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该如何做小课题研究

红宝石
臣无所见
1、先明白课题的目标是啥,这个很关键!课题完成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获得什么成果! 2、知道什么,灾区规划好怎样做到! 3、先做调查。别人做过没有、怎么做的、得到什么,目前做到什么程度了,如果要做的话有什么建议或者说是研究方向是啥,往哪些方向做! 4、建立自己的规划。怎样做、做什么,从时间、任务、人员安排等进行规划分配! 5、按计划进行!注意随时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思路;随时跟踪别人、关注别人,做到实时更新、不断完善! 6、及时总结,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最好提出今后可能的方向,为今后做准备,这样整个课题也更加完善,画龙点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棫樸
哀乐之来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所谓“小”是指: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教师本人作为研究者,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研究成果可以是总结报告、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周期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几学年等。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阅读、记录、反思、行动可灵活运用。总之,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   概括来说,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二、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题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仅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还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管理流程   小课题研究过程简单,这对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教师而言,心理上也就较容易接受,较容易入手,同时,让教师感觉有用。但是,这种研究也并不是自生自灭的,而是需要引导与管理,组织相关培训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对于学校来讲,如何来组织和管理“草根式”小课题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步骤。  1.教师选题,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单》(见附件),借以了解教师规划的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还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  2.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立项。对教师提交上来的题目,管理者要进行精心筛选,帮助教师把研究的题目定位在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经验。  3.学校教科室研究,批准立项,向申报者发立项研究通知书。  4.教师实施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教科室组织各种集体研讨活动,对教师的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5.阶段性小结,开展中期成果鉴定会,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6.结题。教师向教科室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并交教科室。教科室组织有关专家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7.开展课题成果推广会,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奖励。  四、小课题研究的激励措施  1.管理者要注意创设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氛围   学校科研文化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组织者应设法引领教师意识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从而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管理者要帮助教师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性,增强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信心。同时,要考虑教师的能力、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这些往往决定着教师可以不可以进行研究,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因此,帮助教师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计划和目标。  2.管理者应多方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比如,为了易于教师操作,理顺思路,可以把研究流程改制成表格形式,引导教师建立科学的逻辑体系。教师的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都是有限的,为了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可以让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在教学、听课、评课中去实践研究,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一个一个问题去攻关。笔者主张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让具有相同或相近课题的教师结合成“研究共同体”,一起分享、交流、实践、提高,让教师感受到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可以选取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轮流上课和研讨,增进教师的相互了解,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利用教师研究论坛、互助交流活动、博客等为教师提供辅助。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的忙乱性,让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激发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3.鼓励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以教师的个体自我需求为出发点,高度呵护这种课题研究的自我化倾向性、个性属性。帮助教师根据自身关注点和自身能力选择合理的课题,并帮助教师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研究计划,允许教师过程操作的特色化,保护教师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4.注重成果评价多元化   基于普通教师的差异性,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定位不应太高。应根据教师的能力来鼓励教师进行多样的成果总结。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高深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要提倡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对高一级的课题申报,原则上是在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名,把教师完成课题研究状况记入教师档案,在评优树先中有所体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提高。经历过小课题研究的教师认为,小课题研究转变了自己的工作习惯,重新认识了多年来的教学习惯,从只是埋头工作,到学会反思,记录总结教训与经验,教师不再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发牢骚,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团结一致,坦诚相待,分工合作。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平必然会越来越优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就必须搞研究,尤其要搞小课题研究。基于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可以做到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促进一批科研成果的诞生和科研骨干的成长。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研究课题怎么写

