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具有和中国教育学会一样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吗?

气运
伊甸园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简称中国教研会(CETS),是全国基础教育 教学教学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单位,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咨询机 构. 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及其相关课题立项、教科研 成果推广和普及工作 中国教育学会(CSE)是由分支机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自愿组成 的教育学术团体, 举办基础教育的实验学校开展培训活动;开展 业务咨询、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组织教育评价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 前者是由教育专职人员所组成的, 而后者已发展 成了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支积极力量,是教育行政部门 的参谋和助手, 中国教育学会与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拥有同等效力满意请采纳

中国教育学会的论文证书有用吗?

江藩
初登场
现在哪个刊物,哪级组织的获奖论文不是假的?全是假的!不过是行政部门耍流氓手段,不交钱给他,它不予承认而已! 0 1

中国教育学会证书认可度

德之钦也
萨里
中国教育学会的证书在教师职称评定中予以承认。

庞鸣嵘的科研成果

恐龙谷
不其
1995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中学政治学科实验中,所撰写的《针对不同年级思维训练在层次、途径、方法上的区别》被评为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年,在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被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2000年,在承担《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经验收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自2003年-2006年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任务。自2003年-2004年承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2004年,在全国教育规划“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经验现状调查及课程资源开发》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庞鸣嵘十一五《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立项证书。2009年,《“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一文在“2009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10年,庞鸣嵘校长论文《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在由中国教育学会研究会主办的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教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特色》在“全国教育管理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实验研究》,子课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教材实验研究》中庞鸣嵘任课题主持人,该课题经评审准予结题。2010年,经辽宁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您承担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已通过结题鉴定,经审核准予结题。201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立项课题《建构主义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此项课题已完成,经评审准予结题。 1998年《中学教学数学中运用研究法大有作为》获东北地区优秀论文。2002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编入《现代教育理论研究》。2002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编入中国名校600家一书。2003年,指导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一课评为省优秀课一等奖。2004年,撰写的《践行校长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发展群体智能、创建名牌学校》在辽宁省普通高中校长工作会上做了专题学术报告。2004年,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教坛精英传略》一书,获市科研一等奖。2005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文在中国管理科学理论成果奖评定中荣获特等奖。2006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入编在全国中小学千名杰出校长一书。2009年《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发表在《中华少年》2010.1期上。2009年,《“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一文经编委会审定,入编《教育改革与创新问题研究》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先进的办学理念创新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刊登在《东西南北·教育观察》一书中。2010年,《高三复习要“对症下药”》发表在《中国教师》2010第6期上。2010年,《浅议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发表在《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3月(下)上。2010年,《领悟高三,解读高考》发表在《时代教育》2010年第7期上。2010,《论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发表在《科技资讯》2010年第28期上。2010,《践行校长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发展群体智能,创建名牌学校》一文发表在《名家论道——辽宁省中小学专家型校长谈教育》一书上,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发表在《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9月刊上。2011,《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1期上。20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教育》发表在岳麓教育论坛论文集上。2011,《领悟高三,解读高考》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2011,《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发表在《探索之路——本溪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选编》上。2011年《试谈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文章,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总课题专家组评审,获得论文一等奖。2012年《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荣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的课题证书有用吗

啊海军
八脚怪
您好,一般只要是真的课题,评职称都是可以用的,而且能不能用可以直接问人事局或者人力资源办,可以安排国家级课题,3~5个月完成,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开题、结题、发证收费吗?,如果收费是收多少

暴力史
大目视之
收费啊,课题管理、评审嘛。具体收多少,管理者会告诉的, 2K左右吧!

周峰的科研项目

卫鞅
克利夏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1、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2、 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研究”;3、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4、主持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珠三角教育现代化办学模式研究”;5、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操作性策略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自1988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教育研究》、《新华文摘》、《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论文代表作有:1、《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功能观试析》,《教育研究》1990年第12期;2、《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3、《关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中国教育报》1994年8月10日教育科学版,《新华文摘》1994年第10期全文转载;4、《开拓认识教育的新领域》,《中国社会科学》,93年第4期;5、《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述评》,《外国教育》1988年第4期,人大复印《教育学》全文转载。6、《英、美优质学校创建的基本趋势及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3期;7、《试论优质学校及其成因》,《教育科研研究》2009年第4期。 主编、独著或合著的著作超过20多本。代表作有:1、《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1999年6月第2版,该书是全国第一本素质教育专著,发行6万多册,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2、主编《走进优质学校丛书》(11册),约250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3、主编的《教子成材系列丛书》(3册)先后发行数十万册,成为家庭教育的好帮手。

一线教师怎么做课题?

