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学霸分享:从本科到硕博连读,拒绝拖延,在交流中成长!上有五管

北京大学学霸分享:从本科到硕博连读,拒绝拖延,在交流中成长!

张晓慧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5级博士研究生,中国史专业,导师为张帆教授,研究方向为元史。2009年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2013年保送本系研究生。2015年在本系硕博连读。在北大学习期间,发表论文、译作六篇。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大成”国学奖学金等奖励。是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随无涯之幸”2015年起,我开始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读博期间,我连读三年获得了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可以说,在学习和生活上校奖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在历史系的众多同学当中,我只是普通的一员,在学术研究上,我们班级里的很多同学也都有着优秀的成果,大家在校长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低调谦和,我深感自己得以评选获奖实属幸运。在燕园的十年时光将要过去,回顾博士阶段的学习经历,其中值得拿来分享的,称不上是经验,更多的可能是“如果能重来就好了”的缺憾。以下几点感悟与体会,希望能对博士在读和打算读博的同学有所裨益。对抗拖延:规划、规律与自我接纳读本科的时候,学习的动力更多地来自于好奇心与兴趣,而到了研究生阶段之后,研究由广到精,学习则更多依靠的是自觉与自律。读博时间愈久,如何对抗拖延症、保持自律的状态,成为始终困扰我的一个问题。这也可能是很多人都会碰到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我身上,虽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不过我做过的一些尝试,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一些作用,因此,想要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首先是对博士期间的学习合理规划。我读博的这几年时间,基本上可以分为基础史料的阅读和博士论文等文章的写作两大部分。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相比于写作更能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对我而言,阅读好比心理上的舒适区,而写作则是突破区,将二者割离来看的话,对阅读这个舒适区的依赖越深,就越不容易从舒适中走出、进而感到写作的焦虑。这时候就需要强迫自己做出规划,一方面使阅读对写作有所助益,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写作对阅读的带动。其次是有规律的生活。相对于理工科而言,文科博士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在给予我们弹性的同时,也容易使人丧失对时间的掌控力。这时候,有规律的生活往往能够从心理上缓解无力感与焦虑感。对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的学生来讲,中古史中心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学习空间。在研究生阶段开始之后,我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中心度过的。规律的生活不仅提高了我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也舒缓了我在心理层面上的紧张感。最后是心理上的自我接纳。博士论文等文章的写作过程,对我而言是与期待和焦虑共处的过程。写作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途径,还是一次与自己缠斗的经历,一旦付诸文字,期许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就会显现。因此,将写作进行下去,需要具备正视自身缺憾的勇气。只有先完成、再批判,也就是形成先建立、再反思的循环,才能克服写作焦虑,达到自我和解。在交流中成长研究生期间,我的硕、博二位导师都给予了我充分自由的空间,使我能够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学习,也使我得以投身更多的交流研讨中。我通过参加读书课“走捷径”,参与不同的读书课,聆听诸位老师的讲授与同学的讨论是将知识明晰化和体系化的捷径;我通过与同辈交流“碰火花”,同辈之间交流的特殊性在于,较容易放下顾虑、辩驳问难、相互激励,交流之中,对于个性的相互尊重与赏识,甚至观念的碰撞,都更能激发起学术共同体的意识。这种思想的碰撞与观点的激发,不仅产生于读书课、小组定期讨论等场合,更来源于志同道合的好友之间,随时随地就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展开的沟通与辩论。因此,尤为感激的是,我在求学之路上结识了这些良师益友。他们中间,有的锋芒毕露,具有十足的“领袖”气质;有的沉稳宽和,展现温文尔雅的举止。然而,无论是针尖对麦芒式、还是润物细无声式的交往,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坚实的助力我能够在北大顺利地学习、生活,离不开学校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校长奖学金的激励与资助使我获益良多。从激励层面来说,评定奖学金可能是很多博士同学在校期间参与的为数不多的班集体活动之一。由于大家各自的研究方向不同,平时很少有一起学习、交流的场合,而奖学金的评审,从某种程度上讲,提供了比较难得的交流机会。我是在奖学金评审所包含的提交成果、评议与陈述的过程中熟悉周围同学的研究内容的。实际上,熟悉彼此的过程也是相互激励、内视自省的过程,所以校奖于我而言是一种重要的激励。从资助层面来说,得益于校长奖学金的资助,我在读博期间能够安心学业,省去了为稻粱谋的烦恼。不论是学校设置的各项奖学金资助项目,抑或是系里提供的各种学习研究便利条件,不论是导师们的悉心教导与耐心培养,抑或是同学们的热情帮扶与激励鼓舞,都是我在北大期间最为坚实的助力。有了这些助力,我得以踏实前行,幸甚幸甚。学术成果1、《拜住西征与蒙古派系斗争》,《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8辑。2、《再谈蒙元时代的孛可孙》,《西域研究》2016年第2期。3、《蒙元时期的篾儿乞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4期。4、《元人王沂及其〈伊滨集〉小考》,《北大史学》第20辑。5、《鞑靼史》(译作),《西域文史》第11期。6、《伯希和〈马可波罗注〉前言》(译作),《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15期。(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编辑 杨鹏程)

