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今年的分数线北大今天公布了19年硕士研究生分数线,我报的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软件工程,去年的分数线也就300左右,那个时候还有非全,今年软微取消了非全。一些考研机构都在鼓吹北大的分数线,300就可以上北大,但现实是这几年考生质量也比以往好,分数也在逐渐提升。北大研究生分数线给我的感觉,今年分数都有一定的提高,可能说今年题目简单,19年是单数年,难度要比双数年容易。而对于一个一本,还是双非性质的院校,想往高点的地方搏一搏,难道真的难吗?这个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难与不难在于自己准备是否充分,是否真的用心在准备了。我今年考研失败,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考研没有全心全意的备考,杂事太多,没事处理这个没事处理那个,而不知道考研才是最重要的,除了考研其他的最好不要想。这也是第一次考研,什么不懂,一心就只管冲,肯定想冲击一波名校,谁都理解,但自己的行动和目标不匹配,最后导致失败,那是肯定的!考研不是儿戏,随随便便考就可以随随便便上,那是不现实的,又不像专升本那么简单的考的目标院校越大,报考人数也多,相应的分数,优秀的学员也就越多。总之,目标还是要有的,万一碰到鬼,实现了也是不可能的,要想冲击好的学校,就拿出真心去准备,那样才有机会上,也让你的考研青春不后悔!
就在前天,北大软微终于公布了20年MEM工程管理硕士的拟录取名单,我成功上岸。作为2020魔幻年度下的考生,今年的战线拉得格外长,但是回看全程,从仰望北大到平行,好像没有什么不值得。名校离你不远讲真,作为一名双非院校的学渣,又是三跨备考名校,当你见多了这种备考心路分享之后,会怀疑自己:我行吗?别怕,作为过来人告诉你,没有这么难,甚至比你想象的简单太多。你缺少的是身边活生生的案例,亲口对你说,你也行的,现在我就站在你身边。为什么这样说,有三个原因。① MEM知名度低。MEM在2010年由清华开始进行学科验证,开启了MEM在中国的发展。相对于发展了30多年的MBA,MEM开设院校少,知名度低,报考人数不足,许多院校仍然处于招生不满的状态,目前实属名校报考方向的价值洼地。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宣传,报考人员大幅增多,今年北大软微MEM的录取分暴涨就是最好的验证。② 招生多,报录比小。目前各院校MEM招生人数大多超过120人,目前报录比普遍没有达到10:1。但是单纯的来看报录比也不准确,整个报考流程如果拆开来看,从提前笔试、材料审核、提前面试、初试、复试,不同院校、不同环节的筛选比例又不尽相同。但是往往卡人最多的环节都在材料审核和提前面试上,这个环节在正式报考院校之前,是可以通过报多所院校将录取几率大幅提高的。③ 考试难度小。MEM笔试为英语二和管理类综合(包含数学、逻辑、写作)。英语二难度介于CET4与CET6之间;数学考初中知识,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中国学生而言难度较小;逻辑上手简单,多做题就会找到规律;写作就是论说文,市面上有很多写作课程,模板可套用;最重要的是,MEM考试并不需要拼分数,你的目标不是拿第一,而是超过国家线,保证名次在录取人数范围内即可。事实上,大部分院校目前的录取线就是国家线。300分的卷子考175你还觉得难吗?!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关注百家号,后期我会分享自己关于备考笔试的经验。告诉大家“如何不背单词自如应对英语?如何系统而规律地备考各科目?大家都说好的备考教材推荐” 问自己为什么考研知乎上有个问题是“MEM的含金量和就业前景如何”,回答者都是模棱两可,总结就是看自己。我也在多个备考群看见大家关于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但更普遍的观点是——它对于你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但是如果你问我考这个的价值是什么,“名校”加“双证”就够了。也请你认真审视自己,不只是工作、学历,还有周边对你的影响。是面临职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体系理论和管理技能支撑自己突破?还是为了极高性价比的名校双证?是为了圈子或只是为了装逼?甚至,哪怕是周边朋友同学超越自己进了C9甚至TOP2的一次落寞都可能成为你的动机……备考之前,请问自己你需要什么,有需要才有价值。择校择专业首先了解下MBA与MEM的区别:字面意思上看,MEM对于从事工程制造业或互联网技术人员更加友好,但是从我的实际了解看,同期上岸同学行业背景可谓五花八门,有事业单位、房产、技术、互金、投资、产品、运营等。目前不同院校开设的MEM从属学院不同,有些是工学院下属,有些是管理学院下属,也有些是多学院联合建设,这也就决定了不同院校的MEM专业方向多样性,有偏传统行业的土木工程,有偏互联网方向的软件工程,也有偏金融方向的金融工程,还有适合创新意识强的创新工程等。所以,在择校择专业时应该与自身情况匹配。下决心 准备好我是17年本科毕业,市场营销专业,一个经常被大家误解是穿着西装的售楼中介的专业方向,曾经的我曾坚信“我们这样的人注定要以实践为导向,上学无用”。可就是2年后的自己朝自己打了一耳光,报考了一个我不曾了解的专业、不敢想象的学校,好在结局是好的,我收获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能够深入了解MEM,如果你仔细研究MBA在国内的发展路径以及国外对于MEM人才的需求,你会发现,起步晚的MEM是这个时代赋予你的一次自我升级踏步名校的契机。下决心做一件事,相信相信的力量,谁说你不行呢?
