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过度益也

过度益也

专栏作者

45

推荐

3

最新

1883

查看

  • 2017考研奋进群:5175604742017考研大纲已经发布。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纲的变化以及之后该怎么安排有效的复习。为了帮助各位同学进行后期的复习,的辅导老师们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同学们了解大纲变化,并且做好后期的复习规划,让复习变得清晰明朗,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英语完型方面的大纲解析及复习方法。2017考研大纲复习:英语完型在细节2017考研大纲解析:英语(一)完型基本无变化2017考研大纲复习:英语完型解题之十大逻辑关系解析了解更多信息请看考研大纲解析专题大纲就是考研的指南针,有了复习的方向,再往深往宽了去拓展,才能真正掌握考研知识。在此祝愿各位考研学子都能名题金榜,笑傲考研。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秋季集训营、专业课一对一、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更多

  • 闽南师范大学曾良教授于博东108教室为文学院研究生召开了一场以“历史词汇中俗写音义问题略探”为主题的在职研究生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要分四部分展开,分别是研究汉语史必须注意字词的对应关系、文字层面与语言层面、字典如何标音和研究汉语史必须注意形音义三者的互求。首先,闽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曾教授分析了汉语字词的对应关系:一字可以记录多个不同的词,一词也可能有多个字面形式。当一个字形既是某一词的正字,又是另一个词的俗字时,尤其要注意读音的问题。其次,对于文字层面与语言层面的问题,曾教授举了“猱”和“揉”这个例子加以具体说明。曾教授分析不同文献中关于“猱”和“揉”的用法,得出“揉”是“猱”作动词的一个俗写。再次,对于字典是如何标音的问题,曾教授用“躧”字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读音加以说明。最后,闽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曾教授还提醒在场的同学研究汉语史时,要注意形音义三者相结合,注意俗写訛混规律。讲座尾声,曾教授与在场同学进行了亲切互动,耐心回答了在场闽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疑问,他深厚的学识与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更多

  • 姓名:李国平性别:男所在部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职称:教授(二级岗位),博导出生年月:1963年1月电子邮件:liguoping@cuit.e.cn办公电话:028-85966386手机号码:13981701018QQ号码:365527478个人主页:http://lgp.cuit.e.cn【个人简介】李国平,男,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83年成都气象学院气象系天气专业获理学学士,198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天气动力学专业(气候方向)理学硕士,2007年西南交通大学获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GPS气象学方向)工学博士。现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二级岗位)、大气科学学科硕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学科兼职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气科学学科组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兰州干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访问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研究方向】1.天气动力学2.GPS气象学3.高原气象学【在研项目】1.青藏高原低涡空心及螺旋云带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23),项目负责人2.具有高原特点的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研究,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14)子项目,子项目负责人3.地基GPS水汽关键技术集成与短临天气预报应用,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1M46),项目负责人之一4.地基GPS水汽监测系统及其在短临天气预报业务中的推广应用,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2010-3),项目负责人5.青藏高原大地形对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2012CB417200),专题负责人6.西南涡及其暴雨中尺度特征的观测试验、诊断分析和预报技术研究,2012年度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98),项目负责人7.青藏高原低涡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强降水影响的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41175045),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1.青藏高原陆面过程对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418302),专题负责人,2009年11月国家科技部验收结题2.热带气旋类青藏高原低涡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5023),项目负责人,2007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验收结题3.青藏高原热源和热力过程对ENSO形成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5018),并项负责人,2004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验收结题4.关键地区、关键物理过程气候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1998040901),专题第一主研,2003年12月国家科技部验收结题5.青藏高原热量和水份平衡的观测研究,国家科委、日本科技厅“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专题第一主研,1999年10月国家科技部验收结题6.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中若干地面物理参数的计算及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子课题,子课题第一主研,2001年5月国家科技部验收结题7.青藏高原灾害性天气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四川省跨世纪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002年4月四川省科技厅验收结题8.四川低涡型暴雨非线性预报方法的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2002年4月四川省科技厅验收结题9.GPS水汽监测技术及业务化应用研究,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首批重大科研业务项目,项目负责人,2009年4月成都区域气象中心验收结题10.西南低涡东移发展影响川渝暴雨的机理分析,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2009LASW-A01),项目负责人,2011年4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结题【学术专著与教材】1.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年4月,独著2.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第二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年2月,独著3.地基GPS气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著者4.新编动力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年12月,独立编著【代表论文】1.AcompositeanalysisofdiurnalcycleofGPSprecipitablewatervaporincentralJapanringcalmsummerdays,TheoreticalandAppliedClimatology,2008,92(1-2):15-29,SCI收录,第一作者2.EstimatesofthebulkcoefficientsandsurfacefluxesovertheTibetanPlateauusingAWSdata,JournaloftheMeteorologicalSocietyofJapan,2001,79(2):625-635,SCI收录,第一作者3.ThebulktransfercoefficientsandsurfacefluxesonthewesternTibetanPlateau.ChineseScienceBulletin,2000,45(13):1221-1226,SCI收录,第一作者4.TheeffectsofanomaloussnowcoveroftheTibetanPlateauonthesurfaceheating,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2001,18(6):1206-1214,SCI收录,第一作者5.Analyticalsolutionsforthethermalforcingvorticesintheboundarylayeranditsapplications,AppliedMathematicsandMechanics,2007,28(4):429-439,SCI收录,通讯作者6.基于GPS-PWV的不同云系降水个例的综合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36(4):384-388,EI收录,第一作者7.地基GPS水汽实时监测系统及其气象业务应用,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11):1328-1331,EI收录,第一作者8.成都地区地基GPS观测网遥感大气可降水量的初步试验,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12):1086-1089,EI收录,第一作者9.不同类型降雨过程中GPS可降水量特征的对比分析,水科学进展,2009,20(6):763-768,EI收录,第二作者10.地基GPS遥感的成都地区夏季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水科学进展,2006,17(2):160-163,EI收录,第一作者【获奖情况】1.“地基GPS水汽监测技术及气象业务化应用系统的研究”获201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青藏高原地面加热作用的研究”获200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3.“主动适应气象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大气科学人才”获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4.“大气科学专业动力学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五届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5.“陆地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获1994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第六完成人6.“重庆市区雾害的成因及潜势预报警报服务系统”获1992年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7.“Somepossiblesolutionsofnonlinearinternalinertialgravitywaveequationsintheatmosphere”1996年获四川省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作者8.“地基GPS遥感的成都地区夏季可降水量的日循环合成分析”获成都市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第一作者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