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跟郑州大学哪个好

是不恬也
大麻烦
二者各有各的特点,评价好与不好和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不同,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一、学校历史不同1、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校的地质、工程等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于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时期外迁。1975年整体迁至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2000年,进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06年,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2、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1年郑州师范学院并入,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二、学校规模不同1、中国地质大学截至2020年,学校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占地总面积143554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07575平方米,设有23个学院(所)、65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3225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8635人。2、郑州大学截至2020年,学校主、南、北、东四个校区占地5700余亩,设51个院系、116个本科专业,教职工5700余人,有全日制本科生5.1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9万余人,留学生2500余人。三、院系设置不同1、中国地质大学设有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等19个学院。2、郑州大学郑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51个院系。四、学校特色不同1、中国地质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平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研究生院、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年)、211工程(1996年)、部省合作共建高校(2018年)、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2012年)、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8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五、主要奖项不同1、中国地质大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全国本科生综合满意度50强高校(2013年)、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2、郑州大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3年)、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2007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200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截至2015年12月)、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0年)、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17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质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州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与郑州大学哪个好

第二号
当然也看专业,如果地质类相关专业地质大学好,但是化工 材料 数学 化学 郑州大学好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研究生咋样??就业呢??环境工程的呢??哪个好考??难度大吗??

戒也
伴雨行
我们学校水环学院是水文和地下水比较好,其中的导师都是全国这个领域内的权威,跟这些导师混工作什么的还发愁什么!环境科学与工程咋样呢??具体点啊http://dept.cugb.e.cn/Cugb_Wree/index.asp看看我们学校水环的网站吧 研究生网站也可以

请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的地质工程的研究生,就业情况怎么样啊,单位,待遇?谢谢

红舞鞋
身常无殃
地质工程要上就来武汉,工程学院的主要是和工程相关的,资源学院的主要是资源勘查方面遇到的地质问题的研究,而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则是与物探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相关研究,祝你好运!!~~我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据2010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上面显示地质工程这个专业的就业率是100%相对来说,我觉得还是北京的好点,因为毕竟是总理的母校,会有比较优越的条件,据老师说我们学校每年用于地质专业的费用是九千多万。当然也会有一些问题,比如买房什么的。我只能说这些了,这个东西还是得自己选,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中国地质大学 郑州合作办学点

太初
多襄丸
艾滋病小斗士2001年6月1日,正当全世界儿童欢庆节日的时刻,一位12岁的名叫恩科西的南非儿童去世了。他的死,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恩科西是一个黑人男孩。1989年,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性命,仁慈的白人妇女基尔·约翰逊收养了他。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后来,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2000年7月,小恩科西参加了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穿着一身小西服的恩科西站在主席台上,用尚显稚气的声音,向数千名与会代表讲述了母亲被艾滋病夺去生命,而自己也感染上了病毒的悲惨遭遇。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毒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的哪个更好啊

若丧其一
贝多芬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全国一家独大,并且遥遥领先。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高考报专业的时候有两所中国地质大学,一所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所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很多同学都会困惑,这明明是同一所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怎么两个校区的分数线还是不一样的,究竟哪所地质大学最好,我们今天就说一说中国地质大学的北京校区和武汉校区有什么区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 同根同源,两所大学具有相同的根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中国地质大学源于1952年创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地质系等大学的地质系合并而成。文革期间北京地质学院迁入武汉成立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分别在武汉和北京两地办学,武汉为主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 各自优势武汉校区:2018年全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63位,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创新平台,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由于当年两地办学武汉校区是主体,这使得武汉校区的中国地质大学继承了当年一大批地质大学的优秀资源。李四光曾经说过,“北京航空学院是惊天,地质学院就是动地”。武汉校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国家级项目共有600多项,这也成就了如今的地质大学武汉校区。北京校区:2018全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65位,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创新平台,由于文革迁校,1978年地质大学在邓小平的关怀下在北京复校,我国首次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经过几十年不懈的艰苦奋斗,逐步形成以地质,资源,地学工程技术为主的专业特色大学。3 各自优势专业武汉校区:武汉校区的地质学,煤与煤层气工程,安全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也是地质大学最好的专业,资源勘察工程,地球物理学(全球特色专业),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都是地质大学武汉校区相当不错的专业。北京校区:北京校区的地球物理学是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土资源管理,地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都是相当不错的专业,由于地理位置在北京,这也使得北京校区的就业要优于武汉校区。4 分数线两所地质大学同根同源,由于分别独立招生,两所大学的分数线也有不小的差异,拿安徽省的录取线为例,武汉校区2017年录取线为582最低分,北京校区2017年录取线为590最低分,由于北京校区的地理位置等原因的因素,北京校区的分数线稍微高于武汉校区,但是论实力,武汉校区还是强一些。两所同根同源的大学,因为地理原因才分开办学导致如今的独立,两所大学如今的实力和特色都在我国是顶级的,可以想象当年如果不拆分,如今的实力要多么强大。不免让人觉得惋惜!