北大一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学成绩不太突出的人来讲。高中毕业之后我进入一所普通的211大学,虽然被学校保研,但还是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职场,以研究生肄业标识着学习生涯。大学之后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国家机关工作也还算顺利,但其中的艰辛和磕绊恐怕只有公务员们才能体会,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的时候,你都可以看见60年自己退休后的样子。生活如果这样照常下去,这与狗的日子还有什么区别呢。一直想改变,但都没有勇气;一直想考研,但害怕考不上被同事们耻笑。也就是去年,终于鼓起勇气选择了少数民族骨干项目的考研机会,一则竞争少,同行竞争,二则工作时间太久学业复习的时间也不能保证。最终,鼓足勇气报考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从10月底接到通知报名,到12月20多号到考场参加考试,中间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复习。白天要上班,都是晚上吃完晚饭后看书做题,每天复习到一两点。这段时间,一直有妻子的默默鼓励,什么家务都不用弄,而且还是分房睡,怕来回走动打搅到妻子。回想起来,我现在能够身处北京大学图书馆写下这些文字,离不开妻子的全力支持。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相比学术性研究生考试简单很多,考试科目也少,一般就两张卷子。现在专业硕士越来越受欢迎,从我个人经历和体会来讲,都是梦想改变自己的人,想要通过学历提升来增强应对工作生活挑战的能力。我考的公共管理硕士,还有个简单的名字,MPA。与MBA很相似,但却有明显区别,MPA就读的基本是从事国家公共事务的公务员,而MBA大部分是商企老板(这个学费非一般人可以承受)。考试科目两个,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我是大三就过了英语六级,但过了十年真的什么英语底子都没有。为了应付好英语二的考试,那段时间,上下班路途都是心里背着英语单词,晚上练习着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就是穷尽所有手段提高自己的词汇量,说来也奇怪,可能真的是年龄越长记忆越差,有些单词就算背了百十遍还是不知道其意思。反反复复地背、反反复复地练习,然后做了三套真题试卷之后就到了正式考试时间,在考前的一周时间里,背诵了各种英语作文的范文和格式,意图在考场上帮自己渡过难关。英语的复习大致就是这样,也花费自己最多的时间,这是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地方,也是使自己容易被淘汰的地方,因而必须高度重视。管理类联考,包括三个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复习也是轻重有序,买的参考资料里面,数学是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并且都练习了一番;逻辑前面容易后面难,索性放弃了,考试的时候也单靠日积月累的常识在做判断填写的答案;写作部分也是把历年的真题答案看了一遍,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个印象。之所有这么抉择,主要在于没有充足的时间,白天上班,有时候还得赴外地出差,一去就一个礼拜,所以就挑着重点内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做准备。复习期间总感时间不够用,转眼间就到临场考试。妻子为我预定了考场旁的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就深处考场。管理类联考终究题目没有做完,好几道题都瞎蒙;英语写作好多单词不会写,全靠凑字数。考完结束,自感胜利无望,但心里还是豁然开朗,毕竟努力过,为北京大学拼搏过。最后的结果是喜人的。二月份公布考试成绩接着公布了面试名单,最终在2018年的9月份踏进北京大学校园,漫步在未名湖畔,读书在博雅塔周边,总有一股骄傲在心间徘徊。北大曾经是我遥不可及的梦想,等到深处中间,觉得一个多月的熬夜奋斗太值!谨以此文,向奋战在考研战线的同学们致敬,付出会有回报,愿你们都考上心想的大学。
