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有哪些发展战略

大人之教
阎惜姣
1、在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表明国家将比以往更加注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面提出了“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为稳定农业经营、保障农民的生产经营权利和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2、在平衡区域发展方面提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平衡中小城市发展,尤其是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布局。扩展资料: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注重点的变更: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尤其体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收入分配等方面。党中央在过去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理念以及取消农业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平衡区域发展的政策和战略。十九大报告则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为关注,在政策方面更加注重平衡城乡和区域发展。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安排

详细叙述中国政府战略管理现状

万物群生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KEY 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Field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们从“国际”的视角来检阅国内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状:第一,国内的商学院,包括其中的管理学各学科,大多脱胎于两个传统院系:工程和经济。因此商学院的研究课题和学科传统,往往来自于工程学、运筹学、管理科学、以及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第二,由于上述的原因,不论是本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的研究者,对于管理学和战略管理学的定义、范畴、学科归属、典型课题、学术特点等,均存在模糊之处。第三,国内传统体制内不存在真正研究型的博士项目。最好的博士毕业生往往会进入实业界工作,而不是在高校任教。第四,国内管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式是案例,但大多是以案例来说明或支持理论,而不懂得如何使用案例来进行以理论构筑为目的的归纳式研究(inctive research)。 研究方法期刊选择与时间范围:通过四个步骤决定选用2003年全年的《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作为样本刊物。样本选取:选取论文的主要依据是管理学学会战略管理分部的“领域陈述”(domain statement)。其中确定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选取范围扩大到国外战略管理学博士项目课程中的其他典型课题,主要属于组织理论与国际战略管理等“近亲”或分支学科。评估程序:两位作者交叉进行甄别工作,并取得意见一致。 研究发现与讨论作者:在总共42篇论文中,一位作者: 14篇(33%)两位作者: 17篇(40%)三位作者: 6篇(14%)四位以上: 4篇(10%) 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目与国外管理学刊物相比或许稍低些,但情况大致相仿,显示出合作研究(占总数近三分之二)是国内学术活动的主流。另外一方面,三位或三位以下作者的论文共占总数近90%。这一事实可能表明战略管理学研究并不适合三位以上的多位研究者共同合作。 课题: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 : 11篇(26%)竞争力/竞争优势: 6篇(14%)跨国公司/国际战略: 6篇(14%)创新: 3篇(7%)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3篇(7%)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strategic groups)、商务层(business-level)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对象/公司类型:虽然各类公司均有所涉及,可以看出比较受偏爱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的上市公司(共7篇)。 论文类型:描述型: 16(38%)——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实证型: 10(24%)——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概念型: 9(21%)——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以实证分析。文献型: 7(17%)——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规范型: 7(17%)——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定性经验型:1(2%)——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模型演绎: 1(2%)——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我们对总共26篇描述型、实证型、和定性经验型论文的数据来源做了如下统计(有重叠):二手资料/数据: 11(42%)问卷调查: 10(38%)访谈: 5(19%)资料来源:约有40%的论文采用了包括文档资料、历史资料、各类出版物、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源的二手数据,约60%利用了包括问卷、访谈、及实地调查在内的一手资料。样本:企业层面——数十家至数百家;个人层面——可至两、三千家 统计模型:相关分析——ANOVA——LISREL——多元回归至少一篇论文的作者显然以为基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就是实证研究。很少有关于有效性与可靠性(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的讨论;很少有研究者对于自己的方法(Method)部分做出全面和细致的描述,这包括了对数据来源、收集方法、最终样本、变量衡量等各个方面的汇报。