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的介绍

记曰
变身计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和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立足全球视角,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对中国总部经济发展进程、趋势及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中展示我国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

什么叫总部经济?

信行
好儿女
  总部经济是由总部基地和总部产业构成的经济形态。  总部基地是一个项目和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典范。  应该说,总部基地最开始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条件的限制。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总部经济理论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很大争论,它对总部基地建设的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具体实践操作上来说,当时还有很多条件不具备,市场是不是认同或接受还是未知数。  我一直认为,总部基地的开发商是一个城市运营商,总部基地是城市运作的一个项目,它跟一般的房地产项目在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实际上有区别,它是一个创新的项目,处在高新区里,从一开始就有城市运营的含义,有一个大的城市概念。  到目前为止,总部基地总体上还是成功的。我在2003年对总部基地进行调研的时候就说过,我很看好总部基地,在丰台这个地方完全可以搞好,这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目前,总部基地已初步走出了一般商业地产项目的过程,不能叫一般的商业园区。它基本完成了政府的考验和市场的考验,接下来的就是要积累经验。  谈到总部基地的发展,就得谈一下总部基地的发展时间长短问题。作为总部基地的开发商、发展商,你是在这个地方三年、五年,还是八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都是一个问题。时间的长短不同会决定开发建设总部基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从我的了解来看,总部基地的开发商会长期呆在这里,把总部基地当作事业来做。总部基地有很多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总部基地的发展空间很大。  如果说总部产业能够成立的话,它应该是服务业当中的一个分支,但应该有很多可创新的地方,总部基地的服务应该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金融投资方面,的应该是高档次的服务。如何去挖掘它的内涵,确实需要很多高手出谋划策。

开发区综合办公室2019年工作总结

守灵夜
防毒皮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韩晨开发区综合办公室2019年工作总结    篇一:开发区综合办公室XX年工作总结  XX年,综合办公室围绕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障了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一、综合文字方面  认真组织撰写各类文字材料,比如“五大战役”现场点评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等重要会议及市领导、省市部门有关领导到开发区调研的汇报材料;起草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纲要和请求省委、省政府支持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请示等重要文件和各类讲话稿、请示报告、会议纪要;起草党工委和管委会议事制度、后备干部管理制度、请销假报告制度等重要制度。目前,还在着手起草公车使用、公务接待等相关制度。同时,认真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定期编印《开发区要讯》,做好新闻媒体采访的沟通对接工作。    二、政策研究方面  积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政策研究,参与起草加快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和推动企业到场外资本市场挂牌融资、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加快发展、“优二进三”等政策文件。组织编印《发展咨询与政策参考》,梳理研究国家、省、市优惠政策和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组织撰写《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把握机遇谋发展 科学定位促转型》、《关于总部经济与区域发展的几点看法》、《加快转型升级 服务区域发展》等调研文稿。

石家庄三年大变样范文

明诚
反抗者
四个新区打造石家庄“山水城市” 石家庄市将以创造“山水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 《方案》确定了今后三年我市城市建设总的思路和目标,并明确今后三年将坚持“东拓西进并举,以西进为主;南延北跨同抓,以北跨为主;主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共上,以新区开发为主”的原则,集中财力全力实施总投资1400亿元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的600个项目,确保城市建设“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主城改造工程 围绕提升主路主街和出入市口道路形象,大规模实施集中连片拆迁改造,三年内拆除760万平方米,其中今年确保拆除260万平方米、力争突破300万平方米。在总体推进破旧建筑、危陋建筑、违章建筑、超期临建和有碍观瞻建筑拆迁的同时,重点抓好主路主街和出入市道路两侧各100-200米纵深范围拆迁改造工作,建成环境整洁、特色鲜明、具有大都市风格的街道景观。 1、旧城改造 拆除建筑203万平方米,全面推进主路沿线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大型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其中正在实施的32个。重点抓好正在实施的开元环球中心、远洋商贸城、“万象天成”商务城、“金世界”商业中心、“南花园”步行街、北方药博园、新华和南三条市场升级、大经街改造、缔景城、联邦名都等10个精品亮点区域建设项目。 今年的目标是拆除建筑68.5万平方米,重点对和平路沿线水泵厂俱乐部、经编厂宿舍等2个旧区,中山路沿线油漆厂、和平医院生活区、中山路与大经街围合区域、南三条市场大经街两侧区域、石家庄饭店区域、机关事务管理局宿舍、棉三生活区、化工学校旧校区、铁四局等9个旧区,裕华路沿线区域、中华大街东侧区域、排水处住宅等3个旧区,槐安路沿线银星技校;维明街沿线东风塑料厂,中华大街沿线太行机械厂宿舍、第十棉纺厂厂区等2个旧区,建设大街沿线棉五生活区、电建生活区等2个旧区,自强路沿线南花园旧区,共计21个旧区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鼓励实施整体拆迁改造。 2、城中村改造 拆除334万平方米,基本把位于“四横六纵”主干道、二环路和主要出入市道路两侧100-200米纵深范围内城中村改造完毕,改善村(居民)居住环境,增加道路绿化用地,繁荣商贸服务产业,提升沿街景观形象。 今年的目标是拆除建筑80万平方米,重点对裕华路沿线小谈、北杜、城角庄、东里、方北、留村等6个旧村,中山路沿线西王、休门、谈固、白佛口等4个旧村,槐安路沿线振头一街,振头二街、振头四街、槐底、小马、大马、小岗上等7个旧村,和平路沿线大郭村,友谊大街沿线钟家庄村,维明街沿线西三教村,中华大街沿线柏林庄、高柱等2个旧村,建设大街沿线东岗头村,共计23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鼓励实施整体拆迁改造。 3、拆违改造 拆除156万平方米,实现主次干道两侧各纵深100米-200米范围内无违法建筑和超期临建。按照街道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和城市主色调,对四横六纵主干道和出入市口道路,从每一座楼房、每一块广告、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绿地、每一盏霓虹灯、每一块便道砖抓起,全部清理占道经营,全部拆除违章广告,全面整治门头牌匾,全面整修粉刷清洗建筑墙体,架空线缆全部入地,建成环境整洁、设施完好、景观优美、秩序井然的精品线路。 今年的目标是拆除44.5万平方米,全部拆除“四横六纵”主干道以及12个出入市道路两侧和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的违法建筑、超期临建。同时,主要路口架空线缆全部入地,沿街建筑立面装修改造和高标准绿化全部到位。 4、铁路改造 围绕铁路“客进货出、穿城入地”工程实施,完成货运系统迁建工程和中山路以北铁路入地工程,实施铁路沿线土地收购储备和综合开发改造,启动城市中心轴线带状绿地公园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客站,并规划“留白”金融中心。 今年完成铁路入地和货运线外迁工程拆迁67万平方米和征地1.08万亩任务,启动货运系统迁建工程和铁路沿线土地收储改造。 新区建设工程 以创造“山水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以“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为特色的四个新区。 1、滹太新区 规划一期建设区为南水北调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太平河南岸1000米以北、滹沱河北岸2000米以南范围,约70平方公里,建设行政、会展、文化、教育、总部经济、休闲居住等项目。三年内计划完成道路网络框架,力争完成太平河、滹沱河和南水北调水系以及会展中心、市行政中心、总部经济、职业教育园区、文化设施、休闲居住设施,完成水源地北移和4.6平方公里经营性用地收储。 今年实施五项工程:一是滹沱河(南水北调——京深高速公路段)蓄水绿化工程,主河道蓄水长10公里,宽500-1000米,水面300万-500万平方米。二是启动太平河北岸107国道以东近2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工程,完成主要路网(友谊大街、中华北大街、学府路、堤顶南路)及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建设大型会展、高级酒店、行政办公、总部经济等标志性建筑群。推动正在谋划的2个大型综合项目(拉美风情园,包括五星级酒店,国际会展交易中心,办公及公寓,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河北绿色生态观光园,包括化肥厂遗址公园、康乐运动公园、足球训练基地、风情商业街、景观住宅、示范性老年公寓等)。三是太平河二期工程 (赵陵铺——田庄桥,长3.2公里),新增绿地94.6万平方米、水面27.5万平方米。四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按照国家二级处理标准完成日处理能力7万吨的滹沱河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太平河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五是启动“沙磁河”水源地供水工程,逐步将滹沱河水源地作为应急水源。 2、西部新区 控制区为62平方公里。其中山前大道以东、获铜路以西、槐安路西延线以南、南二环西延线以北22平方公里作为重点发展区域。该区以体育休闲、旅游度假、会议博览、高档社区等为主要建设内容。三年内完成8平方公里山体绿化、10个村庄土地整合、青银高速公路以西约6平方公里休闲度假区土地一级开发、4平方公里的体育休闲公园、7处沿槐安路和山前大道的农家乐旅游度假村以及动漫产业园和海尔高档住宅建设。 今年实施二项工程:一是西山绿化。对秀山、横山和龙泉山共4平方公里山体实施包片治理、绿化,恢复山体植被;治理矿山4平方公里。二是整合青银高速公路以西6个村庄,开发建设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休闲度假区和田园风情镇。 3、正定新区 规划建设面积31平方公里。主要结合滹沱河生态整治蓄水和滹太片区建设,突出古、新辉映,城、河交融的特点,推进商贸、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古城文化特色的新型商贸片区,重点建设占地790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国际小商品城,占地2360亩的北方物流园区、纺织服装基地起步区和重点文物古迹周边环境改善项目。 今年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完成占地124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国际小商品市场二期工程。二是加快推进以常山纺织搬迁改造为主的纺织服装基地建设。三是综合整治旺泉街以东、中山路以南、东门里小学以北的隆兴寺周边历史文化街区。 4、南部山前工业区 为破解土地瓶颈,充分挖掘高(邑)元(氏)赞(皇)山前岗坡次地潜力,采取“政府推动、县区引动、企业主动、政策驱动、环境助动、协调联动”的办法,积极谋划南部山前工业区,为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市进郊、晋档升级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搭建平台。 今年上半年完成南部山前工业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照一级路标准启动红旗大街南延至高邑工程,构建主城区与工业区的快速通道,为主城区企业搬迁创造条件。 道路畅通工程 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建成省际城市一小时交通圈、“l+4”组团之间半小时交通圈和主城区畅通网络系统。 1、加速构建区域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石太、京石、石郑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谋划启动石青专线。完成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工程,高标准建设机场大道,建成冀中南区域性航空枢纽和空港物流基地,将京珠高速公路东迁至良村以东,形成全长133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启动城市“东出西联”第二通道工程,缓解石太高速和307国道交通拥堵状况,解决外埠大型货运车辆穿越城区问题。 2、加快构建主城区与四组团间道路网络 将南二环(东段)、槐安路东延至藁城,南二环(西段)西延至鹿泉西部山前,东二环、红旗大街、太行大街南延至栾城,体育大街、建华大街、太行大街北延至正定,强化“l+4”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3、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工程 建设槐安路、和平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4条高架路,基本建成中心城区“井”字型快速路系统。实施二环路与石环路衔接工程,充分发挥二环、石环的交通疏导作用。实施次干路、支路网贯通加密工程,打通市区内断头卡脖路,对超期服役、影响通行的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进行改造整修,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加快启动轨道交通工程 成立筹备建设机构,完成线网规划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尽早审批立项。 今年,我市将重点围绕解决城市次干道、支路和微循环网络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在全面建成石环公路和张石高速公路的同时,抓好主城区路网完善、主城与新区(组团)道路连接等工程。实施中华大街北延(和平路以北局部高架直跨)至学府路工程及机场快速路,续建体育大街北延跨滹沱河至正定工程,新建友谊大街北延至学府路、学府路拓宽及东延工程,基本建成滹太片区四纵三横路网主骨架。实施西二环主要交叉路口单向直跨立交工程和和平路跨线桥工程。打通维明街 (槐安路至南二环)、富强大街 (槐安路至槐中路)等6条断头卡脖路。对中山路 (中华大街至体育大街)、工农路 (中华大街至红旗大街)等6条主次干道进行大修,同时对部分破损严重的小街小巷进行整修,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网通行能力。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协结合全市做好“三篇大文章”、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和要求,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城区建设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政协优势,努力增强参政议政实效。一是拓宽协商议政领域。就推进“三年大变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民生实事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拓展协商领域,认真搞好常委会专题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二是畅通民意诉求通道。积极推进以界别为基础的视察活动,对生态环境、治污减排、城市建设等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促进工作落实。针对“三年大变样”的攻坚之年,长安区拆违、城区改造任务极为艰巨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认真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工作;三是深入开展四项重点调研。组织开展关于汊河沿岸建设改造、民营企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全民医保问题的专题研讨和调研。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集思广益,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有见解、有份量和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四是积极参与城区建设“四大工程”。在“主城改造、旧村开发、街路拆违、土地拆违”中,发挥城市管理职能部门、街镇委员的组织管理作用,执法监督部门委员的服务保障作用,经济界委员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区“三年大变样”工作高标准、高质量、上台阶,发挥在全市的领跑和带动作用。

