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省农用微生物菌种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保定揭牌解其天鼗

省农用微生物菌种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保定揭牌

11月8日,河北省(保定)农用微生物菌种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重点以研发土壤修复功效和畜禽粪便腐熟微生物菌种的菌株选育组配、农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工艺和代谢产物的定性、关键技术为方向,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打造农用微生物菌种产业优势的科研人才团队和高效研发平台,以微生物菌种和相关产品研发为核心业务,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来源:保定市科技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发乎天光

院党组书记刘春成到微生物研究所调研

3月5日,院党组书记刘春成到微生物研究所调研,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所领导班子汇报。刘春成对微生物所近年来的发展及党建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要求,一要加强学科建设,围绕科学院的重点学科方向,加强与生物所合作,充分利用生物所优势资源促进学科建设。二要在科技体制机制建设上敢于走向前,立足体制机制改革现状,充分利用改革利好政策,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三要立足河北省区域发展做工作,找准研究所定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团结协作,融入整个区域谋发展。四要加强党建,结合所史开展党史教育,多听取离退休职工建议,提高认识,承认历史成绩,鼓励创新,抓住重大战略机遇。院办公室主任、产业开发处处长周英森和生物所所长宋水山陪同调研。(微生物所供稿)【来源:河北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忠烈图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现古菌新目

近日,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从河流沉积物中发现了一个古菌新目,并为新目命名“广微原体目”(Ca. Gimiplasmatales)。该类古菌的首个物种“浩然广微原体”( Ca. Gimiplasma haoranii)是从佛山市容桂镇的河流沉积物中富集培养而得,其命名是为了纪念我国环境微生物学科奠基人之一简浩然先生。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是广古菌超门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生态学功能的一个纲。由于有限的纯培养物和基因组数据,很多未鉴定的热原体纲分支的代谢潜能和进化关系仍然未知。在这项研究中,微生物研究所许玫英研究员的科研团队从广东省佛山市容桂镇的一条黑臭河流沉积物的宏基因组中构建出了4个中高质量的热原体纲古菌基因组,隶属于先前一个未鉴定的分支UBA10834。随后该团队联合深圳大学李猛研究团队对这一分支的系统分类学及其代谢潜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广微原体目具有混合营养生活方式的潜能:即同化甲醛和乙酸的异养生活方式、以及H4F-Wood-Ljungdahl(H4F WL)途径固定CO2的自养生活方式。此外,该新目还具有从头合成类异戊二烯和核苷酸的潜力,以及硫还原、氢代谢和砷还原等等相关的基因和通路。比较基因组学和CODH/ACS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广微原体目和马赛甲烷杆菌目的细菌型H4F-WL碳固定功能基因可能是来自于厚壁菌门的横向基因转移。这项研究扩展了研究人员对热原体纲的系统发育学及其代谢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热原体纲内不同目之间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以“Meta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metabolism and evolution of a new Thermoplasmata order (Candidatus Gimiplasmatales)”为题发表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胡文哲、深圳大学潘杰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微生物研究所许玫英研究员和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李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和深圳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1462-2920.15349(省科学院微生物所 胡文哲/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购物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层次人才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成立于1958年12月3日,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室,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雄厚基础、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的国立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技术研发机构。位于中国科学院奥运村园区,与国家5A级森林毗邻。研究所坚持“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的战略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面向经济主战场,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微生物资源、微生物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设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生理与代谢工程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五个重点实验室,另设有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同时有依托微生物所建设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生物技术卓越中心、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新发突发传染病研究与交流卓越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微生物所拥有亚洲最大的馆藏54万余号标本的菌物标本馆、国内最大的保藏量7万余株菌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数据资源总量超过3PB的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是我国微生物资源与数据的核心支撑力量。研究所建有高等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SPF动物房、植物温室等技术支撑平台,拥有一个藏书(刊)5万余册的专业性图书馆。目前挂靠微生物所的学术组织有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3个国家级学会。 微生物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生物学、基础医学和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包括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七个二级学科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设有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同时设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一级学科下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五个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586人(其中硕士生251人、博士生335人)、在站博士后98人。在2020年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中,研究所生物学流动站获评优秀。 根据研究所学科发展需求、研究领域与方向的布局,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微生物学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研究方向与领域包括且不限于:病原微生物学、病毒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细胞生物学、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免疫学、基因组编辑、微生物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技术、微生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真菌生物学、微生物药物、农作物虫媒病、蛋白质工程技术等。申请者应在上述领域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与学术水平,曾经做出过具有高显示度的研究成绩,具备带领优秀团队申请承担重要科研项目和组织开展创新研究工作的能力。申请者须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研究所以及所属国家或院重点实验室将为入选者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环境、平台、启动经费和薪酬福利待遇等,并负责招募组建科研团队,协助入选者申请国家或中科院等各类人才计划。应聘材料要求:应聘申请表(详见附件,附件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个人简历、5篇代表性论文全文、未来工作计划以及国内外至少三封同行专家推荐信(推荐信请专家直接发送至hrservice@im.ac.cn )。  联系部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人事处联 系 人:周老师,刘老师联系电话:86-10-64807392,86-10-64807477电子邮箱:hrservice@im.ac.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100101 官方网站:http://www.im.cas.cn