在《管理世界》的23篇论文中约有7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案例,但作者们普遍没有通过使用基本的编码(coding)和编组(grouping)等定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理论探讨。 理论/文献基础:在所有42篇论文中,有近40%或者根本不以理论发展为目的(a-theoretical,如规范型和部分描述型论文),或者严重缺乏理论和文献基础。在剩下的二十五、六篇论文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基于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和文献。这些论文除了题目与战略管理有重叠外,并不是真正的管理学论文。只有另外的大约十六、七篇论文试图对战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做出延伸或实证。但即使是这十六、七篇论文,对理论和文献的回顾也大多缺乏完整性,对支持性文献和理论角度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它们往往不是建立在一个前后连贯的理论框架(coherent framework)之上,而是简单地把各种文献拼凑在一起。但即使如此,对管理学理论的使用也只限于集中的一小部分。 作者所属机构:在总共二、三十所研究机构中,南开大学: 9篇(其中《南开管理评论》上7篇)中山大学: 5篇北京大学: 4篇西安交大: 4篇南京大学: 3篇其余基本上均匀分布。与国外管理学期刊情况很不相同的是,我们在这里较少看到跨学校的合作(总共才7篇)。 论文页数:论文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下。《管理世界》有5篇超过10页,但也只有一篇超过13页。这与国外主流管理学刊物平均三十来页的论文篇幅形成对比。 评估总结1.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在课题和论文类型方面尚未进入“主流”。研究项目涉及的课题很多是在战略管理的“边缘”领域,或是与经济学、金融学的交叉部分。总体来看,国内战略管理研究缺乏能与当前西方主流战略管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刊物相看齐或相追随的研究题目和研究领域。在研究类型上也尚未进入以理论实证型为主的“现代”时期。2.在理论上,我们所检阅的论文普遍缺乏深入的讨论,在使用当代西方战略管理或其它相关理论和文献方面显得十分薄弱。文章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我们看来普遍不足够或不适合。理论假设的发展和创建缺乏严谨性(rigor)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大多数假设缺乏理论意义,只是在简单预测变量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关联,或是重复国外同行早已反复证明的常识(只是换成一个中国样本而已)。总体上看,对理论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极其有限。 3.在方法上,少量的实证型论文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最为突出的是,研究者很少对方法一节做认真严肃的描述和披露,使得我们对相当一部分的论文无法明确判定其“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与“分析层面”(level of analysis)。结论:以Academy of Management的通行标准去参照这42篇论文(假设语言不成为障碍),我们的判断是这些论文在从一流到三流的国际学术刊物评审过程中均不能获得“修改后再投稿”(revise and resubmit)的机会;在主要的管理学年会程序中也会被淘汰(一般淘汰率为三分之二);在地区性学会(如管理学学会亚洲分会——Asia Academy of Management)则有一定的可能性。与美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相对照,我们认为这些论文整体上大约处于六、七十年代,即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形成以前的水平。 发展方向与前景理论上:我们认为简单地把西方管理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管理学研究,或者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加以验证,都缺乏足够的理论贡献。中国管理学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第一是在中国背景(Chinese context)下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modification)。例如Xin and Pearce(1996),Child and Lu (1996),Luo, Shenkar, and Nyaw(2001);Luo(2002)。第二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例如Boisot and Child(1996)。 方法上:上述第一类研究主要应使用实证手段。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上述的第二类研究,我们在此大力提倡定性经验型研究手段的使用。以实地调查、访谈、案例、内容分析、定性数据编码和编组等为特征的定性研究方法是在理论和文献匮乏的领域里进行理论构筑工作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尤其适合我们提出的建立新理论的目标。这方面的例子包括Yan and Gray(1994)的案例研究和Chandler所做的工作。Chandler在一个缺乏理论的时代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美国的大型工业企业进行考察,得出公司结构必须紧随战略的著名论断。我们正处在中国战略管理理论的“前现代”(pre-modern)时期,也有理由期待由研究方法来带动理论的进步。 讨论(1):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尚有待于摆脱其他传统、尤其是经济学的“影子”,而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1) 每期《管理世界》的十五篇左右论文中,一大部分是各种关于经济学的课题,只有一小部分才与管理学有关。2) 《管理世界》一般被认为是国内最权威的管理学期刊,但这样一个本应是纯学术性的刊物却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样一个政策研究机构所主办,因而许多论文的定位介于理论与政策之间,不能作出专一的学术贡献。3) 有些自称属于战略管理类的论文,实际上却是在行业层面(instry level),而非企业层面(firm level)上展开分析。4) 充斥于这两种刊物的管理学论文中的各种政策建议,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倾向,即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政府的宏观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似乎管理学就是为社会谋利的、改良了的经济学,而管理学所特有的为企业(the private sector)服务的立场却失落了。 