万民苦之

《我们恋爱吧》超级学霸来袭,北大本硕博连读,杀气好重……

《我们恋爱吧》第二阶段,休整一晚后,大家上船了。歌诗达豪华邮轮,带上这三男三女开赴樱花国度浪漫之旅。果不其然,节目组在晚宴上空降了一个男嘉宾——每次都来这套,真是毫无新意啊。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男嘉宾初来乍到就火力全开,让人猝不及防。他什么来头?中关村文理学院——北大本硕博连读,法学博士。现在是某儿童教育机构创始人。之前,他上过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这个节目,记得当时也是意气风发,眼神犀利,相当的不简单。他叫肖艺能,以他登场后的这段操作,孟非老师也得叫一声肖总。一般情况下,大家素不相识,在饭桌上相会,应该以和为贵。不料刚介绍完自己北大,肖总观察到南方有点被惊到,便送出致命一击:“接不上话了吧?”我去,这嚣张,有点别开生面啊。要说是开玩笑打趣,这可一点也不幽默。但这还没完,肖总居中而坐,对南方接连发炮,很快大家看出来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夏夏也。肖总也看中了夏夏。他看出南方和夏夏走得很近,便两次三番跟南方过不去。这气度,跟他的学历水准直接成了反比。不知道你怎么看,反正我是特别讨厌这种人。什么学霸,什么创业先锋,拜托,先学会做人吧。场下的6个恋爱观察员,都对肖总不合时宜的霸总风格不以为然。孟非更是总结了一句话:人际交往中,最高贵的一种品质,就是让人感到舒服。肖总擅长的,恰恰是让大家都不舒服。他大概是想凭一己之力,从男四的地位一下升至男一吧,可惜,发力发错了。有这么一个怪咖来搅局,大家都变得心烦意燥,这从晚上的表心意环节就能看出来:四个男嘉宾,全部投给了夏夏……唉,对这位新男嘉宾肖总,你是怎么看的呢?

俗谛

本硕博连读,15年成为中科院院士,看北大副校长黄如的低调人生

她是纳米微电子器件领域权威科学家,并且到今天为止,她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0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阿里巴巴达摩学院咨询成员,而且她还是中科院院士,她就是北大副校长黄如。她在微电子器件领域闻名世界,在各种国际会议大会上作报告40余次,至少5次作为国际会议人大主席,她是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虽说她有这么多有名的称号,但是她为人特别低调,网上她的照片很难找到,也是很令人惊讶。黄如副校长出生于江苏南京,因为学习较好,高中毕业,她直接被保送到东南大学,通过不断努力,完成了学士和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她转投北大微电子领域领军人物王阳元门下,攻读博士,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走出北大,她在北大扎下了根,就此成为了北大的教师。她30岁不到便成为了北大副教授,两年后,她又被破格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在2015年的时候,她又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从未张扬过,她这一路平平静静的,让人觉得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我们通过以上黄如副校长的事迹学到了什么呢?1.情商有时候比智商重要在社会生活中,有的时候智商再高也没什么用,在与人打交道中,最有用的就是自己的情商,你要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懂得与人相处的道理,情商高了,你的道路也就宽阔了。在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的情商不高的话,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情商,情商是以后在社会生活中生存的王道,情商高的人才能走得远。2.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加油努力,让自己不断的进步,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让自己的智商提高起来,学会做人,成就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可以更加的优秀。要做到不断拼搏,不懈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自己可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3.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喜怒不形于色,在自己获得一小点成就时,不要骄傲,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成功。有的时候,也会面对失败,在自己失败时,不要自我放弃,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并且去努力的克服失败。胜利时不要高兴,失败时不要气馁,这是生活中必须要具备的品质,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伟人",才能成为"人上人"。那么,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人上人要怎么办呢?1.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的发展之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了解孩子的喜好,并且为孩子提供多样的学习之路。因材施教,是中国几千年来所留下的传统,是我们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孔子孔老夫子所传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流传下来。2.根据兴趣,选择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那么,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肯定也是不相同的,有的孩子爱好书法,有的爱好绘画,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发展道路。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家长可以选择更加方便的方法,就比如在线教育或是1对1教学。以在线美术为例,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美术,孩子不再偷懒,而且家长可以在旁边监督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更好的进步。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的,适合的方法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手之所触

