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报录率有多少?

达生
石涛
中央财经大学各专业报考热度不一样,报录比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年份报录比也不一样。 央财的研究生招生每年1000多人,最高年份有22000多人报考,曾列全国各高校第四位。现在,每年10000多人报考,大体8 :1的样子。 专业方面,金融、会计报考热度较高,国贸专业2012年也曾有49个考生录取一个的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考研历年报录比是多少?

祈雨
大好人
本院系招生人数:71 资产评估(专业学位)专业招生人数:43.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资产评估(专业学位)专业考研录取比例代表着你有多大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考研成功,这是每个考研人都十分关注的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研究生报录比,顾名思义,是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关系。华文教育的众多研究生工作人员以及老师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资产评估(专业学位)专业研究生历年录取比例以及历年报录比的重要性。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研究生录取比例

胡姬花
明于本数
中央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人数统计已公布,根据人数统计显示,2014年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8580人,上国家线的3311人,其中录取人数为1764人。所以录取比例是12.5%左右。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由教育部、财政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财政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财政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创造性地承担政府财税、财务等财经管理工作,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会业务工作,以及学校、科研单位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全面深入了解古今中外的财政思想和实践经验,全面掌握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熟悉政府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的理论与实务,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及相当的外语听、说、写、译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水平测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从事业务工作。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中国税制、政府预算管理、公共支出分析、公债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外国财政、比较财政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本专业的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的,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好考吗

无漏
有政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好不好考?问:我是学国际贸易的学生,想报考中财金融研究生!想请问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好不好考、考试公正吗?以及难度如何?还有,近几年央财金融研究生就业形势如何啊?答:第一个问题,研究生都不好考,中财研究生更是如此。不过中财金融研究生很公正,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个事实,即13,14年都存在中财本校学生复试被刷掉的事实,另外该校金融研究生中中财本校学生所占比例并不高。第二个问题,中财研究生比较难考,尤其是08年报录比达到了20:1,不过该校在09年开始扩招,现在报录比下降到了12:1左右。第三个问题,金融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从刚刚毕业的08级的情况看,金融专业一共70人,其中有15人左右到了四大国有银行的总行,10人左右到了券商的投研部门,5人到了基金的投研部门,5人到了外资银行,20人左右到了大型国有企业,另外还有一些的到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的商业银行以及一些资产管理公司。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每年的录取比例大概是多少啊,还有审计研究方向的复试都考哪些内容啊

第四章
第七感
该校会计学近年报录比都在20:1以上,近两年的复试线都是389. 审计学方向,初试科目有政治思想、英语一、数学三、802管理学。 复试科目为会计学。含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我是央财会计本科,听老师说复试就是本校审计学那本,范围没有,书上有的都考。。。面试好像考两道题。。。亲是大几的呢~~~我一直想找一个央财会计的亲啊~~~好激动哦追答大三

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录取率哪个高啊

臭屁王
垃圾人
对外经贸好考。从录取比例来看,中财金融大概是20:1的比例,按照2011年,报考1200个考生,录取60个左右。而外经贸大概是10:1的比例。从录取分数来看,中财2011年的金融录取分数是396,外经贸是384.相差10分。所以外经贸相对考好一些。但是好考就意味着就业上可能不如中财。中财是以金融起家的,金融的知名度和行业内校友人数都比贸大多,如果以后就业想进银行,选择中财比较合适,但风险更大。另外,中财除了金融学院的金融,还有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或者是中国经济管理研究院,记不清了),但分数也在逐年走高,报考难度加大。外经贸有三个学院有金融,国贸院的金融,金融学院的金融,和保险学院的金融。建议你去两所学校的官网找一下近些年来的分数,自己对比一下报考难度。很详细。谢谢。我也听说外经贸英语很难的,我英语又是极烂的那种。。。英语到底有多难啊不知道,没太难吧,而且只占50分。这个你可以下载些真题看看难度,到底适合不适合你。

中央财经大学 招收应用心理学的研究生吗?招收的话 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都有哪些方向?具体报录比

大多数
戒音
中央财经大学2012年没有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去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专业目录。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是不是不好?

胡姬花
鬼赌鬼
中财的电子商务还是不错的,是国内第一批评选的13所电子商务名校之一,而且拥有国家电子商务名师。至于B+一说,并非官方评价,并不可信。 但实话实说,虽然中财的经管类都不错,毕竟突出的是金融、会计、财政、税务等,各专业的名气还是略有差别的。 转专业,一年级成绩前20%都有可能。 至于出国,各专业都有机会。但三院即金融发展研究院、公共财政研究院、中国经济管理研究院会好一些。

