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
茶应当算是减肥茶,一般它里面有决明子、荷叶等能够驱除肠胃中的油腻,但喝多了的确会有依赖作用,当然更不建议使用芦荟胶囊,它会刺激肠胃! 肠清茶比减肥茶有效。肠清茶一般是中草药,对人身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但减肥茶就不好说了,所以建议你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这才治本。 洗肠清宿便 效果是关键 【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 医学研究证明: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肠道内宿便就像腐肉,又臭又脏,宿便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被人体吸收后,将降低人体免疫力,诱导各种疾病滋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宿便需要定期清除,要想身体好,就要勤给肠道洗洗澡! 【洗肠又养肠,年轻又漂亮!】 重庆美女多,平时都很注重保养。现在她们都喜欢喝茶洗肠美容新时尚,清肠健美保健康。有年轻的美女,30来岁的少妇,还有中年女性,喝了肠清茶,皮肤细腻,毛孔变小,色斑变浅,面色红润有光泽,小肚子变小变软,“面子”有了,“肚子”没了,不再腹胀,口气清新没异味,人感觉清爽洁净,女人们变得更年轻更自信! 【专业洗肠养肠要认准“北京御生堂”百年名牌!】 “北京御生堂”历史悠久,曾作为御用中医坊而闻名京城,民间甚至有“同仁堂的中药,御生堂的中医”的说法。我国的中医中药堪称国粹,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验证,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世人的公认。近年来,御生堂通过整理挖掘御用传统中药验方,致力于中医中药的现代研究开发,志在将传统医药发扬光大。 御生堂肠清茶将祖国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生物科技完美结合,秉承“以润为通,以补为通,清补结合”理论,选用地道中药材,组方科学,能彻底洗肠清除肠道宿便和毒素,消除各种健康隐患。 【每天定时排出“香蕉便”,好爽啊!】 有许多老年人便秘好多年了,吃过不少通便的产品,但还是反反复复的,排不出便账得慌,头昏脑胀心头很烦!每天一杯肠清茶,洗肠养肠清宿便,排便好舒畅。如今喝了几盒肠清茶,肠道排泄功能恢复正常了,每天早上都按时上厕所,排便舒畅,大便软乎乎的像香蕉,浑身都轻松了。即使不喝了便秘也不反复。吃得想睡得好,心情自然舒畅! 【24小时见效,清宿便看得见!】 中药生物茶剂洗肠是公认的一种科学健康完全有效的洗肠清宿便方法。通过饮用肠清茶对宿便进行浸泡、软化、分解,自然脱落,24小时后就开始排出黑褐色呈豆腐渣状、恶臭难当的宿便。同时肠清茶还能养肠护肠,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能平衡肠内菌群,滋润养护干涩、粗糙、有毛刺的肠道,修复受损的肠道粘膜,调节肠道蠕动功能。1——2周后,肠道排泄系统全面打通,宿便和毒素得到彻底清除,肠道功能得到恢复。 饮用肠清茶不仅能恢复正常排便,关键是还可以清除黑褐色、臭恶难当、呈豆腐渣状的宿便,排出来的宿便人们还可以亲眼看得见。这才是真正的洗肠清宿便的好产品! 【价廉物美,洗肠省钱!】 我国著名肠道权威专家吕福荣指出:事实上洗肠原理并不复杂,其关键在于洗,只要通过中药生物茶剂即可达到洗肠清宿便的目的。用肠清茶洗肠清宿便,买一盒29.8元,每盒12袋,买2盒送5袋,一天喝一袋,不到60元就可以服用一个月,每天只要2元钱的投入。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价廉物美就是好产品,喝肠清茶洗肠省钱又切切实实保健康。 服用方法:每天服用一袋,午饭后用开水冲泡5分钟左右,一天冲泡一杯饮用为宜,如果便秘严重或者长期便秘者,可适当增加冲泡次数,可冲泡2——3杯饮用。具月初,记者接到安庆市一位读者的报料电话:不久前,他曾在太湖县党校礼堂里参加过一次“中国科学院心脑血管健康教育专题学术报告会”,授课的专家都自称是“著名心脑血管专家”,而且是“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这位读者在查阅了有关资料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他开始怀疑起这些专家是否真的都“货真价实”? (小标题一)记者拨通省立医院老干部处的电话,得到的答复十分干脆: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过一个叫“蒋正年”的医生。而南京军区总院心血管内科的值班医生也说,他们从没听讲过“聂红先”这个人。“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们的真实身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这位读者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安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文件”,发文日期是今年的5月18日。据这份文号为“宜老龄字(2004)007号”的“关于举办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科普报告会的通知”称,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市老龄委办公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共同举办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养生保健”的大型专家报告会,“届时,将邀请中科院医学专家袁江教授及国内其他几位知名心脑血管专家来宜各地区、县作专题报告”。在这份文件的附件中,罗列了两位讲授专家的姓名和名誉称号:蒋正年,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原安徽省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著名心脑血管专家;聂红先,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原南京军区总院内科主任医师,著名心脑血管专家。