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央财经大学的科学研究

基哥们
东北部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创新平台4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精算研究院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财经研究基地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创新平台(4个):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校级重点研究基地(6个):财经研究院、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资产评估研究所、证券期货研究所、财经法律研究所 校内其他科研机构 机构名称挂靠单位机构名称挂靠单位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统计与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统计学院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中国保险市场研究中心保险学院政府预算研究中心财经研究院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保险学院台湾经济研究所财经研究院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信息学院俄罗斯与东欧经济研究所财经研究院法律与经济国际研究中心法学院资本运营与企业战略研究中心财经研究院政府采购与公共工程研究中心法学院环境经济研究所财经研究院出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与传媒学院外汇储备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传媒经济研究中心文化与传媒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展规划处现代逻辑研究所文化与传媒学院财税研究所财政学院文化创意研究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财政史研究所财政学院中财大画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与传媒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院金融品牌与企业文化研究所文化与传媒学院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金融学院投资项目管理中心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会计学院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研究中心商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院英得杰国际企业研究中心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日创业教育研究所商学院税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税务学院中国创业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商学院税法研究中心税务学院经济史研究中心经济学院税收与计量研究中心税务学院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院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院经济心理研究所社会发展学院经济数据研究中心统计学院经济心理研究所科研处中国经济统计研究中心统计学院中国民生经济研究中心科研处数量经济研究所统计学院中国公共采购研究所科研处 截至2014年4月,中央财经大学在各大学术周刊发表论文数25800余份,获得各级获奖计628项。 2006年至2013年12月,学校承担了27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2013年,学校发表论文合计928篇,其中国内学术刊物842篇、国外学术刊物86篇,获部级奖6项,省级奖5项。 礼花将你送来,北京温馨抚爱,财经专家的摇篮,而今绚丽多彩。追求卓越的美德,海纳百川的胸怀。同心再创辉煌,无愧伟大时代。我们热爱中财,我们依恋中财,无论天南地北爱心永系中财。我们热爱中财,我们依恋中财,无论天南地北,爱心永系中财。 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是以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雕塑——“龙马担乾坤”为核心主体。“龙马”在一个圆的包围下,又不拘泥于限制,腾空而跃,活力张扬,在时代的发展中充满活力与朝气。图形上“圆”既有传统的圆满之意,又有时代的和谐之意,寓意中央财经大学既有中国第一所财经院校之历史,又具面向未来之时代精神。对雕塑底座的应用,采用了向后而去的动感线条,与向前的龙马形成一种反向的拉动,增强了画面的张力,使其更具空间感,而且弧形的线条与校徽的外圆形成一种非连贯的呼应,构成类似印刻的古代钱币的外圆形象,暗含财经之意。同时,线条和龙马,以及标志的外圆,构成类似“太极”的形象,与龙马的乾坤相得益彰,极富传统气息,使其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在哪个校区

两个人
楚留香
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院在校本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校名先后为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1952年8月,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经济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财经学院,由高等教育部主管。1996年5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1998年10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2月,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中央财经大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实施院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联盟成员。扩展资料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和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和2个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3个专业学位于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财经大学

非211的社科院在高校中处在怎样的水平?

复来求之
大篷车
答主是社科院研究生院一年级硕士生,想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现在大家评价高校水平貌似都习惯了采用985、211、双一流等,仿佛不是211,这个学校水平就不够行。首先一定要说一下,我本人是不赞成这样的粗暴判断的。985、211的评选,要考虑学校综合实力、地域、学术力量等各方面,不是211并不意味着这个学校一定比所有211都差。另外,有的学校属于有专项特长,比如燕山大学的机械专业,堪比北大,比如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胜过北大、人大、北师大等一众高校,但他们并不是985或者211。但我们能因为他们不是211而否定他们的学科力量吗?不可能的。当然社科院并不属于上面所述情况。社科院不属于211的原因其实是,社科院研究生院隶属于社科院,社科院与教育部平级,也就是说社科院大学不在教育部可评价高校范围内。但现在社科院大学已经成立,可以预测的是,社科院大学未来一定是中国人文社科方面的佼佼者,一定会是双一流高校。至于社科院是什么水平。其实只要看一看社科院的毕业生就可以了。那一大堆政界商界学界名人,我想不必赘言。我自己本专业的学长学姐就业是非常好的,有一部分继续升学读博之外,基本上都考公,或者在排位领先的大企业之类工作,前景非常OK。在这里学习,你根本不用操心别的,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就可以了。希望对你有用呀。

中央财经大学排排名第几?

