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职业调查报告。

达摩
其风域然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是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  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我国制造业与产业环境的冲突的研究成果

逮捕王
非命
  前瞻产业研究院《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专项分析报告》  中国制造业环境存在问题分析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大都采用贴牌生产方式,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即使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中国厂商也地处于组装和制造环节,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主要依赖进口。  由于附加值低,我国产品获利甚微。以玩具为例,现在世界上五成的芭比娃娃都在中国制造,在美国每个售价9.99美元,其中的7. 99美元是美国境内的运输、销售成本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利润,另外1.00美元作为管理和运输费用,再除掉日本等国分掉的65美分的原料费后,中国只拿剩下的35美分加工费;在世界的产业分工体系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大致比例为5∶1,虚拟经济赚取了95%的利润,而中国制造业只分得了价值链低端5%的利润。  还有的企业虽然生产的产品质量很高,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把品牌做大、做强,也使我国产品的利润提不上去。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全球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由于企业过度竞争,互相压价,使我国皮鞋的平均单价呈下降趋势。在国内市场,高端市场几乎是外国品牌一统天下,同等工艺、材质、款式的皮鞋,国外品牌可卖到千元以上,而国产名牌皮则仅卖几百元。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只注重生产,而不注重价值链的其他部分,这导致大多数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企业往往只能获得产业价值链条末端的微薄利润,赚取些微加工费,而90%~95%的利润,则被处在拥有品牌和技术高端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占有。如果我们继续仅满足于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考虑技术创新突破与产业结构升级,就有可能发生一场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当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廉价的劳动力不再是中国独有,企业便可能大举外迁,流往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冲击。二、制造业能耗过高,遭遇成本压力  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属于中国的环节是制造业,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自然资源需求量极大的产业,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过快。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给我国以低成本取胜的制造业市场带来压力。  我国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建设的一批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和高能耗产业,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涨价,产品成本升高,国际竞争力下降,已无法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随着国内市场化进程愈快,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改变也愈快,转换出口商品结构的要求也就愈迫切。同时,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收入弹性低,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外部市场需求的约束力显著上升。低档产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看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比较优势,却无竞争优势  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丰富,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等在我国拥有比较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却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是相对的,它必将受到技术进步的冲击与影响。所以,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所创造的竞争力是极其有限的。四、我国制造业成本低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  我国产品一直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打入国际市场。虽然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但我们同时必须看到,由于物价上涨,我国工人的工资也在上涨。尤其是代表我国劳动力低成本的农民工工资大幅上涨,造成了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减弱。  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在慢慢下降。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与我国的差不多,有的甚至还要低。例如印度,为吸引外资制定了比我国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且其平均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还要低,而其专业人才的质量又决不在中国之下,因此两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性很大。搬去沙漠,还有没有产业环境的冲突?

求一篇关于汉中市汉台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工业发展状况的报告?

戴德
不肖则欺
  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工业经济率先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加快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规模和总体实力显著提高,工业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06年全区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53.71亿元,比2002年增加 17.86 亿元,年均增幅达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26亿元,比2002年增加23.02亿元,年均增幅达21.7%。实现利润总额 1.69亿元,比2002年的-0.85亿元增加2.54 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34.44,比2002年增加 14.27亿元,增长0.71%,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猛,2006年氮肥产量达2.58万吨、金属切削机床2334台、水泥90.35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18.9%,2.14倍,和95.1%  二、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项目带动成效显著  十六大以来,汉台区始终以“工业强区”为目标,抓龙头,带群体,紧密围绕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矿产品加工、啤酒饮料、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了中材水泥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天元锰业年产万吨电解锰生产线,青啤汉中公司“五改十”扩能改造,台玻汉中公司硅砂精加工生产线等一大批重点技改项目,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同时铺镇机械电子科技产业园,河东店和宗营装备制造产业园,龙江冶金化工产业园三个工业园区建设进展迅速,汉川集团的大型数控机床建设项目、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的滚动功能部件项目等即将落户园区。2006年上述五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5.4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0%,其支柱作用更加显著。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民营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等措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台玻汉中公司、天元锰业、冠兴有色冶炼公司等企业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6年新增工业总产值 0.59亿元;另外,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与措施的出台实施,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2006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7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2.60亿元,分别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的34%和31%,春雨公司,成祥米业、始皇机械等已成为民营工业中的中坚力量。  以上情况表明,十六大以来,我区工业不管经济总量还是结构调整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应看到,我区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有待提高,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短时间难以根本改变。但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改革开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区工业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于对汉中工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06-02-14  汉中市财政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汉中工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虽逐年增长,但增速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市。滞后的工业经济和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始终困扰着汉中的发展。在即将进入“十一五”时,汉中如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扭转当前财政困难的局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此,我们通过对部分骨干工业企业的调研,现就我市工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做一些探讨。  一、我市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汉中工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形成烟酒、冶金冶炼、医药、机械制造、建材化工、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从近年来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发展势头好于往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市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亿,同比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整体盈利3530万元,摆脱了多年来的亏损局面;从今年元至十月来看,全市已完成财政总收入14.4亿元,同比增收1.78亿元,增长14.1%;汉台区、南郑县、勉县、略阳县四个工业强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1.5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81%;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7亿元,同比增收7415万元,增长16.7%,从调查来看,中省工业高速增长,骨干企业发展迅猛,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2004年,汉中钢铁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86亿元,实现利税9677万元;八一锌业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5.6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实现税金3246万元,实现利润2265万元;青岛啤酒汉中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上缴各项税金2269万元;南化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实现利润1588万元,上缴税金1118万元;汉江建材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实现利润-598万元,上缴税金886万元。  