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助研津贴和国家生活补助有区别吗?

那家伙
大玩家
有区别国家补助是国家发的,固定的助研津贴是老师或者研究机构发的,可多可少。

学校发的硕士研究生助研费该给导师还是给学生?

魏牟
孰可
发放给学生的。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研究生科研助研费发放对象须为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在学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申领科研助研费的研究生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工作责任心强,学有余力。课程考核不及格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者,不得申领。研究生在学制期限内,由于出国、疾病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或休学等手续的,暂停对其发放,待其恢复学籍后,分别视不同情况再行发放。延期毕业研究生在超过规定学制年限的学习期间不再享受。扩展资料:研究生助研费的相关要求规定:1、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不授予中间学位的本硕博、硕博连读学生,根据当年所修课程的层次确定相应身份给予发放。2、若研究生在学年度中发生学籍异动,包括但不限于休复学、退学、更换导师等,助研费相应进行调整,学院应及时备案。3、若研究生因联合培养等已经获得其他生活资助,可降低或停发助研费。此类研究生应向学院提交相应的资助证明,经学院审核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参考资料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关于发放2018-2019学年研究生科研助研费的通知

研究生三助津贴

那家伙
决之则泣
各高校有很大不同,教育部没有严格规定。助教和助管的岗位相对会少一些吧,但理工科的研究生导师大都会给助研费的,211院校的导师经费一般充足些,400-1200元/月不等吧。

硕士研究生的补贴有多少?读研期间的费用,普通家庭能否承担?

苍梧以北
俟命
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每个月的补贴有600块,在读研期间的费用,其实普通家庭也是能够成功的,读研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对于经济基础一般的家庭来说,是有能力供完孩子上完研究生的。读研是在“赚钱”也在“赚知识”说是研究生每年的学费是要比在本科阶段的学费高出一些,对一般专业的学费大概在8000多块左右,但是硕士研究生每个月能够有600块的补贴,因此在读研期间也能够“赚钱”。对于许多大学毕业生来说,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不仅是在赚钱,也是在赚知识,当然后者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继续选择深造读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加有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对于那一些大学毕业以后不想直接步入社会就业的学生来说,其实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是很不错的选择,让自己能够有的时间不断学习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普通家庭一般都能够承担孩子读研期间的费用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其实也是有条件去承担孩子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费用,这主要是因为就读研究生所需要的学费其实并不高。有很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读研,并不是取决于自己家庭经济的,而是认为自己有必要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和知识水平,让自己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对于许多硕士研究生来说,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可能还会去做一些兼职来给自己赚学费或者生活费,因此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父母缓解经济压力。对于想要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来说,不要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下就放弃攻读研究生,现在很多学校也推出了绿色通道,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们提供了帮助和优惠待遇,让学子们能够完成自己的研究生学业。总结普通的家庭一般都能够承担孩子攻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费用,对于想要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来说,不应该要放弃攻读研究生的宝贵机会,而是应该要学会好好珍惜。对此,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中南大学助研津贴

势用
风舞者
助研津贴是导师发的,钱从导师的项目经费里出一般来说助研任何同学都能申请,但如果老师看不上你肯定不会要你啊更多追答你理解错了吧?我同学的导师带的所有的研究生都有那个助研津贴追答一般助研岗位都是有人数限制的,很难做到人人有份,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他们什么事都没做,更没有听说过所谓的助研岗位,他们也莫名其妙,而且人人都有,即使是本科生过来跟着老师一起做事也能领到那个助研津贴追答好吧,理解不了,学校又没疯

研究生助研任务没有完成会影响国家助学金发放吗

此谓诚忘
泠然善也
不影响。助研是校内的工作,和国家助学金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补助

不织而衣
猎人们
学校全额是指免学费的,现在的学术硕士都是这种类型的部分补助应该是指现在的专业硕士,学费还是要自己交,但是每个月有400元助研津贴导师全额应该是说由导师为您支付学费从2014年起,所有入学学生都要交学费,但是好像到时候80%的学生都会有奖学金,足够交学费了,而且,每个月的助研津贴会增加,硕士每个月600,博士2000

2014级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和奖助补贴情况

出乎性哉
单身汉
南开大学研究生学费奖学金情况如下:(一)奖:1、学业奖学金: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用于资助学术型研究生学费 (1)全日制脱产就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即应届生和人事档案、工资关系转入我校脱产就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再次报考就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单独考试、强军计划、国防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项目的招生),可以申请学业奖学金,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可获得学业奖学金。(2)强军计划、国防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免除学费。2、优秀新生奖学金:获得推荐免试资格入学的硕士(含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新生,一次性奖励每人3000元。3、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发放人数以2012年为例,共204人。4、学校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一等奖每人8000元,二等奖每人5000元,发放人数以2012年为例硕士博士共约700人。5、社会捐赠奖学金:根据捐赠方的要求设立的用于奖励研究生个人或集体的奖学金,发放人数以2012年为例,硕士博士共约400人。(二)助1、助学金:(1)全日制脱产就读的硕士研究生,即应届生和人事档案、工资关系转入我校脱产就读的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再次报考就读的硕士研究生、硕士单独考试、强军计划、国防生等项目的招生),可申请硕士研究生助学金,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分12个月发放。(2)应届本科毕业及往届没有工作人员考入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助学金,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分12个月发放;与工作单位签订定向协议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不可申请助学金。2、生活困难补助金:按学校有关规定,家庭经济困难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生活困难补助金。3、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硕士研究生新生,按照国家和中国银行相关规定,可申请最高额度为每生每年6000元国家助学贷款。4、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及时缴纳全部或部分费用的研究生新生可办理费用缓交手续,保证顺利入学。(三)酬1、助管: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助管岗位,薪酬为400-600元/月。2、助研:全日制脱产就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即应届生和人事档案、工资关系转入我校脱产就读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再次报考就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单独考试、强军计划、国防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项目的招生)可申请助研津贴,硕士助研津贴按学科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学科助研津贴≥2400元;第二类学科助研津贴≥1200元。其中第一类学科为理学(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除外)、工学、医学和农学门类各学科;第二类学科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数学、理论物理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军事学门类各学科。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谁知道助研经费能否提高博士的指导质量?

