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际上著名的宗教学的学术期刊有哪些?

大力王
吉米秀
宗教学研究

有谁知道怎样像《宗教学研究》投稿丫 我没有分数给大家 很穷。。。。

猫娘
心养
买一本看吧

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狸御殿
目想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宗教学硕士毕业,做什么工作合适?

艾曼纽
两行
搞宗教学研究 去研究所或大学还可以去宗教事务管理局或协会类的另外,去杂志或出版社也不错。

中国宗教 编辑部投稿地址?

夫灵公也
盗跖大怒
主管单位:四川大学主办单位: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编辑单位:《宗教学研究》编辑部主 编: 卿希泰地 址: 成都四川大学邮政编码:610064电 话: 028-85412221

大学的宗教学专业学什么呢?就业方向在哪?前景如何?

必归其天
河曲马
宗教学是哲学系下面的专业,主要科目有政治、外语、宗教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有.基督教、宗教学、东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就业方向一般都是宗教局公务员、研究院、各学府等等。至于前景嘛,其实学什么专业都一样,混得好的都好,混得差的一辈子找工作,谁敢保证哪个专业好,哪个专业差呢?。记住,你毕业后千别去讲经布道,那样会被打死的。那时候你可以是个学者,但不可能是任何教的教徒,因为你每个教都学过,谁都难以肯定你。如果学的好,是人材,佛学院直接留用。 如果是佛教的话 进修佛学院 佛学院分为佛学院和佛学研究院 一般佛学院毕业后都会分配到各个寺院 或留在本地的寺院 佛学研究院则是研究佛教经典一类的东西 可以讲经说法类的人才 。宗教学 The Study of Religion 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通过宗教现象研究宗教的起源、演化、性质、规律、作用等的人文社会学科。 按其研究方法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规范性研究两大类。前者用描述方法进行研究,对宗教采取价值中立态度,侧重于宗教的历史性和结构性;后者用规范方法进行研究,不回避对宗教的价值判断,侧重于宗教的体验、命题和信念等的真实性和可接受性。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宗教学者首先建立了这门学科。一般以麦克斯·缪勒1873年发表《宗教学导论》、率先使用“宗教学”一词为其开端。因对宗教学研究对象、主体、目的和方法等的不同看法,西方宗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神学领域以外的学者一般只承认狭义宗教学,即纯历史性、客观性描述和比较、不带主观价值评断的宗教学,认为它是一门研究感性事实的经验学科、并非论述哲学主张的规范学科,因此既区别于相信神灵存在为前提的神学,也不同于否定神灵存在的无神论学说,而是把社会历史中存在的宗教现象作为其研究客体,探讨其起源与发展历史,考察其观念、行动及组织形态,分析其得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基础,找出其内在性质和规律、社会功能和作用。这些学者因强调对宗教的描述性展示而不同意采用带有规范意义的“宗教学”一词来概括其学科,突出历史性描述的学者称它为宗教史学,并使其成为国际宗教学学科组织和学术协会的正式名称,而突出比较性描述的学者则习惯称它为比较宗教学。但不少宗教学者本身又是哲学家或神学家,他们不同意把宗教学看成纯粹描述或理解的学科,认为不包括价值性判断和规范性研究的宗教学是不完备的,因此坚持一种广义的理解,主张将所有专门研究宗教现象的学科都归入宗教学,强调它应正视宗教的本质及价值取向问题,不能排斥对宗教的规范性、界定性研究。这样,狭义的宗教学包括对宗教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宗教史学、对各种不同宗教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宗教学、对宗教史实加以现象描述和抽象归类的宗教现象学、探究人类精神心理对宗教的体悟以及信仰者的各种宗教体验的宗教心理学以及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地理学、宗教生态学等描述性学科,而广义的宗教学则增加了从哲学、世界观的角度对宗教本质、宗教意义、宗教概念进行研究和界说的宗教哲学、回顾总结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宗教的鉴别与批评的宗教批评学和对各种宗教信仰观念和神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宗教神学等规范性学科。 发展简史 宗教学各学科的形成以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宗教观察及研究为基础。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观察宗教现象,注意到各民族宗教的不同。公元前6世纪伊奥利安哲学家色诺芬尼就曾指出,不同民族各自按照本民族人物特征来塑造本民族的神灵形象,由此展示的神性自然会直接反映出其民族特性。前3世纪的昔勒尼学派思想家欧黑美鲁也曾在其《圣史》中论及他在印度洋海岛上所发现的古庙金柱之铭文,认为这些铭文所载众神均由古代英雄、国王、部族祖先等神化而来。这些看法已将神灵问题作为其单独分析、探讨的对象,并试图从相关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找到正确答案。古罗马时期的基督教思想家亦注意到其他宗教的神学价值和存在意义等问题,他们曾研究对比不同宗教,尝试着勾勒宗教发展的历史。这种学术传统在整个中世纪得以保存发挥,培根、托马斯·阿奎那和库萨的尼古拉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过基督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问题,库萨的尼古拉还曾以“一种宗教的多种崇拜方式”的说法来为各种宗教求同存异。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对宗教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而近代基督教海外传教活动也为之提供了接触其他宗教的众多机会。到17、18世纪时,一些欧洲学者开始对宗教系统研究,出现了一批描述宗教现象和宗教历史的著作,如赫尔伯特的《论异教》、休谟的《自然宗教史》和布罗塞的《论物神崇拜》等。18、19世纪之交,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研究古代印度、波斯和埃及的宗教经典。1771年,法国学者杜白隆法译了波斯古经《阿维斯陀》,此后又用拉丁文译出印度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德国学者格罗德芬于1802年破译楔形文字成功。法国学者商博良也因1822年译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成果而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许多学者还展开了对古巴比伦宗教文献的整理研究。这样,埃及学、亚述学、伊朗学、印度学、希伯来学等新学科相继奠立,它们为系统研究宗教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和先进的研究手段。