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医学考研科目

其一人恶
富哉
你好科目有: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共300分).英语(100分,没听力的)政治(100分,哲学 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当代史 )中医综合都是选择题.总分300中医综合共180题,分A/B/X三种题型1-150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每题1.6分,共240分151-180题为报考中医基础考生必答题,每题2分,共60分181-210题为报考中医临床考生必答题,每题2分,共60分如果你报考中医基础类:中基32题中诊32题中药33方剂33中内30针灸20你报考临床类:中基25中诊25中药25方剂25中内50针灸30试卷题型比例A型题56%B型题16%X型题28%今年是1月23考试,早上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就中医综合,没什么计算机的

中医专业考研都考什么科目?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报名?什么时间去哪儿报名?

道兼于天
鹅卵石
具体看你报选哪一种专业,然后又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报考现在比较宽松,全日制医学专业本科、专科,具有中医师承的都可以报考。

中医专业型硕士考研科目和学术型硕士考研科目分别有哪些??

欢喜城
包强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GCT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从2010年开始基本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样,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文凭颁发不同▽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大多数GCT专业硕士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全日制专业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认可度不同▽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GCT在职专业硕士:认可度跟普通硕士有差异,由于只有学位证书而没有学历证书,以往的社会认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可度有差别,根本原因是学历一栏只能填“本科”。然而最近以来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位的含金量,近年来认可度慢慢上升。▽全日制专业型硕士:09年教育部才新增的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毕业生,认可度尚受考验。不过有国家颁发的“双证”,相信前景会不错。

考研要考哪些科目啊

权舆
鹤鸣
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需要准备哪些考试科目?考研初试复试都考什么?

中医学专业考研要考哪些

不可得也
第七感
网上都有的,国家统一考试,2007年考的是专业课,英语,政治。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复试内容

大而无用
日入而息
201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报考学院、报考专业 方向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基础医学院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六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出版社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市精品教材刘燕池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精编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主编郭霞珍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 内经 《内经选读》北京市精品教材烟建华主编 100521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 《中医康复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傅世垣主编 1992年, 第1版2;《中医饮食营养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翁维健主编 1992年,第1版;《中医养生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玉川主编 1992年,第1版;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伤寒 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王庆国主编 金匮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张家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温病 温病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杨进主编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医史文献综合(含医古文、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 《中医文献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严季澜主编;《中国医学史》五版教材甄志亚主编;《中医各家学说》五版教材任应秋主编;《医古文》五版教材段逸山主编 100504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学 《方剂学》人卫出版社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谢鸣主编 100505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人卫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季绍良主编 100520临床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教材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版 黄启福主编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人卫出版社成令忠主编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宋今丹主编人卫出版社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药理学 药理学 《药理学》第五版教材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神经解剖学 神经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部分)严振国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生理学 生理学 《生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七版)施雪筠主编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教材 第二版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人卫出版社第4版陈慰峰主编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人卫出版社王家良主编《循证医学》人卫出版社王家良主编 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田德禄主编 100507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七版教材 100510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七版教材 100509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七版教材 100512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学》七版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拿学》七版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内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学苑出版社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外科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李乃卿主编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骨科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 《外科学》(骨科部分) 陈孝平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人卫出版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眼科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眼科学》惠延年主编 人卫出版社第5版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检验、临床基础研究 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检验、临床基础研究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学苑出版社 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507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含皮科) 中医外科学(含皮科)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 100510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临床研究》 100509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程(六版教材)《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 100512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学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 推拿学 《推拿学》严隽陶主编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内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外科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西医外科学》 李乃卿主编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妇科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尤昭玲主编(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临床研究》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眼科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 曾庆华主编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骨科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 王和鸣主编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新世纪《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王士贞主编 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507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李曰庆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张安桢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509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张玉珍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512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学 《针灸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内科学》(六版)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 王和鸣主编 中西医结合临床(男性病及皮肤、性病)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李曰庆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 外科学 外科学》(第七版),主编: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00522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护理综合 《内科学》第四版,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四版,曹伟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学基础》吕淑琴、尚少梅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护理学导论》吴瑛、韩丽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510中医儿科学100507中医外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新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新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针灸推拿学 针灸学 《针灸学》《推拿学》(新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基础 分子生物学、中药药理 《分子生物学》或《中药药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内科 《中医内科学》《内科学》(新世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医学院(西苑医院) 100506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教材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教材 100822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新世纪全国高等教材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教材 100509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教材 中药学院 100704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学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 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细胞生物学50%分子生物学50% 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分子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李毅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100820临床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学》黄兆胜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0821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匡海学主编 中医中药出版社 100822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侯家玉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823中药制药学 中药制药学 中药药剂学80%中药炮制学20% 《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 《中药炮制学》龚千峰主编 中国中医出版社 100824中药生药学 中药生药学 中药鉴定学50%药用植物学30%中药资源学20% 《《中药鉴定学》康廷国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用植物学》姚振生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资源学》王文全、沈连生主编 学苑出版社 复习要点:(1)《中药鉴定学》,第四章、第五章(中药材项下植物学形态、理化鉴定不在范围之内);(2)《药用植物学》下列科特征、重点属 亚科特征:蓼科、毛茛科、芍药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姜科(3)《中药资源学》,第三章、第六章针灸学院 100512针灸推拿学 针灸方向 针灸学 《针灸学》石学敏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00512针灸推拿学 推拿方向 推拿学 《按摩推拿学》于天源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院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卫生事业管理;2、英语:口语及听力(普通)3、计算机,办公软件及数据处理 《卫生事业管理》作者:梁万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护理学院 100522中医护理学 护理综合考核(笔试)护理操作考核面试 1.护理学导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吴瑛、韩丽沙主编2.护理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吕淑琴、尚少梅主编3.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尤黎明主编4.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曹伟新主编5.护理科研设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肖顺贞、申杰主编

中西医考研内容和考试结构是啥?

聪明衰矣
别名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8年教育学考研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一、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30题中医诊断学30题中药学30题方剂学30题中医内科学35题针灸学25题二、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中医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富士山
矫言伪行
中医考研:科目有: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共300分),口腔医学和护理医学。【各个学校自己命题,参见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中医综合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 30题,中医诊断学 30题,中药学 30题,方剂学 30题,中医内科学 35题,针灸学 25题。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 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 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中医学考研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中医综合考研都考哪些科目呢

玉杨
名色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基础课程。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之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中医综合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扩展资料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 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理,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 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