但我们调查时也发现,我市工业经济的竞争力还比较弱,发展能力还不够强,优势骨干企业较少。影响和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缓慢,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彻底改制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唐山宝业集团先后收购省属汉江钢铁厂和市属汉中钢铁厂,重新组建汉中钢铁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龙头骨干企业。汉中啤酒厂1986年建成,由于市场逐步萎缩,1998年停产,2001年实施破产,汉台区成功引进青岛啤酒集团公司出资150O万元收购该厂,企业效益连年攀升,成为我市饮料生产行业的利税大户。城固顺鑫、西乡长林也是企业改革的成功例证。  ——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市大部分企业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许多企业产品有市场,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无法得到满足,资金紧张的矛盾十分尖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效益低,信用度差,导致银行不放贷;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担保体系尚未建立;三是各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据了解,止2004年底,我市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44.7亿元,而贷款余额达163.3亿元,较2003年底增加贷款仅为6.9亿元,存贷差高达81.4亿元。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差。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产品竞争、技术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因此,技术创新对于企业至关重要。经调查,我们发现,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较低,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质量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低表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少,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极低,企业设备更新率低。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欲望不高;二是企业自身投入不足。据调查,70%以上的企业用于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经费不到销售收入的10%;三是科技贷款难度大。在我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企业技改贷款所占比重偏低,2004年,我市工业技改贷款额仅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四是企业技术人才匮乏。人才是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而我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比重约为9%;五是企业设备更新率尚不足60%,大大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政府扶持工业发展的措施不到位,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尚未建立。突出表现在:一是用于工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出很少;二是帮助企业融资的贷款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据了解,我省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安康市、商洛市、榆林市都已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三是科技孵化产业体系不健全,我市尚无一户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而发达地区都有政府控股的科技风险公司,能使专利技术迅速转化成产业;四是近几年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供应总体偏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运力紧张,影响了工业生产和企业效益。企业原材料运进和产品运出困难,电力供应不足,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成为制约我市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二、做大做强工业是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综观世界强国发展历史,无不是经过工业化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的洗礼,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实践表明,区域经济竞争的实质就是工业经济的竞争,工业快速发展,整个经济必然快速发展;工业发展滞后,整个经济发展必然滞后。从2004年来看,全市生产总值为192.53亿元,其中二产为70.02亿元,占36.4%。当年全市工业企业上缴的各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15.9亿的60%。数据表明,工业经济对我市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一旦减缓,就会导致财政收入下降,居民收入减少,下岗职工增多,市场消费减弱。加快汉中工业发展,是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源泉。但是,一些地方谋划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不清,存在以下三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加快城市建设就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于是积聚财力甚至负债大搞城市建设。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是改善软环境,政府落实优惠政策和政府服务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更为重要认识不足;二是认为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发展农业,于是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定位上出现偏差;三是极功近利思想严重。以吃补贴为荣,对于工业发展认为周期长,这错误的认识导致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  三、加快汉中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牢固树立工业发展为经济发展主攻点的理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全市形成发展工业、支持工业的良好氛围,集中力量发展烟酒、冶金冶炼、医药、机械制造、建材化工、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始终牢记发展工业经济是我市近期乃至中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咬定工业不放松,举全市之力做好工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在经济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四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取和予的关系。“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在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企业博击市场的能力还很弱,需要政府扶持。财政只有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坚持“放水养鱼、强源固本、取之有度”的原则,采取政策上倾斜、资金上帮助的方法,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二是要正确处理绿色产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关系。要消除发展绿色产业就是搞农业现代化的错误倾向。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减少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也是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发展工业,千万不能顾此失彼。三是正确处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工业发展的关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效慢,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对于经济落后地区首要问题是发展工业经济,只有快速积聚财富,才会有宽裕的财力建设城市。同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运用市场化模式,减少财政直接投入。四是正确处理中省工业和地方工业发展的关系。按照新的财政体制,中省企业缴纳的税收,市县参与分成,中省工业企业的兴衰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加快地方工业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中省工业的发展,要一视同仁,为中省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中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使其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改革与招商并举,加快工业发展。以企业产权改革为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和多元资本的进入步伐。对设置国家股的企业,要积极减持国家股,把经营自主权交给企业;对整体改制难以搞活的企业实行部分资产和债务重组;对亏损严重、难以维持的企业,坚决果断的依法破产。在企业改革中,坚持改革和招商并举的办法,以我市现有的资源和存量资产为依托,下功夫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收购、控股企业产权,引入新技术、新观念和新体制,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靠国家投资,太少;靠原始积累,太慢;靠银行贷款,太难;靠外资,最好。从汉中的现实条件来看,招商引资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上,一是筑巢引凤。我市交通滞后、信息闭塞,招商引资并无优势可言。因此,要制定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以项目为依托吸引外来投资,实现双赢;二是以外引外,实现链条式招商。即引进一家外资后,要注意跟踪引入企业在外地的相关企业,用这家企业的成功经历,吸引相关企业来汉共谋发展;三是敲门招商。由政府组织县区和相关部门到经济发达地区推介项目、吸引投资,切忌走过场、图形式,要务求实效。其他如委托招商、网络招商、媒体招商、会议招商等办法都可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  (三)鼓励技术创新,推进工业技术进步。要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促进我市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技术中介市场为纽带,搞好产、学、研三结合。二要坚持点面结合。选择部分骨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更好地推动全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三要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引导技术创新的基础作用的同时,要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将引进的新技术和自主开发的新产品以及专利技术迅速孵化成产业。为此,建议市政府组建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对在我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尚处于实验阶段的项目进行论证,并给予风险投资,开发成果首先引进我市转化成产业;对我市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研制开发的专利技术,选择市场前景广阔、产业扩散效应巨大、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可由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入股,帮助专利技术孵化成现实产业。