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仁恩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学生时代结束,进入职场后发现职场竞争压力大,只有不断的继续学习进修,才能在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就读中外合办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不管是在职研究生的哪种攻读形式,对人们来说都是有用的,同样中外合办的在职研究生也是有用的,而用处主要是有以下几点:1、可以进行更高质量的学习由于中外合办是由国内外的院校共同教学的,不管是专业课程的安排还是授课的教师都是集结了双方院校的优势,可以说教学和课程的质量会有多提高的,大家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学到跟多精华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充实自身。2、获得更多的人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人群比较广,所以参与报名的都是各地精英,学习期间内不仅可以与各精英交流学习心得,还可以结交到很多朋友,从而迅速扩大人脉。在毕业之后,这些人脉可能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为大家提供很多有益的帮助。3、可以获取外方硕士证书通过攻读中外合办在职研究生,在修满学分并且通过学校的考核之后,大家是可以获取外方学校授予的硕士学位证书的,有的专业项目还可以同时获得国内院校的硕士学位证书。大家所获得的硕士证书在国内外都是受到认可的,含金量都是非常高的。 综上可知,就读中外合办在职研究生是有用的。有意向的学员可联系本站在线老师进行咨询。 更多
-
考研网快讯,据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报录比已发布,详情如下:学院名称专业码专业名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其中推免其中单考其中统考其中调剂其中破格中共福建省委党校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400040 更多
-
鲁保云,女,1979年生,河南南阳人,汉族,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具体包括服务科学与工程、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和系统生物学等方向。攻读博士期间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统生物学领域)一项;当前,主持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一项(服务科学领域),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控制科学领域和服务科学领域)。近年来共在各种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
-
姓名:王宇性别:女职称:教授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并获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一获奖:1.博士论文《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获中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首届“妇女与性别研究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各学科联合排名第一)(2006年12月)、2.专著《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9年)3.专著《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获厦门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专著一等奖(2008年)。4.获“厦门大学第六批骨干青年教师重点培养项目”资助(2004年)5.论文《90年代性别差异性文化想象的尴尬及其原因》获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2003年)。 二科研项目1.主持教育部2010人文社科项目“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研究”2.主持2008年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性与被叙述的乡村女性——五四以来文学中的乡村女性形象研究”。3.主持第44批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索解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乡村女性形象”。(2008年)4.主持校级课题“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2006年) 三开设课程:1.中国当代文学史(本科)2性别与文化(本科)3现代性与性别表述(研究生)4中国当代文学选题研究(研究生)四.研究成果:(一)主要著作:1.《性别表述与现代认同》,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3月出版,25万字,独立完成。2.参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本书系江苏省十五重点项目。3.参著《中国女性文学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为本书编委。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二)主要论文:1.《21世纪初年台湾女性小说的文化描述》,《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2.《新时期之初的女性话语及其知识背景反思》,《首都师大学报》2009年第5期3.《另类现代性:时间、空间与性别的深度关联》,《学术月刊》2009年第3期。4.《百年文学民族身份建构中的性别象征隐喻》,《南开学报》2008年第6期。5.《现代性与被叙述的乡村女性》,《扬子江评论》2007第5期。6.《“娜拉”在五四语境中的产生及接受》,《济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7.《20世纪文学日常生活话语中性别政治》,《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4全文转载)8.《新时期之初的“男子汉”话语》,《文艺研究》2006年第5期。9.《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与性别的文化象征》,《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10.《“改造+恋爱”叙事模式的文化权力意函》,《厦门大学学报》2005第6期。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年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收入《新华文摘》篇目辑览。11.《女性形象的陷阱:日常生活叙事》,《文艺报》2004年4月27日。12.《“钟型罩”中的“战争”:西尔维亚·普拉斯与林白》,《译林》2004年第4期。13.《土地与心灵的故事:评曾哲长篇新作〈峡谷囚徒〉》,《文艺报》2004年7月日。14.《社会性别想象与男性的自我认同》,《深圳大学学报》(9000字)2003年第6期。15.《启蒙叙事的另一张面孔》,《文艺报》2003年10月28日。16.《本土话语资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约7500字),《河北学刊》2003年第5期。17.《性别/政治:<青春之歌>的叙事伦理》(约8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18.《男性本文:女性主义批评不该忘却的话语场地》,《文艺评论》2003年第2期。19.《90年代性别差异性文化想象的尴尬及其原因》(约8700字),《文艺评论》200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7期转载,并被收入《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选》2002年卷(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编)。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排名第一)。20.《当代历史语境中的女性写作》(约5000字),《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21.《主体性建构:对近20年女性主义叙事的一种理解》(约8500字),《小说评论》2000年第6期。22.《对存在的抚摸与谛听》(诗歌评论),《福建文学》2002年第10期。23.《确认性别自我:当代女性主义叙事的价值指归》,《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4.《守护与逃离》(诗歌评论),《福建文学》2000年第10期。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