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是不是就是所说的中科院

破为牺尊
不是,中科院是指中国科学院 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回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答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包括5个学部(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11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84个研究院所、1所大学、2所学院、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此外,还投资兴办了4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含转制单位),涉及11个行业,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基础上,于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长胡乔木,第二任院长马洪,第三任院长胡绳,第三任院长李铁映,现任院长陈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怎么样?

俯而不对
迷途狗
简介:中抄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ASS)成立于1950年6月25日,是中国科学院成立时最早建立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所之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语言研究所归入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所主要从事汉语现状和历史的基础研究,包括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分支领域,涉及通用语言文字、方言和儿童语言等;并进行汉语辞书编纂、语音分析合成与识别、中文信息处理及语料库建设、语言文字规范、语言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基于汉语及中国境内语言和中外语言比较开展语言学理论研究,介绍并研究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据2017年1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共有工作人员78人,下设九个专业研究室,承担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注册资本:152万人民币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怎么样?

韩梅
佐藤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2011年12月29日在北京成立,研究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基础上组建,是社科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创新工程后成立的首批跨学科、综合性、创新型学术思想库和新型研究机构。注册资本:30万人民币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是一种什么体验

亲友益疏
人虽有知
虽然中科院很神秘,但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中科院没有寒暑假噢就跟上班一样

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是一种什么体验

不主常声
使之治国
是一种对生命过程的体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相对有点高大上无论是考上或是没考上咱去考过考上了算是人生赢家,考不上是那儿太高大上但咱去努力过没白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是否是国家承认研究生学历?

描金凤
四象
当然是承认的啊~这都是很牛的机构啊~~参考一下下面的参考资料:http://www.gscass.cn/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怎么样

好阿爸
从天之理
在中国是最好的了,里面的师资力量可是中国最好的,国家给的待遇也比一般大学里的研究生院要好的多,毕业后就业是绝对不用愁的,学的好了可以留在里面做研究,就是出来找工作也比那些大学毕业的好找了。了解金融专硕MF吗?好像今年第一年招生还有,社科院的博士比较牛,硕士怎么样呢?谢谢您的回答,麻烦您了这个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硕士研究中心有相关介绍,你可以具体了解一下,社科院是我国培养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这是没什么疑问的,博士牛,硕士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注意:这里是专注于人文科学的,不专注于理工类。

中国社会科学院,到底是什么样的位置啊,就业情况呢?怎么会不是211和985呢。

言乎
狗跳舞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社科院在一些需要打分(比如上海落户)的时候是等同211的。据2016年12月社科院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6大学部,近40个研究院所,10个职能部门,8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公司,180余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104个,并代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扩展资料:国际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对外学术交流与课题研究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外学术交流,促进重点科研项目和学科发展。在交流规模上,从1978年10多批数十人次发展到1995年1398批、 4100多人次。在地区分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交流已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国外约200多个社科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基金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交流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交流协议。交流对象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广大发展中国家。许多国家的元首、政府总理、内阁长官及政界、学界著名人士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访问、讲演,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对外交流,有互派学者考察访问、开展合作研究、互派长期留学进修生、举办双边或多边学术研讨会、互邀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院

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改革开放30年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