次世代
六爻
高校中“助研经费”的改革刍议为了制度上“与国际接轨”,2007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17所高校进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这涉及研究生奖助办法、招生制度、培养方案等以及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导师为其所招研究生提供“助研经费”;也即,将导师资格以及所招名额与其课题数量挂钩,那些没有课题的导师则丧失带研究生的资格,从而变相迫使研究生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研究。例如,浙江大学的改革方案是:导师资助研究生助学金的经费按照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资助额度随当年招生人数的增加而递增;而且,导师必须在录取研究生之前就必须将其招收研究生所需的学制年限内的全部资助经费,一次性划入专设的导师账户。但是,这种新政在不同学科却命令完全不同的声音:一方面,它遭到了绝大多数人文社科学者的激烈反对,如浙江大学历史教授包伟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武汉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另一方面,它却得到浙江大学经济学的几位教授的大力维护或支持;例如,新政的设计者认为,学校面临的是资源约束,博士点很多,博士导师很多,在国家出钱的情况下,人人都想多招学生因而有必要引入这个“价格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这个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如果评价这种新政呢?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新政实际上只看到西方研究生培养的表面现象,却没有进步分析这种不成文规则的成因。其实,欧美高校之所以会存在导师提供“助研经费”的现象,是有其特定社会背景的:西方人往往非常实在和功利,他们在选择读博士学位时首先考虑的是为此付出的成本和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如果没有足以应付生活的奖学金,除了那些确实沉迷学术的人之外,就只有“傻子”才去读博士学位了。[1]究其原因,在西方社会是否获得博士学位对未来的收益并无多大影响甚至还会有负面影响:一者,不仅获得博士学位后能够获得的收入总体并不高,而且也很难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来来改变目前的生活;二者,研究性机构以外的单位一般都不愿聘用博士,它们更喜欢具有朝气和活力的年男人,而认为博士生已经太“老”了以致失去了开创性和活力。正是由于这种社会环境,西方高校招收一个博士生(尤其是本国的)所花费的成本就变得非常高昂,因而那些科研经费不多的高校就要求那些乐于招博士生并由此获得收益的博导们自己承担,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只有承揽了足够课题的老师才招博士生的现象。尽管如此,也存在很多反例:一者,任何院校都有各种类型的研究生奖学金,申请到这些奖学金的博士生是不需要导师额外支付生活费的;二者,大多数人文学科和基础研究领域都不强行规定导师要缴纳经费,有的是由导师自愿提供经费,地则是学校给老师相应补贴;三者,随着大量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人在没有奖学金或者奖学金非常少的情况下也愿意到这些国家攻读博士学位(因为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往往可以带来高额收益),因而越来越多没有课题的老师也都在招博士研究生。然而,中国的社会环境却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一者,崇尚教育一直是儒家社会的传统,因而攻读研究生学位以获得地知识本身往往就是很多学子的直接目的,而并非一定要将学位与收入一一对应、挂钩,因而即使自己提供经费也有大量的学子仰颈待入;二者,当前国内高校一般也不需要负担多少博士生的生活费:除了大量博士是自费的外,即使那些公费生也主要是免去学费,所谓的生活津贴是微乎其微了。在这种情况下,硬性规定将招收的博士生名额与课题挂钩,不仅限制了那些愿意花费成本来追求知识的学子,而且也使得一些课题资金非常有限的人文社科尤其是其中基础性研究的发展陷入绝境。实际上,当前国内博士生招生中的最大问题不在费用负担问题,而在博士生的学术质量问题,改革的目标也是在解决博士质量低下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对博士生的招生进一步规范,对博士生的培养过程进一步合理,对博士生的培养结果有合理的评价体制。譬如,需要对那些在职博士进行更为更佳的规范(包括本校在职的教师以及政界、商界通过特定关系来混取文凭等等),这些问题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但是,那些主政者却往往置这些熟视无睹的问题于不顾,硬要模仿万里之外的西方社会来搞所谓的“国际化”创新。问题是,这些“国际”措施能够解决国内高校目前所面临的真正结症吗?显然,将博士生招生数量间接与课题承接挂钩的改革只会对当前学术研究带来更严重的负面效应:一者,它让那些本身因游刃于社会各界而垄断各种课题的“闻人”垄断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这些人原先就不怎么从事理论研究,而新政使他更名正言顺地让学生干活,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博士生质量更差;二者,一些没有课题的导师就会转嫁这个费用,或者只招带着课题来读书的学生,或者直接由学生付这笔经费,从而不仅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而更有利于官员、商人攻读博士,而且还会进一步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不要说,这种改革严重误导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取向。事实上,社会科学的学习首先要夯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缺乏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就从事所谓的课题研究是非常荒谬的;然而,那些研究生们有几个具有了理论研究的能力?让他们去研究的那些课题能有多少理论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