哪些学校招收理科国防生(女生)

果不乐邪
美人鱼
考国防生、军校的话你在二十三岁之前大学毕业,包括二十三岁、、可以去考军校、另外也可以去部队先体验一下生活在你退伍的时候可以参加一次军校招考、不过招考的以理科为主、招文科的很少、学校很多、只是看你自己喜欢什么专业而已、

我系石油工程的学生,欲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或者武汉的相关方向研究生,有高手能推荐或者介绍一下么?

死生
王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创建于1952年建校之初,历经矿产地质及勘探系、可燃矿产地质及勘探系、能源地质系、能源学院等演变,由石油天然气地质及勘探、煤田地质及勘探二个专业发展而来。在能源学院的建设历程中,曾经涌现了一批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如提出“陆相生油”理论的中国石油地质专业主要创始人潘钟祥教授、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的创建者杨起院士等。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能源学院积极开展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了重视地质理论基础、强化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为中国能源工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品学兼优的科技人才和管理骨干,由能源学院培养的三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傅家谟、殷鸿福、张彭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能源学院目前由石油地质、石油工程、能源与环境三个教研室组成,有教职员工5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15人(博导1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人,另有退休后返聘的教授(博导)6人和兼职教授4人。在人才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是教学与科研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数拥有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留学或进修过,有获全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2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人,进入原地质矿产部跨世纪人才计划的1人。 在学科结构上,能源学院设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学”博士后流动站、“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田开发工程”及“能源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油气井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石油工程”和“资源勘查工程”二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和“油气田开发工程”分别为国家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资源勘探工程”为国家重点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被确定为我校工科教学基地。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工程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本科生180余名,现有各类学生1208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接近1:1。 能源学院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不断追踪世界学科发展动态,立足于学科发展前缘。围绕着含油气盆地地质及勘探开发,形成了多个特色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领域,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成藏动力学、储层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天然气地质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气井动态分析、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能源学院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集团公司及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研究领域涉及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二连盆地、东海海域、南海海域以及国外等含油气盆地。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横向合作项目120多项,2004年科研经费增长至1500万元。许多项目获得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评价,先后有1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440多篇,其中,进入SCI、EI及ISIP三大检索系的论文40多篇。 能源学院实验室建设快步发展,仪器设备性能优良,实验教学条件良好。下设能源基础室、有机地化室、沉积岩石学室、油气田开发室、油层物理室、数值模拟室和能源信息分析室。 能源学院依托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和科研院所(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大庆油田、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完善,建成了多个具有多层次(本科、硕士、博士和工程硕士)、多功能(本科生产实习、研究生论文基地、工程硕士办学点和教师科研基地)特色的“产-学-研实习基地”。 另外,我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已被确定为我校工科教学基地。 能源学院一直奉行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思想,提出了“科研成果进课堂,科研参与促成长,科研经费助教学,科研协作搭桥梁”的科研促教学办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形成了重视地质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动手能力、重视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地质大学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传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居全校之首。 新世纪的能源学院正以高昂的姿态、百倍的信心阔步前进。科研方向层序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虽属于现代地层学的范畴,但从学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来看,已远远超过了地层学所涉及的范畴。