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光电学院2017年非全日制硕士招生第二批复试时间调整为如下: 1、调剂申请 截止时间:3月25日下午3:00 2、资格审查 3月26日 时间:上午9:00——12:00 地点:光电楼409会议室 3、复试考试 专业笔试 时间:3月26日下午1:00——3:00 地点:沙河校区二教303 面试(外语面试+综合面试) 时间:3月26日下午2:30——6:00,学院会安排一批次笔试通过的学生先面试。 地点:沙河校区光电楼409会议室 原时间与此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特此通知! 更多
-
李家明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研究机构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研究领域Atomic&MolecularPhysics,ComputationalPhysics办公地点物理楼1017办公电话86-21-54747754电子邮箱lijm@sjtu.e.cn简历1945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6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1974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原子分子测控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发展了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应用量子电动力学于高能原子过程,阐明了电子轫致辐射过程(高能光子能区)和辐射复合过程的内在关系;建立相对论性多通道量子数亏损理论,为分析高离化度、高Z原子的激发态能级结构建立了理论基础;建立了非相对论性多重散射的分子自洽场理论计算方法,并阐明分子里德伯态的电子结构;同时建立了原子超越自洽场的多通道理论计算方法,以阐明电子关联效应。主要著作SpectroscopyandCollisionTheory:TheArAbsorptionSpectrum,C.M.Lee(Jia-MingLi),K.T.Lu;PhysicalReviewA8(1973)1241VariationalCalculationofR-matrix:ApplicationtoArPhotoabsorption,U.Fano,C.M.Lee(Jia-MingLi);PhysicalReviewLetter31(1973)1573SpectroscopyandCollisionTheory:AtomicEigenchannelCalculationbyaHartree-Fock-RoothaanMethod,C.M.Lee(Jia-MingLi);PhysicalReviewA10(1974)584SpinPolarizationandAngularDistributionofPhotoelectronsinJacob-WickHelicityFormalism:ApplicationtoAutoionzationResonances,C.M.Lee(Jia-MingLi);PhysicalReviewA10(1974)1598MultichalnnelPhotodetachmentTheory,C.M.Lee(Jia-MingLi);PhysicalReviewA11(1975)1692CommentonStructureneartheCut-offOftheContinuousX-raySpectrumofLanthanum,C.M.Lee(Jia-MingLi),R.H.Pratt;PhysicalReviewA12(1975)707RadiativeCaptureofHigh-energyElectrons,C.M.Lee(Jia-MingLi),R.H.Pratt;PhysicalReviewA12(1975)1825TheElectronBremsstrahlungSpectrum1-500keV,C.M.Lee(Jia-MingLi),L.Kissel,R.H.Pratt,H.K.Tseng;PhysicalReviewA13(1976)1714RadiativeElectronCapturebyMoIons,C.M.Lee(Jia-MingLi),R.H.Pratt;PhysicalReviewA14(1976)990MultichannelDissociativeRecombinationTheory,C.M.Lee(Jia-MingLi);PhysicalReviewA16(1977)109ApplicationofLowEnergyTheoreminElectronBremsstrahlung,R.H.Pratt,C.M.Lee(Jia-MingLi);PhysicalReviewA16(1977)1733 更多
-
姓名:曹玉廷性别:男所在学院:材化学院职称:副教授个人简介:曹玉廷,硕导/副教授,上海市人,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983年起在华东理工大学复合材料系跟张元民博导/教授从事复合材料和磨阻材料的系列研究。1987年起在复旦大学跟随邓景发(原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博导/教授从事复合材料表面理论的研究工作。1996年起在同济大学跟王国建博导/教授、吴东明博导/教授和王公善博导/教授从事功能材料前沿理论、生物材料功能分析及生物材料组装技术研究,并在材料成型加工工业、材料工业产业集群、材料工业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知识经济理论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曾访学于东南大学(师从胡汉辉博导/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师从冯定忠博导/教授)和CaliforniaStatePolytechnicUniversity。长期从事化学物理分析、仪器分析、生物传感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与设计、功能材料开发、生物医学材料、生物传感材料设计改性以及各类材料助剂的研究。积累了三十多年的专业科研经验。具有很强的科研组织工作能力和企业行政管理能力。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10多篇。在高分子材料助剂的开发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在国内业界有一定影响。同时也曾经是国内高分子复合材料开发和“以塑代木”、“以塑代钢”方针的积极倡导者。提倡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去的理念。如"柠檬酸配方体系用于PVC钙塑物料的成型加工"等,至今该项目在国际上仍然独一无二。与上海同济大学材料学院的同行们合作研究的“PYRAUXITE叶腊石超细化机理及在PP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与宁波企业界的合作项目--“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生产高品质裂解碳黑”的技术也曾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事的校际横向研究课题--“功能性高分子丙稀酸酯悬浮聚合物的研究及其改性”工作顺利完成。2001年着手从塑料废弃物中获得SPDC的科研已经成功地运用于复合材料体系,并围绕“以高分子树脂为粘结剂,以SPDC为基体结构填充体”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开展了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生物医学材料(生物芯片和传感器)研究领域的课题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近几年主持或参与的部分科研项目有:国家级课题二项,省级课题六项,市级课题六项,校级课题六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集群知识系统研究:基于网络演进与企业行为的分析);省教育厅基金项目(SPDC用于研发新型UPR复合材料);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卟啉纳米复合材料的的模板法合成及其仿酶催化特性研究);省科技厅项目(固相微萃取结合GC-ECD法测定水中致毒多氯联苯单体研究);省科技厅项目(救灾现场手术前的便携式血液传染病快速筛查仪研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产品中主要类二噁英多氯联苯的绿色分析方法和致癌机理研究);省科技厅项目(酯型微乳状液的形成及其规律研究);市科技局项目(环境中类二噁英多氯联苯和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产品中多种类二恶英PCBs单体的快速超痕量分析方法研究);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高分子电致磷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市教育规划项目(本科专业模块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等等。目前在校内开设课程包括《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理论与技术》、《高分子胶黏剂与涂料理论与技术》、《材料工业及其产业集群知识经济体系》、《化学与人类社会》、《化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化工产品市场与信息》、《化工产品市场营销》、《中小化工企业管理》、《企业管理》、《产业集群的网络架构与竞争力的动态实现——材料工业集群发展研究》、《企业策划与经营》等等。*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