关于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文章(速回)

六合之里
微笑圈
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 目前,石家庄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庄”的河北省省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形象建设。在拆字当头、建字随后、治字贯中的稳步推动下,按照预定目标,三年后石家庄将容颜焕发,靓妆出镜。 石家庄依托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口的便利交通优势,在十九个村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休门、振头、任栗村等村名依然见证着石家庄发展变迁的历史,也给这座城市附着上了“土”色。虽然宽阔的路网,拔地的高楼和飞跃的高架桥,使石家庄已有几分现代化都市气息,但是裹挟城区的城中村,造成高楼与低矮的平房共生,宽阔的马路与狭窄的小巷共处,加之市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使其与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标准极不协调。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建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当地政府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叔叔表示,现在石家庄迎来了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建设规划,三年内,石家庄将通过总投资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的六百个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据了解,三年后,石家庄市二环路内主街主路沿线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宅区基本改造完毕,拆除总面积七百六十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拆除三百三十四万平方米,仅今年就对二十三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并且以拆促建,基本形成沿主街主路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区和层级分明的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城市容貌整洁有序,社区环境和谐舒适。 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 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 尊敬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你们可否了解三年大变样? 四个新区打造石家庄“山水城市” 石家庄市将以创造“山水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 《方案》确定了今后三年我市城市建设总的思路和目标,并明确今后三年将坚持“东拓西进并举,以西进为主;南延北跨同抓,以北跨为主;主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共上,以新区开发为主”的原则,集中财力全力实施总投资1400亿元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的600个项目,确保城市建设“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主城改造工程 围绕提升主路主街和出入市口道路形象,大规模实施集中连片拆迁改造,三年内拆除760万平方米,其中今年确保拆除260万平方米、力争突破300万平方米。在总体推进破旧建筑、危陋建筑、违章建筑、超期临建和有碍观瞻建筑拆迁的同时,重点抓好主路主街和出入市道路两侧各100-200米纵深范围拆迁改造工作,建成环境整洁、特色鲜明、具有大都市风格的街道景观。 1、旧城改造 拆除建筑203万平方米,全面推进主路沿线62个占地50亩以上的大型旧城拆迁改造项目,其中正在实施的32个。重点抓好正在实施的开元环球中心、远洋商贸城、“万象天成”商务城、“金世界”商业中心、“南花园”步行街、北方药博园、新华和南三条市场升级、大经街改造、缔景城、联邦名都等10个精品亮点区域建设项目。 今年的目标是拆除建筑68.5万平方米,重点对和平路沿线水泵厂俱乐部、经编厂宿舍等2个旧区,中山路沿线油漆厂、和平医院生活区、中山路与大经街围合区域、南三条市场大经街两侧区域、石家庄饭店区域、机关事务管理局宿舍、棉三生活区、化工学校旧校区、铁四局等9个旧区,裕华路沿线区域、中华大街东侧区域、排水处住宅等3个旧区,槐安路沿线银星技校;维明街沿线东风塑料厂,中华大街沿线太行机械厂宿舍、第十棉纺厂厂区等2个旧区,建设大街沿线棉五生活区、电建生活区等2个旧区,自强路沿线南花园旧区,共计21个旧区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鼓励实施整体拆迁改造。 2、城中村改造 拆除334万平方米,基本把位于“四横六纵”主干道、二环路和主要出入市道路两侧100-200米纵深范围内城中村改造完毕,改善村(居民)居住环境,增加道路绿化用地,繁荣商贸服务产业,提升沿街景观形象。 今年的目标是拆除建筑80万平方米,重点对裕华路沿线小谈、北杜、城角庄、东里、方北、留村等6个旧村,中山路沿线西王、休门、谈固、白佛口等4个旧村,槐安路沿线振头一街,振头二街、振头四街、槐底、小马、大马、小岗上等7个旧村,和平路沿线大郭村,友谊大街沿线钟家庄村,维明街沿线西三教村,中华大街沿线柏林庄、高柱等2个旧村,建设大街沿线东岗头村,共计23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鼓励实施整体拆迁改造。 3、拆违改造 拆除156万平方米,实现主次干道两侧各纵深100米-200米范围内无违法建筑和超期临建。按照街道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和城市主色调,对四横六纵主干道和出入市口道路,从每一座楼房、每一块广告、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绿地、每一盏霓虹灯、每一块便道砖抓起,全部清理占道经营,全部拆除违章广告,全面整治门头牌匾,全面整修粉刷清洗建筑墙体,架空线缆全部入地,建成环境整洁、设施完好、景观优美、秩序井然的精品线路。 今年的目标是拆除44.5万平方米,全部拆除“四横六纵”主干道以及12个出入市道路两侧和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的违法建筑、超期临建。同时,主要路口架空线缆全部入地,沿街建筑立面装修改造和高标准绿化全部到位。 4、铁路改造 围绕铁路“客进货出、穿城入地”工程实施,完成货运系统迁建工程和中山路以北铁路入地工程,实施铁路沿线土地收购储备和综合开发改造,启动城市中心轴线带状绿地公园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客站,并规划“留白”金融中心。 今年完成铁路入地和货运线外迁工程拆迁67万平方米和征地1.08万亩任务,启动货运系统迁建工程和铁路沿线土地收储改造。 新区建设工程 以创造“山水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以“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为特色的四个新区。 1、滹太新区 规划一期建设区为南水北调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太平河南岸1000米以北、滹沱河北岸2000米以南范围,约70平方公里,建设行政、会展、文化、教育、总部经济、休闲居住等项目。三年内计划完成道路网络框架,力争完成太平河、滹沱河和南水北调水系以及会展中心、市行政中心、总部经济、职业教育园区、文化设施、休闲居住设施,完成水源地北移和4.6平方公里经营性用地收储。 今年实施五项工程:一是滹沱河(南水北调——京深高速公路段)蓄水绿化工程,主河道蓄水长10公里,宽500-1000米,水面300万-500万平方米。二是启动太平河北岸107国道以东近2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工程,完成主要路网(友谊大街、中华北大街、学府路、堤顶南路)及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建设大型会展、高级酒店、行政办公、总部经济等标志性建筑群。推动正在谋划的2个大型综合项目(拉美风情园,包括五星级酒店,国际会展交易中心,办公及公寓,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河北绿色生态观光园,包括化肥厂遗址公园、康乐运动公园、足球训练基地、风情商业街、景观住宅、示范性老年公寓等)。三是太平河二期工程 (赵陵铺——田庄桥,长3.2公里),新增绿地94.6万平方米、水面27.5万平方米。四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按照国家二级处理标准完成日处理能力7万吨的滹沱河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太平河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五是启动“沙磁河”水源地供水工程,逐步将滹沱河水源地作为应急水源。 2、西部新区 控制区为62平方公里。其中山前大道以东、获铜路以西、槐安路西延线以南、南二环西延线以北22平方公里作为重点发展区域。该区以体育休闲、旅游度假、会议博览、高档社区等为主要建设内容。三年内完成8平方公里山体绿化、10个村庄土地整合、青银高速公路以西约6平方公里休闲度假区土地一级开发、4平方公里的体育休闲公园、7处沿槐安路和山前大道的农家乐旅游度假村以及动漫产业园和海尔高档住宅建设。 今年实施二项工程:一是西山绿化。对秀山、横山和龙泉山共4平方公里山体实施包片治理、绿化,恢复山体植被;治理矿山4平方公里。二是整合青银高速公路以西6个村庄,开发建设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休闲度假区和田园风情镇。 3、正定新区 规划建设面积31平方公里。主要结合滹沱河生态整治蓄水和滹太片区建设,突出古、新辉映,城、河交融的特点,推进商贸、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古城文化特色的新型商贸片区,重点建设占地790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国际小商品城,占地2360亩的北方物流园区、纺织服装基地起步区和重点文物古迹周边环境改善项目。 今年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完成占地124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国际小商品市场二期工程。二是加快推进以常山纺织搬迁改造为主的纺织服装基地建设。三是综合整治旺泉街以东、中山路以南、东门里小学以北的隆兴寺周边历史文化街区。 4、南部山前工业区 为破解土地瓶颈,充分挖掘高(邑)元(氏)赞(皇)山前岗坡次地潜力,采取“政府推动、县区引动、企业主动、政策驱动、环境助动、协调联动”的办法,积极谋划南部山前工业区,为主城区工业企业退市进郊、晋档升级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搭建平台。 今年上半年完成南部山前工业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按照一级路标准启动红旗大街南延至高邑工程,构建主城区与工业区的快速通道,为主城区企业搬迁创造条件。 道路畅通工程 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建成省际城市一小时交通圈、“l+4”组团之间半小时交通圈和主城区畅通网络系统。 1、加速构建区域交通网络 加快推进石太、京石、石郑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谋划启动石青专线。完成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工程,高标准建设机场大道,建成冀中南区域性航空枢纽和空港物流基地,将京珠高速公路东迁至良村以东,形成全长133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启动城市“东出西联”第二通道工程,缓解石太高速和307国道交通拥堵状况,解决外埠大型货运车辆穿越城区问题。 2、加快构建主城区与四组团间道路网络 将南二环(东段)、槐安路东延至藁城,南二环(西段)西延至鹿泉西部山前,东二环、红旗大街、太行大街南延至栾城,体育大街、建华大街、太行大街北延至正定,强化“l+4”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 3、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建设工程 建设槐安路、和平路、体育大街、中华大街4条高架路,基本建成中心城区“井”字型快速路系统。实施二环路与石环路衔接工程,充分发挥二环、石环的交通疏导作用。实施次干路、支路网贯通加密工程,打通市区内断头卡脖路,对超期服役、影响通行的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进行改造整修,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加快启动轨道交通工程 成立筹备建设机构,完成线网规划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尽早审批立项。 今年,我市将重点围绕解决城市次干道、支路和微循环网络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在全面建成石环公路和张石高速公路的同时,抓好主城区路网完善、主城与新区(组团)道路连接等工程。实施中华大街北延(和平路以北局部高架直跨)至学府路工程及机场快速路,续建体育大街北延跨滹沱河至正定工程,新建友谊大街北延至学府路、学府路拓宽及东延工程,基本建成滹太片区四纵三横路网主骨架。实施西二环主要交叉路口单向直跨立交工程和和平路跨线桥工程。打通维明街 (槐安路至南二环)、富强大街 (槐安路至槐中路)等6条断头卡脖路。对中山路 (中华大街至体育大街)、工农路 (中华大街至红旗大街)等6条主次干道进行大修,同时对部分破损严重的小街小巷进行整修,提高次干道和支路网通行能力。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 目前,石家庄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庄”的河北省省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形象建设。在拆字当头、建字随后、治字贯中的稳步推动下,按照预定目标,三年后石家庄将容颜焕发,靓妆出镜。 石家庄依托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口的便利交通优势,在十九个村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休门、振头、任栗村等村名依然见证着石家庄发展变迁的历史,也给这座城市附着上了“土”色。虽然宽阔的路网,拔地的高楼和飞跃的高架桥,使石家庄已有几分现代化都市气息,但是裹挟城区的城中村,造成高楼与低矮的平房共生,宽阔的马路与狭窄的小巷共处,加之市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使其与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标准极不协调。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建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当地政府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叔叔表示,现在石家庄迎来了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建设规划,三年内,石家庄将通过总投资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的六百个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据了解,三年后,石家庄市二环路内主街主路沿线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宅区基本改造完毕,拆除总面积七百六十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拆除三百三十四万平方米,仅今年就对二十三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并且以拆促建,基本形成沿主街主路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区和层级分明的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城市容貌整洁有序,社区环境和谐舒适。 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51997780.html

江城是哪里???