四要切实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适当增加科技三项费投入,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技术创新的热潮;对企业技术改造实施贴息扶持,充分利用央行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这一有利条件,通过提高贷款贴息比例,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换代,增强我市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下功夫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针对当前企业融资难、资金紧张、且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应对,帮助企业化解矛盾,促其发展。一是成立担保机构。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企业申请贷款时缺乏抵押资产,也无担保机构予以担保,使企业丧失了发展机遇和商机。为此,市县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建议拿出一块资金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组建为股份制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提供担保,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二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信用信息平台。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税务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将企业的财务状况、核算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企业信用等级等作为是否提供担保的评判依据,实现资源共享,化解贷款担保风险;三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法人、民间机构和社会自然人创办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对新开办的贷款担保机构业务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从其获利年度起三年内由财政返还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帮助贷款担保机构壮大自身实力,逐步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四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我市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政府通过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供血”不足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五是对金融机构实施奖励,“以小钱换大钱”,对贷款超过上年较多的金融机构实行奖励,鼓励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六是结合我市工业企业实际情况,对刚刚起步、有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工业企业实行3至5年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加快发展。

关于山西煤炭产业转型的调查报告

不灯港
卢沟桥
近年来,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不断探索“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山西煤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可以发现昔日的“黑色”产业正在“绿色”转型,科学发展已呈现许多新亮点。 煤炭开采:“粗放”走向现代化 “多、小、散、乱、差”曾经是山西煤矿的真实写照,而粗放型发展则是对山西煤炭产业的概括,与之相随的是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2005年,山西在煤炭行业实施“三大战役”:即打击非法采矿、淘汰落后矿井,组建煤炭大集团。3年来,这个省累计关闭非法矿点5000余处,另有1656座小煤矿被整合、关闭或淘汰。目前,全省合法煤矿矿井数量已由三年前的4000多个减至2806个,除了国有重点煤矿,县营及以下矿井通过整合改造后平均单井规模已经达到了22万吨/年,而就在两年前这一规模仅为10万吨/年左右。 截至目前,山西省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已达到824座,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72%。全省已有107座地方煤矿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在建的机械化矿井达到207座。以往靠“人工放炮、骡子下井”的小煤矿,正在被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型大中型现代化矿井所替代,资源回收率也由前几年的不足20%,提高至目前的40%以上。 山西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9.15%,掘进机械化程度平均超过50%,均高于全国水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产高效煤矿37座,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同煤塔山、平朔1、2号井,晋城寺河等千万吨级矿井装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整合做大:晋煤发展战略“关键词” 今年10月底,位于黄河东岸的河曲县沙坪煤矿一期240万吨建设项目开始联合试生产,这一现代化大矿的前身是9个地方和村办小煤矿,由神华集团和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合作将其整合。这些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不足30%,整合后的沙坪煤矿回收率将超过85%,大大节约了煤炭资源。 沙坪煤矿是山西省实施大集团战略、整合地方小煤矿的“缩影”。 阳煤集团先后联营兼并了晋中市的5个地方煤矿,山西焦煤集团收购兼并的煤矿项目已形成产能1220万吨/年,同煤集团目前已与12个地方煤矿签订收购、参股和托管等协议。 在大集团整合改造地方小煤矿的同时,各产煤市的整合重组步伐也在加快,年产2250万吨的太行无烟煤集团、年产1000万吨乡宁焦煤集团等一批产能超千万吨级的地方煤炭集团已经形成。 按照山西省煤炭发展规划,通过整合、淘汰,到2010年,全省煤矿个数将控制在2500个以内,形成2个上亿吨、3—5个5000万吨、年销售额几百亿元的煤炭大集团,控制全省产能的七成以上。 老矿“新景”:循环经济园区 从同煤集团,到焦煤集团,再到晋城煤业集团,一批以煤炭加工转化和循环利用为中心的园区正在山西南北拔地而起。过去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单一采煤、输煤的“矿区”,如今成了立足煤炭、多元支撑、循环发展的“园区”。 近年来,山西省确立并实施了“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煤炭产业政策和调整措施,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由单一挖煤向煤、电、化、油、气等多种产业转变,全省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全省煤炭行业“十一五”共规划建设222个项目,其中非煤项目81项,目前已建成了一批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等加工转化项目。 目前,全省共有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在建,涉及167个项目。截至2007年8月,已建成56项,40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近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园区内50个项目准备开工,21个拟规划建设。 山西煤炭洗选能力已突破3.5亿吨,建成电厂34座,总装机容量273.9万千瓦,合成氨和尿素年产能突破600万吨,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砖年产能突破10亿块,每年消耗矸石和粉煤灰近4000万吨,可节约矸石占地1000亩以上。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说:“随着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内一批加工转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传统意义上的矿区变成了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了煤电、煤冶、煤化工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这将成为全省煤炭新的增长点。” “黑金”的新能源思路:煤制油与煤层气 近年来,富煤而“无油”的山西审慎论证、建设、实验煤制油项目,探索高油价背景下的新能源替代思路。在晋东南的潞安矿业和晋城煤业集团,两条煤制油的工业化装置正在建设,蕴藏丰富、处处可见的“黑金”——煤炭,有望在明年“出油”。 经国家批准,山西省煤炭企业正在建设的煤变油项目有2个:潞安矿业集团16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完成投资近4亿元,将在2008年8月“出油”,随后将建设一期300万吨/年的工厂,最终达到520万吨油当量规模;晋城煤业集团利用高硫、高灰的劣质煤为原料,正在建设“高硫煤洁净化利用10万吨/年合成油示范工程”,预计2008年底竣工投产,在此基础上筹建3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 令人谈之色变的矿井“杀手”-瓦斯(煤层气),经过有效开发利用,正在成为一种洁净、高效能源。目前,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晋城煤业集团,累计建成700多口地面煤层气抽采井,形成了2亿立方米/年以上的产气规模。晋城市2000多辆出租车和公交车已改装成为可燃用压缩煤层气的双燃料汽车,当前气价比汽油便宜了一半以上,深受汽车用户欢迎。清洁高效的煤层气在为当地矿区和城区5、6万用户提供燃气的同时,还成为工厂燃料的替代品。 由香港中华煤气与晋城煤业集团合作的煤层气液化项目正在建设,经液化后的煤层气经公路运输至江浙等地区,将成为天然气的补充。到2008年,项目将形成日液化125万立方米煤层气的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 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山西煤层气(瓦斯)开采规模达到50亿立方米,包括地面抽采35亿立方米、井下抽采15亿立方米。煤层气(瓦斯)将以发电为主,并向化工、民用、车用等多方拓展,使之成为全省能源供应的有力补充。

三年大变样调查报告

大而不多
请问天下
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 调查报告经过调查显示,目前,石家庄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庄”的河北省省会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形象建设。在拆字当头、建字随后、治字贯中的稳步推动下,按照预定目标,三年后石家庄将容颜焕发,靓妆出镜。 石家庄依托京广、石太、石德铁路交口的便利交通优势,在十九个村庄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休门、振头、任栗村等村名依然见证着石家庄发展变迁的历史,也给这座城市附着上了“土”色。虽然宽阔的路网,拔地的高楼和飞跃的高架桥,使石家庄已有几分现代化都市气息,但是裹挟城区的城中村,造成高楼与低矮的平房共生,宽阔的马路与狭窄的小巷共处,加之市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使其与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标准极不协调。 “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石家庄要提升品位,改善形象,建首善之区,创宜居城市,当地政府化“庄”为“城”的信心坚定。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叔叔表示,现在石家庄迎来了发展史上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根据“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建设规划,三年内,石家庄将通过总投资一千四百亿元人民币的“主城改造、新区建设、道路畅通、品位提升、精细管理、市民素质”六大工程的六百个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城市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趋向合理、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山水特色初步凸显、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据了解,三年后,石家庄市二环路内主街主路沿线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宅区基本改造完毕,拆除总面积七百六十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改造拆迁面积拆除三百三十四万平方米,仅今年就对二十三个城中村实施沿主干道全部或部分拆迁改造。并且以拆促建,基本形成沿主街主路特色建筑群、特色街道区和层级分明的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城市容貌整洁有序,社区环境和谐舒适。 与此同时,石家庄将全力推进城市北跨、西进,着力打造“北水、西山、古城和南部工业区”四区建设,使建成区面积由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达到二百平方公里左右,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山水城市”。 