圣人不谋
桑中
确定一个主题如果已经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当然好,而当大脑有一个很模糊的疑问时,这个主题到底是什么可能很难说出来,这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就是把所有关于这方面的现象、疑问、知识等都列出来,不要考虑想法是否现实,不要考虑评价怎样,只要写下来就行了,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当无法再提出的问题时,问自己哪个问题最重要?实际上,在现有知识体系下,这时已经把疑问的内涵和外延都表述出来了,选择最关心的方面作为主题即可。精确描述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更加精确的问题。基本的问题分为三类,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对概念进行的界定和理解,“怎么办”强调实用,是方法论。一个完整的研究应该涵盖从概念到方法论,如果时间和篇幅受限,可以只突出某一个方面。比如某个幼儿教育主题,最实用的是研究“怎样在XXX条件下进行幼儿教育”,也可以进行概念性研究,比如“什么是XXX条件下的幼儿教育”、“XXX条件下的幼儿教育与XXX 的关系”、“XXX条件下的幼儿教育为什么重要”等等。学习前人经验在刚开始研究这个主题时,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认识也比较肤浅。闭门造车效率极低,学习前人积累的经验必不可少。因为研究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突破才有价值,不一定非要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应用上的拓展和连接也是突破。选择资料。现在资料获取越来越方便,最快捷的方法是上网(维基百科、谷歌搜索),更深一步的研究则要浏览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研究、著作等。一定要学习这个主题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不要害怕。大师的东西都可以学会。不是权威成果经常会误导人。评估资料。前人的研究成果可能汗牛充栋,互相矛盾,用前要对资料进行甄别。一定要把观点和事实区分开,没有事实支撑的观点只是猜想,只学习那些论据充分、尊重事实的资料。学习资料。到这一步才开始真正的学习,方法可以写很多本书了,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或精读或略读,把那些值得学习的资料理解透,将不同的观点列出来。这个过程与个人的理论基础、阅历、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都有关系,有必要花功夫深入学习一下学习的方法。(李笑来的订阅号“学习学习再学习”,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学会了学习方法,再去学习)。

如何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阿拉亚
沾沾自喜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树苗如何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说,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在课题立项后,开展研究时,无从下手的现象,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研究者科研水平的重要反映。这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制定一份好的研究方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基础上,从事更新、更高、更有价值的问题的研究。同时,我们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就很难深入地研究,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其次,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应让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考虑、讨论,就研究方案的各个方面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为周详,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更为明确研究的设想和各人的任务,从而为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它基本上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的研究

冬夏青青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 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 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 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校本教研之路。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小学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去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们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载驰
不可耻乎
龙江中学黄卫国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所谓小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科规律教学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错题进行自我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注,比如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习题教学研究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1、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这是第一原则。也就是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2、有能力。有价值的课题,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研究就会落空,结果就会华而不实,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学习的思考入手,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不贪大求远。3、有兴趣。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感兴趣,会信心十足,乐此不疲。二、小课题研究选题途径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家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等。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到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研究。(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在理论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实践他人的研究成果后,比较适合年轻教师。(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1、准备阶段 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定,选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2.搜集资料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3.实施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要充实,一手资料是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老师们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4.表达研究成果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美容院
