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苹和张结绿(左)□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碗容 通讯员 李依霖齐肩短发、微笑时的酒窝,甜美可爱的外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爱好相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胞胎姐妹张青苹和张结绿,看到对方就像看到自己。近日,从小一起读书的她们,分别保研到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共收获5所名校录取通知“姐姐看到录取结果,激动得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我和妈妈在一旁看着笑。”张结绿回忆。今年7月下旬,张家传来了喜讯,姐姐张青苹收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随后又陆续收到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与此同时,妹妹张结绿夏令营保研成绩不是很理想,厦门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都未直接进入录取名单。“一开始我很开心,但妹妹的结果不是很理想,我就很担心。”张青苹说。好在张结绿很快从前期保研失利中走了出来,开始筹备预推免。“我复习安排得很满,早上起来学习英语,其他时间复习《中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知识。”张结绿说。9月开学后,张结绿关注高校的预推免信息,在努力准备下,她拿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录取通知。同时幸运的是,厦门大学夏令营保研也补录到了她。5份offer的背后离不开她们的努力。“我们刚进入大学就商量好要考研究生。”张结绿说,从大一开始,泡图书馆就成了姐妹俩的常态。大一到大四学年,两个人的成绩综合排名均位于专业第一名。她们还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共同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在多个全国大学生比赛中获奖,也多次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和支教活动。成长路上一直相互为伴“我们都喜欢打乒乓球,喜欢剪视频拍图片,喜欢做志愿服务,平常的生活轨迹基本一致。”张结绿告诉记者,小学起两人就是同班同学,成长路上相互陪伴。姐妹俩小学在家附近的学校上学,初中时一起到镇里的学校。初中刚住校时,两人都不会洗衣服,就一起学着洗衣服。那时两个人经常竞争班级第一名,也约好考同一所高中。后来,两人如愿考入湖北省沙市中学,继续在一个班级学习。高中学习压力大,但是两姐妹也没让父母操心。张结绿回忆:“高三时,有一段时间我姐晚上睡不着觉,老是晚上喊我的名字,跟我说话。”“我那时候压力大睡不着,我就想着跟她说说,心里压力会小一些。”张青苹说。高考姐妹俩分别考了594分和597分,两个人默契地选择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就读于统计与数学学院和会计学院。也许是缘分使然,大学期间两个人的宿舍一直离得很近,串门是常事。“姐姐是我们宿舍的第五人,天天往我们宿舍跑,我们宿舍买寝服,她也有一件。”张结绿说。学习上,即使家人和周围朋友不会将两人进行比较,但两人私下却会默默“较劲”,这种良性的竞争给予了他们动力与激励。“夏令营保研时,看着姐姐的成绩都出来了还录取了,我其实心里很担心,压力也很大,但是也更加驱动我认真准备9月的推免。”张结绿说。孪生姐妹将迎来首次分别“本来我们可以继续一起读研,但也许是我们到了该分开、各自独立成长的时候了。”张青苹略带遗憾地说道。原来张结绿厦门大学录取结果出来前,张青苹已经收到厦门大学的录取结果,那时候她放弃了厦门大学,“我想着她要留在武汉,我要和她一起,便选择了武汉大学。”现在两个人各自在学校忙着做学生助理,她们经常会到对方工作的地方看看彼此。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姐姐好像更加紧张一些,“我跟张结绿从小就没分开过,我其实还蛮依赖她,这次分开对我来说可能是挑战。”妹妹张结绿说:“这真的是我们没想到的结果,我和张青苹终于要从此分头走了,但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希望我们俩在研究生阶段都能学有所成。”明年9月,从来没有分开过的姐妹要到不同的城市求学,两个人虽然有诸多不舍,但对未来她们也充满了期待。(作者:楚天都市报)【来源:云上黄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随着如火如荼地填报志愿结束,进入八月,一部分准大学生已经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还有一部分在翘首企盼。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无论满意与否,都请珍惜,因为它将是你人生新的起点。如果你的大学很满意,请你继续努力,不要辜负自己十二年寒窗的辛苦与父母、亲人的期望。如果你的大学不甚满意,请你也不要灰心,因为从你踏入大学校园那一刻起,和高中时的优秀与否都没有关系,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所有刚上大学的弟弟、妹妹们,那种上了名牌大学就高枕无忧,普通院校就是学渣的想法是错误的。你将来的好坏,关键还是看你自己在大学怎么学、如何做?如果你整天消极堕落或沉迷于游戏,上再好的大学也是浪费名额,网上因不合格被名校清退的学生履见不鲜。如果你积极向上,努力奋发,发挥出你全部的光和热,再普通的学校也能让你的人生开挂。我曾经的同学中,既有上了好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的,也有末流大学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的。有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受骗”了。因为高考之前,老师和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辛苦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可上了大学,如果想出类拔萃,照样不轻松。只不过高中时的紧张、辛苦,大部分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而大学时的紧张,靠的完全是自律,是责任心,是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如何能让自己大学四年不虚度,不后悔?我给弟弟、妹妹们几点忠告:一、上了大学,无论你满意与否,想转校是不可能的,只能接受。想转专业,得看你努力程度。大一开始,如果你不挂科,成绩保持前2名,想转专业,很轻松。但如果你的专业已经保持前2,你还舍得转吗?不想转专业,不但奖学金拿到手软,还有保研的机会。二、能当班委,尽量当;能进学生会,尽量进。虽然忙点、累点,但能锻炼自己。况且,付出总有回报,大家都看在眼里,你的好处也自不必说。三、戒骄戒躁。无论是学习、还是特长方面,让自己有真本领。如果只是面上功夫,纵使你再八面玲珑,时间长了,也没人服你。四、不颓废,不堕落,不沉迷手机,不有“丧”心态和语言,严厉禁止“垃圾说”。积极向上,带动室友一起努力学习。总是消极的态度,时间长了,所有人都会离你而去,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好坏。五、穿着得体,举止文明,不畏畏缩缩,不人云亦云。心地善良,但一定要有锋芒,无论对什么人,都不能一味地迁就,到最后害人害己。六、尊重室友的生活习惯,无论是打呼、磨牙、说梦话、讲方言,都不要作为取笑的谈资。集体活动时积极参加,并且做到不拉帮结派,不孤立某个人。七、财务分明,尽量不借钱,借了要及时还,不和室友之间有金钱纠纷。无论是聚餐还是出行,别可一个人薅羊毛。不小气,也不装“大方”。适当买些水果、零食大家吃。八、有时间多看书,除了专业方面的书,文学方面、演讲口才、艺术方面的书也要看,能让你内外兼修,学会审美。九、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别随波逐流。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证,外加驾驶证,能考尽量考,参加工作,你就会知道有证和没证天壤之别。十、严格自律,尽量不逃课。在完成好必修课的基础上,有精力选修一门对自己将来有用,并有兴趣的课程。不论想到什么,就马上付诸行动,不要得过且过,想想就算了。综上所述,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自己足够强大,该考的证得考,该有的经历得有。大学毕业那天,你就会发现,你比别人多出很多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动的被选择或是被迫谋生。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其实社会上并不缺工作,只是有些工作没人能做。大学就像人生中的一场Patry,总有结束的时候,一定要加倍珍惜,别虚度,要让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别留下遗憾!有些圈子不必强融,如果你成为强者,不用你去依附别人,自然有人来依附你。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不知不觉中,RUC新闻坊迎来了四岁生日。新闻坊走过四个年头,离不开读者们的陪伴和支持,我们由衷感激各位。今天,新闻坊推出生日特别策划,精选读者们与新闻坊的故事,将条条留言分类汇成一篇情书。下面让我们一起打开这份第四年的表白信吧。转发锦鲤型@小布先生第一次接触RUC新闻坊应该是17年在学校做新媒体的时候。每天被各路神仙折磨的不成样子。偶然间,在朋友圈里发现了这个公众号后,我才发现有好多新的思路可以做。那时也对人大新闻学院,产生了向往。这个公众号给了我很多启发,然后系里那个也越来越好。后来,换人之后,虽然建议学学新闻坊这个号的内容。但是,现在基本被做死了,估计人家也没关注过。因为这个号,我对人大心生向往,于是决定先去考和人大起名的传媒大学,若有机会申博,一定考虑人大。毕竟,面对神仙打架的学院,我先曲线救国提升自己能力再说2016年高考结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发现了新闻坊。因为分数不够,三年来,在北京的某个地方,早已习惯通过阅读新闻坊的内容,拉近自己和人大新闻学院的距离。今年考研,准备报考人大新闻,希望对新闻坊三年的守候,能够换得明年人大的录取通知书。@幸而勿忘矣刚刚返回去看了一下之前的信息 发现自己好像错过了很多很优秀的内容 于是打算在考试周后一一补回来 转发这个施拉姆 专业课都不会挂 @白告亻子RUC新闻坊四周岁生日快乐呀!一个很有态度的校园媒体,印象最深的就是“早起福利”!小编们通宵搞出来的大新闻,真的很辛苦。去年我的数据新闻课程作业被RUC收留,居然还意外得到了腾讯知数的奖金,新闻坊真的是我的幸运星哈哈哈!跨专业人才型@山猫虽然目前学的专业是小语种,但还是一个对新闻念念不忘的传媒学子,从大一刚入学到现在一直有看新闻坊的推送,时常会看,也时常会从文章中形成自己的想法。希望文章内容更翔实深刻一些,希望头图更美观一些,希望排版更精致一些。加油哇!@七樹英语专业跨保新闻学菜鸡路过。与RUC第一次相遇缘起于人大的向往和对新闻传播学的热爱,备考时期的热点、专题其中很多都有RUC新闻坊推送的文字踪影,数据新闻、可视化等个性化新闻传播技巧也让我有了自己创作与传播的标准。从2017到2019,两年时间,可能无法与人大新闻学院相遇,但感谢有RUC新闻坊的陪伴。@Avery开始关注ruc新闻坊大概是因为那些不正经的特别策划吧。作为新闻学院的学院,一个主修不是新闻的同学,关注的唯一一个系公众号居然是新闻坊。家属陪伴型@快看。我会发光耶关注你有三年了,从接触新闻学开始就一直在看你们的文章,能够接触到很多我学校所没有的事情。能够看到很多新鲜的问题,也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也会将你推荐给更多人。印象最深的柳絮那一期,真的感同身受呀同样在北方一到冬天就感觉自己被柳絮包围了,有时候还会影响呼吸,看到这么详细的介绍和这么多人的感同身受,感觉又是一种幸运,茫茫人海有很多人在陪着你,就感觉特别幸福了嘻嘻@大白兔 黑又黑没有发生什么故事,忘记什么时候开始的订阅,你们辛勤写,我只默默看…后续追加留言:当时你们是页面推荐的公号之一,跟别的不一样,热爱原创,内容也不越写越狗血,不同的角度捍卫了“新闻”两个字,平凡的世界,跟风的太多,坚持本质的太少。@rksdyvstar毕业十七年,一直在关注。感谢人大新闻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感谢RUC新闻坊让我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看到年轻人大新闻学子的动态与风采。为你们加油!@文洁虽然记不得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我关注了你,但浮浮沉沉一直在我的星标里。从事新闻事业又因故转行,但你这座灯塔标一直在手机里提醒我原本的新闻理想,人大也是考研时抱憾的梦想啊!新旧交替,祝福你们!@赵你好我的包包,还没来得及发生故事,就因为太好看,摸起来舒服,被我妈妈抢走了 (卑微的我不敢反抗。@航屹很早之前就关注了RUC新闻坊,知道这是人大新闻学院新闻系的官方公号,内心泛起的是一种敬佩、向往与期待。