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分享中国经验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献狗跳舞

分享中国经验 北大推出阿拉伯文版抗疫文献

“我们要与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4亿人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对于正在编辑中的《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琦教授说。4月3日关于该书的发布研讨会在北大外国语学院举行。发布研讨会现场新冠疫情波及全球,目前阿拉伯国家除了也门、科摩罗外,均有感染病例,累计感染人数9200人,17国出现死亡病例。疫情牵动着北大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师生的心,将中国的防控和治疗经验传递给阿拉伯世界显得尤为迫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语系翻译团队选择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一版至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等文献进行翻译,这些是中国最权威的新冠病毒防控和治疗专业指导文献,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方法和经验总结。翻译完成后,团队将汇编成《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向阿拉伯世界推介、发布。“翻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整合专业术语。”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介绍说。新冠病毒的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是随着疫情的发展而逐步推出的,所使用的医学专业术语也在发生变化,翻译团队做了大量专业、严谨的工作。为了保证阿拉伯母语国家的专业人士阅读便利,翻译团队还邀请了外籍专家学者进行校对,埃及开罗大学团队、突尼斯迦太基大学的一位教授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两位在北大访学的教授参与了工作。“这是一支中外团队在工作。”翻译团队的北大阿拉伯语系“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教授”吴冰冰说。翻译工作目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抗疫文献预计将在两周内推出。阿拉伯语系的多名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了工作。“通过语言服务为国内和全球抗疫作贡献,与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这正是我们语言类院系要发挥的作用。”宁琦说。据悉,北大外国语学院目前有300多学生投身到抗疫的语言志愿服务当中,他们做文本翻译、口语翻译和线上线下的支持工作。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北大不断探索国际交流新模式。3月19日,北京大学和卡塔尔大学就新冠疫情下的两校合作召开了远程视频研讨会,成立了北京大学和卡塔尔大学的疫情防控联合委员会。3月底,北大医学部和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开展了疫情合作。另外,北大还依靠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的平台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下一步北大将与国家相关部委做好沟通,利用北大与阿拉伯国家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做好抗疫文献译本的推介,提供好资源服务。“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为抗击病毒作贡献,是北大人的使命,”出席研讨会的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说,“患难见真情,《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翻译工作凸显了危难时刻国际合作的意义,将会在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之间产生长久的影响。”

二次行

北大发布阿拉伯文版抗击新冠疫情资料汇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5月6日下午,北京大学以视频方式连线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公开发布《抗击新冠疫情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汇编资料包括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一至六版)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等重要防控和治疗专业指导性文献。 北京大学供图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团团长、沙特驻华大使图尔基·艾勒马迪等十多个国家驻华大使,阿拉伯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马哈默德·哈桑·艾敏,和其他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馆代办、大使助理、驻华使馆一秘或二秘等多国驻华使节通过视频连线参会。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表示,在抗击疫情之时,中国政府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同各国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及防控方案、诊疗方案,并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派出医疗专家组,尽己所能提供紧急物资援助。她还提到,“疫情爆发时,许多阿拉伯国家和人民也给予中国无私援助,为中国加油,让我们深感理解和信任。”教育部支持高校发挥优势,共同抗疫。此次北京大学将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翻译成阿拉伯语,以便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和民众了解借鉴,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特殊贡献,彰显了国际担当。北京大学校长郝平表示,在这次疫情中,北京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多家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北大还与全球众多知名大学和机构共同构建了“全球顶级专家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积极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当前,阿拉伯国家正处在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郝平表示,北大愿与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一道,全力为中阿合作战疫作出贡献,“我相信世界人民、中阿人民合作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必将取得胜利。”据悉,作为中国最早开展阿拉伯语言教学和阿拉伯问题研究的大学,北京大学与阿拉伯国家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合作关系。当前,阿拉伯国家正处在抗击疫情最关键的时刻,早在今年3月,北京大学就启动了《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的翻译工作。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仇中仇

今天,北大这样支持阿拉伯国家抗击疫情

00:555月6日,北京大学以视频方式连线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公开发布《抗击新冠疫情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汇编资料包括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一至六版)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等重要防控和治疗专业指导性文献。发布会在一段特殊的祝福视频中开场,正身处世界各地的北大外国语学院阿语系学生远程协作录制剪辑,表达了北大青年学子支持阿拉伯国家抗击疫情的真挚感情。

阿达西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大著名阿拉伯语专家仲跻昆逝世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仲跻昆教授亲友处获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著名阿拉伯语专家、著名阿拉伯语文学研究学者仲跻昆教授于2020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公开资料显示,仲跻昆,1938年生,辽宁大连人,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资深翻译家,曾任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会长 、中国翻译协会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生前系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仲跻昆撰写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阿拉伯文学通史》《阿拉伯古代文学史》等著作,填补了我国在阿拉伯文学史领域的空白,上述研究成果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二等奖。仲跻昆先生还翻译了黎巴嫩、埃及、沙特等国的大量阿拉伯文学名著。2009年,仲跻昆先生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仲跻昆先生还曾获得北京大学、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埃及高教部等多次表彰。例如,2011年,他曾获“阿联酋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第五届年度文化人物奖(2010-2011)”与“沙特两圣寺之仆人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翻译奖之荣誉奖”。2018年,仲跻昆获得了代表我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此前,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先生、许渊冲先生都曾获得过该奖项。谈起翻译,仲跻昆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他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翻译史。因为文化发展的规律是‘传承-借鉴-创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借鉴靠什么,当然要靠翻译。”仲跻昆认为一个翻译应当像演员一样,最好的演员俗称“千面人”,要演什么像什么。做翻译,译诗歌就要像诗歌,译散文诗就应当是散文诗,译小说、戏剧就应当是小说、戏剧。谈到对翻译阿拉伯文学的理解,仲跻昆说:“在我看来,阿拉伯文学不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一块璞玉,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这块璞雕琢成璧,献给中国人民。这种雕琢过程就是翻译。”(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愛回來

大胡子考生北大报到,男生:“阿拉伯”来了 女生:抢手硬菜!