讨论(2):学术界本身在概念上的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实业界对经济与管理之间的界限认识模糊。1) 社会上“经济管理”一词到处流行;经济学家们一再被请去为企业“把脉诊断”。我们担心这种状况会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2) 如果我们的药方只会从依靠行业政策出发来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以为制度(比如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困境,那么我们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做什么?3) 管理的精髓是在于经理人的抉择(managerial discretion),在于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结合(fit),而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与行业环境的问题。4) 我们呼吁学界重温Porter(1981)自己关于战略管理与产业经济学区别的经典文献,以及Rumelt, Schendel, and Teece(1991)关于战略管理不是应用微观经济学,而经济学家也学不会管理的精彩论断。 结语由于本项研究是基于在一个较短时期内的观察,以及对一个较小的、非科学方法抽取的文献样本的检阅,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我们尽量使用结构化的(structured)手段,但评估工作在根本上具有主观性。我们是以西方主流的现代实证主义的眼光来审视总体上仍缺乏这一传统的国内学术界。如果由此产生各种沟通问题(communication problems),也不会令人意外。我们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为了给国内学术界同行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和“外部”的(即使不是完全“客观”的)评估。最后,管理学院归根结底是一个学术机构。如果我们对原创性的学术研究重视不足,就不但无法获得在大学体系内应有的地位和国际学术界同行的尊重,而且必将制约国内MBA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国家战略"为题的论文

黑金子
残花泪
今后,关于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军事现代化政策,以及其在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取得的进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将在世界各地引发激烈的争论。事实上,争论的关键是如何解读中国领导人的官方讲话,并依此展望他们的行动和战略选择。在美国和欧洲,最为常见的是将这种调查研究建立在意识形态标准之下,把中国视为魔鬼,或是戴着旧世界的有色眼镜描绘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光芒遮掩的中国,甚至曲解中国现任领导人的政治决策。而事实上,这些政治决策都是非常务实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摒除了意识形态的考量,虽然他们继续保留了共产主义基本纲领中的一些口号和参照标准。在紧邻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关于中国的争论受到美国言论的极大影响。美国将中国描绘为历史上除蒙古帝国对亚洲大陆的征服外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另外,面对世界级大国,中等国家甚至微型国家不可避免地感到脆弱。在印度,1962年的战争仍然让人心有余悸。自2003年以来,北京方面尝试亲近印度引起怀疑。由于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的竞争和边界地区领土的争端,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始终十分复杂。为应对美国势力对中亚地区的干预,俄罗斯选择与中国结为战略联盟,但仍保留着对于中国真实企图的某种不信任感。日本方面,在奉行公开仇视中国的“民族主义”的首相上台后,最终选择倚仗华盛顿而对中国妖魔化的战略,为压抑了60年的民族主义开辟畅通无阻的道路。日本民族主义只等时机允许,便会死灰复燃。在中国领导人的表态中充满使人放心的言论。虽然中国政府企图减弱伙伴国家的担忧,但她现存的政治体制,以及其经济增长对于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的固有影响,无法使其在西方民主国家赢得信任。另外,华盛顿采取的攻击性政策(单边主义、对国际法的屡次践踏、“先发制人战争”概念的推行)所塑造的新的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倡导的为各方所乐见的言论。如今,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理念备受推崇,从而彻底摧毁任何顽固抵抗的国家。在这样的时代,像中国所做的那样——以对话为基础、用谈判方式解决国家间冲突,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为工具在国际社会推行一国霸权倪建民、陈子舜著:《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38页。——从何谈起呢?21世纪初的中国战略,哪一部分是真相?又有什么隐情?中国公开要求获得信赖,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证实其可信度?思考中国力量的未来,也就是思考世界的未来。对以上这些疑问无法回避的解答,直接关乎我们的未来。这是因为,如果在今后的几十年内,随着中国继续崛起的步伐,世界格局将发生深刻变革。布什政府以所谓的民主和宗教的理由,奉行修正主义并且决心在美国霸权下建立和平世界,当今世界格局已经被全盘打乱。但由于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被迫适应新的国际形势,而不是挑起无疑会造成悲剧性后果的冲突。在我们看来,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几大优先战略目标(其中几个将在后文详细阐述),将以如下方式安排:经济发展,周边环境和平,能源供给安全,大国地位获得承认,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中国的这些优先战略目标带来一个问题:与美国的冲突是否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战略建立在两大主要忧虑之上,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国家安全。中国的政治进程表与美国或是从前的苏联并不相同。尽管还存在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信仰的宣传,大规模教授其中的格言以稳固共产党的权力,但意识形态对于内政和外交的影响都消失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趋于瓦解,只余下几个小国,如古巴、越南和朝鲜。由于属于苏联集团的好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中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造。最后,中国并不传播有可能在外国扩散的宗教教义或哲学思想。欧洲国家外交政策中无处不在的文化传教士般的热忱,在中国的战略思维中是不存在的。中国很自然地利用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却不寻求有系统地推广文化和语言。但是,中国最近实施的旨在向海外推广中文教育的“孔子学院”计划,显示出中国有了新的觉悟,认识到了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论文"中国的国家战略"为题