“敬佩”的是新闻坊倡导“更开放的交流”理念,将新闻实务的课堂点滴延伸到移动线上,既是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业务实践模式的有益践行,也是对新闻专业意识之所本原则和核心诉求的生动诠释,让人感受到人大新闻的厚重坚守与灵动身姿;“向往”的是由于之前未曾在人大新闻学院就读,只能通由新闻坊等公号感受这间新闻传播最高殿堂的独特魅力,从这个意义上,新闻坊实际是广大新闻学子求取新闻真知、传播洞见的掌上窗口和可爱伙伴;“期待”的是自从有幸成为人大新闻学院的一名博士生以来,与新闻坊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变得更近,对新闻坊的线上内容与线下实况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更真实的体验,则越发期待并持续支持着新闻坊之于小小课堂、之于整个社会的一份虽小犹坚的踏实力量。谨此祝新闻坊四周岁生日快乐!@寒江雪是因为女朋友在新闻学院的缘故,才在去年关注认识了RUC新闻坊。关注以后,我仿佛打开了另一扇窗,一个个鲜活作品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中,无论是数据为主的,还是故事为主的,都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新闻的可能与希望。@侨悉~未进人大就有关注,来了之后就被同学们各种安利刷屏,小编们辛苦啦!笔芯,凌晨三点写稿不愧是新闻人啦,点赞。@YUYoongnim四周年快乐!在来人大之前就是新闻坊的忠实读者啦~~非常喜欢新闻坊分享的各类新闻和有趣的策划,开拓了我观察和思考的角度,让我受益良多!希望新闻坊越做越好~~@刘志远女盆友是新闻坊工作人员,某天出去自习时把她的袋子要了过来,装作自己得到过礼物哈哈哈!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直关注着新闻坊,她在新闻坊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我也会爱她所爱,成为一只关注新闻的工科狗。@文希我跟新闻坊的缘分还是很深哒哈哈哈~身边不少小伙伴都是新闻坊里的小编,后悔自己当初错过报名时间了....第一次知道并关注ruc新闻坊是在大二上方洁老师的新闻编辑课程上,新闻坊让我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未来新闻发展方向乃至于选题策划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看过新闻坊里数据新闻推送后的我只感觉:哇⊙⊙数据新闻好厉害!下学期一定要选这门课!这大概是我学习数据新闻的由头吧。那之后我们小组的关于老漂族的数据新闻稿子有幸被选入推送,再后来又以这篇稿子去参加数据新闻的比赛和工作坊...可以说新闻坊打开了我学习数据新闻领域的大门!传媒关切型@长耳朵的兔兔兔是因为两年前考人大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关注了新闻坊。每一篇推送都看,数据新闻报道系列里印象最深的是[双城记],当时没有太多的感触,就是喜欢这个报道。现在工作一年了,自己也成为了双城中的一员,才慢慢感受到当时那篇报道的意义。编辑基因婴儿的报道,第二天小编做了特殊说明,我不知道各位编辑在幕后经历了什么,但我很难过。作为一个新闻学院的学生,我知道一篇报道的不容易。抢时间,拼速度,严谨度,核实信息,收集资料……要做的太多太多。看了两年的新闻坊推送,有深度,有厚度,最重要的是有温度!不单纯是报道事件,更有人文关注展现其中。虽然无缘人大新闻学院,还是希望新闻坊未来更好。有句话说:东方风来满眼春 新闻坊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春 @muzheAa和RUC新闻坊相识快两年了,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新闻坊对重大事件的梳理和普利策奖、数据新闻奖的播报,真滴很专业 作为人大新闻学院的学生,没有加入RUC新闻坊简直是顶遗憾的事情,但是幸运的是,课堂作品有机会在公号上推送,莫名多了丝亲近感。@美美美美疯关注这个公众号才几个月,是通过我们大学班主任了解到的。都说要读大学,要读好大学,才能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自己原因,来到了一个二本学校。我庆幸的是遇到了一位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老师。她上课总是分享干货,分享她读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新传这块也比较关注前沿问题,而这个公众号推的内容经常让我大开眼界,也许是一个不知道的名字,也许是一个从来也不知道的问题,但每次我看到之后,总会去百度搜索。特别是数据新闻,其实我们老师在这块聊的比较少,但我在这里看到了特别多的推送,我也知道怎么去做数据新闻。这是比较小的点吧,但我相信在大四肯定会有效果的。@张昆昆从大二开始关注RUC新闻坊,当时被师兄师姐们的数据新闻作品圈粉,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上方洁老师的数据新闻课!上个学期这个愿望终于实现啦,最后我们小组的数据新闻作品也登上了新闻坊!(流泪)虽然是因为数据新闻才关注了新闻坊,但新闻坊不止数据新闻!最近推出的深度报道作品我也一直关注!(笑)@无理第一次关注新闻坊是因为数据新闻,但那时候没觉得特别好。真正被圈粉是因为新闻坊分享到海外实习经历,就特别适合我这种一直想去的人看,后来因为自己做了深度报道,我也上了新闻坊的推送,才开始和新闻坊产生了互动。@小布丁我自己就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大一入学专业课老师打开投影让我们关注新闻专业相关公众号。在那之后我的公号中有了“RUC新闻坊”,由不知道到知道,从偶尔看看到开始期待,也是因为RUC新闻坊我萌生了到人大新闻读研究生的愿望。我现在虽然能力有限,但我不会停止脚步,RUC新闻坊是我前进的动力,希望RUC新闻坊越办越好,希望RUC新闻坊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一起加油 第一次关注新闻坊是在保研的时候,当时人大还是我的一个梦,不知道是否可以实现的梦。关注了之后每期都认真看,发现干货满满,文章质量好高!内心一直惊叹,是怎样优秀的新闻人在做这个公众号呢如今,我已是新闻坊的忠实粉丝,我的梦也成了真,是人大新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啦@リュウ和“RUC新闻坊”结缘是因为在2017年毕业季看到了一篇介绍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的推送,当时大二的我立刻就心动啦,励志保研到这个专业来人大新闻学院读研。幸运的事,去年九月份我如愿提供推免工作坊正式成为2019级“国小新”的一员。非常感谢这个公众号及时为我提供了这则招生信息,也希望九月份入学后也有机会加入新闻坊,提供推送文章与更多人的结缘。@volcano我与RUC新闻坊的故事:是灯塔,也是同行之光 和RUC新闻坊结缘是来自一堂本科的专业课上。身在江南一所传媒院校学习新闻传播学,学术氛围不高甚至有些浮躁的学院,让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深深地失望了。于是整天在专业课堂上摸鱼、瞌睡、玩手机,浪费了本身属于最好四年的青春时光,也渐渐开始遗忘自己在高中就定下的新闻理想。直至一堂专业课上,新来的毕业于人大的博士老师看着课上全场玩手机的我们,非常严肃认真地骂了我们。学校不好不是我们不用功学习的原因,如果我们一直堕落下去,将会真的和优秀的人隔得越来越远,自己的理想消失殆尽,成为碌碌无为的芸芸众生。人大老师给我们展示了RUC新闻坊做出的很多新闻传播成果,当我们第一次看见的时候难以想象同是大学生,甚至是同一届,这其中展现出来的视野、能力、水平却是天壤之别。最重要的还是那时候的我们失去了年轻的锐气,逐渐开始放弃新闻理想。经过老师的鞭策之后,我也决心要开始改变当下固步自封的状态。开始看很多专业书和国内外的新闻案例,正值大三着手开始考研。一年的考研之后,我如愿拿到北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虽然院校不及人大,但它是我最喜欢最向往的学校了。很高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将原来深陷在泥泞之中的新闻理想再次点燃。感谢有你,身为同龄人的你,RUC新闻坊的小伙伴们。来日可期,希望下次能在江湖上再见~@多多喜好啦,我也来留言啦!恭喜新闻坊四周年啦!生日快乐!未来的日子请继续发光,带着我们不断前进哦!考研的时候在老师的推荐下关注了新闻坊,而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暑期的时候曝出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当时有关于这件事的许多报道,但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上的信息十分碎片化,新闻坊关于“疫苗事件”的梳理我真的印象很深刻,对我的影响也很大,速度简直是不能再快,再清晰了!嘻嘻,那篇文章也被我收藏了。还有,我今年终于上岸了!是我想要分享的好消息,希望自己依旧被文字所感动,也希望你们越来越好!四周年快乐哦!@艳玲在读大学的时候就通过老师的微信转发关注了RUC,(老师就是人大毕业的),一直以此为激励。在去年RUC三周年生日的时候被荣选获得了三周年读者礼物。在2018年6月27日收到这份礼物。同时也收到我喜欢的书。那天心情特别激动。在朋友圈发圈,在心里立志要在人大读研究生。虽然去年没有考上,但是我不会放弃。RUC,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见面的。来日可期。生日快乐。未来我一直都在。@辰弋在无意间遇见,在无意间认识,在无意间觉得恰到好处。多年以来,RUG新闻坊陪伴度过了新闻学的学习生涯,纵然如今远赴他乡,依然有碎片化的知识笼罩期中,愿归来仍是少年,不负韶华。谢谢一路的陪伴。6月28日前留言的读者名单由于此前我们工作失误,特向6月28日前留言(有截图)的读者朋友们赠送纪念版帆布包一个,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包容与热爱。名单如下:氵羊 皮 muzheAa美美美美疯 小布先生 无理 木谷鸟 侨悉~ Hoying[彩虹] リュウ 艳玲请留言入选和上述名单里的读者朋友们于7月10日24点之前将姓名、电话及地址发送至“RUC新闻坊”后台哦~我们将寄出RUC新闻坊·四周年纪念版帆布包一个(三种颜色随机发放)。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参加2020年高考的考生们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们比较纠结的是:继续享用最后的暑假时光,还是趁着这段时间把驾照考了?在很多驾培行业从业者眼中,学车时机都是“择日不如撞日”,当下永远是最佳时机。因为对他们而言,早点把钱收进口袋里才是最实在的。笔者也有了解到,驾校教练们比较偏爱准大学生,因为他们的时间最为充裕,事情也比较少,心理负担相对较小,属于“优质学员”。趁这时候多收一些“优质学员”,到时候考试通过率提上去了,往后的招生也更轻松了。如果你大学所在地的学车成本比老家更低,而且你不急着用车,那你此时还真没必要多花“冤枉钱”去考驾照,省下来的那些钱,或许能够让你邀请死党们到老家的星级酒店里吃顿自助餐了。讲到这里,你可能会问笔者,如果不在这时候学车,那什么时候更合适呢?笔者觉得,最佳时机是在大一、大二这两年的周末,尽管大一大二的寒暑假看上去时间更充裕,但在笔者看来,在寒暑假学车,很多大学生心态过于放松,觉得要补考有的是时间,所以在练车和考试时往往都不引起重视。反倒是在开学后的周末,学生们深知时间宝贵,大多数都会抓紧时间好好学、好好练。此外,在大一大二的寒暑假,你未必都待在家里,笔者在大一大二这两年的暑假,不是在外打零工,就是到偏远地区支教体验生活,也有不少同学会在这段时间开始他们的“少年壮游”,这段时间都用来学车的话的确有点浪费了。到大三大四时,要保研的同学会到处留意夏令营的消息,要考研的同学都会开始收集目标院校的资料,要出国的同学会开始练起托福或雅思,要找工作的同学也会到处找实习刷履历,在这时候,保研、考研、出国与求职这些事关个人前途的事情,重要性早已超过了学车,所以说,在大学时候学车的话,一定要趁着大一大二这两年抓紧拿下。总而言之,什么时候学车还是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一本驾驶证看上去对我们的人生影响不大,但没有人会希望自己在应聘的时候因为没有驾驶证而被用人单位淘汰。
