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关于公布2017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复试名单的通知各位考生:现将博士研究生复试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复试基本分数线外语成绩不得低于55分,业务课每科成绩不得低于55分,总分不低于180分。二、复试时间地点2017年5月15日(周一)下午1:40(4号楼105室),请参加复试的考生于5月15日下午1:10之前到4号楼106室报到。三、复试工作办法详见研究生院网站。四、复试名单详见附件。附件:201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xls研究生院二〇一七年五月十四日 更多
-
考研调剂主要是给考研初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们继续进行研究生学历深造的机会,如果需要进行调剂,目标是调剂到一个差不多的学校,需要你根据自己的分数和要调剂院校的复试情况,及结合该院校的调剂信息进行。小编整理“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文章,为大家及时发布2019考研调剂信息。浙江海洋大学是一所国家海洋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60年来,学校数易校址、历经变迁,积淀形成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为我国东部特别是浙江省海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海洋特色日趋鲜明的办学之路。学校现有新城校区和定海校区2个校区,其中,主校区新城校区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长峙岛,枕山环海,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是我校最早实现本科、研究生多层次教育的教学科研单位。始建于2000年,其前身为我校海洋科学系。十多年来,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及地方的海洋战略,充分发挥舟山群岛得天笃厚的自然海域条件,开展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取得了较为迅猛的发展。目前学院人才梯队合理,学科平台完善,科研力量强劲,主干学科海洋科学进入2016教育部学科评估前5名,成为浙江省及东海区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主要的支撑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双聘),国家千人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杰青1人,浙江省151各层次人才10人,师资力量强劲。学院下设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3个系,拥有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以及海洋科学一级硕士点(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岛开发与保护等4个二级硕士点)。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方面,学院与台湾海洋大学、俄罗斯国立湖河渔业研究、日本东海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30多所境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本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奠定了较好基础。学院依托学校与意大利比萨大学合作举办的“中意海洋研究生院”,开展海洋生物学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自2015年开始每年择优招收10名海洋生物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近十年来,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优秀本科毕业生2000多名,硕士毕业生200多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本科和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分别达到93.3%和100%,就业专业相关度达到40%以上本科考研录取率达到23%。且50%以上的学生被211、985等大学录取本科毕业出国率达到1%为省内及国内培养了大批海洋科学类优秀人才,为我省和我国海洋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学院始终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当作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方面,目前学院拥有“海洋科学”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海洋科学”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海洋生物种质发掘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海水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增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海洋生物种质发掘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浙江省海水养殖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点和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十一五”以来,学院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青年面上基金、重大国际合作计划课题及公益性行业专项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在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获发明专利65项、实用专利9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5项。在气候与海平面变化、海洋养殖设施工程与装备、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深水网箱研发、石首鱼科鱼类、海洋头足类育种及增养殖、海域价值评估等研究走在国内前沿,形成了显著的优势。 更多
-
一、个人简介张继敏,男,副教授,博士,1967年1月,陕西旬邑县人,现任西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兼日本草地学会会员,日本北海道草地学会会员,日本北海道畜产学会会员,中国植物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参与联合国咨商工作专家等职。二、研究领域方向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PlantBiomechanics,草地生态学及家畜放牧行为学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工作。三、工作及教育简历1990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及农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年7月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98年7月从西北农业大学获得植物分类学硕士学位。2000年2月应邀赴日本带广畜产大学草地生态学教研室作访问学者。2004年3月从日本岩手大学大学院农学连合研究科获得草地生态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留学回国后,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西北植物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4年4月晋升为副教授,并被聘为植物学科硕士生导师。2006年8月应邀赴以色列农业部Volcain农业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四、科研成果1、曾主持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北植物区系的研究2)参加陕西省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高原植物志》的编写3)参加杨陵开发基金项目,陕北柠条的分类与水土保持保持研究4)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美),《FloraofChina》的编著5)参加中日合作项目,黄土高原生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6)主持陕西省青年基金项目,安塞县薯蓣基地建设项目7)参加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高原豆科植物区系的研究8)参加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中国高等植物》的编著9)主持陕西省科学院基金项目,薯蓣人工栽培及农村科技扶贫10)参加日本文部科学省基金项目,牧草的物理强度与家畜的采食行为的关系的研究2、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美),《FloraofChina》的?牛儿苗科老鹳草属的重大订正,主持人2)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小麦茎杆的物理强度及其解剖结构与抗倒伏的关系的研究,主持人。3)中日合作项目,放牧对黄土高原草地退化和沙漠化的影响研究,中方负责人。3、发表的部分论文1)JiminZhang,AkioHongoandMasahiroAkimoto(2004)Physicalstrengthanditsrelationtoleafanatomicalcharacteristicsofnineforagegrasses.AustralianJournalofBotany52,799-804(SCI).2)AkioHongo,JiminZhang,YugiToukuraandMasahiroAkimoto(2004)Characteristicpatternofsheepgrazingringincisorsreplacement.GrassandForageScience59,293-297(SCI).3)JiminZhang,MasahiroAkimotoandAkioHongo(2004)Effectofappliednitrogenandleafdensityoforchardgrass(Dactylisglomerata)onthegrazingbehaviorofsheep.GrasslandScience49,563-570.4)JiminZhang(2004)Effectofphysicalstrengthofforagegrassesongrazingbehaviorofsheep.PhDthesis.Pp.140.Morioka,Japan.5)张继敏,贺学礼,陈彦生(2003)国产景天科八宝属的花粉特征研究,植物研究,23,39-41.6)高桥英纪,荒木?明,长泽澈明,本江昭夫,张继敏,李思峰(2002)中国黄土高原坡面蒸发量----以陕西安塞县南向坡面,北向坡面为例.北海道农业气象,54,37-44(日文).7)张继敏,傅坤俊(1999)中国景天科八宝属(Hylotelephium,Crassulaceae)一新变种.广西植物,19,207.4、出版著作1)傅坤俊,张继敏(2003)(编著)景天科,(傅立国主编)《中国高等植物》第六卷,319-370,青岛:青岛出版社。2)张继敏,傅坤俊(2001)(编著)豆科,(傅立国主编)《中国高等植物》第七卷,287-351,青岛:青岛出版社。五、获奖情况1998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受到省政府表彰。六、联系方式联系地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手机:13384989270电话:029-87092262(办)传真:029-87092262E-mail:jiminzhang@hotmail.com;jiminzhang26@yahoo.com.cn;jiminzhang@nwsuaf.e.cn网址:http://zwbbg.nwsuaf.e.cn/people/zjm.htm Dr.JIMINZHANGPhD(Agronomy) LaboratoryofBotany&NorthwesternInstituteofBotany,CollegeofLifeSciences,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Email:jiminzhang@hotmail.comTel.:0086-(0)29-87033003Fax:0086-(0)29-87092262Mobile:0086-13384989270http://zwbbg.nwsuaf.e.cn/people/zjm_en.htm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