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怎么样?

桔梗花
此五末者
简介: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6月,主要从事发展战略、发展和改革政策、公共管理和科技管理以及相关学科前沿理论方法研究。 截至2014年底,研究所在职职工146人;设有12个研究室,有5个院级研究中心,与合作伙伴共建6个研究中心,有6个研究所级研究中心;有在学研究生144人,其中硕士生60人,博士生84人。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

王长峰的介绍

养心
其觉无忧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财政部国家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专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项目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专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分会理事、中国(双法)项目管理研究会理事。王长峰教授曾担任2011中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专局)企业项目管理创新技能大赛复赛组组长和决赛评审专家。

《科学学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吗?

丑石
北极圈
《科学学研究》一直都是中文核心期刊,相当厉害。复合影响因子:1.590 综合影响因子:0.847 主办: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周期: 月刊ISSN: 1003-2053CN: 11-1805/G3创刊时间:1983

蒋国华的介绍

动画秀
三号而出
蒋国华,男,1944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中国科学计量学创始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历任民进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民进十二届北京市委秘书长1,北京市十届政协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留学生专题会议中方主席,第一、二、三届科研量化评价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第九届国际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大会主席。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网站总编辑、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玛奇丝
大宁静
月刊《企业管理》1. *管理世界 CSCD/CSSCI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3. *管理工程学报 CSCD/CSSCI 浙江大学4. *金融研究 CSCD/CSSCI 中国金融学会5. *科学学研究 CSCD/CSSCI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研所,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6. *科研管理 CSCD/CSSCI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7. *南开管理评论 CSCD/CSSCI 南开大学8. *情报学报 CSCD/CSSCI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9.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CD/CSSCI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1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CD/CSSCI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11.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12.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CD/CSSCI 复旦大学13. *预测 CSCD/CSSCI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14. *中国管理科学 CSCD/CSSCI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5. *中国软科学 CSCD/CSSCI 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中国软科学研究会16. *系统工程 CSCD 湖南省系统工程协会17. *运筹学学报 CSCD 中国运筹学会18.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CSCD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死生同状
万物云云
战略研究院是面向国际开展科技政策研究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与窗口。l 发展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战略研究院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布兰第斯大学(BRANDEIS)、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瑞典隆德大学、挪威FAFO研究所,以及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组织共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合作研究。战略研究院通过与挪威FAFO研究所合作开展“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组织研究“中国西部区域自主创新战略研究”,同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共同开展“博士职业调查”,承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研院所绩效研究”以及欧盟第六框架项目资助的“女科学家在技术研发中的综合角色分析”等多项合作研究项目,在科技政策、创新政策、科技统计、科技与社会等方面培养出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建立国际学术交流长效机制战略研究院先后同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韩国科技政策研究院(STEPI)、韩国科技规划评价院(KISTEP)、挪威FAFO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所、越南国家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院(NISTPASS)等机构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备忘录,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机制。此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也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l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术影响与合作领域战略研究院受科技部委托或应合作需要,积极组织国际多边或双边的科技政策论坛与研讨会。近年主办或承办了“科技评估国际研讨会”、“中韩产业技术规划与评估研讨会”、“中欧国际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研讨会”、“风险预警技术国际研讨会”、“创新政策与创新模式”、“韩国的技术标准战略”、“中美创新大会”、“中美科技政策论坛”、“中瑞科技政策研讨会”、“中奥可再生能源技术政策论坛”和“中日韩三边科技政策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

过来人说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怎么样

笠原
礼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于1980年创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刊最早的关于科学技术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综合类科技期刊,是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自创刊以来,该刊为宣传科学精神和科学学理论,提高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水平,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和实施,率先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大量超前研究和探索。其中就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的一些观点,还被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决策采纳。

黄卫东的个人简介

瀛男
洗车场
黄卫东教授,男,1968年生,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任南京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江苏省期刊协会理事、中国云计算与SaaS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创新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常务理事、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知识工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和应急管理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获江苏省第七批次“六大人才高峰”资助,2006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对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会计电算化、ERP沙盘经营实验模拟决策等。

