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近9成担心就业前景 半数要考研王符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近9成担心就业前景 半数要考研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图为大学生是否担心就业前景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薪资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图为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称心做法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李华锡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中国青年网【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不辩牛马

在安徽,只考上了二本有前途吗?过来人:有3条路可走

高考只考上了二本有前途吗?有人前程似锦,有人毕业就是失业……事在人为。昨天晚上,一位朋友打电话来告诉我他家小孩被安徽省内一家二本院校录取了,感谢我之前指导他填志愿。家长说:我儿子刚达二本线,能填到这样的学校我们很满意了。只是,现在上个二本真的有用吗?是啊,我也是在指导学生填志愿的过程中才真正认识到现在的二本院校实在是太普通、太普通了……我们本小区有个女孩子今年高考超二本线30分想上师范类院校。在没看《报考指南》前我心想:“想读师范的话,咱们省内像阜阳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皖西学院等都是很不错的二本师范类院校啊……”可是等我翻开《报考指南》一看,傻眼了……这些曾经的老牌二本院校都已经是一本了,甚至连名字都变了……说实话,在我的脑海里安徽省内师范类一本大学只有安徽师范大学,可是事实告诉我,我们耳熟能详的几所大学都升一本了……因而,现在的二本类大学真的是很二本了,难怪家长担心孩子读完二本出来找不到工作呢?虽然是普通大学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读的,到大学里花点功夫以后说不定可以有不错的发展。我身边也有不少二本院校毕业却混得挺不错的例子。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这么几条路子可走。在安徽,只考上了二本有前途吗?过来人:有3条路可走!1、选择技术类专业,学好技术好就业。高考后分数高的考生,咱们选名校;分数低的考生,咱们选专业。二本类院校的学生如果不介意的话就选择技术类专业吧,在学校把技术学好出来找个专业相符的工作,再操练几年说不定就是大师傅了。我姨妈家儿子就属于这种情况,前几年他在合肥读了一大专(那个学校现在是二本了)学的是汽修专业,毕业后留在合肥打工,现在不到30岁,已经是厂子里数得着的汽修师傅了,工资挺高的。2、像高中时一样拼,考研考个好学校。学技术好就业,但我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在二本院校又不想学技术类专业的话,那么我们最好能考研。如果说高中时未能全力以赴考个好大学的话,现在就要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考研考个好学校了。大学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因为考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因为普通二本院校里学习氛围不是那么浓。因而,考研既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更是对学生毅力的考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即使在普通二本院校只要你敢想敢拼,考研还是很有希望的。事在人为嘛!3、学历只是敲门砖,能力强走出学校就创业。除了学技术和考研外,其实还有第三条很好的出路,只是这条路不是仅仅凭着好学敢拼就能走通的。我在高中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真的遇见过挺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特别会来事的学生。我2015届教的一个学生当时考上的是巢湖一个大专院校,读到大二时他们学校升了本。他去年刚刚毕业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发展的不错。那孩子就是头脑灵活,刚上大学就获得了不少机会认识了不少人。说实话,以我的智商我是搞不懂他怎么做到的。走这条路,看来需要一点天赋,有这方面能力的大学生可以借鉴。高考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拿到大学学历这块敲门砖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没有学历会错失很多机会。学历拿到手,如何发展就要看个人了。因而,即使上的只是普通二本将来也是可以有不错的发展前景的,不过前提是要努力。如果在大学荒废四年,那么基本上毕业就等于失业了。我是七公子说教育,关于教育您有什么感慨和想法?欢迎探讨。

