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与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4亿人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对于正在编辑中的《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琦教授说。4月3日关于该书的发布研讨会在北大外国语学院举行。发布研讨会现场新冠疫情波及全球,目前阿拉伯国家除了也门、科摩罗外,均有感染病例,累计感染人数9200人,17国出现死亡病例。疫情牵动着北大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师生的心,将中国的防控和治疗经验传递给阿拉伯世界显得尤为迫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语系翻译团队选择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一版至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等文献进行翻译,这些是中国最权威的新冠病毒防控和治疗专业指导文献,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方法和经验总结。翻译完成后,团队将汇编成《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向阿拉伯世界推介、发布。“翻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整合专业术语。”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介绍说。新冠病毒的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是随着疫情的发展而逐步推出的,所使用的医学专业术语也在发生变化,翻译团队做了大量专业、严谨的工作。为了保证阿拉伯母语国家的专业人士阅读便利,翻译团队还邀请了外籍专家学者进行校对,埃及开罗大学团队、突尼斯迦太基大学的一位教授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两位在北大访学的教授参与了工作。“这是一支中外团队在工作。”翻译团队的北大阿拉伯语系“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教授”吴冰冰说。翻译工作目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抗疫文献预计将在两周内推出。阿拉伯语系的多名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了工作。“通过语言服务为国内和全球抗疫作贡献,与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这正是我们语言类院系要发挥的作用。”宁琦说。据悉,北大外国语学院目前有300多学生投身到抗疫的语言志愿服务当中,他们做文本翻译、口语翻译和线上线下的支持工作。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北大不断探索国际交流新模式。3月19日,北京大学和卡塔尔大学就新冠疫情下的两校合作召开了远程视频研讨会,成立了北京大学和卡塔尔大学的疫情防控联合委员会。3月底,北大医学部和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开展了疫情合作。另外,北大还依靠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的平台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下一步北大将与国家相关部委做好沟通,利用北大与阿拉伯国家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做好抗疫文献译本的推介,提供好资源服务。“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为抗击病毒作贡献,是北大人的使命,”出席研讨会的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说,“患难见真情,《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翻译工作凸显了危难时刻国际合作的意义,将会在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之间产生长久的影响。”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所坐落在北京的一所“211”工程语言类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现设有13个学院,7个直属系部,40个研究中心(所),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编辑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和《国际论坛》、《中国俄语教学》四种全国核心刊物,此外还出版《英语学习》、《俄语学习》、《德语学习》、《法语学习》等刊物。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学科。目前开设49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5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学校开设专业62个,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49国语言,10个二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翻译(口译和笔译)和汉语国际教育;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学校与世界上65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所大学和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共承办了15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2个国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近100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一、招生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比较大的是学硕,专硕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二、专业介绍:该院校专业只要是两个大类,一是文学,而是法学,文学下设13个专业,法学下设2个专业。整个院校的主攻语言,专业性可以说是很强。重点实验室有2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有3个: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可授予硕士学位的硕士点有15个。三、奖助学金及学费情况:“北外”奖助学金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学制多为2年,有部分其他专业是2.5年-3年,学硕和专硕的学费都相对来说较贵,但是师资和教学基础设施能说是国内一流是水平,爱好语言的考生能考入“北外”也是很骄傲的!奖助学金相关规定学费相关规定四、导师队伍:“北外”共有硕导261位,遍及各个专业,各个学科,详细的导师队伍可以具体查看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就可以选择喜欢的专业,查看到心仪的导师。五、分数线分数线以国家规定的国家线为准。以上数据是参考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2019北外招生情况以今年新公布的数据为准,今年的招生简章公布时间大概是9月份,敬请期待哦~如果你身边也有准备考研的小伙伴,动动你可爱的手指,转给TA看吧,用你这个小动作来提醒TA,或许你这个动作可以帮到TA哦~对啦,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顺手点个赞呗~
