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发展规划

所常无穷
变固外战
1,总体思路  瞄准国际极地研究前沿,充分利用当代测绘与遥感信息工程科学研究的最新技术手段,拓展本学科在极地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在边缘学科和跨学科渗透应用中去创新,争取在“十五”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加大基础测绘对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支撑力度,构建数字极地的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和全球范围内的天、空、地一体化极地空间信息网格,为国家极地考察提供更科学高效率的共享服务技术支撑平台。  2,研究方向  (1)完善我国极地基础测绘工程的实施技术体系;  (2)南极现代板块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3)南大洋海面地形模型建立及其动态过程监测;  (4)基于3S技术的南极冰雪环境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5)建立全球范围内的极地空间信息网格。

准备18考取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求复习资料?

狂狷
被衣大说
  948大学物理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2018武汉大学948大学物理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949大地测量学基础   孔祥元《大地测量学基础》《2018武汉大学949大地测量学基础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941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梅安新《遥感导论》;詹庆明《城市遥感技术》;黄正东《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孙家炳《遥感原理与方法》《2018武汉大学941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如何成为南极科研考察队队员?

玄牝
明鉴
过硬的身体素质 心里素质 还有适应能力 应该是关键吧转一消息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06年11月30日是我国第24次南极考察越冬队员全国海选报名的最后一天,由于极地科考的特殊性,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没有透露具体的报名人数,但仍“社会反响强烈”。 “南极科考是一项很艰苦的事业,需要去奉献、去吃苦,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们的后备力量令人担忧,队伍不稳定是最大的问题。”曾参与科考站建设、五赴南极考察的武汉 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说。 身体条件需达标 心理自控也重要 10月30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通过网站及相关媒体公布:为满足第24次南极考察越冬岗位的工作需要,将面向社会展开长城站、中山站越冬考察人员预选。 在报考条件中,规定报名者必须具有中国国籍(不含港、澳、台),并需出具三级以上的专门医疗机构的体检报告,具备在极地特殊环境下胜任工作的身体条件。 除了没有各类器质性疾病、各类严重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外,按照要求,报名者还须心理健康,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及自控能力。 科考人才不充足 公开选拔是尝试 昨日,记者登录此次海选活动的论坛,发现响应者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厨师、医生,也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教师、军人、公务员等。 一名特三级厨师的帖子最能体现行业特色:“我很想为去南极的那些人做点什么,只是不知道要是我被选上了,那里有什么能让我做(做菜)的。” 一位自称有17年教龄的地理老师则表示:“为了让的孩子更好地了解南极,我要去南极。” 此外,不少刚刚离开学校的大学毕业生的想法很一致——很想去那个神秘的地方,接受自我挑战。 极地考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公开选拔科考队员,也算是一次尝试,主要是想看看,是否能从社会上招募到合适的人才。在中山站,队员要度过约2个月的极夜期,所以对身体、心理素质等要求很高,从目前情况看,很多人对南极生活的艰苦并不十分了解。

中国北斗导航定位精度如何?

风琴手
大白若辱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效果分析是导航系统性能评估的重要内容。此前,由于受地域限制,对北斗全球大范围的定位效果分析只能通过仿真手段。由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和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杜玉军、王泽民等科研人员进行的这项研究,在2011—2012年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沿途大范围采集了北斗和GPS连续实测数据,跨度北至中国天津,南至南极内陆昆仑站。同时还采集了中国南极中山站的静态观测数据。为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静态定位效果,在武汉也进行了静态观测。科研人员利用严谨的分析研究方法,从信噪比、多路径、可见卫星数、精度因子、定位精度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北斗和GPS在航线上不同区域、尤其是在远洋及南极地区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定位效果。结果表明,北斗系统信号质量总体上与GPS相当。在45度以内的中低纬地区,北斗动态定位精度与GPS相当,水平和高程方向分别可达10米和20米左右;北斗静态定位水平方向精度为米级,也与GPS相当,高程方向10米左右,较GPS略差;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北斗可见卫星数较少、卫星分布较差,定位精度较差或无法定位。“现阶段的北斗已经实现区域定位,但还不具备全球定位能力,北斗与GPS在定位效果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卫星数量和分布造成的。”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泽民教授说,“截至文中研究数据采集结束时,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数为11颗。上个月,我国成功发射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数达到了17颗。随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拉开帷幕,相信今后的实测数据一定会更加精彩。”