曼荼罗

安徽这所大学要改名?规模不大却很美,一个静心读书的地方

安徽的高等教育资源基本集中在省会城市合肥,但这个省有一所知名大学却在第二大城市芜湖,这就是安徽师范大学。其实在芜湖,还有一所大学也是挺出名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你听说过吗?有些考生和家长以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其实这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安徽师范大学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这所大学的的前身是1949年创立的芜湖市立师范学校,后来几易其名,直到1979年改建为芜湖师范专科学校。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撤销,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取消学校建制,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这所大学校园规模不大,十几分钟就能逛完,建筑也很破旧,毕竟它前身是芜湖师专,校舍建得比较早。不过还有赭山校区和花津校区,因为是附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所以校区其实是共用的,其他两个校区条件要好些,赭山校区因为在芜湖中山步行街附近,购物,出行都很方便,环境氛围比皖江要好一些。这里远离市中心,处在城市远郊,学习是个好地方,很多同学到大学后都开始准备复习考研。最近,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独立学院设置有关政策,这所大学拟将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前段时间网上传闻芜湖下属的繁昌县,还有安徽宣城市和铜陵市都在积极争取这所高校迁入,但皖江学院及其前身未曾离开江城芜湖半步,为芜湖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根据安徽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这所大学正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研制转设工作方案。目前,该校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过渡校区由芜湖市人民政府与安徽师范大学共同研究商定。学校命名及其他转设申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由此看来,皖江学院未来还是在芜湖。未来皖江学院会有建设一所新校园,具体地点在芜湖江北大龙湾,也就是芜湖北站的东边,通江大道的南边,滩个赵的西边,商合杭高铁线的北边。雍南社区的中埂张自然村已经进入征地拆迁的前期准备工作了。从网上曝光的校园规划看,校园占地2000亩,总投资50亿元。规划建设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食堂、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四个研究院、产教融合园、产业孵化基地等,规划在校学生20000名。皖江学院未来会改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放眼安徽,芜湖作为第二大城市,居住环境宜人,是莘莘学子用心读书的宜学之地。

画中人

考研第一年没考上211,第二年是不是就要改报“非211”?

距离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考研生们也很快就能得到“解脱”了。在这最后的十天时间里,与全力复习相比,调整心态更为重要。毕竟到了这个时候,该复习的知识点也应该早就巩固透了。虽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还是比报考人数的增长幅度要小很多。考研生们普遍觉得考研压力越来越大。所以现在考生变得更加现实,他们中有很多人不再死盯着某大学,也不再抵触调剂。有考研生直言:“能走就走,绝不留言,否则来年再考,还不一定走得掉”。当然,依然有一些考研生抱着“非某某大学不考”的想法。比如今年第二年参加考研的韩同学,她去年和今年报考的都是同一所211高校。在报名参加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时,韩同学纠结了很长时间,她知道今年的研究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肯定会比去年大;她也清楚今年考取211高校的难度要比去年高,可她始终对去年报考的那所211高校情有独钟。而韩同学的父亲则坚定地希望她降低报考标准,她父亲认为“只要能考上研究生就行,没有必要非得限定哪个高校”。两人为此沟通了很长时间,有一次,她与父亲又聊起这个话题,她父亲说得很直接“考研第一年没考上211,第二年就该降低标准”,这句话刺激到了韩同学,她很强硬地回怼父亲“你是瞧不起我?”大概就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刺激到她,让她坚定了报考211高校的决心,她觉得自己一定要考上211大学,不让父亲“瞧不起”。韩同学的遭遇并非个例,相当一部分考研生面临着类似的困惑:如果第一年没有考上211大学,第二年是仍然坚定地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名校,还是屈从现实,降低报考标准,改为报考“非211”?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分个体而言。有些考研生备考准备得很充分,之所以第一年没有考取211大学,是因为答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或当时考试不在状态,他们的考研成绩离复试分数线距离很小,或是过了复试线,在复试阶段被淘汰。若是这种情况,第二年可以尝试下继续报考心目中的名校。但有些考研生第一年考研的初试成绩与211大学的复试线有较大差距,第二年备研复习时也没有找到最佳状态,就不应该强求自己,可以降低下报考标准。公开数据显示,很多211高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西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为18455人,较2019年增长38.2%;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考生有20674人,人数较2019年增长24.35%;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6131人,较2019年增加1599人,增长率达35.28%,首次突破30%,再创历史新高;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考人数达到13716人,较去年增加34.4%,网报人数又创新高;中国药科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近6200人,比2019年增加了900余人,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除了211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一些“非双”高校(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报名人数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是3229人,比上年增长44.09%,现场确认报考人数为2945人,比上年增长47.69%,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比去年增加了43.6%,学校考点网络审核5907人,网上确认率达到99.4%,比往年现场确认高出4个百分点;湘潭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共计7887人(不含推免生),相比2019年增长51.79%……按照上面数据的发展趋势,未来考研生考取“非双”高校的难度,或许不比现在考取211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难度低。因此从风险上考虑,如果现在考不取211高校,确实应该接受调剂,否则来年可能连普通高校都考不取。话说回来,211高校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很强,“非211”大学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不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还是看专业、领域,所以考上一所“非211”大学的优势专业,不见得就比211大学的非优势专业差。希望每个考研生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合理进行考研规划,顺利拿下研究生的“入场券”。

两条线

大学生就业观:近9成大学生担心就业前景 半数毕业后考研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来源:中国青年网

灵明

毕业季!近9成大学生担心就业前景,考研和就业你选哪个?

