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人
民国十七年,仍在中国大陆的中央研究院在蔡元培院长的倡导下,於社会科学研究所内成立民族学组,正式展开民族学之研究。民国二十三年,民族学组改隶历史语言研究所。及至中华民国政府播迁至台湾,为从事当时约二十万人的台湾南岛民族,以及人数占优势的汉民族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於民国四十四年八月一日成立民族学研究所筹备处,并於民国五十四年四月正式设所。在同仁的努力下,民族学研究所已发展为国内人类学的研究重镇,并在人类学界及中国研究方面享有国际知名度。本所筹备处主任暨第一任所长为凌纯声先生。五十七年八月一日本所增设副所长,聘请李亦园先生出任首任副所长。五十九年十一月一日凌先生辞所长兼职,聘请李亦园先生接任,并於任内建立三年一任的所长任期制。六十五年十一月一日李先生连任届满后,聘请文崇一先生继任。六十九年一月一日聘请谢继昌先生为副所长。七十一年十一月一日文先生连任届满,聘请刘斌雄先生继任。七十二年一月一日副所长谢先生任期届满,聘请庄英章先生继任。七十七年二月一日刘先生恳辞所长,聘请庄英章先生代理所长,七十七年九月一日真除。七十八年四月十二日,聘请萧新煌先生为副所长。八十三年八月三十一日庄先生任期届满,萧先生亦辞副所长。八十三年九月一日聘请徐正光先生继任所长,许木柱先生为副所长。研究方向民族学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长期以来都以台湾南岛民族及汉人的社会与文化及其变迁为主要目标。为顺应日趋专业化及科际整合的研究趋向,本所於民国六十二年成立文化研究、行为研究及区域研究三个研究组。文化研究组文化研究组的研究范围包括:民族文化史、民族志、经济人类学、宗教人类学、亲属与社会结构、族群关系、象徵人类学、及民俗学等,目标在研究台湾各族群社会文化及其变迁、中国社会文化的结构与发展、以及其他文化区的社会与文化,并期望建立一般社会文化的理论体系。行为研究组行为研究组系以行为科学科际整合方法研究人类文化及其行为,并著重现实社会问题的探讨,涉及的学科包括人类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至民国八十四年七月,本所社会学研究人力转至本院新成立的社会学研究所筹备处,本组的研究重点目前集中於民俗宗教、社会心理及文化行为。卑南族祭师 区域研究组由於台湾与中国华南、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密切关连,本所基於对该地区社会文化了解之迫切需要,於民国七十五年正式成立区域研究组,以扩展对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探讨。历年来对东南亚及太平洋两个区域的文化早有涉猎,图书及标本资料亦颇为充实。近年来并在中央研究院主题计划的支持下,透过科际整合研究,探讨闽台汉人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及台湾与东南亚地区南岛语族的文化与血缘关系。人员与设备人员现有编制内研究人员二十六人,其中包括人类学二十二人,社会学一人,心理学三人。此外,为促进学术研究的品质,特别敦聘合聘研究员一人,通讯研究员二人,兼任研究员七人。行政编制上,本所设所长、副所长各一人,三个研究组各设主任一人,皆由研究人员兼任。另有行政技术人员十一人。图书馆 图书馆民族学研究所图书馆收藏丰富的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台湾研究、宗教研究、华侨研究及其他相关学科等资料。现有馆藏中英文图书近十万册、装订期刊近二万册、现行期刊近一千种、光碟资料库四种(包含人类关系区域档案)、微缩资料一千卷。大多数图书资料均已使用硬碟及光碟储存,而研究人员特别搜集的古文书、契约书已录成光碟资料,并加入中央研究院全院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博物馆展示室 博物馆民族学研究所设置有一个小型但却极为专业的人类学博物馆,为纪念本所创办人凌纯声先生而命名为「凌纯声博物馆」。它收藏的标本主要包括台湾南岛民族的文物、台湾考古出土文物、汉族的民俗与宗教文物,以及历史语言研究所借展的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服饰与生活器用,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砂劳越、印尼、新几内亚、雅浦、夏威夷、北美印第安、非洲等地区之标本文物藏。目前所收藏的标本数量已将近八千件。博物馆内设有视听室,收集了研究人员自田野采集的视听纪录,并购置关於中国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其他各族民俗风情方面的视听节目带,目前共有二千七百多卷,内容包括宗教信仰、歌舞戏曲、民族志、人物志、历史古迹以及民俗技艺等方面的资料。为使标本及资料能更完善有效的保存与管理,多数标本已建立光碟影像与文字资料档。资讯室为因应图书及影像资料的快速成长,以及促进研究资料的快速交换,本所在同仁及院方资讯人员十余年的努力下,已在民族学研究所大楼设立完整的电脑网路,并连结院区的光纤网路,因而可透过台湾学术网路及国际学术网路(Internet),与台湾及国外学术界取得密切联系。重要研究成果出版品 本所重要研究成果分别来自集体及个别研究计划。