大家都知道,考研可不比考大学简单但是,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很希望能够考上“985”院校。想要上“985”院校,但是又怕自己成为“炮灰”,该怎么办?那就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跨专业”。妥妥的上“985”院校。趁着现在考研正式报名还没开始,换专业还来得及。哪些“985”大学的冷门专业还是比较好考的呢?5.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大,很多人都觉得“北大”是遥不可及的,但是,不妨你这样去想,大家都害怕考不上北大,以至于不敢报名。那么机会不急来了吗?北大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北大哪些“专业”好考呢?北京大学外国语系——很少有人考北大的小语种专业,印度尼西亚语专业、阿拉伯语专业、法语等专业。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类专业,没有专业限制,大家可以跨考。而且即使面试不过,也会被优先“调剂”到自己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其他相关专业。4.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华科哪些“专业”比较好考呢?管理学类——管理学类分数线比较低,大家可以尝试哦,“妥妥的”进入面试3.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0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复试线华南理工有哪些“专业”的比较好考呢?机械化工类——机械 材料与化工 电子信息2.兰州大学学校创建于1909年,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兰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兰州大学哪些专业好考呢?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1.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二、专业学位型统考硕士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哪些专业好考呢?理学—相对来说比较好考大家努力复习啊,但是一定要好好的考虑好哦,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跨考研究生专业,但是不要做“炮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1898年,北京大学的直接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成立伊始,京师大学堂即开设英、法、德、俄、日5个语种的课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于1999年6月由英语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四个系组建而成,现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系、日语语言文化系、南亚学系、东南亚语言文化系、西亚语言文化系、朝鲜(韩国)语言文化系、亚非语言文化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等15个系所中心;拥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20个本科语种专业。与元培学院、历史系共建有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与元培学院、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开设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外国考古方向。学院共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印度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南亚语种群、东西亚语种群等4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学院所属的12系2所1个中心,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研究所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只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外,其他各系均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在2017年底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北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前三次均为第一名的基础上,此次评估获得A+,显示出扎实的学科力量。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7年10月,前身为1919年10月成立的南开大学文学院英文系。学院现设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法语系、德语系、翻译系、西葡意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公共英语教学部7系1部。开设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翻译、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9个专业。建立语言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心7个科研中心。此外,还设有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南开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中心和南开大学外语考试中心。