这一时期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也为宗教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西方人类学者对尚处于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阶段的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土著民族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到有关原始文化及宗教的重要材料,出版了大量学术论著。此外,西方社会学的出现对宗教学的形成亦有直接影响。孔德和斯宾塞分别在法国和英国提出了社会演化的学说,创立了现代社会学体系,并对宗教的起源和演变赋予社会学意义上的探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宗教学资料积累和各分支学科开创的时期。泰勒于1871年出版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为原始宗教研究提供了重要思想和素材;缪勒自1875年以来开始主编出版多达51卷的《东方圣书集》;弗雷泽则在 1911~1927年汇编出版了12卷本《金枝,对法术与宗教的研究》;商特皮于1887年出版其《宗教史学教科书》,率先提出了对宗教现象学的探究;索德布鲁姆也于1913年发表其《自然神学与普通宗教史学》一书;冯特自1900~1920年写成的10卷著作《民族心理学:对语言、神话和习俗发展规律的探讨》,以及詹姆士1902年整理出版的其1899年爱丁堡大学吉福特讲演录《宗教经验种种》等使宗教心理学悄然诞生;而范·得·列欧1925年出版的《宗教现象学》一书则宣告了宗教现象学体系的真正奠立。 研究方法 在方法论上,宗教学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成果,把语言学、考古学、心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作为自己宗教研究的辅助学科,借鉴并采用了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范畴和方法,使彼此有了交叉互渗的关系。宗教学通行的研究方法主要为纵向描述、横向比较、以及现象学探究和精神分析方法。纵向描述着眼于时间意义,即对宗教发展的历史作尽量客观的叙述,以编年史的顺序来描写某一宗教或整个人类宗教的发展阶段、演变过程及兴衰史实,勾勒出宗教沉浮、变迁的整体连线。横向比较则立足于空间意义,即注重宗教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同和形式种类上的多样,通过对不同宗教的比较而找出宗教的共同本质和意义,展示宗教的典型形式和具体特征。一般来看,这种横向比较包括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比较。前者涉及对宗教发展形式及其结构形式的比较,这种结构大体为宗教的社会结构(如宗教组织、团体和机构),宗教的理论构成(如宗教中的神话、教义、学说),以及宗教的实践模式(如宗教礼拜、祈祷、献祭等仪式)。后者则寻求各种宗教在内容上的一致性,以便从不同宗教中找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如神灵观念、虔敬心理、信仰行为、神圣结社等。现象学探究方法是一种更为抽象、更具有本质性的比较研究方法,它借助于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现象学和诠释学的理论,主张根据宗教的本质结构来洞观宗教,即不依赖于宗教现象在时空中的位置和它对外在文化环境的依属来阐明这些现象,因而称之为中止主观判断的形象直观或本质直观。精神分析方法则从人的意识领域深入到潜意识领域,剖析人的“本能”对其精神生活和宗教行为的影响与支配,这种精神分析从弗洛伊德侧重个人宗教心理和信仰精神问题而又发展到荣格对宗教社会性、集体性潜意识活动的分析研究。 研究范围 宗教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宗教的本质与要素、宗教的思想与观念、宗教的体验与情感、宗教的行为与活动、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或文化形态的关系等。 学术机构 宗教学领域的学术活动促成了国际性宗教学机构及其会议的诞生。1900年,各国学者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一届国际宗教史大会,195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七届大会上其正式机构国际宗教史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History of Religions,简称IAHR)宣告成立,当时曾定名为国际宗教史研究协会(简称IASHR),后省略“研究”一词。荷兰学者范·得·列欧当选为该协会首任主席。协会还自1954年起创刊并发行了《努曼》、《宗教学》等杂志,以反映宗教学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意大利学者比扬基为该协会现任主席。中国宗教学会于1979年成立,中国学者曾出席了第十四、十五和十六届国际宗教史大会。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一种社会现象,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各个部门都应该而且可能成为人类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宗教学是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不同于一般宗教观(宗教理论、宗教学说)有两点:其一是它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它以宗教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认识对象,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考察和研究,真正的宗教学,如同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律学等学科一样,应该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其二是它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应该是在对宗教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宗教的知识体系,而不仅只是个别性的观点和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宗教各种问题的研究形成马克思主义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传大贡献在于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用社会 的经济基础去说明一切上层建筑的特性和本质,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来说明上层建设的变化和发展,这就揭示了上层建筑各部分的本质,为我们认识宗教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原则。我们虽然主张科学的宗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对于非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合乎科学的因素,我们都要认真总结,加以吸收,作为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借鉴.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54511.html?wtp=tt

