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泉州市多所高校按下返校“复学键”大管家

泉州市多所高校按下返校“复学键”

入校前对行李进行消毒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供图)引导返校学生回宿舍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供图)返校学生接受健康检查 (黎明职业大学 供图)台海网6月1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从5月中旬开始,按照“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原则,泉州市多所高校相继按下“返校复学键”,随着多所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含博、硕士研究生)毕业年级和其他有重要科研任务的学生陆续错峰返校,各大高校通过各种防疫措施为学生们筑牢“安全墙”。确保吃住安全 设立快递驿站“在家宅了这么久,回到学校还是很激动啊。”作为首批返校的学生,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赖振权谈及返校的心情难掩兴奋。自5月13日起,华侨大学毕业年级学生和承担紧迫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已开始分三个批次错峰有序返校,目前该校已有120名研究生返校复学。以“点对点”“人盯人”的方式接送、开设专用入校通道,设置“一检”“二核”“三查”“四通过”的返校复学报到流程,要求返校学生通过测量体温,扫描签到码并出示身份证进行核对,查验健康码后才可进入校园……返校的华大学子表示,“学校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很周到,让我们很安心。”同样是为把好开学复课的“安全关”,5月19日,作为泉州师范学院首批复学返校学生的毕业年级硕士研究生,在报到时也接受了严格的“入校检查”,大家在校门口经过体温检测、核验身份、查验健康码、消毒等多个流程后方可进入校园。为引导学生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该校还组织学生们开展了“复学第一课”的学习。返校后如何保障住宿安全?如何让学生们吃得安全又健康?为减少疫情期间校内人员聚集和接触,让返校学子安心学习和生活,不少高校也开动脑筋想足了办法。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辅导员贾硕介绍,学院为学生送上学院配备的口罩、湿巾、酒精、消毒液等物品。该校工作人员筛查返校学生的信息,做好宿管人员的健康检查,提前对宿舍进行整理清扫,方便学生入住。“前期我们不仅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消杀,也对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的防控工作进行了改进与提升。”据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的党总支书记陈春梅介绍,为迎接即将返校的首批毕业班学生,该校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和辅导员利用休息时间,提前带领工作人员为学生宿舍进行清扫、消毒,让学生们能够在返校后回到干净又安全的环境中休息。为保障返校师生的用餐安全,泉州信息工程学院要求师生返校后到食堂用餐时,需在餐厅门外进行消毒和体温测量,间隔一米排队进入餐厅,同时按照单向通行的方式进出餐厅,避免面对面的接触。6月14日至15日将迎来第三批次返校学生的华侨大学,则在食堂的每张餐桌上都贴有单人用餐、同向就座的提示语。饭菜窗口的工作人员均配备口罩、手套、围裙等全套装备。为减少用餐接触,对人流量进行控制,该校食堂还特别推出了外卖服务。此外,据华侨大学保卫处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该校一直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格限制师生出入,为了让留校、返校学生在校内就能方便收取快递,满足大家日常网购需求,学校亦为学生提供代取派送快递服务,通过建立一个“临时驿站”,由学校安保人员为学生代取并派发快递,让学生足不出校门,也可享受快递服务。开通咨询热线提供心理支持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快地去适应校园生活,也成为许多高校关注的焦点。记者从黎明职业大学了解到,作为该校第二批、第三批返校学生,2020届毕业班学生从6月1日、6月2日开始陆续返校,早在第一批返校学生到来前,该校就提前开通了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通过网络为全校师生提供心理支持与援助,同时还发布了《黎明职业大学疫情防控心理疏导手册》,帮助师生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仅为复学专门制作了一期名为《心声》的心理健康报,同时还推出了心理健康系列“云讲座”,并设计了问卷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目前该校已经完成近7500份的心理测试,并梳理个案进行单独云访谈云疏导。另考虑到受疫情的影响,不少毕业生将遗憾错过毕业典礼,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还提前为即将返校的毕业生准备了一份别出心裁的“毕业礼物”——一个精美的校徽U盘,将校领导的殷殷寄语、师生代表毕业致辞、每个班的毕业照以及精心剪辑的文艺晚会都一一收录。此外,为让返校复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一些高校还加强了校园教学科研氛围的营造,对此,华侨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说,该校建立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联动机制,搭建有效的师生沟通平台,积极挖掘校内外学术资源,筹措线上系列讲座,推动线上班会、学术分享等活动,以朋友间的成长感悟分享推动学生思想成长,为学生们返校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记者 陈士奇)