9月6日上午,安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位姓汪的同志向记者证实,他们确实发过这个文件,但对专家的情况并不了解,“那是由主办方直接邀请的,我们不管”。记者于是拨通了省立医院老干部处的电话,得到的答复十分干脆: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过一个叫“蒋正年”的医生。而在南京军区总院网站的专家名单中,记者也没能找到“聂红先”的名字。该院心血管内科的值班医生也是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我们医院没有这个人!难道这些“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都是“冒牌货”?记者根据安庆市老龄委提供的名单,又开始核对另外两位专家袁江和唐海的情况,他们在科普报告会的活动方案中被分别称为“原北京安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和“原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并也都有着“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和“著名心脑血管专家”的头衔。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令记者再次大吃一惊:这两家医院的人事部门或心内科室的工作人员都肯定地回答,他们从来就没听说过这两位所谓的“主任医师”。在两家医院网站的“专家介绍”网页中,记者也没能找到与他们完全相同或者相似的名字。不过,在调查中,记者意外地获知:位于合肥的江淮仪表厂职工医院里曾经有位女医生叫“蒋正年”,她很可能就是那些科普报告会所邀请的讲授专家之一。记者当即致电该医院办公室,对方确认了“蒋正年”曾经是他们那里的“内科主治医生”,拥有中级职称,不过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退休了,“她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并不是特别的精通,马马虎虎吧”。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他也听人说蒋正年现在“一直在推销什么药”,可具体的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小标题二)这位蒋正年是否就是安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那份文件里提到的“蒋正年”?假如是,那她又是怎样摇身一晃变成了“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的?这些科普报告会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按照知情人小华(化名)提供的号码,记者拨通了曾在江淮仪表厂职工医院工作的蒋正年的电话。在一番仔细的盘问后,蒋正年逐渐放松警惕,似乎认同了记者“咨询一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意图。记者随意编了个借口说,家里有位亲戚得了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听人说她们公司经常举办“中国科学院心脑血管健康教育科普报告会”,想打听一下近期的报告会活动安排情况。蒋正年告诉记者,她的确曾多次去安徽各地举办一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科普报告会”,反响还不错,“你要是想了解详细情况的话,找我们在合肥的办事处吧”。果不其然,这个蒋正年就是那个经常出现在“中科院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科普报告会”讲台上的“著名心脑血管专家”。那么,她又是如何摇身一变而成了“中国科学院特邀专家”的呢?据曾经参加过这种普报告会组织工作的小华告诉记者,像这种专家头衔“都是随便写上去的”,“什么看着有派头就写什么”!至于写上“中科院特邀专家”的称谓,无非就是因为他们带去推销的保健品是由中国科学院下辖的机构研制出来的。小华说,不过,这种虚张声势的头衔在那些信息并不灵通的县城或者乡镇“还是很能唬倒一批人的”。据他告诉记者,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一般都是先拿着当地某个部门的文件,而后挨个单位发放赠票,邀请该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中老年人到场听讲。由于这些地方一般很少有医术高超的专家去,因而这些“国内知名心脑血管专家”很自然就受到了当地老年人的欢迎,“仅在岳西县科协礼堂举办的那一场,就来了300多人”。尽管这些所谓的专家们讲授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疾病防治知识,并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她们早已摸透了老年人的心理,每次都会利用投影、影像等高科技手段,极力渲染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性,结果总能让很多老年人“心悦诚服”。报告会后,“专家”们总会告诉台下的听众,出于帮助当地老年人提高防病保健意识的考虑,她们将“为到场人员做免费的心脑血管健康指标检测”。而这些检测,即便是连一天医也没学过的小华都做过,“办法很简单,就是先问问对方的病史,知道个一二三以后,把没病的说成小病,把小病的说成大病”。拿着“看不懂”的“心脑血管病普查表”,这些老年人大多数都会再次找到专家,向他们咨询治疗的办法或该吃的药物。这时候,“专家”们就会很热情地向他们推荐所带去的保健品,一般说来,会建议对方购买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疗程。小华说,据他悄悄观察,每场科普报告会下来,少的能卖个四五千元的保健品,多的则能卖到两三万元,“‘财富效应’可不得了”。而这些“专家”就按每次的纯收入拿提成。