刘方的研究成果

不言而出
蒙古王
1.《诗性栖居的冥思——中国禅宗美学思想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2.《生命的诗性之思:文化视野里的中国美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9月。3.《中国美学基本精神及其现代意义》,巴蜀书社,2003年5月。4.《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巴蜀书社 ,2004年8月。5.《中国美学的历史演进与现代转型》,巴蜀书社,2005年12月。6.《文化视域中的宋代文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6 月。7.《唐宋变革与宋代审美文化转型》,学林出版社,2009年4月。8.《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9.《盛世繁华:宋代江南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变迁》,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全文转刊。1.《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2007.5[国家一级学术期刊]2.《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生成》,《文艺研究》2007.12[国家一级学术期刊]3.《论审美感悟》,《文艺理论研究》,1998.4[国家一级学术期刊]4.《宏智正觉关于“游”的美学思想初探》,《学术月刊》1996.8 [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1996.11全文转刊5.《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特性与审美精神》,《外国文学研究》2001.3[国家一级学术期刊]6.《艺术化人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审美理想》《四川大学学报》2001.1[国家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2001.3全文转刊7.《大慧宗杲“妙悟”说的美学意蕴及影响》,《学术界》1997.4[国家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1998.1全文转刊8.《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智慧》,《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3[国家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1998.11全文转刊9.《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方法与范型的省思》《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1[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0.《佛教故事“延州妇人”在宋元佛教史著述中的书写》《宗教学研究》2007.2 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1.《从一则中国佛教故事看宗教信仰的影响、传播与变异》《宗教学研究》2006.2 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2.《禅门公案的性质、特征与价值》《宗教学研究》2003.1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3.《圆悟克勒的禅学与美学思想》《宗教学研究》2005.2CSSCI来源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14.《悟:禅宗美学方法论的核心范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3[国家核心学术 期刊].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索引》1997.1015.《忘——即自的超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6[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6.《百年美学:现代与中国传统》,《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2[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7.《文化转型与宋代审美理想人格的重新建构》,《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国家核心学术期刊]18.《忧乐圆融:中国文化的审美精神》,《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2中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 1998.10全文转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4收录