咖啡因
暖然似春
江城在哪里?    江城,顾名思义,即“江边之城”。但同时想到:江须渊远而流长,城须宏大而名播远方,所有说不是所有的江边之城皆可曰“江城”。      一直也极喜爱这李白的这首诗: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有一次从南宁乘T6北上,到武汉境内,列车广播开始介绍武汉。其中介绍到武汉的历史,并称武汉别称“江城”,因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得名“江城”。      其实,在听到这广播之前,我很早知道知道武汉的别称是“江城”,觉得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了。在长江沿江的九大城市中,唯有武汉别称“江城”,其他的城市似乎没有什么异议。      在网上一搜“城市别称”,武汉的别称皆是“江城”。还有一则介绍武汉的文章亦附于此:(以下是引用文章,作者不详)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00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 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 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登楼观武汉三镇全景。随后来到古琴台,这里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游人可在此凭吊俞伯牙、钟子期以琴会知音的动人故事。        后来这一固有的想法被打破:原来重庆也欲别称“江城”。    我意外了:重庆是有长江流经,长江的第二大支流嘉陵江也象武汉的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一样将城市一分为三,但重庆不是别称山城吗?又称雾都?      接下来又看到了一篇文章:    《重庆市被认定为“中国第一江城” 》   全国10余城市争抢的“中国第一江城”称号,最终落户重庆,昨日,重庆社科院在透露这一消息的同时,南岸区政府对外宣布,正式启动国内首个RBD(游憩商业区)建设方案——5年内,南滨路将成为“第一江城”的核心以及重庆城市的最高点。   10余城市争夺“第一江城”    去年6月起,武汉、哈尔滨、南京、合肥等10多个城市,召集各地专家、企业界人士召开研讨会,纷纷打出“第一江城”招牌,与重庆“叫板”。这些城市中,武汉认为自己最应享有“第一江城”的美誉。有专家指出,武汉有3500年历史,境内的商代盘龙城是长江流域最大的商代城市。此外,武汉濒临长江和其最大支流汉江,又有黄鹤楼等著名景点,许多帝王将相都在此指点江山。   三大优势夺“第一江城”    “重庆具备三大优势,应当是真正的‘第一江城’。”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说,首先重庆境内有嘉陵江和长江这个江城必须拥有的条件,其次,城市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拥有国内最早、体现江城特色的成型的滨江经济带——南滨路,而南滨路的独特特征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例如,她有全国惟一的僧尼合一的慈云寺、太古洋行、法国水师兵营、慈云老街、巴渝12景等,远古文化可以追溯到1万年以前,拥有巴渝文化、宗教文化等。此外,南滨路还在不断创新,完善功能定位,准备投入巨资打造全国首个RBD,发展后劲很强。近日,重庆社科院的专项调研报告,得到中国社科院专家的认同,中国社科院专家一致认定,重庆是“中国第一江城”,南滨路拥有江城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第一江城”当之无愧的核心。     南滨路拟于年底引进环球嘉年华      5年500亿打造国内首个游憩商业区 将建5座五星级酒店 和黄将开南滨大都会      “我们正在完善功能定位。”昨日,南滨路管委会主任周万里说,根据南岸的政府计划,5年内将投500亿元在南滨路建国内首个RBD。所谓RBD,是游憩商业区的简称,城区内必须同时具备旅游、商业区、会展商务功能。“南滨路的现状恰恰符合RBD构成元素。”    据悉,未来的南滨RBD,将主打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水岸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5大产业。其涵盖总面积50平方公里。    投资500亿元变脸南滨路,新上马的项目有5座五星级酒店、美心洋人街、40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重庆美术馆、体育馆、卡通城、游人手创馆、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等。此外,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浦,明年将在南滨路上开出营业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和黄南滨大都会”,其产品定位将高于目前解放碑的大都会;南岸区已与美国莫菲公司取得联系,准备年底引入环球嘉年华(世界上最大型的巡回移动式游乐场,在京营业52天的总收入超过3亿元),供市民玩耍。    李勇说,南滨RBD建成后,城市功能将超过解放碑和江北城,成为重庆中央商务区(CBD)的核心。    “也就是说,重庆的城市重心将南移。”李勇称,仅是旅游景点的人流,南滨路就曾日涌30万人。经调查,南滨RBD除了现在的地价低于解放碑和江北嘴,历史文化、人流、主体人群等各项指标,均在解放碑和江北嘴之上