学院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俄语、日语具有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大学英语”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外国语言文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建于1993年6月,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的俄语专修科;1960年成立外文系。1979年英、日、俄三个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5个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朝鲜·韩国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6个硕士点及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成为开展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单位,相继获得授权培养日汉笔译、日汉口译、英汉口译、俄汉口译、朝汉口译方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日本语言文学系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和吉林省重点学科,拥有日语语言文学博士点,是我国近400所设有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高校中仅有的5个博士点之一;朝语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自复旦公学1905年建立伊始,即开设了英语班和法语班,1949年8月,同济大学德语系并入复旦,外文系开设了英语语言文学和德语语言文学两个专业,随后又增设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同时开设英、法、德、俄、日五个语种的公共外语课程。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及浙江大学等近十所院校的英文专业全部或部分并入我系,复旦大学外文系开始成为长江以南地区师资力量最强的一个英语教育基地。复旦外文学院目前下设七个系:英文系,法文系,德文系,日文系,俄文系,韩文系,翻译系,同时还设有学术研究机构:语言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法语国家研究所,北欧文学研究所,双语词典编纂研究室和莎士比亚研究室。外文学院的每个系都设有硕士点,并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和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文学院现在已经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济外语以德文创业。1907年秋,德国军医埃里希·宝隆创设“同济德文医学堂”。学堂始创,便设医学与德文两科。这也便是同济外语的根基所在。20世纪90年代起,先后开设英语、日语专业;1998年,外国语学院成立。从此,同济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走上了全面繁荣的发展道路。目前,学院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德语、英语、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英语、德语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从学术型学位到专业型学位健全的外语学科培养体系,研究方向涵盖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和国别研究等,展现出基础实力雄厚、特色方向凸显的学科布局。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建校初期的方言学堂,也是目前我国中部地区综合性大学中外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外语学院之一。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翻译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翻译硕士(MTI)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和翻译6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有法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和法语特色学科。学院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拥有 “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大国文化心态研究”,“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世界历史整体发展中的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研究”。设有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翻译系和大学英语教学部;建有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翻译研究所、区域与国别研究所、武汉大学编译中心、亚中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武汉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文化中心文化传播机构。法国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研究重点基地。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备案研究机构。学院每年举办2--3届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为国内各大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翻译服务,受到社会各方好评。