非知得也
谜中迷
今后,关于中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军事现代化政策,以及其在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取得的进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将在世界各地引发激烈的争论。事实上,争论的关键是如何解读中国领导人的官方讲话,并依此展望他们的行动和战略选择。在美国和欧洲,最为常见的是将这种调查研究建立在意识形态标准之下,把中国视为魔鬼,或是戴着旧世界的有色眼镜描绘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光芒遮掩的中国,甚至曲解中国现任领导人的政治决策。而事实上,这些政治决策都是非常务实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摒除了意识形态的考量,虽然他们继续保留了共产主义基本纲领中的一些口号和参照标准。在紧邻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关于中国的争论受到美国言论的极大影响。美国将中国描绘为历史上除蒙古帝国对亚洲大陆的征服外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另外,面对世界级大国,中等国家甚至微型国家不可避免地感到脆弱。在印度,1962年的战争仍然让人心有余悸。自2003年以来,北京方面尝试亲近印度引起怀疑。由于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的竞争和边界地区领土的争端,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始终十分复杂。为应对美国势力对中亚地区的干预,俄罗斯选择与中国结为战略联盟,但仍保留着对于中国真实企图的某种不信任感。日本方面,在奉行公开仇视中国的“民族主义”的首相上台后,最终选择倚仗华盛顿而对中国妖魔化的战略,为压抑了60年的民族主义开辟畅通无阻的道路。日本民族主义只等时机允许,便会死灰复燃。

中国崛起的几个战略冲刺

王乃悦之
不可得也
大国与国际制度古往今来,无论是传统的罗马帝国、雄汉盛唐,还是现代化强国,也无论是地区性主导大国还是全球霸主,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应创建稳固的国际合作制度,进而既强化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又为追随者提供了公共产品。雄踞欧亚大陆两端的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传统中国的朝贡体系、天朝格局,也是一种国际制度。只不过那是一种适合农业文明和前现代社会结构的制度,随着现代文明的兴起,日趋不合时宜。从鸦片战争开始,伴随着中华帝国的逐渐解体,传统的由中国主导的一套国际秩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西方列强主导的现代全球体系。也可以说,自传统的一套国际组织瓦解之后,我们就缺乏进行类似操作的经验和实践。而老的经验和实践,又缺乏战略视角的研究。从而又影响了我们对新体系的理性认识。 重心和次序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虽然各种国际制度之间千差万别,但在重心和次序上却有不变的共性。 隋朝的灭亡,很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杨广摊子铺的太大,分化突厥、平定西域、东征高句丽、兴修大运河,一时并举,造成了资源和目标的断裂。同时,杨广在还没有充分消化西域,折服突厥、解决高句丽问题之前,就急于搞万邦来朝。外国友人来华白吃白喝白玩,交通住宿全报销还送大礼包。涉外场所的树木都用丝绸装饰。貌似风光,实则让国人泄气,让外人不以为然。其失败,并非经济没有搞好,而是战略出了问题。李世民也承认,贞观之治在鼎盛时期,尚未达到隋炀帝风光时代的财政岁入和户籍总量。某些砖家竟因此断定贞观之治是一个夸大的盛世。他们根本不懂,所谓盛世,并非政府的岁入有多高,也不是官府名册中可以作为纳税依据的户籍总量有多大,更不是经济数据有多好看。而是人民生活是否各安其所,各种人才是否人尽其用,对外战略是否正确成功,大唐子民走在丝绸之路上是否底气十足,周边那些扩张、捣蛋的大霸小霸,如突厥、高句丽、百济、日本、高昌、吐谷浑、龟兹……是否得到了有效治理。不懂主次先后的隋炀帝(左),与懂战略的唐太宗(右)战略冲刺在近不在远只有认清中国的现实,方能设置合情合理的战略目标。今天的中国,无疑正走在一条日趋富强的道路上,但从人均角度讲,还不够富;从综合国力的角度说,还不够强。同时,作为中华帝国解体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周边存在着大量地缘障碍有待清除。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战略目标,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解决内部问题和周边地缘问题。而非中美摊牌,掀翻美国霸权,确立所谓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而要警惕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我们内部的民粹主义风潮,坐实中美对立。五十年内,对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仍在于对朝鲜、中南两个战略性半岛的经略,并随时做好两个战略冲刺的准备。第一个是以东三省为起跑线,经略朝鲜半岛,向日本海冲刺。第二个是以云贵高原为起跑线,经略中南半岛,向印度洋冲刺。这中间,如何利用高铁技术的发展,重新布置战略性陆权交通网,顺势搞活东北、西南,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而形成不同于东南沿海的新发展模式,是未来中国大战略的重中之重。“9·11”事件后, 美情报系统花费5000多亿美元重组、引入、配置大量资源。造就了一个间谍帝国。在太空领域,美国前前后后发射了两千多颗间谍卫星。其中锁眼是美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侦察卫星,它是美国第一代数字成像无线电传输卫星。锁眼共发展了12个型号,目前最新型的锁眼-12卫星精度高代0.1米。中国战略卫星起步较晚。但是我们的起点可一点不低。