如何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孰有之哉
心术
继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明确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文化影响力增强的过程中,当今时代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尽管依靠政府主导、政府补贴的传统“文化交流”模式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文化出口的意义变得更为重要。 发达国家在依靠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早在“一战”期间,美国便极力推动本国电影占领世界电影市场;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在《关于文化外交的新构想》中,明确提出“动漫外交”战略;2006年1月17日,韩国总理李海瓒主持会议,专门讨论的是“韩流”产品世界化问题。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流”电视剧等等,都是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依靠的恰恰是文化出口的方式,它们能够占领世界文化市场,其中当然有着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背后推动,但更重要的是文化产品本身的强大竞争力。 第二,大城市(尤其是首都城市)在一国文化影响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吉布森等人的研究表明,当代文化生产在城乡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在就业、投资、产业集结等方面,大都市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首都城市远远高于非首都的其他都市。在美国,50%以上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集中在人口100万以上的都市里,更严格地说,主要是集中在两个中心:纽约和洛杉矶。1998年,悉尼在文化产业方面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0%以上,而悉尼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到整个澳大利亚的32.2%。 从就业方面看,伦敦占整个英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26.9% 。瑞典的文化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国职位总数的9%)大多集中在斯德格尔摩 。在日本,东京文化产业的从业人数占日本文化产业就业总数的16%。进入21 世纪以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呈现出跨国资本运作、产业结构高度提升、产业分布组群化态势,在一些国际性的大都市周边产生出带有全球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未来的工作重点。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812亿元,占GDP比重10.3%,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首都城市,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正确选择。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会对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北京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 (一)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800 多年建都史、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不仅有故宫、颐和园等丰富的以物质为载体的文化,更有京剧、曲艺、美术工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北京有了自己独特的符号,有了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金矿。除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北京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处,并在这种多元交汇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北京有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数字等高科技文化,有全国最大规模的书画、古玩等艺术品市场,更有全国最高水平的文体演出盛事。 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北京诸多文化行业在全国独占鳌头: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约占全国总量的1/2,音像制品占1/3,期刊占1/4,报纸占1/5,电视剧出品(部)集数和电影产量占全国1/3 以上。在出口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软件、图书、影视等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2001年北京文化产品出口量约占全国的30%;2004年约占40%,年增幅20%以上。2006年北京实现海关软件出口3.56亿美元,占全国海关软件出口的1/3。 (二)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创新能力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北京作为全国首都,不仅具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等方面也都位居全国前列。在专利授权量方面,2000年北京的专利授权量为5905件,2006年为11238件,增长了90.2%,其中发明专利2000年为1074件,2006年为3864件,增长了259.8%;在科技奖项获得方面,2005年,北京地区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5项(通用项目),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总数247项(通用项目)的30.4%。 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大大高于其它地区。在R&D投入上,2005年,北京科研机构共获得科技活动经费735亿元,占全国科技经费的14%,高居全国各地区之首。另外,北京的R&D投入逐年递增, 2006年达到5.8%,超出了同期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科研项目上,北京地区近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各项研究项目排名和经费使用均为全国第一。2004年承担的基础研究计划158项,占全国的41.7%,使用经费4.8亿元,占全国的46.1%;承担的863计划1227项,占全国的 32.1%,使用经费27.9亿元,占全国的30.0%;承担攻关计划716项,占全国的35.1%,使用经费20.0亿元,占全国的13.4%;承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76项,占全国的12%,使用经费1.1亿元,占全国的13.4%。总之,北京的知识创新能力强大,在全国的优势十分明显。 (三)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 创意资源丰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大量创意人才。全国有400多个科技信息类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北京地区拥有独立信息机构50多个,占全国的10.7%。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05年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机构350所,有科研活动的单位数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资源占全国总科技人力资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人员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北京每10万人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1.7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两院院士有706人;北京拥有全国1/3的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北京培养的博士后占全国的1/3。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为北京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四)首都优势 北京作为首都,意味着被赋予了一个代表中国的象征符号,这个符号给北京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首都优势是北京所特有的财富,是国内任何城市不可比拟、无法相争的无形资产。首先,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注意力”资源,这种“注意力”资源在当代社会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其次,首都优势为北京带来了庞大的各种消费人流,其中,国内外高端人士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庞大的高端人员流动数量,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再次,首都优势为北京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提供契机。如北京近年来兴起的会展业、总部经济,包括2008 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带来的奥运经济,主要是靠首都优势实现的。 (五)文化创意机构数量众多,文化创意集聚区初具规模 《北京蓝皮书》的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在全国573 家出版社中,有237 家在北京,占全国出版社总量的41.36%,而从出版量、种类上,北京市的图书出版业所占比例将近全国的一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提高。由于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作者资源、媒体宣传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版发行集团都纷纷北上,在北京建立分支机构,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贝贝特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成立北京发行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世纪文景图书公司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此外,相当一批外地的民营图书公司,也将企业总部迁往北京或在北京开展业务,如山东世纪天鸿、广东天时音像、福建厦门光合作用书房,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文化工作室等。 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海淀园的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石景山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雍和文化园、电子城798 文化基地、北京DRC 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另外,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三辰卡通动漫网游产业基地、朝阳公园文化园区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六)奥运机遇 加拿大学者约翰·弗里德曼指出:“奥运会已经远远不只是(像始创时那样)关乎运动技能,至少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它已经变成了一桩大买卖。奥运会不仅把整个世界的注意力引向主办城市,而且正如所期盼的那样,在当地零售商、旅店以及其他服务者的口袋里留下了上亿的美钞。”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够为北京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有长远的后续影响。奥运会使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北京,为展示北京传统和东方文化神韵,扩大国际交流,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国际对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不足与隐忧 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与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战略定位有待明确,整体战略布局尚未形成 在全球化语境中,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应以世界大都市作为参照与直接竞争对象。因此,面向全球的、整体性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定位、战略布局非常重要。目前,北京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就整体而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定位尚不明确,整体战略布局尚未形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全球应处于何种位置?面对伦敦、纽约、东京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北京应采取何种战略步骤以应对其竞争?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如何发挥后发优势?等等,对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实施步骤。 (二)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实力较弱,国际竞争力不足 企业是文化产品的制造者和推广者,也是文化市场的开拓者,是文化市场的主体和跨国经营的承担者。没有名牌的企业就不可能打开国际文化贸易的局面,更不可能形成国际文化的竞争力。竞争,实际上是企业实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较量,培育和造就名牌文化创意企业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任务之一,唯有下工夫培育一批文化的名牌企业,才能担当起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的重任。目前,北京的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市场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如果放眼全球,将时代华纳、迪斯尼等大型跨国集团作为比照对象,这些企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品牌方面,都难以与之直接竞争。 (三)配套服务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将眼光放在国内市场,原因有三:第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文化市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仅面向国内市场便可获得足够利润;第二,由于文化历史悠久和前期市场培育不足的原因,我国文化产品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往往遭受较大的文化折扣,文化企业采取外向型发展会面临较大的风险;第三,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外向型文化出口企业至今仍难以形成规模,难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规模经济效益恰恰是文化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北京集中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这些企业在北京市场也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有很多企业迫切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国际市场,但是,由于政府有关部门配套服务不够完善,使得它们在走向国际市场时面临资源、渠道、资金、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三、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一)从城市营销的高度,制定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战略 全球化时代,城市间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营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大城市的重视。“城市营销”概念来源于菲利普·科特勒的“国家营销”概念。科特勒认为,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国家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由国家营销概念衍生而来的城市营销也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城市各种资源、产品和城市整体形象以现代市场营销的方法进行推广。 城市营销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包括城市资源、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投资环境乃至城市形象的全方位的营销。城市营销有三种主要的营销方式:一是“景点”营销,二是“项目”营销,三是系统整体营销。无论“景点”还是“项目”,都是静态的、局部的城市营销方式,只有系统整体营销才能真正体现城市整体形象和特征。 当今时代,在城市系统整体营销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当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至关重要的产业型态。第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城市风貌和城市精神。第三,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强大的整合作用,可以形成相关产业链,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整体营销。第四,文化创意产业对良好创意的孵化作用,也会为城市营销方式的更新产生推动。 目前,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并未将其与城市营销的整体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在政策指定和实际运作过程中,应从城市营销的高度,制定增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战略,解决观念、机制和策略三个层面的问题。 在观念层面,应该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观与城市营销观念结合起来。在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城市”的整体意识和“营销”意识。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意的核心地位,强调它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城市形象提升过程中的整合效应,这是它与文化产业概念不同的关键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要始终贯穿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整体意识。“营销”意识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把城市整体形象“营销”出去。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对营销和贸易环节的忽视是一个普遍问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贯穿营销意识,将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作为重要战略环节。 在机制层面,应充分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推动表现北京城市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在目前中国文化贸易出于严重逆差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既关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建立鼓励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防止内部企业恶性竞争的制约机制。鼓励充分体现北京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对好的文化创意产品给予奖励或补贴。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打破行业间、产业间的各种壁垒,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龙头,以相关产业链为主体,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创造力为目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牢固树立“北京创意”的品牌。 在策略层面,在挖掘本市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应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和现代市场策略。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也是北京城市营销过程中的重点所在。在大众文化成为主要文化型态、文化贸易成为大势所趋的时代,这种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必须与现代媒体相结合,以此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并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使之为世界所认知和了解。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策略上,应强调以现代方式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在市场策略上,应变被动的“请进来”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品牌策略上,应变单纯的产品品牌为“北京品牌”,以体现北京城市形象为核心,形成相关的系列品牌。 (二)尽快落实各项鼓励政策 自北京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出台了各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在2006年10月发布的《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对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采取了出口退(免)税、奖励优秀出口企业、培育营销网络体系等各个方面的鼓励政策。从现有情况看,这些鼓励政策仍存在着规定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种种不足。有关部门应根据产业、企业的现实,尽快落实资金、税收、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等有关政策,使得各种鼓励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 (三)整合产业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对接,形成合力 从已有的经验来看,那些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本身的优势。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初期,其背后往往存在政治和经济这两只“看不见的手”的强力推动。在政治推动方面,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政治压力促使目标市场国开放本国文化市场,比如,美国便是利用WTO谈判等手段极力推动本国文化产品出口。在经济方面,那些国际竞争力强大的文化创意产品背后往往有着其他产业资本的推动,索尼、哥伦比亚、迪斯尼等大型跨国集团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它们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由此可见,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作为依托,文化创意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一枝独秀”。 由于综合国力和中国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在增强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借助政治压力不太现实。较为现实的做法是: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对接,吸纳其他产业领域的资金、营销网络等资源,形成合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走出去过程中急待解决的各种资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火车头”作用,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双赢。 (四)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机制,为国际贸易人才转轨提供便利 龙永图先生在谈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时指出,中国文化产业“需要有国外生活、工作背景,取得过成功经验的,比较熟悉国外的制作方式、营销渠道、发行放映的人才” 。相关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瓶颈之一,北京也不例外。 目前,北京有多家高校开设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文化贸易等相关专业课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专业的设置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是注重相关文化、传媒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在与经济、贸易对接方面存在较大欠缺。今后,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应着力解决文化与经济、贸易的对接,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在完善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为外贸人才的交流、转向提供便利。与文化贸易相比,我国在其他产品贸易方面的经验和成就更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我国在农产品、纺织品等领域拥有大量能够熟练从事国际贸易和应对相关问题的高端人才。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充分利用其他领域已经成长起来的贸易人才是一条值得尝试的捷径。对内,可联合文化、外贸等有关部门,对优秀贸易人才进行登记备案,根据其意向选择对其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关培训;对外,可由政府部门牵线,促成国内机构与国外文化企业的联合、交流,邀请有关人员为国内非文化产业方面的高端贸易人才进行培训。另外,也可设立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定期组织其他领域的国际贸易人才参加。 (五)明确目标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市场加强调研与合作 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具有人类共通性,比如,中国纺织品物美价廉,这一点对于所有国家都是如此——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落后国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按照同一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纺织品出口到不同国家。然而,对于文化创意产品来说则并非如此。文化创意产品以其中蕴涵的文化内容为根本,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若与目标市场国的价值观、审美趣味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该文化产品就不可能在目标市场国取得成功。因此,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目标市场定位,并针对目标市场加强调研与合作。 早在1927年,美国商务部便发布过一份由驻华使领馆人员提供的中国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对“中国电影趣味”的把握相当细致,特别提醒制片人“三角恋爱和两代人冲突的题材因违反传统伦理而不受中国人欢迎”,还将“大团圆”、“善恶分明”等归纳为美国电影能够占据中国市场的原因。对目标市场国文化习惯、文化市场的深入了解,是美国文化产品能够风靡世界的原因之一。 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必须有针对性地了解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市场状况,做到有的放矢,根据目标市场国的实际情况制作、发行文化产品,从而做到事半功倍,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在具体措施方面,可组建专业性调研机构,对世界各国文化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定期发布各国市场调研报告,供业界参考;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也可将归国后提供演出总结报告、参展总结报告等国外市场信息作为条件,收集国外文化市场的有关情况,既方便管理部门的宏观统筹,也能在以后的有关申请中向申请企业提供建议和指导。 中国古人云:“借势胜于造势,借力强于发力。”加强与目标市场国的合作,挖掘合作方的资源优势,为我所用,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着力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文化贸易的主导地位开始从一国政府转向跨国公司。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迪斯尼等大型跨国文化集团在国际文化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十分明显。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这些大型跨国集团可以集中资本、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链,然后以多种形式向全球的文化市场大量推出,获得竞争的优势。在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文化贸易真正主体的今天,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也成为一种“巨人”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型跨国文化公司,将难以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鉴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的问题,应鼓励本地企业之间、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在企业整合充足的过程中,应将行政性整合与市场整合加以统一,使企业整合之后真正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改变国内文化企业整合的政府运作模式,以免形成“大而不强”的局面。