毕业季刚刚结束,不少学子又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业。近期,各校的录取通知书也纷纷寄到了录取学生手上,学生们陆续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上晒录取通知书。RUC新闻坊关注到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录取通知书经历着变与不变,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内涵。每个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子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奋斗故事。本期,让我们来听听七位不同时期的学子讲述他们与录取通知书的那些故事。尹韵公:从地质队走出来的高考状元曾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所长,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的尹韵公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8级校友,也是人大新闻系第一位从本科读到博士的学生。他参加了1977年第一次高考,虽取得高分,但因家庭成分与“不服从调剂”等因素未被录取。他坚定地参加了第二年高考,获得了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尹韵公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准备第二年高考的。当时他被分配到大凉山的四川省地质局403地质队工作,当地交通不便,每周只有一辆装着报纸杂志的车从外面进来,“新闻到手中已成明日黄花”。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于1978年7月再次参加高考。当时的高考时间和科目和现在有所不同。正式考试从7月20日至22日,长达两天半,共6个科目考试,文科是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外语(其中外语不正式记入总分)。尹韵公高考准考证正面尹韵公高考准考证背面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尹韵公与人大新闻系相遇还经历了些“小插曲”。他回忆道,高考出分后因为信息闭塞,并不知道自己的分数在四川省的排名,因此刚开始并没有填“人大新闻系”。“后来当时的招生办主任找我谈话,他告诉我自己是那年的全省文科第一,主任当面撕毁我的志愿,并给了我一张新的志愿单,要求我重新填报更高的志愿。如此我才被人大新闻系录取。”回忆起这段往事,尹韵公仍觉得这位招生办主任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很是感激。就这样,尹韵公被人大新闻系录取了,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日子至今让他仍觉得“难以忘怀”。他坦言,自己当时已经把在路口等待录取通知书当作习惯,并且每天徒步三公里去镇上的邮局。但有趣的是,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他恰因公事没去邮局。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乃至之后整个暑假,他都非常激动,尹韵公仍记得“直到8月初从攀枝花市转车到重庆的途中,自己都不敢相信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件事情是真的,禁不住直掐大腿”。尹韵公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因过去大学报道通常会收下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作为已报到证明,未保留下本科录取通知书)面对近年来形式日趋多样的录取通知书,尹韵公认为,这些录取通知书均各具特色,有的融入了当下最时髦、最前沿的新技术元素,有的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不能仅用“肯定”或“否定”这样的简单词汇去评价其好坏。但不论通知书形式如何变化,也不论在什么时候,高考录取通知书对个人而言都是人生的新起点,对时代及民族而言录取通知书也代表了一种希望,是大学和国家对考生的希望,这种文化意义及社会意义是在变化的时代中所不变的东西。在谈及对今年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生的寄语时,尹韵公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期间,同学们都好似患上了“知识营养不良症”,“如果哪一天觉得自己没有几个知识的增长点,那一天就似乎是白过的”。因此,他希望这些未来的新生们能继续保持“天天向上”的劲头,不断吸取知识的营养,增强个人知识财富的资本,以便更好地从容地应对人生。张金玺: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目前从事新闻传播法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张金玺曾在1996年以浙江省文科第七的成绩进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后简称“中青政”)新闻系,2000年开始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与博士。她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回忆起备战高考的时候,张金玺觉得那时的生活“很平淡”。她高中是个爱看动画片的学霸,学习既不起早也不熬夜,有时候早自习会迟到,经常因此“被老师请喝茶”。她还回忆道,当时大多数同学回家吃午饭,但自己因为爸爸妈妈没时间,只能“带着妈妈做好的菜,和带着生米去学校食堂蒸饭”,和两个特别要好的理科班女生一起去食堂吃饭,这段回忆即使多年过去了,张金玺仍然觉得是“最温馨的高中回忆”。1996年的浙江高考考试科目是“3+2”模式:文理科都考语文、数学和英语,文科是考历史和政治,理科是考物理和化学,历时两天半。当时的高考还安排在七月份,天气炎热,张金玺还记得自己在考前一天看考场后就感冒发烧了,“白天去考试,晚上去医院挂盐水”。但即使如此,也不妨碍她最终取得了浙江省文科第七的好成绩。在高中时候,张金玺就觉得要走出去看看,她感慨道:“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啊!”这种心态源自于自己“上大学之前旅行不多,最远的只去了上海亲戚家”。相比起“走出去”,张金玺更关心的是“去哪里”,她很很想去北京、厦门和广州,这样的想法导致了她没有考虑过复旦和浙大,即使这两所都是好学校。但张金玺当时还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报志愿。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她选择了将人大法学放在了第一志愿,后面的志愿还有厦门大学考古系。但“不知道怎么想的”,被班主任忽悠了在提前批中报考了中青政的新闻系,于是就被录取了,也因此与新闻传播方向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张金玺坦言填报志愿时“对自己的本科学校根本不了解,很遗憾没有去成计划中的学校和专业”,因为这个遗憾,她当时“哭了一夜”。时隔多年再回望这段经历,张金玺感慨道“如果当年有现在的互联网,估计情况就大不同了”。本科时候的张金玺不过因为高中时候经常读中青报的《冰点周刊》,张金玺觉得“很喜欢”,因此也很快接受了这样的录取结果,而且她在中青政遇到了“良师益友”。在采访中,张金玺特别提到了当时的班主任展江,展江那年刚从人大新闻学院毕业。张金玺坦言自己对翻译的兴趣,与展江的启发有关,二人是“多年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她博士生阶段,经展江引介,她与另一位译者合作翻译了唐·R·彭伯的《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该书最终由展江校对。回忆起等候录取通知书的那段经历,张金玺用“猝不及防”来描述整个等待的过程。因为是提前批被录取,所以录取通知书很早就到了。张金玺的妈妈回忆道,当时张金玺的录取通知书就是一个普通信封里的一页纸。张金玺觉得当时的录取通知书比现在的要朴素很多,但没有保存下来,具体也不太记得长什么样子了。今年已经是张金玺在人大新闻学习和工作的第十八年了,回望这求学的二十多年,她觉得自己“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人大”,自从2000年来人大读研就再也没离开过了。张金玺的考研复试通知书谈及近年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的录取通知书,张金玺反倒觉得形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被心仪的院校录取的结果。对今年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们,张金玺希望他们“能因着这张录取通知书,去到更远的地方,遇到更多的人”。李行健:两点之间,线段未必最短李行健本科就读于人大新闻学院,2013年本科毕业后选择支教保研,前往四川荣县双石镇玉章中学支教一年,担任该校地理老师及广播台指导老师。2014年回校继续攻读广播电视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现就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报道部。在2016年的人大新闻毕业典礼上,李行健代表毕业生发言,将自己在人大新闻的七年比作了一场足球赛,支教的经历就像中场休息一样。在采访中,他坦言“这个中场休息很重要,下半场的踢法跟上半场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学生的过程”,即使回到同样的校园,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更珍惜当学生的状态,也更能珍惜老师们的劳动成果了。在支教时,他需要考虑到怎么让自己的学生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他回忆起当时在教授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即地球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则为顺时针转)时,突然想到南北英文缩写和“顺逆”拼音首字母一样,让孩子们记住更好地记住。但其实李行健本意是希望以此激发学生们自己琢磨出自己能记住的办法,但结果并不是特别好,这其中有积累多年的学习问题,也有诸如留守在家等社会问题,在看到这些问题时,李行健常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李行健在上课(图片来源:自贡网)因此,这样的支教经历让他了解到“象牙塔的局限”,他觉得很有意义。大多数人可能都习惯了读完小学,读初中、高中和大学,一步也不能落下,而对李行健而言,“两点之间,线段未必最短”,看似落下了一年,但他把自己认得更清楚。他在采访中也谈到,后来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有几个考上了大学的学生来向他报喜,他们的成绩让李行健觉得很开心。李行健所教班级学生为他庆祝生日谈及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李行健反而觉得比较平淡,“不惊喜也不意外”,他坦言“当时没把领取录取通知书这个事当个仪式”,当时他还在支教,是女朋友帮忙拿的。不过他觉得,录取通知书倒是传递了一个信号:支教快结束了,要回人大了。李行健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李行健也关注到了近年来形式多样的录取通知书,他觉得很喜欢清华的2018年新版录取通知书。不过他也觉得形式不是录取通知书最关键的问题,只要能给学生仪式感就好。同时李行健也对今年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新生们有所寄语,他认为“录取通知书,是一道深深的刻度”,他希望新生们能努力,“别让接下来的几年,只写‘到此一游’几个字”。李强:“我真的好想上人大”现就职于新华社的李强是2014级人大新闻传媒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本科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选择考研跨专进入人大新闻,复试成绩排名拟录取考生第一名。谈及为何选择考研,一方面他觉得他对传媒经济领域感兴趣,希望能够追求其前沿学术,另一方面,他希望自己能在人大得到更好的提升。然而,考上人大研究生并不容易,李强回忆道,家长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当时备考教材很多,跨专业考研的他基本都要从头开始学。李强妈妈会在没事的时候看一些他的复习教材,帮助他提炼核心摘编主旨,并时不时给他鼓励,帮他减压,至今李强还记得妈妈对他说“人大新闻是全国数一数二难考的,你敢于突破自己,仅仅是决定报考就已经很厉害了。”考研需要经历初试和复试,复试又分为笔试和面试。李强仍然记得在初试查分那天,他让下班早回的妈妈先去厨房做饭,自己进房查成绩,并约定如果没过往年录取分数线就不出来说了,超过了再告诉妈妈。当看到初试成绩高过往年录取分数线的他非常激动,连蹦带跳冲到厨房,告诉了妈妈成绩,两个人“抱在了一起,蹦着跳着一路到了客厅”。李强还记得后来“一向沉稳的爸爸高兴得眼睛也有些湿润”,这个场景比复试成绩出来时候还要激动。至于复试,李强印象深刻的是,复试前一天傍晚,他站在人大东门外的天桥向人大校园望去,流着泪对自己说:“我真的好想上人大”。后来,李强在QQ空间写下考研备考帖时还写道“中关村大街的车流轰鸣很轻易地就掩盖了我的声音,但这一句话却(对我)刻骨铭心。”当得知自己复试喜得第一时,他内心更多是感激,对家人、本科院校和人大的感激,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尽管得知了复试成绩,但等待录取通知书对李强而言依然是一个忐忑的过程,他经常会去班级的信箱查看录取通知书是否来了。李强常常觉得被人大录取这件事就像在做梦,对此有老师还打趣他“你是非得等到拿着通知书才真的踏实是吗?”录取通知书到的那天,李强刚好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当他接到快递电话后,一路小跑从学院冲了过去。拿到以后他还一直舍不得拆那个文件袋,把快递上的寄件地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看了好几遍。回到答辩教室后,有同学也想看看人大的录取通知书,于是李强就开心地拆开了。回想起那段经历,李强仍然觉得那“很有仪式感”。李强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李强同样也关注到了近几年来录取通知书形式愈发多样化,他觉得“这体现出学校越来越用心,让录取这件事也变得更有仪式感,更有纪念意义了。录取通知书能因此成为同学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见证,也是对寒窗苦读奋发向上的莘莘学子的一种鼓励吧。”此外,他也认为录取通知书能够体现学校各具特色的治学理念和文化内涵,比如他就提到自己当时的录取通知书上RENMIN几个英文字母中都是人大的校园景色,下面是纹理图案,最下面还有一行“中国人民大学欢迎你”。