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职业院校教师做职业教育研究有何意义与作用

王乃悦之
曼鼓疯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总和”,并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育能力模型”: “高职专业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构成应包括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教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然后,以此模型为依据,采 用案例分析法,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例,设计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能力调查问卷”,并对该校的专业教师的教育能力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发 现该校在教育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所有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严重欠缺;年轻教师对本专业的职业教育认知不够;老教师现在现代教学技术方面有所欠缺;年轻教 师实践操作能力较差;专业教师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有待加强;部分科研能力较差;部分教师创新能力不足等,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 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目前职业教育研究中有哪些热点问题

茅虿王
能乎
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及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 95.99%。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2012~2015年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扶持建设紧贴产业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师资队伍。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2008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达到1100万人,在校学生总数已超过30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

职业教育研究是核心期刊吗

大雪崩
暗恋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6年版)分类表如下:教育学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外国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教法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学刊开放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教育科学外语电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 (上)高教探索江苏高教现代大学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中国特殊教育教育评论教育信息化(学术版)

什么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力命
湖畔
 1.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继续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计划等。配合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院校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促进实训设备技术水平与企业同步提高。  2.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加强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编制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计划指导框架。加强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等资源和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数字化资源征集工作。继续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3.增强职业教育科研支撑能力。  加强对职业教育科研的统筹协调,围绕职业教育重大理论、实践与政策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充分发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综合协调作用,依托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高等学校等方面力量,健全工作机制,拓展研究平台。建立全国职业教育专家人才库和职业教育数据与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启动职业教育科研基地认定工作。  4.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  继续开展中外职业教育政策对话活动。启动“职业技术教育学”赴德长期研修(奖学金)项目。实施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现代学徒制试点、课程开发合作项目。推进中国高职院校与美国社区学院交流合作。继续推进在100个专业借鉴国际经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重点支持一批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示范项目。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教师和校长国(境)外培训。提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水平。研制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规划。

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莫富于地
珊璞
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利用校企合作、互联网+、终身教育等多理念多方式结合的方法,不断探索和推进职教体系的完备,应对国家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新要求,为国家战略落地提供人才支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逐步走向线上化、终身化,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完备。在线职业教育优势突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调研显示,时间可控、性价比高、课程多元实际是用户选择在线职业教育的核心驱动力。在线职业教育的优势体现为:1)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不受场景和场地的限制。2)在线职业教育的获得门槛低,经济因素不再成为负担。3)在线职业教育能够具有针对性地满足多元化的需求。2012-2019年,我国职业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181.2亿元达到80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77%。人口红利消失,在线职业教育意义重大从人才的需求端看,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的淡化,人才缺口逐渐显现,应用型与创研型人才尤其缺乏。中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如果以制造业为例,对标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2020-2025年,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人才缺口巨大,这意味着人才紧缺的现实将越来越严峻。根据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20-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因此,加快复合型、应用型和创研型人才的培养,提升现有劳动力的专业技能与智能化水平刻不容缓。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推动职业教育及在线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之与高等教育并重,相互促进互为发展基础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推动在线职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除此之外,我国在线职业教育潜在用户群体覆盖广泛且基数庞大,每年新增用户群体数十分稳健。未来,中国职业在线教育市场发展空间将继续上升,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亿元左右。——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未来职业教育如何发展

红海盗
不知其所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快速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重点在于技术技能的培养,补充技术工作岗位的人才不足。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政府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三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四是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在高职院校工作,如果要评副教授,评委最看重什么科研成果