紫砂陶的发展趋势

刘敞
大提琴
2008-2010年中国陶瓷行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 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册,正文主要依据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陶瓷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世界陶瓷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情况、经济运行数据、主要细分市场、进出口、市场营销、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陶瓷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陶瓷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陶瓷生产、贸易、经销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附录部分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年度部分最新原始数据。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对数据进行增减,比如对某个省份希望有的了解,公司可以提供这个省份的详细数据,包括各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进出口数据,并可针对这个省份另做详细的调研,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 陶瓷业概述 第一节 陶瓷与陶瓷产业 一、陶瓷的概述 二、陶瓷工业概述 三、陶瓷生产概述 第二节 陶瓷的分类 一、按颜色划分 二、按用途划分 三、按工艺划分 第三节 陶瓷主要产品介绍 一、建筑陶瓷 二、特种陶瓷 三、新型陶瓷 第四节 陶瓷业的发展史 一、陶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三、历代陶瓷的特点分析 第二章 世界陶瓷制造业 第一节 世界陶瓷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陶瓷工业发展回顾 二、全球陶瓷市场走势特色 三、世界各国陶瓷市场分析 四、发达国家先进陶瓷业发展分析 五、世界陶瓷市场保持旺销的原因 六、国际陶瓷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节 国际陶瓷企业发展动态 一、欧洲陶瓷工作中心发展概况 二、2007年柬埔寨苏利亚陶瓷展销状况 三、2007年英国瓷砖成本概况 四、2007年意大利颜料制造商动向分析 五、2008年法国陶瓷技术机构发展动向 六、未来几年美国陶瓷市场对华开放 第三节 国际陶瓷技术发展分析 一、国外先进陶瓷技术研究状况 二、CBT研发瓷砖情况分析 三、微型干压氧化铝陶瓷部件概况 四、铬铁合金生产陶瓷玻璃色料 五、新型高压陶瓷注浆模具 六、陶瓷信息存储传递的新方式 七、欧洲陶瓷釉料新技术 第三章 部分国家陶瓷市场分析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陶瓷市场简析 二、美国瓷砖市场分析与预测 三、2007年美国陶瓷进口状况 四、美国工业陶瓷市场分析与预测 五、美国洁具市场趋势分析 六、先进陶瓷美国市场发展放缓 七、多功能数字化陶瓷窑炉研发状况 八、2010年美国陶瓷市场需求预测 九、陶瓷出口美国市场攻略 第二节 意大利 一、陶瓷企业结构变化 二、瓷砖产品结构变化 三、瓷砖产品销量与价格 四、意大利瓷砖在美国市场 五、意大利陶瓷继续引领世界潮流趋势 六、意大利建陶产品生产、贸易和市场分析 七、意大利陶瓷和耐火材料状况分析 八、2007年意大利瓷砖投资动向分析 九、意大利瓷砖抢占中国仿古市场 十、企业国际化程度 第三节 韩国 一、韩国陶瓷主要种类 二、韩国陶瓷的发展历程 三、韩国自产瓷砖占国内市场份额小 四、韩国陶行业注重开发海外市场 第四节 日本陶瓷 一、日本陶瓷企业分布情况 二、日本陶瓷生产技术概况 三、日本高技术陶瓷的发展 四、日本陶瓷企业发展策略 五、日本陶瓷行业技术与管理 第五节 英国 一、英国陶瓷业近况调查 二、英国陶瓷市场规模状况 三、英国瓷器中的中国元素 第六节 其他国家 一、法国 二、俄罗斯 三、乌兹别克斯坦 四、葡萄牙 五、西班牙 六、日本 七、黎巴嫩 八、土耳其 第四章 我国陶瓷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行业概述 一、我国陶瓷行业现状 二、2007年中国陶瓷发展态势 三、2007年陶瓷业发展情况分析 四、2007年中国陶瓷行业十大热点分析 五、2008年陶瓷业发展情况分析 六、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现状 七、我国陶瓷业与产业政策 第二节 我国陶瓷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内陶瓷企业上市状况 二、诺贝尔股权结构转换 三、陶瓷行业格局改变 四、惠达、箭牌进军瓷砖领域 五、2007年全国最大单品陶瓷店情况 六、2007年箭牌与清华大学人体工程学研究状况 第三节 我国陶瓷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弊病 二、中国陶瓷业存在的战略问题 三、中国陶瓷业发展的三大软肋 四、陶瓷产品国内市场发展滞后 五、中国陶瓷品牌运作八大弱点 六、四因素困扰我国陶瓷产业发展 七、中国陶瓷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八、我国陶瓷行业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节 我国陶瓷企业物流管理分析 一、陶瓷物流发展现状 二、我国陶瓷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陶瓷企业物流应采取的对策 第五节 我国陶瓷业主要管理政策、标准 一、国家陶瓷行业标准 二、出口陶瓷检验管理规定 三、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成本管理规程 四、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对比监督检验管理办法 五、建筑卫生陶瓷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第五章 2007-2008年中国陶瓷制品制造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7-2008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一、2007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2008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第四节 2007-2008年全国及中国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第五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部分 行业市场分析 第六章 我国陶瓷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市场分析 一、我国陶瓷市场概述 二、陶瓷产品的市场分析 三、2007年陶瓷市场分析 四、2008年陶瓷企业的奥运商机 五、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六、陶瓷行业重新布局 第二节 我国农村陶瓷市场分析 一、县乡一级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二、开拓农村陶瓷市场关键点 第七章 进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产品进出口总体情况 一、2007年我国陶瓷进口情况 二、2007年陶瓷制品出口退税情况 三、近年来俄对中国陶瓷器皿的进口状况 四、2008年建陶业出口风险分析 第二节 2007-2008年我国陶瓷制造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各省市陶瓷进口情况 二、2007-2008年我国陶瓷进口来源情况 三、2007-2008年我国各省市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7-2008年我国陶瓷出口分布情况 第三节 2007-2008年各地陶瓷制品出口情况 一、2007年河南省陶瓷出口状况 二、2007年景德镇陶瓷出口状况 三、2007年无锡卫生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7年广东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出口状况 五、2008年焦作市陶瓷出口前景分析 六、2008年临沂市陶瓷进出口状况 第四节 2008年各种陶瓷制品进出口统计 一、2008年度耐火陶瓷制品进出口 二、2008年建筑陶瓷进出口 三、2008年特种用途陶瓷器进出口 四、2008年家用卫浴陶瓷进出口 五、2008年其他陶瓷制品进出口 第五节 中国陶瓷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一、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 二、法国铅镉高含量日用瓷滞销 三、西班牙偏爱东方特色花面 四、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 五、意大利钟情紫砂陶壶 六、澳大利亚流行铁瓷和铁石瓷 七、新加坡管制严销路窄 八、日本青睐旧瓷新包装 九、加拿大要求质优价廉 十、墨西哥喜欢中国产陈设瓷、花瓶 十一、美国要求花面淡雅明快 第六节 我国陶瓷制品进出口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陶瓷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出口退税下调对我国陶企的影响 三、陶瓷产品出口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陶瓷进出口标准与国际脱轨 五、印度对中国陶瓷反倾销状况分析 六、菲律宾陶瓷进口关税近况分析 七、2007年埃及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状况 八、2007年我国陶瓷出口格局裂变分析 第七节 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对策分析 一、实施“大集团”战略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实施产品升级战略 四、改善出口利润状况 五、实施保护战略 第八章 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建筑陶瓷 一、我国建筑陶瓷制造业发展概述 二、2007年建陶行业品牌动态 三、2008年建筑陶瓷市场分析 四、2008年建筑陶瓷产业的新格局 五、我国建筑陶瓷市场需求分析 六、建筑陶瓷存在的问题 七、建筑陶瓷成套技术装备现状 八、建筑陶瓷的发展趋势 九、建筑陶瓷企业品牌提升状况分析 十、我国建筑陶瓷企业发展方向分析 十一、瓷砖销售全面挺进品牌时代 第二节 卫浴陶瓷 一、全球最新的六大卫浴潮流趋势 二、中国卫生陶瓷行业现状和增长机会 三、我国卫生陶瓷生产情况 四、卫浴市场步入品牌竞争时代 五、佛山的卫浴陶瓷垄断市场 六、2007年新的陶瓷业国际标准出台 七、2007年陶瓷卫浴技术状况解析 八、2007年国产卫浴陶瓷争夺高端市场 九、2008卫浴产品主流品牌 第三节 日用陶瓷 一、日用陶瓷生产情况 二、日用陶瓷市场分析 三、现代日用陶瓷市场浅析 四、日用陶瓷行业发展多重压力简析 五、我国日用陶瓷企业发展瓶颈评析 六、日用陶瓷企业营销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四节 特种陶瓷 一、我国特种陶瓷业发展概况 二、特种陶瓷最新应用研究动态 三、我国特种陶瓷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四、中国高技术陶瓷产业迎来发展新黄金期 五、佛山特种陶瓷近况 六、特种陶瓷"探路"汽配业 七、特种陶瓷刀具研究动向 八、纳米陶瓷及其应用前景 第五节 艺术陶瓷 一、古代陶瓷市场持续升温 二、我国艺术陶瓷消费成为市场主流 三、2008年我国艺术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8年出口艺术陶瓷最新政策 