石家庄“三年大变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真使人欣慰不已!2008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年大变样”战略部署,结合张家口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城市大变样、经济大发展、品位大提升、素质大提高”的总要求,在“确保居民回迁到位,确保建设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确立了将张家口打造成为京冀晋蒙区域中心城市、东出西联的交通枢纽、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超常运作,攻坚克难,形成了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强大合力,取得了投资规模前所未有、建设速度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等多个张垣城建史之最:2008年完成城建投资315亿元,相当于前15年总和;2009年城建计划完成投资625亿元,其中主城区投资规模就达420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2009年全市拆迁面积将达到571万平方米,占主城区居住面积的八分之一强。 “大拆促大建,大建促大变。”经过全市人民一年多的顽强拼搏和快速推进,张家口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一个过去我们从来不敢想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城市快速路由东、西、南、北四条环线路段组成,全长44公里,总投资32亿元。作为一条城区高速路,它的建设,有效拉大了城市框架,将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120平方公里。作为一条在岩石沟壑中开辟出的道路,它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设计、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的建设奇迹。同时,该路上还兴建了多座立交桥,填补了张家口主城区没有立交桥的历史空白。 奇迹的背后,彰显的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立体交通体系的决心。 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市一直致力于把张家口打造成沟通中原与北疆、连接西部与沿海、承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大市,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到200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河北省第一位;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16公里,居全省首位、全国地级市第六位。境内已建成京张、宣大、丹拉、张石、京新5条高速公路和京包、丰沙、大秦、沙蔚4条铁路;并正在加快推进张涿、张承、张石三期等5条高速公路以及张家口到集宁、张家口到北京、张家口到曹妃甸等8条铁路建设。 按照计划,2009年我市高速公路将再开工建设300公里,年内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要突破600公里。铁路建设方面,张集铁路年内通车,京张城际铁路力争在京张铁路建成一百周年纪念日即8月11日开工。此外,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项目年内将实现通航,张家口海关今年计划投入使用。未来几年内,一套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将在我市建成。 “石头山上不长草,荒山秃岭写苍凉”是过去多少年来张家口人对自己周边环境的形容。针对这种状况,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实施了以“为荒山增绿、为党旗添彩”为主题的“增绿添彩”工程,沿中心城区周边绿化荒山荒坡22.5万亩。同时,还沿中心城区可视面山体相继建成了西太平山、小白山、西泽苑、八角台等10大环城风景区和40个公园,换来了“三山处处披绿装,山城周边尽春色”的丰硕成果。因此这项工程也被老百姓亲切地喻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还被建设部列为“全国城市周边荒山绿化示范工程”。 随着“三年大变样”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我市继续实施大三期“增绿添彩”工程,重点完成绿化荒山荒坡作业面积33万亩。并计划利用3年时间,围绕城市1120平方公里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开展生态涵养区工程建设。按照规划,到2011年要完成绿化荒山荒坡83.7万亩。 与此同时,我市的通道绿化、庭院绿化等城区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快速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环保部门监测,自“增绿添彩”工程实施以来,城区二级以上天数由2003年的234天增加到去年的331天,去年张家口还被列入了省级园林城市。 张家口建城已有580年的历史,是个老城区。过去由于多种原因,城建历史欠账比较多,城市主框架一直未能展开,断头路、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小锅炉、乱摆乱放现象比比皆是,让山城失色,张垣蒙羞。为此,我市拿违章建筑开刀,向脏乱差现象宣战,下大力气改变城区面貌无序状态。去年,仅主干道扩建就拆除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77.6万平方米。 我市投资20亿元整治清水河,造堤岸,换灯饰,清水面,还岸于民,使清水河两岸成为最能代表张家口的城市景观。我市还对主干道等两侧的老旧楼房实施了“穿衣戴帽”,一改老城区的残旧面貌。我市投入2.4亿多元,上马截污工程,兴建污水处理厂,使鱼儿重新出现在清水河中。投资29亿元兴建热电厂,替代全市高耗能、重污染的分散小锅炉,年底实现集中供热面积1206万平方米。 张家口的变化,赢得了老百姓交口赞誉,也让普通市民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变化的实惠。对于市民而言,最真实的感受是出门方便多了,水清了,树绿了,天蓝了,空气好了,久违的鸟儿飞回来了…… 人民公园过去是一个相对简陋的封闭性收费公园。经过前两年的改造,现在已变成设施较完善的开放型园林绿地。每天来此散步、唱歌、跳舞、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诸如这样的生态休闲场所如今在我市还有很多。为了把张家口打造成一个“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在“三年大变样”活动中,我市在城区绿化、亮化上做了大量文章,使自然环境演化成城市的景观资源,塑造了“山城相融、山环水绕”的城市景观风貌。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人均公园绿地达到7.5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2%。而今年,这场“绿色战役”依然会进行下去:除清水河、洋河绿化外,20条主次干道和10个立交桥也要进行全面绿化,且还要新建、续建、改造10个游园、广场。 清水河由北向南贯穿我市市区,是一条事关我市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受到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母亲河。对于调节当地气候、打造靓丽景观、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作用。2005年,经过多年谋划和详尽论证后,满载着全市人民热切期盼的清水河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并于2006年至2008年分三期实施。前三期工程完工后,在中心城区形成了从清水桥上游到铁路桥下游河段长约10公里的蓄水面,共建设橡胶坝16座,蓄水总面积达102万平方米,蓄水总量达281万立方米。两岸建设了20余万平方米的景观工程,建成了清河公园、商务桥游园、体育公园等6个公园、游园及12块景观节点绿地,以及观景亲水平台、文化活动广场、景观小品等。至此,母亲河犹如一条漂亮的玉带顺流铺展开来,河面波光粼粼,两岸车辆、行人如织,恰似一幅动态的泼墨山水画一般,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我市继续实施清水河水环境治理四期工程,内容包括河道内清淤改造,并沿河道两岸筑堤,对河道整体进行生态恢复,建设近10公里的蓄水段以及沿河道路。整个工程计划9月底完工。届时,总长度20公里的一条碧波将纵贯中心城区,“张垣之魂”会得到进一步升华,以此向国庆60周年献礼。 近年来,我市为了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利用荒山、荒坡及未利用地,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130平方公里的“三大产业集聚区”和“三大物流园区”,实施“退城入区”战略,将主城区内的工业企业统一迁入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制约企业扩大生产的土地瓶颈。同时,市委、市政府利用企业外迁后腾出的土地,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回流城市建设资金,不但可以大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所面临的融资难题。三大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西山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南山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大型仓储物流等产业;东山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信息等产业。目前,三大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已有总投资262亿元的33个项目入驻或意向入驻,西山和南山产业集聚区均进入了省级园区行列。 三大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商贸物流园区,重点发展农业物流和工业加工制造物流;空港物流园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小型货物快速转运等物流;南山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以大型货物仓储、转运、配送、加工为主的物流业。另外,利用地域、交通、资源等优势,积极谋划实施了怀来华人华侨创业园、下花园玉带山产业园、张北风机制造园等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园区经济隆起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改”工程是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去年,我市共完成拆迁351万平方米,42万平方米的安置房有8.5万平方米主体完工,其余的今年底交付使用;4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已竣工2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主城区开工7.5万平方米,今年6月底将达到入住条件。2009年,将投资5.2亿元,对9个城中村进行改造;投资16亿元,启动1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1.2亿元,完成17个旧小区的改善工程;同时,将开工建设廉租房项目15万平方米。 我市的新区建设步伐也从未停止。经过五年整合,高新区迅速崛起。目前,六纵五横的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功能分区已现雏形,商务区规划建设迅速跟进。共有2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及建院、北方学院、市一中等新校区投入使用,并吸引了一大批高档次的餐饮、住宿、娱乐、商购、金融、电信等服务类项目,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正在规划中,年内将开工建设五星级酒店,近期还成功引进世界500强———英国乐购公司在此建设大型购物中心。 张家口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既有代表东方文明的泥河湾,也有开启华夏文明的涿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全国保存长城最多的地级市,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 张家口的经济地位也是自古就被证明了的。明末清初时张库大道上贸易运转十分繁忙,使张家口成为当时除天津和上海之外又一重要的外商聚集地,“旱码头”美誉沿袭至今。 鉴于张家口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市在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程中,也特别注意了对原有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大打城建“文化牌”,谋划、建设了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目前,大境门、堡子里等综合开发保护项目已陆续开工。 作者: 魏洁 编辑: 陈丽华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海南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福轻乎羽
