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
出国率:中科大的学科设置很有意思,某个程度上科大并没有所谓的烂系这样的说法。科大的学科一般越冷门出国率越高,毕业分配越好的系出国率越低。总的来说,科大18个系(我在校的时候),物理方面有3个系,化学方面有5个系,本科出国率都高于60%。像计算机这样的系就差一点,大概只有15%--25%之间(其实在别的大学,20%的出国率已经是惊人的数字了)。某个程度上这个是个优化配置:因为像近代物理和物理这样的专业,在国内的去向上是不太幸福的(如果和科大的计算机之类比较),能够转移到国外去作学术工作也算是给国家减轻就业压力。当然有人会骂我说为什么这些学生不能留下来给国家作贡献。那我老老实实说吧:如果你是那个学生,你读了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而你得到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的全额奖学金,你会不会去读?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你也要先“达”了再说吧。另外说一句话,因为科大出国率在10多年前就极高的缘故,这两年有很多在海外发展多年的校友回国发展。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想把什么都和国家民族大义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做法算是双赢吧。学风:很多人说科大的学风很好,其实我倒不完全这样看。固然科大的本科高出国率背后是许多学生在英语上的大量时间投入。但是科大的学风实际上是非常宽松的。同样有非常多学生以混毕业为目的,不过多数科大老师的态度是:你不上课可以,有本事你考及格给我就行。所以不管你是不是一个刻苦的学生,你都可以在科大找到你的空间。当然如果你觉得你是一个变态的用功学生,相信我,科大肯定有比你更加变态的。科大是一个绝对可以改变你的地方。校风:这些年大学教育的名声已经很不好了,但是我可以这样保证,所谓考试送礼这样的事情绝无可能在科大发生(所谓套瓷之类是有可能的,但是老师绝无可能收你的东西)。另外在科大是很少有人要作学校干部的,如果你觉得你有组织才能,你很容易得到你的位置,因为科大学生的观念里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科大的老师往往有些学究气,对学生都是不错的,所以科大是个很干净的学校(我知道科大难免有官僚的方面,世俗的方面,但是科大绝无黑暗的方面)。合肥的消费比较便宜,气氛安静,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根据你学到的东西塑造你自己。科大确确实实是一个能够改变人的地方。校友:这个在我离开科大以后我才认识到。科大校友是中国最抱团的一群。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不止一次有人和我说他们很羡慕我们科大这个方面。因为那时我在上海工作,自己一个人租了一套房子,有些师兄要出国的就在我那里落脚(有些我实际上不认识),然后一群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校友会聚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一般不喝酒)。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去客户那里,刚好那个客户老板的朋友也过来,老板和我们介绍说是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年龄虽然只比我大一点,但是却工作了不少年了)。他最后请我们2个吃饭,说给师弟初到上海接风。我后来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师兄,但是却非常感动。同是科大人间的那种信任,是别的学校很少见的。我那位同事是95级上交大电子工程毕业的,他说他们班几乎全班都留在上海了,可是他们之间都没有什么联络。如果你到了国外,你更会感觉到科大校友对你的那种认可。那种默认的自豪感是很打动人的。最后说一说很多人谈论中科大和其它学校之间比较的问题,作为一所年龄不长的大学,科大一直以加州理工为榜样,所以它的规模一直很小,1996年,科大毕业了只有不到600本科生,1997年,科大毕业了不到700本科生。同年清华毕业的学生是科大的5-6倍。从1958到1998年的40年,中科大一共才毕业了20000出头的学生(其中9000海外校友),这个数字大概只够今天的华中科大和浙大3-4年的毕业学生数。即使这样,中科大取得的学术成绩上仍然可以和国内顶尖高校一争长短。不过因为科大学生较少,出国率又高,所以在国内发展的学生要远远少于其它高校,所以显得影响力较小(和上交大这样的学校比,科大的国内校友数不知道有没有他们的10%)。少年班:我常常觉得很多人对于少年班有偏见。科大少年班被叫做所谓中国神童部落,某个程度上被寄托了太多希望。大家要记住,并不是全中国在用举国之力投资少年班,只是中科大自己对少年班教学有所倾斜而已。希望少年班出什么牛顿、爱因斯坦是不公平的(这种人不是靠培养出来的)。对于少年班本身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对得起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如果我们把少年班看作一个系的话,那么从过去20年取得的成绩来看,少年班无疑是中国第一系(虽然这个系只有一个班)。另外因为少年班学生年龄较小的缘故,少年班20年里毕业的大多数学生今年还不到30,本来也还没有到出成绩的时候(你如果要讨论经商发财之类的,那么当我没有说,那本来不是少年班的目的所在)。像张亚勤,他已经是少年班第一届学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IEEE院士,他还不到35(也就算说,少年班最大的学学生今天也不过35左右)。所以大家也许再过10年,就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了。即使这样,今天少年班第一届学生也足以和中国任何一个班级进行比较了。当我们讨论一个学校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首富,一个主席的概念。最后关于高考志愿:这个拿我当年来做比方吧,当初我填科大是很偶然的。本来清华,上交大,中科大都在考虑之内。不过上交大有拖拉机专业(我虽然很有自信,但是实在不能想像万一高考失手,读拖拉机专业是个什么情形),另外我记得当时上交大还有一大堆不知所谓的专业,不过现在好像取消了。权衡了半天,科大来招生的老师力劝我读科大,他是近代物理系的副系主任,他说实在运气不好,进不了计算机或电子工程,最差不过是去读他的物理系(我当时听他说这个的时候,觉得他真的很幽默,这样形容自己的系),5年后还可以去美国前10的学校读博士,也许我还能做出点什么成绩。我给蒙的晕头转向,就填了。事后证明这个老师没有骗我(虽然我进了计算机,但是他说的情况确实发生了,我的另外一个中学同学进来物理系,现在在斯坦福)。人生是由一次次选择组成,对于今天的我来讲,我的第一个重要选择就是选择了中科大,虽然人生不能假设,但是如果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仍然会选择中科大(最后我的高考成绩,足以在清华任选一系),因为当我毕业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中国剩下的大学,并没有任何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