激光师
便当
关于高校,教育部没有做任何官方排名。 根据中国校友会发布的最新综合排名,中财排97位;那个以大学科研中心采取国外口径的评估,中财处于34位;人民大学发布的排名28位;腾讯网以报考热度作为考生认可度的排名12位;中国就业蓝皮书2009年公布的就业排行榜中财排第六位;还有一个关注度排行榜,2009年中财排国内第五位。 总之,口径不同,排名结果就有所不同,因此这些排名没什么参考意义。 但就财经类学科,教育部2009年组织的官方评估,就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这四类财经院校的主导学科: 应用经济学(包括金融、国民经济学、国际经贸、保险、财政、税务等10个本科专业)方面,中财排在人大、北大之后列国内第三位; 理论经济学(包括经济学一个专业),中财排国内第21位; 工商管理学科,中财排32位; 法学类学科,中财排国内第18位。 以上,可大体反映中财的概貌。

中央财经大学占地面积

半段情
格斗场
一、中央财经大学有几个校区中央财经大学有2个校区,分别是学院南路和沙河校区,学院南路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沙河校区地址为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顺沙路。二、中央财经大学简介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学校总占地面积1027165平方米,其中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截至2019年6月,全校教职工 1771 人,其中专任教师1207人。教授3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58%,副教授4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9.77%;具有博士学位者 90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81%。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0086人,硕士研究生4607人,博士研究生674人,成人教育学生2812人,留学生275人。 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51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工商管理、统计学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世界经济二级学科和经济信息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3个专业学位于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6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先后获得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4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5个试点项目之一“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保险风险分析与决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和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老一代教师中,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陈岱孙、崔敬伯、崔书香、李宝光、刘光第、胡中流、李天民、张玉文、闻潜、姜维壮、魏振雄、王佩真、侯荣华、李继熊等先后在校任教,其中一些老教授仍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学校先后有45人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学校拥有“”入选者2人、长江学者8人、“万人计划”哲社科领军人才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支持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学校是首批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人文社科类院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近年来,学校着力在全球范围内平台式引进大批海外优秀人才,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学院领导和学术带头人,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罗伯特·恩格尔、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等担任学校学术委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

中央财经大学王牌专业排行榜 最好的优势专业有哪些

为崩为蹶
卡门线
王牌专业排行:在由“学位中心”组织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央财大”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获评为A+类,与“北大”、“人大”并列全国第一,是财经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另外工商管理专业评为A-类,排名全国前5%-10%。理论经济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被评为B+。中央财经大学优势专业有:金融学,会计学,金融工程,财政学,投资学,保险学,税收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保险学院、社会心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毕业后京内就业约占毕业人数的65%,京外35%。另据中国薪酬网《2018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数据显示,“中央财大”在薪酬榜中排第10名,毕业三年平均薪酬为10253元。扩展资料: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和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和2个交叉学科等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3个专业学位于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的杰出校友