每次看到农民们拿着几元几元凑起来的钱来买一个疗程要五六百元的保健品,小华总觉“良心上过意不去”。他说,尽管那些“专家”都知道“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但他们却从来不会向购买者说明清楚,甚至还向对方信誓旦旦地承诺:“你按我们的意见服用几个疗程,保证你的病情有明显好转!” (小标题三)小华说,虽然这些产品的确是由中科院的下属单位研制出来的,可它毕竟还是保健品,不可能有宣传中所说的“神奇功效”。可是,“中科甲尔胶囊”推销人员的回答让记者大吃一惊:我们这种保健品完全就是药品! 带着与小华同样的质疑,记者决定探访一下这种科普报告会的实际组织者——“中科甲尔胶囊”合肥服务中心。从已有的迹象看,他们组织科普报告会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推销这种“不同于其他保健品”的保健品。接听的电话是名年轻女子,她在弄清楚记者的“意图”后,又喊来了一名自称“张医生”的男子。记者告诉这位“张医生”,家里有位亲戚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听人介绍说“中科甲尔胶囊”对之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想咨询一下详细情况。这似乎问到了“张医生”的专业上,他当即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了起来:“中科甲尔胶囊”是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历时八年才研制出来的,它所含有的甲壳素是一种从深海生物壳中提取的活性纤维,能起到抑制胆酸、胆固醇的吸收并促进胆酸及胆固醇排出体外。同时,这种保健品还含有一种叫蚓激酶的“药效成分”,是专门从黄山蚯蚓的体内提取出来的“地龙蛋白”,能“有效深解已经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斑块”。在说了一连串的“医学术语”后,“张医生”很自豪地告诉记者,除阜阳地区外,他们目前已在全省大多数市、区、县乃至乡镇开展了产品推广活动。当记者询问这种保健品与药物的作用有何不同时,这位“张医生”坚定地说:我们的这种保健品“完全就是药品”!他告诉记者,“中科甲尔胶囊”之所以申报保健品序列的“批准文号”,主要是为了省钱,“现在申报药品批准文号的企业太多,我们公司有过硬的产品,因此不想在这上面花太多的心思”。听着这位“张医生”天花乱坠的宣传,记者当即趁热打铁说“对之很感兴趣”,希望能到他们的办公地点去一下,拿一些材料。对方迟疑了一下,同意了,说他们的位置在合肥市海达小区11幢104室。可当记者兴致冲冲地找到那里时,却发现这间房子里面并没有人,里面黑漆漆、脏兮兮的,似乎很久都没有人住了。难道记者被“中科甲尔合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骗了?记者又折了回去,刚巧看见一个男青年正向我们这边看,于是便上去问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人竟是在等记者的。他神秘地将记者带往旁边的10幢楼,而后一路小跑到了504房间。开门进去,记者看到:里面是个两室一厅的房间,除了摆着几张空桌子外,就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了。年轻男子说,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到外地做推广活动去了。记者注意到,在这个“服务中心”的墙上贴着张“企业营业执照”,仔细看去,是一张“南京中科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这时候,进来了位戴着眼睛的中年男子,自称“张医生”。“张医生”倒是“开门见山”,一见到记者就说,像你家亲戚的情况,使用我们的这种胶囊,效果会非常好。接着,他递过来一张写有“人民健康报”字样的报纸,在头版头条文章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语句:中科甲尔集中展现了当代生命与生物科学的优秀成果,是引领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和控制方面的全新高科技生物制品。中科甲尔的问世,突破了心脑血管疾病不可治愈的历史,使久治不愈的患者重新燃起了康复的希望,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销售热潮。“张医生”说,牛皮不是吹的。“这么好的保健品”,记者当然感兴趣,于是又问起了价格。“张医生”说,“中科甲尔”是胶囊制剂,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疗程5盒,每盒118元。他告诉记者,由于三个月是人体的一个生理周期,所以一般患者应连续服用三个月,至少也应是两个月,大约需要花费1000多元。若是在合肥购买,可以让人上门服务,还可以到一家叫“合肥百足康辉商贸有限公司”的代理商那里购买。这家代理商也就在海达小区里办公。 (小标题四)“张医生”一再强调说,我们这种保健品可是中国科学院的技术成果,有中科院南京分院上百位专家作为强大后盾,是完全值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信赖的。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很显然,“中科甲尔胶囊”合肥服务中心手中的最大王牌就是“中科院科技奉献”。无论是举办科普报告会,还是散发宣传材料,“经中国科学院八年攻关成功研制诞生”成了他们最好的广告语。9月7日,记者拨通了中科院南京分院办公室的电话,一位姓张的先生听完记者的介绍后就笑了:“又是中科甲尔胶囊!”他告诉记者,这种保健品确实是由他们下属的一家生化技术公司研制生产的,分院的一些研究所在里面还有股份,但这个公司现在已完成改制了,“用我们的名义在外面举办什么科普报告会,肯定是不允许的”。而且,中国科学院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特邀专家”。“中科甲尔胶囊”扯起的虎皮终于被扒了下来,而其一直宣传的“疗效显著”是否属实呢?撇开那份“人民健康报”里的种种内容不说,单是在“中科甲尔胶囊”合肥服务中心提供的《心脑血管配读手册》里,对于这种保健品“主要功能”的介绍就让人心动,因为其所表明的首要功能竟是“强化免疫,抑制癌症”。