他们是最后一届使用老版录取通知书的硕士研究生,这让李强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对今年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李强想对他们说:“在大学里有书读、有梦做、有闺蜜死党可以谈天说地的日子真的很美好、很纯粹,一定要多读书、多交友、多开阔眼界、多给自己胆量。”张岳怡:“两个字来形容吧,值得!”在今年的七月中旬,张岳怡收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自张家口坝上草原的她是2018级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院文科实验班学生。张岳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封面虽之前对今年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形式已有所耳闻,在收到通知书的瞬间依旧令小岳怡眼前一亮:“通知书很漂亮,打开后是一个立体的二校门。”她觉得最别出心裁的就是这个二校门,“据说是手工的,感觉是有温度的,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文件,既有历史感也有科技感”。清华录取通知书中的网红“立体二校门”“两个字来形容吧,值得。”能进入清华大学一直是张岳怡高中三年拼命学习的动力。高一高二时期的岳怡很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自高三下决心考清华后,岳怡便放弃了所有活动及比赛,一心学习,“因为它是我当时心里最重要的事,那时的我差不多每天都最早到最晚走,可能天道酬勤这句话是真的吧。”“高三有一段时间其实自己还挺难熬的”岳怡回忆道,“我在一个月之内面临了爷爷的去世、一模的考砸、英语第一次高考前状态失常成绩滑铁卢,并且还知道了妈妈一直瞒着我她的病情。当时每天都很崩溃,自己把所有写着清华的小卡片小本子都藏起来,因为不敢面对。”天道酬勤,岳怡终如愿以偿进入理想学府。“收到通知书其实还挺平静的,因为已经知道了成绩,也和老师们谈过了,应该没有什么意外。虽然它来得有点晚,但是给人感觉很温暖,就像个老朋友和你说,你看,我就说我会来的。”岳怡很喜欢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二校门下有曾经的耻辱,也有今天的辉煌,是清华精神的象征。我在想,他会不会在告诉我们,要肩负起过去,昂首走向明天。”将科技元素融入通知书是科技时代的一个表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于岳怡而言,比科技感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才是一纸通知书所要传达的根本。”肖俏:考北大可能是执念肖俏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年“二战”考研,走进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大门。谈及为何选择北大法学,肖俏说:“因为本科在华政,周围的法学氛围比较浓厚,因此虽然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但也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与法学比较契合,想在研究生阶段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把法学作为自己今后的事业,于是坚定踏实地决定走上考研之路。”然而,肖俏的考研之路并不是那么顺利。第一次考研的时候,虽然通过了初试,但是只比当时的分数线高了三分,尽管认为自己更加擅长复试,但还是在复试阶段遭到淘汰。失败让肖俏的心态比较失落,她回忆道,那天自己正像往常一样在床上睡懒觉,大概十点多的时候听说录取名单发布了,本来心想自己能够考上,但是发现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录取名单上,“愣了好几秒,然后眼泪就流下来了,哭了一会,大概到了下午才出门”,她说。“当时有好几晚做梦梦到去北大报名,交学费,排到我的时候,交费的老师说名单上没有我的名字。这样的梦连续做了三晚,虽然当时的心情已经比较放松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会做这样的梦。”肖俏说:“可能确实考北大对我来说是一种执念一样的东西吧。”在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后,肖俏分析认为直接就业或者出国留学对自己都不是很合适,于是就此下定了决心,再考一年。尽管先前有了失败,但是肖俏的第二次备考并未因此显得歇斯底里。肖俏说,自己是一个只有到火烧眉毛的情况下,才能真正释放出自我潜力的人,而事实上自己也是直到国庆节放假回家之后才真正进入状态。在备考过程中,肖俏认为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特别紧急,“只要每天都在前进,哪怕跑不动了慢慢走也不要停下来,这样子就可以了”。考研期间有很多令肖俏印象深刻的事情。譬如考试期间,肖俏每天都会看书看到晚上两三点钟,那段挑灯夜战的日子至今令肖俏难以忘怀;在第一门专业课考试后,肖俏和同学吃饭聊天时发现自己在考试中犯了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与以往慌张的自己不同,那天肖俏只是感到一点遗憾,因为自己莫名而来的“迷之自信”。等待和收到录取结果的过程,对肖俏来说是极具故事性的,但一些瞬间至今也令其动容。她回忆道,因为自己第一次是在复试时被淘汰的,所以也认识了一些去年复试被淘汰的朋友,他们之中有些人仍然选择今年继续考北大,很多人今年被成功录取。“当看着他们在朋友圈表达一些感想的时候,真的觉得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满了感触”。肖俏自己也不例外,“等待录取结果时,爸爸妈妈很担心我,怕我因为两年没有考上信心受到打击,承受不住,但是他们也不敢问我。当我把结果告诉他们时,妈妈说,她终于放心了”。肖俏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面对着北大今年的录取通知书,肖俏禁不住吐了槽——北大今年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真的是太简单了,就是一张A4打印纸。在肖俏的研究生群里,录取通知书还被大家吐槽为“路边发的传单”。肖俏略显无奈地说:“希望以后的录取通知书设计的可以更好一点,更走心一点。”张子雨:备战高考的日子依旧“趣味多彩”张子雨是今年2018级的一名理科高考考生,来自河北衡水中学,最终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区)录取。虽然出身“衡中”,但是聊起高考前的生活,张子雨的生活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枯燥乏味,反而趣味多彩。她说:“高三后半学期的压力真的挺大的,但是班级上也举办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最令张子雨印象深刻的是班上举办的“投资大会”。她说,当时班上的同学会选择自己的高考目标:省排名前五名,前四十名和前六十名,并在班内演讲拉票,其他同学则对他们“下赌注”,一注五块钱,赌谁能够实现自己的高考目标。张子雨当时将赌注下在两个人身上,一个是被老师屡次表扬的同学,因为他“赢面大”,另一位是她的宿舍长,两人有着“革命友谊”。张子雨还回忆说,同学们还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写下来交给老师,如果高考目标能够实现,那么老师会兑现愿望。“我写的是想吃师母做的饭,因为我们老班(班主任)天天跟我们秀恩爱。”高考当天一些充满着“玄学”的趣味仪式也让张子雨记忆犹新。那天,张子雨的班主任给每个同学发了一根火腿肠和两颗鸡蛋,寓意是“100分”。不仅如此,因为班主任运气不错,逢大考必考好,所以高考时每一科临上考场前,张子雨和同学都会去“拜班主任”,对班主任鞠上一躬。除此之外,当时每个班还会领到带有笑脸图案的贴纸,张子雨记得有一个班整班将贴纸贴在了屁股上,因为这和“定(腚)赢”谐音。张子雨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封面谈及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张子雨在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反而是一个比较焦急的过程。特别是因为河北省录取通知书送达比较慢,看到很多学校的同学都在晒录取通知书时,自己都很着急,每天都会问同省的人有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而当拿到中国石油大学红色封面,金色字体的录取通知书时,张子雨的心情则一下子变得很平静,她说“这个…真没啥特别的心情,主要是已经知道自己考到哪了。”写在最后录取通知书,对大多数学子来说,是一段时间努力的见证,也是下一阶段努力的开始。尽管录取通知书形式日益多样,相较于过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录取的内涵依旧不变,给升学学子的仪式感也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而减弱。想必时隔多年,将珍藏的当年的录取通知书再拿出来,一定别有一番风味。最后,RUC新闻坊恭喜所有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们,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本期编辑:林俊鹏 曹洋红 杨凯文图片部分由受访者提供(感恩比心~),部分来自网络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本文来源:人大新闻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张先森来源: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桃花的话:看到这个标题,我才意识到,距离1999,已经20年了。那一年,我的生活分为两个半场。上半场备战高考终日焦虑,下半场背起行囊异地求学。20年时光如滔滔江水奔流而过。此时的回顾,让我有一种尘埃之感,像一颗阳光下的浮尘,被命运之手推至此时此处。但同时,又让我有一种荣耀之光。生于这个浩瀚时代,与家国共同经历沧桑巨变,随年轮一同向前,又是何其幸运。2019已然到来。对未来的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当2019年以未来之名,走到你我身边,这也意味着,1999已经是20年前了。20年前的1999,一个时代的尾声,一个世纪的终章,你还记得那个经典的年份吗?1999年元旦,《南方周末》有一篇经典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文章的作者沈颢写到:这是新年的第一天……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篇世纪之交的新年献词,曾经让很多人热血沸腾,1999年就在这篇献词中热热闹闹地开启了。01▼元旦后的第二天,一档具有时代意义的节目《今日说法》走进公众视野,主持人是当时还未满23岁的撒贝宁。被迫“北漂”的撒贝宁,在高考前三个月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他有点犹豫,觉得“北大也还可以”。北大毕业再次被保研时,他遇上了央视来招主持人。老师说你平时话最多,你去试试吧。就这样,一个主持界小白,跟一档想要标新立异的节目擦出了火花,这才有了1999年初的《今日说法》。另一边,30岁的李咏刚刚因为《幸运52》声名大噪。一次偶然中,李咏看了一场国外现场猜题赢奖的节目,钞票从天花板哇啦啦往下掉。他惊呆了,三番五次找领导,强烈提议引进这档节目。1999年,这个一头长卷发、“不好好说话”主持人随着《幸运52》爆红,节目收视率一路飙升。那时《快乐大本营》刚刚起步,而《幸运52》已然成为全国娱乐节目的头牌。十年后,李咏在自传里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告别仪式:今儿来送我,就别送花了,送我话筒吧。1999年,35岁的崔永元有点苦恼,他主持的《实话实话》因为被其他节目各种模仿,收视率大不如前。好在《实话实说》被改编成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出现在了1999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春晚过后小崔的收视率又回升了。《昨天、今天、明天》是那年春晚最大的亮点和笑点,“白云黑土”组合第一次亮相,赵本山用他的东北口音说“饭已OK啦,下来咪西吧”;白云大妈释放着迷妹属性,发自肺腑地表示“我十分想见赵忠祥”。那是一个小品空前繁荣的年代。那年的另一个小品《老将出马》中,赵丽蓉手拿大哥大,一句“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hello”,成为当时最具魔性的流行语。《老将出马》是赵丽蓉老师的第八次春晚之旅。春晚前两个月,她咳嗽到吐血,仍然坚持学英文、唱英文歌……直到春晚前两周,她进了医院。1999年除夕夜,赵丽蓉老师用她的唐山英文把观众逗笑,她的几个儿子却在电视机前泣不成声,因为母亲的诊断书上写着,肺癌。次年,赵丽蓉老师因肺癌去世,《老将出马》成绝响。1988年,赵丽蓉老师首次上春晚舞台许多人在1999年红了,许多人在1999年走了,许多故事,从1999年开始了。02▼1999年的一个黄昏,王宝强气喘吁吁地站在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门口,和旁边的所有人一样,渴望被幸运砸中。七年前也是一个黄昏,在河南少室山,一位武僧伸出手来摸摸他的头:“我看你骨脉不错,适合学武……”王宝强半信半疑,傻笑着点了点头。在少室山习武七年后,他怀揣着演员梦,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他的另一位搭档黄渤,这一年从郊区的住宿骑两个小时的单车到歌厅卖唱,兼任舞蹈教练。