若是若非
花音
政界精英 田纪云 原国务院副总理王丙乾 原财政部长、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金华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金人庆 原北京市副市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戎子和 原财政部副部长、代部长王绍鳌 原财政部副部长胡立教 原财政部副部长贝仲选 原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翟熙贵 原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陈 华 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 主任李予昂 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程法光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志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将)穆 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克穆 保监会党委副书记 副主席柯卡生 银监会非银司 司长曹聪 国家税务总局地方司 副司长郭左践 中国保监会财险监管部 主任 现中国保监会天津监管局 局长杨凌隆 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主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副主任丁先觉 财政部基建司司长 国务院金融监事会 原主席范巍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侯慧君 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副局长易仁萍 审计署管理司副司长张汉兴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 民政部计财司司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魏礼江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主席傅东 中国财政杂志社党委书记兼社长谭纯喜 中国审计报社社长贵敏 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路英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刘光忠 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刘键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副司长谢庚 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毕朝英 财政部离退休局 副局长杜俭 国务院金融机构监事会 原主席刘高潮 国家文物局机关服务中心副局长 冯秀华 财政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参事(正司长级别)崔敬伯 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 民建第三、四届中央委员 央行系统 戴相龙 原中央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天津市市长、现任中国社保基金会党组书记 王成铭 中国人民银行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书记中央金融工委副书记樊晡生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党委书记史纪良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现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启人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助理。 中央委员,中央驻澳门联络办主任李东荣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副行长段晓兴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行长助理金建栋 原人总行金融管理司 司长郭玉华 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事司 司长任 侠 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司 原副司长蔡 荀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副行长李亚新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副行长郝治安 人民银行太原市分行 行长赵保卫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朔州分行 行长路国英 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 副行长李小秋 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副行长王树臣 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分行 行长 商业银行系统 总行牛锡明 交通银行总行 董事长 陶礼明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行长段晓兴 原华夏银行行长史纪良 原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行长吴北英 中信银行总行 副行长王文彦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董事乔 伟 交通银行董事会 副董事长魏盛鸿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副行长林克平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 党委副书记宫少林 招商银行总行 副行长 招商局集团董事刘淑兰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副行长顾京甫 中国建行总行业务总监(副行长级别)钱中涛 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 副行长王希坤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 副行长郭玉华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兼纪委书记郝震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审计局 副总经理郭义明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财务总监、党委委员朱红波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胡亚辉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个人金融业务部 副总经理王 燕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副总经理何志成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高级经济师陈 伟 平安银行副行长何仲森 银川商业银行董事长于化北 河北省张家口商业银行 董事长谢 卫 全国人大代表 交通银行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王德衍 中国银行总行董事长、行长各地分行杜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沈若雷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行长张德宝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办公室 总经理杨志宏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总会计师张永革 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 行长周金伦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行长李楚章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 行长姚金华 光大银行南京分行 行长施继德 中信银行苏州分行 行长王树臣 中国银行宁夏自治区分行 行长徐常宁 中国建设银行宁夏分行 副行长束坚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自治区分行 副行长沈弟茵 交通银行海南分行 副行长李文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 副行长杨 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分行 副行长魏秀兰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 纪检委书记汪长安 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于丕涛 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 副行长倪百祥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行长任海龙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 行长潘守庚 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行长闫振生 中国银行石家庄分行 副行长杜 炜 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 行长徐良 深圳发展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申松君 中行浙江省分行 行长邱发宗 中行四川省分行行长叶一新 中行澳门分行行长王德文 工行新加坡分行行长丁燕生 前中银香港及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副总裁吴念鲁 前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张 斌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业务部总经理吴庆平 中国工商银行山东莱芜分行 行长书记曹霖 中信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 地方政府 侯 凯 上海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章锐夫 湖南省政协 副主席高瑞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副省长王诗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骆玉林 青海省副省长韩 英 广东省九届人大副主任庄惠春 浙江绍兴市人民政府 原副市长曾广宇 民建北京市委员会 副主委杨任远 原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邵明钧 广东省深圳市税务局 原局长周桂根 江苏省财政厅厅长苑广睿 天津市河北区区长冀国强 天津市静海县县委书记李双成 江苏省财政厅 副厅长邵桂芳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 原副主任李小平 江苏省地税局 局长张 凡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黄玉德 陕西省西安市地方税务局 局长李生诚 新疆银监局 局长吴炳贵 广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副主任李培林 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朱小莉 湖北省水利厅纪委书记叶 青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王小烈 河南省审计厅 副厅长王连清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局长缪学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王希龙 江苏省徐州市市委 书记左绍伟 河北省财政厅 副厅长顾月涛 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章永福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王维国 甘肃省地税局 局长董树林 甘肃省煤炭工业局 局长崔正华 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 春 甘肃省发改委 主任吴仰东 甘肃省白银市政府 市长张智军 甘肃省财政厅 副厅级冯 毅 云南省审计厅厅长陈秋生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 厅长陆 浩 云南省统计局 局长陈辉明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绍华 成都市副市长赵世洪 河北廊坊市委书记刘新春 山西省太原市人大 主任李爱庆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王 罡 北京市财政局机关服务中心 办公室主任黄炳福 江苏省苏州市委 副秘书长赵文娟 江苏省苏州市政协 副主席任振荣 财政部驻宁夏监察专员办事处 专员吕勇 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党组副书记 贾国明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竺向东 青海省财政厅办公室 副主任杨之春 甘肃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李 津 宁夏地税局 副局长蒋金波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巡视员省委书记办公室 副主任 企业系统 金建栋 国泰证券首任总裁邵 淳华 夏证券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中国航母的奠基人崔立中 中国水利水电对外公司总会计师谢 卫 全国政协委员、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江涛 江南证券有限公司 总裁张树忠 大通证券总裁徐 锷 原攀钢集团总会计师、副总经理陶 冬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 副总裁黄 强 涌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总经理沈若雷 香港申联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董事长郑 浩 凤凰卫视中文台专题组 副总监魏崇智 香港中国广告有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小平 中国金币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志鸿 鸿基世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袁振宇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詹平原 长江三峡集团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胡 峰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董 锋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财务总监缪建民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戴凤举 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总经理刘家德 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冯知杰 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王新利 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王志泰 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叶 楠 招商局海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段方晓 瑞泰集团副总裁陈剖建 天安集团董事长刘 央 西京投资管理公司(香港)主席向可碧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云南省分公司 原总经理张亦兴 中国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董事汪晓峰 金信信托董事长刘志忠 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徐 波 微软中国区财务总监魏 东 涌金集团创始人谭丽霞 海尔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陈基华 中国铝业执行董事、副总裁范肇平 南山集团副总经理 科研院所 于中一 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著名财政学专家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张天成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吕世杰中国国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系统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柯敬 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会长邱 东 中央财经大学前党委书记 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北师大国民核算研究院院长 高一斌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党组书记姚 遂 中央财经大学原副校长陈 明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梁 勇 中央财经大学副书记史建平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郝书辰 山东财经大学 党委书记姚得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李光龙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院长郝如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杜英斌 山西财经大学前校长陈永达 原青海省工商银行副行长、现杭州工商干部管理学院 副院长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CCTV感动中国人物易仁萍 南京审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一斌 国家会计学院第三任院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 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副主任梁红梅 西北师大经济教研室 主任赵国春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院长 老一辈名师 陈岱孙,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崔敬伯,1932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法大学、中国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川康直接税局局长,直接税团副团长和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建国后,历任财政部税务总局避副局长,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崔书香,193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1939年获哈佛大学瑞德克利夫学院经济学系硕士学位。1952年至今,先后任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部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姜维壮,1962年起,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教授,财政部学位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全国在职同财政干部培训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闻潜,著名经济学家,均势市场理论和消费启动理论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天民,著名会计学家。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的学院简介