本硕博连读的博士,比后考取的博士强吗?学长:学历一样,没区别

学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自己的学识累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过如果是在就业之后,学历则变得无足轻重,毕竟在很多工作单位,学历的高低与能力的高低并不成正比,所以很多小伙伴把学历比作敲门砖,比如本硕博连读的博士和后考取的博士,这两者在学历上没任何区别,只要都是全日制读出来的。不论你是北大本硕博土著,还是你研究生不知道哪个学校,后来考上了北大博士,在学历层面都是正儿八经的北大博士,就职后,晋升职称是一样的,没有啥区别。随着就业难的日益加剧,读硕是最基本的,读博才能更显示自己的实力,那么问题来了,本硕博连读的博士,实力强于后考取的博士吗?小编觉得如果硬要进行比较的话,区别有下面这4点:两类博士含金量有所不同能考上本博连读的人,一般都是学霸,在世人的眼中自然都是极喜欢这种人的。周围的人听说谁家有这样的孩子,都是一脸羡慕的样子。对于普通的博士呢,只会觉得这个孩子挺喜欢读书,也很不错的样子,但是没有连读那么高大上,比如说医学本硕博8年连读较多,其他专业却不太多,能上医学本硕博的考分基本都仅次于清北的分数。本硕博连读的人实力更强本博连读的都是导师的亲儿子,自然各种事情都会偏向他们。无论是做项目还是发论文,甚至是一些好的工作机会等等,都是亲儿子的。好多导师对他们也是不吝啬教导的,所以这些人的能力也比很多后来考上的博士要强一些。大家经常说从其他学校考上北大博士的,一些实验室里的东西都不会下手或者动手能力差很多,甚至一周了都毫无头绪,真的有挺大差别的。本硕博连读节省时间,可以更早出来工作本硕博连读,一般只需要8年的时间,本科3年,硕士2年和博士3年。而后考取的博士,基本上要本科4年,硕士现在大多数也是3年的,而且博士最少3年,甚至还很多人延期毕业不了,所以基本上至少要10年,11年的也非常普遍的。晚2-3年毕业的话,可能有些好的就业机会都轮不到你了。本硕博连读不能够顺利毕业,只有本科学历,单独读博的人,至少有研究生学历不过能考取连读的学生实力不差,基本可以顺利毕业,考取博士的可能还有在职博士,这类人基本都是领导为主,镀金为主,一般没有学历要求且已经入职的人士,考取在职博士的并不多,大家觉得本博连读与后考取的博士有何区别?

大制作

能“本硕博连读”的高校!学制8年,医学生别错过!竞争压力不小

硕博连读,通俗地讲,就是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统一连续就读,不需要参加考研就能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本硕博连读一般是8年制,也有部分学校学制是9年。那么本硕博连读到底好不好呢?能“本硕博连读”的高校!学制短,免去考研的烦恼!医学生别错过对于学医的学生来说,肯定是有益的,大部分医学专业的学生都会选择考研或者考博,每年为了考上知名大学的研究生,狠下心复习,即使失利也要坚持二战三战。本硕博连读则能节省考研、考博的时间,免去考研的烦恼,这对于学医的学生来说时间成本是大大减少了。而且本硕博连读这种培养方式,更注重创新教育研究,在学习阶段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会得到大大提升严,有利于深入研究。有好处则必要挑战,选择本硕博连读的压力不小。一是本硕博连读的竞争压力非常大,选拔的都是全国各地非常优秀的本科生,且入学后如果成绩下降明显或者受到处分,则会被取消资格,也就是说真正能顺利本硕博连读拿下博士学位的人只占很少一部分。二是学习压力大,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压力比一般研究生、博士生压力要大很多,很多学生也因为承受不了读研读博的压力而中途退出了,搞科研比我们想象中要难很多,研究是比较枯燥的,一般人未必能承受得住这份枯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所开设了本硕博连读但竞争非常激烈的高校。能“本硕博”连读的高校!学制8年,医学生别错过!竞争压力不小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名字,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作为医学专业里面的佼佼者,实力更是位于全国医科院校前列。也是最早设有8年制临床医学与本科护理专业的医学院校,且其临床医学专业只招生八年制学生。对于大多数想学医的同学来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会是他们心目中的梦想。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作为第一军医大学的改革沿袭,同样开设了本硕博八年连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在临床医学的培养上面,南方医科大学更是投入了很大的科研资金,还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此外,该学校的学习氛围也非常好,生源也非常的不错,各位毕业生的去向也都很好。教师实力很强,科研创新能力都是一流的,为我国培养不少医疗人才。中山大学医学院。国立中山大学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在全国排名也是在前十之内,他的排名也足以证明了他的实力。同时,中山大学的医学院也开设了本硕博连读专业,当然也是只有临床专业才招收八年制学生。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厚,师资团队能力强,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谈及本硕博八年连读的医学院,当然不能少了华中科技大学,虽然学校以科技命名,但是它的同济医学院也同样具备相同的实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早年,就成为了国家培养好医生的试点高校,这一点也证明了他的医学实力。如果有能力,特别推荐大家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成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他的上海医学院也是家喻户晓。当然,凭借着他的办学实力,以及该学校的专业特色,有很多国家级学科以及国家级特色学科等等。同样的,该学校招收的八年本硕博连读的专业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大部分实力较强的医学院都开设了临床医学的博硕博连读8年制专业。除此之外,口腔医学也有高校可以申请本硕博连读,具体有北京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第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博硕博连读尤其优势所在,尤其是对于医学生来说,但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对学生的能力和要求也比较高,适合真正潜心研究,想读博的同学。关于今天的话题:能“本硕博连读”的高校!学制8年,医学生别错过!竞争压力不小!你怎么看?你还知道哪些能本硕博连读的高校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和探讨