大学陆续开学了,清华大学8月14号就报到了,北大也在8月17日开学了。北大的新生中,虽然没有清华新生中,像诗词才女武亦姝、围棋七冠王柯洁那样的明星考生,但是像杨晨煜那样的高考状元也是不少,像江苏理科两名并列的状元,都来到了北大。北大和清华,本来就是泰山北斗,双峰对峙,各有千秋的。北大新生中,一位外表颇具特色的考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因为这位新生,长着一脸大胡子,显得特别有阳刚之气,而且,他的名字跟这模样也是特别吻合,叫王圣阳,你看这三个字,没有一个不阳刚。名如其人,确实是一位充满阳刚之气的七尺男儿,这也难怪,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位山东大汉,高中就读青岛市即墨一中。如果在即墨一中,提到王圣阳的名字,就有一种如雷贯耳的味道了。这跟他的一脸大络腮胡子也许有点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老师和学生知道他,是因为他是真正的学霸,从来不上数学课,而每次考试基本都是满分。今年高考,王圣阳数学也是满分,总分694分,他对这个分数不是很满意,他说,物理看题失误,理综值得了280分。学霸有遗憾,但这个分数给普通考生,笑都笑醒了。在学霸是遗憾,在一般考生就变成了荣耀,区别就这么大。有人就问了,王圣阳在高中不上数学课,那他数学课干嘛呢?学霸当然有学霸的事情,他要参加全国竞赛,进行竞赛训练。但是,他可不担心数学课,因为中考过后的那个暑期,他就把高中数学课程给学完了。什么,中考后的暑假,就把高中数学课程学完了?是的,你没有听错,确实如此。要说起王圣阳对数学的兴趣,其实在小学阶段压根就看不出来,小学的老师都这么认为,虽然他的数学从来没差过,但是,也没看出数学天才的潜质。转变发生在初一,因为一个推理题,他思考好久做了出来,结果老师用另外的方法简捷地推了出来,令他特别信服,从来以后,他就发现了数学之美,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有时候人是很奇怪的,一件小事,可能会触发某根神经,结果把无限活跃起来,王圣阳就是这样。从那以后,他开学自学数学,初中考试很少有不满分的。初二时,初中数学全部学完,开始自学高中数学。中考后,就把高中数学给学完了。高二,他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荣获山东赛区二等奖。高三学,荣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一等奖。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认为王圣阳有点像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头扎进数学里,成为“数痴”,只懂他的数学,对其他的一概不管不问,也不懂。如果你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王圣阳爱好数学,但爱好广泛,特别是,他还有艺术追求。钻研数学的,还爱好艺术,这不多吧?是不多,但王圣阳就算一个。王圣阳特别喜欢拉小提琴从小学到初中,从未停止过,只是到了高二以后,竞赛任务繁重,又要复习参加高考,不得已才停了。每每提到这个,他脸上都显露出难掩的遗憾。不过,他说他不会放弃,还会继续学习和练习小提琴的。也许,这次到北大报到,他的行李箱里就有一把小提琴。不过,这一点,没有信息透露,所以只属于笔者的猜测,毕竟,王圣阳酷爱数学,也爱好小提琴。而这两者,并非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今年七月高考成绩一公布时,王圣阳就说自己的理想是到北大学习,现在,他已经得偿所愿地成为北大新生,开始了他在北大的求学生涯。看到大胡子,男生们都戏虐地说:“阿拉伯”来了。而女生们则欢喜雀跃,毕竟在大学这种书卷气浓厚的地方,难得一见如此阳刚的男生,心里都在暗暗称赞:一盘硬菜,肯定很抢手!还有一些网友得知数学天才王圣阳还拉了一手漂亮的小提琴时,就哦了一声,似乎恍然大悟:难怪留一脸大胡子,人家这是艺术家风度。这倒是一个很形象的解释,我觉得也是,大家觉得王圣阳有艺术家风度吗?欢迎留言。

屌丝侠

北京大学举办抗疫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视频发布会

5月6日下午,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连线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举办《抗击新冠疫情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视频发布会。汇编资料包括中国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一至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等重要防控和治疗专业指导性文献。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团团长、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大使图尔基·艾勒马迪阁下等十一国驻华大使,阿拉伯联盟驻华代表处主任马哈穆德·艾勒艾敏和其它八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馆外交官共二十位嘉宾通过视频连线参会。第十/十一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刘锦,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与党委宣传部、医学部、外国语学院、国际合作部等校内相关单位教师在现场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主持。视频发布会北京大学会议现场一段由北大学生用阿拉伯语录制的祝福视频正式开启发布会。这段视频由正身处世界各地的外院阿拉伯语系学生远程协作录制剪辑完成,表达了北大青年学子支持阿拉伯国家抗击疫情的真挚感情,祝愿中阿人民健康平安,中阿友谊天长地久。05:42祝福视频韩启德指出,在共同抗疫的进程中,越来越多人清楚地认识到“病毒无国界、全球共命运”,这有利于进一步塑造适应人类发展进步的新价值观,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赢得契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在共同抗击疫情的工作中,中阿双方再次体现了兄弟般团结的情谊。此次阿拉伯文版资料的发布,将有助于阿拉伯国家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医学专家、医护人员以及广大民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借鉴和利用中国的防疫经验,架起中阿深化友谊的一座新桥梁。韩启德致辞图尔基·艾勒马迪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阿拉伯世界和中国,还对整个国际社会,包括不同国家、民族和组织都构成威胁和挑战。他坚信,只有国际社会团结协作,才能共克时艰。疫情发生之初,所有阿拉伯国家,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纷纷向中国表达支持和声援,他们同样也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支持。图尔基·艾勒马迪代表所有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欢迎双方有关机构,特别是大学和医学研究所开展密切合作,交流抗疫信息和经验,以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郝平指出,在这次疫情中,北京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附属各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医学部专家在病毒学、公共卫生学、药学等领域开展研究,并与全球众多知名大学和机构共同构建了“全球顶级专家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积极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他表示,北京大学愿与阿拉伯国家驻华使团一道,全力为中阿合作战“疫”作出贡献。他相信,世界人民、中阿人民合作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必将取得胜利。他期待,疫情早日散去,能够在燕园的湖光塔影之中与各位阿拉伯朋友再相聚。郝平致辞刘锦指出,团结合作是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有力武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政府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疫情信息,同各国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及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并向其它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尽己所能提供紧急物资援助。她表示,中国教育部支持高校发挥优势,共同抗疫,此次北京大学将抗击新冠疫情相关文献资料翻译成阿拉伯语,以便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府和民众了解、借鉴,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特殊贡献,彰显了国际担当。刘锦致辞詹启敏从一线抗疫、科研攻关、公共卫生管理、校园防控、智库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北大医学部在中国抗击疫情中所做的工作,并表示,未来北大医学愿与阿拉伯国家继续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合作抗疫、成果共享。宁琦介绍了有关文献资料的翻译情况。疫情发生以来,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多语言专业优势,组织多语种志愿团队,承担文本翻译、口语翻译以及线上线下多语种应急语言服务,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发布会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驻华大使阿里·扎西里、巴林王国驻华大使安瓦尔·阿卜杜拉等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纷纷对中国政府采取的行动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北京大学派出医疗队及对防控和诊疗资料的翻译工作表示感谢。