不足多也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2009年是教师素质提升年。作为高中教师,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所谓小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科实验习惯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学科规律教学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错题进行自我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注,比如“加强学生解题技巧指导的研究”、“习题教学研究”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1、有价值。 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这是第一原则。也就是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2、有能力。有价值的课题,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研究就会落空,结果就会华而不实,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生学习的思考入手,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不贪大求远。 3、有兴趣。这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感兴趣,会信心十足,乐此不疲。 二、小课题研究选题途径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家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等。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到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我们地了解教学情况,这样,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研究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在理论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实践他人的研究成果后,比较适合年轻教师。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1.准备阶段 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定,选择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实施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要充实,一手资料是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因此,老师们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 4.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达方式很多,除了研究报告、论文外,还有教育叙事、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既是研究记录,也是研究成果。

小课题研究方案 1主题明确2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

进退中绳
芝加哥
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浙江省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318000) 李哉平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318000) 沈江天设计研究方案是为了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进程形成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有事可为,一步一步地走向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良好的研究方案是研究成功的一半。然而在中小学课题立项评审中,我们发现许多研究方案概念模糊,陈述混乱,没有整体规划,对后继行动缺少实际的帮助。究其原因,除了不够重视之外,研究者不清楚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设计思路也是其症结所在。课题研究的方案尽管形式多样,但都要回答如下表所示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方案的基本要素。基本问题 构成要素 意图指向研究什么 ⑴课题名称;⑸变量界定;⑹研究目的(目标);⑺研究假设;⑻研究内容; 切口为何研究 ⑵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文献综述);⑷研究依据; 缘由怎么研究 ⑼研究方法;⑽研究步骤;⑾资源配置(如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 程序条件怎样 ⑿完成条件;⒁参考文献; 基础预计收获 ⒀预期成果。 效益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而成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上表中的序号是课题研究方案展开时各要素的参考排序,也可根据研究需要有所调整。一般地说,课题方案需要体现这样的思路: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背景清)→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主题新)→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任务明)→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道可行)。一、背景清⒈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介绍背景与意义,主要是说明课题的来源,阐述为什么要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本课题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联系。这是课题提出的大背景,如果课题的时代特征不明显,也可不写。⑵结合自己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实践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⑶阐述研究的意义,说明理论价值(如课题的研究能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完善、突破或者校正某一教育理论。对于重在实践研究的课题,也可不写)和实践价值(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综述的“综”,即综合,意思是要“综合性”地叙述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而“述”除了“叙述”之外,更重要的是“评述”,即作者自己的见解。综述时需要理清别人已有的相关研究的材料、方法、观点、结论、成果、水平、动向等,还要评述相关研究的问题和欠缺。在某一个领域,假如他人的研究已经很先进、很完美,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后面重复,无法有所充实、完善、纠正、突破和创新,那就没有再研究的必要。撰写综述时注意:⑴紧扣主题。综述应与课题直接相关。⑵高度概括。对引文要精心梳理避免繁复。⑶考究原文。慎用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转述。⑷有所选择。选择出自政府、专业机构、有影响、有价值、正式出版的文献。⑸内容翔实。对相关观点和成果的叙述要全面客观,内容精炼而不干瘪,选择精要而不偏颇。⑹有述有评。引述不可扭曲别人的观点,但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如课题“关于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习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研究”,其中“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的要点如下:⑴国外研究现状;⑵国内研究现状;⑶对样本学校活动实践的调查;⑷存在的问题。上述评述从国外开始,反观国内,再回归到研究的学校。在宏大的背景之下,对现状进行聚焦式的梳理,全面地“综合”了他人的研究和实践,在聚焦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⒊研究依据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寻求已有理论的依据,可以让研究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顺利进展。如要开展学生认知结构一类的课题研究,就需要以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当然,理论的选择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指导实际操作,对课题研究具有支撑作用,可以引经据典,也可自圆其说,但不要乱贴标签,不能为理论而理论。二、主题新每个课题都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研究方案应清楚地表达本课题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而主题有无新意,则是课题有无价值的关键。所谓新意,就是我们的研究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我们的研究在领域、方向、假设、角度、方法、对象(如学生的地域特点)、可靠度、精确性等等方面,至少要有所不同。