轻用其国

同样北大毕业,本科毕业与研究生毕业区别有多大?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能够考入北京大学读书是无数考生的梦想,每年都有无数人为进入北京大学这所享誉全球的知名学府学习而努力拼搏。北京大学自建立以来,就是国人心目中的最高学府。在我们那个年代,学校、老师给你的最大的激励或者目标就是考上北京大学;而对家人亲朋而言,家有学子考上北大,绝对能光宗耀祖,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乡村对考上北大的本乡学子都有奖励或者是祝贺;对个人而言,考上北大,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人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一段开挂的人生,拥有最好的师资,最优秀的同学,最好的资源平台,更多的机会,一句话,离成功更近。北京大学对考生最大的祝愿就是:我在北大等你。这也是考生最大的心愿。我们在北大等你而今年北大的本科招生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全新改版的“大学堂”牌匾通知书惊艳登场。随北大本科生录取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来自不同年代的七位“北大新生”亲笔写就的七封信,将为莘莘学子送上来自北大的期许和祝愿。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将会迎来新的面孔。学堂门启 北大常新2019年北大录取通知书通过高考考入北大的是属于本科生,还有一批学生本科就读于其他高校每年通过研招考试考核(硕士博士)进入北大也能成为北大研究生,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北大成为北大学子,他们究竟有没有区别,又有哪些去别?今天,小李来跟大家分享。通过高考或者研招(博士、硕士)考入北大成为北大学生,表面上看是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北大学生,接受北大教育,拥有北大经历,都在燕园学习生活,但仔细想来,还真有区别,而且区别不小。第一,学历学位层次不同。通过高考被北大录取的主体为本科学生,毕业后获得的是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少量本硕、本硕博连读的不做考虑)。通过研招(博士申请审核也算研招的一种)进入北大就读的一般是研究生学历,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初看可能北大的博士硕士更有优势,其实不然。第一学历不但没有被忽视,而且越来越重要。首先,高考能够进入北大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体现。北大的录取分数之高,在每个省份都有体现。其次,有个北大本科毕业的光环,到哪里都被高看一等。就拿2003年北大本科毕业生刘涛来说,本科毕业几年就担任了副县长,后面不当县官当鸡倌。尽管靠他个人的努力,他自己也坦言北大本科毕业的背景对他很有帮助。当今高校招聘很多要求第一学历,尽管研究生、博士不在北大就读,只要说本科毕业于北大同等条件下肯定机会更多。2019北大在各省录取分数线第二、成长幅度不同。成长幅度主要指经过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相比较学生入学时的专科和水平而发生的变化和提高,其实就是素质的高低。经过枯燥也痛苦的高三备考岁月,一旦进入大学就基本释放自己。大学四年的是三观、素质、品格的重塑与形成的重要时期。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北大百年的历史积淀,悠久的学术传承以及燕园、未名湖、博雅塔和兼容并包,崇尚自由的学术精神等等都能对青年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资源的不同。本科能够进入北大,无一不是全国优秀的学子,与他们朝夕相处,大都能潜移默化,互相促进。他们以后各自发展而形成的朋友圈与人脉是人生一笔丰厚的财富。而研究生主要是从事科研,学习工作范围相对本科生较窄,学业压力较大,没有跟多的时间从事其他的活动,一般都同门或者统一课题组的在一起,彼此之间可能还有一定竞争关系。这与本科生是无法相比的。高考改变人生,从恢复高考到2019,这是很多老师多年挂在嘴边的话。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许高考没有最初的那么重要,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考改变生活是肯定的。虽然他们之间有区别,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进入北大学习,成为北大学子,就已经能够骄傲与自豪了,无论是本科学习还是研究生学习,你认为呢?