春秋后伦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利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发现高活性抗骨质疏松活性天然产物

药物研发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已经崭露头角,尤其是在药物发现阶段的全新分子库生成、活性及ADMET性质预测以及药物合成路线预测等方面,深度学习技术相比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体现出明显优势。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被业界寄予厚望以降低药物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进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谢黎炜研究员团队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徐峻教授团队联合,在药物化学权威杂志《欧洲药物化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了标题为《深度学习能够发现高效抗骨质疏松天然产品》(Deep learning enables discovery of highly potent anti-osteoporosis natural procts)的文章,报道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从天然产物库中虚拟筛选发现全新的高活性抗骨质疏松活性化合物,虚拟筛选发现的5个天然产物结构新颖,其中体外活性最好的2个化合物分别为32nM和68nM;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具有重要的潜在开发和转化价值。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危害巨大,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作为老龄化社会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长期的治疗与护理也带来巨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目前临床上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雌激素受体调节剂、RANKL 抑制剂等;促骨形成的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这些药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但存在各种副作用,如双膦酸盐类药物会引起下颌骨坏死,雷洛昔芬会引起静脉栓塞。因此,我们亟需研究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基于深度学习的虚拟筛选及实验验证深度学习的优势在于非监督式学习特征,已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在化学领域,化学任务的机器学习方法依然依赖于复杂的特征工程。2017年谷歌提出了消息传递网络(Message Passing Neural Network,MPNN),首次证明MPNN可以直接从分子图中学习到分子的特征并应用于各种分子性质的预测。本文从文献和数据库中收集基于细胞水平测试的抗破骨细胞活性的表型数据集,使用注意力机制的消息传递神经网络(SA-MPNN)模型在logP数据集(21364个分子)上进行预训练,然后利用抗破骨细胞活性的表型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得到最终模型(P-SAMPNN),同时作为对比,构建了基于ECFP分子指纹的随机森林(RF)和全连接神经网络(DNN)模型,基于SMILES的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SA-BiLSTM)模型。结果显示,P-SAMPNN模型具有明显优势,模型AUC值为0.92。随后利用该模型对specs天然产物数据库进行预测,选择打分较高的化合物,通过结构分析以及肉眼筛选,从中选择10个天然产物购买并通过体外破骨细胞分化实验测试,发现5个活性天然产物,其中2个纳摩级,3个微摩尔级,其中活性好的2个化合物为异喹啉类生物碱,体外活性均优于目前经典的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通过结构相似性分析发现,5个活性天然产物与已报道的化合物相似度低,均为全新骨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后续开发价值。 图1. 基于深度学习的抗破骨细胞活性抑制剂的虚拟筛选流程 图2. 不同模型表现以及基于P-SAMPNN筛选到的5个活性天然产物。 活性天然产物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及其成药性预测基于深度学习虚拟筛选发现的2个nM级活性化合物为异喹啉类生物碱,初步机制研究发现,这两个化合物均可以计量性显著降低破骨细胞成熟分化中关键基因Ctsk,Nfatc1,Tracp以及Rank的表达,进一步确证了细胞水平的筛选数据,同时将上述基因比对到KEGG中破骨细胞成熟分化通路图中,可以推测这类活性化合物应该是作用于通路上游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这2个化合物抗破骨细胞分化的特异性以及成药性,我们对化合物进行了PAINS(pan-assay interference compounds)检测和ADMET性质预测,结果显示,这5个活性天然产物均不是PAINS分子,不含有任何PAINS片段,同时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具有很好的后续开发价值,体内动物活性验证以及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正在进行中。 图3. 活性好的2个天然产物显著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分化中关键基因的表达。 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红博士、中山大学药学院博士生黄丹娥和郑双佳是文章并列第一作者,本研究的通讯作者是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谢黎炜研究员、中山大学的徐峻教授和顾琼副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院发展专项资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jmech.2020.112982 (省科学院微生物所 谢黎玮/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三浦