天气

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公布,两单位被撤销硕士学位授权

4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教育部网站获悉,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关于下达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公布了2014年启动的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根据合格评估结果,撤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鞍山热能研究院的硕士学位授权。41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或“限期整改”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此次共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其中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合格”的2251个,“不合格”的8个,“限期整改”的33个。澎湃新闻注意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北京林业大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上海音乐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被评为不合格;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学、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十余个学科被要求限期整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太原科技大学哲学、工商管理,山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被评为不合格;太原理工大学城乡规划学,厦门大学的音乐与舞蹈学、重庆大学的音乐与舞蹈学等被要求限期整改。在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厦门大学艺术硕士与华侨大学法学硕士被要求限期整改。此外,山东大学世界史、生态学、工程力学等三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被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为“不合格”,其中工程力学科已完成整改。复旦大学口腔临床医学,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三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被自我评估为“不合格”。鞍山热能研究院的化学工艺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应用经济两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未开展自我评估。“限期整改”授权点2020年招生工作结束后暂停招生根据上述通知,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结果为“合格”且未被抽评的学位授权点,以及抽评结果为“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可继续行使学位授权。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的学位授权点,自发文之日起进行为期2年的整改,2020年招生工作结束后暂停招生,整改结束后接受复评。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现已完成整改的,2020年根据有关安排接受复评。其他自我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在发文之日起进行为期2年的整改,2020年招生工作结束后暂停招生,整改结束后接受复评。接受复评的学位授权点,复评结果为“合格”的,恢复招生;复评结果达不到“合格”的,撤销学位授权。抽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以及未开展自我评估的学位授权点,自发文之日起撤销学位授权,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2020年招生工作结束后不得招生,在学研究生按原渠道培养、授予学位。限期整改和撤销授权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其同一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继续行使硕士学位授权并招收硕士研究生。2014年以来1742个授权点被撤销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启动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学位授予单位建立自我评估制度,保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质量,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合格评估每6年进行一轮,分为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和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两个阶段。其中主要阶段是自我评估,为每轮合格评估的前5年;第6年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上述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本轮合格评估总体上达到了促进学位授予单位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打破学位授权点终身制的目标。从评估结果看,一些未达到“合格”的学位授权点,主要反映出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缺乏保障、培养效果不彰、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2014年以来,有关学位授予单位已通过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撤销、主动申请撤销等方式撤销了1742个学位授权点。

废一于室

华侨大学举办2020年福建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12月5日,2020年福建省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该校举办。此次论坛由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华侨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共同承办,首次全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来自国内各高校的1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会,同时有超过300人次参与线上报告和讨论。 围绕“‘新基建’时代土木工程发展的新机遇”这一主题,论坛邀请到福州大学赖志超教授、厦门大学刘中华教授、东南大学邓小鹏教授、福州大学范功端教授,分别作《高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进展》《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梁的非线性随机响应》《工程管理创新与展望》《新型纳米材料构建及除藻机理研究》大会特邀报告。 论坛同时设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管理等4个专题报告分论坛。论坛共收到论文作品81篇,经评审,选出16名研究生代表作分会场报告,现场评选出4名最佳学术报告奖。 据介绍,华侨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以研究生为主体,由研究生自主创办、自主组织、自主参与,旨在增进土建类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迄今已举办14届,是省内土建类院校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论坛首次全程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并设立“分论坛”,让更多研究生参与交流,不用来到现场也能听到专家的精彩报告。论坛期间还举办了Poster展,与会代表不仅能在会场内听取精彩的报告,还可以通过观摩Poster展与报告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通讯员:华侨大学唐琳瑶)

仙流

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模式 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麦道国际学者学院为例