他从小喜欢唱歌跳舞,因为颜值和电影学院的学生格格不入,经常在校门口被保安拦下;他跟同学们去试镜,导演问他“你是他们的经纪人吧”。当时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吃演员这碗饭。相比于黄渤和王宝强,1999年的徐峥已经在话剧界小有成就,但他距离走红还差一个“猪八戒”,距离封神还有一位“药神”。1999年的郭德纲,还没开始他的传奇。他提着礼物去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结果被赶了出来,礼物被扔出门外。年底,心碎的他开始北漂,在小茶馆里说相声混口饭吃。相声里那些住在破房子里的男主角,其实就是他自己。他的徒弟岳云鹏这一年才14岁,刚到北京在一家工厂当保安,仅有的一双皮鞋穿到鞋底都掉了,他也没舍得丢。1999年,在影视圈已经混了数年的“老干部”靳东决定去考中央戏剧学院:我这人比较教条主义,要学表演就要考最好的学府。于是,靳东成了中戏99级最帅的男生,也是最老的学生。刘烨比他小2岁却大他三届,拿着喇叭调侃:靳东,你是中戏史上最老的新生。中戏99级,前排中是靳东同样,比靳东小三岁的邓超还大靳东一届。邓超一接触到话剧就坠入了“魔道”,是同学们眼中彻头彻尾的“戏疯子”。而他老婆孙俪,那时还是一名小小的女兵,离走红还差一部海岩剧,《玉观音》。03▼海岩剧当年可算是捧红了不少人。1999年,《永不瞑目》播出,还没从学校毕业的陆毅一夜爆红,阳光帅气的外表迷倒一片观众。18年后,大学生肖童褪去了稚嫩,变成了《人民的名义》里的青年干部侯亮平。1999年,两部古龙剧《小李飞刀》和《绝代双骄》几乎同时播出。顶着泡面头的焦恩俊,成为无数人的童年男神;男配是当时一脸青涩的吴京,这位“战狼”距离56亿的票房神话,还差18年。古龙剧尽管集结了萧蔷、俞飞鸿、贾静雯等女神,但在琼瑶阿姨面前依然被秒杀。此前一年,现象级喜剧《还珠格格》横空出世,创下了全国平均47%收视纪录,当时所有人都断言,这将是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率。可就在一年之后,就有另一部电视剧超越了它,那就是《还珠格格2》,它以全国平均54%收视率,声势浩大地拿下了1999年的收视冠军。随着还珠的爆红,赵薇、林心如、苏有朋等人,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大众偶像。“小燕子”最红时,每天至少收到来自全国观众的一麻袋信件,门卫室都放不下了,催她赶紧拿走。1999年,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开山之作《将爱情进行到底》捧红了李亚鹏和徐静蕾,“将xxx进行到底”也成为流行句式。四年后,王菲把“将爱情进行到底”简化为“将爱”,作为专辑的主打歌。说到1999年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不得不提。这部改编自二月河长篇小说的历史剧,那年元旦后登陆央视,几乎包揽了国产电视剧的所有大奖,掀起了一波历史剧的潮流。20年后,落霞三曲成绝响,人间不见二月河。相比于大陆剧的红火,1999年的TVB则显得有些落寞。刚刚以美猴王爆红的张卫健,在拍《西游记》第二部时要求涨片酬,被TVB高层拒绝:没毛你就没价值。不服气的张卫健转投亚视,以光头亮相的《少年方世玉》创下亚视史上最高收视纪录,证明了自己“没毛也可以”。那年能跟琼瑶剧抗衡的,估计只有一部TVB金庸剧《天龙八部》。它在1999年引进大陆后,出现了18个地方电视台黄金档抢播的盛况,一时间金庸武侠剧风靡大江南北。20年后金庸的离去,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终结。马云拜访金庸04▼可有些时代,在20年前就已经结束了。曾经垄断香港乐坛的四大天王,在1999年已经是强弩之末。1999年,黎明率先宣布不再领音乐奖项,张学友随后也退出领奖,颁奖礼上也没有了刘德华和郭富城的身影。天王时代落幕,新人纷纷登场。年仅19岁的谢霆锋来势凶猛,首张专辑《谢谢你的爱1999》总销量超过100万张,成为世纪末最红的小鲜肉。他在台上把吉他摔到稀烂,唱了一首《红豆你的爱1999》,用《谢谢你的爱1999》和《红豆》相结合,高调表白王菲。王菲曾唱:听说1999年是世界末日,到时候我们一定要结婚,并且有个孩子。那时舞台上给她打鼓的还是窦唯。到了1999年,孩子是有了,只是婚姻终究容不下情感的裂痕。1999年失恋后的窦唯,跟何勇等人突然跑到北京复兴门地铁站卖唱,那阵势,那鼓声,是要掀翻整个车站的节奏。多年后他们回忆起那次卖唱还颇为得意地说,“行为艺术,没人管,随便唱!”那一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莫文蔚唱了一首《忽然之间》,讲的就是这场地震,以及灾难中她和冯德伦的恋情。那一年,台湾滚石签下了21岁的梁静茹,推出的首张专辑因为9·21大地震而被迫取消宣传,所以没什么反响;同年加入滚石的还有五月天,首张专辑12首歌的词曲,全部由陈信宏一人包办。早期的五月天那一年,张惠妹发行了五张专辑《我可以抱你吗爱人》,霸占排行榜两个多月,全亚洲销量超过800万。那一年,华语乐坛真是开了挂了。19岁的蔡依林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专辑;经典动画电影《宝莲灯》热映,张信哲演唱的片尾曲《爱就一个字》成为当年最流行的旋律;国语版的《约定》火遍大江南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唱这首歌的周蕙长什么样;刘若英的《后来》传遍大街小巷,据说听哭的人都是有故事的……在新加坡,还在服兵役的林俊杰,想起年少不经事的初恋,给张惠妹写了一首《记得》。在大陆,那一年的朴树带来了首张专辑《我去2000年》;国内第一支未成年乐队——花儿乐队也发行了首张专辑,大张伟彼时才16岁;男男组合羽泉让人耳目一新,首张专辑《最美》绽放乐坛……20年后,“最美”凋零。看到这里,你一定想说怎么少了一个人。没错,周杰伦。1999年,20岁的周杰伦还窝在吴宗宪的唱片公司里埋头创作,旁边还有比他大十岁的方文山。吴宗宪对周杰伦说,你能在十天里写出50首我就给你出专辑。音乐梦能否实现,就看这最后一搏。结果他真的一口气写了几十首,同时还吃光了两箱泡面。次年,一张《Jay》专辑刮起一阵龙卷风,华语乐坛转入周杰伦的时代。05▼电影《甲方乙方》有句经典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那是冯小刚第一部贺岁喜剧。转眼已到1999年,冯式喜剧连续三年轰炸贺岁档,无数人冲着葛优冯裤子的黄金搭档走进电影院,《没完没了》成为内地年度票房季军。另一边的陈凯歌就没那么好运了。凭借《霸王别姬》扬名国际的他,随后将镜头聚焦到了战国时期,砸了7000万拍出了一部气势恢宏的《荆轲刺秦王》。这部冗长的大片,上映后反响沉闷,最终只收到了1000万票房,陈凯歌亏得血本无归。然而3年后,同样是“荆轲刺秦王”,张艺谋的《英雄》拿下票房冠军的同时,还被称为国产商业片的开山之作,陈凯歌欲哭无泪。张艺谋在1999年也没闲着,他有两部电影连着上映,一部是《一个都不能少》,影片市场反响平平,倒是成全了拿他的名片打广告的恒基伟业;另一部是《我的父亲母亲》,延续了他敏锐的艺术嗅觉……那时的张艺谋已经和巩俐不欢而散,于是他大胆启用新人,刚满20岁的章子怡。凭借《我的父亲母亲》,第二任“谋女郎”拿到了第一个影后,“国际章”登上舞台。1999年的姜文很忙,忙着自导自演《鬼子来了》。一年后,他信心满满将影片拿到戛纳,虽然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但在国内他还是因为“违规参赛”而被禁了,这一禁就是五年。那时候,好莱坞来势凶猛,尤其是《泰坦尼克号》在1998年在中国掀起观影狂潮,3.6亿元的国内票房纪录一直雄霸冠军11年之久。如今很多80后仍能详细描述该片上映时的情景,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无数姑娘小伙为此哭瞎双眼。这股泰坦尼克风潮一直蔓延到1999年,人们还在谈论这部电影带来的震撼感,盗版光碟供不应求,一张光碟几个人轮流着看。1999年春晚的小品《老将出马》里,巩汉林和金珠模仿《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的经典姿势,当然站的不是邮轮,而是一辆拖拉机。好莱坞大洋彼岸的狮子山下,香港电影已经走到了疲软期。王晶用他最擅长的赌片《千王之王2000》攫取黄金年代的最后一波流量;周星驰是那年“最后的倔强”,他的《喜剧之王》卖了近3000万票房。影片开头,跑龙套的临时演员尹天仇,面朝大海大喊:“努力!奋斗!”一句“努力奋斗”,喊出了世纪末的最强音,所有人都相信,一切皆有可能。06▼很多“努力奋斗”的故事,在20年前就埋下伏笔了。1999年的大年初五,马云召集了17个小伙伴,在杭州偏远的湖畔花园小区里,开了一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有名的动员会。他给大家伙打鸡血,“八点上班、五点下班不是搞高科技”。他们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听马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说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然后说," 现在你们每人留一点吃饭钱,将剩下的钱都拿出来 "。几天后,杭州的一家公司在报纸上发了一条广告,给出了十万的巨额年薪。这让很多人觉得:不会是传销或者网络骗子吧?这家公司,就是当时刚刚成立4天的阿里巴巴。它的招聘广告语至今看来仍然振聋发聩:“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意思是: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时候?如果不是我,还能是谁?1999年,阿里创业者在湖畔花园应聘者觉得是网络骗子也不奇怪,因为20年前,互联网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年,北京大学成为国内首所覆盖校园网的高校,但仍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北大学生,没接触过任何形式的网络。另一头的清华大学校园内,读大三的王兴跟室友合买了一台电脑,直到今天他仍记得那种“整个世界都在自己指尖上”的奇妙感觉。1999年的最后一天,深圳一家名叫“腾讯”的小公司出门聚餐,被涌上街头跨年的人群堵住,动弹不得。人群中并没有马化腾,因为那时互联网遭受“千年虫”攻击,“腾讯的孩子”OICQ出了点问题,马化腾只好扮演女网友,不厌其烦地安抚直男用户。即时通信服务OICQ,即QQ的前身,是腾讯在1999年2月开发出来的。上线不到一年,用户注册数就突破百万,但仍找不到任何盈利模式。马化腾不得不砸公司所有的钱来买服务器,谁知这只胖企鹅越养越庞大,腾讯不堪重负。马化腾只好以100万的价格到处推销QQ,但没人敢买。如今,当年那些拒绝过小马哥的投资人,怕是肠子都要悔青了。早期腾讯创始团队1999年,“码农”张小龙还跟腾讯扯不上关系。两年之前,他凭借一己之力写了Foxmail,短短两年就在全球获得400万用户,相当于那时的中国网民总数。名头是有了,但他很穷。FoxMail是免费的,并没有给张小龙带来与庞大用户相应的经济回报。有人建议张小龙在FoxMail上加广告,他却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张小龙有多情怀?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就一定要问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十年多年后,这位“有情怀”的产品经理,被誉为“微信之父”。07▼1999年,有人告别,有人出发,有人正在路上。1999年的北京,一家做光磁产品的小公司在酒店开年会,台下员工不到十个人。公司CEO用他特有的宿迁普通话畅想来年的企业规划:明年咱们聘个库管吧。他就是刘强东,那年他还是个“小鲜肉”,他的京东租了一个4平米的柜台,主营业务是刻光盘。而那一年,奶茶妹妹刚刚进入小学。1999年的上海,史玉柱正在谋划着做一款保健产品脑白金,以求东山再起。此前巨人大厦因为资金链锻炼,他一夜之间负债两亿,成为中国“首负”。十年之前的1989,他揣着4000元来到深圳,用了三年从4000元赚得净利3500万,又用几十年时间,再现了一场沉沉浮浮的人生大戏。他说,我的成与败都是轰轰烈烈。1999年圣诞那天,当西方人都在向上帝祈祷时,一个有志青年悄悄登上了美国飞往国内的航班。回国后,他召集了几个人,在北大的宾馆租了两个房间,一个当宿舍一个当办公室,大家就坐在床上开会。他,就是李彦宏。1999年的云南,一位71岁的老人被判无期徒刑。十多年后,他种植的橙子品质优良,在网上常被销售一空。他就是曾经的“烟草大王”,如今的“中国橙王”褚时健。1999年的吉林,一个27岁一事无成的光棍青年,决定要搞出点名堂来,于是向父母宣布:我要做一名英语老师。父母认为他疯了,说你不是最讨厌英语和老师吗?他把自己关在家里,像苦行僧一样背了三个月的单词,然后坐了30多个小时候的火车来到北京新东方,在那又背了一个月。直到对着墙讲了三十多遍课,录音又录了十几遍,他才写了一万多字的简历,投给了新东方的老板俞敏洪。这个青年就是罗永浩,他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08▼1999年是二十世纪的终章,也是另一个世纪的伏笔。那一年,刚满18岁、还是菜鸟的姚明加入国家篮球队。3年后他成了NBA状元秀,用完美表现“实力打脸”那些质疑和嘲笑他的西方人。那一年,年仅16岁的刘翔加入国家田径队,当时他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技术练好。那一年,刘国梁拿下了他唯一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20年后,这个“不懂球的胖子”成了乒协主席。上任没几天,眼看15岁的日本小将成了最年轻乒乓冠军,刘国梁淡定地说,“欢迎制造难题”。那一年初,《萌芽》举办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叛逆少年韩寒投稿参赛。韩寒(左一)获奖初赛很顺利,但不知为何他没收到复赛通知书而错过了。主办方不想埋没人才,考场评委让他看着桌上的半杯水即兴创作。只见韩寒将一张纸揉成一团放进杯里。一小时后,纸团沉入杯底,一篇《杯里窥人》新鲜出炉。