微生物研究所收到科技部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感谢信

近日,微生物研究所收到科技部办公厅发来的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感谢信。信中提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技部会同12个部门组建攻关组和专家组,成立工作专班,动员全国科技系统开展抗疫攻坚。第一时间分离出病毒毒株,向全球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疫苗研发5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迅速推进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上市。多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进入诊疗方案。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分享最新成果,提供中国方案”。向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在参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项目中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努力致以衷心的感谢”。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微生物研究所发挥综合性学科创新优势,迅速成立抗击新冠病毒科研攻关团队,奋力科技攻关。高福、严景华、施一、刘文军、马俊才、毕玉海、刘双江、王奇慧、戴连攀、王军等一批科研人员带领团队坚守抗疫第一线,在新冠重组蛋白疫苗、中和抗体、病原鉴定与溯源、检测技术研发、病毒信息库建设、关键环境监测、国际抗疫科技合作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产出了一批应用于新冠疫情一线防控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关键科技保障。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ABSL-3)、实验动物平台和所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技术团队紧急行动,加班加点,认真工作,为病毒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支撑。此次疫情防控科技攻关过程中,微生物所全体职工、学生,尤其是科技攻关团队人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无私奉献,体现了微生物所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与担当,并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科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等荣誉。抗疫科技攻关成果先后入选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和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微生物研究所将按照“四个面向”和“两加快一努力”要求,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潜心攻关,勇攀高峰。

君有忧色

我市两企业走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展技术对接和科技交流活动

为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呼市科技局持续加强与中科院技术合作需求对接工作,2月16日,内蒙古斯隆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蒙古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走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展技术对接和科技交流活动。12月23日,呼市科技局特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钟瑾研究员赴内蒙古斯隆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实地对接。内蒙古斯隆生物技术公司是一家混合发酵专业化饲料生产企业,在与中科院微生物所专家座谈和现场考察两轮技术对接交流后,双方就引进新型微生物菌株和微生物菌剂配方来提高微生物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达成了合作意向。下一步双方将就工艺改进,菌株、菌液的引进,微生物菌剂新配方的开发,微生物饲料适口性的改善等方面深入探讨、开展进一步合作。内蒙古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调味品企业,现已成为自治区调味品行业龙头企业。市科技局得知企业在蘸料防腐保质方面和辣白菜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积极对接中科院微生物所为企业精准匹配到了技术资源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近两年来,依托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精准化服务平台,呼市科技局多次为企业对接中科院资源,解决技术难题,达成了多项合作,促进了中科院先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提升了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王秀云)【来源: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姐妹俩

2020年河北省首届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决选在保定举办

来自河北省科学技术馆团队的展演 来自衡水学院团队的展演 来自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团队的展演 评委为获得一等奖的团队颁奖 10月16-17日,由我院及省科技厅联合主办,院微生物研究所承办的2020年河北省首届科学实验展演汇演决选在保定星光国际酒店会场举行。此次活动以“科技助冀,科普惠冀”为主题,旨在动员全省科技爱好者用生动形象、简单易学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从初选中遴选出的32支代表队进入决选,用生动、形象的展演方式为现场及线上观众揭示科学的奥秘。初选及决选流程同步线上直播,据统计,此次活动直播共有超过16万次的点击率。来自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沧州师范学院、邯郸学院、河北农业大学、衡水学院、唐山学院、保定学院等单位的队伍,纷纷进行了展演。最终来自河北省科学技术馆的作品《一起找重心》、衡水学院的作品《表面张力》,及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的作品《消毒剂,想说爱你并不容易》获得本次活动的一等奖。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我省科普团队的建设,带动了公众参与科学普及的热情,更有助于我省科普团队在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中再创佳绩!(院微生物研究所、院科技处供稿)【来源:河北省科学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李颙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暨推免生、直博生报名通知