葵花劫

2020年高考生:小语种报考全角度解读

什么是小语种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语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还有一种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80多种。小语种包括哪些语言我国高校招收的小语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欧洲语系,主要包括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捷克语、荷兰语、瑞典语、波兰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等;另一类是亚非语系,主要包括日语、朝鲜语、蒙古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老挝语、马来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乌尔都语、豪萨语、波斯语、普什图语、斯瓦希里语、僧迦罗语等。在这些小语种里,常年招生的有十多个,其他语种则是隔年或数年才招一次。哪些人适合高考考小语种1、自己的兴趣:因为这是一个你大学四年都要学习的专业,所以要思考对语言,对小语种国家文化的兴趣。不要过多受家长啊和所谓就业趋势的影响,如果自己本身很讨厌外语,那么学习四年就是莫大的煎熬。2、语言天赋:天赋是很难评估的标准,但是我觉得基本的感觉要有,比如高中是学文科的,那么你无论对中文还是英文这种语言文字是否有一定的敏感度。因为学习语言专业,将它作为专业的话,你要上的课程不仅包括如何说它,还有大量该语言的文学课程。学习小语种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如口齿伶俐,模仿力较强,对语言反应敏感等,光靠死记硬背音标、字母拼出来的外语,总让人觉得生硬。在学习小语种的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的法语,三个月的日语,三年的德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此话未必科学,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小语种的难度。总之,学习小语种,首先要对小语种有浓厚兴趣。不要因为小语种专业热门或者就业好就盲目报考。学习一门小语种,不仅要背单词、学语法、听录音,更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如果缺乏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坚持,会学得很痛苦。其次,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比较强。语言是用来交流和运用的,有的考生文字功底不错,但性格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就不太适合报考小语种专业了。因此,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如果你唱歌跑调,五音不全,口齿不清,模仿力不强等,很有可能就不适合学习小语种,即使侥幸进入该专业,也不利于你今后的发展深造,甚至还有留级和退学的可能。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多语种+”国际人才?“多语种+”国际人才需要对英语以外的一门以上外语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对其它国家文化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敢于接触不同的人文环境,有出国求学意愿。“多语种+”人才并不是以高分数作为敲门砖的,相反,许多欧洲名校的入学标准并非局限于你拥有能进国内911,285的高分,而是你有丰富的兴趣爱好,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并且学校非常看重学生学习非英语的第二外语、第三外语所做出的努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学习西班牙语,因为它是英语之外使用最广的语言,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最实用大语种。同时,西班牙更提供多样性的模式接受不同学历的中国学生在当地升学。例如西班牙大学接受中国高考成绩达到当地总分的45%以上的高中毕业生申请西班牙全球500强大学。如何考察小语种就业前景呢?首先,要了解该语言国家与我国的交往情况。如果我国与该国的交往与合作范围广泛,那么就需要大量懂得该国语言的人才,就业前景就好。第二,要了解选择学的语言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人口等情况,规划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三,了解选择所学的语言得使用范围。如果该语言国过去拥有殖民地,那么这些殖民地独立建国之后的官方语言一般依然使用过去隶属国家的语言。例如,目前很多非洲国家官方依然使用法语等。很多时候,语言这项技能是求职、创业道路上的敲门砖,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这都是你的一个很大加分项。以上几种只是小语种人才就业比较集中的领域,随着国家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的不断加大,小语种人才的舞台将会越来越宽广,成为受人羡慕的“金领”一层。长期以来,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备受关注。从近三年上外的就业情况来看,和“一带一路”建设对接的小语种,就业率和市场需求连年上升。俄语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居于高位,分别是:2017年97.96%,2016年96.08%,2015年97.83%。据统计,上外去往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俄语专业毕业生,占近三年俄语专业就业毕业生人数的23.33%,具体签约单位包括外交部、商务部,以及上海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银行等。此外,希腊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等小语种语言的就业率达到了100%,泰语的市场供需比甚至达到了1:1675.27,希腊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的市场供需比也都远超1:1000。“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53种官方语言。语言交流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也是“一带一路”朋友圈获得理解、有效沟通、扩大交流的纽带。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带来小语种专业需求的升温,也对语言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小语种就业形势“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迫切需要掌握相关“语言”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中非通用语人才较匮乏。因此,北外、北二外、川外等小语种招生传统高校新增了不少小语种专业。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30多所在京高校新增108个本科备案和审批专业,其中小语种有20多个。这些新增小语种招生专业中,不少和“一带一路”相关。就业方向小语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政府公务员、高校教师、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传媒机构、旅游公司、留学培训机构、文化传播公司等。就业领域1、公务员—— 部委、中直机关、海关边检、地方职位,参加公务员统一入职考试。2、高校教师中学教师—— 包括高校小语种专业教师、二外教师,部分开设有小语种的中学教师。3、外国驻华使馆—— 众多小语种国家驻华使馆及文化机构吸收了一部分小语毕业生。4、各省市外办—— 外事办公室,有省属的市属的,各省市的对外事服务机构。5、记者编辑—— 传媒机构如国台、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社、CCTV各语种频道等。6、出版社—— 通过教材能很实际感受到一个行业,知名的如外研社等。7、各大银行—— 各大银行每年都会招收一定比例的小语种新员工,如工行、中行、口行等。8、国企私企外派—— 法语派非洲、西语到拉美、葡语非洲美洲兼有、阿语西亚北非。9、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 翻译、文秘、文案、产品策划、销售等诸多工种的工作。10、外贸公司——很多外贸公司现在都很互联网的方式在做业务 B2B B2C。11、旅游公司—— 专职和兼职,考个小语种导游证在这个行业是必须和必要的。12、留学机构—— 留学机构小语种国家方向的咨询与文案等。13、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教务、小语种教师、课程咨询等。