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祖
1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 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答案 C 2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本草经》、《中藏经》 答案 A 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4 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A 5 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 ” 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气、血、津、液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6 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 A.中医的经典理论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D.唯物论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答案 E 7 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 A.量的变 B.单方面的 C.有条件的 D.绝对的 E.必然的 答案 C 8 《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 A.相互转化 B.相生相克 C.相互对立 D.互根互用 E.消长平衡 答案 D 9 以下哪种情况最易说明阴消阳长的相互转化: A.一种能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 B.水变成冰 C.内转变为外 D.云转为雨 E.物质转化为精神 答案 E 10 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壮水制火 D.益火消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C 11 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 肢厥面白,脉微欲绝,证属 A.阳消阴长 B.阳胜则热 C.阴盛则寒 D.寒极生热 E.重阳必阴 答案 E 12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A.阴阳的互根 B.阴阳的对立 C.阴阳的转化 D.阴阳的消长 E.阴阳的相互制约 答案 C 13 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 A.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B.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C.保养阳气的重要性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答案 E 14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 A.互根互用 B.消长平衡 C.阴阳交感 D.对立制约 E.相互转化 答案 A 15 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扶正却邪 B.泻实补虚 C.调理阴阳 D.却除病邪 E.补益正气 答案 C 16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 A.木乘土,金侮土 B.木乘土,水侮土 C.木侮土,水乘土 D.土乘木,水侮土 E.土乘水,木侮木 答案 B 17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答案 D 18 按五行生克规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火为土之母 B.金为木之所胜 C.水为火之所不胜 D.木为水之子 E.金为土之子 答案 B 19 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制定的治疗法 则以下哪种方法不妥 A.培土生金 B.培土制水 C.泻心火以降肝火 D.补金以生水 E.火制土 答案 E 20 肝火犯肺,属于 A.火侮金 B.木侮金 C.火克金 D.火乘金 E.金乘木 答案 B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痰 B.饮 C.水 D.湿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A.肝 B.肺 C.脾 D.肾 19.孙络是指 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部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51.根据《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取穴主要原则是 A.取足厥阴肝经穴 B.取足太阴脾经穴 C.取足阳明胃经穴 D.取足太阳膀胱经穴 E.取足少阴肾经穴与督、任脉 答案 C 52.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 A.补虚泻实 B.提插补泻 C.开合补泻 D.补法与泻法 E.平补平泻 答案 D 53.平补平泻法是: A.既有补法成份,也有泻法成份 B.既不是补法,也不是泻法 C.以补为主,兼有泻法 D.以泻为主,兼有补法 E.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 答案 E 54.迎随补泻法中的泻法是: A.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 B.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C.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D.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 E.针尖垂直经脉,逆经而刺 答案 D 55.迎随补泻法中的补法是: A.针尖垂直经脉,顺经而刺 B.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 C.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D.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 E.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答案 C 56.开阖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出针后不按针孔 B.出针时摇大针孔 C.边出针,边摇大针孔,出针后揉按针孔 D.出针后揉按针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7.开阖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出针时按针孔 B.边出针,边摇大针孔,出针后揉按针孔 C.出针时不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 D.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揉按针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8.头针感觉区的位置是在 A.运动区前移0.5厘米处 B.运动区前移1.0厘米处 C.运动区后移0.5厘米处 D.运动区后移1.0厘米处 E.运动区后移1.5厘米处 答案 E 59.呼吸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插 B.呼气时提插,吸气时捻转 C.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 D.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E.呼气时捻转提插,吸气出针 答案 D 60.呼吸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B.吸气时提插,呼气时捻转 C.呼吸时提插,吸气时捻转 D.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 E.吸气时捻转提插,呼气时出针 答案 A 61.徐疾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 进针慢,多捻转,出针快 B. 进针快,多捻转,出针慢 C. 进针快,少捻针,出针慢 D. 进针慢,少捻针,出针快 E. 进针快,少捻针,快出针 答案 B 62.