又是一年毕业季,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34万人。那么,面对如此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目标薪资是多少?当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又会如何选择?日前,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381所高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超5成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超7成学生毕业后选择优先考虑去一二线城市工作,超8成学生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前景”,当工作不称心时超8成学生选择边就业边择业。图为大学生是否担心就业前景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近9成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实习经验不足为主要顾虑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什么态度?根据中国青年网记者调查,87.93%的大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12.07%则表示顺其自然,不必过于担忧。四川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敏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担忧,她表示,自己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市场已经非常饱和了,“如果毕业后的工作不对口,许多事情就会因为不了解显得力不从心。”困扰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70.87%的大学生觉得“实习经验不足”是未来就业最困扰的原因,65.88%认为是“对社会缺乏了解”,57.74%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的欠缺”。四川工商学院学生唐丽丽表示,未来就业最大的困扰之一便是实习经验不足,自己曾在实习期间,因为经验不足,到处碰壁,“感觉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实习经验不足这个短板,依靠自己在寒暑假期间找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来做,是一个增加实习经验的好办法。”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打算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5成毕业后选择考研,7成优先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那么,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调查显示,55.9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28.87%选择直接就业,4.46%选择考公务员,3.94%选择创业,3.15%表示没有想过。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唐怡宁是一名“考研党”,她认为,考研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虽然考研期间是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相对来说,考研也是最划算的,“考上之后,路应该也会好走许多。”“大学的专业不是很喜欢,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是很稳定,所以想要考教育类研究生的。”重庆大学学生刘鑫因为喜欢当一名老师,所以选择了跨专业考教育类研究生。她表示,老师这个职业会更加稳定,工作之余有相对多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学生比较倾向在哪类城市工作?调查显示,70.34%的大学生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其中,37.01%的大学生选择在二线城市工作,33.33%选择在一线城市。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杨晴表示自己毕业后打算去二线城市工作,她认为,一线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很大,另外在工作上,大城市竞争者太多,“我不喜欢竞争激烈的环境,在二线城市过着惬意的小日子,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会让自己放松、自由一些,去体会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赶着走。”“我不喜欢太快的生活节奏,在一线大城市生活肯定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我可不想像纪录片里的‘北漂’一族那样,过着拮据的生活。”天津大学学生李萌颖同样是一个“二线城市追求者”,她认为,在二线城市工作,经济既不会太落后,生活也相对便捷、轻松一些。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8成期望薪资在5000元以上,个人发展前景为就业首选因素在大学生看来,毕业后理想薪资是多少?调查显示,39.11%大学生选择“5000到8000元之间”,其次为“10000元以上”,有27.82%学生选择,“8000到10000元”“3000到5000元”“3000元以内”分别有16.54%、14.96%、1.57%的大学生选择。潍坊科技学院学生张满意希望自己的薪资在10000元以上,他表示,自己和女朋友的花销是比较大的,如果每月拿着不过万的工资,会很难生活下去。“我感觉10000元以上的薪资,才可以生活得更加体面。”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张曼虹则认为薪资在5000到8000元的区间比较合适,她向记者解释,月薪过万就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自己还是属于初入职场的小白,希望可以拿个不算太低也不算太高的薪水。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们最看重哪些因素?调查显示:42.78%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发展前景”,28.08%选择“工资待遇”,10.24%选择“兴趣爱好”,6.82%选择“工作稳定”,4.2%选择“工作时间、压力”,1.84%选择“工作地点”。对于求职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江利婷比较看重个人发展前景,她认为,一份工作有好的发展前景,也能够促使她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工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其他的诸如薪资也自然会提高。遵义医学院学生黄晓敏觉得好的个人发展前景是推动人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但你对一份工作产生倦怠感时,你可能会因为想到未来的你会因为这份工作成长起来,你就会感到信心满满,也充满干活的动力了。”图为大学生毕业后期望薪资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8成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认为“加强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当毕业后找到不称心的工作时,如何选择?调查显示,84.51%的大学生表示会“边干边寻找合适的工作”,采取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策略,9.45%选择辞职,而6.03%则表示会继续干。“假如我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时,我会退而求其次,先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广东医科大学学生李泽楷认为,游手好闲在家是一份很丢脸的事情,不想周围的人说自己“啃”老,“我会先干上一段时间,然后慢慢找合适的工作,有机会就跳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邓淑红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可以通过先就业,后面再慢慢择业的就业观念,来让自己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也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择业过程中,好好磨练自己。图为大学生就业优先考虑因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85.56%的大学生选择“加强专业学习”,88.05%选择“进行社会实践”,79.53%选择“增加实习经验”,74.54%选择“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学生郭敦敦是一名工科学生,他觉得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法无非就是练就一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无论是去就业还是升学,都需要在不断地在学习专业知识,“实操对于工科的学习非常重要,没有扎实的专业学习,想要改进一些机械结构和机器非常困难。”他说,专业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做更好的铺垫。“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专业学习,只有这样在能在就业时有底气。”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邵士强认为专业学习要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他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学好专业基础,就业才能更加从容。图为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称心做法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高校教师支招: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韦粤认为,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每次到毕业季,作为辅导员总会倍感压力,每年都会遇上“最强毕业季”,欢喜着学生的欢喜,担忧学生的担忧。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方面,她建议,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如果家庭条件许可,毕业生能够优先考虑提高学历,参加研究生考试,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在我看来,那准备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和准备,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同时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准备,更是各方面能力的准备。”他认为,就业不仅仅是找到工作,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可。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四川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指导老师郑继佳建议:第一,对自己专业的一个选择,可以看下目前国家对哪些专业需求量大,或者哪些专业已经趋于饱和,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可以考虑转专业;第二, 在找工作时,可以设定一个工作的期望值,如果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可以稍微妥协,先实现就业;第三,在校同学可以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缓冲下目前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她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一个综合能力。”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通讯员 赵壮杰 孙宇双 杨晴留言爆料欢迎广大网友爆料,无论是校园新鲜事、突发事、烦心事,还是好人好事、暖心事,欢迎文末留言,并附上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保护您的隐私,如有需要将化名采访。反映学生呼声,回应青年诉求,报道校园故事,传播教育好声音,中青网教育在行动!

