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怎么样?

梦之岛
漫漫看
简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1954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煤炭研究室基础上改为独立室,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1961年,煤炭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并开始向太原搬迁。1978年9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炭材料制备与应用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截至2015年底,山西煤化所共有在职职工559人,其中科技人员449人、科技支撑人员56人;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3个研发区域(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研发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共有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95人;开设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3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招聘的流程是大概是什么?

香索
无住
好。。目前煤化工发展这么热,所以,无论是考研究生还是工作,煤化工研究所不错的选择。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历史沿革

年齿长矣
复制品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是在中科院煤炭研究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煤炭室在1952年至1954年是中科院工业化学研究所一个室,1954年6月中科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更名为中科院石油研究所。1954年10月15日中科院通知:经中科院第三十五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将石油研究所煤炭研究室改为独立室.独立后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直属中科院领导,党政业务由石油所代管,财务工作独立。  1959年6月中科院决定将煤炭室迁往煤源丰富、煤种齐全的山西省会太原.自1959年7月起,经过两年积极的筹建,于1961年下半年搬迁工作结束。  1961年12月经中科院同意,并报请国家科委批准,煤炭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  1962年12月中科院对部分研究机构进行调整时,将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移交中科院华北办事处领导,但仍保持该所全国性研究所的性质。为了加速燃料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国家科委批准,中科院于1966年2月将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改名为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同年2月中科院撤消了中科院华北化学所(所址在天津市),并将该所的科研任务及183名人员和编制并入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1970年7月中科院将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移交给燃料化学工业部.燃化部1971年1月将中科院燃料化学研究所下放到山西,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归属山西省煤炭化工局,称谓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1978年5月山西省革委会将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改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由省科委领导。1978年中科院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的要求和中科院长远规划,经征得山西省革委会的同意,并报请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9月改变了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领导体制,所名改为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属地师级单位,由中科院和山西省双重领导,政治工作以山西省领导为主,业务工作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

2015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现在还招人吗

华封人曰
冢迹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人才招聘程序:1.申请者将个人简历投递至zhp@sxicc.ac.cn。应聘材料请以“学位+姓名+毕业院校+专业”为邮件名。在应聘材料首页注明应聘部门,应聘部门不得超过3个,应聘多个部门的,请注明先后顺序。2.所内初选。3.初选合格人员由人事教育处统一组织来所参加笔试、面试。4.面试通过,签订就业协议书。备注:简历投递截止日期为2015年4月5日。详情登陆中公山西事业单位考试网查看!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30 十盟制霸是什么?有没有书友知道? 难0回答 6 小时前第三大题的第三,第四题怎么做 0回答 7 秒钟前英标怎么写

中科院所有的研究所所在地???

丢手绢
相棒
科院有12个分院,分院名称就是代表分院所在的城市,新疆分院在乌鲁木齐。12个分院是: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中国科学院,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确立了“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办院方针。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7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7.1万余人,在学研究生6.4万余人。拓展资料: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参考资料:中国科学院官网--院况介绍.组织机构

中科院有几所?分别在哪几个城市?

鲁胜
中科院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分别位于北京、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对应的分院名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扩展资料:关于中科院部分分院的重大调整:1950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在上海成立;1955年2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1958年11月,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1952年8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成立。1978年4月,开始大规模收回和新建研究所,重建分院。2005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成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附件有哪些宾馆,距离较近的

小体
麦克尔
http://hotel.qunar.com/city/taiyuan/q-%E4%B8%AD%E5%9B%BD%E7%A7%91%E5%AD%A6%E9%99%A2%E5%B1%B1%E8%A5%BF%E7%85%A4%E7%82%AD%E5%8C%96%E5%AD%A6%E7%A0%94%E7%A9%B6%E6%89%80/打开链接