考研究生三跨会不会很难

狠爱你
阿加特
“再来一次”,多么让人怦然心动的措辞,对于不满意自己本科院校或专业的广大学子而言,跨校、跨专业、跨地区考研成了他们千载难逢的“再来一次”的机会,每年有近百万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占考研总人数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录取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70%……但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选择跨专业考研也意味着要比考本校本专业冒更大的风险,而科学理性地跨专业考研将为你带来更大胜算。跨专业考研的难度究竟有多大?你适合跨专业考研吗?“三跨”成功之路能复制吗?中公考研为大家揭晓答案!热度逐年提升,交叉学科受追捧2012年,将近100万人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早在数年前,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外校生就占到84.9%;北京大学每年跨校考研人数过万,巨大的跨专业考研群体的背后是残酷的竞争趋势。目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分母中大部分为跨专业考生,越来越多的跨专业考生也正在挤进分子之列。跨专业考研这个大蛋糕究竟有多强大?跨专业考研的江湖水究竟有多深?跨校、跨专业考研人数高达60%以上2012年全国考研总人数为165.6万人,其中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60%左右。据调查,在2013年考生就读的某辅导班里,选择跨校考研的学员占到90%之多,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也达到了70%。跨校、跨专业考研无疑成了当今的一种趋势。事实上,跨校跨专业群体庞大的数字来源于一些客观的招生条件。在全国2000余所高校中,有900余所具有研招资格,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更是仅有60余所,民办高校从2012年才开始有5所获得研招资格。这注定了大多数学子想要读研就必须跨专业考研,想要读好专业也必须跨专业考研。据报道,早在200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外校报考的考生就占到考生总数的70%~80%;当年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的7000多人中,本校的本科生也只有900多名;而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外校生则占到84.9%;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大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500人左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约占1/3,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这个比例。“跨校报考我校并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大学,尤其是设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占了录取总数的70%。”值得欣喜的是,一些重点院校、重点研究院在研招时不再过分挑剔考生本科时的专业。据中科院研招办主任透露,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近些年招录的研究生中,有很多是跨专业录取的。有基础学科跨应用学科的,也有应用学科跨基础学科的。这些考生凭着自己对跨专业考试专业的浓厚兴趣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巨大学习热情,已经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越了本专业优秀考生的水平。“我们一贯的招生态度是,只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就不存在本科专业歧视现象。”传统热门专业与交叉学科成为跨专业考研热门据调查,2012年跨专业考研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会计学、行政管理、企业管理、金融学、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等传统热门专业中。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财会、计算机、通信、管理科学等专业尤其得到跨专业考生的青睐,这些专业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本科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考生跨专业报考。与此同时,大量非本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使得传统热门专业的竞争门槛越来越高,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数学基础深厚让很多理科生扎堆跨专业考研商科,大大提高了考试竞争的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11年的报录比分别低至24∶1、30∶1、52∶1;而大量中文、历史、哲学专业考生的报考,更是让浙江大学传播学专业2011年的报录比低至198∶1,竞争异常惨烈。近年来,一些交叉学科也逐渐变成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比如北京大学,自2005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来,以当下热点前沿的生命科学、纳米科学、海洋科学等学科为中心,建立了以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大门类横向联合的诸多专业,如理论与系统生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由于这些学科跨度大,对考生的背景知识要求高,方向又多集中在前沿研究领域甚至超前研究领域,因此尽管这些专业报考难度大,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吸引了越来越多专业跨度之内的优秀考生报考。许多考生跨专业考试“交叉学科”专业主要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位属性,从纯理论型专业向应用型专业、从纯文科专业向经管结合型专业转变。比如许多理科专业的本科同学,诸如物理学、应用化学、计算科学、力学等同学纷纷向电子、化工、软件、航天、船舶等工科专业跨专业考试;中文、历史、哲学向对外汉语、新闻、旅游、文化管理方面跨专业考试。据了解,有不少跨专业考生认为,即使是要继续攻读,也不想让硕士阶段就把自己的专业限死,博士阶段还想继续观望,选择更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向。如政治学的同学选择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对外经济研究等方向,拉近与经济学的距离;矿业工程的同学选择数字矿山及计算机应用、安全技术与工程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与仿真安全技术等方向,拉近与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距离。兴趣和名校情结成跨专业考试两大动力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对大学专业设置了解不充分,大部分学生高考服从调剂,不少人本科阶段读了自己本就不感兴趣的专业。对他们而言,跨专业考研也成了自主性更强的二次选择的机会。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决定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专业兴趣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非单纯图有趣,而是地结合自身长远的理想,将对专业的兴趣发展成“志趣”。同时“名校”成为跨专业考研的另一内在动力。据统计,近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招生单位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其中,北京大学报名人数最多,跨校考研人数常年过万。名校如此受宠,与当今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有直接关系,因用人单位掌握的信息有限,所以多数只能用学历背景衡量应届生的综合能力。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明(化名)深有体会,王明因高考失利曾在某专科学校读书,后“升本”进入一家二本院校读法学专业,毕业求职时却在三个月内连在十家单位碰壁。眼看着一起应聘的名校毕业生被一线律师事务所录用,王明燃起了继续深造学业的斗志,决定报考人大并最终顺利被录取。事实上,相对于考生的名校情结,近些年来许多名校在对待跨校考生的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随着研究生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进、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日趋规范、成熟,“本科出身”不再成为名校录取的重要标准,甚至有的名校更偏爱从一般院校刻苦学习考进来的普通院校出身的学生,这无疑给了跨校考生巨大的信心。特殊研院和特殊专业为跨专业考试提供了必然性跨专业考研形势的,还与一些“特殊”的研究生招生机构有关。一些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的研究生院,由于自身不招收本科生,所以所有被录取的研究生都属于跨校考生。今年6月底,中科院大学在武汉举行了一场大型招生会,场面。参加这次招生会的小刘说,他就读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十分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中科院的微波遥感技术水平和科研设备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因此他做梦都想进入中科院深造。他认为,考中科院的考生都属于跨校考研,不需要和“本校本科生”竞争,在公平性上要比考其他名校强一些。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学位项目的兴办,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其招生对象就是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这也造成了跨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多。例如,法律硕士在2000年开始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当年全国的报考人数只有8000人左右,2004年报考人数增加到3.9万人。2009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在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之间,新增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招生对象为法学本科,但法律硕士(非法学)的招生对象依然是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当年仅北京市法律硕士(非法学)报考人数就达到74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