14.文化传播公司—— 提供涉外会展与各类活动服务的文化传播公司。15、互联网企业—— IT企业是近些年来吸收小语种人才的一个新领域,电商、客服、软件测试等。16、外派汉语教师—— 主要是孔子学院的各语种国家志愿者外派,也有类似法国使馆一年期汉语助教项目。17.空乘翻译—— 各国航空公司和国内航空公司招募的小语种相关空姐和空乘专职翻译。18.自由职业者—— 翻译、教学、海外代购或是其他,有在行业里收入声誉都很高的,也有处于维持生计状态的。小语种招生方式:一是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如北大、人大、川外等;二、北外综合评价招生,三是在除本科提前批次外的本科其他批次录取,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大学等。四、外国语高中的单独招生。第一种提前单独录取。这些小语种专业在提前批次之前录取。第二种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其报考方式与其他提前批次录取的专业没有区别。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外交学院的小语种专业。北京语言大学个别小语种专业,如翻译(法语)专业也在提前批次录取。考生只需填报提前批次的相应志愿即可。第三种除本科提前批次外的本科其他批次录取,如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在本科一批招收小语种专业;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济南大学等院校小语种专业在本科二批招生;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等在本科三批招生第四种:保送。从全国13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提前录取,相当于直接保送九大小语种1、法语法语是目前除英语外使国家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不过他的就业很尴尬,能成为高翻院的人少之又少。残酷的现实是,很多的法语人才毕业后去了非洲!讲法语的国家多半分布在非洲;“中非友谊”的政治环境,非洲能源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入驻,也带走大量的法语专业人才。不过,薪资条件还是不错的,这也是法语能占据榜首的原因了吧。2、德语德语是继法语,排名第二的小语种。使用人数、适用范围比法语要小,但语言学习的人数也要少很多,竞争可能就没那么大了。德语的就业前景和他的国家一样,稳!虽然近两年经济下滑,但波动不大,相对来说还是稳定的。他的就业方向基本是德国企业,德企的各方条件来看还是很优秀的。3、 西班牙语主要使用国家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国家,这些国家的英语普及率不高。外企入驻或国企进入当地都需要解决语言问题。目前国内的西语人才空缺已近千,尤其是在江浙沪的沿海地区,每年高校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市场紧缺,就业前景很广阔的。4、韩语韩流来袭,加之地理位置优越,韩国文化大举入侵。三星、LG等韩国大企业在中国都设有分公司,且分布在二、三线的沿海城市,就业前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朝鲜族自带的翻译技能,也令不少韩语学习者头痛。5、日语日本与我们一衣带水,日企在我国可谓是遍地开花。会日语的人数仅次于英语,远远高出了其他小语种,学习人数越多,竞争就越残酷,往往就业前景反不如其他小语种。6、俄语又是一个在地理位置上很靠近的国家,但俄语在国内的学习氛围远不如韩国和日本。普京上任后,俄国经济回苏,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就目前来看的话,俄语的就业前景还是不错。7、意大利语意大利语的主要使用国家是意大利。意企相对德企和日企来说要少,所以就业渠道不宽,机会少;但学习人数少,竞争压力也不大吧。8、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的国家主要是西亚、东非和北非,这些国家主要是石油,所以中石油、中石化等都是阿拉伯语学生的主要选择。但阿拉伯地区重男轻女的习俗,让女生在这门语言上的就业前景可能就不如男生那么广阔了吧。9、葡萄牙语说到葡语,不得不提一个国家——巴西,今夏刚刚领略过巴西的风采。巴西是一个被低估了国家。他们不止会踢足球、跳桑巴,在经济领域也发展不错,再加之“金砖四国”,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葡语的就业前景都不可被低估。小语种的优势高校1、北京外国语大学:(二级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交官摇篮北外开设54种外语2、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大学(现已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国防语言人才摇篮,总政治部统一分配3、上海外国语大学:有特色的希腊语,唯一硕士生专业,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级翻译学院4、四川外国语大学:世界法语大学协会中国唯一会员5、西安外国语大学 :俄语、法语、西班牙语6、天津外国语大学:该校与中央编译局南开对外经贸解放军外语学院组建了“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7、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韩语有特色 誉为京外高校中考入外交部最多的高校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为主导9、中国政法大学:德语跟法学联合培养10、中国人民大学:语言类跟知识产权结合国际政治工商类跟外语结合11、大连外国语大学:复语专业同时学两种外语韩日、韩英、日英、德英等12、同济大学:德语13、黑龙江大学:俄语1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经类跟外语结合,西班牙语15、武汉大学:法语重点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目前,上外已充分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近年来,上外扎实推进“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在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和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的基础上,获准设立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6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A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称“北二外”,是教育部、外交部、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政府先后参与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高校,我国最著名的外国语大学之一,北京市双一流大学 ,中国旅游界最高学府,北二外于2013年成功加入CIUTI(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跻身世界顶级语言类大学行列。自建校以来,学校已经建成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了培养国家外语外事、对外经贸、旅游管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外交家的摇篮”和“旅游人的港湾”。北京语言大学:简称北语,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1964年6月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坐落于有“花城”美称的广州市,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入选“2011计划”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西安外国语大学:简称西外大、西外,位于古都西安,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语院校之一,陕西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以外语教育和人文学科为主体,社会学科、管理学科和理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位于中国直辖市重庆,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市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是中国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相鼠

