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
正当人们准备进入 “后危机时代”的时候,社会动荡却突然在阿拉伯世界爆发并蔓延开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人们反腐败、反专制的政治诉求,还是由于“脸谱”、 “推特”等新技术的出现,或者是因为维基解密提供的消息?毫无疑问,一个复杂的社会运动一定有复杂的原因。政府官员腐败与失误,是导致突尼斯大学生小贩自杀的直接原因:信息新技术也确实改变了政治动员的模式,导致了全新的抗争形态。然而,这肯定不是引发社会动荡的全部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席卷大中东地区的社会动荡,其实是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深化的表现。它标志着此次危机已经冲破金融和经济范畴,进入更加凶险的社会领域。全球危机导致失业率长期高企,减少了欧洲人的度假,使依赖欧洲旅客的突尼斯经济像沙滩上的房子摇摇欲坠。加之大量失业打工者回到本土,给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和社会以难以承受的冲击。在同样背景下,依赖旅游业和外出人员收入的埃及,也在劫难逃。这次金融危机自2007年底从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地带爆发后,就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从核心区向外扩散,先是经金融货币渠道传导,引起冰岛破产、迪拜危机、东南欧震荡,然后开始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随着失业率的上升、工作时间延长,社会抗议活动越来越多。链条总是从最薄弱环节开始断裂。在现行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下,高度依赖经济景气的旅游业显然是最弱的环节。突尼斯和埃及的依附性经济基础,在全球危机下表现得尤为脆弱。一旦国家的经济基础垮掉,建立在其上的社会和各种上层建筑,也将不可避免地坍塌。目前,社会动荡正在向产油国家蔓延。许多舆论把关注的焦点引向社会治理的模式:民主或不民主。实际上,国王和酋长的国家还算稳定.而动乱往往发生在所谓民主转型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不仅经济上依附于外部,在政治和思想意识形态上也同样呈现出更强烈的依附性色彩——按照西方的所谓主流话语和理念解释自己国家面对的问题。这自然无法为南方国家在危机中找到一条摆脱冲击的道路。看起来富甲天下的资源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其实也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同样是依附型经济。因为作为国家命脉的大宗商品价格,仍操纵在掌控着各大交易所的金融资本手里。是把石油等商品炒上云端,还是打入深渊,全看国际金融资本赢利的需要。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大中东地区的社会动荡,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波次,是全球金融危机向全球社会危机传导的体现。由于现行世界经济体系内在的不合理、不均衡,使处于危机中的发达国家易于向南方国家转嫁危机。为掩盖这不道德的转嫁机制和转嫁行动,几乎所有西方评论家都指向发生动荡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内部,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现行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类似批评指向的是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道理是一样的。约瑟夫·奈在此次动荡中有了新发现:在信息时代,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最会讲故事的国家(或非国家组织)。看来,我们也要学会把发生动荡的道理说清楚的本领。不能让有嘴的苍蝇既能吸吮叮食,又拥有话语权,而每次倒霉的都是被叮的鸡蛋。中东乱局已经持续数月,并且目前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其深远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我们认为中东乱局将起到增强原油价格波动、抬升原油价格中轴的作用,对全球经济恢复和通货膨胀有负面影响,但2011年上半年欧美货币紧缩概率不大,下半年紧缩的风险需要留意。 极端情况下,中东乱局可能将拉低中国GDP增速1个百分点,推升PPI2.5个百分点,推升CPI约1-2个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经济恢复的趋势,我们认为经济增长脱轨的风险不大,但通货膨胀向上超出市场预期的风险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