我想知道所有10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称和具体分布单位

俯而不对
中国科学院1.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力学所5.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6.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7.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8.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9.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6.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 19.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2.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半导体所 23.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4.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5.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6.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7.磁学和磁性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28.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物研究所 29.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31.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32.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4.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35.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36.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37.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8.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9.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40.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1.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7.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8.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49.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学 2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3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4 暴雨监测和预测 北京大学 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6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中山大学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学 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北京邮电大学 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学 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 西安交通大学 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 清华大学 14 动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学 15 微生物技术 山东大学 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 中科院化学所 北京大学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学 18 高速水力学 四川大学 19 工业控制技术 浙江大学 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 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 厦门大学 22 固体微结构物理 南京大学 23 光学仪器 浙江大学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学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7 毫米波 东南大学 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 华东师范大学 29 化工联合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 清华大学 中科院生态所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济大学 33 火灾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 34 机械传动 重庆大学 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 西安交通大学 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7 激光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38 集成光电子学 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中科院半导体所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京大学 41 金属材料强度 西安交通大学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43 近代声学 南京大学 44 晶体材料 山东大学 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46 理论化学计算 吉林大学 47 流体传动及控制 浙江大学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清华大学 49 煤燃烧 华中科技大学 50 摩擦学 清华大学 51 内燃机燃烧学 天津大学 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南京大学 53 凝固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54 农业生物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55 配位化学 南京大学 56 汽车动态模拟 吉林大学 57 牵引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 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 北京大学 61 软件工程 武汉大学 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三束材料改性 复旦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64 生物反应器 华东理工大学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学 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动物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 北京大学 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 北京大学 71 土木工程防灾 同济大学 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 北京大学 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 清华大学 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开大学 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 北京大学 78 纤维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80 新金属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 清华大学 82 信息安全 中国科技大学 83 医学神经生物学 复旦大学 84 医学遗传学 中南大学 85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 东南大学 87 遗传工程 复旦大学 88 应用表面物理 复旦大学 89 应用有机化学 兰州大学 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西南石油学院 成都理工学院 91 元素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 东北大学 93 振动冲击噪音 上海交通大学 94 制浆造纸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 95 智能技术与系统 清华大学 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复旦大学 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98 作物遗传改良 华中农业大学 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 湖南大学 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吉林大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 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学 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1.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3.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卫生部1.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2.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3.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4.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5.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煤气化技术的国内外先进煤气化技术比较

星星之火
1.常压固定床间歇式无烟煤(或焦炭)气化技术目前我国氮肥产业主要采用的煤气化技术之一,其特点是采用常压固定床空气、蒸汽间歇制气,要求原料为准25~75mm的块状无烟煤或焦炭,进厂原料利用率低,单耗高、操作繁杂、单炉发气量低、吹风放空气对大气污染严重,属于将逐步淘汰的工艺。2.常压固定床无烟煤(或焦炭)富氧连续气化技术其特点是采用富氧为气化剂、连续气化、原料可采用?准8~10mm粒度的无烟煤或焦炭,提高了进厂原料利用率,对大气无污染、设备维修工作量小、维修费用低,适合用于有无烟煤的地方,对已有常压固定层间歇式气化技术进行改进。3.鲁奇固定床煤加压气化技术主要用于气化褐煤、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的煤,要求原料煤热稳定性高、化学活性好、灰熔点高、机械强度高、不粘结性或弱粘结性,适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和燃料气。其产生的煤气中焦油、碳氢化合物含量约1%左右,甲烷含量约10%左右。焦油分离、含酚污水处理复杂,不推荐用以生产合成气。4.灰熔聚煤气化技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技术。其特点是煤种适应性宽,属流化床气化炉,煤灰不发生熔融,而只是使灰渣熔聚成球状或块状灰渣排出。可以气化褐煤、低化学活性的烟煤和无烟煤、石油焦,投资比较少,生产成本低。缺点是操作压力偏低,对环境污染及飞灰堆存和综合利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此技术适合于中小型氮肥厂利用就地或就近的煤炭资源改变原料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