乐爱国的论文发表

处女作
吴澄
(1) 《冯友兰、牟宗三对朱熹的“理”之不同诠释》,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11月(2) 《朱熹〈中庸章句>的生态观》,诸子学刊(第十二辑),2015年10月(3) 《清末陈澧〈东塾读书记〉对朱熹科学思想的阐述》,广州大学学报,2015年06月 (4) 《民国时期吕思勉〈理学纲要〉对朱子学的阐释及其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4月(5) 《钱穆、牟宗三对于朱熹“心统性情”的不同诠释》,河北学刊,2015年03月(6) 《冯友兰、唐君毅对朱子学的不同阐释》,社会科学,2015年02月(7) 《马一浮、牟宗三对朱熹“性即理”的不同解读》,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2月(8) 《民国时期从阶级分析入手的朱子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01月(9) 《“民国学术热”意味着什么?》,光明日报,2015年01月(10) 《朱熹〈中庸章句〉的“心学”内涵》,东南学术,2014年12月(11) 《再论朱熹对<中庸>“性”“道”“教”的诠释》,晋阳学刊,2014年12月(12) 《“诚”是朱熹工夫论的最高境界》,江淮论坛,2014年11月(13) 《民国学人的理学救国论——以汤用彤、唐文治、贺麟为中心》,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11月(14) 《民国学人对朱熹与陆王的调解》,安徽大学学报,2014年10月(15)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对朱子学的阐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0月(16) 《民国时期的朱熹文学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0月(17)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的“心学”内涵》,南昌大学学报,2014年10月(18) 《民国时期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不同解读》,学海,2014年10月(19) 《王阳明对朱熹格物论的误读》,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9月(20) 《儒家对生态和谐的追求:以朱熹〈中庸章句〉的生态观为中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4年06月 (21) 《民国时期陈钟凡的朱子学研究及其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04月 (22) 《民国学人论朱熹“心学”》,兰州学刊,2014年04月(23) 《民国时期对朱子仁学的阐释》,现代哲学,2014年03月(24) 《民国时期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不同观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01月(25) 《民国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朱子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11月(26) 《朱熹〈中庸章句〉对“赞天地之化育”的注释》,西南大学学报,2013年11月(27) 《民国时期唐文治的朱子学研究》,暨南学报,2013年10月(28) 《朱熹〈中庸章句〉对“知、仁、勇”的诠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9月(29) 《民国时期对朱熹政治思想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09月(30) 《民国时期冯友兰的朱子学研究与创新》,东南学术,2013年09月(31) 《民国时期对福建理学的研究》,福建论坛,2013年08月(32) 《儒家生态观: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07月(33) 《民国时期周予同经学史视野下的朱子学研究》,江汉论坛,2013年07月(34) 《民国学人李相显〈朱子哲学〉述论》,南昌大学学报,2013年06月(35) 《张岱年的朱子哲学研究及其创新——以〈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心》,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04月(36) 《朱熹〈中庸章句〉论“尊德性而道问学”》,诸子学刊(第八辑),2013年04月(37) 《朱熹自然科学思想概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月(38) 《胡适对朱熹格致说的诠释及其影响》,江淮论坛,2013年03月(39) 《民国时期对朱熹理气论的不同解读》,人文杂志,2013年03月(40) 《〈朱熹中庸学研究〉导论》,社科纵横,2013年02月(41) 《民国时期嵇文甫对朱熹与程颢思想异同之辨析》,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2月(42) 《理学而尚考据——民国学人吴其昌的朱子学研究》,江南大学学报,2013年02月(43) 《民国时期钱穆的朱子学研究及其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1月(44) 《民国时期谢无量的朱子学研究》,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01月(45) 《论朱熹〈中庸章句〉的“人-物”平等思想》,吉首大学学报,2013年01月(46) 《民国时期白寿彝对〈朱子语类〉的研究》,齐鲁学刊,2013年01月(47) 《白寿彝对朱熹生平事迹的研究》,史学史研究,2012年12月(48) 《朱熹〈中庸章句〉对“慎独”的诠释》,中国哲学史,2012年12月(49) 《朱熹〈中庸章句〉“诚”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12月(50) 