五、我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中的误区 第六节 新型陶瓷产品 一、世界智能陶瓷发展状况 二、陶瓷纤维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三、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发展动向 四、新型陶瓷刀具发展现状与前景 五、陶晶健康饭煲成消费主流 第九章 原材料及装备市场分析 第一节 陶瓷原料 一、我国陶瓷原料概述 二、新型陶瓷原料介绍 三、我国陶瓷原料的开发利用及储藏 四、广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五、广东陶瓷原料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六、瓷都潮州瓷土开采状况分析 七、东南亚陶瓷等原料分布情况 第二节 陶瓷颜料 一、中国颜料业需求分析 二、建筑卫生陶瓷色料简述 三、陶瓷墙地砖新原料研发状况分析 四、我国新纳米陶瓷涂料原材料研发状况 五、陶瓷颜料涨价对陶企的影响 第三节 陶瓷釉料 一、釉料行业现状分析 二、欧洲陶瓷釉料新技术发展概况 三、我国建陶卫陶釉料技术工艺发展综述 四、2007年陶瓷色釉料出口退税情况分析 五、台商中国制釉集团2008年动向分析 第四节 陶瓷装备 一、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分析 二、中国现代建筑陶瓷机械装备业概述 三、我国陶机色釉料产业强力挺进国际市场 四、意大利陶瓷机械生产情况 五、陶瓷业装备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章 陶瓷制造业关联产业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 一、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二、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需求状况分析 四、“绿色住宅”是中国房地产建筑之路 第二节 能源行业 一、陶瓷行业的能源问题 二、2007年我国能源行业经济运行 三、2008年我国能源行业运行情况 四、2008年与“十一五”我国能源形势 五、全球能源形势及陶瓷工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十一章 陶瓷业竞争状况 第一节 陶瓷业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2008年陶瓷业期待全局谋变 二、2008年陶瓷出口企业处境分析 三、中国陶瓷品牌大战情况分析 四、精密陶瓷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局面 第二节 现代陶瓷企业竞争趋势分析 一、陶瓷企业的管理竞争 二、陶瓷产品的服务竞争 三、高新科技工艺的竞争 四、现代化经营的观念竞争 五、新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竞争 六、企业的品牌竞争 第三节 建卫陶瓷竞争状况 一、2007年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概况 二、陶瓷卫浴竞争范围状况分析 三、国内高端市场竞争概况 四、海外巨头高端卫浴竞赛概况分析 第四节 我国陶瓷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陶瓷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二、陶瓷行业实力赢市场 三、陶瓷业知名企竞争策略 四、确保陶瓷企业竞争优势策略 五、提升陶企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六、出口是陶瓷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第五节 我国陶瓷业竞争与营销策略分析 一、陶瓷品牌整合营销 二、从营销立场看陶瓷行业产品开发失误 三、陶瓷异地展销应注重市场调查 四、“姚明模式”对建陶企业营销启示 第十二章 陶瓷制造主要产区分析 第一节 广东佛山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分析 二、佛山陶瓷产业集群的特点 三、佛山陶瓷与总部经济发展 四、佛山陶瓷企业转移扩张概况分析 五、陶瓷产业转移对佛山陶都的影响 六、佛山特种陶瓷发展情况 七、佛山陶瓷经营方略转变 八、佛山陶瓷国际市场扩张 九、2008年佛山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十、佛山陶瓷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第二节 山东 一、山东陶瓷业概况 二、淄博陶瓷产业概况 三、淄博陶瓷市场现状描述 四、淄博市陶瓷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淄博市陶瓷企业问题与对策 六、淄博陶瓷出口对策 七、2007年淄博陶瓷开发国际市场动向 八、淄博陶瓷业“十一五”规划 九、山东省陶瓷产业发展策略 第三节 江西 一、2007年江西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二、江西产业布局及“十一五”重大项目 三、景德镇陶瓷产业概况 四、景德镇陶瓷基地建设情况 五、2007年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经营状况 六、2007年景瓷出口情况 七、景德镇瓷业将创意注入古老产业 八、江西陶瓷借机遇转型 九、九江发展方向分析 第四节 福建省 一、福建陶瓷企业概况 二、福建陶瓷瓶颈分析 三、福建陶瓷产业竞争策略 四、福建陶瓷行业现状分析 五、福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 六、福建陶瓷产品发展方向分析 第五节 四川夹江 一、四川夹江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二、夹江陶瓷企业发展瓶颈简析 三、夹江陶瓷产业的竞争力策略分析 四、夹江陶瓷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五、夹江陶瓷产业群概况 第六节 河北唐山 一、唐山卫生陶瓷产业概况 二、唐山陶瓷企业现状概述 三、唐山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四、唐山陶瓷行业问题与对策 五、唐山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考 六、唐山陶瓷科行业规模策略分析 七、唐山陶瓷产业升级状况分析 第七节 沈阳法库 一、沈阳陶瓷市场容量情况分析 二、沈阳陶瓷批发集散中心近况 三、沈阳法库陶瓷产业集群概况 四、法库陶瓷产业经济格局评析 第十三章 优势企业分析 第一节 重庆四维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二节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三节 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四节 玉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五节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冠福家用战略上的转型 三、2007年财务分析 四、冠福家用推进复制战略 第六节 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斯米克财务现状和未来预测 三、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 四、2007年募集资金项目 第七节 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惠达陶瓷提速国际化战略 三、惠达陶瓷获“中国厨卫百强企业”称号 四、2008年惠达陶瓷发展计划 第八节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东鹏陶瓷经营状况 三、2008年东鹏陶瓷发展计划 第九节 鹰牌控股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公司经营状况 三、公司最近动态 第十节 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新中源陶瓷经营模式 三、新中源陶瓷节 能减排情况分析 第十一节 天纬T&W陶瓷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天纬T&W陶瓷质量策略 三、天纬T&W“云新品概况 第十二节 东陶(TOTO)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TOTO节水洁具新品 三、2008年TOTO公司动态 第十三节 科勒(Kohler)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投资状况分析 三、公司动态简析 第四部分 行业发展趋势及战略 第十四章 陶瓷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2008年陶瓷行业发展预测 一、2008年陶瓷行业市场和产能状况 二、2008年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情况分析 三、2008年陶瓷行业技术创新分析 四、2008年时尚陶瓷三大流行趋势 五、2008年瓷砖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08年建筑陶瓷行业五大趋势 一、节能降耗 二、供大于求 三、自主创新 四、循环经济 五、企业并购 第三节 2008年及未来几年陶瓷行业发展趋势 一、陶瓷行业发展趋势概况 二、五年内陶瓷市场走势分析 三、中国建陶未来发展的八大预测 四、电子智能洁具趋势分析 五、当前陶瓷窑炉设计与发展趋势 六、陶瓷产品市场格局发展趋势 七、中国南方陶瓷产业呈现北移趋势 八、“绿色陶瓷”是陶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九、陶瓷卫浴业未来10年将巨变 第四节 陶瓷技术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决定中国陶瓷业未来发展 二、高技术陶瓷前景看好 三、陶瓷热喷涂技术应用前景看好 四、发光陶瓷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五、多孔陶瓷技术是具有前途的环境材料 六、快速无模成型是未来陶瓷技术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陶瓷行业发展战略 第一节 陶瓷业发展方向分析 一、中国陶瓷产业经营走向分析 二、中国陶瓷业发展方向探讨 第二节 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布局世界实施“海外转移” 二、以标准创造价值 三、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略 四、企业行业和环境共同成长 第三节 陶瓷企业品牌发展策略分析 一、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浅析 二、陶瓷企业品牌由战术走向战略 三、制约陶瓷品牌发展三大问题 四、我国陶瓷业创造品牌服务评析 五、我国陶瓷品牌形象问题研究和对策 六、陶瓷品牌建设基础分析 七、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对策 第十六章 陶瓷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投资前景 一、节能、环保是中国陶企的投资方向 二、中国陶瓷市场的发展潜力大 三、中国建陶投资前景广阔 四、陶瓷高端市场投资潜力大 第二节 投资机会 一、四川广元有望成为新的陶企投资地点 二、抗菌陶瓷成为投资热点 三、青藏铁路线开通给陶瓷业带来新机遇 四、深圳将成为陶瓷业的新技术开发地 五、纳米技术给陶瓷业带来新商机 第三节 投资风险 一、陶瓷行业投资应谨慎 二、卫生陶瓷出口要检测放射性 三、国家土地限制政策对建陶行业影响 四、能源紧缺限制陶瓷业投资 第四节 投资建议 一、重点发展特种陶瓷 二、尽快实现陶瓷原料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 三、规范国内市场 四、调整产品结构 五、加速陶瓷配套工业的发展 六、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成都市创国家什么城市