层序地层学将年代地层学与现代沉积学、全球海平面升降结合起来, 通过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时间地层单元内进行地层充填结构和展布样式的研究,在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包括盆地沉积演化史分析、地层与储层预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及至油气藏描述等方面,均取得了成功。因而层序地层学不仅变革了传统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而且已成为一门能够指导油气勘探的应用科学。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强大生产力的推动下层序地层学作为地层学的新的分支学科正在不断发展、完善。 我院层序地层学研究方面实力雄厚,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在国内外多个盆地和地区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层序地层与隐蔽圈闭预测研究、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研究、河流相层序地层研究、前陆盆地层序地层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等。沉积学与油气储层沉积学是对沉积物的来源、沉积岩的描述和分类以及沉积物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包括沉积岩、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过程及沉积矿产等多个方面。沉积相的研究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主要研究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沉积条件及有利相带分布、以及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的分析。油气储层研究是利用地质、地震、测并、试井等资料和各种储层测试手段,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研究和解释油气储集体所形成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与确定储层的地质信息及不同层次的非均质性特征.提高油气勘探与开发效果。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沉积相与油气、油气储层综合预测、储层成岩作用、油气储层表征与建模等。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成藏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成藏主要研究油气的成因、运移、聚集、演化和分布规律。油气地球化学主要研究油气的成因,包括有机质丰度、类型、油源对比等;油气成藏主要研究油气成藏条件、成藏作用、成藏过程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等。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有成藏动力学系统与含油气系统、油气运移、油气地球化学、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根缘气及天然气成藏序列等。含油气盆地分析盆地分析是地质学中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学科领域,它围绕着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沉积充填、后期改造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等问题开展综合研究。含油气盆地分析注重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改造过程以及它们与油气资源分布、油气成藏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含油气盆地构造学分析、地层学与沉积学分析、沉降史和热史分析、石油地质学分析等。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石油构造分析石油构造分析是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相结合的产物,包括石油构造分析的理论基础、石油构造分析的实例以及与油气形成和分布有关的构造作用、构造样式及构造规律性等。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含油气盆地内的构造作用和构造样式,不仅要研究含油气区大地构造、区域构造和盆地构造分析,而且还要研究盆地内各次级构造单元(坳陷、隆起、凹陷、凸起、二级构造带(油气聚集带)、油气构造圈闭)的石油构造地质条件。该研究方向为我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研究实力雄厚。煤层气地质与开发工程 在煤层气生成、聚散及成藏的地质过程分析、煤层气生储过程演化与成藏配置关系、煤储层物性及其控制机理、煤储层气-水两相渗流机制、煤层气驱动运移机制、气-固-流耦合作用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以及煤储层伤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构建了煤层气吸附-解吸-扩散-渗流的地质模型。以煤层气富集性与可采性为切入点,探讨煤层气有利区块的判识标准,建立符合煤层气地质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的资源评价体系,通过煤层气地质调查圈定有利区带并作出准确地质评价。开展注气提高煤层甲烷采收率和在深部煤层中进行CO2埋存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能源利用与环境工程包括洁净能源研究、含能源盆地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保护、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等。洁净能源研究:研究洁净能源的天然产出与人工洁净化方法,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含能源盆地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结合地质学的方法和现代计算机的模拟技术分析盆地的形成、演化和煤油气的聚集规律。环境地球化学与环境保护:用环境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影响现代环境的各种地质因素和与之相关的人为因素及其对策。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用有机地球化学的理论和分析测试技术研究黑色页岩及其伴生矿产(包括部分贵金属矿产和煤油气)的形成、演化和富集规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二次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方法、油气井动态分析、调剖堵水方法、压裂酸化优化设计、井网优化等研究方向。我校在油气藏开发工程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结果,承担973项目及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与国内大油气田有广泛合作。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开采工程理论与技术是综合运用数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物理、化学、地质、热力学、电子、机械、生物等理论和技术,经济、快速、安全、有效地开采石油天然气的一个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方向。