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模式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麦道国际学者学院为例金雷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推行国际化战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人才,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普遍给予重视的战略举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以下简称华大)麦道国际学者学院( McDonnell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cademy)以其独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通过创建一个新型的学院,开创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为国内高校提供了值得学习、借鉴的案例。创新体制机制,为人才培养营造更加开放的环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麦道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并不是独立于华大研究生院及各院系而另起炉灶。麦道学者必须先申请各个专业院系,然后再经过麦道学院的择优录取。各院系在招生选拔中较为注重学者的学术成就,同时要符合华大研究生录取的统一标准和专业导师的认可。麦道学者同其他研究生一样,要完成所有的专业课程和论文写作,这些工作都是在专业院系和导师指导下进行的。比较院系的录取条件,麦道学院执行了更加苛刻的学术和综合素质标准。麦道学院指导委员会还会咨询申请者的专业院系,就学者在所有申请者中的各项表现进行评估。学术表现突出、多次发表过相关领域论文、同时获得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是录取者的普遍特点。除学术表现外,麦道学院的录取还较为注重对申请者在领导力、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考察。麦道学院秉承兼容并包的思想,搭建独特的跨学科平台。麦道学院研究生与一般研究生最大的不同是其在多学科以及领导力培养方面所受到的熏陶和培养。麦道学院为学生搭建了独特的跨学科平台,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专业学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多元化的团体,为学生营造了跨学科学习研究的氛围和交流渠道。麦道学院接受华大研究生院、布朗社工学院、奥林商学院、山姆福克斯设计艺术学院、工学与应用科学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学生的申请,涵盖了华大所有专业方向。正是这种不拘泥于专业方向进行录取的办法,使得麦道学院吸引了各类复合型人才,在思想及交流上进行碰撞和融合,激发了麦道学者的扩散性思维。例如,在一次关于时事政策的交流会上,一位来自电子工程系的麦道学者就将政治社会比作物理模型,将政策比作算法进行解读与阐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法,让人焕然一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应着眼新时代的新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勇于突破思维定式,探索通过体制和系统的创新,深化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形成内部行政和学术治理体系联合联动,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协作,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能够贯通中西、汇通文理、融通古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培养营造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聚焦全球挑战,将培养杰出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华大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培养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和未来各领域领导者作为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华大每两年举办的“麦道论坛”是该校引领世界高水平合作高校共同探讨应对全球挑战的高端学术平台,关注农业、食品、水资源、能源、环境、公共健康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注重交叉学科的科研合作和联合教学。华大以麦道论坛为平台,促进优势互补,以强强合作共同攻克瓶颈问题,建立了全球能源与环境联盟,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多个学术合作联盟,为培养可堪改造人类社会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麦道学院作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在用才方面一直秉持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富有经验的学校院长、教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甘为人梯,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将自身突出的能力激发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在各类教育、政治、文化场合,麦道学院也会组织学生直接与行业领导人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并尊重不同观点,从不同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部分麦道学者同时兼任“企业合作伙伴”(corporate fellow),联系学界的最新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生产。这些企业包括全球、全美和圣路易斯当地的大公司,例如波音、斐乐、康宁等。麦道学者获得直接与企业管理层沟通交流的机会,了解行业最前沿的发展与动向,担任企业与学校沟通的大使。当前,伴随着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要站位高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人才培养规律,主动出击、积极而为、勇于担当,建立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和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平台,把承担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作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发挥教师作用,为教育事业添加强劲而不竭的动力在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的进程中,华大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多元化构成在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中的重要作用,在联合科研、合作办学、师生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鼓励学校教师积极拓展同有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作为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内科学研究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文化传承的维度,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麦道导师”(Ambassador)制度是华大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领域的亮点。麦道导师队伍是校长在华大教授中精挑细选的学术和管理领域的杰出团队,其中包括在华大任教的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各学院院长、系主任、讲席教授和长江学者等。目前,华大校长共任命了35名麦道导师,每一位麦道导师对应一所国外合作院校(共计35所)。华大根据麦道导师的学术、文化和工作背景,为麦道学者指定一位麦道导师。例如,被华大录取的清华大学麦道学者的导师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生,现为华大教授,任华大工程学院副院长;负责北京大学麦道学者的导师是美国科学院副主席、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华大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巴巴拉·沙尔( Barbara Schaal)教授,她曾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华大麦道导师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与合作院校的全方位合作。麦道导师作为学校对外合作的“特使”,负责加强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全方位合作。大学每年给每位麦道导师提供15,000美元的经费,用于麦道导师赴国外合作院校发展关系或者从事研究工作,提升华大的国际形象。二是在学术和个人成长方面给予麦道学者人文关怀。每年麦道导师会带领麦道学者回母校走访。例如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的麦道学者,每年暑假期间就会在麦道导师的带领下返回母校进行学术与思想文化交流。同时,麦道导师还会利用自身影响力,为麦道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前沿学科研究,以及与行业成功人士交往的机会,为麦道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奠定基础。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健全教师参与国际化进程的体制机制,鼓励教师结合高校办学特点和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瞄准学术前沿与国外同行开展机制化、常态化合作,发挥教师在国际化战略中的推动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不断创新外国专家引进、使用机制,打造能够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交流平台,为中国的教育开放事业注入不竭动力。(注:本文得到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马克·怀顿校长,詹姆斯·沃茨副校长,郭申阳副校长助理,工程学院副院长、麦道导师居涛教授,麦道学者林一琪的大力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教育组)