如今考研形势可以说是一年比一年严峻,考生人数的大幅增多,各高校录取分数线的上升这些都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考生身上,让人透不过气。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考研“最难的”的6所大学,尽管难考,但是考上就是赚到了,相当于提前预定一个“铁饭碗”,不愁就业找工作。一、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想必不用详细诉说吧,作为国内的顶尖名校,每个人都应该是耳闻能详。我们从小更是被爸爸妈妈教育要以清华北大为目标,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的顶尖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是数一数二的高,今年清华的复试录取分数比上一年最高上涨了15分,除了几个专业有所下调之外,类似金融等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都在上涨,加上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真材实料,那选择清华大学作为考研目标就是在“送人头”。但只要考上,有了清华这块“金招牌”,找工作还是很轻松的。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简称“北大”。与清华大学齐名,同样作为国内的名校,每年的考研录取分数线都不低,除了要应对众多的统考生,还要与“走捷径”的保研生做竞争。北大历年的保研率都不低,这两年甚至在50%左右,这个比例是惊人无比的。因此,考研选择北大是需要信心和实力并存,这样才有可能走到最后。三、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是上海的老牌名校,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好,已经有人开始将它与清华北大并列,加上地处于上海这个国际一线大都市,毕业后可以留在上海发展,更是吸引了无数的考生将复旦大学作为考研的首选目标。复旦大学作为双一流院校,各学科都位居国家前列,其中的金融专业和新闻类专业更是“金字招牌”。但是考研分数线就如同一只拦路虎,把众多不合格的考生拒之门外!四、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作为一所以省名命名的高校,其教学实力与校名想比一点不差,前些年不出意料的入选双一流院校,发展速度十分的迅速,在近几年的各大高校排行榜上都是前3左右的名次.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开设有7个学部、36个专业学院学科种类齐全,拥有着3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57个等等,如此强大的教学实力也导致进入这所大学进修的难度十分的大。但只要考上,在毕业后的发展前景是不错的。五、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除了复旦大学出名之外,还有着众多的知名院校,这与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排在第二名的便是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着两院院士45名,本科专业6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6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在工科方面的教资力量比顶尖高校也不逊色太多,是不少人心中理想的工科院校。但是今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后,可以说是让一大批人的心凉透了。六、中国科技大学与其他几所大学比较,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排名上可能有些低,但是一些国外排名机构中中国科技大学是排名前五左右的重点高校。在办学方面一直秉承着严谨低调、专心搞科研的学术风气,科研实力方面的实力在国内仅次于中国科学院。更是有着“千人一院士”的传奇说法,就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每一千人中农便有一个是两院院士。考上就是赚大了,毕业就有“铁饭碗”。你们认为哪些学校是考研“最”难考的?欢迎留言!