民如野鹿

牛!同班两同学考上清北本硕博连读,都因疫情立志学医

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 狄鑫 通讯员 曹斌 苏敏“稳了稳了!清华投档了”“李老师,北大预录,就等通知书了。”前天一早,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原高三(1)班班主任李坤的手机响个不停,接连收到同学们的报喜消息。今年高考,李老师班上的同学们发挥出色,全班分数过600分,均分646分,被称作该校2020届高考最牛班。其中,邢李沛沛和李思童两名同学分别以理科688分和684分的好成绩,分别被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巧的是,两人都考上了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连读。左至右为李思童、班主任李坤、邢李沛沛时代印记 学霸班八人立志学医优秀的人从来不是一夜之间变得优秀。说起自己班上两名“学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医学专业,李坤老师表示:“有些意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今年武汉突发新冠疫情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触动。”李坤告诉记者,邢李沛沛和李思童最初的高考志愿并非医学,两人分别考虑的是师范类专业和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直到高考前夕两人才最终下决心学医。原来,为了纾解高考与新冠疫情带来的双重压力,2月份上网课期间,李坤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写下随笔与老师“书信”交流。收上来的随笔中,很多同学都将自己的成长放在全民战疫的背景中,流露出家国情怀。李思童在随笔中写下:“肺炎疫情给武汉带来巨大压力,但全国人民的支持、各地医护人员的及时驰援,为这个冬天带来一股暖意,让我们感受到善良的力量与生命的可贵。非常时期,身为高三学生的我们,不仅应保证身体健康,更应该珍惜时间,用可贵的青春年华谱写自己的精彩乐章,在不远的6月展现风采。”包括邢李沛沛和李思童在内,李坤老师班上一共有8名同学报考医科大学或医学专业,并全部被录取,占了全班的五分之一。李老师坦言,这样的“学医热”自己以前还从没经历过。眼下,部分同学已经进入了目标院校的预录状态,班主任李坤也送出寄语:“学医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希望两位同学能像高中时一样,保持热忱坚守初心,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了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追随偶像 他放弃清华强基计划“我最终决定报考医学专业,是被一张照片深深触动了。”李思童说,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出征,坐高铁餐车逆行来汉的场景,深深打动了他,“那一刻对医生护士肃然起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信心和动力。”李思童寒假期间,李思童在网上了解了许多有关钟南山的事迹。对这位白衣执甲,永远站在战疫第一线的医者充满钦佩之情,因此写下了前面那段随想。从此,李思童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我想成为像钟南山一样,为人民服务,敢医敢言的好医生。” 正因如此,李思童在成功入围了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后,毅然决定放弃基础物理,转而一心凭文化成绩冲击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北大医学部也是钟南山院士的母校,若有幸成为校友,就能离偶像更近一点。”李思童的脸上露出对未来的憧憬。李思童李思童曾在一封自荐信里调侃自己是“平凡无奇高中生 一无二有走天下”。这“一无”是指“无培优”。当一部分同龄人泡在各类培训班里长大时,李思童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上过校外培优班。这一点也令李思童的英语老师代若谷直呼“神奇”:“李思童是我最欣赏的一类学生,上课效率非常高,只要讲过的知识点他绝对不会错。