中国外语专业大学10强排名,北京一个地方竟然有4所高校上榜

10大连外国语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内外考试组织管理机构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多语种外语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国家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该校下设日本语学院、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韩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汉学院、法语系、德语系、西葡语系、意阿语系等21个教学单位。9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据了解,学校现有23个学院(部)等教学机构,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国外8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教育部、外交部、国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政府先后参与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高校,我国最著名的外国语大学之一,中国旅游界最高学府。2013年,北二外成功加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跻身世界顶级语言类大学行列。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是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6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该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经过多年发展,北语已成为我国中外语言、文化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培养涉外高级人才的摇篮。5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的英语专业是外语系专业中最好之一,复旦大学英语系也是国内英语发展最好的院校之一。复旦大学英语系师资雄厚,有众多优秀的讲师和教授,基础设施建设也很完善,实验室、研究所等都很先进。4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出了名的教学严明,学风优良,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3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首任校长是俄语翻译家、出版家、中国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者姜椿芳。2北京外国语大学直属教育部,位列国家“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北大的资源在国内可以称得上是顶尖,在北大就读周围都是优质的资源,该校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展示,学生更容易在外语方面大有作为。

可谓穷矣

优秀毕业生特辑|我和世界之间,只差一个BISU!

明德 勤学 求是 竞先“如果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依然选择BISU”“二外给了我更广阔的世界也给了我独当一面的底气”跟随2020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的脚步从二外启程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吧“无奋斗,不青春”讲述人:胡贝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毕业之际,作为和故乡英雄之地湖北同音同名的我,毅然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想用自己的力量来建设祖国。目前,我在世界屋脊——西藏,支援边疆建设,现在是北京援藏指挥部项目管理部的一名志愿者。“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无奋斗,不青春。”当学校有召唤,祖国有召唤时,我想是时候将我的所学所长带到西部去,为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将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出色圆满的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不忘自己是一名二外人,为母校争光!“加入外交战线,坚守二外传承”讲述人:于泳浩中东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入职外交部小时候常常幻想自己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是专注于研究的科学家,还是飞向太空的宇航员。后来在小学课文中学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故事,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至今仍振聋发聩。那时起,丹心报国家的情怀便在心中生根萌芽。中学时期,我开始不断探索未来前进的方向,出于对周总理的敬仰,喜爱文史、以英文见长的我便在高考后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二外,以希未来向外交领域靠拢。来到二外学习阿拉伯语确实是意外之喜,意外在于阿语并非我首选,喜则在于二外的阿语专业招牌响、实力过硬,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而我与阿语的缘分便于此时落地生根。二外多元开放的国际化平台也为我个人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机会。2018年夏,我参加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与外交部礼宾司的前辈们并肩作战一个月。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忠诚、使命、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也使我的方向更为坚定。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国际风云变幻,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步入社会,加入外交战线,将秉承二外优良的外交传承,努力贡献青春力量。“我想我还是会选择二外”讲述人:陈昱阳旅游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取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现在回想起高考,虽然那段整日埋首于语数英和理综的记忆已经越发模糊了,但我却一直为自己能够踏上二外这条“求学路”而感到自豪。如果能够重新再来一次,我想我还是会选择二外,或许还要敦促自己再用功一些,让选择更加坚定有底气。专业学习方面,我所学习的专业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这个专业除了需要融会贯通地理解书本上的专业概念以外,实践认知更是加深透彻理解的重要路径。还有一点就是非语言专业的同学可以修英语的双学位,提升英语能力。四年生活,二外为我提供了一个知行合一的平台,她教给我的是大一入学时的好奇探索,是大二参与科研时的认真严谨,是大三忙于考研复习的执著不懈,也是大四毕业之期的懂得珍惜,让我从二外出发,行至更广阔的世界。“感谢BISU全方位培养”讲述人:王昂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入职中国传媒大学我在二外学习生活了七年时间,母校对我的培养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在全球化时代,多语种人才尤为稀缺。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学习期间,都有外教对我们进行英语视听说方面的指导,并且学院还为我们提供法语、西语作为辅修课程,在中西文化跨专业复合中感受文明的魅力,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哪里有重大外事活动,哪里就有二外人辛勤奉献的身影。七年学习生涯,不仅练就了我们的专业功底,更厚植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二外人热爱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投身志愿活动。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大型主场外交活动。在志愿过程中,真正看到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责任与担当,真切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话语权正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也更加迫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二外人,我们要充分发挥外语优势,融中外、兼知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二外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走在传媒校园里,抬头东望,人文楼、求是楼映入眼帘。无论我走到哪里,二外都在我的眼里;无论我身处何方,二外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间。“复合化培养让我受益匪浅”讲述人:卓金泽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考取南京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新闻学有一种魅力,就是让你用看似平常的眼光看破世界,这或许是这个专业本身给予我的礼物。同时,二外将新闻学和外语语言学习结合,复合化培养让我受益匪浅,在校外实习、各项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优势。课堂的笔记,新闻编辑室的键盘敲击,各大赛会活动奔波的身影,国贸的清晨,中关村的深夜,在这四年间,一一被我收入行囊。而我,将带着二外教会我的一切,继续前行。“二外教会我们笃行致远”讲述人:杜红泽政党外交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考取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在二外的四年,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老师们,他们博学多识、治学严谨,对待像我这样的“小白”又教导有方、耐心细致,既培养了我对于国际关系的兴趣,让我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笃行致远的道理。有一天,当你发现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时事热点,剖析背后根源,对格局形式作出及时的判断以及战略分析时;当你的观点与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或得到他人的认同时,你会发现国际关系真的很有趣。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学习国关的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所谓“学无止境”。在二外的学习生活令人难忘,师长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同学们在图书馆一同研读经典,朋友们在体育场尽情奔跑……一切都很美好,而我们也在一步步成长。“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讲述人:高凯旋旅游科学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入职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在二外,你可以创造无限可能。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实习、就业、对外交流和发展兴趣爱好的平台,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沿着自己的路径去发展和成长。通过四年的努力,我们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关注实习和就业赶早不赶晚,学生身份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尚不确定未来职业方向的时候,要多和老师以及同领域的学长学姐进行沟通和交流。二外的老师们都非常愿意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而且老师们在不同的领域里已经深耕多年,可以说是各个领域的领路人。因此,老师们给出的指导和建议可以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起到引领性作用。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祝愿学弟学妹们学有所成,早日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和行业发光发热。“我取得的一切进步,都离不开BISU”讲述人:李博恒中东学院阿拉伯语专业入职福州龙腾简合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小而温馨”,这是我在入学典礼上听一位外籍留学生代表对二外的评价。确实,二外不大,一个小时就能让人踏遍每一个角落,但二外又很温馨,无论是同学、老师还是宿管阿姨、锁楼大爷,都让人感到温暖。说到学习,四年前,我阴差阳错地和阿语结缘,从一开始看到歪歪扭扭的阿语字母不愿面对,到后来的“既然别人能学,我也能学”的坦然接受,再到后来“阿语还挺有意思”的认真对待,这之间的转变都要感谢学院老师的悉心教导、学长学姐的帮助、同学们营造的积极学习的氛围,我取得的一切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待我学成归来,再看海棠花开”讲述人:蔡忠庭欧洲学院西班牙语言文学考取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2016年9月,我在参加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考试时,二外浓厚的学习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月,我以准BISUer的身份参加了“永旺杯”全国多语种口译大赛,美丽的秋景让我畅想即将到来的三年硕士研究生生涯。2017年9月,我满心欢喜地进入二外学习。学校为硕士研究生制定的培养方案帮助我顺利完成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变;专业课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受到了人文学科超凡的魅力;形式多样的公选课让我体会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欧洲学院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系给我们提供的各类口译实践以及校内外学术讲座活动让我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拓展了工作思路。BISU!我对您的谢意无以言表,我会带着二外人的情怀与初心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砥砺前行。待我学成归来,我定会回到校园,再看梧桐树绿、海棠花开——谢谢您见证了我的BISU青春岁月。读完2020届优秀毕业生的故事你慕了嘛?@ BISUers想飞得更高想拥抱更大的世界要从今天起学好本领,积蓄力量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翔宇东方新闻社出品文案 | 各优秀毕业生 白夕凡图片 | 各优秀毕业生供图编辑 | 白夕凡 张杨豫格编审 | 于珊珊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两码事