考研的日子在一步步的逼近,每个考研党都在进行着紧张而激烈的复习。就在前几天,一名北大研究生的吐槽在网络上炸开了锅:从二本考研上北大,被北大土著看不起。众多考研党看到了这则消息,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复。那么那些以下博上的研究生面对本校土著的看不起,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第一、面对现实,微笑依旧漫漫考研路,考研党付出的辛酸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当他们如愿以偿,以为前途一片大好之时,却发现老师和学生对待自己都是有差别的对待,内心的不平和愤懑油然而生。其实北大土著代表的是天赋,奋斗考上来的研究生代表的是汗水,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天赋嘲笑汗水的事情,既然无法避免,又何苦要自寻烦恼呢!学会面对现实,微笑依旧!第二、用实力去回应考研进入了北大,就证明我和北大土著的差距并不大,欠缺的只是当时本科时期北大优秀资源所带来的差距,只要肯努力,这个差距通过努力可以弥补。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导师交代的事情,让导师点头称赞,北大土著的意见又有何用!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也没必要让所有人去满意,屏蔽掉别人的声音,用行动和实力去捍卫自己的尊严!第三、找找自身的原因除了那些土著的傲气之外,这些奋斗上来的研究生有没有寻找自身的原因呢?本科时期,因为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会产生分歧;因为生活环境不同,也可能产生分歧;因为自身的生活习惯不同,也可能产生分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研究生也要学会寻找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当然了,也有些所谓的名校土著和考上来的研究生打得火热的情形。所以说,名校土著看不起奋斗上来的研究生毕竟只是极少一部分,没必要耿耿于怀。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学校只是一方面,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考研党还是坚持自己的名校梦,不要因为这件事情扰乱了自己的心扉,变得犹犹豫豫。最后,祝各位考研党金榜题名,马到成功。不知大家对名校土著歧视以下博上的研究生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网友一: 看到这种问题,总是一声长叹。。。我的求学之路应该是不幸中的万幸,不幸在于大学考了个渣渣的民办三本,庆幸的是自己这些年一直努力,考研跨专业考了个普通的985学校,考博又考到全国专业排名第一的985院校,如今选择在清华做博后,虽然博后算工作性质,但好歹圆了自己在清华呆一呆的梦想。。。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好累,还有就是大学在个渣渣学校真的荒废了,来好大学发现小孩子都在考雅思托福,准备出国,而我们那会儿考六级一个班都没几个人过,更别说出国了,我那会儿最大的梦想就是一个月拿3000块就烧高香了觉得,现在想想哈哈哈。。。所以,看你怎么规划人生吧,读个差大学意味着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当然,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不过在国内这种阶层固化如此严重的环境下,没个有钱的爹,读书也许算是一条较为便捷的通往上层的路吧 网友二: 本人没有亲身经历,只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我一个学长的真人真事!!本人不才,志愿没报好,超过录取线50多分考上一所曾经牛逼的普通二本!扯远了,为了交代背景!我学长,上了这所学校,心有不甘,专业是工科类,不喜欢!于是人家直接找到领导,说他准备考研,请求领导给他开绿灯,允许他挂科,他全部精力去考北大的法学(应该是吧,反正是很难考的文科类),领导蒙了,一个普通二本的工科生,考北大的文科研究生!闻所未闻,经不住他的请求,领导开了绿灯,大意是如果他考上,不及格的挂了科的给他补考过,平时分数尽量照顾他。如果考不上,那就正常对待!那个时候学长才刚开始他的大一!后来学长每天就是开始了他的北大考研准备,大四那年,他参加了考试!最终,神奇的被北大录取!堪称牛人!! 网友三: 我说一个我认识的吧,高中的时候学习很不错,有考985,211院校的潜质,可惜高考没有发挥好,考了一个普通的一本。那个时候就决定了要考清华研究生,从大一开始,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写着考研清华,每天都为这个目标奋斗着,年年都拿国家励志奖学金。大三暑假,直接在学校复习,每天都是学习到夜里一两点,早晨七点多起来学习,比高三都辛苦。最后在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初试全国二十七,考进了清华。 网友四: 我今年考的研究生,初试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本科出身对选学校的重要性,只知道影响很大(我本科是一个二本学院,比较差,报考211,专业方向排名全国前二十)后来复试提前去见导师,与导师的交谈中才深刻的体会到本科院校对于选学校影响真的很大,导师要的是动手能力的人,不希望你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一般学校的学生那有机会动手,除非你能拿出成绩来证明你的动手能力强,比如说国家级的大奖,考研不仅仅是拼努力,还要拼你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尽量找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聊聊,问问他们的看法也不迟,毕竟你还有的是时间 网友五: 我本科就是在一个非常普通的本科师范类院校读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也不差,反正中等吧。大三才有想考研的想法,因为看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研,我也就随便准备了一年,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的,干脆就报考清华大学吧,最后出成绩的时候居然被我考上了。所以我觉得考清华并不难,因为说难的都是考不上的,考上的其实也没有很努力。