北大线上开学已满一月,师生们逐步适应了线上教学:直播授课、录播授课、慕课授课、研讨授课、教室授课……根据教学特点,老师们因课制宜地选择了5+N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2月17日以来,在北大教学网活跃着4000多门课程、2000多名教师、20000多名学生,师生在线总时长超过410000小时。在北大在线课堂ClassIn,每周1500多门课程,直播总时长超过15000小时,每日约有12000人次参加在线直播课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平台正进行着在线教学师生在“云端”相遇,共同开启这段难忘的教学旅程。如何把28个小组讨论课堂同时搬网上?高效的线上科研怎样进行?当素质拓展课遇到网络考验默契的线上游戏如何进行?上好“云”课堂的绝招是什么?一起看看吧!28个小组讨论课堂、365名同学线上同时参与,听起来难度就不小,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特色教学模式PBL教学正是这样的“高难度”课程。一起走近医学生的线上讨论课堂。如何把28个小组讨论课堂同时搬网上?2月24日下午,随着28个视频会议室逐步开放,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365名学生陆续进入相应的空中学习小组,来自全国26个省、144个城市的同学们,开始了既熟悉又新鲜的线上PBL讨论课学习。注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学习,涉及基础医学院360余名学生、120余名教师。往常的课堂上,每12~14名学生和1位指导教师通过3次讨论课,就案例学习材料进行研读、分析、讨论。课上及课后,学生自行或者通过合作形式查阅文献、整理学习笔记,归纳总结、凝练和提升。而在这一特殊时期,线上PBL教学如何开展呢?随着一份详细的“线上PBL实施方案”出炉,“视频会议进行课堂讨论+微信群辅助和加强沟通+PBL网站作业提交与批阅+PBL网站进行教学评估”成为第三学年临床和基础医学学生的重要学习形式。学习模式展示在当天的讨论课上,28个小组分发第一幕学习材料,本次案例是一个孤独症主题的故事。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空中课堂讨论的。讨论课现场记录员展示记录内容同学们通过聊天功能进行交流同学们踊跃发言,记录员聚精会神,指导教师细心观察,时不时地进行提问和点评……传统的讨论课程,就这样顺利切换为在线课堂。线上课堂“云端”见,科研项目如何线上推进呢?与讲授、讨论的课堂模式不同,分散在各地的小组成员不仅需要充分开展研讨,还要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难度可见一斑。甭担心,北大教授给你展示线上科研这样做。线上科研怎样进行?这个课题组给你答案开学延后,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陈宝权课题组的同学们虽然宅在家中,但时刻关注着疫情相关的最新动态。陈宝权的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何不利用我们计算机专业的优势,为疫情分析与预测作一些贡献呢?小伙伴们积极响应,临时成立小组,开始了探索。陈老师喊你上线做科研在陈宝权的号召下,一支9人工作小组迅速组建。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包括5名本科生、2名硕士生和2名博士生。项目的推进没有想象中简单。同学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一时难以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同学们想法很多,如何凝练结论?为了更有效地推进项目,解决思绪过于发散难以收敛、进程同步慢等问题,大家迅速整理出针对这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1. 确定总目标:完成疫情分析报告;2.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3. 围绕目标筛选及确定主要任务;4. 进一步分解任务并确定时间进度;5. 在线起草文本框架,列好提纲和头尾文字,所有人根据分工同步编辑;6. 每次开会讨论的结果和文字及时更新,加速文本的收敛定稿。课题组在短期项目协作、在线科研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线上科研提供了好方法。依托互联网技术,线上讨论课得以顺利进行。但对于研究生素质拓展课,除了常规课程讲授,课上游戏也是必备要素,线上游戏怎么开展?你的体育老师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当素质拓展遇到网络,线上游戏一样好玩线上素质拓展课该怎么上?是全新游戏还是老游戏?挑战游戏还是协作游戏?合群游戏还是破冰游戏?体育教研部的钱永健老师思索了很久。钱永健最终决定从所谓高大上的新游戏,改回简单的老游戏,并将游戏从ClassIn教室搬回到微信群。“默契报数”的游戏就这样在网络上展开……项目规则简介一个班有30名学生,做这个游戏其实难度非常大,这类靠默契而无交流的游戏,在线下建议也不超过20人。抱着未必能全员完成的想法,钱永健大胆尝试了一次,想看看结果到底如何。妙趣横生课程挑战过程没想到课堂效果还不错,第一个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数字有了突破,最后以数字“20”结束。第二个班做得也很不错,达到了数字“17”。学生的反思与分享通过线上方式开展研究生素质拓展课堂,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但也存在着机遇。“就像拓展课程的源头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所寓意的精神一样: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迎接未知挑战的同时也能发现机遇。”钱永健说道。如何上好线上课堂?“混合式教学方式”与高质量的互动环节如何设计?听北大专家来支招。上好“云”课堂的绝招:互动互动互动!“在线教学的核心不是录制音/视频课件,这些‘资源’都可以用优质图书、纪录片等替代。”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文革老师的专业研究方向是在线教学,她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在线教学模块:“一门在线课程最核心的任务是设计高质量的交互教学活动。”譬如郭文革之前持续开展的“共读一本书”线上教学活动,利用北大教学网的“讨论区”,组织同学们开展关于一本书的集体对话。往期教学活动页面(北大教学网“讨论区”的“共读一本书”教学活动,8组学生讨论分别阅读8本书,通过阅读每个组的讨论和后面将要提交的作业——八个组的报告,最后在网站上公布出来,供其他同学浏览,让每个人都能吸收八本书中的知识。)除了一直在进行的“共读一本书”线上教学活动,延期开学期间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郭文革采取了“微信群+B站+MOOC视频+ClassIn直播教学+北大教学网”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微信群:一个能够通知到所有学生的稳定渠道,及时通报在线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协商变更教学方式。课前:引导学生在B站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经典图书的重点章节;观看筛选出来的重要纪录片选集。课上(ClassIn):教师介绍概念和框架结构;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介绍深度的研究成果;对当下热点话题进行随机讨论。课后:在北大教学网提交小组作业以及个人的Final Essay。直播教学的模块设计郭文革本学期的课程有48名学生选课,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做分享,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发言机会;此外,她还安排了随机讨论。这些做法都加强了同学们的“课堂”参与感。北大的外籍教师不在少数,于他们而言,线上课堂的难度似乎更大一些。身在远方的他们又将如何传道授业?