关於南极的名称

钓鱼去
小旻
有关南极地名命名问题1、南极地名命名原则 南极洲1400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是地球上唯一没有边界、属人类共有的一块圣土,绝大地方至今尚未有人到达。因此,它的大片空白地就存着地名命名问题。 南极地名命名,涉及到国际性、科学性、政治性等许多复杂问题。为了使南极地名逐趋统一化、规范化,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大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工作组(即现在的地学常设科学组)组成南极地名工作小组,负责南极地名协调。该工作小组成员由各南极考察成员国一名测绘代表组成,中国由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鄂栋臣代表参加。 南极地名,SCAR制订了命名的国际准则。总的来说是承认先命名的国家地名。但由于南极存在着各国权益问题,因此,往往存在着同一地方有二个,甚至三个或个国家的不同地名。为此,SCAR的工作小组就要进行协调,而且,过去存在的遗留问题也很难协调统一。 现在SCAR建立了国际南极地名数据库,规定各国命名的南极地名必须要写出每个地名命名的详细说明,包括命名的时间、经纬度,地理特征描述等,并报SCAR发布南极地名公布。 2、中国的南极地名命名 地名命名,一般是指对地理特征点命名。我国南极地名命名主要是在测绘的各种地图上得到体现,因此我国南极地名由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负责,并与国际SCAR有关机构和 其它国家进行交流。 按照我国有关规定,中国南极地名命名的原则,一是取名要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二是不能用人名命名南极地名(经特殊批淮除外),三是要方便科学考察使用。向国际SCAR公布南极地名用汉语拼音(联合国规定的四种文字之一),但通名都用英文,如天鹅岭(Tiane Range)。 南极地图和永久性测绘标志,由于它有明确的历史性时空定义,它具有象征国家权益意义,所以南极地名一旦命到地图上,就成为不可随便改动的永存历史。 上述资料由鄂栋臣教授提供。 鄂栋臣,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地学科学组中国代表、国际水文组织南极委员会中国常设代表、湖北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理事长。参考资料:http://www.soft6.com/article/2005-09-02/203422.shtml南极各个区域的命名权归第一个发现的人所有。当年去南极探险的基本上都是欧洲人,你上面说的是两个英国人发现的地盘,所以就用英国皇室命名了。

为什么我国手机还没有装“北斗导航定位”还在用美国的“GPS"?

观光客
任何产业都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国产最新手机都已加装北斗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院系设置

其息深深
翦翦风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有地学测量工程、城市建设、信息工程、土地科学、光电工程、印刷工程、人文管理、成人教育八个学院。拥有工程测量、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光学仪器、电子工程、建筑工程、国土信息与地图科学、印刷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数理、外语等十个系,以及研究生部、基础课部、体育课部和中荷合作建立的“城乡测量、规划与管理教育中心”、计算中心和电化教育中心等教学机构。国家测绘局党校、管理干部学院和继续教育中心、国家遥感中心武汉培训部、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也设在学校。学校开设有22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设有14个硕士点,5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为全国重点学科。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教授118人,副教授16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 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博士生导师34人,以及一批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建校40多年来,学校培养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近3万人。学校既是教育中心。

西城钢厂在哪个地方建二个1080的大高炉

李磊
慧皎
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近日表示,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将从今年起开始在南极内陆冰盖建立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鄂栋臣说:“选择在冰盖最高点建新科考站,标志着中国对南极的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深入到南极腹地,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地科考史上都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科考站将瞄准更具体的研究目标,如深钻、冰川观测、大气观测等。”   建设新的科考站也是国际极地年中国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已确定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附近,海拔超过4000米。中国将首先在这一地区建立满足夏季科考需要的考察站,并通过自动观测仪器开展一些科考活动,最终目标是在5年内建成常年的科考站。   鄂栋臣介绍说,2005年初,中国南极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这同时也意味着第三个南极科考站的选址工作初步完成。同年4月,武汉大学专家完成了建站地址地形图绘制工作,其中包括从中山站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详细路线图。而中国第23次南极科考队正在征途中,主要任务是推进“数字南极”建设,并构架南极互联网地理信息基础平台。   他表示,除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正在进行相关研究、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工作外,建设科考站所需的建筑材料、新型交通工具、物资中转配套设施等也在筹备中,但这个科考站的命名还没有确定。   中国目前已在南极拥有两个科考站——长城站和中山站,分别位于南极大陆周边岛屿和大陆的边缘地带。(记者戴劲松)

张小红的学术研究

隆杀之服
星野
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10项,参加国家973、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率先在国内研发GNSS精密单点定位软件(TriP)并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其精度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全国推广使用1998年11月~1999年 3月,中国第15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国南极长城站);1999年 7月~2000年 8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学测量工程学院任助教;2000年 9月~2002年 9月,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任助教;2002年10月~2004年12月,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任讲师;2003年11月~2004年3月,中-澳合作南极埃默里冰架科学考察(中国南极中山站);2005年3月~2005年9月,丹麦国家空间研究中心(Danish Space Center)做访问博士后,主要从事航空测量系统中GPS,INS数据以及航空Lidar数据的处理与分析;2005年1月~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