这也正是课题方案需要分析研究的背景、梳理相关成果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表述主题时,要让方案的读者看出“背景”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背景的衬托下看出我们提出的核心问题新在何处。主题的新意铺展于行文,凝聚于课题的名称,并在研究目标与假设中辩明方向。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应力求文字简洁而又能展示课题的面貌,最好能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让人一看就明白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如“初中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课题名称多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问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辞藻和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课题名称中往往包含“实践”、“探索”、“研究”等涉及研究方法的词汇。我们的理解是:含有“实践”的,则课题多以活动为载体而展开;有“探索”的,则需要研究者有所创新;单写“研究”的,则课题采用的是思辨性方法,或是多种方法的组合。“××研究”类课题如果采用单一的科研方法,则可在课题名中直接写明,如“××行动研究”、“对××的调查研究”等。⒉研究目的(目标)目的和目标在汉语中几乎是同义词,但在课题方案陈述中,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研究目的是对研究结果的概括性预测与期望,是整个研究的归宿,显得笼统而抽象(也有人写成“总目标”)。教育科研要达到预想的目的,通常需要把笼统的目的加以分解,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验证的具体目标。设计研究目标要注意:⑴统筹兼顾,既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又合乎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研究水平和时间。⑵课题研究目标不等同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课题目标在于探寻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工作目标在于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⑶多个目标要在课题研究目的的统领之下形成体系。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可按各个子课题之间的关系,分解并理出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构。⒊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有待验证的暂时性答案,是对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对各种教育问题和现象所作的且尚待证明的初步解释都属于假设性质。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参照的作用。研究的问题以假设的形式表述,就会变得更加明确。中小学教育科研通常要探讨的是因果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应的假设是关于条件和反应关系的表述。如我们创设了什么条件,控制了哪些不想研究的因素,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就可能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提出研究假设通常要遵守:⑴不能与已被证实的正确理论或事实相悖;⑵对变量关系的推测要合乎逻辑;⑶应以陈述句的形式简单、明了地直接表达;⑷能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数据和事实加以验证。当然,研究者可根据研究性质决定是否正式提出研究假设,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及单一变量的研究则不一定要预先提出明确的假设。三、任务明把主题转化为明确的任务才具有可操作性。为此,研究方案一般需要写清如下几点。⒈变量界定变量即变化着的客观事物。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事物的变化。由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个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对这些变量的理解也可能因人而异。越是富有新意的课题,变量的公共认知度也往往越低。因此,在研究方案中对表现主题的重要变量或者容易误解的变量,必须给予明确的界定。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不会误解,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形成统一的思路,使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避免不必要的目标变更、方向转移和范围的缩放。反之,对研究变量缺乏明确界定,如“挫折教育”与“磨难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考试成绩的提高”就容易混为一谈。给变量下定义有两种基本方式。⑴变量的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说明,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课程标准、教材,或国家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等对概念进行科学定义。如果变量的含义不通俗,又查不到确切的定义,一般应该回避,另换别的概念。如果特别需要,也可自己尝试下定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对相关问题有全面深入的了解。⑵变量的操作定义。即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做出具体的说明。变量的抽象定义仅停留在概念水平,它不能解决实际研究过程中变量的具体测定或操作问题,因此有时还须将其转化为操作定义。变量的操作定义虽然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研究。可操纵的变量是研究中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怎么操作。可测量的变量是研究中要调查的问题和效果,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际测量。可选择的变量一般用在课题表述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对其下操作定义的目的是要明确划分和正确选择。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要回答课题究竟研究什么的问题,即区分“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问题。基本要求是依据研究目标,把主题展开为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结构并确定重点,提出解决这些重点问题的实施构想,从而把大问题细化为几个具体而又关联的便于操作的子问题,用陈述句表述明白。如“高中学困生与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内容:⑴调查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在上课、作业、复习和考试习惯上的不同特点;⑵不同性别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⑶不同年级的学困生和非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比较;⑷分类调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不良的因素;⑸提出矫正学困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⒊预期成果预期成果就是研究正式展开之前希望得到的收获,包括问题解决的程度、可能产生的效益、成果应达到的水平和表现方式。成果的表现方式是成果的物化形态,如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案例等等,研究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刊、光盘、网页、软件等不同的载体。预先设计成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为了使研究者能在研究开始时就着手材料的积累,避免研究结束时才发现有些阶段性的成果已经流失。四、道可行要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选择切实可行的途径。⒈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对怎样研究的回答,可以理解为原则、策略、程序、工具、方式的综合表述,重点写明怎样实施。如准备如何收集数据,将使用何种技术来分析、处理数据并推导出结论。若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如何选取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控制哪些变量。