爱心铺

这些双非院校成考研重灾区,近万人扎堆!2021考研人慎重选择!

在考研竞争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有不少同学在择校上选择“求稳”:北上广热门院校难考,咱也不敢报!就选省会城市在区域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院校吧,结果还是扎堆了!!从已公布的2020考研报考数据来看,一些双非院校的报考人数较往年有了大幅的增长,报考热度不输985、211高校!2021考研的小伙伴们,报考这些学校需谨慎哦~深圳大学深圳大学历年来都是热门院校,20考研报考人数高达29465人。青岛大学青岛大学2020考研报考人数达16749人,同比大增34.23%。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报考人数达14981人,相比2019年(报考人数13039人)增加1942人,增长14.8%。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研招报名人数达13256人!同比增长31.2%!宁波大学宁波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13716人,较19年增加34.4%。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2020考研报考人数达12159人,比19年增长18.04%。其中,学硕5222人,专硕6691人。女生8311人,占报考人数的69.8%。应届5246人,占总人数的44%。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学科教学(英语)811人,应用心理(专硕)667人,教育管理532人,法律(非法学)453人。南京邮电大学2020年全国共有11263名考生报考南邮。山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20考研网报人数达到了10773人,相比2019年增长了2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比19年增加了43.6%。湖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为9062人,相比于2019年增加了980人,同比增长12.12%。近6年来,报考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5年2307人到如今9062人,增长近4倍。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2020年报考人数9009人,同比增长24.7%。成都理工大学报考成都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8382人,较去年增长93%。长沙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2020年报考人数达8228人,比19年增长34%。湘潭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共计7887人(不含推免生),相比2019年增长51.79%,连续三年报名人数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当年平均增长水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网上报名人数7773人,最终参加确认人数7497人,确认率96.4%。与2019年相比,报名人数增长了近50%。

