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传
作者:知乎用户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359480/answer/17657445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浙大“辉煌”的历史多集中在1952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而中间的48年完全是“黑历史”一般的存在。其实浙大能评上211都很勉强,一没有政策支持,二没有产业协助。完全靠的是浙江人精明头脑,踏实的人品,以及几十年来最后一点火种的支持。至于浙江没有其他211,也并不是浙大的“问题”。211计划的时候,浙江省内其他高校都很不成器。1949年以前,浙江省能授予本科学位的也只有三所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私立之江大学和空军官校(笕桥)。有评论提到英士大学,是我的疏漏,这所学校创建太晚(1939年),散伙太早(1949年),故存在感太低了。而且是彻底的散伙,连根子都没了。不像之江大学,还留下了一点校园。而现在处于省内二集团的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学校,其中,工商,理工的前身商业专科学校,蚕桑学校在49年以前都是职业高中性质的学校,没有完全步入高校领域。而且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抓住院系调整的东风,充实自己成为和64所重点高校一样的专业大学,长期处于混招省内普本和专科状态,当然无法评为211。至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这两个学校名字是后来才有的。因为原来内定的“浙江工业大学”就是如今的“浙江大学”,而“浙江师范大学”是后来的“杭州大学”。而现在的“浙江工业大学”则是当年为了给衢州化工厂培训工程师建立的“乌溪江化工学院”。这就涉及到浙大的黑历史了。浙大1952年亡了以后,主力全部支援其他学校或者分裂了。最后只剩下了四系一部,即:ME,EE,CE,土木加上基础部。这个是什么意思,当年中央大学散伙成了南京工学院,也有7个系一个部,比浙大大了几乎一倍。可是南京工学院也没有保住“大学”的名号,直接降级成了学院。导致直接断了央大的血脉,正统就被拱手送给台中央大了。可见当时浙大是全国最名不副实的“大学”。当时全国“大学”的名号里面,大部分都是综合性大型大学,浙大是唯一一个连全国的“学院”都不能排进前一半的。要不是竺可桢和其他校友影响力,恐怕“浙江工学院”这个头衔就要安在浙大身上了。这样的话,第一,没有现在“浙江工业大学”什么事了。第二,1998年浙大哪怕是收回曾经的院系(怎么可能全部收回,问复旦南大中科大要吗?),都曾经闹出那么多意见和非议,要真是“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的话,岂不被人骂上天?因此常达48年的时间里面,浙大的地位是很低的。不仅全国其他“大学”可以秒杀浙大,就算是各“学院”,一半打压着浙大还是没问题的。比方说,1959年全国16所重点大学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些学校在文革前就有招收研究生的资格。想当年浙大在民国时期就是全国第一批试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到了新中国反而没了。第一届浙大研究生是1985年招生的,比其他大部分大学和学院都晚,侧面证明了浙大在80年代中期以前,都没啥存在感。到了1960年,全国重点大学扩大到64所,还是没有浙大。当时这些学校都在重点大学行列,我已经删去了一些本来名气就很好的大学了,这个列表里面都是一些现在人看来比较匪夷所思的学校:合肥工业大学(不是中科大),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大连海运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纺织工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中南矿冶学院,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学院。当年这些学校都能在浙大头上作威作福,考生宁可去上面这些地方,也不愿去浙大,现在人看来是不可想像的。但在当时浙大存在感都很低。我记得我小时候去西湖玩,看到浙江大学的正门,没觉得有多高大上(和清华北大复旦科大完全不同的感觉)。当时父母家人还调侃的说,以后要是别的考不上,那就考一个“浙大”吧。注意我清楚的记得那是在1998年以前。而我也不是小学里成绩特别好的人。没有中央扶持,那么地方扶持也可以吧。地方扶持的例子如上海交通大学。尽管精锐被抽走,但是凭借着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工业基础,硬是打败了西安交大原班人马,重新抢到了交通大学的正统地位。很可惜,昔日的浙江不是今日的浙江。昔日浙江省完全没有今天那么风光。浙江在改革开放以前,全国经济都排不上号,资源匮乏,基础落后,无法发展工业。“汽车跳,浙江到”。丘陵地带让大部分省内地区也不适合发展农业,导致整个浙江省都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自己吃饭都难,还支持你大学么?更糟的是,当时的“浙江大学”是“浙江工学院”啊,当时省内只有一家现代化的大型化工联合企业(衢州化工厂),剩下的都是小土群式的,后来才有了镇海炼油厂,但已经是80年代的事情了。常年浙大处于招生不好招(没名气,不在重点之列),招进来了培养不容易(没有那么多的企业实习),毕业了不好分配(省内没啥像样的企业)的状态。我们企业(巨化集团公司)当年从上到下清一色的浙大毕业生干部,并不是说我们企业曾经多牛,而是比较无奈吧。所以63年浙大完全是因为平衡地方,才被列入“国家扶持建好的大学”。浙大也完全靠的是一批老人不断奋斗才保住了211的地位,又及时抓住了战略机遇才有了985。所以浙江没有211,要怪就怪211计划实施的太早,当年浙大自己都勉强进入的。更别提那些难兄难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