恋空
多能明之
两个“30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近60年,改革开放把这60年分为几乎相等的两半:前30年和后30年。  前30年我们在干些什么呢?在前30年中,我们关起门来搞了那么多的政治运动,无限地夸大阶级矛盾;我们根据书本和前苏联的示范,认定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把我们导入误区,严重地妨碍了我们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我们知之不多,偏见不浅,只看到西方国家的黑暗面,而对资本主义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化发展,都不甚了了。可以说,在这个年代里,我国的经济实际成了“运动经济”、“命令经济”,把国民经济几乎搞到崩溃的边沿。  尤其是“文革”时期,政治运动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经济学常识有一个“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原理,“正面效应”意思是说,在社会运动、改革或变革过程中,社会在受益,人民在受益,只是受益多少有所不同。“文化大革命”恰恰相反,是一个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全“负面效应”。在那个年代里,除了“四人帮”等几个极权人物外,几乎所有人都受损和遭殃,社会在一波又一波政治运动中被弄得满目疮痍。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文革”再搞下去,真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从灾难深重的10年“文革”中拯救出来。这是一个怎样估计都不为过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意义不亚于一场伟大的革命。“奇迹”是什么?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奇迹”是改革开放创造出来的。其过程可分前后两个时期或阶段:一个是从1978年至1992年;另一个是从1992年到现在。  中国的改革进程,通常都说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其实,改革从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不叫“改革”,而叫“整顿”,后因“四人帮”的干扰而中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改革开放以党的决议形式定了下来。  此后,废弃了“人民公社”,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解放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而城市工业进入“乔厂长”时代,即厂长负责制代替党委负责制;强化科学管理与经济核算;追求计划平衡与最优化,因而工业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但是,“乔厂长”的寿命很短,很快出现了局限性,加上这时在苏联以及东欧的一些计划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也都开始出现了计划经济的“末世”,计划经济不灵了,市场经济明里或暗里都在发展。在这种国内和国际因素综合推动下,市场经济很快在我国农村和城市以及工业等领域发酵、传导和推进,市场交换在扩大,大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1984年以后,我国工业在国有经济体制下引进“市场调节”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相继在财政分配上实行“利改税”改革、在投资上实行的“拨改贷”改革、在流通上实行“双轨制”改革、在经营上实行“承包制”改革,乃至发生1988年的价格“闯关”。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出现第二次高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很快突破“画地为牢”的限制,发展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步,在农村产值中的比重乡镇企业开始超过农业(种植业),农民突破了由“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的限制,“非农化”之潮开始兴起,传统的城乡壁垒开始动摇乃至局部坍塌。  但是,此时的乡镇企业仍未摆脱“给国有大企业拾遗补缺”和“不与国企争资源、争市场、争人才”的桎梏;而同时工业承包制导致的“短期行为”、“公鸡下私蛋”、“个人负盈公家负亏”,双轨制下的“官倒”的产生,也使改革的公正性受到责疑,从而导致80年代末的“改革危机”。  这时,社会上反改革开放的声浪甚嚣尘上,更在“特区”问题上大做文章,迫使中国的第一阶段的改革不得不落下帷幕。“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如何活下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力挽狂澜,端正了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的大方向,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期间内,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大批的国有企业从承包制转变到以“明晰产权”为标志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改革上来,完成了“转制”与“重组”。一部分乡镇企业也实行了“转制”和“重组”。  相继,各种金融工具与虚拟经济也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1年“入世”的成功,国门大开,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回想入世之时,国内外的议论颇多,主要的论点是两种:一是说,中国这种体制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关起门来还凑合,在开放了的全球化竞争中肯定要垮下来!这就是当时的所谓“中国崩溃论”。还有一种说法,全球化会加速中国融入国际市场,更多更好地引进国外的人才、科技,学习市场规则,让世界先进的东西来影响中国,改造中国,使中国强盛起来。这就是当时所谓的“中国进步论”。  如今,事实已经验证,后一种看法是对的。入世后这些年来,中国表现出来的强大竞争力,恐怕是连我们自己都没曾想到的。GDP、贸易与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科学技术、城市化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地的资本潮水般地涌进中国,中国生产的商品也潮水般地涌向全球,因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根据美国人自己统计,在美国人的现行的家庭消费中,有近1/2的消费品是“中国制造”,他们惊叹:“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如何活下去?”  由于中国与世界双向交往扩大,在“世界影响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互动中,重心逐步向中国方面倾斜,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前所未有地扩大,从而中国的声望、形象、地位等前所未有地提高了。  美国《新闻周刊》2007年12月22日发表扎卡里的一篇题为《强悍然而尚显脆弱的超级大国的兴起》中说:“中国用20年的时间经历了欧洲用两个世纪才完成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  有人说,这种“奇迹”如同一部恢宏的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认为,对这种变化,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关于这点,只要对中国历史特别是对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稍有所了解的人,以及理智清醒的人,都是不难理解的。  现在国际上有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它主要是强调中国国力的强大会对他国构成威胁。这样的说法无论在事实上还是价值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一方面,中国的国力如今远未强大到足以威胁别人的程度;另一方面,中国从来没有威胁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反,那些霸道的强权的国家在历史上或现实中却不断地威胁中国,中国有权发展自己的国力,防御来自国外的任何威胁或恐吓。一场不可避免的大争论   1992年后的十五年来中国所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但是,在这十五年中所积累的问题之多也不容忽视。在众多的问题中,社会公正问题是比较重要的,并越来越突出。我们原本想,第一次分配讲效率,第二次分配讲公平,就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只要“把蛋糕做大”,通过第二次分配或再分配,就能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而是出现了经济发展与内部外部矛盾同步持续发展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在学术界,围绕改革开放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分歧和争论甚至相当尖锐,一些“极左”和“极右”从根本上反对改革的观点竟然也出现了,从而使争论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并非全都运行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很自然的。坦诚地说,除上述分配不公等外,还有城乡和区域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不高,体制和机制不完善,贪污腐化,等等,其中有些矛盾也很突出。但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冷静地思考,这是些什么性质的问题?我体会,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大背景下所呈现出的问题,实质是属于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大多是改革还没有到位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用温总理的话说:应“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温总理还说,只能用“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解决,“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不论是革命或建设,“极左”和“极右”都是极其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