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序
●在调研的18家券商营业部中,只有3家不亏损,但也只是略有盈余,这样看来,2002年营业部亏损面要在95%以上 ●目前市场融资行为多采取三方协议方式,虽为保本、保息协议,不受法律保护,但因有抵押品可以变现,仍成为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 ●调查中发现,经过两年大跌,目前风险释放相对充分。资金流较好、现金支付能力较强、收益率较低的“三类企业”纷纷进入证券市场,此类资金已成为证券市场中一支重要力量 2001年以来的市场走势,使很多在“牛”、“熊”之间转战多年的投资者困惑不已。新的政策、新的投资机会、新的机构投资者、新的价值评估体系……传统的投资思路、分析方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中国证券市场也在此表象下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基金的密集发行、QFII的推出、保险公司、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无不预示着管理层加快实现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全面接轨的决心。这当中,券商营业部作为证券市场的基层单位,其营业部的经营情况怎样,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怎样,资金情况怎样,都会反映证券市场将来的走势。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深沪两地券商营业部做了抽样调研。 调查样本的选取为顾及调研的全面性,能够反映深沪两地券商营业部的真实情况,我们根据券商资产规模、是否深沪本地券商、营业部所处位置等几方面从上海500多家、深圳200多家证券营业部中选取样本,共计选取了海通、联合、华夏、巨田等9家券商共18家营业部,约占深沪两地全部营业部数量的2.5%,其中,有以开展“三类企业”客户业务为主,有以开展机构客户业务为主,各具有代表性,基本能反映深沪两地营业部的经营情况和证券市场资金的情况。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资金需求意向及规模 上海被调查的8家营业部,有两家基本上不盈不亏,1家营业部保持微利,其他几家有不同程度的亏损,亏损率达到62%。据此样本推算,总体亏损率将到70%以上。在所调查的这8家营业部中,都有资金需求意向,但是,其需求的资金额度却有很大不同。有两家营业部表现出非常谨慎,需要1000万元—5000万元;另外几家营业部资金需求在5000万元—2亿元。 深圳被调查的10家营业部总共托管市值110个亿左右,有开户机构2000多家,机构资金总量大约在50亿左右。其中,1000万以上的有24家只占所调查的1.2%;5000万以上的有8家,占所调查的0.4%;一个亿以上的只有3家,占所调查的0.15%。其中6家营业部以机构为主,机构资金量占80%;2家营业部的机构和散户各半;2家营业部机构占的比重较小,大约20%多。意向需求资金在5个亿,占机构资金总量的10%左右,按此比例计算,深圳证券市场资金需求在100亿左右。 2.资金来源 所调查的20家投资机构中,只有5家有融资行为,其他15家都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占了所调查对象的75%。其中只有3家是利用企业的短期银行贷款资金投资。其余12家投资机构,也就是说占了所调查对象的2/3,则纯粹是企业自有资金,没有融资行为。而在这20家机构中,经营范围中可以做投资管理的只有3家,其他则无此项业务资格。 3.资金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目前有三类,一类是三方协议,或三方协议的变通方式(为规避营业部的违规风险而设计的二方协议),此类方式占了资金使用的绝大多数。营业部在此过程中扮演监管者角色,负责按照协议规定监督资金的到位及使用;第二类是借款方式,利用借款协议和监管协议达到资金安全的目的;第三类是国债,包括真正的国债和形式上的国债两种,此类方式主要被要求收益率不高的“三类企业”所使用,在深圳很少使用。 4.资金的收益率 在所调查的上海营业部中,资金收益率虽然不同,但是相差不大,基本上保持在9%左右。与北京证券市场10%的收益率相比,上海资金市场还是比较谨慎;而目前深圳市场融资成本在相对较好的抵押品种和一比一抵押的前提下可在10%左右,并随抵押品种和抵押比例的不同而调整。 5.资金使用中出现的纠纷及原因 在融资使用的过程中,主要会出现以下问题: (1)用资方使用不当造成亏损,且执行平仓协议仍不能弥补亏损; (2)在协议期满,双方就续签协议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3)监管失控造成一方违约,另一方利益受到侵害。 有纠纷产生,多是因为市场不好,亏损严重,用资方按期还本付息困难。但最后多是通过双方私下解决,很少通过营业部按协议平仓还付。 这个很简单,上东方财富网名家博客,浏览阅读。还有各个证券公司网站即可,又专业又贴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