北大西班牙语专业创建60周年|徐世澄:我的学问人生

【编者按】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创建于1960年,1978年起设立硕士点,1999年设立博士点,是目前国内仅有的“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老一辈教师蒙复地、刘君强、周素莲、沈石岩、徐曾惠、赵振江、赵德明、段若川、段玉然,学术中坚陈文、丁文林、王平媛、韩水军、王军等,培养出大批西班牙语人才,在教育、文化、外交、翻译、军事、贸易、新闻等诸多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各有建树。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创建、完善和发展是中国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教育、研究和翻译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记录着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越来越紧密的交流和交往。今年是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成立60周年,北大西葡语系(2007年成立)特邀系友撰写回忆文章,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1959年我毕业于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敬业中学,带着成为新闻记者的理想,我报考了复旦大学新闻系。高考结束后不久,中学领导通知我,我被选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准备派我去苏联留学。一年后,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方面削减中国留学生名额,我没能去苏联留学,被组织上安排到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刚刚开设的西班牙语专业学习西班牙语。在北大的学习生活1959年初古巴革命胜利后,国内急需要会西班牙语的干部,北大西班牙语专业的开设与古巴革命的胜利密不可分。我们班共18名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一年级教我们发音的老师叫周素莲,她是菲律宾华侨。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周老师从小就会西班牙语。教我们精读课的是蒙复地和刘君强老师,他们原来是法语教研室的老师。他们一边在北外听西班牙语课,一边教我们。到我们三年级时,学校陆续请来了几位拉美外教,其中一位名叫巴勃罗·杜契斯基的俄裔阿根廷人,他在北大任教时间最长。1985年我访问委内瑞拉时,他在加拉加斯,我曾拜访过他。1990年,我访问阿根廷时,阿根廷军政府已“还政于民”,他已回阿根廷,在欧盟驻阿使团当秘书,我们又见了几次面。他在《视界》等报刊上经常撰写关于中国的文章,被认为是著名的“sinólogo”。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比较差,头两年,没有西汉词典,只有一本影印的Vox原文词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有录音机的,记得系里有一个录音室,各班轮流去录音室听录音。1960-1963年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定量,学校食堂伙食比较差,我们常常吃不饱,大多数同学都患有浮肿病。尽管如此,大家的学习劲头还是很饱满的,每天,很早就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抢占位子,上课很少有人缺席或请假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时,尽管大家经济拮据,我们大家都省下钱,到海淀新华书店排长队购买《毛选》。徐世澄和北大西班牙语专业同班同学在北大校门的合影除学习书本知识外,我们还到农村(十三陵公社等)和工厂(南口铁路工厂等)劳动,也曾到北大分校去修铁路。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一边修路,大喇叭里反复广播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名小说《钢铁怎样炼成的》中有关修路的片段,以鼓励斗志。我们班同学有幸到历史系听过罗荣渠教授开设的拉丁美洲历史课。我们也曾接待过到访北大的一些拉美代表团,与他们进行了座谈。我还一期不拉地参加当时学校组织的《星期天》讲座,听取了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和政府高级官员的报告。1963年12月,我光荣地在北大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在北大,我初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打下了西班牙语和拉美研究的基础,扩大了我的知识面。1964年初,我有幸被选送为公费留学生到古巴去留学。在古巴三年留学生涯在古巴进修的三年,正是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当时,古巴人民在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革命和建设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我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与古巴大学生一起,除在学习上相互切磋外,还手持步枪、站岗放哨;手持砍刀,3次去农村砍甘蔗;下过兵营,挖过战壕;乘上火车,周游古巴全国各省;我作为翻译,参加了1966年年初在哈瓦那举行的亚非拉三大洲会议,接触了不少拉美革命志士,包括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游击战士;在革命广场或在哈瓦那大学,无数次聆听过卡斯特罗、格瓦拉等古巴革命领导人激动人心的演讲。我曾在古巴工业部,与格瓦拉面谈。青年时代我在古巴的种种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终身难忘。我在哈瓦那大学上学时的老师和同学,有的后来成为古巴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如教我们拉美历史的老师阿拉尔孔,后来成为古巴外长和全国人大主席、古共中央政治局委员,2003年我随中国社科院代表团访古时有幸会见他,2008年他访华期间在北大作报告时,我又见到他。我们就读时的哈瓦那大学文学历史学院院长雷塔马尔后任古巴国务委员、“美洲之家”主席,1992年和1995年我两次到古巴参加马蒂国际研讨会时,有幸见到他。他在研讨会讲话时,还特地高兴地向与会的各国代表介绍我和毛金里编译的中文版《何塞·马蒂诗文选》。我还把我写的《古巴》列国志和《冲撞:卡斯特罗与美国总统》一书,送给卡斯特罗主席和古巴其他领导人。正式到中联部拉美所和拉美局工作1967年2月,我从古巴回国,当时国内的“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了几个月,我随归国留学生参加了2个多月的运动后,就到当时属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拉美所报到,正式成为拉美所的一员。同年8月,我被借到中联部七局即西欧局,陪同西班牙共产党(马列)代表团,一陪好几个月。代表团访问了韶山、井冈山、上海、南京、大寨、西安、延安等地,并接受了我国的培训。送走代表团回所后不久,拉美所两个造反派组织已经联合,负责我所的军管小组组长通知我,为了落实干部政策,“解放”干部,让我与人事干部一起,去外地搞“外调”。我们去了大西北和西南最偏僻的地方,一去二三个月,1967年12月初我回到北京。回北京后第二天,军管小组组长对我说,“我们接到上级通知,要求1966年和1967年留学回国的、分配在外交部和中联部的进修生都要到解放军农场锻炼,您抓紧时间把外调材料整理一下,准备好行李,去广东汕头牛田洋0490部队农场去锻炼吧!”牛田洋部队农场锻炼几天后,我告别了所里的领导和同事,告别了家人,乘火车先到广州,再乘长途汽车到达汕头蓬洲牛田洋0490部队农场。在牛田洋部队农场,我与拉美所的游长安(后改名游长江,留在中联部工作)、后来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等在一个连。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围海造田和种水稻。1969年7月28日,我们经受了强台风(风力强达18级)的严峻考验。7月28日那天一早,汕头一带刮起了强台风,当时驻守在牛田洋生产基地的55军部队官兵与在该基地参加锻炼的2183名大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参加了抗击强台风和暴风潮的战斗,共抢救遇险群众3700多人,动员帮助64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而部队和大学生在抢救海堤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中,有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这批来自北京的大学毕业生和进修生共136人,牺牲了25人。