资源二号采用“三轴稳定平台”精度达到我国的最高水平,配合改进后的CCD摄像机,对地观测分辨率达到3米量级,达到美国锁眼-11侦察卫星水平。韩德民院士指出,随着大医院不断的扩张,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被虹吸到大城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网底破碎了,“兜不住了”。老百姓的病得不到有效治疗,对基层医院治疗的信任度下降。所以老百姓有病怎么办呢?就拉家带口、持儿带女到大医院看病,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周折、各种费用的攀升,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就变得非常突出。“统计发现,在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调查因素当中,因病致贫返贫发生占40%-65%不等。”韩德民院士认为,要实现健康中国,如果不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提高起来,健康中国的概念就形同虚设。面对现状,韩德民强调:“说破嘴不如撸起袖子、脚踏实地认真去干,把基层破碎的网底修复好。”在这方面,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实施的“华佗工程”做了尝试和探索,为贫困地区的患者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远程诊疗帮助。韩德民院士介绍,这是一个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帮助基层的一个实际举措

国内外有哪些能源战略研究机构

棒球队
国际能源署(IEA) 网址: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1 简介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由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为应对能源危机于1974年11月设立的政府间组织,总部设于法国巴黎。国际能源署致力于预防石油供给的异动,同时亦提供国际石油市场及其他能源领域的统计情报。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国际能源署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全球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建立一个稳定的国际石油市场信息系统,改进全球的能源供需结构和协调成员国的环境和能源政策。国际能源署秘书处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统计的权威。秘书处每月发行一期石油市场报告,一年发行两期全球能源展望,这两种能源报告在世界上都颇具影响力。国际能源署有约200位员工主要来自于其29个成员国的能源专家和统计人员。他们开展广泛的能源研究、数据汇编、出版刊物和向公众传播最新的能源政策分析结果及提供良好的实践建议。主要出版物:《石油市场报告》(月报)、《煤炭信息》(年报)、《电力信息》(年报)、《油气信息》(年报)和《世界能源展望》(每年出版)。3 总结及思考国际能源署(IEA)是一个政府间的能源机构,其目标是提高能效及技术的可靠性,评估最新的能源技术,减少使用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和与非成员国合作。它具有强大的数据资源和专业化的技术团队,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能合作共事,同时分享成果。2.2 英国石油公司(BP) 网址:BP Global1 简介BP(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后BP简称成为正式名称)是世界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之一,总部位于伦敦,在全球约80个国家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业务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市场营销和石油化工;以及润滑油业务。BP为客户提供运输燃料、光热能源、油品零售服务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石化产品。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作为一家主要以经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全球化企业,BP掌握着全球能源市场的最新数据,并以此开展一系列关于能源统计分析和能源展望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定期以报告或出版物的形式呈现,相关的成果主要有《BP世界能源统计》、《BP世界能源展望》、《BP技术展望》。(1)《BP世界能源统计》《BP世界能源统计》已有64年历史,它主要提供全球能源发展动态的客观数据,严谨地逐年记录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分析石油、天然气、煤炭、非化石燃料等各类燃料的发展状况。《BP世界能源统计》被政府、业界和媒体视为优质、客观和及时的全球能源市场数据来源。(2)《BP世界能源展望》《BP世界能源展望》是BP公司每年出品的重要行业报告之一,旨在通过洞察能源市场不断演变的贸易模式、能源结构以及环境挑战,为促进全球能源问题的讨论做出贡献。报告详细解读了全球能源未来发展趋势,透过纷扰复杂的短期能源价格波动来甄别未来20年间影响能源市场的长期因素。(3)《BP技术展望》BP于2015年11月发布《BP技术展望》。这是BP第一次与全球业界分享BP能源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技术发展在未来30-40年对全球能源版图的影响。《BP技术展望》汇集了此前BP内部专家的能源技术分析,以及商界和学术界著名专家的研究发现,阐述了可供行业和政府选用的能源领域的技术和政策,提供了减少碳排放的各种方法。3 总结及思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BP非常注重技术的战略研究,研究范围已波及到能源领域的各个行业,BP的研究更倾向于宏观能源领域的分析和解读。2.3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管理局(EIA) 网址: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1 简介美国能源信息署是由美国国会设立的能源统计机构,创建于1977年,隶属美国能源部。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能源信息署的宗旨是通过提供有关能源政策的信息及能源预测和分析,提升决策理性和市场成效,促进能源与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升社会公众对能源政策的认知程度。EIA向公众提供的信息包括能源数据资料、分析、预测、及信息产品说明。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EIA是美国的能源数据及分析预测的主要信息来源。