金管理方向),上交安泰会计专硕准备过程专业学习01非专业课:其实从我的排名就可以看出来,我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并不是很优异,在对着各科成绩分析后,我发现和同专业同学拉开差距的时间点在大一下(有各种毛概类课程与大学语文),所以对于准备保研的同学来说,每一门课的选课与考试都应该慎重对待,有些我们觉得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的课程往往就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专业课:对于经管类的同学来说,大部分专业课其实难度都没有很高,提前开始复习+收集好重点就足以应付考试并且取得不错的分数。我认为专业课学习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在考试,而是要培养起个人的金融素养,在面对夏令营面试的时候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何为培养起个人的金融素养呢?我觉得我们需要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达到以下效果:1)对于理论型的知识点,能够在理出每一环推理的逻辑链,并结合当今时事拿出相应的论据2)对于百科全书型的知识点,能够将学到的内容通俗化的表达出来,并且串成体系3)对于实操型的知识点,在实习/案例分析比赛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它们来分析/解决/解释一些问题实习(仅针对专硕)02我认为实习往往是财大学生在申请保研时被严重忽视的一项(虽然感觉现在越来越重视了),师弟师妹们其实可以从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为实习做准备了。为什么以前实习的问题总是被忽视,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在武汉找实习太难了,在外地找实习假期的时间又太短了。所以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给大家:尝试一下远程实习。远程实习虽然大部分是小黑工,没工资而且学到的东西没现场实习多,但对于武汉的同学来说,有它总比没有强。常见的远程实习有券商的研究所和咨询的PTA,这两者都是我们财大的低年级本科生有机会申请上的。一个我认识的大佬师姐曾经告诉我,其实一次实习经历只是一个壳,重点是你把什么东西装进去了。所以在实习过后我们一定要学会反思,每一项任务后的逻辑是什么,对应的课本知识是什么,行业现状是什么,进一步的要挖掘出自己对这一块领域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洞见。只有将实习挖掘到了这个程度,在面对面试官时才能获得很大的加分。参营/推免经历01上交安泰会计硕士春令营在保研前期做定位的时候,我就将安泰的会计硕士列为比较想要去冲刺的项目之一。我之所以会去选择报名会计硕士而不是金融硕士,主要有以下原因:1)安泰的金融硕士竞争十分激烈,因为有很多交大本科的学生去申请,而会计硕士的竞争激烈度相对较小,比较适合我这种排名比较差的背景;2)男生报名会计硕士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会计硕士女生偏多,男生在其中显得竞争力强;3)安泰审计去年招了CFA班14级的师兄,说明这条路径是有迹可循的。往年上交安泰只会在7月份安排春令营,但今年开始于5月份就安排春令营提前招生,并且春令营的申请系统十分简单,只需要在网上填写相应信息即可,不需要复杂地寄送材料,所以这是个值得把握的提前批机会。春令营的考核方式是笔试加上面试,分数占比为四六开,会计专硕的笔试考察中级财务会计与公司金融两门课程,面试则是普通的简历面。由于我过去没有学习过中级财务会计,因此花费了一周的时间高强度地准备笔试,面试则没有过多地花费时间准备。复旦经院金融硕士夏令营复旦经院的特点就是入营相对较难,但是只要入营之后通过率比较高,今年大约入营150多人,预计最后会录取到将近130-140人,只要排名在前60就可以被录取为金融硕士,排名靠后的同学就会被调剂到税务,国际商务或资产评估等专业。复旦经院夏令营的考核方式就是在入营第一天让同学听两场讲座,在讲座完之后会出五个题目,参营同学需要在当天晚上从五个题目中选一个准备一份ppt,第二天在评委老师面前演讲,大约一共二十分钟。参营同学讲十分钟PPT,再由评委进行提问与面试(期间不能带简历),然后就依靠这20分钟的表现来打分。复旦经院的入营筛选会比较看重排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我毕竟只有第四名,还是凭借自己简历上的奖项成功入营。复旦最看重的是建模的国赛美赛以及挑战杯。而在面试的环节,我认为准备复旦经院最好的方式就是平时多积累相关的金融实事。因为夏令营给出的题目相对较难,如果没有积累的话,很难在短时间内根据现有的课本知识,想出一个解题方案。