从高一到高三一直是全校第一。”代老师说,“有些同学会去上各类培优班、衔接班,但回到学校后就不愿意听老师讲课了,最后知识点弄得似懂非懂。但李思童上课跟得很紧,在学校就学完、学好。”没有培训班的经历,李思童归结于自己有“不那么急功近利而严苛的父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拥有自主学习的热情。这两点,就是李思童引以为傲的“二有”。李思童说“我拥有学习的热情,因为我能从学习中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了推动我学习的永动机。”比如语文课上,学习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李思童会特别好奇:自古英雄何其之多,为什么单单诸葛孔明引来许多人的凭吊追思呢?带着这样的问题,他去读《三国演义》,读《三国志》。去了解唐代的安史之乱,去探究南宋的屈辱苟安,走进杜甫,走进陆游。感受自古以来就流淌在知识分子血液中的拳拳爱国之心。也正是自主学习的态度,让他把学习当成了快乐的事情。传承父母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们邢李沛沛选择学医,则更有些水到渠成的味道。他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都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生。因为父母工作忙,从小邢李沛沛放学以后就到医院等父母下班。到了寒暑假,妈妈的病理科办公室就成了沛沛的游乐园。长大一点,沛沛开始给叔叔阿姨们“打工”:帮忙打报告,摆放切片。每一项“工作”他都学着大人的样子一丝不苟完成。小朋友见到“白大褂”还在哇哇哭的年纪,沛沛已经明白“医生救死扶伤,是最了不起的人”。邢李沛沛疫情期间,邢李沛沛的爸爸从感染科调到发热门诊支援,妈妈则在病理科坚守。高三冲刺最艰难的时候父母不能陪在身边,邢李沛沛反而从家里需要被照顾的对象变身为成熟懂事的“小管家”。深知父母“抗疫”艰辛,沛沛在上网课之余还自己动手研发了几道菜品,来犒劳家里的两位白衣战士。“想给爸妈一个爱的鼓励,就照着网上的菜谱学做饭。我做的咖喱鱼丸和黑椒牛肉收到的反馈最好。”他自豪地说。第一次尝到儿子做的饭菜,父母感动极了,不停的夸奖儿子:“很不错,味道好极了!”高考前,邢李沛沛的目标是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希望将来当一名物理老师。经历了新冠疫情,尤其看到父母坚守在一线白衣执甲,救死扶伤不计生死,给了他太多震撼和力量。邢李沛沛悄悄改变了目标:“原本我想冲一冲爸爸的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同济医学院。希望将来和爸爸并肩作战,抗击病魔。”让邢李沛沛没想到的是,自己高考超水平发挥,考了688分,这也是他第一次总分超过680分,清华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今后在清华大学好好磨练自己,将来成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邢李沛沛说。在英语老师代若谷的眼里,邢李沛沛是个“非典型学霸”。“沛沛同学心态特别好,爱玩,学习懂得使‘巧’劲儿。”代老师说,邢李沛沛分析能力强,碰到陌生题型他不追求答案,反而喜欢琢磨出题人的考察角度。“他会分析高考的考题风格,甚至会点评出题人的水平。”同样都是“学霸”,李思童对邢李沛沛的评价是:“全面且均衡”。“他不仅学习好,兴趣也广泛,而且每一项都能做到高水平。”李思童一直把邢李沛沛当作值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朋友。“他打羽毛球很厉害,甚至体育老师比都难分伯仲。”李思童说。高二上学期,在同学们的建议下,邢李沛沛发挥自身特长创建了十一中羽毛球社。邢李沛沛担任社团群主,定期组织大家一起打球,还兼职给“球友”们当陪练。“现在羽毛球社都发展到五六十人了,不过我们这一届毕业后也就退社了。”邢李沛沛有些遗憾的说。除了羽毛球,各类运动项目邢李沛沛都会抢着“尝鲜”。他也是十一中较早接触飞盘运动的同学,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和同学们飞奔的背影。“算是普及小众运动嘛,大家在一起也可以放松一下。”趁着暑假,邢李沛沛已经报了驾校和吉他课。“大学还有很长时间可以慢慢读,现在我要赶紧提高一下艺术素养,争取开学前能弹出两首小曲子。”他笑着说。