凌晨3:00-5:00上课 这堂阿拉伯语口语课不容易北大阿语系聘请的4名外教得知要进行在线教学的时候,也同所有的中国高校教师一样,二话不说,立即开始学习在线教学的工具和技能,并且克服时差的困扰,在人最困乏的下半夜守候在电脑前,为北大学生授课。公共库尔德语在线课堂德雅尔(Dyar)教授是来自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外聘专家,本学期负责讲授《公共库尔德语》和《阿拉伯语口语(四)》两门课程。德雅尔如今身在伊拉克,面临距离、网络条件与时差等诸多问题带来的挑战,需要他在当地时间凌晨3:00-5:00进行教学。在当地电力使用遭受限制时,他还曾尝试在半夜点蜡烛为同学们授课。这学期赛米拉·萨拉玛(Samira Salami)教授主要负责阿拉伯语专业低年级的阿拉伯语写作(一)、阿拉伯语口语(二),研究生的阿拉伯女性文学等课程,此外还有公共阿拉伯语。她尝试了手机、电脑、平板等不同的授课工具,目前主要使用腾讯会议授课。赛米拉和阿语专业大二学生的写作课课堂Samira表示:“我们的课堂因为疫情原因,从线下转到线上进行,虽然见不到大家,但是好在我们还能以这种线上学习的方式,继续学习知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战胜疫情,回到课堂上。”哈穆德(Hamoud Younus)教授是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的外聘专家,在春季学期主要负责《阿拉伯语阅读(三)》《悬诗赏析》两门本科生课程,以及一门研究生课程——《阿拉伯诗歌史》的授课任务。由于疫情的影响,4门课程均采取网上直播授课的方式。哈穆德的在线课堂同学们将作业上传至课程群,老师进行点本学期《土耳其语(二)》课程由土耳其专家泰帆·凯尔康(Tayfun Kalkan)在zoom平台做实时主讲。Tayfun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十分耐心地与每一位学生用最地道的土耳其语进行交流、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讲土耳其语。公共土耳其语在线课堂在网络平台上,大部分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与人在土耳其的外专的实时交流。对于汇丰商学院师生而言,这学期的课堂彼此可谓是“隔山隔海”,他们又如何克服时差、网络这一系列问题?跨亚欧非的“云端”课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目前有30%的外籍教授和来自世界42个国家的100多名留学生。新学期的“云端”授课涉及欧洲、北美洲、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面临时区差异、网络接入不稳定等问题。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协助老师们采取直播、录播相结合等形式,灵活协调教师辅导与学生讨论时间,并建立各种社交网络群组,保证师生交流顺畅和高效。这些跨越欧亚非的课堂上,授课教师也有不一样的体会。经济学Young Joon Park助理教授利用钉钉平台完成了两次授课,体会总体上比预期的更为顺畅稳定,加上录播作为备份,大大减少了此前关于教学效果的担忧。Young Joon Park的在线教学课堂管理学朱虹副教授在第一周两次在线授课后,认为线上授课需要比较强大的网络和软件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去配备和熟悉操作。“对于有课堂小组讨论需求的课程,最好上课前就安排学生线上分组,熟悉如何应用软件进行线上讨论。”朱虹的在线教学课堂唐闯助理教授体会到,线上授课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从不适应到逐渐进入状态的过程。由于线上授课的性质,原来的面对面沟通变成了文字和语音沟通,课堂参与程度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大家可以一起克服。听课的同学们通过打字形式,参与度比线下授课更高。唐闯的在线教学课堂一堂完美的“云”课堂是齐心协力的结果,这一月的学习经历想必彼此都难以忘怀。线上课程开放在燕园云端,成为北大最美的“春天”。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仲跻昆教授亲友处获悉,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著名阿拉伯语专家、著名阿拉伯语文学研究学者仲跻昆教授于2020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公开资料显示,仲跻昆,1938年生,辽宁大连人,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教授、资深翻译家,曾任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会长 、中国翻译协会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生前系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仲跻昆撰写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阿拉伯文学通史》《阿拉伯古代文学史》等著作,填补了我国在阿拉伯文学史领域的空白,上述研究成果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二等奖。仲跻昆先生还翻译了黎巴嫩、埃及、沙特等国的大量阿拉伯文学名著。2009年,仲跻昆先生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仲跻昆先生还曾获得北京大学、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埃及高教部等多次表彰。例如,2011年,他曾获“阿联酋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第五届年度文化人物奖(2010-2011)”与“沙特两圣寺之仆人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翻译奖之荣誉奖”。2018年,仲跻昆获得了代表我国翻译界最高荣誉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此前,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先生、许渊冲先生都曾获得过该奖项。谈起翻译,仲跻昆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他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翻译史。因为文化发展的规律是‘传承-借鉴-创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借鉴靠什么,当然要靠翻译。”仲跻昆认为一个翻译应当像演员一样,最好的演员俗称“千面人”,要演什么像什么。做翻译,译诗歌就要像诗歌,译散文诗就应当是散文诗,译小说、戏剧就应当是小说、戏剧。谈到对翻译阿拉伯文学的理解,仲跻昆说:“在我看来,阿拉伯文学不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一块璞玉,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这块璞雕琢成璧,献给中国人民。这种雕琢过程就是翻译。”(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小伙李贝尔终于冲上热搜,挤入前三。29岁的他重返校园,他的高考经历十分不一般。