比如说我当时抽的题目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功能为什么总在改变”。如果平时没有对目前金融市场的格局变化有所关注的话,就很难答好。还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复旦的几个院不能同时报名,所以我建议英语很好的同学申请复旦管院,它的平台比经院高很多。清华经管金融硕士第二批清华经管今年给了中南大四个同学面试的机会,其中并不全是专业第一,所以清华经管对排名的要求实际上没有十分严格,包容性较强,它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清华经管的考核相对简单,即笔试加上面试。笔试内容是中文版的GMAT,但阅读部分是英文的,难度不算很大,因为我之前准备过gmat,所以发现题目基本是GMAT OG上的原题,所以如果大家想好好准备的话,建议可以去刷一刷GMAT原题,但因为笔试采用的是60分通过制,所以并不是分越高越好,只要保证能及格通过就可以了。而在面试方面,我个人感觉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简历面强度非常大。清华的老师特别喜欢进行,他们希望考察你到底是不是对你的每一段经历思考得特别深入。例如我在申请材料上提到了一句自己做过的某一个大创的项目,结果老师就进行深究,并且问到了很多具体数字的问题。这个问题当时我答得非常差,所以在第二批面试的时候只能进入候补名单,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对申请材料里面每一块内容的每一个细节特别了解。同时老师重点问你学生的职业规划,所以大家在去面试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想清楚,不能只仅仅只想好以后做什么,需要想好这一份职业是做什么内容的,未来会有什么变化趋势,为什么你能做好这份职业。许多在前两批获得预录取的同学在九月时选择了北大光华以及上海高金的项目,所以我最后有幸地拿到了补录的机会。北大光华金融硕士第三批我是通过案例分析大赛拿到北大光华金融硕士的面试资格,所以说如果想要去冲击北大光华金融硕士的同学,建议去参加这个比赛。往年只要获得第一名,是可以直接去保送光华的,但从今年开始,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队伍的队员以及三个最佳个人有面试资格,我就是通过拿到最佳个人拿到的面试资格。因为光华案例分析大赛有很多光华本院的学生参加,所以说拿到第一名的难度相对较大,过去六届中只有一届是武大的学生夺冠,其他的每一届都是清北的学生夺冠,但大家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获得最佳个人。面试过程非常简单,只有一轮20分钟的简历面,但竞争十分激烈。参与面试的清华北大本科生特别多,尤其是其中有一些同学已经拿到了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的录用,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来面试。同时面试采取的是强度较大的压力面,会把一个问题追到很细很细,在我面试时就提到案例大赛中做的估值的内容,我本来以为自己在这方面已经准备的很全面了,但没想到老师问的大部分都是细节问题,比如我当时测算的某一个指标具体数字是多少,具体是怎么推出来的等等。所以大家去参加这一类面试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个细节问题把握清楚。一些建议锻炼表达与应变01入营了之后核心就是面试,而面试的核心就是表达与应变能力。比如老师问到实事或者专业问题的时候,有应变能力才能让你快速找到答案,有表达能力则能让你即使说的内容一团糟也能赢得面试官好感。训练这些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加辩论或演讲,或是在学校风靡的各类职场挑战赛。实习对于申请专硕十分重要02保专硕实习重要不重要?这是我在准备保研期间频繁去向师兄师姐求证的问题,得到了很多种不同的回答。我想这个问题,不同答案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在我看来保专硕实习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理由逻辑如下:1) 专硕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就是希望招收未来就业能力强的人。2) 怎样的金融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实习好,对行业了解,面试厉害,抗压能力强,多任务管理能力强等等。3) 怎样证明你有以上能力?