性情

放弃北大经院硕博连读,我选择去留学……

“曾经有一个可能90%的人都会选择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大三下学期,当时我的成绩还不错,科研这方面也因为有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帮助有一些优势,我面临一个要不要去北大经院硕博连读的选择。一位老师给我打电话问要不要参加他们的夏令营,并且表示去的话是基本可以过。但是我当时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我已经想清楚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的经济学理想小时候,我读的课外书比较多。平常喜欢写一些东西,也比较擅长文字工作,从事过学校那种小型媒体工作,比如当小记者做采访等,觉得自己还挺喜欢。进入大学后,我参与过比如银行的实习活动,慢慢发现自己可能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行业,或者说并不喜欢强调技术或者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恰恰相反,我觉得跟老师做课题,去研究一些能够对这个社会有所启发的事情更适合我。大学期间,我接触了不少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也参加了不少讲座,同时跟着我的导师做过一些经济学的研究,包括教育、健康、税收等方面。这些具有人文关怀色彩的题目,让我觉得经济学是一个值得让我去奋斗终生的学科,所以这也是我慢慢把方向从一开始的就业转变到读博的原因。就决定是你了,留学!大二时,大家都开始考虑人生方向,是准备保研,考研,留学或者直接工作。我当时对自己定位还不是很明确,社会经验也不充分,所以感觉直接工作不是很适合。至于保研,感觉成绩不是很确定,因为我大一的时候,成绩并没有那么好,大概在班里可能十名左右,然而我们班保研名额可能只有五个人,所以觉得保研可能会比较难。另外感觉考研的科目,并不能对其他方面有很好的提升,所以就逐渐有了出国的想法。大三上学期,我还在保研和留学之间纠结,最终促使我做出决定的是我明确了自己以后从事经济学研究的方向。经济学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如果你想接受一个很好的经济学训练,可能其他地方没法提供更好的平台,所以我觉得留学是不二之选。大三下学期,我放弃了去北大经院硕博连读的机会。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可惜,但我真的已经想清楚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放弃这次机会也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我开始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留学这条路上。大四上学期,我决定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当时觉得港中文的研究型硕士项目很适合我,因为申请研究型硕士的话,虽然门槛会比授课型的硕士要高,但会更注重科研经历和潜力,这跟我的科研经历和兴趣契合,并且一般会直接申请博士。另一方面我也不想给家里太多经济负担,爸妈也希望能够离家近一点,综合考虑了一下,就决定了去香港。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港中大项目优势:班级规模很小,我们这届可能就招了十几个人,在小班中会有更多的机会跟老师接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势;丰厚的奖学金,像我们大概是每个人一个月会给一万六左右的港币,基本上你在港中文的这两年可以衣食无忧了;另外,如果以后要读博士,港中大这个项目是可以拿本校来保底。这就是说,最差也可以去继续读本校的博士,但在其他的国外高校比如伦敦政经,杜克还有威斯康星这些比较传统的经济学项目都是没有办法保证的,可能我比较厌恶风险吧,我觉得来港中文应该算是最好的选择了。晒一下我的offer,其实还收到了牛津的offer,不过港中文是全奖,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了港中文。我的准备▌语言成绩我在大二的寒假第一次考了雅思,当时基本上是裸考,主要是想试一下自己的实力,了解哪些地方需要提升。当时第一次总七分,但是小分是五,口语比较低。所以我在大二暑假的时候二刷,当时运气比较好,口语拿到了七分,但是总分还是七,小分六,总觉得有点不甘心,但三刷也没能超越。我当时没报辅导班,因为我更倾向于自学,而且感觉辅导班价格也不是很低,索性就自己去上网查资料自学。▌GRE我大三上开始准备,也是陆续考了几次。大三暑假包括整个申请季的前半期,我还在不断备考、查分,然后决定要不要再战。GRE备考,也是我自学,它的单词量要求很大,所以前期主要是背单词,然后刷题,看范文等。▌文书大概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写第一稿文书,经过不断修改,十一月底,我提交了港中文的申请,当时可能已经改了大概有二十版了。我觉得文书一方面是自己去捋清思路,确定哪些地方可以提炼出来加进去,其他就是最好能找一些比较专业的native speaker帮助修改,我就使用了芝士圈的文书修改服务,芝士圈的文书导师帮我润色语言,并对我的一些内容结构提出了建议,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帮助。芝士圈文书导师William Duncan▌其他准备因为我当时申请了包括香港,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很多地方的学校,所以准备的材料比较多,最后也就多寄了一些包括简历、个人陈述以及我之前写的那篇义务教育的文章翻译版,后来还专门为港中大写了一封研究计划,虽然这只是它博士项目要求的,但我当时也都提交了。我最后的申请背景:本科院校:中央财经大学GPA:90.86 IELTS 7使用服务:文书深度修改、简历深度修改、文档翻译、学术文章润色、留学行家咨询文书顾问:William Duncan录取信息:香港中文大学我的建议成绩提高成绩总没错了。我大学期间喜欢在课堂上集中全部的精力,包括仔细听讲,然后做好笔记。一些关键的课程,可能会用手机录音,等到期末的时候,复习的任务会轻一点,而且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也会记得比较扎实。还有一点可能就是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像我们宿舍,大家的成绩都很好。我觉得好的结果跟整个宿舍的氛围是分不开的。科研享受过程。大学期间,我觉得最值得的收获可能就是跟着导师写了一篇论文,这篇文章现在已经在经济研究的二轮审核当中了。当然论文的成就其实不是很重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像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大概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期间一直在不停的查文献、找资料,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这种技能,也不断的跟老师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对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另外还有整个做研究过程中的心态调整,这些都对以后从事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从功利的角度来说,香港那边大部分项目都是一年制的授课型,我申请的是两年制研究型的,所以申请难度会更大一点,也更强调申请者的研究潜力。因此我写的这篇义务教育的论文对我帮助很大,面试的时候,我提到自己一篇论文正在被经济研究所审,这些老师也表现得很有兴趣。我觉得参加面试的所有十个大陆学生中,我成为最早拿到offer的一批,跟我的研究背景是分不开的,像我知道的包括厦大和港科的硕士,其实都没有拿到offer。心态申请季中,大家的心态都是起起落落的,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我当时语言成绩没有考到满意的分数,一直到十一月的时候,还在报考试,所以处在一种比较焦虑的状态,想最后再去拼一拼。但现在想来其实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准备。然后还有就是一些来自保研同学的诱惑,当看到他们已经开始吃吃喝喝各地浪,自己心里难免会有一点失落。但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有优劣,既然已经确定这条路,那就要坚定的走下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 芝士圈留学(ID:MyDocumate)