根据法律规定,EIA进行独立的信息报道,不受政府的影响。EIA主要研究内容有能源的生产、储备、需求、进出口和价格等各个方面,同时对上述各项内容提出分析意见并对当前关注的各种问题作专题报告。成果形式主要是以发布周、月、年度报告,以及专题报告的形式呈现。周报告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消费与市场,天然气储备及最新报告。月报告包括短期能源展望、天然气月报、电力月报、能源每月评论等。年度报告包括国际能源展望、能源评论年度报告、天然气年度报告、煤炭年度报告、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年度报告等。专题报告包括能源价格、北极区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家电力概况及区域性分析概要等。3 总结与思考EIA对能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能源数据资料搜集、信息分析、信息预测。大多数能源数据资料由EIA工作人员收集,通过统计调查表向能源生产商、信息使用者、运输者以及其他一些企业收集能源数据资料。公司和用户则直接向EIA提供报告,有些数据来源于商贸协会和其他政府部门等。EIA信息分析有技术性报告和有关能源问题的分析文章,包括经济、技术、能源生产、价格、分销、储备、消费和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EIA的信息预测涵盖各种能源类型。预测内容包括供应、消费、价格和其他重要因素。短期预测的时间范围在6-8个季度,中期预测可延伸到未来20年。2.4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IEEJ) 网址:http://www.ieej.or.jp1 简介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创建于1966年6月,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它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能源研究所。IEEJ旨在从国际经济整体角度出发,针对能源领域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客观分析能源问题,提供作为政策制定依据的基础数据、信息和报告,以此促进日本能源供应和消费行业的发展。IEEJ成立后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也在拓宽其研究领域,将环境问题和能源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纳入其研究主题。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IEEJ主要负责为日本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提供能源基础数据和信息。日本本国能源资源匮乏,但从未放弃其在能源科技方面争取领先地位的追求和实干,尤其在以技术进步提高能效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主要研究内容有:一是国际能源动向,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是日本国内的能源市场研究,包括产业的趋势分析;三是能源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四是能源政策和企业经营战略等课题的阐明和建议;五是国际能源有关单位和交流,共同合作项目的推进。IEEJ在预测中十分看重技术进步的影响,设置了相应的参考情景和技术进步情景。在成果形态方面,IEEJ会定期发布报告,出版相关的专著。IEEJ网站主页还提供了论文检索和统计情报功能,但是统计情报功能针对会员开放。3 总结与思考IEEJ的目标是致力于从全球角度考虑日本和亚洲的能源经济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案,成为日本和亚洲能源相关问题研究领域一流的智囊机构。IEEJ在组织架构、人员等方面都比较完善。2.5 未来资源(RFF) 网址:Home |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1 简介未来资源(Resources for the Future)成立于1952,总部设在华盛顿,是美国非营利性的独立研究机构,其主要运用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以实现对能源和自然资源问题的研究。该机构被公认为是资源经济学领域的先驱。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RFF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能源和电力,环境经济学,森林,土地利用等。能源和电力领域主要包括:生物量和植物生物燃料,电力市场与监管,能源效率,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页岩气等技术领域。在成果形态方面,RFF主要有出版资源杂志,讨论文件、发布简报,和同行评审的报告等。3 总结与思考2011日,RFF的人员包括75名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大多数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经济学,同时也有很多人持有高级学位涉及工程、法律、生态、城市和区域规划、美国政府、公共政策和管理及其他领域。高端人才、行业专家以及任职于政府机构的要员成为其主要的人力资源,这或许是开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因素。2.6 国网能源研究院 网址:国网能源研究院1 简介2009年10月25日,国网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它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和直属科研单位,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与运营管理研究机构。国网能源院拥有一支学历和职称层次较高、研究能力较强、专业特色鲜明的能源研究咨询人才队伍,形成了由首席专家、各研究领域高级专家、专家及各层级研究咨询人员构成的人才梯队,并与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外聘专家、高级顾问、高级咨询等团队相结合。国网能源院在编员工193人。其中研究咨询人员148人,占在编员工总数的76.7%;高级职称人员66人,占在编员工总数的34.2%;博士78人,占在编员工总数的40.4%。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国网能源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力行业规划、能源与环保、电力供需分析、企业战略与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财会审计、电力价格、能源统计与分析等领域。