人就是这样适合自己做什么不适合自己做什么,都是要有自知之明,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网友六: 我本科哈尔滨一屌丝二本,学的软件,大学四年基本就是荒废,最后一年工作太不好找,选择考研,报的哈工大,结果打了260分,13年时候我班最好的工作是每个月6000,大家还羡慕的不行,后来毕业,自己租个找房子每天去哈工大打游击,让人撵,每天9点到正心楼,十点回去,最后358成功考到计算机,两年下来,来北京工作,有户口,觉得最大感触就是要敢想,然后敢做,其实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专科生考研北大逆袭之路:无奋斗,不青春!》临近开学,笔者也收到了来自很多家长和学生的来信。他们之中,有的对未来满怀希望,踌躇满志,有的对未来充满迷茫,感到无所适从。有的高考成绩很理想,考入了重点大学,有的高考成绩差强人意,只进入了三流或者专科院校。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未来,在他们手中,他们有无限可能,即使是专科学历,一样可以出人头地,一样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从专科考研到北大,从人人不看好的差生,逆袭到班上的学霸,一路走来的故事。012003年6月,正是农忙的季节。作为村中唯一的一个高中生,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考验。高考,对于我们并不陌生的字眼,成功让多少农家子弟,跳进了龙门。可是,对于成绩并不理想的他,并没有迎来奇迹。高考放榜的那天,和往常一样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高中,有的人却名落孙山。一脸沮丧的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看着家徒四壁的条件,看着父母越来越苍老的容颜,看着为了让自己读书,并没有机会去读书的妹妹。这个家,为他付出了太多太多,而他却并没有很好的回报。经过三天三夜的思考,他决定报考大学,他一定要出去闯一闯,去外面看看大世界。02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拿着父母从村中借来的钱,踏上了改变命运的道路。刚到学校,他就被学校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给震撼到了。因为,他也是怀着一腔热血,揣着梦想来的这里。在学姐学长,热心地介绍下,他对学校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第一次知道有奖学金,知道大学里面可以勤工俭学,知道大学里面并没有“班主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逐渐熟悉了学校周围的环境,也开始步入了学习的正轨。他所在的城市,有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离他们学校不远的地方,就是北京大学。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多少人梦想的天堂。那时起,他就有个愿望,就是考进北大。03专科三年,他每天除了教室,就是图书馆,自习室。大一他过了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奖学金,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霸。可是,没有人知道这一年他经历了什么。每天早上6.00起床,学习英语。他的英语,硬是从个位数逆袭到了接近满分的成绩,四级他竟然考了678分的成绩。别人在寝室打游戏,睡觉的时候,他已经学习了几个小时。他成为了寝室中第一个不合群的人,也成为了班上第一个考上北大的那个人。大二那年,为了赚自己的学费,在课余和节假日,他去外面兼职,去家教,去发传单。即使这样,他依然没有忘记学习,他的成绩稳居第一,甩了第二名近100分。大三,临近毕业,很多同学,都托关系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单位。可是,即使如此优秀的他,找工作,却四处碰壁。寻找工作,多次无果以后,一气之下,他就决定考研。拿着积攒多年的钱,他在北大外面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子,开始复习考研。相比大学6点起床,现在的他,基本上除了一日三餐会走出图书馆以外,其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经过6个月没日没夜的学习,以425分的成绩,成功以专科的学历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现在的他,已经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他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考研之于我,已是往事。然而,作为一个经历了两次考研的人,对于考研,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本科时代,其实我是没打算考研的,所以在那所211财经院校顺利毕业时,就参加了工作。但在工作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读研的重要性,因为我学的金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热门专业,但专业热门的背后,是对学历和出身的高要求。最终,经历了实际工作的“教育”之后,我选择了辞职考研。辞职考研,代价当然会比本科时代就考研更大,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强劲的动力和相对清晰的目标。刚开始,我是没打算进燕园读研的,不是不想,而是感觉竞争太大,成功率较低。毕竟,对于一名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回来考研的人而言,我清楚地知道,相比于大学时代,个人学习能力的巅峰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这也是工作后再考研的弊端:学习能力会相对下降。经过反复权衡,最终,我把目标定在了魔都那所号称“江南第一高校”的名校,一方面是该校金融实力和影响力的强劲,另一方面是魔都在我国的金融地位。正式开始备考已经是七月份。制定了复习计划,并按照自己在中学阶段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一步步执行。因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有很大的信心,自我感觉效果还不错。很快,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然而,第一次考研,在自我感觉还不错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却让自己失望。虽然初试分数看起来也还不错,高出了国家线30多分,但“名校+金融”这个搭配,谁都知道进复试都得高分。最终,我没能进入该校自划的复试线。第一次考研失败。