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让
专栏作者
推荐
最新
查看
-
姓名:魏新江性别:男所在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职称:教授研究方向:隧道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锚固与注浆、基础工程。 个人简介:魏新江,男,浙江嵊州人,1965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2000年5月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土地基处理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学习简历:1983.7~1987.7浙江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本科;1987.7~1990.1浙江大学土木系工民建硕士研究生;1995.3~2000.6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在职博士研究生;工作简历:1990.01~1992.10浙江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施工管理。1992.10~2005.3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学与科研,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3~2005.3兼浙江大学建设监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2005.3~至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科研项目:共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科研经费达360万元,主要包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荷载作用下表面波特性及应用研究》,第二项目负责人(J19980291)。(2)浙江省科技厅基金项目《软土地基隧道工程对上部已有建筑影响研究》,第一项目负责人(2006C31064)。(3)杭州市建委科研项目《地下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及控制研究》,第一项目负责人。此外作为主要参加人员还参加了多项国家、省科研项目,并负责和参与了多项横向项目研究。论文或著作:近几年发表论文35篇,其中近二年作为第一、第二或通讯作者主要:[1]魏新江.浅埋隧道的地表沉陷分析[J].地下空间,2004,24(4):510-512.[2]陈雅风,魏新江.带桩基础与土共同作用的迭代分析[A].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新进展,2004.11,pp46-50.[3]张世民,魏新江,秦建堂.长短桩在深厚软土中的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增刊2):5427-5437.(EI收录)[4]魏新江,危伟,张世民.理想弹塑性锚杆拉拔理论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6,28(3):56-59.[5]魏纲,魏新江,徐日庆.顶管施工引起的挤土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5):717-722.(EI收录)[6]魏纲,魏新江,龚慈,丁智.软土中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土体移动计算研究[J].岩土力学,2006,27(6):995-999.(EI收录)[7]魏新江,魏纲.水平平行顶管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5,27(7):1129-1132.(EI收录)[8]魏纲,魏新江,屠毓敏.平行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实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1):3299-3304.(EI收录)[9]张世民,张忠苗,魏新江.小高层建筑刚柔复合桩基设计[J].建筑结构,2006,36(4):37-39.[10]张世民,张忠苗,魏新江等.极限应力法计算复合桩基沉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1):3265-3268.(EI收录)[11]魏新江,张世民,危伟.全长粘结式锚杆抗拔力计算公式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7):902-905.[12]陈云敏,魏新江,李育超.边坡非圆弧临界滑动面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7):1443-1449.(EI收录)[13]魏新江,张金菊,张世民.隧道施工地层变形预测研究综述和展望[J].岩土力学,2006,27(增上):449-454.(EI收录)[14]张世民,魏新江,魏纲,等.刚柔复合桩基性状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6,27(增下):826-831.(EI收录)[15],魏纲,魏新江,丁智,等.顶管推进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6,27(增下):849-854.(EI收录)[16],魏纲,魏新江.相邻水平平行顶管推进引起的附加荷载分析[J].岩土力学,2006,27(11):1992-1996.(EI收录)奖励、荣誉:《复杂地基中浅埋大跨度隧道稳定监控与分析研究项目》1998年通过浙江省科技项目鉴定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84212);曾在浙江大学监理公司兼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监理项目有两项获得国家最高奖“鲁班奖”。杭州市2006年“131”第二层次人才;获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称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