岔路沟
秃而施发
一说到课题,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一块硬骨头,没有时间,影响教学,或者是为了职称。但是,课题并非高高在上,脱离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小编以为,老师做课题,其实是有优势的,从教学中找到问题,又有课堂这个大实验室,成果还帮助教学,并非纯粹浪费时间,为了职称。简要来说,其实就8个字:扎根课堂,躬耕教学。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做课题?“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按照他那样去做,我们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工作量!”“离实践太远了,我们根本办不到的。”??报告结束,两位老师在走出报告厅不远处议论。这次报告邀请是的省级专家,专门给教师讲如何提高教学能力,不知道专家听了这样的话,会作何感想?既然理论家的言谈不合实际,那就换个方式吧。挖掘校内骨干教师,美其名曰“明星教师”,请他们来给老师们示范、座谈、报告,总是没问题了吧?事实上,老师们又觉得这样的活动太浅,讲得都懂,不听也一样。一位老师道出了无数老师的心声:“只要有好的方法,能有助于学生成长,我心里还是很愿意尝试的,但是,平时要应付教学以外的事务太多了,教学任务抓得也很紧,动不动就与职称、评优挂钩,就算牺牲休息日,也不一定能都做好,哪有的精力细细琢磨研究教学实践啊!”不参与教研进修,5年后工作水平难增长现状如此,作为老师,我们无奈。的确,跟着各项检查、重复性完成每堂课知识教学,编制内的老师也能稳稳过完忙碌的三十几年职业生涯,然后退休。但若是花点心思琢磨教学,研究课堂,想着法子提高教学效率,却是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教师专业发展状态跟踪测评显示: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后的3-5年内,其教学水平与工作年限呈相关。这以后就出现一个高原现象,即如果教师不参与教科研或进修,其工作水平随着教学年限增长的影响,变化微乎其微;但如果不断参与教科研,其工作水平将与工作年限同步提升。这说明现在的教师教学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想一想,在教学中,你总是不断地作出各种决策:我该如何导入这堂课?如何把这些深奥的道理讲得明白易懂?该怎样吸引那个调皮的学生?教学与学习的基本原理是对一般规律的概括,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告诉我们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该怎么做,而教学中的决策又要考虑到这些特定的背景条件。所以,老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成为一个研究者。如何成为一个研究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研究心态——消除“恐研症”有的老师一提到研究,就以为研究,是一本正经写论文;以为研究,是关键步骤应付检查;以为研究,需要领导支持安排,走一堆繁琐程序??于是,望而生畏,这就是被研究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了。很多时候,研究型教师主要是指一种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的热情,只要我们心中有孩子,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献给孩子,那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点,这个时候,我们就进入了研究的状态,我们也成为了一名研究型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追求纯理论的严谨和超前不太现实,不宜这样要求自己。我们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对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来源于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和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更是咱们教育教学的实际现场,真切感受现场中的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能相对轻松的提升教育智慧。第二、研究内容——细化和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淡化外部指向,不必琢磨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喜好,也不要随热门理论和研究摇摆,而要从自己的真实兴趣和需求出发选题。最好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选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课题研究应多着眼于教学细节,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学现象、时间,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现象、一个问题、一个(类)学生、一种教法、一条经验等,切入点越小越好,但是着眼面要大,要看到问题的影响和问题的本质。要善于对问题进行逐层分解,抽丝剥茧。例如课堂纪律差的问题,通过归因分析来研究,可分解为课堂教学枯燥、教学内容过浅、教师一言堂、学生习惯差等问题。其中“课堂教学枯燥”又可以分解为教学策略单一、教师语言、课程资源贫乏等问题。“课程资源贫乏”又可分解为素材性课程资源贫乏和条件性课程资源贫乏。“素材性课程资源贫乏”又可按照学科分解。通过分解将问题尽量细化,然后再在问题网络的末端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如上,就可以从微观上选择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从而解决课堂纪律差的根源问题。第三、研究方法——做个有心人,选用合适自己的叙事研究法方便、有效的是叙事研究法——帮助教师养成记录教育故事的习惯,实现对教育科研的生命建构。操作要点:(1)选择自己最心动的故事;(2)有重点地记录故事的经过;(3)简要写出自己的所得所思。教育故事跳动着师生生命的脉搏,日积月累,集篇成册,就能反映出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研究的成效。行动研究研究的内容直接来源于教学实践的需要,鼓励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操作要点是:“行动——观察——反思——跟进——行动”不断循环。在循环反思实践中,检验工作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专业化成长。当然,研究的方法还很多,如统计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同伴互动研究法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要做一个有心人,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观察发现,认真捕捉思考,并寻求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教科研必有所获。思考、反省,找回教学主动性做科研型教师是时代的必要要求,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拥有自己的职业规范,如果一个我们作为教师仅仅是出于外在的职业规划而年复一年地在课堂上重复着自己的行为,那这我们来说是不幸的,因为这样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教科研则是一种让我们老师找回自己教育教学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一种让我们能够思考自己的行为、调节和反省的方式方法。中小学教科研不同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情境性、实践性是其重要的特点。因而,老师们的课题研究只有扎根课堂,躬耕教学,具有田野的视角与实践的意识,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助推专业发展。(来源: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测评)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领导简介

一心一意
恶人之天
冉铁星 男,1959年生,湖北省宜昌市人。1976年上山下乡,1978年入原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到省教科所工作至今(其间1998年赴丹江口市负责省委高校工委、省教委小康工作队工作一年,2000年入省委党校省直处干班学习),现任省教科所研究员、副所长(正处级),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美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秘书长、湖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湖北教育科学》常务副主编等职,长期从事教育科研及其管理工作,擅长于宏观决策研究和教育美学(哲学)、人文教育(含德育)等研究。撰有学术论著1部,主编或参与主编的专著9部,公开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60余篇,主持或参与主持的世界银行、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及省教育科学重大课题10余项,取得了较丰硕和有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代表作有:《贫困的教育美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1世纪的教育策略:协调科技与人文的冲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联络处1997年举办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该报告后以《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为书名出版)研讨会”并发言,该文后刊于《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第1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