就历史上中国与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

不争
中矣
整整600年前,从云南晋宁走出来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统率由上百艘大船组成的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从南京龙江关下水,经江苏太仓刘家港扬帆出海,取道福建长乐港放洋,开始了28年内七下西洋、泛海九万里的伟大海上和平之旅。从此,南京、太仓、长乐和晋宁等名字,就和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航海活动连在了一起。 这些纪念地,承载着历史荣光,昭示着未来梦想。本报从今天起,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踏访郑和下西洋纪念地”系列专稿,向读者介绍600年前和平之旅留下的宝贵遗迹及其 对我们的诸多启示。 ———asL0005 盛夏时节,记者穿梭于古城南京的大街小巷,寻访着伟大航海家郑和留下的历史足迹。作为七次下西洋的决策地、大本营,600年前郑和从这里走向了大海,走向了世界。今天,拂去历史的烟尘,昔日的辉煌壮举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郑和公园是郑和府邸遗址,600年前,郑和在这里筹划了庞大的下西洋计划,如今,所有筹备工作的细节都成了不解之谜 郑和公园大门口,红色的倒计时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在墨绿松柏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一群游客正争先恐后站在倒计时牌旁合影留念,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位于南京马府街的郑和公园,是郑和府邸遗址。据《龙江县志》记载,这里以前光房屋就有72间之多,可惜毁于战火。据介绍,南京市前不久刚刚开辟了“郑和旅游专线”,各地游客纷纷慕名而至。 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1403年,明代永乐皇帝为了打通海道、宣扬国威,在京都南京作出了下西洋的重大决策。受命下西洋的郑和开始在自己的府邸伏案筹划并组织筹备了庞大的下西洋行动。 从受命到启航,郑和只有一年多的筹备时间。准备工作繁杂琐碎,光是船,就要大大小小造200多艘;要调集、招募的航海人员,就达二万八千之众。这些人必须具备各种专门技能,比如掌舵、气象、礼宾、医疗、文书、翻译等等。郑和是如何解决千头万绪的难题呢?今天,这一切成了历史的谜。 郑和也许根本不会想到:他所做的一切,拉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可以说,张骞“凿空”西域,开创了陆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则让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世界,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 历史选择了郑和,郑和创造了历史。在公园西北角的郑和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正在兴奋地听导游介绍着:比起郑和1405年的首次航海,哥伦布晚了87年,达·伽马晚了92年,麦哲伦晚了114年…… “当然,纪念决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昔日的辉煌,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兴盛发展。”江苏省郑和研究会马光汝主任平静地说,“对于全面开放的当今中国来说,我们需要的是郑和面向世界、征服海洋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他献身航海的执着精神。” 龙江宝船厂当年开出了举世无双的巨大宝船,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惟有先进科技的支撑,“鲸舟吼浪”才能变成现实 穿过下关三叉河桥,便到了龙江宝船厂遗址。 一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遗留下来的长约500多米的造船作塘(船坞)。这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就在此修造。现存的《龙江船厂志》称:“永乐五年取造海运船249只,备使西洋诸国。” 宝船之称来自“入海取宝”之意。原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潘群说:“造船技术的优劣,是一个国家生产水平的反映。郑和宝船是世界桅帆船的巅峰标志。” 作塘旁的宝船厂博物馆里,陈列着宝船微缩模型。宝船到底有多大呢?据《明史》记载,最大的宝船长44丈4尺,宽度为18丈。 如此之大的尺寸,曾引起许多学者的质疑:“当代造如此之大的船只尚且不易,古代的人能造出来吗?”