徐疾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 进针快,少捻针,出针慢 B.进针慢,多捻针,出针快 C. 进针慢,少捻针,出针快 D. 进针快,多捻针,出针慢 E. 进针慢,多捻针,慢出针 答案 C 63.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B. 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C.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D.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E.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 答案 D 64.捻转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 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B.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C.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D.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 E.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答案 E 65.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舌苔薄黄治疗配穴处方当用 A.大椎、曲池、合谷、十宣 B.大椎、曲池、合谷、外关、鱼际 C.合谷、列缺、风门、风池、足三里 D.合谷、列缺、肺俞、太阳 E.风池、风府、丰隆、迎香、尺泽 答案 B 66.一患者双下肢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时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治疗 除对症取 穴外,整体取穴还应配 A.肾俞、关元 B.膈俞、气海 C.商丘、足三里 D.大椎、曲池 E.膝眼、太溪 答案 B 67.一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两手松撒,二便失禁,四肢逆冷,鼻鼾息微, 脉细弱。治疗首选配方是 A.水沟、十二井穴、太冲、丰隆 B.水沟、行间、神阙(灸)、气海 C.关元(灸)、神阙(灸) D.百会(灸)、膻中(灸)、大椎(灸)、水沟 E.水沟、十二井穴、复溜、内关 答案 C 68.治疗阴虚牙痛,一般都在主穴的基础上加用 A. 风池、肾俞 B.风府、太溪 C. 太溪、行间 D. 太溪、丰隆 E. 照海、阳池 答案 C 69.阴虚火旺所致鼻衄,其治疗应取 A.风池、迎香 B.合谷、少商 C.内庭、上星 D.太溪、太冲、通天 E.以上都不取 答案 D 70.虚火牙痛除取合谷、下关、颊车外,还应配 A.外夫、风池 B.内庭、少海 C.太溪、行间 D.二间、足三里 E.太冲、内庭 答案 C 71.肝胆火旺之耳聋、耳鸣,下列各组配穴除……外,皆可协调配用 A.医风、听会 B.中渚、侠溪 C.太冲、丘墟 D.丰隆、劳官 E.肝俞、太溪 答案 D 72.治疗肠痈,下列穴位除……以外都可选用 A.上巨虚 B.天枢 C.地机 D.阑尾 E.丘墟 答案 E 73.治疗实热症咽喉肿痛应选用 A.大椎、身柱(温灸)、风门、合谷 B.少商、尺泽、合谷、陷谷、关冲 C.太溪、照海、鱼际 D.命门、肾俞、太溪、照海、涌泉 E.十宣、鱼际、解溪 答案 B 74.治疗肝胆火盛型目赤痛,除主穴外,应加用 A.行间、光明 B.太冲、丘墟 C.侠溪、行间 D.大敦、足临位 E.侠溪、太冲 答案 C 75.风袭经络所致太阳经头痛的治疗配穴处方应选 A.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B.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率谷、太阳、委中、阿是穴 E.列缺、风池、百会、阿是穴 答案 B 1.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灵枢经》 C.《针灸经》 D.《针灸甲乙经》 E.《足臂十一脉灸经》 答案 D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 C.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答案 C 3.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 A.王惟一 B.孙思邈 C.王冰 D.甄权 E.滑寿 答案 B 4.我国由国家专门培养针灸医师的朝代最早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答案 B 5.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 A.唐朝 B.金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答案 C 6.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脏腑学说 D.经络学说 E.子午流注学说 答案 D 7.十二经别分布的特点是 A.离、合、出、入 B.离、合、入、出 C.离、入、合、出 D.出、入、离、合 E.离、入、出、合 答案 E 8.腧穴可分为哪三大类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答案 A 9.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 B.没有专属的腧穴 C.无表里配合 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 E.不直属脏腑 答案 B 10.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答案 B 11.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A. 十寸 B. 十二寸 C. 十二寸五分 D. 九寸 E. 十一寸 答案 B 12.下肢按骨度分寸法计算长为16寸的起止部位是 A.膝中至外踝 B.膝中至外踝上缘 C.膝中至外踝下缘 D.膝中至外踝尖 E.外膝眼至外踝 答案 D 13.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通调冲、任 B.调节任、督 C.总调奇经八脉 D.调节阴经经气 E.总调冲、任、督、带 答案 D 14 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调节阳经经气 B.调节督脉、任脉 C.调节冲、任、督、带 D.总调奇经八脉 E.总调冲、任、督脉 答案 A 15 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 A.足太阴经 B.手太阴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E.手厥阴经 答案 C 16 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A.足阳明胃经 B.督脉 C.冲脉 D.任脉 E.足太阴脾经 答案 C 17 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 A.阴维脉 B.阳维脉 C.冲脉 D.阴跷泳 E.阳跷脉 答案 D 18 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答案 B 19 在十二络脉中除……以外,都是向上循行 A.手太阴经络脉 B.手太阳经络脉 C.手少阳经络脉 D.足厥阴经络脉 E.足太阳经络脉 答案 A 20 十二经筋是指 A.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结筋肉、骨胳的部分。 B.联属于十二正经,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一部分经脉 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D.能够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部分的经脉。 E.经脉中与肌肉系统关系较密切的部分。 答案 C 21 病在经筋者,施治多选用 A.毫针 B.三棱针 C.火针 D.雷火神针 E.大针 答案 C 22 病在经筋者治疗时一般取用 A.本经穴 B.皮部 C.络脉 D.阿是穴 E.原穴 答案 D 23 经筋中具有总络人体诸筋作用的是 A.足阳明经筋 B.足太阳经筋 C.足太阴经筋 D.足少阴经筋 E.足厥阴经筋 答案 E 24 外邪侵入机体,一般的传注顺序是 A.皮部孙络经脉脏腑 B.皮部浮络络脉脏腑 C.皮部络脉经脉脏腑 D.皮部孙脉络脉脏腑 E.皮部经脉络脉脏腑 答案 C 25 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 A.郄穴 B.原穴 C.俞穴 D.募穴 E.合穴 答案 B我在网上找了很多,都只有选择题,郁闷啊,都没看整套的。因为没人知道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