水仙

华侨大学与云知声合作共建“智慧华文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吴江辉)9月2日,华侨大学60周年校庆倒计时60天之际,华侨大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独角兽企业——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人工智能+华文教育、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共同成立“智慧华文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各级各类项目申报,并建设智慧华文教育平台等,为海内外提供华文教育云服务。 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毅恭,厦门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侨办主任何秀珍,集美区区长胡旭彬,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家恩,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校长吴剑平等出席签约仪式,并共同为“智慧华文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揭牌。 华侨大学副校长王丽霞、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总部总经理陆阳分别代表双方签字。 据介绍,“智慧华文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建设智慧华文教育平台,融合AI、3D、VR、AR等新技术,打造寓教于乐的全球华文教学服务平台;借助新媒体,建立全球内容分享传播平台;建设人工智能+华文教育线下研学基地;努力打造为服务全球华文教育的产业创新基地等。 张毅恭代表厦门市委、市政府对华侨大学和云知声的“强强联合”表示祝贺。他指出,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高校,在统战工作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云知声则是厦门重点引进的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实力雄厚,潜力巨大。相信在双方的携手努力下,一定能打造出统战工作领域具有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的品牌成果。他表示,厦门市委、市政府将全力以赴支持双方的合作与发展。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华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徐西鹏表示,华侨大学将依托云知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探索华文教育新路径,改变华文教育传统教材和教学方式,为学校的华文教育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助力学校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梁家恩表示,云知声将继续依托厦门人工智能发展的产业集聚、创新资源、侨务资源等多元优势,以“智慧华文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为平台,与华侨大学展开深度合作,全力推动AI技术创新和产业成果转化,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力作,助力统战工作和厦门实体经济发展。 华侨大学并在云知声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当天,吴剑平代表学校为云知声公司颁授“华侨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牌匾。 签约仪式上,还展示了双方前期的相关合作成果:中文口语测评软件和面向全球华裔青少年的中文教育助教机器人——“华仔”机器人。 华侨大学副校长曾路主持当天的签约仪式。 华侨大学自创办以来,就肩负着“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教育部批准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学校始终积极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及其研究工作,设立华文教育研究院,制定华文教育发展规划,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华文教育等相关专业,创办了“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等一系列华文教育品牌项目。在华文教育领域成果丰硕,积累了丰富的华文教育经验,形成了完善的华文教育体系。

太易

华侨大学2020年(全日制)考研各专业报录信息汇总

考研报考录取比是衡量考研报考难度非常重要的指标,华侨大学近日公布了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情况汇总,下面一起来看下详细内容。华侨大学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统计华侨大学2020考研统考报考人数4058人统考上国家线人数1220人,总录取人数1524,校外调剂录取人数819。文章数据来源:华侨大学研究生院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侨大学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统计”相关内容,希望对有意报考华侨大学的考研人有所帮助。#2021考研#

败酱

快讯:华侨大学2020考研调剂需求预估情况出炉!

日前,华侨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调剂需求预估情况,具体如下,仅供广大考生参考:华侨大学2020年全日制硕士调剂需求预估华侨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硕士调剂需求预估调剂基本要求1. 符合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 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A类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 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一般应在同一个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里进行,原则上不得跨门类调剂。4. 考生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当相同,且仅能从高到低调剂。5. 第一志愿报考MTA、MEM等管理类联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管理类联考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6.“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原则上只接受调剂到非全日制招生专业的考生申请,所有全日制招生专业一般不接收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调剂。来源: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编辑:刘诗吟 责任编辑:蔡君韬 监制:温雅彬其他相关信息请参见华侨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满天飞

华侨大学研究生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未来网高校频道12月13日讯(记者 耿玥 通讯员 林钊宇)12月8日至9日,“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华侨大学研究生团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成绩位居福建省高校第一位,创历史最佳。其中,一等奖团队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崔紫薇、陈德蕾和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胡昊组成。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竞赛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是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大平台。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海纳百川·数见未来”,共有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474所高校和美国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4所国外院校在内的12211支研究生队伍36633名研究生报名参赛,共评选出获奖队伍4358支,其中184支队伍获全国一等奖,获奖比例为1.5%。