近年来,除了个人研究计划外,本所研究同仁亦积极从事中央研究院推动的主题研究计划,且与中央研究院其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跨所际合作研究计划;此外,并与国际知名学术研究机构学者,如史丹福大学等,进行跨国之合作研究计划。 集体计划华南沿海农村社会与文化调查比较研究 台湾、福建民族志基本调查与比较研究 台湾与东南亚土著文化与血缘关系 学术研论会 个别研究计划十六厘米人类学纪录片《兰屿观点》英文版制作出版 雅美族落成礼之研究(三) 孝道困境及其消解模式 台北县外籍劳工专题研究调查计划 排湾族鼻笛、纵笛技艺保存与传习规划案 汉民族与其邻近民族的文化接触:台南左镇西拉雅平埔族之研究 成龙与成凤:子女成就观念与成就动机的家庭教化历程 年老父母的居住安排与孝道观念 国家形成的意识与仪式:一个人类学的探讨(三)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认同 台湾原住民饮酒问题的社会文化因素研究 东南亚的农业问题: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比较研究 三地门乡乡志编纂计划 光碟资料库 民国八十三年七月至八十五年六月,民族学研究所将其学术研究成果出版,计有集刊五期、专刊四本及资料汇编二期。此外,出版了《兰屿观点》一部人类学纪录片,在国际影展中获得殊荣。专刊名称如下: Ethnicity in Taiwan: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家族与婚姻:台湾北部两个闽客村落之研究》; 《社会调查与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检讨与前瞻之一》; 《空间、力与社会》。 八十六年重要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名单--------------------------------------------------------------------------------姓名 研究专长 研究员兼所长 徐正光 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研究员兼副所长 许木柱 心理人类学、医学人类学、人口人类学 研究员兼行为组主任 林美容 文化人类学、中国亲属研究、台湾民间信仰、汉人社会组织 副研究员兼区域组主任 潘英海 平埔研究、民俗心理学、仪式研究、人类学理论与知识论 副研究员兼文化组主任 叶春荣 经济人类学、亲属研究、西拉雅平埔族、海外华人 研究员 李亦园 文化人类学、宗教行为、象徵人类学、华人社会研究 石 磊 社会人类学、亲属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变迁 杨国枢 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庄英章 文化人类学、亲属组织、乡民社会、汉人社会结构、妇女研究 胡台丽 文化人类学、视觉人类学、台湾民族志、诠释人类学 黄应贵 社会人类学、经济发展、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宗教与文化 副研究员 许嘉明 文化人类学、乡民社会、宗教与家族组织 陈奕麟 文化人类学、华人社会研究 余光弘 文化人类学 陈茂泰 应用人类学、种族与民族关系、海外华人研究、常民知识与常民生活 余安邦 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历史心理学 卢蕙馨 文化人类学 蒋 斌 社会人类学 张 珣 文化人类学、医疗人类学 黄宣卫 文化人类学 助研究员 叶光辉 社会心理学、道德发展、家庭心理学、本土心理学 助理研究员 陈文德 社会人类学 黄道琳 文化人类学、海外华人、加勒比海区域 研究助理 黄智慧 文化人类学、日本研究 余舜德 经济人类学、历史人类学 何翠萍 象徵人类学、结构人类学、历史人类学 --------------------------------------------------------------------------------学术谘询委员(八十四年四月至八十五年三月) --------------------------------------------------------------------------------李亦园 人类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光直 人类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 哈佛大学教授 陈奇禄 人类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湾大学教授 金耀基 社会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文崇一 社会学 民族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刘斌雄 人类学 民族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吴聪贤 社会学 台湾大学教授 叶启政 社会学 台湾大学教授 吴燕和 人类学 香港中文大学系主任 徐正光 社会学 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