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之翼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2019一、时间:年12月12日—21日。 1. 2.三、教育内容诚实守信,文明应考。考生应该树立诚信考试观念,珍惜个人名誉,遵守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做到诚实守信、文明应考。诚信备考,谨防受骗。考生要正确对待考试,认真复习,诚信备考。不要购买不法分子兜售的所谓“考研试卷”,不要相信任何的“内部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应立即报告保卫处或所在院系,以免上当受骗。严守纪律,违规必究。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学生(包括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组织作弊的、为作弊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应设备的我校学生等,详见《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二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学校将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开除学籍。对在当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作弊的学生,学校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分,并取消下一年度的报考资格。诚信教育应紧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一条;《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二条等相关内容认真开展。附件:1.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须知 2.考场规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摘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摘录) 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摘录) 6.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摘录)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18年12月12日 更多
-
周长军男,山东人,1969年11月出生。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诉讼法学科带头人。教育背景1988—1992四川大学法律系学士1992—1995四川大学法学院硕士2001—2004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2004—2007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曾在美国巴尔的摩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香港大学等访问研究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和司法制度社会兼职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山东省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检察学会刑事检察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检察官培训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 荣誉奖励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海南杯世纪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2)全国首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10)第二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2)著作《制度与逻辑——刑事诉讼机制的转型分析》(专著,2005),中国方正出版社《刑事裁量权论——在划一性与个别化之间》(专著,200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二人合著,2000),法律出版社《刑事诉讼的理念》(二人合著,1999),法律出版社《刑事裁量权规制的实证研究》(合著,2011),中国法制出版社《实体与程序:“打黑”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课题》,(主编,2011),中国检察出版社《刑法与道德的视域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论研讨》(主编,2009),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恢复性正义的实现--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主编,2010),山东人民出版社《刑法学(修订再版)》(主编,2010),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专家意见稿》(参著,2006),中国检察出版社《刑法学关键问题》(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参著,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刑事诉讼法学》(新世纪法学创新教材大系,参编,2008),科学出版社《刑法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2009),复旦大学出版社论文《公诉权滥用论》,《法学家》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1年第10期转载)《量刑治理的模式之争》,《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7期转摘)《刑事司法改革的融贯性思考》,《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2期《后赵作海时代的冤案防范——基于法社会学的分析》,《法学论坛》2010年第4期《违法性判断:立场、功能与方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并载日本《法学家》第19号(2010)《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立法的检讨与完善》,《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5期《刑法教义学与犯罪论体系的分野》,《政法论丛》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10期转载)《检察起诉裁量权的国际发展趋势与中国改革》,《东方法学》2009年第3期《论取供模式的转向》,《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7期转载)《恢复性司法理论对我国刑诉改革的可能意义》,《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晚近我国刑事诉讼的动向与反思》,《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5期转摘)《犯罪论体系的程序向度:研究误区与理论反思》,《清华法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9期转载)《量刑基准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2期《司法的恢复性与社会的和谐化》,《法学论坛》2007年第9期《卧底侦查的法律问题探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6期《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及其矫治》,《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刑事侦查阶段的犯罪新闻报道及其限制——基于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分析》,《中外法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4期转载)《数学量刑方法的重构》,《人民司法》2005年第10期《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5期《错位与归位:滥用职权罪立法的检讨与重构》,《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全球化时代的黑社会犯罪》,《文史哲》2005年第4期《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困局与出路——透过刘涌案改判聚讼纷纭现象的分析》,《刑事法评论》(第1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论刑事诉讼的游戏精神》,《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4期转载)《中国刑事诉讼改革亟需理清的几个问题》,《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博弈、成本与制度安排——“严打”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刑事法评论》(第1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司法独立新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12期转载)《后现代之法院形态:考察与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人权向度上的刑事诉讼》,《刑事法评论》(第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法院制度的现代性构架》,《诉讼法论丛》2000年第4期《中国乡土法制建设五论》,《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安全为本,自由优位——刑事诉讼价值的理性思辨》,《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法院内部权力结构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也谈立法上的法人犯罪》,《法学》1997年第2期《法人犯罪中责任人员的罪责根据新论》,《人民检察》1996年第2期(《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收入)《法人犯罪中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行为优先,兼顾行为人——对我国主客观相一致刑法原则的深层思考》,《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法人犯罪的宏观思考》,《现代法学》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5年第3期转载)《法国新刑法典中关于法人犯罪的规定述评》,《法律科学》1995年第1期《当前法人犯罪查处不力的调查与研究》,《中外法学》1995年第1期《“坦白从宽”法定化论辨析》,《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5年第12期转载)《公诉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法学评论》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6期转载)代表性项目《刑事诉讼法学》(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主要成员)“公诉变更的法律规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犯罪构成体系的诉讼法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利保护研究”(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主持人)“刑事裁量权规制的实证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恢复性司法理论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可能意义”(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成长项目,主持人)*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