我所在的连牺牲了两名学生战士,一名是外交部留学英国的学生,另一名是中联部外语训练班的学生。台风洗劫了我们带到农场的所有财物。后来,部队发给我们每人两套军装、一条被子和一条褥子及其他一些日用品。后来,由外交部副部长徐以新、中联部军官小组老刘及我在北大的老同学林良由(当时他在教育部外语司工作,后来在外交部工作,已去世)3人组成的慰问组到我们连队来慰问。年轻时的徐世澄在我去牛田洋部队农场后不久,1969年春,中联部军管小组奉上级指示,宣布解散包括拉美所在内的4个研究所,研究所的干部大部分下放到黑龙江肇源国营农场办“五七”干校。1970年1月,奉上级指示,中联部干校又迁移到河南沈丘。在河南沈丘“五七”干校我在牛田洋一直锻炼到1970年5月19日,当天,部队有关领导指定让我带领10多名在部队农场结束锻炼的中联部干部赶赴中联部河南沈丘“五七”干校。第二天,我们乘火车抵达漯河,后又乘干校的大卡车抵达沈丘。我被分到位于大于庄的干校“六连”。“六连”由原拉美所的下放干部组成,我高兴地见到北大老同学、“六连”指导员苏振兴和石瑞元等。我被任命为四班副班长,我们七、八位男同志一起住在一个马厩里。在沈丘“五七”干校,我先后到漯河火车站搬运过从东北运来的木材、当过泥瓦匠,也曾到果园摘过梨。在中联部工作我在干校劳动了半年多时间,1970年年底我被借调到中联部政工组参加“一打三反”运动的工作,我的具体工作是与其他三位同志一起负责中联部清仓查账的工作。70年代初,由于当时拉美所尚未恢复。在“一打三反”运动将要结束时,我被正式调到中联部“四局”(即后来的拉美局)工作。我在“四局”工作时间不长,主管过哥伦比亚,期间曾跟蒋光化调研员(后任中联部副部长和中国拉美学会会长)陪同智利革命共产党代表团到韶山、井冈山等地访问。当时薛端同志是“四局”局长。1971年年底,薛端局长代表组织通知我,根据中联部部长、前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飚的提议和工作需要,把我作为中联部的联络员,派往中国驻阿尔巴尼亚使馆工作。在阿尔巴尼亚四年当时阿尔巴尼亚被认为是“欧洲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中阿关系十分密切。而我从来没有学过阿尔巴尼亚文,出国前,我十分担心,去阿尔巴尼亚后,我如何开展工作?1972年3月春节刚过,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北京,经莫斯科、布达佩斯,飞抵地拉那。我在中国驻阿尔巴尼亚使馆工作了四年零四个月。时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的刘振华(后任外交部副部长、北京军区政委)对我十分关心。初到阿尔巴尼亚时,我又重新捡起过去学过的俄语,与阿尔巴尼亚官员和朋友交往,阿尔巴尼亚官员大多数人都会俄语。我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和联络到访使馆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左派外宾。出于工作需要,我在阿尔巴尼亚初学了阿语,后基本上能用阿语进行日常会话和粗读阿文报纸。我还随使馆的同志学习了英语和法语。我注意观察阿对华关系和阿劳动党与左派党关系的动向,以及左派党朋友反映的阿党和政府的一些内部新情况,写了一些调研报告,受到上级的好评。1976年7月下旬,我任期已满,奉命调回国内工作。拉美所的恢复回国后不久,正遇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后,一天,我正与家人在抗震棚里准备午餐,老副所长王康来看我,他告诉我,根据中央的决定,拉美所即将正式恢复,薛端同志被任命为拉美所筹备小组组长,他本人和赵勇增同志为副组长,我被任命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77年4月6日,中联部领导正式批文同意恢复拉美所,并任命薛端为恢复后的拉美所所长。所恢复后,我被任命为南美组组长,后来,组改为研究室。恢复所后不久,我和全所研究人员投入了编写《拉丁美洲手册》和《拉丁美洲各国政党》两本书的工作。1979年11月,经上级批准,所里创办《拉丁美洲丛刊》(后改名《拉丁美洲研究》)。我在所刊头几期上发表了《布埃博里托村社见闻》《安第斯条约组织的发展趋势》《拉丁美洲的人口问题》等文章。1977年8月~1978年2月,根据组织的安排,我第三次下放劳动,这一次是在中联部河北廊坊市固安县“五七”干校。我被分配在炊事班,负责主食。1978年2月,我从干校回所,重新投入研究工作。1978年起,所里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所里还聘请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吴大琨、高放、李春辉等教授给第一批研究生讲课。而现任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是拉美所最早的硕士研究生之一,后来他又在社科院拉美系(所)获取了博士学位。我和所里的研究人员也开始给研究生授课,并招收研究生。1979年4月24日~6月7日,经所里推荐,我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团员(当时中联部拉美所尚未公开)到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墨西哥访问,团长是对外友协副会长侯桐,团员中有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陈立成研究员。我们访问哥伦比亚时,哥伦比亚尚未同中国建交,5月14日,哥伦比亚总统图尔瓦伊在总统府接见我们代表团时说,中哥建交不会是遥远的事,他希望中国进口更多的哥伦比亚咖啡。令人高兴的是,在我们回国半年后,1980年年初,中国与哥伦比亚正式建交。在访问墨西哥时,我们拜会了墨西哥前总统卡德纳斯的夫人阿玛莉亚。在委内瑞拉,我们拜会了委内瑞拉众议院议长卡纳切和执政党民主行动党主席巴里奥斯。他们两人曾访问中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对中国很友好。1980年初,经中央批准,原属中联部的拉美所、苏联所、西亚非所和东南亚所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年初,我被评上助理研究员。同年8月,所里研究室进行调整,我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一年后,1982年,所里按照社科院的要求和规定,设立了科研组织处,我被任命为拉美所首任科研处处长。任内,1983年我参与了中国拉丁美洲学会的筹备、创建工作,起草了学会成立的请示报告和学会的章程。1984年5月15日~21日,在山东烟台举行了学会成立大会暨拉美民族民主运动学术讨论会。我被选举为学会秘书长。1984年我去秘鲁、委内瑞拉和智利从事为期3个月的考察,在秘鲁,我的落脚点是秘鲁研究所。在委内瑞拉,我的落脚点是中央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在智利,我的落脚点是美洲社会科学学院(FLACSO),院长是布鲁诺。布鲁诺在智利“还政于民”后出任文化部长。这3个月的考察,使我对这3个安第斯国家有了初步了解。回国后,1987年年初,我与北大老同学、我的同事白凤森合著的《秘鲁经济》一书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1985年我被任命为拉美所副所长,我的北大老同学苏振兴被任命为所长。我主要分管科研和外事工作。同年年年底,我被评为副研究员。同在拉美所的徐世澄、苏振兴和石瑞元1986年4月7日~5月6日,应美国国际新闻署的邀请,经所里和院里批准,我同孙士明同志一起访问美国。我们访问了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匹兹堡、迈阿密、奥斯汀和檀香山等城市,拜访了美国国务院泛美事务局、美洲开发银行、美洲国家组织、外交学会、美洲理事会、外交学院、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等美国30多家与拉美有关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大学。这次访问使我对美国的拉美研究状况和美国对拉美的政策有了不少感性知识。回国后不久,我同另外两位研究员一起完成了《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的课题,并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90年代初,我被评为研究员。在我担任科研处处长和副所长的10多年时间里,所里的科研工作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有了显著的进展。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所里前后接待了不少拉美知名政治家和学者,其中包括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利亚、委内瑞拉前总统卡尔德拉、哥斯达黎加前总统菲格莱斯、厄瓜多尔前总统博尔哈、美洲开发银行行长伊格莱西亚斯、秘鲁学者后任总统的托莱多、巴西知名学者后任文化部长的富尔塔多、巴西学者多斯·桑托斯、智利学者松凯尔等。