评委惊呆了,一个17岁的少年怎么能有这般思想深度和老辣文笔?记忆回到20年前,很多事情依然如刀刻般清晰。1999年春晚,祖海将一曲《为了谁》献给抗洪战士,无数人听得泪流满面。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有句台词,“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可以说是传达了这一年的主旋律。5月8日,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3名新闻工作者遇难、20多人受伤,学生和市民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9月21日,台湾南投发生7.6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上万人伤亡,我们在海峡对岸为同胞祈福。大地震那天,重庆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孩子小名叫嵩嵩,因为被晒得黑黑瘦瘦的,还被人称为“小土豆”。没人想得到十几年后,“小土豆”成为中国最红的90后。他,就是王俊凯。10月1日,新中国走过半个世纪,迎来了五十周年的庆典。天门广场上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被人们称为“世纪大阅兵”。11月15日,中美双方终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协议,“谈了13年,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12月20日,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响起,离家400多年的澳门回归了。199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09▼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底,千禧夜之前充满了各种传闻,什么千年虫,什么世纪大混乱,什么世界末日……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搞得有些人心惶惶。按照这些传言,千禧跨年夜或将是“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人类文明的最后闪耀。汪峰在《再见二十世纪》里唱:全城的人们都涌向广场,伤囚和士兵做着同样的游戏,游行的花车载着疯狂……所有的青年男女涌上街头,心想世界末日要是真到了,那就相互抱团取暖;更多的人抱着欢庆新世纪的想法,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跨世纪的一份子。在纽约,200万人聚集在时代广场,十几亿观众通过电视观看了这场史上最大的跨年活动。在香港,80万人聚集在尖沙咀,激动和紧张交织的情绪达到峰值。在北京,为了迎接新千年还建造了“中华世纪坛”,以及重达50吨的中华世纪钟。然而在很多的城市,因为手机还未普及,大家守着钟表,有的快了点,有的慢了点,场面有点尴尬,不同城市广场上都有不同版本的倒计时,欢呼声此起彼伏地响起。千禧年,就这样在一场兵荒马乱中呼啸而来。那一夜,我窝在家里看《喜剧之王》的盗版光碟,一边笑一边提心吊胆地等到凌晨两三点,什么也没发生,一觉醒来,岁月静好,新世纪的曙光异常明亮。10▼这就是1999年的一些缩影,一些人,一些事。不论当时你在哪,在做什么,那个年份最能打动人的,是20年后时间给予我们每个人的答复、回应和彩蛋。1999年是九十年代的终章,有什么好似结束,又有什么好似刚刚开始。现实主义退居幕后,消费至上缓缓袭来;那些身在低谷的人,其实都在蓄势待发。今天那些时代主角的人生,其实20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了。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如是说: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看了马化腾、马云、黄渤、王宝强、小岳岳的1999年……明白了一件事:不要小看每一天的付出,更不要轻视任何人,尤其是你自己。请回答1999,大家要回答的到底是什么?我想,我们所要回应的是:这二十年,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了吗?请回答1999,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世事如白云苍狗,就算此刻眼前一片漆黑,但等到天亮便会很美。时间,永远是生活最好的答案。那么,祝愿2019的阳光打在你脸上,温暖留在我们每个人心里。参考资料:[1]新周刊. 我和我的九十年代[M].中信出版社,2017.[2]吴晓波. 腾讯传[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3]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陈煜. 中国生活记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5]高原. 把青春唱完[M].中信出版社,2015.图源网络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支持我的新书也欢迎加我的微信shiliuqun02朋友圈点个赞留个言也是极好的纸质书购买二维码▼电子书购买二维码▼-End-关于作者:视觉志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授权。
2020年,徐懿春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毕业留影。“亲爱的Rose,你已达成了所有录取条件,你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将于5个工作日下达。”2019年8月10日晚上,我照常打开邮箱,终于在一堆杂乱中看到了这行字,内心一片茫然。直到当时在电脑上敲下这行字,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困惑,也有释然。2018年底我提交了留学申请,次年1月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有条件录取,直到收到那封邮件的那一刻,我才敢在心里松一口气,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是什么时候想要去剑桥大学的呢?也许从我选择英语专业的那一刻起,留学的种子就种在了心里。读大四时,我面临着保研还是出国的抉择,因为一些执拗的叛逆和隐秘的胆怯,我选择了一条更好走的路,保研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我读研一时,有一阵情绪激烈,觉得势必要离开学校,出国留学去。结果又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在现实面前妥协,安安稳稳上课、毕业、找工作。在这期间,十分感谢母校的平台,让我2015年暑假有机会参加了在剑桥大学举办的夏令营,或许是夏天的康河太美,或许是口语老师电话里张口宛如播音员一般的声音,或许是写作课老师身兼阿拉伯语教学以及心理咨询师的跨学科多语种的能力让我深深折服,短短1周时间,足以在我的心里掀起一片波澜。后来,我又去欧洲交流学习了小半年,所有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和见过的人都成了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剑桥大学就这样藏进了我心中的某个角落,偶尔回忆起来,仿佛还能闻到一阵混合着青草和雨水的夏天的味道。剑桥大学,于我而言,是一种情结。情结这件事,大约是很玄的。对我来说,高等学府学术殿堂的神圣是用来治愈童年的。我从小自诩好学生,中考、高考却都不尽如人意,这实在让我难以接受。在北京求学、工作期间,我真真切切结识了不少拥有真才实学的朋友,也遇到过个别顶着名校光环实则能力不足的人。可是我依然发现,你所在的平台和圈子,确实会影响你的视野和价值取向、人生追求。然而去践行情结这件事,多半也是需要契机的。工作近三年,我深深陷入了自己的舒适区,同事们都很照顾我,工作没有绩效指标,也没有人事纷争,办公环境体面且高大上,一切可以说是岁月静好了。但在事务性的琐碎中,藏在心中的留学种子又开始萌芽。从2018年的夏天开始,我开始思考一些可能性,先考了雅思。到了2018年下半年,我跟好闺蜜成了好室友,也见证了她的人生转变和求学之路,于是我便想着,要不然就试试吧。就这样,2018年7月我考了雅思,真正的申请启动工作从2018年12月初开始,搞定了个人陈述、推荐信和一切准备,赶在截止日期之前递出了留学申请。但是之后,我便开启了痛苦和纠结的雅思之路。几乎次次雅思成绩考8分的我,却被雅思写作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直到心中已经接近放弃,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不说别的,就这一次申请的经历,竟让我领会了一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生活这条充满波折的河流,让你时而狂喜、时而失落、时而恐惧、时而怀疑自己,最终带你看清自己的心。这一段曲折的时光更让我深深感恩一直帮助、陪伴和鼓励我的良师益友,你们让我看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和富有。求学生活就要这样急切地拉开序幕了。早早过了收到录取通知的兴奋,随之而来的是害怕和担忧。2019年,我27岁了,没有爱情,没有事业,带着仍然莽撞的心横冲直撞、四处漂泊,追寻着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背后是父母无私的付出。海外学历早已失去了它的光环,市场竞争力和能力才是人生制胜的法宝。我害怕爸爸妈妈的心血得不到回报,我害怕看过了更大的世界,生活依然不会变得更好,我害怕自己追寻的所谓情结被现实扯得七零八碎。可是,这是我的梦想啊!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捍卫自己的梦想么?正如看过的一篇文章,这一生倏忽即逝,本应按最合自己心意的方式度过。过去的那么多年,我随着大流走在千军万马的大道上,也逐渐知道,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过着普通的日子。放眼历史和宇宙,我的存在甚至渺小到不可计数。可是对于我的生命而言,所有经历的一切又都是那么独一无二,更显得那般弥足珍贵。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每个人的存在便足以令人欣喜,而每一次的发现自我都更加让人感动、感恩。我也明白,实现梦想后依然要回归现实,会为毕业论文和找工作而头疼奔波,也许还会暗自问自己,为什么要瞎折腾。然而有些事,此刻不做,也许以后便再也没有勇气去开启了。我偷了1年的时光,去开启生活的可能性。我攒足了勇气,准备好独自出发。这一次,我的身边没有父母陪伴,没有友人同行。我将面对的不仅仅是混着阳光和青草的夏天的味道,还有冷冽和漫长无边孤寂的冬夜,以及无数可能的困难。这一次,我少了青春年少的懵懂无知,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努力去靠近它。用我的朋友常常鼓励我的话一同鼓励大家,虽有鸡汤之嫌却是功效甚佳:“不要害怕,你真的很棒。”27岁,去剑桥吧。
文 马路天使学生会高压的工作,给了部分人一个还不错的跳板,但这个跳板,显然与卖力做表格、写报告、搬桌子、立拱门的小干事们没什么关系。“什么样的学生团委工作需要忙到凌晨?”听说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干部李小雨出事,舒妍和几个朋友所在的微信群炸开了。同样是一名团委干部,舒妍对李小雨的遭遇感同身受。这件事情至今还在调查当中。/@封面视频今年上半学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学院本应在上半学期举行的活动全推到下半学期。每天各种填不完的表格,好几个活动同时进行。就在11月10号, 舒妍刚把学院一年一度的创业大赛办完,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但松一口气并不意味着事情结束了,在这之后,她还要写几千字的报告,回顾总结活动经验,并将其递交给团委老师。“实在太累了。”半夜工作完,她偶尔会在微信群向姐妹们吐槽。那天,姐妹们正在群里向舒妍说李小雨的事情,舒妍无奈地开了个玩笑:“幸亏我会自我调节。”11月2日,湖南师范大学团委干部李小雨因不堪团委工作的压力,在寝室自杀。随着消息在网上的传播,微博上不断有更多的“李小雨”跳出来。与小雨感同身受的人很多。/@Yannis-YEE他们大多数和李小雨一样,曾经或者正在背负着学生会的工作压力。有人压力大到3个月不来“大姨妈”;有人因为面对活动没有经验而焦虑失眠;有人顶不住压力辞职了;抗压能力强的则默默吞下苦水忍辱负重......本应该是学生锻炼自己,帮助学校组织学生的学生会工作,如今正变成了学生干部们不能承受之重。还未走出社会的他们,一边应付着琐碎的学生事务、囿于表格和各种政务文件,一边周旋在人情世故中,努力调整“学生气”,提前适应社会生存法则。到底是什么把大学学生会变成了高压职场?上课才是休息时间“007”都没我累“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回复消息。”福建某高校二年级的学生的舒妍,是团委创新创业部的部长。这个部门,负责学院所有课题报告、科研活动以及创业比赛,是整个团委的忙碌重灾区。打开QQ,满屏是工作通知群,每个群都有各种消息、各种突发事件等待处理。每次手机一震动,舒妍心里就抽一下,“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网上某学生干部与老师的聊天截图。有人问报告能不能晚一点交、有人参赛资料没交齐、有人本来约定好却临时有事不来了、课题组长联系不到了......每次总免不了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状况。