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南昌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可以跨专业吗

故海内服
安取仁义
1、跨专业可以报考,可能有的学校会要求一些加试,考察你古代文学的功底。2、南昌的古代文学一般吧,你可以查看下古代文学专业的学校排名。3、每年招生情况可以去看看学校的招考简章,特别是录取情况的公示,看看接受调剂没(接受调剂说明竞争小,或者说生源不理想)。你好可以跨专业报考。大部分专业都可以接受跨专业报考。只要专业目录上没有说明该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生就可以报考。研究生的专业和本科不同,研究生的专业按学科,很具体。建议去拟报考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专业目录。

从英语专业跨专业考研,考古代文学专业有希望吗?

同声相应
地狱变
我就是今年2012考古代文学的,一志愿没上打算二战——首先,想跟LZ解释一下误区:第一不要认为英语专业的考古代文学专业时,英语就占了多大优势,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听说能力,而考研英语(学术类是英语一,专硕容易很多)更强调读写能力,考研英语作文都有模板,基本忽略,重要的是阅读,考研英语阅读有时候很变态,而不在于你是否是英语专业!硬要说有优势,我也只能说是单词量的优势,所以英语不能自满;第二,LZ说考古代文学专业中等偏上的学校,那么专业课特别重要,现在文学类都是考大综合(除了我所知的像湖南师大、福建师大等几所之外),专业课复习内容很重,对于跨专业考生尤其重要!然后,文学类的都是一根线,包括什么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还有文艺学,美学等等,都是这一大类,文学类的线算是文科里面最高的吧!所以,文学类英语是个绝对重点!全国有33所重点高校是自主划线,包括了北大、清华、复旦等等名校,所以它们的分数线一般都会比国家线高,而且古代文学也是文科类的热门专业,所以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像北大每年古代文学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而且复试淘汰率也很高,算是精英教育了…… 除社会科学院外,北师大和北大是仅有的两所全国古代文学学科A+类学校,另外是复旦、浙大等属于A类学校,所以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录取比岂止十几比一?本人也是2012古代文学考研,查看过往年北大该专业考录比是一两百比一!好考与不好考当然在于自己,但是楼主如果下定决心考好学校,那么不付出一定的努力是不可能的!(关系、RMB、作弊除外)亲你说得好难啊,你考的是哪个大学啊?我现在考虑的是川大,我主要还是担心专业课这一块,但我看网上一些考川大的经验交流,我觉得专业课的考试并没有你说的和我自己之前想象的那么难啊。。。至少从我个人经验来说,专业课很重要——像四川大学这类重点学校专业课改卷很严的!总之,LZ别把考研想得很容易,现在二本的研究生每年招不满,可是名校的竞争却是很激烈呢!个人感觉这个东西需要靠天分和灵光的,现在好好准备应该有希望的

我是一名理科生,现读大三。我想要跨专业考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请问各位知情人士有什么好的建议?

人皆为之
其卒
可以的,1,要明确考哪个学校的古文学,现在就可以带着学专业课了!一般学校的研究生网站上有,也可以到贴吧上看看,学习经验.2当然了,如果你考一般的211学校,可以轻松点,因为专业课可以买到!就意味着准备好英语和政治就好!专业课带着看看3.如果你考34所,劝你从现在开始就尽量不要给自己放假了。先把两门专业课过个两三遍,然后坚持天天做题。有条件的,和报考学校的导师提前联系。问问要求什么的!加油更正第二点中,专业课答案可以买到找找这个专业的师兄同学看看要考哪些科!再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书!总之要图书馆!本人路过的可以当我没说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基本科目?

有瞽
想考哪个学校就到哪个学校的研究生专栏去查一下,要考的书目都有说明。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应该怎么复习?