对门儿

只因一句话,他竟放弃北大的硕博连读!网友:一点也不可惜

只因一句话,他竟放弃北大的硕博连读!网友:一点也不可惜!看到标题点进来的朋友,是不是觉得这个放弃北大硕博连读的他有点“傻”?小把老师一开始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当真正了解他拒绝北大的理由,我心中剩下的只有敬佩。说在前面他名叫肖盛鹏,一个来自于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偏远山区的男孩。他名叫肖盛鹏,是一名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他名叫肖盛鹏,是一个4年获得5万奖学金,屡获各种数学竞赛的超级学霸。他名叫肖盛鹏,是一个曾因放弃北大硕博连读机会,被人误认为有点傻的肖盛鹏。儿时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肖盛鹏儿时的梦想,而帮他撒下梦想种子的人,就是他的妈妈。肖盛鹏上小学时,语文老师是她的妈妈。在他眼中,民办教师的母亲是他的榜样。虽然只是民办教师,待遇又不高,但是母亲为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梦想默默付出的精神,一直感染着他,那时做一名人民教师的“夙念”,在肖盛鹏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他眼里:教师这份工作的美是“什么工作都比不上的”。乘风破浪带着儿时的梦想,2016年,肖盛鹏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院,主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学期间,肖盛鹏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成绩优异,一直是师范班的第一名,同学们心目中公认的学术大神。业精于勤荒于嬉,肖盛鹏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专业的No1.,他曾获国家奖学金、叶圣陶奖学金、明德奖学金、一等优秀奖学金、二等优秀奖学金,奖助金总计5万元左右。四年间,肖盛鹏以自己的不懈努力,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成为陕西师范大学有史以来获得此奖项的第一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一等奖;校级“优秀学生”等很多荣誉。肖盛鹏在学业上兢兢业业,在班级里乐于助人,还非常热衷于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为中国而教坚持儿时的梦想,有责任有担当。肖盛鹏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在数学竞赛后,北京大学曾向他抛来橄榄枝,可肖盛鹏为了坚持儿时的梦想,毅然放弃了去北大硕博连读的机会。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放弃这样的机会太可惜,但肖盛鹏却觉得非常值得,对他来说,坚持从教不仅是梦想,也是担当。“西部红烛,为祖国闪耀;师大学子,为中国而教。”只因这句话,他放弃了北大的硕博连读的机会,但理由足以让人佩服!对于肖盛鹏放弃北大,毕业之后回乡从教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好文回顾:江苏这所三流大学火了,不但培养出多名院士,还有个95后的奇葩辽宁双非大学中的“双龙”,业界排头兵,实力赶超985、211大学专家:建议高考这样穿,你家孩子的“吉利服”准备好了吗

蓝银

高考志愿填报改革,各大名校的本硕博连读成为高分生源的最佳选择

对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自从中国产生科举制度以来,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那么勤奋读书都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投资,走进现代中国,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就像是曾经的高考,高分进入名校,毕业分配得到稳定的工作,然而当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不再是包分配制度,而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制度,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上,如果没有真正的专业实力,毕业生身上名校的光环会逐渐褪去,这也是为何出现北大毕业生当小贩,清华大学生当保安的新闻,因此高考不仅仅需要努力,其实更需要好的选择,对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综合性高校的优势在选专业还是选名校的时候,很多考生都会陷入迷茫,一类是名校的就业劝退专业,一类是普通高校的热门专业,那么为何每年还会有大量高分考生陷入名校的就业劝退专业呢?首先综合性名校在目前高考填报院系平行志愿的模式下,很多高分考生如果没有填报好高考志愿,再不服从名校院系间的调剂,那么很可能就出现掉档,因此这些高分考生只能无奈地选择名校的就业劝退专业,毕竟名校大多都有专业双学位,进入高校后还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这对那些高分的天之骄子们来说,总会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有实力攻读双学位,甚至可以达到转专业的实力。然而能进入这些名校的考生都曾经是高中时期的学霸,谁都不比谁差太多,加上名校的本科专业课程难度远比普通高校要难,因此名校学生间的竞争都很激烈,很多信心满满可以达到攻读双学位甚至转专业转准的学生仅仅是少数,大部分都会在劝退专业中沉沦!当然有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压线进入名校比较差的专业,经过大学的努力,最后做到逆袭的传奇,例如:武汉大学一名艺术类考生通过大学时期的努力,转入武汉大学王牌专业遥感测控学院,更拿到专业成绩第一的奇迹!考研大军让名校本硕博专业充满诱惑力2020年浙江省试点专业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不再存在名校的院系调整,这样很多名校就业劝退的弱势专业生源受到影响,为了应对未来高考填报志愿的改革,各大名校不仅开启撤销本科专业的招生模式,例如:2020年,清华大学撤销新闻与传报专业和会计专业两个本科招生专业,还有的名校则利用自己科教型高校的优势,把本硕博连读拿来当诱饵,吸引高分的生源,尤其是目前就业市场不断对学历的要求,考研成为越来越多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毕竟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好的就业岗位,因此高考报考本硕博专业,直接确保未来不受考研的折磨,而且可以提前毕业拿到高学历,因此在新的专业平行志愿下,名校科研实力强的劝退专业学科,采用本硕博专业培养的模式,只要做到行业专家,根本不存在什么就业劝退专业!生化环材当就业劝退专业,行业内的高素质科研人才,收入不比计算机和金融人才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反而这些专业的科研人才收入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