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林鸿潮的介绍

某某某
水鹿
林鸿潮,男,广东潮汕人,1979年11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本科(1998~200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2002~2004)、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2004~2007)、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2007~2009)。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应急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行政法学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行政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中国政法大学怎么样?

莱昂妮
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生院三院办学格局。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校现有在校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学生805人;教师968人,教学科研岗教师中教授307人,博士生导师201人、硕士生导师613人,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9.25%。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共18个教学单位。学校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设立国家治理研究院,作为学校科研发展与智库建设的总平台;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比较法学研究院、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质量评估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公司法与投资保护研究所等11个在编科研机构;设有资本金融研究院、仲裁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制度学研究院、国家监察研究院、网络法学研究院、法治经济研究院、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国际法治研究院等10个新型研究机构;设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7个协同创新中心。其中,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首批经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1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参与组建的“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第二批获得认定的2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牵头组建的“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翻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共24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并列全国第一,政治学排名全国第八,社会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取得较好成绩。   学校先后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35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三百余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建成3所孔子学院。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办成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注册资本:35475万人民币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您好,请问 中国政法大学 有外交新闻法律学院吗?谢谢!

舍者避席
少君之费
绝对没有。完全没有。外交,是政管院研究生专业。新闻,是新闻学院。法律,在中国政法大学都只叫法学专业,只有四大法学院。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司法考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儒学院、中欧法学院、MPA教育中心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23个教学院部;没有

您好,中国政法大学有昌平和学院路两个校区,请问各个学院都是怎么分布的?学院路校区都有哪些学院?谢谢

奈天下何
处矣
两个校区所有学院都有设置。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并入中国政法大学。学校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共18个教学单位。扩展资料:中国政法大学的相关发展情况:1、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工程、英语、德语、翻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共24个本科专业。2、学校先后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有实质合作的世界五百强高校占比60%。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数百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3、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是首批经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1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简介

中央政法大学怎么样?求大神帮助

目的地
乃愤吾心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44人,其中本科生8342人,研究生4983人,留学生237人。专任教师88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1人,教授、副教授577人,教师中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3.69%。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法律硕士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儒学院、中欧法学院、高级政法管理干部进修中心共19个教学单位;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法治政府研究院、证据科学研究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个校级科研机构。其中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共17个本科专业,拥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法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校先后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96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数百名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2008年建立的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行政权力规范与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 之类的会有用没有?能解决问题不?比如现在网上流传的拆迁案

乖乖女
书不过语
我的理解是,这样能解决它们的名气和收入问题,而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2020法学专业大学排名

君乎
净三
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对法律的认识程度

冒险王
性相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已经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与此同时,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还有很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对法律有普遍认知但结构失衡。5月28日,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首份《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调查报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综合运用法律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  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普遍形成了对基础法律知识的整体认知,但在掌握程度上存在结构上的不完整,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对某些部门法知识的掌握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以刑法为例,刑法知识的掌握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始终较差,而在高中阶段则有了明显提升。  “青少年对刑法的认知率很低,初中生对于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等与自身相关的刑法知识依旧掌握较差,正确率只有20%左右,这点应当引起我们关注。”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说,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是青少年由儿童转为少年的阶段,也称为人的初始社会化阶段,这个阶段必须有对罪与非罪的认知。 对于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要有清晰的认识。“未成年人挥刀杀人的事件层出不穷,这首先是个法制教育的问题,说明我们的法制教育还没有上升到一个全民的高度。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打架等治安事件就了。这都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映其中的问题,分析出原因,并找出对策。”  调查还显示,青少年学生对宪法、行政法和程序法方面的知识整体掌握得较差,而这些公法常识教育在培育公民意识、树立权利观念方面非常重要。课题组建议学校有必要通过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加大对宪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公法知识的教学力度,促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更加完善。法律运用意识随年龄增长递减  调查报告显示,在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阶段,青少年学生运用法律的意愿反而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愿意选择法律手段的比例却降低了,比如说75.7%的初中生会选择当他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他愿意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到高中生时候这个比例降到64.2%。调查报告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增多,受到社会影响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而当前社会中类似“中国式过马路”“走后门”等现象势必会对中小学生的法治观念产生影响,甚至使其规则意识逐渐变得淡薄。  “这与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立法与执法存在落差的现象,如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效率低下等有关。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会对此类社会问题有愈发真切的感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运用法律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课业与升学压力会逐渐增大,学校、家长乃至学生个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会逐渐降低,学生可能会基于升学压力而将精力地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而学校为保证升学率也会压缩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  “青少年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家庭、学校、社会风气都能在这张白纸上留下印迹。”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尚秀云认为,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青少年犯罪,是成长过程中成年人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在其身上形成反映的结果。  “处于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年龄段的孩子,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性和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接受法制教育最好的年龄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尚秀云说,对孩子进行教育,正面教育很重要,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更应注重培养法治理念 “对青少年进行的法制教育,本质上是对其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养成教育。”对此,王敬波建议,在今后的法制教育中,教育理念应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理念转变。在中小学法制教育中,应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学思路。 青少年只有在法治观念引导下养成守法的行为习惯,才开始具备用法治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守法公民。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什么,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卡拉鹰
空镜记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中共历次四中全会多聚焦于党风建设,而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则落脚于依法治国,以此作为全会主题,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尚属首次。有分析指出,选择这一主题反映出执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重大政策考量。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马怀德教授认为,这是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一个必然要求,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