鬼天师
练习曲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以原有的企业管理学科为基础,商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企业管理专业。学院秉承“以德为本、以能为先”的教育理念,倡导“崇尚科学、讲求民主”的学院文化,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为己任,将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建成为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管理理论研究基地。2009年商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商学院设立工商管理系、营销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物流管理系,以及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创业和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外合作的英得杰国际企业研究中心和中日创业教育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资料显示 ,商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共800余人,其中在校本科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博士研究生30余人。另外,还有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300余人。 在重视专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学院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不仅在专业课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还积极开发大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供学生实习调研之用,同时设有现代工商管理实验室、创业实验室、物流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课程实验、学术研究的场所。除了正式的课程教育,学院定期举办企业家发展论坛、创业家论坛、管理学名家讲堂,激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学院还定期举行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市场调研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商业模拟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开发全面的综合能力。学院建有学生刊物《商音》,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投标争取每期的申办权,从经费筹措、版面设计,到约稿、印刷、发行实施全过程经营管理。商学院通过文体活动、党团活动以及其他专题活动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07年商学院党总支获得“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商学院学生集体和个人多次获得全国性奖励及省部级奖励,各种活动先后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几十家媒体报道。

211工程大学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马语者
万世不竭
“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211工程大学东北地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吉林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延边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辽宁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华北地区 ▪ 清华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政法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华东地区 ▪ 复旦大学 ▪ 浙江大学 ▪ 厦门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福州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苏州大学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上海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中地区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郑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南地区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海南大学 ▪ 广西大学 西北地区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长安大学 西南地区 ▪ 重庆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贵州大学 ▪ 云南大学 ▪ 西藏大学 ▪ 西南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军事系统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第二军医大学 ▪ 第四军医大学 “211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十年来,通过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1、学校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  经过十年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成功探索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之路。2、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在国家统筹规划 211工程学院之中山大学[1]下,创新学科建设模式,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使高水平大学的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