在云端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贯穿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几十年来,地质勘查队伍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仍然担负着重要任务。近年来,地质勘查单位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地质勘查队伍在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切实做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勘查行业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5号)的要求,我厅组织了我省地质勘查行业的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地质勘查全行业队伍基本情况截止到2006年12月底,我省地质勘查单位共有22个,其中国有地勘单位18个,隶属于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省地质勘查局(原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海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等3支属地化国有地勘队伍;其他地勘单位4个。现有在职人员1597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有1268人。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987人,占总从业人数的77.84%,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9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429人。2006年全省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总收入达21951.63万元,人均收入13.91万元。至2006年底,全省地勘单位共有离退休人员1108人,养老费用共计1870万元。与2005年相比,我省地勘单位在职人员的人数略有增加,从业人员的人数略有减少,从业人员中的技术人员的人数略有增加,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例增加了8.4%;全省地勘单位年收入增加了2762万元,同比增加13.7%;人均收入增加0.9万元。我省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有13个,资质专业门类齐全,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气体矿产勘查,选冶加工试验,其中前10个专业均具有甲级资质。二、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情况(一)基本情况截至2006年12月底,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共计18个,其中14个为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单位,3个为海南省地质勘查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下属单位,1个为海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国有地勘单位有9个,资质专业门类齐全,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气体矿产勘查,选冶加工试验,其中前10个专业均具有甲级资质。2006年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共有在职职工1305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有1111人。在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883人,占总从业人数的78.8%,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6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72人,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技术人员的71.5%。全省国有地勘单位的生产经营总收入达21182.7万元,人均收入16.23万元。至2006年底,全省地勘单位共有离退休人员1108人,养老费用共计2263万元。与2005年相比,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在职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人数基本保持不变,从业人员中的技术人员的比例基本不变,但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例增加了7.8%;国有地勘单位年生产经营总收入增加了2783万元,同比增加15.1%;人均收入增加2.33万元;离退休人员增加23人,费用也增加了130万元。(二)各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状况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06年度总资产45088万元,总负债28479.2万元,年产值15022.9万元,同比增长19.90%,总支出14613.3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6608.8万元,节余与收益为-1122.7万元。与2005年相比,总资产增加了17666万元,总负债增加了6416万元,年产值增加2989万元,同比增长19.90%,总支出增加了1850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873万元,节余与收益增加82万元。海南省地质勘查局:2006年度总资产12453.58万元,总负债4594.31万元,年产值6063万元,同比增长20.80%,总支出5741.91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7859.27万元,节余与收益为332.68万元。与2005年相比,总资产增加了1246万元,总负债增加795万元,年产值增加1261万元,同比增长20.80%,总支出增加1000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451万元,节余与收益增加80万元。海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2006年总资产226.42万元,总负债3.64万元,年产值96.82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22.78万元。(三)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情况1.基础地质调查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累计完成6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1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6幅1:25万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调查面积均为33900平方千米;累计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38个图幅,面积13782平方千米,约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0%;累计完成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8个图幅,面积3560平方千米。其中2006年,全省开展了1:25万东方县幅区域地质调查、1:5万昌洒市文昌县清澜港铜鼓咀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央财政投资80万元。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继续开展保亭同安岭火山岩盆地铜金矿评价、尖峰岭—雅加大岭铅锌多金属评价、同安岭地区矿产远景调查、牛腊岭地区矿产远景调查、三亚市岭壳铜矿普查、保亭县罗葵洞钼矿普查等项目,2006年度国家和省财政共投入资金825万元。通过开展这些项目,圈定了一批成矿异常,发现了一批矿(化)点和矿体,找矿效果较好。3.水工环地质调查2006年,开展了琼海、万宁、昌江、海口等4个市县的地质灾害调查,调查面积7478平方千米,财政资金投入55万元;开展了全省地下水监测及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财政资金投入163万元;开展了海口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和海南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等2个项目,财政资金投入258万元。4.农业地质调查继续开展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2006年财政资金投入600万元,完成调查面积2694平方千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四)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情况2006年,我省地勘单位实施省内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不含油气)96个,社会资金投入3508万元。我省地勘单位没有在省外承揽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五)矿产开发基本情况我省有1个地质勘查单位投资参股开发金矿,由于2006年矿山停产,矿产开发收入仅10万元。(六)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况2006年我省地勘单位完成工程勘察项目施工,总收入8744万元。(七)其他产业基本情况在其他产业经营方面,2006年我省地勘单位年产值6263万元,实现利润662.32万元,同比增长9.18%。三、国有地勘单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我省现有3支属地化国有地勘队伍,包括原隶属国土资源部的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隶属有色系统的海南省地质勘查局及原隶属核工业系统的海南省核工业地质大队。各地勘单位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情况不尽一样,总的说来,社会统筹保障体系政策(包括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保障政策、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政策、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政策)均已落实,但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地质勘查费基数年增幅不大;矿业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政策已暂停;因省财政没有配套地勘费而出现资金缺口,下岗职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本建设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增加工资政策、住房改革支出政策没有落实。四、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建议我省国有地勘单位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存在设备陈旧老化、资金和设备严重缺乏、职工结构性失业、人员和机构调整难度大等问题,且由于种种原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的许多政策尚未落实,我省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步伐不够快,地勘单位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为加快国有地勘单位改革,促进国有地勘单位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一)切实建立起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协调发展的新体制将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承担我省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省地质调查院、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我省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重要矿产资源前期风险勘查及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工作,其经常性支出列入财政预算。政府资金主要加大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其余国有地勘单位将面向商业性地质工作,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稳步推进改革,切实解决地勘队伍分散、功能重叠的问题。通过政策扶持,做大做强我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鼓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或战略协作,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矿业集团公司或地质技术服务公司,实现勘查开发一体化。(二)积极解决国有地勘单位历史遗留问题对地质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两库两室(地质实验室、地质资料室、实物地质资料库、地质专业设备库)”建设、地勘队伍基地搬迁、住房补贴等历史遗留问题和有关债务给予财政和政策扶持。(三)对地勘单位设备建设给予支持地勘单位装备、设备严重缺乏,既无法满足国土资源大调查等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也制约了地勘队伍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建议设立专项资金以帮助地勘单位更新必要的专用仪器设备。(四)尽快出台地质勘查队伍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办发〔2006〕4号)中明确指出要“发挥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政府都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充分发挥现有地质队伍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作用”。探索建立地勘单位依靠技术和资料优势参与勘查开采项目的收益分配,应用经济手段,切实调动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地勘矿管处)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中国十大产业调查研究公司有哪些?