近年来,水平技术、大位移井技术、化学提高采油率技术、生物采油技术、物理采油技术、稠油热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连续油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采油采气工程理论与技术成为理论研究活跃、应用前景广泛、经济效益巨大的一门科学。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采油采气工艺、采油机械、修井、测井,增产措施等,是油气田开发的最重要环节。油气藏工程油气藏工程是油田科学开发的基础,是油田开发过程中至始至终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油气井的产能评价、油气藏的开发井网设计、油气藏的动态分析与动态预测、合理井网调整与加密、剩余油分布预测等,油气藏工程理论研究与应用是我院的特色和强项之一,目前与全国各大油田都有业务联系。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油气渗流力学是整个油气田开发工程的基础,它源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的水力学,兴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盛于二十世纪中叶,目前发展有所减缓。矿场工程师们利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方法,探索油气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油、气、水等地下流体流动所遵循的规律,制定正确的油气田开发方案和开发调整方案、评价油气储层、分析区块开发动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开发过程。现代油气田开发越来越注重科学地认识和改造油气藏,尊重客观规律,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多的油气,渗流力学是认识油气藏、高效开发油气藏以及改造油气藏的科学基础和重要工具。我院教师在非线性渗流、煤层气渗流、水平井渗流、垂直裂缝井渗流和气体渗流以及相应的工程应用方法研究亦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结果。目前的研究方向有:(1)多相流体渗流研究以岩心流动实验为基础,油藏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多相流体渗流规律,精细描述开发中后期油层渗流场特征;(2)压力敏感介质渗流研究以高温高压油气田开发为背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变化而导致的储层敏感效应,研究孔隙度、渗透率等储层物性参数变化规律,通过数学建模研究储层压力敏感效应对可采储量的影响;(3)低渗透介质渗流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油气在低渗透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并结合油气井压裂、酸化、打水平井等增产措施,研究垂直裂缝井、水平井多维渗流问题,形成垂直裂缝井、水平井不稳定压力分析系列方法;(4)煤层气渗流研究根据煤层气开采特点,研究多重介质中有吸附和解吸发生的煤层气不稳定渗流问题,给出煤层气开采动态分析和预测方法;(5)非牛顿流体渗流研究研究聚合物、完井液、堵水剂等非牛顿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行为,分析储层损害、堵水效果等。储层建模与数值模拟 我校在此领域内有着突出的优势,在与国内主要油田的合作研究中,形成了以岩心、测井和地震多资料相结合的、以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为基础的、以建立油藏地质模型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岩心、测井、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技术,建立精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及油气田开发的地质模型。在精细、等时的地层单元内开展储层,隔层预测与评价研究,能大大提高地层预测的准确性,为油田开发中注、采井布署提供科学依据,为流体流动最佳数值模拟提供岩石物理模型。 油藏模拟是油藏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针对某一油藏,以最小的资本投入和操作费用获得最大的油气采收率。油田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从油藏现状出发,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采收率所需要的最佳技术。而油藏模拟是获得这一目标最高级的方法。现代油藏经营管理 油藏经营管理是油藏区块作为对象,根据开发的各个不同阶段,以油藏管理部门为核心,组织物探、地质、油藏工程、采油工艺、地面建设、经济分析等人员成立项目小组,确定分工与合作,共同协调管理。是以确定的目标情况下,各部分协同完成目标,达到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达到科学开发油气田的目的,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才起步,目前还不能完成照搬国外的模式,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现代油藏经理模式的研究。师资队伍能源学院现有中科院院士1名 杨 起能源学院在职教授(排名不分先后顺序)樊太亮(博导)、邓宏文(博导)、李治平(博导)、侯读杰(博导)、汤达祯(博导)、李宝芳(博导)、林畅松(博导)、陈开远(博导)、姜在兴(博导)、于兴河(博导)、刘大锰(博导)、黄海平(教授)、黄文辉(教授)、肖建新(教授)、唐书恒(教授)、张金川(教授)、何登发(教授)、郭少斌(教授)、王晓冬(教授)能源学院现有副教授(排名不分先后顺序)陈昭年、陈 程、王红亮、毛小平、刘景彦、陈永进、丁文龙、刘鹏程、王宏语、李胜利地大能源学院网站:上面有任何一个导师的联系方式。参考资料:http://ny.cugb.e.cn/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怎么样?

虽笑不和
白加黑
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地调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直属二级单位,全面负责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各大区项目办委托(或招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实施的和参加实施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各大区项目办委托(或招标)其他地调项目实施单位的地质调查项目(以下简称地调项目)。为了适应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需要,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资质要求暂行规定》精神,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地大发[2000]21号)。自2000年5月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正式以学校下设的直属二级事业单位开始运作。中地大(汉)发[2000]21号、地大发[2004]023号、人字[2000]25号文和人字[2001]18号文分别聘任了地调院相关管理人员。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详情官方电话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天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