这个结果,在当时,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老实说,一时之间真难以接受。考研失败,而且是辞职考研失败,要说没有情绪,那是不可能的。知道自己连复试都没有进的那几天,人变得有些麻木,似乎什么都不重要了,什么都不想去想,什么都不想去做。好在这样的状态仅仅持续了几天。之后,我开始冷静下来,并着手总结失败的原因。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最重要的就三条:一是对考研这个选拔性考试的认知不够,存在轻视的心理;二是对报考的目标学校的了解不够,并没有做到知己知彼;三是复习时间较短,备考很不充分而不自知。冷静地总结了这些原因,发现自己考研失败几乎是必然的。接下来怎么办?既然已经明白了失败的原因,也就相应地抓住了下一次可以成功的关键,当然是卷土重来!当时辞职考研,就没打算给自己留退路,现在,就更没有退路了。为了“惩罚”自己,也为了“报复”第一次考研的失败,更是相信自己下一次可以做好,我调整了目标学校,选择了比魔都名校更强也难度更大的学校——北大,专业依然是金融。第二次考研,我首先花了一星期时间对学校进行了全面了解,对招收金融研究生的几个学院进行了反复对比,对其历年考研初试、复试等相关情况搜集了所有能搜集到的资料,并着手研究,然后据此制定了相应的复习计划,并在当年四月就早早开始了备考。在备考的过程中,我采取了极力突出重点科目的复习策略,在前期把精力几乎都集中在数三(经济类考数三)及专业课这两门最重要的科目上,只是适当兼顾英语。直到后期,才开始在备考中有意识地平衡各个科目。整个复习周期,我把数学和专业课都复习了六轮,数学历年真题(二十年)反复做了七八遍,专业课则反复在形成知识体系方面下功夫。英语和政治在后期也下了不少功夫。期间,我有过多次“停摆”的时候。有时候复习感觉总是没实质性进展,有时候感觉越复习越心里没底,尤其是临考前的一个月。每当”停摆“,我都会暂时休息一天,放松一下,同时告诉自己,考研是一个马拉松,不但需要全力以赴,更需要不言放弃,坚持到最后。每次,我在休息一天之后,都能再次投入到备考中去。最终,我坚持到了初试的到来。走下考场,我就知道,整体来看,考得不错,尤其是数学和专业课,感觉考得很好。初试成绩下来,数学接近满分,总分420+,超过复试线接近20分,验证了我的感觉,也证明了复习策略的正确和坚持的可贵。准备复试阶段,备考的内容虽然与初试不同,但依然秉持了备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最终比较顺利地通过了复试,最终跨入燕园。回想我的考研经历,其实并不顺畅,经历了失败,但反复总结了自己失败的经验,并下决心卷土重来,才在第二次考研中避免了那些可能让自己失败的“陷阱”,不断走在了正确的路子上,并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所以,作为一个考研成功的学长,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我要对那些正走在考研路上的学弟学妹几点建议:1、初试备考要趁早。一般来说,备考初试的时间不能少于七八个月,否则,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很难充分备考。2、要知己知彼。不但要对考研程序、流程等尽量充分了解,更要对报考的目标学校及专业的相关情况全方位了解,并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复习计划。3、合理的备考策略很关键。备考复习,除了有计划有步骤之外,更要重点突出,首先抓住主要科目重点突破,然后才是平衡各个科目。4、坚持,坚持,再坚持。5、如果失利,请总结经验,并有卷土重来的勇气。
研究生院的设立是为迎合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学历人才的管理机构。在我国近代的教育历史上一共有56所高校被批准设立了研究生院,这些学校基本上包括了我国所有的985大学和顶尖211高校。据有关机构统计,这56所研究生院承担了全国60%左右的博士和40%的硕士培养任务,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设立了研究生院,可以说高校的研究生院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中国最好的5所研究生院,第一并不是清华和北大。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是一所专门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现代化研究型高等院校,成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近年来,学校改名中国科学院大学,并开始招收少量本科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它以分布在全国的100多个研究所为依托,以北京的研究生院为主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生教育王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开创了多个第一,培养了我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等,可以说将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排在第一是毫无疑问的。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于1984年正式成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培养格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0多人,其中630余位教授和研究员被国务院学科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有2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清华大学有博、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40 余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400余个,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的一二级学科。并且依托于清华大学优秀的师资以及资金扶持,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跻身世界级名校。三、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培养研究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是国内首先开始招收研究生的大学,虽然当时招生人数较少,但已经是所有高校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并且毕业生在当时基本都能够成为领域内的著名专家、学者。