《民国时期白寿彝的朱熹易学研究》,周易研究,2012年10月 (51) 《民国时期朱子学与科学关系的讨论》,学习与实践,2012年10月(52) 《民国时期白寿彝对朱熹从学于道谦的论证》,福建论坛,2012年09月(53) 《朱熹〈中庸章句·第三十三章〉对“不显之德”的阐释》,儒教文化研究,2012年08月(54) 《朱子论子思〈中庸〉之道统》,厦大国学院集刊(第三辑),2012年07月(55) 《论朱熹的〈中庸〉篇章结构》,朱子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05月(56) 《朱熹对〈孟子〉“仁民爱物”的注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4月(57) 《朱熹〈中庸章句〉对“致中和”的注释及其蕴含的生态思想》,江南大学学报,2012年02月(58) 《朱熹〈中庸章句·哀公问政〉的为政以诚思想》,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01月(59) 《朱子论〈中庸〉大义》,诸子学刊(第五辑),2011年12月(60) 《朱子中庸学建构的心路历程》,哲学集刊(第一辑),2011年10月(61) 《朱子〈中庸章句〉论“诚”及其与“三达德”“五达道”的关系》,儒教文化研究,2011年09月(62) 《王阳明:论自然知识》,光明日报,2011年03月(63) 《理学视阈中的礼乐文质论》,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8月(64) 《近30年来中国古代自然与科技哲学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月(65) 《朱熹“中庸”解的实学思想》,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05月 (66) 《从朱熹的格致论出发》,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5月(67) 《格物致知论是朱子理学的出发点》,厦大国学院集刊(第二辑),2010年04月(68)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鄱阳湖学刊,2010年01月(69) 《朱熹与<梦溪笔谈>》,光明日报,2009年09月(70) 《〈礼记·学记〉的教育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8月(71) 《格物致知:朱子理学的“第一义”》,诸子学刊(第二辑),2009年06月(72)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伦理学研究,2009年04月(73) 《陆九渊对自然知识的兴趣》,光明日报,2008年11月(74) 《朱子的格致论及其与科学的关系》,厦大国学院集刊(第一辑),2008年11月(75)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光明日报,2008年09月(76) 《宋儒对自然知识的重视与研究》,宋代文化研究(第15辑),2008年03月(77) 《孔孟儒学与科技》,光明日报,2007年01月(78) 《略论〈周易〉对中国古代历法的影响》,周易研究,2005年10月(79) 《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并非对立》,儒学与当代文明,2005年06月 (80) 《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科技》,新世纪的哲学与中国——中国哲学大会文集,2005年05月(81) 《〈管子〉与〈礼记‧月令〉科学思想之比较》,管子学刊,2005年02月(82) 《道教生态伦理:以生命为中心》,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10月(83) 《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伦理学研究,2004年01月(84) 《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1月 (85)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2月(86) 《儒学与中国古代农学》,孔子研究,2003年08月(87) 《〈周易〉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影响》,周易研究,2003年06月(88) 《〈太平经〉的生态思想初探》,宗教学研究,2003年04月(89)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学中源”说的形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10月(90) 《朱熹:一位被遗忘的天文学家》,东南学术,2002年06月 (91) 《朱熹“理一分殊”与现代科学的综合化》,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1月(92) 《李约瑟评朱熹的科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3月(93) 《朱熹的科技伦理思想》,孔子研究,1998年06月(94) 《李约瑟的〈管子〉思想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12月(95) 《朱熹格物致知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历史作用》,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02月(96) 《管子的精气说辩证》,管子学刊,1996年02月(97) 《〈管子〉的精气说与气功学》,厦门大学学报,1995年02月(98) 《〈管子〉与古代数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04月(99) 《论沈括的科学创新精神》,厦门大学学报,1992年08月(100) 《〈周易〉中的理论评价标准及其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周易研究,1992年06月