学校关于学生科研平台很多,光院内的科研课题就有上百个。一个课题里有5个人,算下来就有几百个人的信息等着去汇总,而每个环节几乎都要汇总一次——立项答辩、审核、审查报告,最后邀请学院专家教授对成果进行验收、批改。中间只要有哪个人出了点小差错,舒妍就要拿起手机来沟通。这些琐碎的事情,几乎占据了工作的半壁江山。最忙的时候,舒妍迎来了史上最变态的“魔鬼周”——一个礼拜有12个活动要同时准备。每一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作为部门主管的舒妍来把关。小到拟定出席学生名单、主持人的台本、通讯稿、宣传稿、预热海报,大到活动策划、费用方案、节目清单、彩排,事无巨细,“就连现场迎接嘉宾要用什么拱门我也得管”。这些琐碎的工作,成了舒妍大学生活的主旋律,上课反而是舒妍的“休息时间”。上课才是自由时间。/图虫创意在那个“魔鬼周”,舒妍的上课时间也被压缩了。为了把活动顺利落地,舒妍找辅导员批了假条,除了一些不得不去的大课,其他的课她几乎都请假了。舒妍想,“人要是可以不睡觉就好了”。那个礼拜,舒妍的确没怎么睡过,通宵了两天,其余几天几乎都超过凌晨3点才能睡。“当时觉得007都很幸福了。”那阵子,朋友问舒妍“什么时候有空”,舒妍的回答总是“凌晨2点到4点吧”。在任职部长的一年里,舒妍从一个早睡早起的健康宝宝变成每天熬夜的“熬拜”,“两点之前能睡算我输”。熬夜人的自嘲。在所有人眼里,舒妍永远打满鸡血。偶尔,她也会对这份工作产生怀疑。“有些活动是真的不错,学校会请大咖来分享经验,有些参赛作品水平挺高。但大多数活动,是真的需要办的吗?”主办了几十个活动之后,舒妍发现,每个活动办下来都差不多,有些特别无聊的活动,还得强制学生参与,“搞得大家很不乐意”。但舒妍始终记得当年学姐的教诲:“不办活动刷存在感,就没有人知道你们部门到底做了什么。”可是,在不断由上而下压过来的工作任务中,舒妍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团副的智慧对上“打太极”,对下讲感情在大学,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团委,团委负责管理所有的学生工作。学生团副(团委副书记)是团委里的一把手,是团委工作的“集中处理器”,各种学生工作需要在这里汇总。平常跟团委老师对接最多的也是这个职位的学生干部。重庆某大学大四学生的铭辉,曾经也是一名团副。在担任团副的一年时间里,他总结出了一套团副的“智慧”。作为团委一把手,铭辉每天除了要负责很多团委的事情,还会不时接到老师临时丢来的工作。这时候,如果不懂得合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让他们分担工作,那团副就要“忙死累死”。某网友上传的学生干部QQ截图。但问题就在于,团委的工作通常琐碎又枯燥,动不动就是各种文件、表格。办的活动也都指令性特别强,所以大家热情一般不高。铭辉觉得,既然工作本身无法吸引人,那就只能用“集体归属感”推动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在整个团委,铭辉是个公认的“知心哥哥”,工作再忙,铭辉也不会忘记给“下属”准备生日礼物;有时候,“下属”出现了与工作无关的个人情感问题,也总找铭辉倾诉。铭辉很擅长观察大家的情绪,谁和谁闹矛盾了、谁最近心里不舒坦了,铭辉都要一对一做心理工作。团委工作,不知道催生了多少时间管理大师。/电视剧《你好,旧时光》有时候,在忙完一阶段之后,铭辉会自掏腰包订个蛋糕,买点零食,把大家聚到一起聊聊天、吐吐槽。他觉得这样的团建很“绿色”,是真的在维系感情。经营好情感,情感就会催生责任感——铭辉说,“有了责任感,大家工作起来也不会再推脱”。“其实这就像一个公司,老板要做的事情是怎么让员工全心全意帮你做事。”相反,把所有的活都揽到自己的身上,才是压垮团副的最后一根稻草。对耿慧来说,团副的智慧,在于懂得跟老师“打太极”。今年大三的耿慧,是广州某大学的一名团副。她认为,“你这个团副好不好过,取决于你的团委老师人品好不好”。之前,耿慧的团委老师是个年轻女孩,据说是从本校毕业的,什么事情都会帮着做,遇到事情还总帮学生干部兜着。可后来接班的团委老师就不太一样。这个团委老师,经常半夜给耿慧甩来一堆任务,明明手上已经有一堆文件要做。最让耿慧忍不了的是,老师频繁让学生帮忙干私活。在群里,老师动不动就@人帮忙。“取快递这种小事就不说了,有时候会要求我送他小孩上课,最过分的是让我帮忙做微商产品的海报。”被当成免费劳动力压榨的学生干部。/日剧《未生》耿慧说:“我跟那个女孩子(李小雨)的区别,就是我总能想办法拒绝老师的无理要求。”拒绝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强势,又要让老师面子过得去。“我不合适”、“我不会”、“我没有经验”、“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等等都是耿慧经常用来“打太极”的理由。不过,耿慧认为,打太极也要有一个度,要适当地答应老师的要求,避免在老师的底线边缘徘徊。这些人际关系的微妙处理,既是学生干部需要掌握的智慧,也是从事学生工作的生存法则。学分、奖学金、好看的简历今年大四的铭辉,心里有一份明晰的人生规划清单。现阶段,成绩和综测要拿到第一。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大赛要拿到什么级别的奖项,课题论文要发什么,这些都在铭辉的计划之中。如无意外,铭辉将会拿到保研的机会。这份工作,对于目标清晰的人来说,的确是有助益的。因为高考失利,铭辉来到了现在这所普通一本高校。从录取通知书下来之后,铭辉就暗下决心,要在大学期间把一切弥补回来。进学生组织,成为学生干部,是计划中的必经之路。他很清楚,这段经历最终会变成他个人履历上靓丽的一笔,会和其他所有成就一起,将他送往保研的道路。每年开学,学生会以及社团都有纳新活动。/B站两年学生工作,一方面锻炼了他的领导、策划、抗压能力;另一方面,他也比别人有了更多被“推优”的机会,也掌握了更多参赛的资源。今年大三的耿慧,如愿进入了某BAT公司实习——由于在团委工作中,她有意识地积累行政与人事方面的经验,顺利地得到了公司“转正”的续约。她觉得前两年的忍辱负重,总算有了回报。现在,从团委全身而退的耿慧偶尔会收到大一学弟学妹的请教。他们征求耿慧的意见,“要不要进入团委?”“去哪个部门比较好?”面对这样的问题,耿慧的回答是,“要不要加入,看个人需求,也要结合自己大学甚至是往后的规划。毕竟这是一份压力巨大、用睡眠时间争取空间的工作。”整个大学前3年,铭辉总是在高速运转中,“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除了团委的工作,我的成绩要跟上,一边还要做国家级课题、参加比赛”。一个常识是,学校的很多活动,往往在考试周前后举行,那也意味着他在忙活动的同时,要忙着考试复习。代价是整个大学期间,累到身体抵抗力变差,头发都掉了不少。现在想起来,铭辉觉得有点后怕。体力是保护精神的根本啊。/日剧《未生》铭辉感叹道:“幸亏现在已经保研,终于上岸了。”学生会高压的工作,给了像铭辉和耿慧这样的学生一个还不错的跳板,但这个跳板,显然与被铭辉们用“情感牌”留下来卖力做表格、写报告、搬桌子、立拱门的小干事们没什么关系。干部换届,全靠“传承”舒妍至今还记得,在上一届团委换届选举之前,学姐拉着自己在校门口一家川菜馆吃饭的情景。学姐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方面诉说自己的不容易,一方面细数大家共事一年的战斗友谊。舒妍记得,学姐反复强调当初对她的培养,强调这是一种“传承”,“人的责任感是很重要的”。当了一年的干事,舒妍得到了学姐和老师的认可,可她还是没打算竞选部长。“那时候亲眼见到了学姐有多累,而且这份工作太枯燥了。”一顿饭下来,舒妍最终认领了这份“传承”,答应了学姐竞选部长。学生干部在换届退任前,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定好接班人,否则无法跟老师交代,更没办法顺利退任。可现实是,这份吃力还有可能不讨好的工作,往往很少有人愿意做,“要么是愿意做的能力不够,要么是有能力的不愿意做”。如今,舒妍自己也站在了当初学姐的位置,成了团委的一名部长。她也不知不觉像当初学姐那样,开始着眼于培养“接班人”。培养接班人,才能避免后继无人的尴尬。/ 《风犬少年的天空》首先是选人的时候,一定不能选“太有个性的”,太有个性的不适合干团委这种枯燥的工作,而且容易起冲突矛盾,责任感和抗压能力才是好的候选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其次,平常要有意识地锻炼候选人的工作能力,手把手教授技能;最后,一定要“对他们好”,虽然工作累,但要尽量让他们心里舒服,和他们真正地交心。舒妍还记得去年团委换届选举大会的样子,虽然整个教室被气球和彩带包围,每个座位几乎都坐满了人,除了竞选的人,还有大一的干事——这些竞选的人,都是学姐私底下“沟通”过的,“放心,不会真的选你,人选我已经定好了”。事实上,想要留在团委的人微乎其微,团委干部在换届的时候,需要给底下的人做各种心理建设,好让整个竞选看起来“像那么个样子”。总之,舒妍当初就是在学姐所说的“传承”的感召下接过了部长的担子。如今,快要换届的舒妍,也将“传承”的观念继续传递给她的“下属”。究竟是什么在“传承”?/图虫创意至于具体传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团委工作的荣誉感?是认真负责的品质?还是那一堆永远做不完的表格和文件?舒妍也说不上来。本该拥有自由学习氛围的大学,在学生会的工作模式下,早已沦为了高压职场。学生干部们,也许只是把社畜生活提前搬到了大学,并心照不宣地称之为学生会的“传承”。只不过,有人在其中获利了,但更多的学生,最终在“传承”中成了炮灰。
考研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学子“逆天改命”的重要途径。南都周刊特约撰稿 陈杨 余亦婷 郭正一编辑 | 王卓娇 2020年12月26号,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自去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后,今年继续大幅增长。根据教育部官宣,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已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今年的377万人。考研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学子“逆天改命”的重要途径。“985>211>一本>二本>大专”的考研鄙视链也在社会中生根发芽。2020年12月26日,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考点,考生在等候入场时复习。(图/CFP)在今年大热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2》中,选手丁辉格外有话题度。普通二本毕业,跨专业考上名校法学研究生,29岁裸辞稳定的工作上综艺争取知名律所的offer,不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他从第一期开始就备受关注。相比于其他名校傍身、学历开挂的实习生,许多人觉得丁辉才是大多数打工人更真实和理想的写照。周雯: 但我觉得,丁辉并不普通末流二本学校;两分之差与211失之交臂;最终选择一本院校研究生我太想要名校光环的加持了虽然丁辉的本科是二本院校,但是研究生却考上名校。这对于大多数像我们这样更为普通的考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考之后,为了不复读,我执拗地选择了一所末流的二本院校。学校很小,老师也很少,上课时好多老师甚至还在用几年前的ppt,连时间都懒得改一下。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淡,自习室几乎都是空的,只有到期末考试前人才会多一些。以至于我就算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拿到了很多比赛的第一名,也会自卑地觉得,一定是自己的学校太差了,才会这么容易得奖。从大一刚进校起,我就一直想着要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因此想报考一所211院校。老师知道后开始劝,“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很容易考不上”。我纠结了好几天,即使知道了系里上一届学长学姐没有一个人考研成功,还是坚持了选211的想法。我太想要名校光环的加持了。但最后,我以两分之差与一志愿学校失之交臂。此后漫漫的调剂之路,更是让我明白了本科院校的重要性。我加了十几个调剂群,每个群里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交流信息,最活跃的永远是那些本科211、985的同学,她们一边抱怨调剂难,一边挑选着学校。我一直在群里潜水不说话,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个群里都有这么多本科211、985的同学,更不明白她们本科已经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考研。幸好,因为本科时获得的国奖以及丰富竞赛经历,我争取到了两所双非院校(非985、非211)的机会,我选择了其中一所一本院校并顺利通过复试,成为了一名研究生。我本以为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了,但到读研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仍然是学历最差的那个,班上一半以上的同学本科都来自211院校。第一节课自我介绍时,看到大家自信地说出自己本科院校的名字,我更是羞于启齿。而且我发现,不仅是学历差距,学习能力也存在巨大差别,本科所学的内容过于浅显,以至于很多作业内容我一开始根本跟不上。因此,我只好减少自己娱乐、休息的时间尽力追赶。整整一学期,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图书馆,常常借鉴同学的优秀作业来学习,一周只有一两次跟舍友一起去外面吃顿饭。好在慢慢跟上了进度,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暑假实习机会。