私德
摩羯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化,社会发展对咨询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策科学化、全面化、民主化及信息化的重要性,各系统、各部门和企业界非常需要通过产业市场调查研究咨询后进行科学完整的决策参考。随着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产业市场调查研究服务业呈现综合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一、零点咨询(Horizon)零点研究咨询是源自中国的国际化数据智能服务机构,旗下包括创新数据开发中心、公共事务数据事业群、商业数据事业群、未来商习院。零点有数累积自零点调查创办以来20多年一手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经验,拥有服务于国内外规模企业、初创企业与公共服务机构的多元实践,聚焦产品互联网化与服务互联网化,基于多元数据汇集与挖掘,支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策决策。零点研究咨询传承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市场研究与民意调查的本土领导品牌,我们与时俱进从未懈怠,不断超越自己,与数字化时代融合,持续提升我们在专业领域与公众中的品牌声望。20余年的市场研究和社会洞察,成为我们最珍贵的中数据资产,通过新技术应用,融合整个互联网大数据、交互精数据,形成独一无二的数据成果与策略指引。拥有众多国际化背景的高管,作为国际专业组织的中国代表,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活动与学术论坛,始终保持国际前沿的信息和学术敏感,并根植于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消费心理、价值观及年代维度上的消费变迁研究,形成独特的适合中国的研究体系。零点研究咨询拥有一支学科配置整齐、专业人员年轻、国际与国内职员兼有、高度自觉的学习型研究队伍,现有研究人员来源于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学、财务投资、计算机科学、法学等相关专业方向,95%以上的全职研究咨询人员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5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拥有4年以上的专业市场研究经验,3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具有海外学习背景,团队同仁秉持“勤奋敬业,分享成就”的企业精神,进行持续不懈的业务探索和开拓。二、中为咨询(zwzyzx)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中为咨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研究服务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与客户真诚合作,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IPO咨询等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中为咨询致力于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等提供有竞争力的调查研究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3万多家企业,并向海外市场拓展。中为咨询是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企业、事业成功、推动社会文明的建设发展,中为咨询的生命在市场,中为咨询的成功就在于帮助别人出主意获得成功;帮助别人成功的业绩越多,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自身的社会信誉不断提高,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也变大。中为咨询特别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咨询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时候,中为咨询得益于各种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与不同企业和部门的合作和协调经营。中为咨询注重竞争,更注重合作,注重竞争中的合作。为了向客户提供的有价值的咨询产品(好的计划、方案),中为咨询中为咨询人不断改进咨询的工作方式,不仅在观察、分析问题后,以提交建议或咨询报告,更重要的是长期合作。中为咨询是通过“知识产品”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中为咨询服务工作最重要一环不是取得报告,而是实施改进方案,把实施方案作为中为咨询服务的重要步骤。中为咨询始终把引进优秀的研究投资人才作为公司的核心目标之一,中为咨询员工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统计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经济学、社会学、数学等数十个专业。中为咨询现有350名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0%,65%具有双学位、硕士及博士学位。企业大多数员工曾在国内多家知名产业研究所与证券研究机构有过丰富的从业经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中为咨询的最大财富,也是中为咨询提供优质服务及践行客户价值的保证。中为咨询业务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辐射全球;公司90%以上的业务主要针对大中华区实施,10%服务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为咨询在中国大陆32个主要城市设立调查派驻点(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贵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郑州、沈阳等),为客户提供专项调查研究的同时,也为研究咨询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公司拥有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已拥有实施项目的宝贵经验。三、致联市场研究(URC)URC重组成立于1996年。现在URC的品牌下拥有广州市致联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北京致联必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必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广州、上海、北京、深圳设有办公室。URC管理层主要成员参与了中国最早期市场研究事业的拓荒,经历了中国第一家本土纯商业市场研究公司和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市场研究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最早涉足中国境内的零售研究领域,并首先成功开发了中国医药零售研究业务。URC是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会员、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第一批涉外调查甲类研究机构、ESOMAR成员、中国大陆最早的国际神秘顾客协会(MSPA)成员之一。URC长期专注在消费品专项研究、医药OTC研究、各类分销渠研究,积累了全面丰富的中国市场研究经验。拥有一批近二十年市场研究经验,并经过国际级市场研究企业陶冶的优秀核心人才和专家顾问。他们深刻了解中国的市场情况,又能运用国际市场研究方法和标准为客户设计完整的研究和咨询方案,从而为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研究结果和最切实际的营销建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营销、体验营销时代的到来,URC与时俱进,勤于变革,以探索与创新研究方法为要务,着重致力在购物者终端表现的各类真实研究上。URC注重传统市场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与革新,率先运用IT技术与BEE业务、渠道表现追踪研究、购物者研究的结合,以洞识市场研究特质的强力IT技术团队,开发适应核心业务需求的先进网上访问系统,实现与国际同类研究技术同步及与国际客户网上对接,为客户提供国内最先进、最严谨的在线研究服务。四、现代国际(MIMR)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1995年创立于广州。先后在上海、北京、成都设立MIMR的全资分公司及办事处,拥有专业市场研究人员超过200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MIMR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并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市场研究的发展。2007年,公司成立深圳、南京办事处,给予华南地区及华中地区运作支持。2008年,现代国际荣获市场研究20年创新奖、调查工作先进奖。2009年,现代国际五套研究技术体系全面升级,其中“营销组合开发决策支持体系”的核心理论与研究步骤,直接被客户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同时,业务拓展从机会性拓展向有组织的主动拓展正式转变。2012公司由分公司制改为事业部制,成立以行业划分的三大研究事业部以及实施和管理全国项目运作事业部,往业务专业化方向发展。2013从消费者研究进入行业研究领域,在医药、涂料的行业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MIMR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未来:运用市场营销要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研究服务,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为此,企业确立正确的观念,MIMR将一如既往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服务,以专业的市场研究为手段,以数字解剖为工具,帮助客户实现科学决策。MIMR拥有熟悉消费市场,对消费者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才,能准确理解您的商业环境与市场需求。MIMR拥有长达十年以上的市场研究知识积累。通过主动地研究开发,为客户制定适用于不同行业的产品与技术,并发展自己的专有研究技术,向客户提供全新的视线。MIMR不仅有标准质量体系,以监控研究过程的每个阶段;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甚至于不同区域的质量体系,最终达成最有效的方案实施。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准确把握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识别和选择目标市场,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案和市场定位,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您的决策风险。五、新生代市场监测(Sinomonitor)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以下简称“新生代”),成立于1998年,位列中国市场研究行业TOP10,是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消费者与媒介研究机构之一。新生代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调查和基于数据的研究与咨询服务,主要业务包括市场研究、媒介研究、消费与社会研究,以及营销策略咨询。2003年,新生代成为国际合资企业,总部设在北京,现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位一体的全国布局,研究网络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与广大县城和农村。新生代拥有400余名专业技术研究人员和精通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顶级专家顾问团队,并创建了覆盖传媒、广告、公关、营销的研究支持体系。由新生代率先创立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中国新富市场与媒体研究(H3),中国无线网民网络行为与动机研究(MMMS),中国互联网研究(IMMS)等一系列自主研究产品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洞察和媒介策略制定的必备工具和权威标准。以自主研究为基石、共同发展壮大的新生代传统媒体、新媒体研究已成为国际4A广告公司和国内主流媒体公认的领导品牌。与此同时,新生代在烟草、快速消费品、医药、时尚与奢侈品、IT、汽车与消费类电子、金融等领域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在业内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新生代上海分公司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中国华东市场的一支重要中坚力量,致力于以汽车、服饰、移动通讯、食品/饮料和零售行业的消费者研究,为很多主流品牌提供全方位的的调研服务。新生代广州分公司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中国华南市场的一支重要中坚力量。10年的发展过程中,新生代广州分公司致力于提供个案专项研究及连续性研究服务,目前已经在快速消费品、媒体、烟草研究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在房地产、汽车等研究领域或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时,近年在行业新领域——能源领域上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新生代广州分公司服务多家知名企业,主要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国内知名民企、本土媒体、国际及本土广告公司,项目获取好评同时,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六、慧聪研究(HCR)慧聪研究是一家根植于中国、放眼全球,提供大数据与小数据有效结合的洞察研究公司。HCR为企业提供大小数据结合的深度洞察服务。企业的数据既有来自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沉淀的网民浏览行为、消费行为、舆论文字等海量数据;也有来自于企业内部沉淀的大量用户的购买行为和数据。企业将大量异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析、挖掘,通过大数据研究与经典研究相结合的深度洞察服务,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了解他们面对的市场、客户群体、竞争情况等,伴随企业成长的每一步,助力企业成功决策。汽车、通信、家电、科技、金融、医药、媒体、零售、包装消费品、时尚/运动、奢侈品、工业品、公共事务、烟草等,无论您来自哪个行业,HCR专属的行业服务团队始终陪伴着您。HCR前身为慧聪研究院,2011年,HCR完成MBO,为推动HCR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奠定了有力基础。2012年,公司引入多位业界重量级专家,并于同年8月与上海DNA合并;2013年,HCR宣布与国内顶级投资机构达晨创投达成融资协议,5000万的金额也成为市场研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2014年11月,HCR完成股份制改造。2015年8月12日,HCR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新三板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股。HCR拥有24个行业1159种品类20余万广告主的媒体数据库,连续积累22年行业数据库,1000万中小企业数据库,70万的B2C消费者样本库,100万移动端用户行为追踪panel。具有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数据挖掘与管理技术、报告电子化平台技术。