2006年核心期刊有那些?!

天而生也
此予宅也
CSSCI来源期刊(2006-2007)(共493种)管理学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南开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预测中国科技论坛经济管理(新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软科学科技管理研究管理科学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未来与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哲 学哲学研究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孔子研究道德与文明现代哲学周易研究管子学刊宗教学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宗教世界宗教文化语言学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外语界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国外外语教学民族语文语文研究外语教学汉语学习外语研究外语学刊中国俄语教学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南方文坛中国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红楼梦学刊新文学史料当代文坛民族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艺术学中国音乐学文艺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音乐艺术当代电影电影艺术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新美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电视研究中国音乐戏剧艺术人民音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中国书法历史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抗日战争研究史林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世界历史安徽史学西域研究史学集刊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学辑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教学文献历史教学问题中国地方志考古学考古学报文物考古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敦煌研究江汉考古经济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世界经济会计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经济科学改革经济学动态中国农村观察财贸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财经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国际贸易经济评论中国经济问题上海经济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当代经济科学世界经济研究证券市场导报中国经济史研究财经科学投资研究中国土地科学财政研究财经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当代财经经济与管理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导刊当代经济研究税务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农业技术经济审计研究经济问题经济纵横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国际经济合作金融论坛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中国农史国际经贸探索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消费经济中国流通经济涉外税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现代日本经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亚太经济经济经纬保险研究上海金融中国国情国力生态经济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林业经济生产力研究开发研究政治学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学研究美国研究太平洋学报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欧洲研究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台湾研究当代亚太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当代青年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台湾研究集刊日本学刊国际观察中共党史研究青年研究求是党的文献俄罗斯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妇女研究论丛国际政治研究新视野南亚研究中国青年研究东南亚研究理论前沿东北亚论坛理论探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研究法 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商研究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法学评论知识产权法学比较法研究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国版权行政法学研究法学家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电子知识产权河北法学甘肃政法学院学报社会学社会学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市场与人口分析南方人口社会:社会学丛刊民俗研究民族学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中国藏学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黑龙江民族丛刊回族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编辑学报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编辑之友科技与出版新闻大学新闻记者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图书评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杂志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情报杂志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教育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外国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学刊开放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教育科学外语电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 (上)高教探索江苏高教现代大学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中国特殊教育教育评论教育信息化(学术版)体育学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统计学统计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统计与决策(理论版)心理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综合性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读书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浙江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学习与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文史哲开放时代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界学术研究浙江学刊东南学术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人文杂志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中国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河北学刊宁夏社会科学江汉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州学刊广东社会科学学海求索甘肃社会科学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科学·经济·社会西藏研究贵州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新疆社会科学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求是学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齐鲁学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文、经济地理旅游学刊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旅游科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环境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保护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备注】各学科期刊以期刊五年年均他引影响因子的高低横向顺序排序。一刊两版期刊选用的版本期刊名称CSSCI选用版本非选用版本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新管理)经济管理汉语学习汉语学习汉语学习(普及版)当代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学生卷)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学术版)教育信息化(资讯版)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 (学科版)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 (理论版) 统计与决策中国远程教育中国远程教育 (上)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参考资料:http://cssci.nju.e.cn/documents/CSSCIlyqk2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