魏风
故素也者
现在论文和著作都不起决定作用了。起作用的是省级课题至少一个以上主持,市厅级二到三个主持,或者参与的前三前五名吧,有国家级的前五的最好;然后是省级教学成果奖,名师,省级精品课程前五,再才是论文和著作了。指导学生获全国性奖励也算,不过比较次一些地位。现在不比以前了。更难.热门、紧缺专业的好办些,冷门、不紧要的专业又多人评的,能评上是很硬的了。通常都至少会有一个以上省级课题主持带两三个市厅级的主持,或四五个以上的前三前五名参与,再加省级教学成果奖或省级精品课程的前五名参与,如果是主持就更好。然后是cssci一到二篇,扩展版一到二篇以上,核心三到五篇以上,再加一些学报,专业核心期刊,著作主编副主编若干,参编没用。然后校内有若干院级课题、教学奖、科研奖、指导奖、评上院级优秀教师一次以上等等,这样才有可能去争。理工的还要看有没有横向省级厅级课题、专利等等,也就是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所以现在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凡事都赶早,和买房一样。迟了就基本没戏了。为什么说迟了就基本没戏,是因为一是条件越来越苛刻,指标就这么多,首先是全省同行先自相残杀淘汰,侥幸进入了,评上了,还不一定在单位被聘用,现在各学校都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指标,分十三级,评上的算第七级,但还要看是否有指标聘你,如果没有了,对不起,你还只能做讲师吧你讷。所以现在绝大多数年青教师根本就放弃去评副教授了,改走评高级工程师、经济师、农经师、商务师、政工师、畜牧师、会计师等等,要好评一些。但这些也是有名额有指标的,所以他们就只能做做兼职,多赚点外快来生活了。何况绝大多数都是体制外的。

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穆沙
屋下架屋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14-12-05(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二、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内涵式发展(三)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切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强化保障,推进内涵式发展。要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学生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系。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防止灌输式教学,提倡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要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生源对象,在规范教学基本要求和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持续释放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总结和推广国家示范(骨干)性高等职业院校成果和经验,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完善和巩固自身办学特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五)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要完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制度体系,明确中高职各自办学定位,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适应行业产业特征和人才需求,围绕技术要求高、就业方向明确、就业岗位稳定的职业,科学确定适合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专业,重点设置技术技能培养要求年龄小、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要研究确定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的学校资质、专业标准和学生入学要求,当前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试点的学校以国家级重点、国家示范(骨干)中职、高职院校为主。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教学主渠道作用,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建设一批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德育课程。要以法治基础知识和法治意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为主要内容,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职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拓宽课程覆盖面。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八)强化职业精神培养。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等职业精神。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载体,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要抓好实习实训环节,利用学生与社会、岗位实践密切接触的机会,引导学生践行交往礼仪、职业礼仪,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增强职业荣誉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四、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提高人才培养吻合度(九)调整专业结构。要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产业、紧贴企业、紧贴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要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既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又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十)优化专业布局。要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管理本地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宏观调控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一致的专业布局。要紧密对接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要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专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专业。(十一)推进示范专业建设。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高速铁路、旅游、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要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专业特色,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五、健全课程衔接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十二)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要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开齐、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等基础课程。要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改革学科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十三)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直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十四)促进中职与高职课程相衔接。要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顶岗实习。在明确各阶段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相同或相近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工学比例、课程内容、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贯通。统筹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十五)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拓展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十六)广泛开展实践性教学。要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增强教学、学习、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度,进一步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课、文化课中强化实践性教学,各级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原则上要达到总学时的60%。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加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行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并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推进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建设。要严格执行《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十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借鉴职业技能竞赛成功经验,促进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七、强化教学治理能力,推进人才培养规范化(十八)完善教学标准体系。要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教育部组织制定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鼓励职业院校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十九)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地、各职业院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颁布的教学文件,适应生源变化、学制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新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要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机构。职业院校的院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要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二十)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要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定期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价,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监测和分专业的评价制度,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积极支持各类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八、完善教学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二十一)加强教师培养培训。要以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要注重培养专业(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创建优秀教学团队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优秀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加强公共课教师、实验、实习实训和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二十二)健全教材开发和质量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健全区域特色教材开发和选用制度。要把教材选用纳入重点专业建设、教学质量评估等考核指标体系。各地要完整转发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不得删减或增加。各职业院校应严格在《书目》中选用公共基础课教材,优先选用专业课教材。(二十三)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省、市两级要尽快建立健全独立设置的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国家示范(骨干)职业院校要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完善和发挥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要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教研教改课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要积极组织地方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定期开展教研教改成果遴选表彰活动,建立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机制。九、加强组织领导(二十四)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评价和服务,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学校或专业点,建立联系点机制,跟踪专业教学改革情况。(二十五)加强督查落实。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对落实本意见和本地实施方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对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的课题研究时间是一年还是两年

惮赫千里
草佑
答:属于地厅级。 全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的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行业企业、社会各界的技术人员以及热心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的相关人员,均可申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