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人虽有知
许慎
终身教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核心是强调教育的持续性与整体性回。在纵向上,强调教育的连答续性,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老年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持续性,教育为每个人提供从出生到老年的学习机会,教育活动贯穿人的一生;在横向上,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克服各类教育相互分离的状态,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发展正规和非正规、正式和非正式等各种形态的教育。终身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在时间、空间与学习类型等方面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把教育推向全社会和个体生命的整个过程,使人在不同阶段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扩展资料: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终身教育不仅是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能力的需要。发展终身教育,就要使每个人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可供选择、可以享受的教育机会,从而使个人得以发展、社会得以进步。这就需要构建多元办学模式,以满足各阶段、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需求。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正确理解和大力发展终身教育

简述确立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拜托了各位 谢谢

龙猫
臼田
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终身教育的理论家、实践家。1910年12月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版兰。巴黎大学毕业,后权来在大学任教授的同时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领域,尤其协助创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的团体“民众与文化”,并任会长。1948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秘书处任职,并和德利翁(A·Deleon)一道从事于终身教育的组织工作。1965年发表个人研究成果,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其后,担任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通过个人的研究阐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并积极从事这一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由于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论,很快引起各国的重视,不久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满意请采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考研,655教育综合。

大侦探
不敢饮食
教育学院全都是推免生,基本不对外招生的。本来就一个两个名额,指望考试专难上加难,建议教育学考厦门大学属、复旦、北师、南开、天津大学,华师。清华重在工科,清华教育学在圈内并不怎么样,还不好就业,从清华教育学院出来的研究生还不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强,很多那边的那些学生就业都不乐观,这是事实。专业不好,上北大都不行。

终身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专业是什么意思?

终身教育(lifelong ecation) 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3262373432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终身教育的特点1. 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2. 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3. 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4. 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人力资源开发专业是设立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院的一个新兴学科,是本领域国内首创、也是目前唯一的硕士和博士点。受全球化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刻影响,本专业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专业信条,聚焦于企事业组织的教育与学习问题,致力于培养在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咨询公司等机构中从事人员培训、生涯发展、组织学习、人才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工作者,以及在高校与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高级学术型人才。研究方向■硕士点方向 培训与职业生涯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 干部人力资源开发 培训师培训与发展 国际人力资源开发 人才理论与人才开发■ 博士点方向 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 人才理论与人才开发编辑本段课程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实力雄厚的心理学研究力量,以及教育技术学、学习科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等丰富的教育学研究成果,凸显了本学科点的专业优势和课程特色。 本专业开设有人力资源开发、生涯发展与咨询、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方法技术、国际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学习、人才理论与人才管理等核心课程,以及组织行为学、职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成人学习与发展等基础课程,并依托一支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讲师队伍,提供人力资源各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物训练和实习机会,力图使本专业研究生在人力资源领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竞争优势。编辑本段人力资源开发专业致力于 培养高级及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 前沿理论研究和创新的基地 学者与实践工作者交流的平台 国际国内专家学者对话的舞台