0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全校第二考入浙大,但到大学后缺乏自制力,每天12个小时花在打游戏上,最终大二学分惨淡被退学。退学后,去复习班复习了一年,第二次高考考得也比较好,又进了浙江大学,但还是重蹈覆辙被退学。家庭里因为退学这个事弄得很不和谐,但他妈妈还是极力去引导鼓舞儿子,后来就去当兵,退伍回来之后自己出去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不甘于自己以后只能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浪费自己聪明的大脑,随后听从父亲意见回来高考,考到行知学院(虽然取消三本,但是不要杠我,心里有数就好)。不得不让人可惜,将近十年大好时光被浪费,从浙大高材生劝退,不仅是他个人的损失,还是国家的损失。也像他自己说的,不算天才,也算个人才,不过有点浪费了。我不得不想起十几年前的四川考生张非,考清华北大跟玩儿一样,闭着眼睛听完听力然后刷刷刷填完,可惜几次都是因为沉迷游戏挂科被北大清华开除。智商这玩意儿真不是闹着玩的,上北大清华的都是什么水平?那些拼了老命考上名校的在校呆了一年后有什么感悟。前阵子有一清华学生发条动态:以前觉得能考上清华这地方的全是大学霸,每天学到不吃不喝的地步。但进来之后才发现周围人该看动漫看动漫,该打游戏打游戏,该追剧追剧,该睡懒觉睡懒觉。有人N项家政小能手,有人气场品味搭配堪比时装周模特,有人脑门上写着“土豪”两字天天逛街刷卡不眨一下,上得田径场下得游泳池一千五不带大喘气,有人拉帮搭伙去旅游看电影喝咖啡不亦乐乎。最后期末了,成绩没准比你好。现在才觉得那句话:你只有努力了才能证明给世界,智商上的差距是无法逾越的。据相关评论,清华某男,大四准备考托福出国,花了三周时间看书,一次通过。某北大新闻学学长,保研之路被阻,花了三个月看他曾经旁听了一个学期的阿拉伯语,然后顺利考上北大阿拉伯语的研究生。另外中科大一学长,四个月把零基础日语学到N1,GPA非常低,但是不到半年完成一个省科创项目并发表两篇SCI。虽说天赋的差距是无法逾越的,但很多人努力的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而且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是有差距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需要跟别人比,很多抑郁症就是源自于此,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吧!(讲给自己听)
当前,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大学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在线教育深刻改变着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经在快速迭代升级。这些让我们始料不及的变化,大大加速了大学变革的进程。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给高校的海外引智和科技交流合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我们培养能够实现“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的拔尖人才。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也促使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国家对疾控人才、公共卫生人才、战略科学家、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未来产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已经提上了重要日程。高校育人工作面临新课题。为此,北京大学将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学科交叉为牵引”,持续优化学科、学术、学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将面向国家需求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担当。培养国家战略亟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学校极为紧迫的任务。北大始终将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比如,我们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本硕博贯通的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培养纳米电子学拔尖人才。疫情期间,北大有一大批研究生在抗疫科研攻关和防疫岗位上贡献重要力量。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生团队在谢晓亮院士的指导下,开展新冠肺炎强效药研发,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研究生在本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将我国抗击疫情的文献资料翻译成阿拉伯文,学校于5月6日举办了视频发布会,得到20位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的高度肯定和赞扬。面向健康中国战略,学校正在筹建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等平台,以完善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前不久还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复合型应急管理人才。第二,将基础学科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石。基础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根本性、先导性作用。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是北大“双一流”建设的“四梁八柱”。北大连续14年为基础学科的研究生提供包括奖学金在内的长期稳定支持。今年,学校落实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加强国际数学中心建设,通过联合培养博士生等形式培养拔尖数学人才。信息化一定会带来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飞跃。我们将继续加强基础人文学科、尤其是“冷门绝学”课程和研究团队的建设,培养更多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优秀人才。比如,季羡林先生创建的梵语、巴利语专业得到进一步充实,目前开设了梵语、巴利语、于阗语等多门非通用语种课程,研究生参与“冷门绝学”重大项目的语言和研究能力显著提升。第三,将交叉学科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引擎。能否在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决定着能否占领未来学科和“未来产业”的前沿。