能尊生者

详细解读21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招生目录变化情况

7月23日安徽师范大学公布了2021年考研招生情况,文都比邻对21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招生目录进行了整理,并对报考当年招生情况进行了解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专业限制明显,招生人数也有所增加。1. 学校简介: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是省部共建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高校、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 考试情况:教育学学硕(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业务课为全国统一命题311教育专业基础综合;(2)教育学专业的几个方向报考热度较高,竞争激烈程度较大。教育硕士专硕(3)安徽师范大学在安徽省内受认可度很高,就业前景广阔;专业课考试试卷难度中等。(4)安徽师范大学的招生人数已公布,其中专硕人数较往年比持平或增加,大部分专业对考生的本科要求比较严格,专业壁垒较高,2021的考该校的教育硕士的娃一定要看其专业限制进行针对性的报考。3. 考试内容:(1)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但参考书目大概一致,考生不必紧张,(文末附参考书目)考试内容参照全国大纲进行复习,同时也可以借鉴文都比邻暑期强化课程进行有效的学习;(2)333教育综合及业务课二的整体的考试内容变动不是很大,考生进行有序的备考准备即可。4. 报考建议:(1)省内就业认可度较高,专业设置齐全,建议报考;(2)阅卷尺度相对严格,调剂保护一志愿;(3)整体变动幅不大,有序进行备考;(4)预祝所有报考该校的学生一战成硕,清爽上岸。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311教育学基础综合《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作者:裴娣娜以上就是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招生目录和解读内容,报考教育学学硕和专硕的同学们可根据院校公布的专业进行选择备考。2021年各院校招生情况已经开始陆续公布,同学们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动态,我们会将院校解读首发于文都比邻官网。

能勿失乎

安徽师范大学2020届保研情况

安徽师范大学2020届保研情况1、推免比例安徽师范大学2020届推免生共329人。其中包含支教团15人,特长生8人。保研率6%。安师大学风较好,预估2020届考研率21%,国内升学28%。出国留学2%,总体深造率30%。2、保研去向推免生329人中,保研本校37人。保研安徽大学5人;保研北京大学1人;南京大学1人。根据姓名、专业比对:保研南京师范大学46人;东南大学18人;上海交大4人。根据以往情况,保研中科大人数较多,今年数据还未出炉,但历年都在40人左右。

汤将伐桀

21考研别再“掉坑”了!这些院校专业已成“重灾区”!

大家好,这里是考验刺客联盟!2020考研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41万,相比2019年人数增长17.59%。由于疫情影响等各种因素,有专家预测2021年考研人数可能达到450万。2020年全国录取研究生111.4万人,其中还包括推荐免试的十几万研究生,也就是说留给统考的名额也就是只有90多万。2021就算再扩招,那院校的承载容纳学生数量是有限的,研究生导师也是有限的,预测招生人数应该跟2020年差不多,所以21年考研更难了!如何增加自己考研上研究生的几率呢?除了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之外,避开报考人数太多的专业院校也能减少一部分的竞争压力!快来看看有哪些院校成为2020年考研报考“重灾区”?除表中的院校,还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等也都是报考人数非常多的院校,基本都在2万以上;四川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有4万以上,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也在3万/4万。这类学校基本是国内一批最热门院校,无论是专业性还是知名度,大都是一流的。因此,人满为患也不足为怪。不要以为只有985/211院校才这么火爆,还有很多双非院校报考人数也是超1万。1. 深圳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高达29465人。2. 广东工业大学 2020年报名人数再度激增,已达13256人!3. 南京邮电大学 2020年考研共有11263名考生报考。4. 安徽师范大学 2020年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5.上海师范大学 2020年报考人数共计14981人。6.山西财经大学 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首次破万,共有10773名考生报考!7.青岛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16749人。8.宁波大学2020年网报人数达到13716人,现场确认人数达12927人。9.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12159人。10.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来到了11923的高位。以上这些都是地理位置好,实力不输211院校,其实还有一类院校也是非常受欢迎,就是师范类高校!比如: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27452人;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25603人;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4981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39人;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7936人。考研除了是一场艰难的长途旅行,还是一场信息战,以上这些信息21考研人一定要参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