我觉得,这些都是研究生这个平台带给我的。虽然已经接受了自己跟同学间的学历差距,但如果不是必要,我还是不愿意提自己的本科学校。我常常后悔,如果高中可以更努力一点就好了,甚至有时幻想,如果时光回溯,我一定会选择复读。2020年12月27日,广州流花中学考点,考生席地而坐,等待入场文科调剂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报考学校一时爽,出分调剂火葬场”。一所学校放出个位数的调剂名额甚至会引来几百位考生申请。有的学校还会在调剂要求中明确指出,只接收本科来自双一流大学的考生。邹宇凡:每当看到这种限制条件,我都会暗自庆幸,自己至少还有报名的资格。本科211;只在调剂时稍占优势;当时“211”的名头就像一把珍贵的保护伞相比于其他同学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水平,我觉得自己这个研究生考得“有点亏”。因为身边的人都说,“考研要往上一个层次的学校考,比如本科是二本,考研至少要考到一本,本科是普一至少要考211,本科是211就考985。”但自己费了半天劲,本科和研究生都在一所211院校,“没进步”。本科四年,我几乎没有参加过学生组织和学校活动。无论是学校校庆还是登上热搜,都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唯一一次感到学校带来的利处,是考研调剂的时候。当时,我的初试分数卡着一志愿复试线,一边准备复试,一边着手调剂。即使如此,我从头到尾也只收到了两所学校的调剂通知,一所是普通一本院校全日制的名额,一所是211院校的非全日制名额。当烦躁得无法静下心来看书时,我也会加入调剂信息群里,跟群友们一起讨论。有几次,当我说自己本科是211院校后,群里有小伙伴安慰说“你好歹是211,肯定能上岸的”。虽然当时群里也有985院校的同学“颗粒无收”,而且即使得到了调剂通知,也要经过笔试、面试,初试和复试分数加权后的排名才能决定自己有没有考上,但当时我还是感到“211院校”的名头就像一把珍贵的保护伞,让人有点希望。幸而,最终一志愿上岸了。回想两年前,我常常觉得自己本科过于懒散,没有争取到保研机会,不得不辛苦地考研。上岸以后,我想把读研生活当作新的开始。才入学时学姐就告诉我,要尽早确定自己毕业之后是工作还是读博,如果想读博就要有成果、有文章。开学讲座中,学长介绍的自己通过发论文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经历也让我倍感羡慕。没课的时候,我常常从早到晚泡在图书管里看文献,希望可以早点确立研究方向,深耕下去。有时我甚至想直接问导师,每天到底需要花多久时间、看多少篇论文,才能达到“能输出”的水平。有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本科是985院校的同学发表了文章,还没仔细看论文的标题,便下意识地想,“不愧是985出来的学生”。而听说本科是二本院校的同学也发了论文,我则会悄悄去知网上查看发表期刊的水平,甚至把论文下载下来通读一遍。如果是普通期刊,或者觉得写得一般,才觉得“过了心里那道坎”。每到这时,我都觉得自己挺荒唐的。毕竟谁的论文不是自己认认真真花时间和精力写出来的呢?但想到本身就在学校水平上“原地踏步”,自己如果在学习竞争中还败下阵来,多少会觉得有些挫败,所以不自觉地加入鄙视链中寻找安慰。三本学生姚冰冰从西安培华学院考研至西北大学,她说自己位于鄙视链底端,备考时会隐瞒考研这件事,怕考不上丢人,刚考上时也不敢说来自三本院校。考研鄙视链一直存在,她认为这是正常的,要适应既定社会规则才能活得更好。这条新闻在今年考研前夕曾引发网络热议。王一凡:双非一本院校毕业;体制内工作三年决定考研;被同事酸:借口不想上班考上了,一定要把录取通知书摔在他们脸上我是工作三年之后决定再去考研的。本科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是一所双非一本院校。大四时一战失败,毕业后回到山西晋城兰花集团工作。但没过多久,我感到我现在的工作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到二十年后是什么样子的工作,生活是那种一眼能看到四十年后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加之考研的理想仍然在心中挥之不去,我现在的工作本身也很轻松,便起了边工作边考研的念头。我有体制内工作的经验,公共管理也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之一,几番衡量后,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即有名气也有学术氛围。为了考研,我放弃了很多下班后和同事们的娱乐活动,专心在家闭关苦读。长时间从集体活动中隐身,让我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有一些脱节,也听到了不少不理解的闲话。工位后面的胖同事每次提到我总要强调,这是一个工作三年还想考研的人。“三年”两个字每次都会被他咬得很重。幸而,工作考研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并承诺工作上会照顾一二,身边亲近的同事也会偶尔帮忙分担一些工作,让我有更多时间看书。这样的优待也不免招惹来了其他同事的一些不满。特别是了解到我的本科并非名校,质疑的声音更大了。“他可能只是想不上班,用考研当借口。”午餐时候类似的话总会传到我的耳朵里,“毕竟本科就那样,还想要考研,也不看看自己啥水平。”请假、复习、工作,构成了我初试前全部的生活内容。在某一次请假之后,无意间在楼道里听到两名同事在议论,猜测我是不是能力不行,还是适应力不行,是不是在工作环境里呆不下去才选择考研来换个环境,是不是没本事再找其他工作了才又回到学校里去?我顿时僵在楼道里,等到说话声渐渐远去才一步一步挪回办公室。当时的尴尬一直留在心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窝火,当时就想考上了,一定要把录取通知书摔在他们脸上。家里人也觉得我的决定太过草率,所有的路都已经铺好了,按部就班走下去,就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何必再考研呢?越是临近初试的日子,我就越焦虑,失眠也变得极其严重。后来索性放弃,通宵达旦看书复习,什么时候看困了,什么时候上床睡觉。幸运的是,熬过了那段时间,我最终成功上岸。但永远有人为了上岸、往上走还在苦苦挣扎。考研之后,还有人生……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学历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越来越多选择考研的同学也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平台。而对于本科普通的同学来说,考上研后如何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也尤为重要。曾经在某500强企业做HR王凯说到,除了有些公司会比较介意本科学历以外,大部分公司反而会更看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果跟实习经历。有一些同学读研以后觉得和别人有差距,不好意思去参加任何的学术活动、比赛,不去丰富实习经历。他们无比艰辛地站在了211,985的这个平台上,却没有把握住这个平台带来的机遇。最终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只是比本科同学多上了几年学而已。回想起自己最辉煌的,也只是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来源|南都周刊
从何时起,毕业季变成了分手季?有情的人没有在茫茫人海中错过,却在离开校园的前一刻弄丢彼此。也许,栀子花开的时候,有情的人儿们会再重逢。也许,到了梧桐叶落的时候,有情的人儿们会从此成为天涯陌路人。聚散终有时,再见却无期。毕业季的一句“再见”,曾令多少校园情侣眼含热泪。不是所有的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也不是所有的校园情侣都会选择在毕业季面前低头。01“谁说毕业季一定要分手,我就不信邪。”橘子,是我们寝室第一个脱单的姑娘。她和她对象小马哥是在军训时认识的。从大一军训到大三暑假前,两个人都是甜甜蜜蜜的。可是在大四那年,毕业季的分手魔咒,差点让这对恩爱的小情侣变成陌路人。那时,小马哥的保研通知刚下来。橘子的父母也心疼自己的小女儿,花了一笔钱,为橘子在老家找了一份轻闲的工作。橘子的父母知道橘子有男朋友,但他们认为年轻人爱得快忘得也快。小马哥向橘子保证等他研究生毕业后,他会去橘子的城市找她。橘子看着小马哥,冷冷地说了一句,“要么你今天给我一个分手的准信,我保证潇洒走人;要么你就和我一起回老家见父母”。没有丝毫的犹豫,小马哥直接问橘子买几号的票回老家。可是,橘子又突然不干了,成绩排名在学校垫底,大学挂过的课比考过的课还要多的橘子决定考研。这个决定,不仅遭到橘子父母的反对,连小马哥也不看好橘子。我们问橘子,如果她没有考研成功,她和小马哥的缘分会不会到此结束?橘子望着我们,微笑着说到,“如果我没考上,不是我俩没有缘分,而是我还不够爱他。”为了考研,橘子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不到一个月的光景,瘦了十几斤。小马哥每天陪在橘子身边,他翻书做笔记,橘子在图书馆楼顶背笔记。橘子考试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又问橘子:“为一个男孩把自己折腾得不成人样,值得吗?”“如果你真爱一个人,你不会问自己值不值得,你会问自己做得对不对?你觉得自己做得对,那就是爱对了人,这是没有问题的。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对,那就是遇到了错误的对象。你知错就改,这也是没问题的。我啊,很幸运,做对了一件事,爱对了一个人。”那夜,橘子的眼睛闪闪发光。她的话,好像一阵春风灌入我们的耳中。那夜,橘子一脸幸福,连我们也感受到了温馨。在拍毕业照那天,橘子收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班上有同学调侃,这是爱情促成的奇迹。小马哥一本正经的回怼:“什么奇迹,那是我家橘子本来就聪明。”橘子笑得眉眼弯弯,抬手在毕业纪念墙上留下一首打油诗:毕业有魔咒,真爱何须怕。青春最好时,谢君长相伴。02“用毕业季当分手理由的人,那都是不敢接受真爱挑战的人。”柳橙拾光甜品店一直是我们学校附近最受欢迎的店。柳橙二字是取自店主夫妻二人姓氏的谐音。姓刘的男老板是我们的学长,他曾是校学生会的主席,而那位姓程的老板娘,她以前是我们的辅导员。刘学长和程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据说是在一场辩论赛上。程老师是这场辩论赛的评委,她当时给了刘学长一个不太高的分数和评价。年轻气盛的刘学长认为程老师是在故意针对他,他气势汹汹地跑去找程老师理论。可没想到程老师的口才比他还要好,他被辩驳的脸色涨红。从那以后,刘学长变成了程老师的小迷弟,他还给程老师创建了一个校园粉丝群。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正在陪学生拍毕业照的程老师,突然被人求婚。求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学长。直到那时大家才知道,原来,刘学长已经和程老师做了两年的地下情侣。毕业季的到来,让这对地下情侣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危机感。程老师害怕自己会变成刘学长前程的绊脚石,她向刘学长提出分手。刘学长不愿意就此分手,他在认真思考了一晚上之后,决定向程老师求婚。“傻瓜,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一个长不大的轻狂少年。是你让我长大,是你让我意识到,原来爱情才是我人生唯一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伟大事业。”刘学长的真情告白,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动落泪。程老师在答应刘学长的求婚之后,就和刘学长一起离开了校园。他们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甜品店,学生情侣享受七折优惠,还提供免费的情感咨询服务。有人曾问刘学长,怎样看待毕业季分手魔咒的存在?学长的回答是,“通向真爱的路从无坦途。毕业季只是真爱之路上的小挑战,分手魔咒那都是背弃爱情之人口中的幌子。”03“你在毕业季前走了,但你没和我说再见,我们就不算分手。”在大三实习快要结束时,媛媛被确诊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媛媛的男友浩文为了给媛媛筹集医药费,甚至跑去黑市卖血。我们自发为媛媛捐款,浩文却坚持记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捐款数额。他说媛媛是一个最怕欠人情债的人,这笔捐款算是他替媛媛借的,日后一定如数归还。媛媛走的那天,我们都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浩文因为手机静音,错过见媛媛最后一面的机会。那是我们第一次看见浩文哭,他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泪珠一颗接一颗滚下,一个成年人哭得像小孩子一样无助。毕业两年后,浩文开了一间婚纱设计工作室。他不仅如数归还了当年的捐款,还用媛媛的名字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今年的清明节,他发了一条微博:“他们都说毕业季有分手魔咒。可你走的时候,没有和我说再见,你永远都是我的女朋友。媛媛,今年我又给你做了一件新婚纱。”如果爱,请深爱,爱那个人,爱到时光尽头。毕业季与其说是分手季,不如说是校园情侣们的真爱挑战季。船在海上行,有谁能保证日日顺风顺水。真心爱一个人,不是陪他看日出日落,而是陪着他乘风破浪。在有限的生命里,真正的爱总会带给人无穷的力量。愿你所爱之人不负你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