198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具体负责全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北京研究生院共有300余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10余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并且学校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行决定招生、培养和授予学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取得明显进步和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高层次人才。四、中山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的大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就已经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大学正式设立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新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目前在读各类研究生30000余人。五、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4年,是国务院首批批准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目前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9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50余个,其中有30余个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并且浙江大学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已与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仅2017年,全校共选送2400余名研究生通过多种渠道公派出国,攻读学位、联合培养或者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对于以上5所大学的研究生院,您怎么看呢?您更看好哪所大学的研究生院呢?欢迎您的留言。
考生质疑北大"违规"操作近日,有一位报考北大哲学系的二战考生在知乎发帖称遭遇了学校违规操作而落榜引起网友广泛讨论。帖子如下:1、今年考研报了北大哲学系,复试时候五人复试小组只有三个是教授,两个是助理教授(方老师和张老师),不符合北大公开的研招方案(复试小组必须教授或副教授)。导致我最后从专业课分数第一掉至第三落榜。2、北大考前公布的专业目录上写今年推免三人统招三人,但现在却无缘无故变成推免四人统招二人。每位参加复试的考生都有权对复试结果提出异议,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位同学提出问题的方式、以及他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如下:一、这次参加复试的助理教授,根据北大的教师手册,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可同时拥有副研究员或者研究员的学术头衔。小编在北大哲学系官网【师资队伍】中看了该同学提到的两位助理教的资料,一位14年北大哲学博士,一位北大哲学硕士,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二、招生计划有变化其实是很正常的。在最后录取阶段,教育部会结合当年的情况给高校下发最终确定的招生名额,很多招生单位招生简章里的招生计划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都有出入,所以才是"计划"人数。虽然理解这位同学二战失利的痛苦与不甘心,但是已经是一位二战考生了不是考研小白,应该了解考研。在公布拟录取名单时,如果对自己的复试成绩有意见,可以在公示期内进行反馈,提出异议。21考研的同学,看到这个消息也不要只顾着看热闹,报考顶尖名校,需要关注的东西很多,这里就给21考研的同学们一些关于择校的建议:考研择校建议1、选择学校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学校的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以及专业目录,每个字都不要放过,认真看!就比如上面北京大学所提到的拟招生计划包括推免,是在招生简章的最后一条,各院系招生专业目录里面没有显示,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忽略。专业目录里面会写明具体的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等,尤其是后面的备注也要仔细看!有的是到考研报名结束了才发现自己选错专业,还有的根本没看这个学校招多少人。比如下图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明确说明:仅面向推免生选拔,不从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中选拔。明确说了只接收推免不接受统考生报考,还是有人没有看到这一点,盲目的选择学校专业。择校无小事,关系到你这一年的努力会不会得到好的结果,一定要自己亲自搜集数据,认真对比之后再确定目标。2、一定要明确高校你所要报考专业的最终统考的招生人数。有些学校的专业目录里面没有明确说明是否包含推免生人数,这时候可以向学校咨询。另外,推免生的录取结果每年10月份会公布,这时候虽然到了统考报名的阶段,但也还是要去关注一下最终推免的拟录取名单,你所报考的专业推免生最终录取多少人,除去推免后,统考生还有多少名额。如果最终统考生名额有较大变化,减少较多,必要时可以更换目标院校。3、21考研最新的招生简章目录公布大多在8月~9月份才会公布,这时候只能先参考2020的招生数据。因为今年扩招,2020考研最终的录取数据和去年公布的招生简章中的数据会有出入,最保险的是看2020考研的拟录取名单中的录取人数。4、择校时计划招生人数越少,考上的风险越大,如果招生人数个位数的,低于5人的,一定要慎重选择,尤其是名校。5、最终成绩的初复试占比一定要了解。如果复试成绩占比高于初试成绩占比,像有的复试成绩占比70%,也就是说复试的决定权较高,这时候对于自己在本科阶段没有科研优势或者在专业方面没有特殊表现的话,选择也要慎重。"选对了学校,考研就成了一半!"希望大家都能选择到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