为增进大学生对生命科学前沿的了解,拓宽科学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开启创新思维,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为大学生提供置身中国科学院高水平生命科学研究的机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20年举办“戴芳澜”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及推免生、直博生双选会。一、招收对象和招生规模面向全国各高校生命科学领域品学兼优的,按照学生目前的平均绩点及专业排名预计能够在2020年9月取得所在院系推免指标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我所录取的夏令营营员必须参加推免生及直博生面试。二、时间安排拟定于7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三、夏令营及推免生、直博生招生方向及导师信息四、活动内容本次夏令营活动拟包括特邀报告、专题讲座、特色参观以及其他学术文化交流等。受疫情影响,具体形式待定。五、报名与录取1.夏令营自即日起至2020年7月3日接收报名。邮件报名及网上报名均需要在7月3日之前完成,逾期不予处理。2.报名流程(以下三步骤缺一不可)(1)发送邮件报名(必须发给以下两个邮箱才算报名成功)在7月3日之前将本通知附件1“申请表”和附件2“汇总表”填写完毕,发送至我所招生邮箱enroll@im.ac.cn,邮件主题和申请表、汇总表名称均为“2020夏令营 - 申报导师姓名 - 本科学校 - 本人姓名”;同时,将申请表和汇总表务必同时发送到所申请的导师1和导师2的邮箱中。请注意:发送邮件所需要的“申请表”必须是本通知附件1的word申请表,“汇总表”必须是本通知附件2的excel汇总表;发送的“申请表”必须是word版本,“汇总表”必须是excel格式,不接受其他文件格式。(2)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zxsq.ucas.ac.cn/(此网址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夏令营网上申报系统)请务必按照上述网址要求进行注册、网上报名并确保提交,再次说明,7月3日报名截止。再次说明,发邮件和网上报名二者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视为报名无效!一旦营员报名材料有作弊行为,将取消拟录取资格!3. 录取(1)由于我所夏令营是按照导师报名及录取,每位老师的录取名额各不相同。研究所将根据学生申请情况,对接收导师进行调整。(2)录取结果以网上公布及短信通知两种方式并行(预计7月10日左右公布)。请注意提供有效的手机号码。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010-64806191、010-64807592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100101 报名邮箱:enroll@im.ac.cn网址:www.im.cas.cn附件1和附件2下载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IWshn295WRezmKQkZKpdg

长安街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新型疫苗与抗体工程研究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9月29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云发布活动在京举行。活动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唱响新时代颂歌”为主题,发布了800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和200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并为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奖。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宣读表彰决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刘德伟,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出席并颁奖。全国妇联专兼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出席活动。中宣部宣教局、人社部国家表彰奖励办负责同志参加颁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新型疫苗与抗体工程研究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新型疫苗与抗体工程研究组是微生物所严景华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团队中女性科学家、研究生占比接近70%,承担了国家“2019-nCoV重组蛋白疫苗研究”和“新型冠状病毒全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研发”两个重要项目。在时间紧,任务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与时间赛跑。个别科研人员过度劳累,耳朵失聪,但是不下火线。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为国家挣得了荣誉。该团队研制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许可,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ll》,申报1项国际专利。重组蛋白疫苗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等优势,目前该疫苗II期临床试验接近尾声,正在准备III临床试验,该疫苗对控制全球疫情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治疗性抗体已分别获得中国和美国药监部门临床试验许可,成为全球首个在中、美同步开展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该团队申报4项专利,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单克隆中和抗体是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药物,预期该抗体将改变新冠肺炎无特异性预防及治疗药物的现状,为遏制新冠疫情提供中国解决方案。祝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新型疫苗与抗体工程研究组!2019年热文TOP101. 逆转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发文了:2型糖尿病是简单的疾病,减肥或逆转病情!2. 刚刚,Science发布2019十大科学突破!3. Science重磅!西兰花“唤醒”抗肿瘤基因4. 读者泪目!《柳叶刀》全中文发表中国医学博士「家书」:给父亲的一封信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6. 喝酒,尤其还脸红的人,或面临更高的痴呆风险7. Nature重磅!第一个完全合成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物诞生了8. 这不是一颗大榛子!Science发表新型口服胰岛素,或将取代传统注射9. Science为防秃顶支招:先从不脱发开始...10. 改变精子速度,可以影响后代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