如何认识终身教育对于教育实践体系的创新和发展的作用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人之罪也
其一义也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lifelong ecation) 人们在一生3335326139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 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 推广和普及下, 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 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 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 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在当今社会, 若要说到何种教育理论或是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 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 一、 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 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 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 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 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 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 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 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 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 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 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几个终身教育的概念 :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 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 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 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 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 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 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 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 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捷尔比认为:“ 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 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 包括儿童、青年、成人) 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 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E.捷尔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这三种观点在表达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 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在这里,我们想引用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 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 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 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 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 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 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 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 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 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 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 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 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二、 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 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 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 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 若要与之适应,人们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 以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应变能力,其理念正好符合时代、 社会及个人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 就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就理所当然了。 2. 人们对现实生活及自我实现要求的不断高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 人们逐渐从衣食住行的窘境中解脱出来。电子器具的普及, 也是人们可以摆脱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拖累, 现代人也开始拥有更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外部条件的改善, 使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 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要实现高层次、 高品质的精神追求,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是难于达到的, 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 3. 人们要求对传统学校教育甚至教育体系进行根本的改革, 从而期望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自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以来, 学校在担负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的责任方面, 起到了任何其他社会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自60年代以来, 学校教育的矛盾、弊病也与日俱增。如儿童大量逃学现象、 校园暴力、考试竞争的激化、 以及学校因竞争造成的差别扩大和偏重学历造成的学校与社会严重脱 节等等。这种情况下, 人们普遍希望能从根本上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提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教育开放的终身教育必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三、终身教育的特点 1. 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 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 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 全民性。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 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 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 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 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 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 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 广泛性。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 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 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 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 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 方式均由个人决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四、世界各国家终身教育的实践 终身教育理论确立以来,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 努力把终身教育纳入规范化渠道,并以终身教育的原则来改组、 设计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试图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 从家庭教育到企业教育的全面实施终身教育的终身教育大系统。 1. 制定终身教育的法规。不少国家通过立法, 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 指导思想。如日本在1988年设立了终身学习局, 并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 美国则在联邦教育局内专设了终身教育局, 并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 法国国民议会在1971年制定并通过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 《终身职业教育法》,而且还在1984年通过了新的《 职业继续教育法》对一些问题作了补充规定。 韩国则于八十年代初把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 并开始实施终身教育政策。联邦德国、瑞典、 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教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 2. 把成人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中。 1976年内罗毕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成人教育的建议》, 建议提出:成人教育是包含在终身教育总体中的一部分; 教育决不仅限于学校阶段,而应扩大到人生的各个方面, 扩大到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各个领域。在这种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各国政府把成人教育看成推动终身教育进程的先导, 高度重视成人教育,通过制定法律来保障成人教育的发展。 1976年,挪威在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成人教育法, 把成人教育视为终身学习体制的基础, 促进了成人教育各领域间的协调合作。1982年韩国制定了社会( 成人)教育法,提出了社会(成人)教育制度化。 联邦德国1973年通过的教育计划把成人教育列为与普通教育的初 、中、高等三种教育并列的第四种教育。 许多国家为了保障成人教育的实施,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 在入学条件上采取灵活的政策;带薪教育休假制度;经济援助; 开设成人学分累计课程等。 3. 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向社会开放。改变学校的封闭结构, 形成开放的弹性的教育结构, 是各国推行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大的实践。 日本在1995年召开了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的“ 终身学习审议会”,会中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向社会敞开大门, 广泛吸收在职成人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日本的成人大学已经被纳入大学计划, 一些高级中学还举办开放讲座,使高中向社区开放, 发挥学校的文化中心作用。在美国,特别是60年代以后, 以设区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学院被大力发展起来, 其对成人的开放性达到了几乎没有什么限制的地步。 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大学开放部,开展对“非传统型学生” 的教育活动。英国也有开放大学和大学的成人教育部, 提供成人教育。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大学通过公开讲座、 成人教育中心、函授等形式为人们提供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的机会。 4. 开发各种社会教育渠道。多国家有意识地把文化组织、社区组织、 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部门纳入终身教育系统, 充分利用社会各种具有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的资源和设施, 使教育社会一体化。日本在1988年提出了“ 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的建议,发展社会教育团体, 建立学习信息网,建立家庭、社会、 学校教育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将文化会馆、图书馆、博物馆、 活动中心等各种科学文化设施都纳入教育的范畴。美国的监狱、 工会、军队、医院等许多非教育性的机构也积极从事成人教育。 许多公司也定期向员工提供培训。 虽然,各国在终身教育这个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 终身教育在世界各国都还处于实践阶段, 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建立起完整的终身教育制度。 五、终身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启示 1.首先中小学教师应该牢牢竖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 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 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 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 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 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 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 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设想如果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 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 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材? 中小学首先应该抓好对教师的培训,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 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其次,中小学教育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的方法,竖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普通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 这种基础就包括了终身教育的基础。 以往人们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 认为终身教育只是非正规教育或是成人教育的任务。 这是很大的误解。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体现这种理念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穿人的一生, 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 类教育。普通教育不仅要为人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而且同时也负担着继续教育的任务。

是哪国家的谁最早提出”终生教育”的?