本科阶段就有优质的实习就可以证明——实习好:本科就有好实习的人研究生阶段找到更好的实习理所当然;对行业了解:从本科时建立起对行业的了解,研究生阶段就能更进一步;面试厉害:本科阶段就经历过实习面试拿到offer,研究生阶段还会差吗?;抗压能力强:本科期间课业繁重还能坚持实习,并且在专业知识积累不够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下去,足以证明抗压能力;多任务管理能力:一边想着刷实习,一边还能保持高排名,如果再加上各种比赛与丰富的学习经历,完全可以显示出多任务管理能力了。就我自己个人的经历而言,如果没有实习,中南大背景,六级只有550,4/160的排名入清北复交的营绝对十分困难。而换句话说,刷份实习容易,还是把排名提到第一名或是把六级刷到620+容易?我想师弟师妹们可以多尝试一下这个手段。自信地去逆袭03即使入了名校的营,到了面试现场的时候难免会有挫败感,因为你会发现周围的竞争对手清一色地来自好的985学校。在我看来,中南大是入清北复交金融营里本科档次几乎最低的(复旦经院除外)。我记得安泰笔试的时候每个人的考位上都贴了本科学校,看到有一半都是交大的,就是高考分数大约高了我六十分吧,还有很多浙大厦大的。这种赤裸裸的差距难免会带来紧张感,但是要知道,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多样性。清北复交招生还是想尽量保持本科院校多样性,要不然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这种绝对是被清北垄断了。也就是说,你的竞争对手只是你同层级学校的人,面试官对你的要求也不如对清北复交学生那样苛刻,不妨大胆地去逆袭吧。建起自己的“护城河”04什么是保研路上的“护城河”?就是竞争起来的时候,别人很难比得过你的。例如:高到吓人的六级成绩,人超级多专业的高排名,叼炸天的数理基础,都会成为一个人的“护城河”。每一个保研分享,都会列出保研最重要的三件套:排名,英语,其他活动(科研,比赛,实习等)。前两者是绝对的,是硬碰硬的竞争,我觉得对我来说太难。而后者则是灵活的,而其中的科研,比赛,实习又是大家都可能有的。那么什么方式可以弯道超车呢?我想到的方法就是做公众号,突出了自己的阅读量与粉丝人数,让面试官知道这个学生和其他人不一样。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学生干部(主席级别),创业,超强的文体活动等等,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它都可能会成为你的“护城河”,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让自己“泯然众人矣”。小鸡汤我想告诉大家,排名与英语确实很重要,但绝对有方法让自己不被排名与英语限制住名校梦。每个专业的专业第一只有一个,但像我这种排名尴尬的同学还有很多,现在的大家,也许像过去的我,总是看到过去的录取情况就丧失自信。但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从前辈的身上学到经验和教训,但不意味着我们就真的没办法创造不同。弯道超车的路子其实有很多,做好金融不就需要这种能力吗?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设计,不就是在干不过标准化市场产品时想出的弯道超车创新点吗?
昨天早上收到来自宁同学拟录取的喜讯,20考研四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专硕,最终收到了理想院校的拟录取通知。我特别想和21考研的同学们分享下这种喜悦。宁同学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考研四年,从未放弃。可能有的同学会问“四年的时间,三次失败,真的值得吗?”上周六学长学姐系列讲座中,选择二战吉林大学并成功上岸的小月同学也有提到“只有当你明确了自己为什么考研之后,你才能够全力以赴”。宁同学的上岸,不仅是因为自己一年又一年的付出时间去努力备考,而且取决于他面对前三次失败不放弃的毅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有的同学在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的状态。想要二战又不敢二战,觉得自己‘’第一年在学校复习都考不上,毕业之后真的有时间有精力准备考研吗?”作为一个金融专硕和经济学考研专业课的辅导老师,我除了可以教给大家专业课应试重难点、复习技巧、答题策略等知识外,我还想告诉大家:一次考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什么考研失败不能够代表你没有能力不能够代表你不适合继续深造不能够代表你是生活的失败者请不要再否定自己给自己点信心和勇气就算不再选择考研生活中同样有其他值得期待值得去挑战的事情等待着你如果你选择二战甚至三战/四战不要再怀疑自己不要再暗示自己不行你需要做的是吸取前几次失败的教训然后在这一年加倍付出,加倍努力如果你想成功如果你已然明确自己为何考研你需要一个可以帮助你取得高分的复习规划留言或私信即可获得针对性二战复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