《中国电力》杂志,月刊,原名《电力技术》,创刊于1956年,1993年更名为《中国电力》,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网能源研究院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国际期刊数据库收录。《能源研究观点 专报》是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是集纳国网能源院已发表论文、文章及接受媒体采访报道的重要载体,集中展示国网能源院的学术成果和专家观点。《研究成果简报》为内部出版物,从国网能源院研究成果中凝练观点和决策建议,旨在更好地为国家电网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能源电力行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能源观察网(ฤิดนฒ์อ๘--สืาณ)是国网能源院打造的面向国内外的开放性学术交流平台和综合性能源资讯平台。主要栏目包括最新动态、热点专题、专家视点、研究观察、专家访谈、研究报告、能源数据、政策法规、国际能源、信息服务等。3 总结与思考国网能源研究院具有很好的平台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领域划分清晰,拥有众多行业专家,实验室建设、信息渠道、人才引进在国内能源电力行业都位居前列。2.7 中国能源研究会 网址:中国能源研究会官网1 简介中国能源研究会成立于1981年1月,由中国能源科技工作者和热心能源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的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中国能源研究会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是目前中国能源领域以研究能源政策和技术的最具影响的学术团体之一。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主要研究或工作包括:开展能源政策、管理和科技方面的学术研究;接受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委托,开展能源政策、规划、法规和科技项目的研究与评估;收集和交流能源信息;提供能源管理技术服务及培训;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能源研究》(月刊)系中国能源研究会主管,中能智库主办,由《中国能源智库网》编辑部出版。《能源研究》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形势、能源战略规划、方针政策、发展态势、运行状况、科技装备、体制改革、国际合作及重要数据等。2.8 ABB(ABB评论) 网址:http://new.abb.com/cn/about/reviews1 简介ABB在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享有盛誉,公司经营业务涉及电力、工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ABB集团业务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拥有13.5万名员工。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拥有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2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形态作为一家国际化的企业,ABB很重视技术的革新与延伸。《ABB评论》是ABB集团出版的技术刊物,该刊为电力技术研究开发类刊物。主要刊登与ABB公司生产的发电设备、箱配电设备、工业设备及环保装置等产品有关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技术报告等,以及报道ABB公司的新产品及动态消息等。专业性较强,每期设定一个或数个主题进行技术探讨,主要展示ABB最新的技术研究成果,或叙述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2.9 其他能源研究机构及网站由于国内外开展能源研究的机构或组织较多,通过媒介所能获取的信息有限,整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列出国外一些能源研究机构及其网址,不再单独介绍。(1)德国巴登-符滕堡州能源公司 http://www.enbw.com/(2)爱尔兰可持续能源署 http://www.seai.ie/(3)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 http://www.vattenfall.com/(4)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 http://www.emerson.com/(5)新加坡环境部 http://www.nea.gov.sg/(6)美国技术评论杂志 http://www.techreview.com/(7)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http://www.statoilhydro.com/(8)日本关西电力 http://www.kepco.co.jp/(9)日本东北电力公司 http://www.tohoku-epco.co.jp/(10)加拿大森科尔能源公司 http://www.suncor.com/(11)荷兰GasTerra能源公司 http://www.gasterra.nl/(12)麦肯锡公司 http://www.mckinsey.com/

中国改革战略研究丛书编委会在哪里啊,有这个单位没?

骑兵队
不苟于人
在哪里不知道,只知道是个一伙人圈钱的机构。

中国如何战胜美国的战略研究

幻术师
大廉不慊
  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不应该发在这里,应该在论坛里面讨论的吧  首先,要有一个信念:美军备竞赛,拖垮的将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美国和前苏联的军备竞赛,是否就拖垮了前苏联,还是似是而非的事  。把中美的军备竞赛和前者相提并论肯定是不当的,因为前苏联的战略目  标是争夺霸权,所以他必须维持一个和美国相当的规模,然而前苏联又不  善经营国际阵营,最后本阵营问题重重,甚至发展到窝里斗的局面,这样  一来,对抗美国,并与之进行军备竞赛的就只有前苏联一家,而美国确是  一个几乎涵盖整个西方的阵营,所以前苏联自然要失败。中国与美国的对  抗,其实还谈不上军备竞赛,就算我们和美国搞军备竞赛,最后获利的也  只能是中国。理由是:  一、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是至少目前不是世界霸权,而是自保,这决定  了我们不用追求太大规模的军备,这样国民经济就不存在负重问题,相反  ,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军备竞赛只要立足于谋求非对称优势,而非全面优势就可以  对美国形成威慑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三、中美如果进行军备竞赛,由于彼此战略目标的不同,对美国的压  力更大。