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雉
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信息与电力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智能电网发展动态,能够从事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符合学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掌握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掌握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有一定认识,可以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设置: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通信原理、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与检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就业去向: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智能电网建设是根据我国能源分布于负荷消纳地域分布特点,适应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采取的的电网发展方式,对各类能源,尤其是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电的计入和送出适应性强,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高效率配置。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化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前景依然广阔。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显示,智能变电站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根据国家智能电网“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新建智能变电站达5182座左右,其中新建75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9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82座,33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60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约1198座,110(66)千伏智能变电站约3710座;改造64座500千伏、18座330千伏、320座220千伏、630座110(66)千伏变电站。 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建智能变电站智能化部分的投资约为537.6余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总投资计为93.8亿元。“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建设计划总体投资1.6万亿元,按照智能变电环节约20%的份额计算,智能变电环节投资额度将达到3200亿元,前景依然广阔。 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这使得其并网容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伏发电大规模的应用。智能电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方利用光伏发电的主动性,提高了光伏发电的开发力度和使用效率。 我国对智能电网的探究也一直在进行。目前,国内电网不能满足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我国将建设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以解决光伏发电并网问题,促进新能源的利用。 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 世界各国对智能电网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这是由于新能源发电依托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而发展。智能电网其高速、可靠、经济、安全的电能输送通道为光伏发电的电能输送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其发展与应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