东北部

华侨大学研究生院全面推进研究生返校复学工作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26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孙小语)日前,华侨大学来自湖北省、吉林市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30名研究生均顺利返校。至此,该校已有120名研究生返回华园。 根据学校《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工作的通知》,为切实做好研究生返校复学工作,研究生院在研究生返校前、返校中、返校后等各环节做了精心周密的安排与布置,全方位做好研究生返校复学工作。 返校前:精心筹划 充分准备研究生院通过“今日校园辅导猫”健康打卡记录、“八闽健康码”或所在地健康码、个人旅居轨迹查询结果等凭证核实确认返校研究生名单,提前摸排确定每位学生返校的交通工具和返校时间。针对来自湖北省、吉林市等重点地区的研究生返校接送工作,根据属地防控要求,研究生院积极与校办、保卫处、后勤处、校医院等多个单位协调沟通,制定返校接送工作方案,确定工作流程,细化分工,将各环节工作落到实处。院内成立学生返校党员服务专班,轮班值守,确保服务不断线。5月19日下午,研究生院在两校区召开研究生返校接站工作培训会议,校医院负责人和研究生院负责人分别就接站工作卫生防护注意事项和返校研究生接送流程向与会人员做了详细的说明。另外,研究生院提前准备好医用口罩、消毒液、一次性手套、接站牌等,为研究生返校接送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返校中:细心周到 体贴温暖5月20日,研究生院各位党员按照工作分工,分别前往泉厦的机场、动车站及厦门启泰中心、嘉庚体育馆接送重点地区返校研究生。接到学生后,学校安排防护专车将学生送到学校。学生抵达校门后,经过体温测量、身份核验、入校码签到、健康码查验、核酸检测报告核实等环节后进入校园。到达临时隔离点后(专家招待所/学术交流中心),经过行李消杀、体温检测、健康状况问询、承诺书签字等环节,入住临时隔离点。从20日上午到21日凌晨,30名研究生全部平安返校。 学校细致周到的安排让学生倍感体贴与温暖。材料学院2018级博士生巴聃表示:“我们华大的老师真的都很用心、负责,做的准备工作很足,细节好到位,看到他们的工作让我觉得很暖心。”土木学院2018级硕士生陈雪琦说:“学校老师们一路上对我十分关心,晚上十点多到达学校门口,外面下着雨,老师们还一直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们抵达,亲切地关心我和了解情况,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对湖北同学的关怀。”旅游学院2017级博士生杨钦钦说:“谢谢此次返校工作所有背后忙碌的老师们,谢谢老师们一路的关怀、一路的护送,我有一种无论多晚都有家长在等我回家的感觉,感恩老师,感恩母校。” 返校后:多方联动 春风化雨为进一步加强返校复学后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营造安全、平稳、有序的校园教学科研氛围,研究生院于5月22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返校复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学校将继续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状态和实际困难,形成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联动机制,搭建有效的师生沟通平台;积极挖掘校内外学术资源,筹措线上系列讲座,推动线上班会、学术分享等活动,以朋辈间的成长感悟分享推动学生思想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针对返校复学后导师的指导工作,研究生院要求导师要切实履行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始终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认真贯彻疫情防控任务要求,积极做好研究生学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见湿灰焉

华侨大学研究生获第12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一等奖

未来网高校频道12月1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陈嘉林)12月8日,第12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在玉溪落幕。华侨大学参赛团队“Whirlwind tool”的作品“基于微观尺度下数值仿真技术的刀片的优化设计”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本届比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赛区、台港澳赛区、海外赛区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700个团队约2000名入围选手参加角逐。各参赛项目团队代表通过路演和答辩等环节,充分展现项目特色,进行脑力较量,碰撞思想火花。代表该校参赛的“Whirlwind tool”团队(团队成员: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程研究院研究生郭必成、郭子宇、纪开勋、林佳明、廖通凯,指导老师:姜峰),一路过关斩将,在福建省3D大赛荣获特等奖并进军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据悉,全国3D大赛是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赛事,以“三维数字化”与“创新设计”为特色,突出体现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具体实践。 第12届全国3D大赛年度总决赛由中国图学学会等单位主办、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联合协办。历经12年发展,大赛已被国家教育部并入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体系,成为全国影响最深远的科技赛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