而在此出土的两件铁栗木船舱构件,长度在10米以上,重量在一吨以上;挖出的铁锚、铜锚各一只,都是重约三四百公斤。它们的尺度和规格印证了史料记载的“体势巍然,巨与无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规模。著名历史学家、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明代文献中有关郑和船队旗舰的尺度,乍看似乎难以相信,但实际上丝毫不是‘奇谈’”。 除了宝船,郑和船队中还有马船(快速综合补给船)、座船(将领军官乘驾的船)、战船、水船(储运淡水)、粮船等。据统计,郑和七下西洋所使用船只累计数为1456艘,规模之大,勘称当时世界之最。 郑和船队,几乎集中了当时在船舶导航方面最为先进和完善的设备。在航海科技体验区,导游用多媒体做着生动形象的介绍:船队的航海罗盘制作精巧,指针浮于盛着水的罗盘内,遇风浪颠簸也不易脱落。罗盘边缘分为24方向,48指向,每指向为7.5度。在茫茫大海中辨认方向,靠的是“过洋牵星术”,就是靠日月升落辨别方向,靠测星体高低度量远近。测量工具是12片牵星板,在太阳升起和落下后的“晨昏朦影”时测量。他们还绘制了当时世界上范围最大也最先进的航海图。所有这些先进技术手段,保证了庞大的船队在茫茫大洋中纵横驰骋。 时光廊柱、航海体验台、宝船部件雕塑的面前,游客们纷纷亲自动手,寻找着“鲸舟吼浪”的感觉。一位参观的小孩,摸着巨大的铁锚对妈妈说:“真过瘾,我以后也要去航海,像郑和一样。” 饱经沧桑的静海寺、阅江楼见证了昔日的荣与辱,也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强大昌盛的中国,必定是开放的中国 中午时分,步入南京狮子山麓的静海寺。这座古寺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的成功壮举而建的。它当年还是一座“西洋宝物展览馆”。“当年,殿堂内陈列着船队从海外带回的象牙、玉石等珍宝;寺院里到处栽种着郑和带回的奇花异木……”在郑和史料陈列馆,记者感受着昔日下西洋带来的荣耀和辉煌。 这座古寺,见证了荣光,也见证了耻辱。近代中英《南京条约》谈判就是在寺庙内举行的,“盖香港之割,本据南京条约,而实协议于南京下关之静海寺也,帝国主义强加于我之不平等条约,即始于此”。如今,寺内设有中英《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它的出口处,青铜所铸的警世钟提醒着每一个游人:不要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郑和研究会的马光汝主任感慨地说:“600年后重谈郑和,除了自豪,也有遗憾。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睁开眼看世界的势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戛然而止。昔日乘风破浪的宝船再也没有出过海港,接下来的就是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在中国的领海、内河横冲直撞。” 静海寺,用它的郑和、《南京条约》两个史料陈列馆向世人说明:强大昌盛的中国,必定是开放的中国;落后挨打,必定是闭关锁国的结果。 离开南京之前,我们登上了濒临长江的阅江楼。放眼远眺,但见浩瀚的长江滚滚东去,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连绵不断。阅江楼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年郑和庞大的船队就是从不远处的下关龙江出水,驶向“去中华绝远之处”。 阅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2001年,毁于战火的阅江楼重建并对外开放。前不久,这里举行了大型记录片《1405年———郑和下西洋》的开拍仪式。 在三层大厅正中,装饰着中国最大的景德镇巨幅瓷画———《郑和下西洋》。画高12.8米,宽8米,画面由12个部分组成,色彩斑斓,气势磅礴,全景式地描述了1405至1433年间郑和下西洋这段辉煌历史。 “看,他手中拿的是海图而不是宝剑!”指着瓷画中郑和的图像,导游特别强调道:“郑和下西洋明显区别于后来西方殖民者的炮舰外交。” 为何化剑为海图?南京大学教授潘群说:郑和下西洋不是“耀兵西域”,而是“宣德化而柔远人”,不掠夺土地,不抢夺他国的财富,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这样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格局”,正是全人类所企求的,也是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的典范。 江水匆匆而逝,历史只留下一些残片来向世人述说着如烟往事。此刻,阅江楼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注视着脚下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一天天成长。正如诗中所赞美的:“郑和当年启国门,艨艟鼓角气祥和。六百年后重开放,登楼再听盛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