火柴盒
浜千
保罗.郎复格朗 又译保制罗.朗格让 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终身教育的理论家、实践家。1910年12月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巴黎大学毕业,后来在大学任教授的同时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领域,尤其协助创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的团体“民众与文化”,并任会长。1948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秘书处任职,并和德利翁(A·Deleon)一道从事于终身教育的组织工作。1965年发表个人研究成果,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其后,担任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通过个人的研究阐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并积极从事这一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由于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论,很快引起各国的重视,不久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8443036.html

中国终身教育学术研究数据库是什么?

好丈夫
谓武
该网站自1998年创建,为了使关注中国终身教育的人们,可以清晰明了及时专的在网站上了解中国终属身教育事业发展的即时动态,网络编辑人员每天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保证关于终身教育的新闻资讯及时更新。同时网站还制作专题,及时详细地报道福建省以及其他地区终身教育活动的情况,使读者全面了解活动背景、历次开展情况,以及相关领导讲话的精神。作为对外宣传的便捷快速窗口,中国终身教育网内容丰富详尽,涉及面广,传播着终身教育观念、知识以及先进经验,已经成为了解我省,乃至国内外在终身教育发展方面的最新知识的平台。

终身教育论名词解释

人与之鉴
越迹
国际上把终身教育定义为:与生命共有,外延扩展到社会各方面的连续性教育。终专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属它是一种理念,是引发一连串的关注和研究方向的理念,是一种超越国界、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和种族等范畴的教育思想,它具有综合、整体的育人功能。它的基本任务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终身教育是具有持续(贯穿一生各个阶段,包括婴儿、幼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等六大阶段持续不断的)过程、整体(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并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社会组织连续、联系起来)、完全(把各层次、各类型的教育完全沟通协调起来)和全面(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意义上的教育。

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是谁?

适人之适
所死不同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过程: 1. 主张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思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古已有之的。如中国的孔子,早期伊斯兰教,都有提出。 2. 18-19世纪末,终身教育思想扩展到成人社会,代表人物是莫尔和欧文。 3. 进入20世纪后,成人教育得到更广泛的重视,1919年在英国召开了成人教育会议,提出教育是人的终身过程,直到80岁还是可以接受教育。这个时期我国的代表人物是陶行知。 4.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由1965年开始,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所提出。1965年在巴黎召开推进成人教育得国际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保罗•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终身教育宣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确认了朗格朗德终身教育思想理论。 "终身"一词的含义在终身教育思想中不仅在时间上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在空间上是一个人所受到的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维持和制约着人的社会属性;而且还是对一个精神生活的关注,为着人们现实和未来的幸福和完满而努力。在《学生生存》中把培养"完人"作为其奋斗目标,把"科学的人道主义"作为其价值追求。这一内涵使终身教育论者从不同侧面对已有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也使终身教育思想从这些方面构建起来,从而使终身教育思想成为构建连续统一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组织原则。  终身教育同该时期出现的"非学校化运动"在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和改造上都是激烈而不遗余力的。从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来看,它们都是激进的、革命的。终身教育思想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更加开阔的教育思维空间,提出了"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概念。这正是一种新思想带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它也像其他教育思想一样,在向人们描绘未来社会和教育的图景时,具有明显的理想性特点。  缘此性格,终身教育成为了当代教育精神的象征,它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全面提高现代社会中人的素质,进而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  其次,终身教育肯定了原有教育形式和方法,并尽可能以之为基础来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显现了终身教育思想在现实方面的建设性特点。  终身教育思想并不是一味地否定传统并走向极端,而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教育的成就,用一种更现实的原则重新组合众多不同的部分,使之连续统一。终身教育的原则和建议的是提供给各国政府、教育机构、教育组织以及各界团体的,是为着构建一个"学习化社会"而努力的。早期的终身教育理论、观点并没有摆脱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国希望增加教育投资、改革现存教育、为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其现实性或者说是保守性使之缺少把教育与学习联系起来、从受教育者--学习主体的双向互动中来认识教育活动,所以,终身教育思想向终身学习观念的演进就是必然的了。从总体上看,终身教育思想时时对现实可能性的关注,使其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稳健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