涕泣沾襟
红柿子
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除了一些经典篇目外,用不着每篇都要背诵,但要熟悉;二、文学评论与写作是一门学科,大纲基本上可以参照《文学理论教程》,但要提高还要找一些文学评论的作品来研究和学习、典型的文学评论作家作品可以选择性地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参考别人作品进行写作练习了。三、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分析评论题主要是建立在个人知识基础之上的,如果你读书多了,平时练习多了,考试自然会得心应手。分析评论题有参照的参考书练习吗我这没有。但你可以联系报考的学校和导师。一般都会提供参考书目和复习资料的。

我本科会计学,但是考研想跨考中国古代文学,现在还来得及吗?

村桥
请问其过
现在开始的话还不算太晚,其实很多人考研都是跨专业的,而且即使报考本专业你也会发现有不少专业课的内容是并不熟悉的。所以现在一看决心毅力,二看你对政治英语的复习程度了。

古代文学难度大吗

神之末也
虽善不善
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难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考研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考研录取比例、招生人数、学校知名度等等很多因素,而且难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考生是否能够考研成功,所以考研难度大小是考研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2、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校排名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专业排名靠前,专业热门意味着竞争的激烈,势必会增加考研的难度。3、跨专业也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尤其是文科跨理科报考研究生,对于只有一年复习的考研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希望考生通过与研究生师哥师姐交流、考研论坛交流、考研群里交流等多种渠道,一定要在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之前对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难度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成功的成为研究生。不大,多看,多背

跨专业考中文系研究生问题

胡姬花
录音带
去各个大学的网页看一下,贴吧也可能会淘到宝.每个大学的标准都不同,大二最好现在就开始准备了,如果确定跨专业考研那么你的专业课就不用太费心 及格就好,好好准备一下教材,祝你成功!你报哪个学校?各个学校的科目和书目都不一样的。不过文学的基本功要抓牢。跨专业大三就要开始看专业课了,政治英语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专业课。去买历年考研专业课真题看看出题思路吧,有助于理清复习方向和难点重点。加油!

谁能介绍一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的各研究方向和就业前景

比利猫
盗窃之行
05 文学0501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 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 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 050302 传播学0504 一级学科:艺术学050401 艺术学 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 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 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 050408 舞蹈学3.一个大门类,复试是同一个分数线,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外国哲学、 逻辑学、伦理学、 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均属哲学门,分数线就是一样的,指国家线。目前哲学类是文科中最低的。历史类也一样低。意味着最容易考取。4.要知道A\B\C类考生的概念,指的是报考学校所属地区。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A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B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C5.考研前要想清楚是为了工作还是喜欢做学问。对于前者,专业就无所谓啦;对于后者,需要努力,坚持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找工作,只是为了达到那个门槛,专业是什么不重要,容易考上,容易毕业,就好。做学问,是一生的事情,需要找自己喜欢的,不能考虑英语线的高低。执著是必须的。6.成绩好的,家境也好的,考虑出国读研很不错的。只需要奋斗一个语言成绩即可。汉语言文学可报考如下专业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对外汉语、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专业,其中前四个属于语言类,后三个属于文学类。 文学类是很多人都会做的选择,但是考的人多,竞争压力会很大。而且往往是考文学类的会被调剂到语言类。 语言类中对外汉语比较热门,但实际上是比较难找工作的。古代汉语算是冷门,但冷门往往更佳,少了竞争,如果是少数民族考的话更有优势。 汉语言文学排名情况: 1 北京大学 2 复旦大学 3 北京师范大学 4 南京大学 5 浙江大学 6 北京语言大学 7 武汉大学 8 南京师范大学 9 华东师范大学 10山东大学 11 暨南大学 12 华中师范大学 13 中山大学 14 四川大学 15 福建师范大学 16 南开大学 17 中央民族大学 18 中国人民大学 19 清华大学 20 厦门大学 21 湖南师范大学 22 湖北大学 23 上海师范大学 24 陕西师范大学 25 苏州大学 B+等(29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宁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 B等(29个):湖北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汕头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鲁东大学、扬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漳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