同时,他还注明这种保健品具有排除有毒有害物质、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甚至抑制老化等作用。从这些内容看,“中科甲尔胶囊”的功能已远远超过一些药物。这难免让人生疑。为了进一步弄清楚“中科甲尔胶囊”的真实身份,记者登陆到国家卫生部网站的 “国产保健食品库”,还真找到了“中科甲尔胶囊”的资料:其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的名义向卫生部提出申报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2000)第0075号”,批准日期是“2000年2月14 日”。在相关附件里,关于其功能的介绍最明白不过了:本品是以几丁聚糖、丹参、黄芪、三七、地龙蛋白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功能试验证明,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为血脂偏高者。资料还特别提到,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真相终于大白。的真正功能不过就是“调节血脂”而已,且被明确定为“不能代替药物”。“中科甲尔胶囊”合肥服务中心借助科普报告会或者部分讲授专家所宣称的“疗效显著”,显然带有夸大甚至虚假宣传的意味。对于这种情况,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分管广告监管的朱勇先生告诉记者,“中科甲尔胶囊”通过所谓的“科普报告会”或者自制的广告传单宣传其有药物的效果,肯定是不允许的。更重要的是,“中科甲尔胶囊”根本就没有在该局备案,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应将之定性为“非法产品”,可以按照假药来查处。省工商局广告处一位姓罗的先生也说,像“中科甲尔胶囊” 肆意扩大功能范围,并以患者的名义进行宣传,是明显违背《广告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应该受到严厉的查处。 (小标题五)“中科甲尔胶囊”合肥服务中心等机构可以拿到一些部门发布的“红头文件”,堂而皇之地到各地举办所谓的“科普报告会”,更凸现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相关部门或者相关法规对于这种“草根推销”活动的监管还存在较大的“盲区”。 在被问到“为何会发文支持举办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科普报告会”时,安庆市老龄委办公室的那位汪姓同志显得有点委屈:对方是拿着省老龄委的同类文件过来的,又一再声称是“义务普及广大中年人群保健知识”的,“我们没理由不给予支持”。而曾在省老龄委负责此类事情的段姓同志如今也是“有苦说不出”。他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左右,他根据单位的安排,与“中科甲尔胶囊”合肥服务中心的有关人员接触了一下,最后商定联合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由省老龄委作为“主办者”下发“红头文件”,要求有关单位“认真组织老干部、中老年人到场参加听讲,参加咨询活动,并领取有关资料”。当时,他们曾特意叮嘱对方,在科普报告会前后不能借机推销产品。可是,对方并没有理会这一点,“结果现在有很多患者因为感觉受骗上当了,就跑来找我们,你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这位同志说,他们也是因为看到对方曾与福建等地的老龄委有过类似的合作,于是就答应了,“没想到最后被他们欺骗了一下”。他承认说,这种合作的负面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科普报告会后,对方到处宣称他们的保健品是“经省老龄委推荐的”,结果还真唬住了许多不明就里的中老年人。如今,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向前来投诉的购买者解释:我们根本就没有推荐过这种保健品,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对方的虚假宣传!这种醒悟似乎迟来了些。显然,“中科甲尔胶囊”合肥服务中心等机构可以拿到一些部门发布的“红头文件”,堂而皇之地到各地举办所谓的“科普报告会”,除了可能是利用经济利益的诱惑而获得支持的情况外,还凸现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相关部门或者相关法规对于这种“草根推销”活动的审查、监管还存在盲区。省工商局广告处的罗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保健食品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广告强制性事前行政审查之列,“我们所能履行的只是事后监督职能”。也就是说,只有等他们发现这些保健品存在虚假宣传时,才有可能对之作出禁止性查处举措,而此时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已经形成了。据一位业界人士说,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手、经费等原因的限制,只要其广告内容不是太离谱,被工商部门查处的可能还是很小的。幸运的是,国家以及省里的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已经重视到这一问题,并在积极进行强化监管的制度建设工作。下一步,重点是明确责任、细化管理、加强惩处力度。唯有这样,才不至于再度出现“红头文件到处飞”的尴尬局面。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善意地提醒说,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推销商的“表面动作”所迷惑。一旦发现有类似的虚假宣传情况,也可以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举报。(完)图片在编辑/ZYZ/保健品中。效果一般,如需要,上午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