我们坚持“不在最前沿就是落后”的理念,在加强基础学科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等跨学科研究平台的作用,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还要重点围绕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来进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药学、公共管理等多学科协同创新。近年来,我们以“临床医学+X”为抓手,建设医学人文学院、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等一批跨学部和院系的教研机构,并设立专项招生计划和联合培养项目,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博士生李琳在汤富酬教授、乔杰院士的指导下开展“临床医学+X”跨学科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学年度十大进展”,28岁博士毕业时,便担任了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下一步,北大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继续坚持“德才均备、体魄健全”的育人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急需的一流人才。
世界之大,国家之多,语言繁杂多种,光联合国官方语言就有6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我国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就必须拥有大量的翻译人才,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了外国语专业,其中最著名的就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这两所高校全都是211,双一流学科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 ,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高校[2] ,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于我国首都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全国重点大学等名头众多。20年全国内地高校QS排名45。一个双一流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同样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校浓厚,师资卓越,学霸众多。下面看看其学科评估结果。北外的学科评估一个A+,1个B类,4个C类。A+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排名在这个学科中全国参选高校前2%,真正做到了在外国语方面的顶尖水准,属于小而精的高校,其外国语专业很值得报考,这个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都很高。下面看看同档次的上外如何?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是亚非研究国际联盟、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和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是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英汉语对全球排名第一。上海外国语大学位于我国经济经济中心上海市,同样的211,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双一流专业是外国语言文学。在20年全国内地高校QS排名50,比北外45差一点。看学科实力。上外的学科评估结果1个A+,3个B,一个C类。同样的一个小而精的外国语特色高校。可以看出来,北外和上外两所高校在实力上差不多,同属外语专业特色高校,在其外语专业都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A+学科。一般而言国内特色专业高校很多,但达到A+水平还是很难,毕竟文理有北大,工科有清华,还有华五等高校一直占据各个专业A+水平。外语专业主要到文化、外贸、教育、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等工作,其工作环境和待遇在各个行业中都是很好的。而上述两所高校在外国语专业达到顶尖水准,受到学子的喜爱,录取分数也比较高,甚至超过了部分985,对于学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现已公布,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招生专业调整为适应中阿关系进入新阶段和中译阿翻译人才的国家战略需求,我校翻译硕士阿拉伯语笔译专业首次招生,着力培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开展政治外交、中国文化外译和中阿人文交流的高水平中译阿笔译人才,构建高水平中阿笔译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人才。阿拉伯语笔译专业设在中东学院,专业代码为055115,计划招生5人。初试考试科目调整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专业代码为025400)初试业务课一的考试科目调整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396经济类综合能力。学制调整根据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个别专业的学制进行了调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代码为045300)学制由原来的2年调整为3年,翻译硕士法语口译(专业代码为055108)、西语口译(专业代码为055114)学制由原来的2年调整为3年。上级政策的部分调整《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部分变化,提请广大考生注意:报名确认方式多元化,网上确认与现场确认并行,请考生及时查看报考点公布的确认方式;进入复试的国家初试分数线划线方式调整,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划线(工商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学位将根据情况分别划线);调剂细则更为具体,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如遇国家、北京市或学校调整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有关政策,或出台新政策,我校将根据政策要求进行调整,并在二外招生网(zs.bisu.e.cn)公布说明。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翔宇东方新闻社出品来源 | 研究生院编辑 | 董昊明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