牙牙学语
彼岸花
成都市创建国家生态市成都市创建国家生态市一、成都概况  成都,四川省省会,地处西南地区成都平原腹地,别名“锦官城”、“芙蓉城”,简称“蓉”,自古以来便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成都市辖9区4市6县,幅员面积1.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29.8万,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  (一)生态本底深厚  成都自然禀赋优越,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平原、丘陵并存,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域内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库、塘、堰、渠星罗棋布。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7%以上,拥有特有珍稀植物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以及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  (二)经济基础坚实  “十一五”以来,成都保持了年均14.3%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雄厚,现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光电光伏、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居西部第一。当前,成都正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努力肩负起建强全省“首位城市”的发展责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发展取向,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坚持以交通先行、产业升级、立城优城、统筹城乡、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为工作抓手,朝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奋力前进。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8.9亿元,增长10.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98.5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01.1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2.9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5元,分别增长10.2%、12.9%。  (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文明源,灿烂而多彩的文明进程,早在文明启蒙时期就是长江上游古文明的中心,至今已经拥有2300多年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成都特有的城市魅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举世瞩目,川剧“变脸”、“吐火”绝技令人叹为观止,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历史文化遗存灿若繁星。  (四)生态创建扎实有效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推进四川生态省建设的工作部署,成都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理念,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2007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完善法规、深化改革、强化考核,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围绕创建工作,成都市编制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先后颁布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成都市排污权交易管理规定》、《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形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体系和地方法规体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创新基层环保管理模式,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创新;将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总量减排等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市级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全面实行“一岗双责”。  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经济科学发展、生态不断优化、民生同步改善的良性互动格局,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节水型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被亚洲开发银行评为中国内地最宜居城市,并成为继上海、香港、北京之后中国第四个举办全球财富论坛的城市。  对照国家生态市考核标准,成都市达到了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要求,现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二、生态市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2007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2009年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意见》(成府发〔2009〕13号),印发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2010年-2015年)》(成生态〔2011〕01号)。按照国家生态技术资料审核规范要求,市环保局编制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中期评估报告》。2013年环保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市环保局及时编制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2013年实施情况调度工作报告》,并启动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调整工作。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成立了成都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2014年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成立了以时任市长葛红林为组长,刘守成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成都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中,形成了部门联动、区县互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生态市建设工作快速推进。  按照建设国家生态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素,我市先后编制并颁布实施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成都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多个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或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013年,我市出台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保护环城生态屏障。目前,全市范围内的《成都市生态保护条例》正在启动立法前期工作;《成都市湿地保护条例》正在开展立法调研;《成都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将于2015年开始实施。  2、全市县级以上政府、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为加强全市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强化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职能,成都市及所辖9区4市6县环境保护局全部保持独立建制。其中,副厅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个,正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9个,正科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0个。市和区(市)县环境保护局都是同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都由同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全市环境保护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行政执法以及财务管理4个独立落实到位,有效行使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职能。成都市环境保护局有8个直属单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市生态环境科研监测所、市环境工程评审中心、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和市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  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建立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格局,成都市在全市317个乡镇(街道)设立了环保机构,并延伸到村(社区),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标准一致的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环保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填补了乡镇(街道)环保工作无人落实的空白。  成都市环保工作实行“一岗双责”,明确各职能部门环保工作职责,改变了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一岗双责’、环保统一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机制。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把环保工作纳入全市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将生态市创建、总量减排、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列为民生工作目标和专项目标,分解落实到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市)县政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按期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成都市牢牢把握“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主线,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顺利完成国务院、省政府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2013年成都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19万吨、2.2万吨、5.7万吨和9.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4.26%、4.13%、6.83%和13.28%,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省政府对各市(州)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中名列第2,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贡献率在全省各市(州)排名第1。  成都市高度重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012-2014年,全市共处置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39起,因出警及时、处置妥善,均未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2012-2014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举报投诉34554件次,全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调处,办结率100%,群众对环境信访处理满意率逐年稳步上升。  成都市对外来有害生物疫情各项防控技术措施及时到位,未对全市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成都市农委根据国家发布的35种外来入侵物种,甄别出我市农业上已造成入侵的物种有1种(空心莲子草),潜在入侵的物种4种(稻水象甲、红火蚁、毒麦、豚草)。市林业园林局针对松村线虫、桉树姬小蜂、加拿大一枝黄花、菟丝子等危害严重的有害动植物,加大了检疫登记、产地检疫等基础工作力度,同时对调运检疫、检疫复检和国外引种监管工作也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检疫执法工作。加强境外引进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单位和个人管理。市水务局近年来,开展了对福寿螺、水葫芦、巴西龟、大鳄龟、牛蛙、清道夫等外来水生动植物的防控,有效治理了水葫芦灾害。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全省排名名列前茅。  2012~2014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61.7、62.9(2014年数据尚未公布),生态环境状况达到“良”级,达到了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近年来,成都市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建设,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增加“邮票绿地”和“袖珍广场”,加快打造骨干绿道,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环城生态区建设,实施绕城生态带复耕植绿,加快构建“六湖八湿地”生态体系。打造城镇生态隔离区,发展城市走廊间组团式绿地,强化优质农田和水源保护,提升重点河道景观。保护提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屏障,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成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积极开展“生态细胞”建设工程,推进区(市)县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搭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平台,全方位展现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风采。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趋好。  5、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指标并获命名;中心城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命名。  自2007年始,成都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及生态文化为基本框架,全面推进国家生态县(市、区)的创建。按照成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开展14个郊区(市)县国家生态县(市、区)建设工作。截至2014年12月,成都市温江区、双流县、郫县、蒲江县、青白江区、新都区、新津县、崇州市、龙泉驿区通过了国家生态县(市、区)验收、命名。彭州市、大邑县、都江堰市、邛崃市通过了国家生态县(市、区)技术评估。成都市于2005年2月,被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2013年10月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达到了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二)建设指标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成都市201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4608元*(*表示该数据为预测值,报告下同),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2014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汇总表  年度 单位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2012年 元 115012013年 元 129852014年 元 14608*考核要求 大于等于8000元/人  成都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村田、水、路、林等环境改造,统筹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保障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力度,全面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完善城乡社保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城乡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布局规划,现代种业、绿色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2012年~2014年成都市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分别达到49.5%、50.8%、51.0%*,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年-2014年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汇总表  指标 单位 2012年 2013年 2014年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 49.5 50.8 51.0*考核要求 第三产业占GDP比例≥40%  近年来,成都市始终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服务业核心城市建设。加快服务业差异化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优先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紧密关联的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物流、会展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旅游、餐饮、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业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打造全产业链的国际国内货物贸易服务平台,强化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推进高端服务业集群集约发展。  3、单位GDP能耗  2014年成都市单位GDP能耗为0.590*吨标煤/万元,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2014年单位GDP能耗汇总表  项目 单位 2012年 2013年 2014年单位GDP能耗(省级认定) (吨标煤/万元) 0.601 0.573 0.590*考核要求 单位GDP能耗≤0.9吨标煤/万元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调节产业结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率先在省内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资金全覆盖机制。“十二五”以来,组织实施以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为重点的节能工程项目203个,实现节能38.99万吨标准煤;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60户,实现节能159.62万吨标准煤。开展了中心城区燃煤企业专项检查,督促指导金牛宾馆、132厂等城区重点大气污染源加快实施“煤改气”工程。成都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符合成都市功能定位、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  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成都市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为5.1*m3/万元,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加强城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狠抓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和工业废水循环使用。开展节水型企业、小区创建,全市共有134个企业(单位)、65个小区被授予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称号。实施节水技改工程,关停制浆造纸、铸造、印染等高耗水工业企业200余家。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推进水价改革,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抑制用水量过快增长。2005年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2007年被原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  2012年-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汇总表  项目 单位 2012年 2013年 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m3/万元 7.2 5.6 5.1*考核要求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为≤20 m3/万元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014年成都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5*,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成都市大力加强农村灌溉用水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基层管理机构,做到层层组织有人抓、条条渠道有人管,人员到岗、责任到人,为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强化用水服务,认真解决用水矛盾,确保农灌用水得到有效利用。加大投入,完善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采取错峰用水、灵活调水的方式科学合理调配水量,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认真抓好宣传工作,利用各种途径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共节水意识,使全社会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2年-2014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汇总表  年度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12年 0.492013年 0.522014年 0.55*考核要求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  5、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2012年~2014年,根据四川省环保厅公布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我市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共234家。已全部通过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或者自行开展的方式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通过评估验收,验收完成率100%,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2012年-2014年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情况汇总表  名单公布时间 单位 完成率2012年 % 97.372013年 % 1002014年 % 100*  我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环保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等法律和文件的精神,2005年,市政府颁布实施《成都市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办法》。在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中,以“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为准则,把清洁生产理念贯穿于重点污染企业的生产全过程。2010年环保部54号文《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出台后,市环保局根据环保部要求,将五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七个产能过剩行业和名录规定的其它重点行业作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重点,对这些行业进行调查,制定工作计划,按国家要求分期分批地推动清洁生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