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谓风曰
中国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怪现状只为考研 本科院校成“考研基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应强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本科毕业生,笔试成绩合格,但在面试的时候,老师了解到该生原在学校的本科教学,基本是围绕研究生考试内容展开的,学生一进大学就把考研定为目标。所以这个学生虽然过了分数线,但实际上他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不完整和系统,即使录取了,他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几年,学校经常遭遇对这种学生录与不录的尴尬。 据张应强介绍,他们在进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2020年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这一课题时,在全国2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设在中等城市的一些地方高校,都把研究生的报考率、录取率作为办学水平的标志,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考研。有的学校甚至将本科的4年课程压缩为3年,专门留出1年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考研,把本科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打断,本科成了考研的准备阶段。 一位来自山东的学生告诉记者,山东某地级市的师范学院被人们称为“考研培训基地”,该校本科的课程设置基本与考研科目相对应,凡研究生考试没有的科目一律不开或少开,而该校每年研究生的报考率、考取率也确实非常高。 张应强说,本科阶段培养出的本应该是人才“成品”,但在考研热潮的冲击之下,某些高校的教育功能逐步转变。大学过分注重考研,这既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考纲明晰研究生考试就像“科举”现在各高校为考研学生提供的服务可谓周到。记者上网浏览了全国一些重点大学研究生院的招生信息,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学校都提供了各考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在考试大纲中详细列出考试范围、考查要点、参考书目、试卷结构形式、考试样本、模拟考题。 记者登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看到2005年传播学专业考试大纲。专业课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新闻业务两门,所列全部参考书目仅6本。在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这门课长达5页的考纲中,一一列出考试重点、范围和两本参考书。由于两本参考书内容大致相同,只有部分叙述不尽一致,学校“为了方便考生复习”,还特别注明哪些考试内容在哪本书中。 一位博士生看到这个考纲后觉得不可思议。他说:“如此服务周到的考试指南,只差没有将考题告诉学生了。可是,一个连考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都不知道到哪本书中去找的考生,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也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研究生考试变成这样已很不正常了。”不幸的是,记者登陆多个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网,发现许多研究生专业都有同样的考试指南。 武汉大学人文实验班大四学生翟明煜说,现在考研容易多了,跟过去的科举没什么两样,过去考试范围不出“四书”、“五经”,现在甚至还不需要读那么多书,因为所有专业都指明了参考书目和考试范围,本科没有学某个专业的学生花几个月准备也一样可以考上。他本人今年报考了宪法学的研究生,就是只花了4个月时间猛看几本参考书,最后顺利上线的。 记者在武汉大学随机采访了8位参加2005年研究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其中有4人是跨专业报考而且都上线了,讲到跨专业考研成功的秘诀,他们都认为,只要按照考纲认真复习,原来没有学过也没关系。 教育专家说,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考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积累。现在的研究生考试使考生逐渐成为短时间加工出来的“速成品”,很难达到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生多师少 研究生成高级“打工仔”研究生教育本应注重个性化培养,但由于扩招效应,现在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在专业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培养。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大学中,单纯从导师所带研究生的人均数上看,研究生人数并不多。比如武汉大学有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1.7万人,指导教师有1700人,人均带研究生10人,按3年计算,每一届只不过3到4人而已。可记者进一步了解发现,平均数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的师生比。不少高校规定,在临近退休年龄的两至三年内不能招研究生,所以许多有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并没有招收研究生。另外,刚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并获准带研究生的教师招生也比较少。这样,名义上导师很多,实际上作为主力带研究生的导师只是其中一部分,一个教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如武汉某大学新闻专业一名导师,一届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达20多人,目前他一共带有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人。还有一位导师一届招研究生19人,共带研究生50余人。 硕士研究生普遍反映,很少能见到导师。理工科的研究生基本上是高级“打工仔”,帮老师做课题,做完就毕业了;文科的研究生则基本上是“放羊”,导师很少管。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他的导师非常忙,学生基本上看不到他,与他交流要靠书信。记者与一些研究生座谈时,他们也反映,以前导师都把研究生当人才,全心全意指导其搞科研;现在反过来了,研究生就是为导师服务的,有不少导师的文章由研究生写,科研项目由研究生做。至于研究生是否学到了什么东西,是否有所提高,导师并不关心。 因为学生多,一些比较负责的导师就对研究生采取集中上课的方式,结果与本科阶段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武汉大学数学系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由于应试风的影响,本科院校许多基础课都没有开,他们系有些研究生很多内容没有学过,虽然考研时分数很高,可研究生上课时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导师没有办法只好补讲他们没学过的东西。而对于来自基础较好的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研究生课上得毫无意义,水平得不到提高。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资源明显不足,解决办法之一就是缩短学制。湖北地区已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高校从2004年开始,将硕士研究生由三年改为两年。记者与两校04级的研究生座谈,他们认为,缩短学制降低了学习成本和培养成本,从经济上看对个人和学校都有利,但同时也降低了培养质量。他们说,两年的确学不到什么东西,因为第一年要上外语和政治课,专业课开得很少,第二年就要忙着找工作了,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学习,研究生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现在学生们将两年制研究生戏称为“大五、大六”生,而不叫研究生。 为此,人们在呼吁:研究生教育质量“缩水”问题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了。现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真的不怎么样,出来后找的工作不见得就是要比本科生高级,也见得一定比本科生赚的工资高,事实上,本科毕业两年后的工资是绝对比研究生刚毕业的工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