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
矿大力学好像和采矿矿井建设、岩土工程结合比较多 缪协兴[1],男,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博士学位,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195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县),汉族。 1982年,在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毕业。 1988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 1993年7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力学博士学位,随后进采矿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二年半。 缪协兴教授在力学与采矿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领域 开创了两个新的学科研究方向,即软岩力学和采动岩体力学。 在软岩力学研究方面,针对软岩流变大变形和遇水膨胀等特性,用有限变形力学理论建立了分析软岩介质应力应变场的控制方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并提出了分析膨胀岩遇水作用的湿度应力场理论。在采动岩体力学研究方面,针对煤矿层状采动覆岩特征,重点研究采动岩体的变形破坏全过程及破坏后的结构运动规律,建立了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为采场矿压、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分析与控制,特别是采矿安全与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在重视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在潞安、兖州、大屯、徐州、平顶山、神东等现代化矿区成功开发出了超长综放工作面高产高效成套技术、深部开采冲击矿区防治技术和综放面大断面沿空留巷治理瓦斯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缪协兴教授完成了大量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结合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先后为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了5门课程,培养了12名博士,16名硕士,6名博士后。 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21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1部于2002年获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获教育部自然科学(理论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谢和平[1],男,四川大学校长。 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汉族。 1975.09——1978.09,高中毕业回乡务农。 1978.09——1982.07,中国矿业大学数学与力学系力学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82.09——1987.07,中国矿业大学数学与力学系矿山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谢和平院士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 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大的力学是矿上专用的,最多涉及重型机械,其他的见都没得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