因为美国谋求的是全球的霸权,先不说其他对其霸权有威胁的国  家,单就中国而言,中国1美元的军备投入,美国就必须有上百美元的投入  ,比如我们有了战略导弹,哪怕是一个,由于不知道我们要打他哪儿,美  国就必须谋求一个耗资天文数字的防御体系。所以,美国在这场军备竞赛  中是嬴不了的;  四、由于美国谋求的是全球的霸权,他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有实力  的国家的利益本质上是冲突的,在前苏联时代由于有苏联的存在,美国可  以作为一些国家的保护者而掩盖利益上的冲突。在中国战略目标不具威胁  性的情况下(中国的军备规模如维持在世界第四以外,就可以让世界其他  国家放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其他国家尤其是有地区霸权需求的国  家实质上也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到这场军备竞赛中来,这样,美国的防御面  就必须很广,美国也就实质上与前苏联一样面临着独自对抗全世界的局面  。  五、另一方面,中国可以以一种泛正义保护者的身份获得同情,充分  利用好地区冲突,让美国的军备系统负重加大,最终导致美国不得不进一  步加大投入,走上他们自己为前苏联设计的不归路  其次是,政治军事策略  事实上,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中国就应着手作好中美对抗准备,中美  对抗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美国不会让我们埋头拉车。中国最大  的战略失误就是给美国10年的时间,让美国从容完成了两极格局破灭后的  战略调整,完成了对中国的战略部署。  实际上,发展经济也需要有一个战略目标的牵引,经济的发展如果没  有一个大的战略牵引,很快也就到头了,现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大程  度上就在于此。发展经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如果是这样,还不如让人家来办理一切,我们中国人就打工,生活  待遇或许提高得比现在快。但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不能象一个小国那样,首  先要自立,中华民族才可能有长久的幸福。事实上,如有了一个明确的国  家发展战略定位,万众一心,可以解决很多国内问题,如腐败问题、社会  信仰和道德问题、文化复兴等等。中国要自立,作为一个大国,就只能是  取得世界中心地位。在目前,就是必须谋求抗衡美国的战略力量阵营,并  主导这一阵营。这是必须由我们自己来构建的。  历史地看,美国已经处于落日的辉煌时期。美国人其实并不是强大到  了不可抗衡的地步,这次的撞机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是无可抗拒,  就用不着这么多天。哲学地看,两极的解体,一极没了,另一极也没有独  存的道理。  对付美国也不是没有办法,总体而言,应是台面友好,台下点火的办  法。  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调整国防理论,改变“国界国防论”,把周  边国家纳入国防战略缓冲区域。应以朝鲜为突破口,逐步把美国的影响和  势力驱除出亚洲。另外,可以适当考虑到美国周边去结成泛组织和联盟,  以打乱美国的国际战略部署。  二、美国现在要维护霸权,世界上任一个热点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  美国霸权的考验,从而可能受到牵制的因素。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到  处点火,反美国之道而行之,使国际形势复杂化。在当前不安定的地方,  以各种可能的渠道支持冲突中比较弱的一派,使冲突加剧和复杂化(支持  强势力量则只能使局势简单化),然后可以公开支持美国伸手去管。在当  前看起来安定的地方,要想方设法发现和培植新的冲突点,最终让美国所  有的指头都陷进去,使美国经济难以负重,使其因问题太多而难以确立或  者关注重点。  三、改变不结盟运动和轻视第三世界盟主位置的政策,团结并与反美  阵营结成各种形式的联盟,尽快返回第三世界盟主位置,把第三世界国家  作为对美国的牵制和制约力量。  四、对台湾问题要立足于中美对抗大局尽早解决。现在谈不成,今后  就更谈不成,现在担心打不下来,今后就更担心打不下来。不要认为打仗  会毁坏台湾经济就多么不得了,实际上,台湾的经济对大陆而言,本来就  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如果美国要干预,那很好。我们不要怕破坏现有国际  格局,现在的国际格局对美国是有利的,对中国是不利的,要不然我们天  天喊什么?所以,破坏了这个格局,对我们只有益处,或者至少美国比我  们损失大,甚至象以往两次世界大战一样,又是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衰败和  一个新兴国家的兴起。  五、以各种变通渠道扩散导弹技术和核武器技术,一则可以让美国的  防御系统由于防不胜防,难以确定重点或全力以赴防御重点。二则可以调  动世界经济力量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美国要维持霸权就必须要有相应的  军事力量,所以其他国家增加1美元的军备,美国就要增加100美元的军备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竞赛,美国没有胜利的道理。  六、除上述加紧武器技术扩散外,可以适度增加军费,并适当宣示武  力,让美国感到不加紧国防建设就难以保证霸权,进一步加大其经济负重  。  七、利用、分化美国阵营。在利用、分化时,要发现和培养其阵营内  国家与美国的利益冲突点。可以培养、资助一些有潜力和实力的国家,培  植地区霸权力量,在西方,一个国家强大了就自然要寻求新的利益,就会  与美国在一个地区的利益形成冲突。中国此时在一些领域和国际问题上,  要甘当后盾和配角,不要担心这些国家的强大,其力量会在与美国的抗衡  中消磨掉的。  八、改变仅仅把联合国作为一个讲台的传统看法,要让联合国成为美  国问题场所,扰乱美国的外交局面。随着二战的远去和美国的霸权实际化  ,联合国的实际作用会更小,美国也会越来越轻视联合国,这样,在联合  国范围内的对抗就风险降低不少,中国可以利用这一点,多给美国制造麻  烦。虽然短时期不会有实际意义,但长远地看会有好处的。同样基于以上  考虑,我们在增加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不要局限于二战因素  ,采取灵活的态度,不但要支持德国,也可以支持日本,同时要争取一个  第三世界国家。人多起来,利益分歧也会多起来。水就更浑,美国要控制  联合国也就不会太容易。  九、支持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反美团体和组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怎么样?

驱魔者
卜尔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2011年12月29日在北京成立,研究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是社科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创新工程后成立的首批跨学科、综合性、创新型学术思想库和新型研究机构。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