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8个分公司,拥有市场研究与传播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研究人员500多名,同时还与行业内的专家、厂商、渠道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除覆盖全国的市场信息直接调查网络外。七、达闻通用(DM)达闻通用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以卓越的研究分析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著称。总部设在广州,在武汉、深圳设有分公司,珠海设有办事处。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以卓越的研究分析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著称。在建立适合实际市场需求的研究技术模型以及高效的实地执行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创树,擅长提供可解决营销问题的实操型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报告。多年的经营,已成功建立了以广州为总部核心的全国性调查研究网络。调查的范围涉及中国的60多个城市和农村。达闻通用目前在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都建立了完善的调查网络。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汉、湛江、珠海均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而且在石家庄、天津、西安杭州、无锡、宁波、福州、厦门、南昌、哈尔滨、山东、郑州、海口都有固定的合作联盟公司,形成了稳定的网络队伍。达闻通用连接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桥梁,健康生活和生产力高效发展的推动力。公司使命:全力研究发展市场研究分析技术,宣传和推动市场研究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让中国以及全世界的企业通过市场研究充分享受到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历程,让人们充分享受到符合利益的产品所带来的健康生活的乐趣。公司定位:达闻通用是行动策略导向型公司,善于将市场研究结果与客户的营销策略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提供真正具有实效的研究分析。换句话说,企业是应用导向市场研究公司。公司注重研究技术,不断创新,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的研究模型,而且在市场策略分析方面尤为擅长。八、明镜市场研究(CMMR)明镜咨询成立于1997年,旗下包括广州明镜、北京明镜、成都明镜、上海明镜、深圳明镜五家独立注册的公司。约100名优秀员工组成明镜的团队,平均行业经验超过8年;员工伴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基于“心如明镜”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队伍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平均工作年限超过6年。明镜咨询集数据收集、市场研究、管理咨询于一体,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科学理性的经营管理解决方案。迄今,明镜已经在移动通信、医药、交通、家电、日用品、食品、房地产、金融、汽车等行业为100多家企业提供过1000多个研究咨询项目服务。明镜参照行业标准建立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并根据客户需求和营销潮流对相关服务标准不断进行动态更新和完善。明镜不断推动研究咨询技术创新,在常用的数十项研究技术和模型中,有相当数量是自己首创的。每进入一个行业,明镜都发挥了行业专家的巨大影响力,伴随客户的成长而成长;基于“行业专家”的客户服务品质,客户群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明镜的核心客户数量不多,但是都和明镜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超过1000个项目、10万个顾问工作日、100万次现场观察体验、300万个消费者访问,不断丰富了明镜的数据库;几乎每一年,明镜人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个成功的实战案例;明镜有大量项目成果获奖,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好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九、新华信(SINOTRUST)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营销解决方案和信用解决方案提供商,1992年在北京成立。企业收集、分析和管理关于市场、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的信息,通过信息、服务和技术的整合,提供市场研究、商业信息、咨询和数据库营销服务,协助您做出更好的营销决策和信贷决策并发展盈利的客户关系。企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拥有600名员工,为各行业的机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包括汽车、金融、保险、零售、电信、IT、制造业、消费品和贸易。在华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使用企业的不同产品和服务。新华信是中国领先的商业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商。企业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企业数据库产品、行业报告、信用管理咨询、信用风险管理软件,以及相关数据管理技术与营销活动管理服务,为您的信贷管理、营销拓展、行业分析以及竞争监测等提供充分的信息、决策和技术支持。新华信是中国数据库营销领域的先驱。企业提供客户数据整合和清理、客户信息分析、潜在客户数据、数据库技术服务以及直复营销服务,协助您构建完整和单一视角客户信息,做出更好的营销和推广决策,发展盈利的客户关系。新华信是中国领先的市场研究咨询服务提供商。企业提供关于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信息和分析,协助您在市场进入、市场细分、产品定位、价格策略、营销推广、渠道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十、赛立信研究(SMR)赛立信总部位于广州,旗下包括赛立信市场研究有限公司、赛立信商业征信有限公司、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上海赛立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赛立信市场调查有限公司、赛立信资讯(香港)有限公司,以及设于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厦门等城市的现场执行机构。赛立信是全国市场研究行业协会理事及发起单位之一,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受众研究会理事,国家统计局核定的甲类涉外市场调查机构。赛立信以欧洲市场研究协会《社会研究与市场研究国际准则》(ESOMAR规则)为运作规范,致力提供国际水准的服务。赛立信拥有中国大陆最早涉足市场研究和信用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熟悉中国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是中国大陆少数几个能够同时提供市场研究服务和商业信用调查服务的专业机构。多年来,赛立信以专业的研究技术、完善的调研网络和高效率的服务系统,竭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调研服务,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企业紧密的伙伴。赛立信具有丰富的中国市场研究经验,致力于提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专业服务,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项目设计、项目管理、研究分析和营销解决方案。多年来,赛立信在快速消费品、家电、汽车、医药、通讯、IT、房地产以及商业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培育了一批专家型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专业研究技术与研究模型,帮助客户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赛立信集团共有员工超过300人,广州总部有正式员工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几个具备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博士和信息管理、统计学或广告学士学位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核心研究顾问团队。此外,还聘请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博士、教授担任研究顾问。研究人员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及4年以上市场研究经验,专业方向涉及经济学、统计学、市场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领域,大多具有其他行业如市场营销、政府部门、统计、银行投资、媒介等的工作经历。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丰年
有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余佥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为深入了解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同时,为探索构建合理农业经营体系有效途径提出个人见解,近日,笔者对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实际,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  笔者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相比,规模经营较大,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在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四大类型。其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要承担着农产品的生产职能,发挥着对小规模农户的集约示范效应,体现的是专业性。农民合作社是产前、产中或产后的组织联合,实现农民合作共赢的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性。农业龙头企业则是用先进技术、资金、现代经营理念融入农业领域,体现的是示范性。  二、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特点  忻城是个以农业为主业的县,农民人口最多、农用地面积最大。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加大了对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培育力度,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呈现出以下特点:

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调研报告

月迹
(XX年XX 近日,本人围绕如何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为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全面调查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分析 2012 半年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展好下半年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含义。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主导产品为重点,优化各种生产 要素组合,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 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 一体化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经营体系、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概括起来 说就是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走市场化和集约 化的道路。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设过程中,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彻底地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好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逐渐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必 须进行组织制度的创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不协调,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务 农积极性不高,投入严重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减缓;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利益分配的矛盾,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 适应的矛盾日趋明显;农业领域市场法规不配套、不完善,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 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实现了产品增值,从而改变了原始产品供应状况, 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加快农业产业 化发展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是坚持科学发展、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富裕和谐生态XX 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统 筹城乡发展、拉动财政增长、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 然选择;是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 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实质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 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决一家 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 性结构调—2— 整,发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强化基础夯实基地。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产业布局稳步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突出以骨干水 源、农田排灌、农田林网、土地整治、机耕道路、流通设施和通讯信息为重点的 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围绕 12 类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专业化、规 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 40 万亩;加强职业型农民培训,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3 万人,打牢农业产业化发 展的基础。 (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生态县的目标,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优质稻、烤烟、甘蔗、茶 叶、中药材、果品、蔬菜、核桃、木兰植物、香料、畜牧、水产等 12 大主导产 业。建设集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试验、示范、培训科技园区。建 设原料生产基地,做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培育示范类龙头企业,突破加工营销, 推进系列产品开发,促进机构配置,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产业的规 模和效益。 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XX县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试行)》,采取独资、 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参与XX 农业产业化建 设。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继续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重产业体系的配套完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聚合作用。每一个区域性的特色主导产业,都要重点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配套 一个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体系,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 (四)拓展市场打造品牌。加强市场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构建辐射州内外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流通网络。在 加快建设兴街进出口加工贸易区的同时,建设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大型活畜禽 交易市场,发挥货物集散功能、物质仓储功能、市场信息功能、物流配送功能、 市场交易功能、配套服务功能,集产品展示、现货批发、期货订单、货物保险、 资金结算等现代商品交易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商品快捷贸易。鼓励龙头企业通过 “创造一个名牌,激活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和有机食品,申报“三品”、原产地认证和知名商标、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 升XX 农产品绿色、营养、生态、安全、健康的整体形象。 (五)科技创新技术支撑。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应用平台,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技术 研发和技术创新,改进加工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构建以 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科技人才队伍。 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4— 发机构,对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扶持一批在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节水节能、冷链保鲜、疫病防控等领域取得创新成果的科技型龙头企业,提 高科技对产业化发展的支撑能力。 (六)建立完善经营机制。鼓励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 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鼓励产 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 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七)开发产品注重质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推动按标准进行生产加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开 发系列特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国际 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定量包装、标识标志、商品 条码等手段,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 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 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档案、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三项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 场,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辅导、信贷资金和产品加工、 贮藏、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形成“风险共 担、利益共 享、相互协作”的联结机制,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大力发展订单 农业,降低农业风险,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 一是全县总人口XX万人,共有耕地XX 万亩,人均耕地XX 亩,耕地总量不 足且零星破碎,局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缺乏,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加之近几年不断出现的干旱、洪涝、冷冻等自然灾害,给全县粮食增产、农业丰 收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今年7 月份持续强降雨天气,造成大部分 地区洪涝灾害,导致全县各乡(镇)农业生产不同层度受灾;二是各乡(镇)对 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各异,相关发展政策和扶持措施还需要完善, 引进企业扶持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多数产业难以形成规 模,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生产资料价格较高,且稳定性差,部分群众收 入较低,生产资料投入受到制约,加之农村中科技知识较丰富、栽培管理技能较 强的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造成农业生产和科技措施推广的落实难度增加,农 业生产成效不明显;四是全县扶贫面较大,财政困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山群村寨交通条件差,种植养殖业销售不利,制约了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步 伐;五是招商引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吸纳社会各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 规模以上产业较少,严重制约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五、下步工作建议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一步工作下,需进 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带动农民参 与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切实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竞 争力、建设现代农业,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农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注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收的有效方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 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特别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信息 技术、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者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快农业 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因此,全县要树立发展意思,在推广理念、推广 内容、特别是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方面要创新方法促 进农业产业发展。 (二)突出特色,优化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特别是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增强特 色产品的竞争力。此外,我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沿线耕地质量 较好,有利于发展粮食、果蔬、中草药、畜禽、水产等农牧渔业,要逐步优化区 域布局,打造主导产业,加快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建设。一是抓住“XXX” 发展规划的实施战略,大力发展以金银花、猫 豆、石斛、重楼等为主的生物药材;二是利用全县小坝子交通水利优势,着力发展优质大米、菜籽油为主的粮油产品;三是走“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订单农 业”路子,按照先示范后规模和基地建设、企业引进、市场连接同步进行的原则, 大力发展甘蔗、烤烟、乌骨鸡、生猪等种养业。 (三)培育龙头,促进经营。继续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环节作为推进特 色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引导 和规范管理,力争在蔬菜、水果、食用菌等营销协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同时搞 好农民经纪人培训,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经纪人素质,引导他们在积极调整结 构、发展特色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要以兴街江龙专业合作社为试点,积极 探索推广“农村合作社加公司连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资源和力量,狠抓 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强化宣传,示范引路。采取电视、网络、标语、会议、信息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措施,引导全县 各级各部门、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关心、支持和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营造 声势,形成凝聚人心、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做好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 良好氛围;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坚持先示范、后推广的原则,每个 产业兴办1—3 个示范样板,每个养殖业建—8— (五)强化培训,提高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体进行科技宣传报道,结合科技示范项目实施及春季动物防疫等工作,以出版报、印发宣传资 料、街天宣传、举办专题培训、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等各种形势,广泛开展农村实 用技术宣传培训活动,力求使科技宣传培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村户,不 留死角。二是通过抓良种工程,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完善良种培育、选育、 引育体系,推动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特别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 培训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大力推行实用新技术,开展劳动力技术培训 和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在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 万头猪场建设等在建项目实施的同时,认真研究中央、省州农业发展项目投资意 向,结合县情实际及时编制适宜的农业发展项目申报,加强项目对接协调工作, 提高项目预期可行性,以项目实施带动各项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提升农业 装备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六)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紧紧围绕促进群众增收目标,加大农村实用科技推广应用力度,着力培育发展产业,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强化惠农政策和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一是县委、政府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农业农村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工作,认真 研究协调解决农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二是县 农科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在产业培育、防汛抗旱等工作中,实行分片挂钩联系责任制度,深入各乡镇指导检查各项工作;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认真 贯彻落实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在抗旱救灾、科技 推广、项目建设等工作中相互配合协作,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七)统筹协调,形成机制。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向的是广大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科技服务的阵地在农村、服务的对象是农民群众。在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下, 如何理顺管理关系,明确职责,确保各项科技推广措施的落实实施,是农科部门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重大事项。因此,在新形势下,县农科局要 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建基地、合作经营组织建基地、农民合作建基地等多种形式, 促进耕地向种田能手、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市场化发展。坚持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兼顾农 民土地权益和经营者权益;要切实加强与乡镇、部门的协调配合,理顺各种工作 关系,特别是怎样理顺对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