1988年所里首次主办了“跨入90年代的拉丁美洲”国际研讨会。90年代初,为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我投入了不少精力,与所里绝大多数研究人员一起参与编撰了《拉丁美洲历史词典》(1993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作为主编之一,我参与编写由李春辉、苏振兴和我主编的《拉丁美洲史稿》(第三卷)(199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辞去副所长后我的主要工作(1995~2008)1995年因我要去墨西哥长期进修,根据院里有关所领导出国时间超过3个月必须辞职的规定,我提出了辞职申请,得到了批准。同年,在等待墨西哥签证期间,我作为《何塞·马蒂诗文选》的编译者之一,应邀去古巴参加了何塞·马蒂的国际研讨会,后又应西班牙外交部的邀请,作为第一位应西班牙外交部邀请的中国拉美问题学者到西班牙考察3个月,完成了《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之后的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1996年5月~1997年5月,我由社科院和教育部派遣,作为访问学者到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研究所进修。2000年5月~2001年3月,我应墨西哥外交部国际合作署的邀请,作为墨西哥外交部邀请的第一位中国墨西哥问题专家再次到墨大经济所从事研究。前后将近两年在墨西哥的考察研究,使我近距离地对墨西哥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我先后写了《一往无前墨西哥人》《墨西哥》《墨西哥政治经济改革和模式的转换》《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兴衰》这4本有关墨西哥的书。2001年年初我离开墨西哥前用西班牙语写的考察报告也于2003年在墨西哥正式出版。我卸任副所长后被分配在政治研究室从事研究,直至退休。期间,我注重对拉美政治制度的研究,并关注90年代后期拉美左派崛起的新动向。在这段时间里,2004年我和袁东振共同完成了社科院重点项目《拉丁美洲国家政治制度研究》;2006年我编写的《拉丁美洲政治》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拉美所编写的第一部研究生教材。我还撰写了不少关于拉美左派崛起的文章。1996、1997、2003、2004和2005年,我曾五次访问古巴。我先后撰写和出版了《冲撞:卡斯特罗与美国总统》和《古巴》列国志。自1999年起我开始带博士生,先后带了9名博士生,他们是:袁东振、王松霞、刘维广、方旭飞、李阳、杨万明、郑皓瑜、李紫莹、路燕萍等。同期,我曾先后在北外、北语、经贸大兼课,曾多次参加经贸大、北外、北大、南开大学研究生答辩。自2005年起,我先后参加历年的中组部党建所的研究课题,并多次获奖。2007年我有幸应邀到中南海给中央首长做了两次关于拉美政治思潮和拉美文学艺术的讲座。我还多次应邀到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外交学院、发改委、商务部研修院、国家行政学院给拉美和其他国家外宾讲课,讲授关于中拉关系、拉美安全问题、中国国情、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和科学发展观等专题;90年代后期,我应邀参加了时任社科院副院长汝信牵头的《世界文明大系》的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课题,我和郝名玮合写了《拉丁美洲文明》一书(199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后,我应邀到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首都博物馆、北师大、北大等处向众多的民众和师生作了有关玛雅文化、拉美古代文明和拉美的世界文化遗址的讲座,受到好评。我还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电台等媒体的采访,在一些报刊杂志上撰稿。从1995年我卸任副所长职务至2008年年初我退休的10多年时间,是我从事拉美研究以来科研成果最多的时期。一共独著、主编、合著、独译或合译了10多本书,撰写了数百篇论文、文章和研究报告。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的“丰收”年份。应该说,我取得的一点成果是与国内改革开放创造的“社会科学的春天”大环境密切相关的,是与院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以及同志们的帮助分不开的。我的退休生活(2008~)我退休后不久,2009年1月,我不幸大病一场,先后住了10次医院,进行了8次化疗和1次手术。所领导和同事们以及我的拉美学界朋友对我十分关心,我终于在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病魔并没能摧毁我的意志。我在病床上审读和修改了我带的博士生的论文,修改和出版了我的专著《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兴衰》。2010年我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这一年,我完成并出版了由我主持的《拉丁美洲现代思潮》一书。退休后,我笔耕不辍,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及新媒体上发表论文与文章200多篇,出版独著、合著和译著10部,包括《现代拉丁美洲文明》《查韦斯传——从玻利瓦尔革命到“21世纪社会主义》《绚丽多彩的现代拉丁美洲文化》《拉美左翼和社会主义理论思潮研究》《古巴经济社会模式的更新》等;译著《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时代游击队员》《恐怖帝国——新千年的跨国安全、反恐与全球危机》《蒙卡达审判》《为玻利瓦尔辩护》等。我密切关注拉美形势和中拉关系发展,通过为决策部门撰写内部报告,参与外交部有关部门组织的座谈会等方式,及时向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其所做的工作受到相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徐世澄近照我利用语言和科研优势积极宣传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无论是到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还是受邀到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等单位,为来自拉美国家的政府官员或技术人员授课,我都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扩大中国学术影响力,助推中拉关系积极健康发展。2015年至2018年,我曾四次应邀访问委内瑞拉。2015年和2018年是应委全国选举委员会邀请,作为国际观察员观察委国会和总统选举全过程。随着中国和拉美地区在国际社会重要性的上升和双边关系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拉美了解和认知的需求日益增加。我积极走进各地高校、图书馆和新闻媒体,向民众介绍、传播、解读拉美,支持各地拉美研究事业的发展。正是对拉美研究的无限热爱和勤勉耕耘,我的多项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收获了众多拉美国家的赞誉,如2009年荣获“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成立50周年奖”,2011年我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同年,我荣获古巴国务委员会颁发的“友谊奖”。2012年我访问多米尼加共和国时,被授予多米尼加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2020年是中国和古巴建交60周年,古巴驻华使馆颁发给我荣誉证书,感谢我“为古中友谊发展索作出的宝贵贡献”。总结我从事拉美研究几十年的体会是:从事拉美研究,第一要掌握好西班牙语,最好也能掌握英语;第二要学好马列主义;第三拉美研究应该结合我党和政府所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第四要能够静下心来坐冷板凳,练好基本功,不急于求成;第五要争取更多机会到拉美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多同拉美地区的民众和学者进行交流。从事拉美问题研究,需要的是对拉美研究的热忱,对拉美研究魅力的感受和追求。从事拉美研究就像耕种土地一样,谁洒的汗水多,谁的收获也就丰硕。(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