研究方法可分为:⑴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人为的影响。⑵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是要通过施加某些干预而获得某些期望的结果。有些研究方案选择的方法缺乏与研究任务的内在关联,无法融入具体的研究过程,影响了可行性。孤立地看,方法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而联系到任务,却有是否合适的区别。也就是说,同一种方法,对于匹配的任务,就是可行的好方法;对于不匹配的任务,就是不好的方法。因此,研究者要熟悉和理解教育科研的各种基本方法,再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选择方法。如“中学生学习方法及其指导研究”,若要考察研究现状和进展,选用文献法;若要验证一个假设,可用实验法;若要了解当前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就用调查法。当然,由于教育现象丰富多彩,问题错综复杂,所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种方法的组合。另外,工具性材料如问卷、观察记录表、测验题等可作为方案的补充。⒉研究步骤就是课题研究任务在时间顺序上的计划安排。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阶段。如研究过程较长,则实施阶段还可再分为几个小的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一般写明“×年×月——×年×月”,需留有余地。准备阶段包括调查和前测、理论学习、制订研究方案、建立研究机构、确立研究对象等。实施阶段包括研究内容的操作、研究方案的调整完善和过程的管理等。要明确如何将自己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落实于具体教育实践,从哪个角度切入研究,进行操作。同时要明确如何记载整个研究过程的相关材料。总结阶段包括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加工,寻找规律,提炼研究成果,设计出预期成果的形式,写出结题报告,发表教育论文等。⒊资源配置主要是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人员分工要符合各成员的水平、能力、岗位和特长,每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人,明确目标和时限。当然,分工的同时也要注意研讨与合作,利用集体的力量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课题还可建立领导小组,下设子课题组并明确负责人,必要时聘请课题研究顾问。经费预算主要是指计划申请或自筹的经费数额以及经费支出的具体科目预算和年度预算。在制定研究方案时,应让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都参与考虑、讨论,就研究方案的各个方面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方案更为周详,另一方面可以使课题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中更为明确研究的设想和各人的任务,为研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⒋完成条件主要介绍物质条件、人力资源和前期成果等。物质条件包括图书资料、研究设备等。人力资源如核心人员的研究经验和能力,课题组人员的工作岗位、学术优势、年龄和专业的结构。前期成果主要指本课题组已取得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视野与底蕴。因背景分析时已有文献综述,故是否要在研究方案后面列出参考文献,可视具体情形而定。总之,设计课题方案应仔细分析上述各个方面,理清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综合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整体。其思维导图大体如图所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作者:佚名 文件来源:不详 点击数:334 更新时间:2009-10-20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必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纳为六个方面:(1)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任务(实验内容)(4)研究方法与步骤;(5)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6)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1、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2、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三)研究任务(实验内容)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确立在研究范畴内,围绕研究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理论的探究、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等内容。要找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预测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测验、实验法);(7)实施行动(根据假设,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收集资料或数据,不断对计划内容加以改进);(8)评价结果(将实验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供评价实验效果的预测之用)。2、课题研究步骤。在考虑课题主要研究方法的同时,要把课题研究的步骤(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等问题的计划也反映到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中。 如果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前、中、后三期的话,那么,前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选择课题和陈述假设;(2)制订研究方案。中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为:(3)实施研究,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后期研究主要内容为:(5)解释结果。(五)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 1、课题成果的形式。不同类型的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就决定了科研成果的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研究报告,二是学术论文。如细分,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1)先进教育经验总结。(2)教育调查报告。(3)教育实验报告。(4)理论概括性的学术论文。(5)其它一些表现形式。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编写实验练习册等。 2、研究成果的构成。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经过选择课题(陈述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步骤后,对某些教育问题的一些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新产物。一般来说,一项完整的成果大致上都有如下这些内容构成。 (1)准确地阐述研究目的、意义和范围; (2)说明该课题必要的研究历史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失败教训);(3)研究工作的对象、时间、地点、大致阶段、步骤等概况;(4)说明研究方法、程序、手段等;(5)阐释研究结果和得出结论;(6)研究问题的讨论;(7)参考资料与文献。由此可见,组成完整的研究成果中的任何一点内容都在方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体现方案设计中的课题依据、研究目标、范畴、方法、步骤及保证措施等决定着课题研究成败的因素。这表明,方案设计蓝图的水准决定了成果的优劣。(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l、在组织上,要重视做好课题组成员的选拔和优化组合,保障科学充足的时间保证。2、在经费上,应该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教育科研的开展,必需一定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因此,要认真做好经费的预算。一方面,要注意厉行节约,让每一分钱都转化为研究效益。另方面,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主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资助和支持。

小学生现在有什么课题可以研究呢?

合而成体
一龙一蛇
社区生活。。